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1

我县自5月开始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编办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兽医管理体制建设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两个文件,明确了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完善了县、乡、村畜牧兽医机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二、改革到位情况

(一)完善县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绿政办发126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绿机编字〔〕26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兽医工作职责以及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结合我县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将县畜牧局更名为县畜牧兽医局,内设办公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股,核定编制5名;二是完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核定编制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三是撒销原畜牧兽医站和兽药饲料监察所,设立畜牧科技推广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分别为6人、9人,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由县畜局从其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择优选用,不增加人员编制。目前,人员已全部到位。

(二)重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

改革后,县畜牧兽医局对派出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兽医室的人员、财务、资产实行垂直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1、组织机构。全县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列为县畜牧局派出机构。机构名称为“县畜牧兽医站”,为股所级事业单位,人事、业务、财务均隶属县畜牧局直接管理。

2、人员编制。各站以该乡镇服务半径为设置依据,核定人员编制数24人(大兴4人;平河4人;牛孔3人;三猛3人;其余乡镇各2人)。全县实有30名,其中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4名,自愿放弃参加选定人员2人,在职不在编人员4人,基本可以选定人员24人。被选定的有编人员由县编委将其编制划归县畜牧兽医局,工资关系、财政预算拨款则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划归至县畜牧兽医局管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直接选聘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9人。被选聘的人员由县畜牧兽医局同其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三年后视其工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办理续聘。

3、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村选配一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并懂得一定专业知识的本村村民担任动物防疫员,由县畜牧兽医局按照工作性质和要求,进行相关培训和资格认定。全县共选配村级动物防疫员81名,并完善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

4、经费保障。选定的有编人员工资、医保、社保等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选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相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被选定、选聘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县财政局统一上划后,划拨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下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则采取县财政补贴的方式,由县财政按每月每人150元的标准,补助统筹拨付至县畜牧兽医局,再由县畜牧兽医局划拨至各基层畜牧兽医站。

5、资产管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设备等资产属国有资产,重新组建基层畜牧兽医站后,其现有的资产仍划为县畜牧兽医局管理,继续用于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防疫、化验、诊断用。

三、改革前后对比情况

改革前,全县有县乡镇畜牧兽医机构12个,核定编制47名。其中:县级3个,核定编制23名,实有22名;乡镇9个,核定编制24名,实有30名(在编在岗20名,在编不在岗6名,在职不在编 畜牧兽医人员4名);改革前,存在着“人员不均衡”(有的乡镇仅有一名在编人员)、“任务重”(职工除负责防疫检疫等公益性工作,还要从事经营)、“管理难”(有部分兽医员被乡镇抽调去从事其它工作)等诸多问题,同时现有兽医人员“重检疫轻防疫”、“重收费轻服务”等现象也很普遍,致使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基础免疫工作非常薄弱。

改革后,一是机构和队伍得到稳定。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连被借调在乡镇其他单位,编制在原畜牧兽医站的人员自愿放弃正在从事的岗位,参加到这次基层畜牧兽医选定当中来,全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除2人不愿回原单位工作外,其余24人均回到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层畜牧兽医机构进一步完善,稳定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二是职责更加明确。通过改革,使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更集中精力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三权归县”的管理办法,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更加到位,对技术的监督指导更易于落实,有利于集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全县公共卫生安全。三是降低了运行成本,人、财、物得到充分利用。改革后,在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动中,乡(镇)畜牧兽医站,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后的优势,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项防疫任务。四是健全了服务体系。通过改革,全县形成了由县级23人、乡级24人、村级81人组成的公益性立体式畜牧兽医三级服务网络,呈现出了检疫上的“片区互动”,防疫上“群防群控”的工作新格局。

四、存在问题

(一)县乡畜牧系统人员编制不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人员老化、人少事多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乡镇畜牧兽医站由于综合建站较薄弱,缺乏必要的业务开展工作经费保障,在清产核资中历年累计拖欠药物、饲料、接待费等16万元多,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上划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增添必要的防疫、诊断、监测设施设备,切实改进基层服务手段,推进动物疫病科学防疫、科学诊断、科学指导,以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2

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潮流。当前,国家正在按照电力工业的改革方向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打破由“垂直、集中、一体化管理”在发电端和配电端造成的行业垄断和以“省为实体”、“一省一公司”导致的“区域垄断”,最终在发电端和配电端引进竞争。同时建立政府监督机制,规范竞争市场。这一改革方向和目标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符合我国电力工业客观实际,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向和目标进行,而不应该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目标脱节,更不能背道而驰。前阶段进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在以“省为实体”、“一省一公司”、“一家管网”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对不同产权的独立供电企业实行上划、代管,推行垄断经营,这种逆向改革必须停止,应该按照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目标,重新制定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

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县级供电企业改革

对农村供电,原则上以县为实体,组成县级供电企业,既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也符合现行的农村电力体制结构,各方面都可接受。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力体制和农村电力市场的建立,农村电力体制必须根据农村电力市场建设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来确定。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是要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实行发、输、配分开,建立开放的发电市场和配电市场,允许不同的投资主体参与发电市场和配电市场的竞争,供电企业要从电网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独立配电公司,实行竞争供电。由此可见,农村电力市场的竞争主体是多元化的,要允许不同产权的独立供电企业参与农村电力市场的竞争。

从我国农村县级供电企业的构成来看,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国2400多个县中,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县640个,趸售县1040个,自供自管县近800个,趸售县和自供自管县供电企业的产权是地方的,有的是水利部门的,有的是林场和农场的,有的是矿区的,有的早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只有以0个县供电企业属各省电力公司。对于这样一个早已成为多家供电、多元化格局的农村电力市场,应该坚持实行开放竞争的改革方向,而不应该把它变成集中垄断的电力市场,实行一家供电。

因此,对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应分两种形式进行,对省电力公司所属的直供直管县,要从电网中分离出来,改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成为独立配电公司;对趸售县和自供自管县直接按独立配电公司进行改革。

从改革的过程来看,在输、配没有分开之前,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的改革和供电营业区的规范化上,特别是对趸售县和自供自管,而不是去改变企业的隶属关系和产权关系。企业内部的改革主要是明晰产权、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组建独立配电公司、参加配电端竞争做好准备。其次,是供电营业区的规范化。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的原因,县级供电企业之间的供电营业区关系比较复杂,也存在一些矛盾,因此,在农电体制改革中,应重新调整和划分供电营业区,实行供电营业区许可证制度,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农村电力市场。

对于存在多个企业交叉供电的县,可按资产关系组建股份公司,但必须严格坚持股份制的原则,不能搞虚拟股权控制,侵占股东的权益。

[二)乡镇及以下农电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及以下农电管理一直是农村电力管理的薄弱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中间环节多,管理费用高;二是实行电费承包,“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现象严重;三是管理水平低,管理混乱,偷漏电严重,致使电价奇高,农民用不起电。因此,乡镇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通过乡镇农电体制改革,理顺管理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农村电力市场,达到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市场的目的,为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创造条件。在两年多的“两改一同价”工作中,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撤销乡镇电管站,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供电所,直供到户,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深受群众的欢迎,这一改革是成功的,还要进一步实施到位。

(三)配套政策和措施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环境,否则无法进行。当前,对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有直接影响的是农网改造的相关政策,如贷款和偿还政策应与农村电力体制相结合、相配套。在前阶段的农网改造中,很多省只允许一个承贷主体,即省电力公司,其他供电企业都不能作为承贷主体,这样无形中就迫使大电网之外的供电企业接受上划和代管,否则就得不到农网改造资金。另外还有还贷政策,同样影响到体制。

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中,独立供电企业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在电力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之前,大电网是一个“集中、垂直、一体化管理”的企业,其实力相当强大,在与独立供电企业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在改革的过渡时期,必须制定相应的竞争规则,来维护大电网与独立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秩序,否则,独立供电企业难于生存。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是管好、用好、发挥好已建小型水利工程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临沧地区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出台了《临沧地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暂行规定》,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以改促建。通过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兴办水利的单一模式,受益者成为真正的投人主体,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二是以改促管。通过改革,明确了权、责、利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水利设施相对集中到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手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以改增效。一方面农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市场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盘活了资产,合理调整了结构,促进了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临沧县已拍卖小型水利工程8件,收取拍卖资金14.35万元;承包工程经营权59件,承包管理费46.4万元,为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开了好头,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总体上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大,大多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办法,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使一些已建的小型水利设施失管,或被盗、或被毁,有的资产闲置甚至随意报废。水利资源得不到很好配置,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水利资产监管主体不明,产权运作不规范,资产结构不合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力。因此,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2大胆探索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推进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面对临沧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人不足,水利化程度低的实际,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在扎实抓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大胆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使小型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

2.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理顺体制。要切实解决当前水利工程产权所有者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产业结构不合理,工程效益衰减等问题,建立灵活有效的水利管理体制;二是搞活机制。通过实行股份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加强民主管理,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经营。通过放开、搞活水利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建设权,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人多元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水利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使目前因各种原因损坏的小型水利工程尽快得到恢复;对有潜力的工程,要通过更新改造,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2.2采取科学方法,积极稳步推进

从临沧实际出发,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4条原则:一是抓大放小,放权搞活的原则。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对中型水库及重点骨干工程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一般小(一)型水库以下的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小流域治理、乡镇供水等工程都可列人改革范围。放开管理权、开发权、经营权,买主在一定期限内既可自主经营,又可继承和转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消除后顾之忧;二是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多种形式,不分区域界限,不限贫富贵贱,不论是拍卖、承包或租赁,都不限对象、不限数t、不限方式、不限资金来源。如采取购买方式,则购买者可以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干部职工,也可以是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集体等,购买者可以买一个工程,也可以买多个工程,可以独立助买,也可以联合购买;三是“公开、公正、平等、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倡导公开、公平、公正、自愿,优先考虑受益农户或拥有所有权的村(社)农户,只要权属明确、群众自愿,国有和集体所有水利资产都可拍卖。努力做到公正议标、公开拍卖、公平竞争,既讲实效又注重灵活性;四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改革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因工程而定,因地域而定,不搞一刀切,可采取“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制定合理方案。如采取股份制方法,即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通过存量资产折股,增量资产扩股,先售后股等方式改造为股份合作制。新建农田水利工程可广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直接组建为股份制。此外,对不适宜股份制或拍卖的工程,可实行租赁制或“几定几包”的承包责任制。

2.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改制形式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达到农户拥护,村干部积极,经营者有利的目的。承包是在所有权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权发包给承包人使用,双方签定承包合同,明确各自权责和义务。合同对经营管理形式、期限、价格、付款方式、债务承担、违约责任及有关事项详细明确。租赁是工程产权所有者将小型水利设施出租给个人经营,经营者交付租金,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水利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拍卖是将水利固定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出售给个人经营使用,购买者对工程设施享有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股份合作制是对新建或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利工程从筹资、经营、管理上采取股份经营方式,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募股或联合投资折股等方式组建为股份合作制。

2.4依法严格制定改革方案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要纳入“依法管水、依法治水”的轨道,坚持依法办事。所有承包、租赁、拍卖和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后的水利工程,都要依法签定合同,建立规章制度,进行司法公证,尽可能做到公平、严密、合理、合法,让经营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改革方案主要包括资产评估、资金使用与管理,事后管理和监督指导,政策完善等几个方面(,水利部门会同县、乡、村三级领导组成专门班子,共同调查研究,共同拟定方案,进行民主决策,经工程所有者及受益农户同意,方可组织实施。一是资产评估要充分考虑工程投人,管理现状,经济效益,使用年限,债权债务,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评估要实事求是,遵循价值规律,做到货真价实,合理确定工程价值,避免国家和集体资产流失。按照“公开、平等、竟争”的原则,由工程所有者进行公开招标,确定新的经营者,确定租赁费、承包费和拍卖价格。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工程,要广泛听取群众受益户的意见,对重大问题按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资产评估还要兼顾各方利益问题,例如水价的制定既要反映价值规律,又要兼顾群众利益,可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由群众协商定价,水利、物价部门进行监督指导。无论采取何种改制形式,都要按市场机制合理确定水价,让经营者有利可图;二是要加强对拍卖、承包、租赁等回收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滚动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工程所在村、组、户新建、扩建水利工程的补助,还可用于特大洪涝灾害给经营者造成严重损失的工程修复补助。资金使用要先提出申请,编制预算,经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以保证资金“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三是要加强事后管理和监怪指导。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完成后,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完事了,责任一了百了。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仍要在水利资源、工程布局、防汛抗早、水土保持、病害处理等方面对工程加强监督和指导管理。经营者要服从水利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工程布局统一规划,用水统一调配,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重复建设,相互干扰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四是改革后要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加强扶持、引导、保护、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规范,使其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国家和个体等关系。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不能搜自变更水利设施的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工程安全方面,购买者必须负责工程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在出现险情时,政府和群众均有义务参加防汛抢险;蓄水方面,要按水利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做好蓄水工作,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管理方面,要对病害工程进行限期整治修复,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5严格保护小型水利工程所有者合法权益

改革后经营者取得所有权、经营权的水利设施,政府等有关部门发给产权证、使用证、营业执照等,让他们依法经营,若水利工程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取水工程要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可减免水资源费。对承包、租赁经营水利工程者,享有管理使用权、自主经营权和受益权;对拍卖和新建的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权,可继承和转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经营管理者要服从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维护公共利益。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4

也正因为如此,才大大推进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如果把我们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看得一团糟,那么就无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我省在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行政效能方面的确还存在不少问题,势必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一、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中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职能重叠、部门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二是决策制度不够健全,机制不够完善,决策中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民主的现象;三是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不规范,审批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政务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方式不够多样,程序不够规范;五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行政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六是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公务消费不规范,行政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由于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府的效能建设,阻碍了依法行政的进程。

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政府建设。

二、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目前国务院各部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到位,各省市区机构改革即将开始,结合当前我省实际和前几轮机构改革的经验,提出以下几条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结合省情特点,抓紧研究制定“三定”方案,加快推进我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启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我省应按照中央部署和《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要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和上报我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及早着手省级部门“三定”工作,并力争早日付诸实施。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认真研究分析我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结合陕西实际,着眼于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规划,理清思路,找准定位,从宏观战略高度确定总体改革思路。

二是新的机构改革方案既要与国家机构改革相衔接,即在机构设置上坚持上下对应的原则,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样有利于工作衔接,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我省是能源、资源、科技、教育大省的特点,结合省情实际搞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如国务院设立了国家能源局隶属于国家发改委管理,为副部级单位。那么我们省也应结合自己的省情特点,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机构改革的目的应是更有利于发展。三是要力争避免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问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对所设部门的职能作出科学合理的界定和调整,并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实需要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责交叉、政出多门。

(二)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转变政府职能是本轮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研究制定机构改革方案的重点。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能不能真正对各部门现有职能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果断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加以明确切实管好;能不能做到把职能部门的责任以及责任风险、责任追究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明确和规定;能不能确实调整组合一些部门、精减和规范一些相关议事协调机构,把该合并的坚决合并,把该撤销的坚决撤销,这是本轮机构改革工作必须突出的重点,需加以认真对待。

因此我建议:一是请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或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由人事厅、省编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临时工作组,对现有省级行政部门的职能逐一进行梳理,彻底摸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提出精减计划;二是从实际工作看,现行行政审批事项确实过多过杂,程序复杂,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社会有反映、老百姓有意见,政府相关部门互相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减少一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比如把有些属于审批事项改为核准制,把有些属于审批事项、核准事项直接改为备案制,有些事项可以直接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从而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三)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工作经验,改进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于对具体工作的把握。实践使我认识到,改革并不仅仅意味着对工作程序、工作环节的简单减少,相反有些工作制度还需要经过实践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加强。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的开发,不仅涉及到生态安全问题,而且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问题,最近山西襄汾发生的溃坝特大事故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它告诫我们,对矿产资源开发审批一定要慎重,要改革完善现行审批制度。

我们省是资源大省,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盐业以及金、银、铜、铁、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这是陕西的优势,我们当然要开发利用,造福人民,但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审批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就这一问题,最近我到陕南、陕北等地进行了调研,同时也查阅了大量西方发达国家在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我认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要向发达国家学习采用回添技术,即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审批条件中应增加一条“必须采用回添技术”之条款。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把潜在危险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明确监督责任,从尾矿设计方案、施工队伍资质的审查、具体施工质量的监督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目前关于尾矿的监督责任是不明确的,本轮机构改革应把这一制度完善起来。

(四)增加监督职能,完善监督制度。近期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们的社会、政府监管系统对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乏力,运转不灵。因此,要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增加监督职能,不断完善监督制度。要建立健全行政许可项目的动态评估、审批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权力监督,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发挥监察、审计等专职部门的监督作用。

推行行政问责制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严肃法纪政纪,坚决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建立完善重大问题决策社会公示、专家咨询、法律论证、集体决策等程序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大安康铁路客、货枢纽站建设;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实施安康机场迁建,早日开通安康到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地的航班,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交互、安全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将安康建成我国承接南北、通衢东西的重要的区域通枢纽。加快通县二级路、县乡油路和通村水泥路建设,提高市内通达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对外开放的硬环境。加快750KV汉滨变(变电站)、330KV旬阳变、平利变和15个110KV变电站等一批输电线路网络建设,提高电力输送能力,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和供电质量,为把安康建设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地创造条件。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5

水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一直深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落实大坝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效益,现就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现有各类水库8.5万余座,水库总库容达5542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全国河流年径流总量的五分之一。全国水库防洪保护范围内有3.1亿人口、132座大中城市、4.8亿亩农田;全国水库等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约6000亿立方米,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全国有100多座大中城市,主要或全部依靠水库供水;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4.24%,水电年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4.77%。水库是江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库在历年的防洪抗旱、生产生活供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05年,水库的科学调度为珠江压咸补淡、应对松花江水质污染,以及在汉江、闽江防洪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水库也存在建设先天不足、后期管理不善等问题,不仅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甚至发生过垮坝,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非常惨痛。虽然近年来由于加强管理和开展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安全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但对水库安全仍不能掉以轻心。各地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大坝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能,切实做好水库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为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提供坚实基础,进而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二、全面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

各地要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全面建立和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大坝安全责任制要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按照隶属关系,逐库落实同级政府责任人、水库主管部门责任人和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明确各类责任人的具体责任,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水利、建设、农业、交通、国资、林业等部门是其所管辖水库的主管部门;企业业主是其所属水库的责任主体;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水库,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主管部门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为政府责任人。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管。水利部每年汛前在全国性新闻媒体公布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分级负责的原则,确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责任人名单的公布方式。

请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2006年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按照附件形式填好后于2006年4月30日前报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要求用Excel制表,在报送文件的同时报送电子表格,电子信箱:ytxu@)。以后每年4月30日前向水利部报送本年度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原责任人工作变动,新任领导即为责任人,并及时向水利部报送。

三、制定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水库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按照国务院的《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在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水库突发事件指因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溃坝、水质污染、战争或恐怖袭击等因素导致的水库重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应急预案原则上按管理权限由相应的政府审批并组织落实。应急预案应在2006年主汛期前完成审批。

四、建立水库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水库突发事故报告制度。报告制度中要明确各类事故的报告主体、程序和时限,说明水库基本情况、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威胁对象和拟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发生重大险情、垮坝、影响县及县以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库水质污染及人员死亡等重大事故,水库管理单位及主管部门要立即报告受影响地区的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报水利部。水利部受理电话为(010)63202689,63202807;传真电话为(010)63202807,(010)63202685。

五、落实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等制度

要切实落实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所有水库要在2006年12月31日完成大坝注册登记工作。大中型水库要在2007年6月30日前、小型水库在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首次安全鉴定。不具备安全鉴定条件的小型水库,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有关水库主管部门进行基本的安全评估和大坝安全类别认定。水利部将对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进行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水库安全检查、巡查等各项制度并切实加以落实。

六、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各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属地方项目,按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负责进行除险加固。对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补助项目,各省要按照我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的责任书明确的有关责任,逐库逐条加以落实。对目前中央补助项目中有的存在前期工作薄弱、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投资计划管理混乱、"三项制度"落实不规范和验收率低等问题要重点加以解决。各地要对本地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制定规划并做出整体安排,并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以实施,要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现有大中型和位置重要、险情严重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在建工程,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处理好施工进度、质量与水库运用、安全度汛的关系,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施工期度汛安全。除险加固项目未验收的水库,不得按正常水库投入蓄水运行。尚未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要对水库安全度汛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合理的调度运用方案并严格执行,并对病险部位加强巡视检查。有重大险情的水库,有必要的必须空库迎汛,确保水库安全。

各地在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论证通过降等、报废解决水库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将降等、报废作为解决水库安全问题的措施之一。

七、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

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各地要切实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意见》要求,在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加强安全检查、加大培训力度和推进小型水库规范管理等方面重点突破,确保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每座小型水库都要确定一名相应的政府行政领导为安全责任人,对水库安全负总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要健全小型水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配备管理人员,并落实管理责任。无专门管理机构的小型水库,要将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落实到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水闸、淤地坝、塘坝等其他水利设施,也要按有关规定将安全责任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八、加强水库管理队伍能力建设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库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水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运行观测人员、维修养护人员等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将学历教育与岗位证书培训相结合,将脱产学习与在职日常培训相结合,将长期培训与短期轮训相结合,注重职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水库管理队伍。各类水库管理人员要逐步达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要求,关键岗位要逐步探索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九、加快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45号)要求和本地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安排,扎扎实实推进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抓紧完成定岗定编、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的测算等基础工作并加以切实落实,积极推动管养分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保政策,保持改革的稳定,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通过改革较好地解决水库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建立起满足新形势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水库的良性和安全运行。申报中央补助计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要同时报送经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批准的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原则上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必须在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6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市畜牧水产业生产情况

据本部门预计:2007年上半年全市大牲畜存栏50.5万头,同比增长2%,其中牛存栏42.37万头,同比增长1.7%;生猪存栏101.84万头,同比增长3%;羊存栏30.21万只,同比增长4%;家禽存栏441.04万羽,同比增长9%。出栏牛3.35万头,同比增长7%;出栏猪42.28万头,同比增长8%,出栏羊4.48万只,同比增长12%;出栏禽226.93万羽,同比增长17%。肉类总产量4.4万吨,同比增长8%;禽蛋产量2534吨,同比增长20%;奶类产量236吨,同比增长8%。水产品总产量450吨,同比增长9.5%;水产养殖面积507公顷;生产鱼苗3950万尾,同比持平;生产鱼种16吨,同比增长6.7%。

(二)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牲畜品种改良工作稳步推进。为加快品种改良工作步伐,我市在抓好全市已建鲜配点巩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冻配点建设力度,实行鲜配与冻配综合办点,不断提高牛羊杂交改良覆盖面。截止目前,全市有牛改点232个(鲜配点164个、冻配点68个)、羊改点129个(鲜配点121个,冻配点8个);完成鲜配与冻配综合办点4个,输配母牛2.8万头、母羊6636只;去年配种至目前产杂交牛1.77万头,出栏杂交羊4012只。为巩固和扩大猪改点,加快本市三元杂交猪推广工作步伐,提高优质杂交猪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了猪人工授精点建设力度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力度。现全市共有猪改点625个(其中人工授精点56个),至目前共配种能繁母猪5.19万头(其中:人工授精9662头)。推广杂交猪114.97万头,其中:推广三元杂交猪53.71万头;推广良种禽218.65万羽。

——饲草饲料工作步伐加快。在人工牧草种植工作中,一是遵循“草畜平衡”的原则,采取“草随畜走”的措施,即哪里养畜哪里配草,哪里种草,哪里必须养畜,尽量做到草畜配套,使种草效益充分体现。二是大力抓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全市抓示范样板点25个,其中市级样板2个,县级样板23个。水城县发箐乡、南开乡、保华乡、盘县四格一线等均有种植。通过示范样板的幅射作用,带动周边乡及村种草工作的展开。三是推行“三元结构种植”。在保证粮食收益的情况下,增加牧草收入,农户种草积极性高涨。通过上述措施的推行,全市人工种草进度快速推进,半年来改良草山草坡470亩,人工种植优质牧草1.93万亩。(其中,紫花苜蓿9800亩、黑麦草5700亩、其它3210亩)。在工业饲料的推广方面,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工业饲料的使用量随之大幅增加,应用畜禽种类也在扩大,从原来的单一乳猪料扩大到生长猪、育肥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鸡、鱼料等。截止目前,全市共生产及销售工业饲料6.3万吨。在秸秆科技处理方面,我市秸秆以玉米秸秆及稻草为主,上半年全市共完成秸秆科技处理2.12万吨。

——动物防疫工作逐步加强。为抓好以防控禽流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我市在今年的春季动物集中防疫工作中,一是为认真贯彻上级业务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我市以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全市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市畜牧局于2007年2月4日,组织召开了全市畜牧工作会议,对今年全市春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与各县、特区、区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于3月19日召开了春防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县、特区、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经费到位和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坚决打好春季动物防疫关键战役,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各县、特区、区也采取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对辖区内的春防工作作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要求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防疫责任区域,杜绝防疫死角。二是进一步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投入经费82万元,其中市级投入12万元,县级投入70万元(六枝10万元、盘县30万元、水城县20万元、钟山10万元),用于春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市政府还专项安排了动物免疫反应死亡补助资金20万元。各乡镇政府也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防疫注射所需的工作经费。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动物防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技术人员实行包片指导,落实责任制,采取集中免疫,整体推进的模式,进一步提高防疫质量。五是加强对老疫区、老疫点、规模饲养场、规模饲养大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集散地、农村散养农户等场所的消毒,消毒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六加强对春防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春防任务的准时、保质、保量完成。在今年的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中,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免疫禽类355.94万羽,免疫354.52万羽,密度达到99.6%;口蹄疫免疫工作,应免生猪132.82万头,免疫131.76万头,密度99.2%;应免牛44.33万头,免疫44.07万头,密度99.4%;应免羊33.77万只,免疫33.57万只,密度99.4%;接种鸡新城疫336.79万羽,密度95%;猪瘟免疫126.18万头,免疫密度95%;耳标佩戴369922,佩戴率75%。七是及时妥善处理好在我市个别乡镇、村发生的动物疫情。

——进一步加大了兽药饲料的监督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及省市文有关件精神,积极推进健康养殖,加强兽药、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结合我市的实际,与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组织开展了春季、元旦、春节等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组织专门检查组对各县、特区、区兽药市场日常监管工作进行检查,并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的案件,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出动兽药饲料管理人员947人次,车辆86台次,共检查了饲料生产企业1个,饲料市场374个,饲料经营户1484个,捣毁制售假窝点2个,查获过期霉变饲料60公斤;检查兽药市场278个次,兽药经营户908个次,查获过期兽药17.41公斤;印发宣传资料6002份。

——依法治牧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大力开展畜牧水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深入乡镇、村寨,组织开展“3.15”消费日、“农资下乡进村”、“三下乡”、“草原法宣传月”等法律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草原法》、《兽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张贴宣传标语500份,悬挂横幅12幅,接受群众咨询3500人次。二是进一步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大对养殖大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无公害生产基地检查力度,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对兴隆养殖场、奔牛食品公司、金农食品加工厂、裕丰公司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养殖企业的兽药使用、消毒、引种、防疫、检疫制度,促进了企业健康养殖。三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畜牧农资市场违法行为。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清源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217人次,检查兽药饲料市场212场次,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3025户次,采用简易程序查处案件8起,采用一般程序查处案件5起,结案2起。没收过期饲料665公斤,案值3325元;没收劣质兽药22.59公斤。没收违法所得400元,罚款1035.8元。取缔非法经营窝点3个。四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按照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有关规定,对钟山区裕丰牧业有限公司和水城县兴隆养殖场生产的肉鸡进行抽样,样品报送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检测,经检测样品指标符合公害畜产品认证技术要求。目前,申报工作正有序进行。

——进一步加强了渔政管理工作。我市水产工作的重点从去年起由水产技术推广转移到渔政管理方面。今年是《*省渔业条例》颁布实施、对全省范围内江河、湖泊、大中型水库实施全面禁渔的第二年。在春季禁渔工作中,全市共组织统一执法检查行动19次,出动宣传车(船)22台(次),出动宣传人员108人(次);出动执法车(船)2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45人(次);张贴《*省渔业条例》130份、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省渔业条例》宣传小册子180本,填发《禁渔通知》50份,悬挂宣传横幅8幅;利用赶场天进行宣传动员15场次,接受宣传的群众约7万人,张贴标语164幅;现场收缴用于违法捕捞的刺网6张(近800米),批评教育违法人员3人。于今年5月22日在珠江流域朱昌河河段(盘县刘官镇水洞村)开展了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鲤、鲫、草鱼种共4.0万尾。

(三)畜产品基地及项目建设情况

——六枝优质肉猪基地。截止目前,共完成新增基础母猪2220头,占计划的96.5%;完成养猪小区建设6个,占计划的75%;农户培训4900人次,占计划的81.6%;完善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10个,占计划的100%;建村级兽医室20个,占计划的100%;新建和完善86个猪人工改良点,占计划的86%;改造圈舍1万平方米,占计划的83.3%。目前正在按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筛选养殖小区,同时加强对原引进的约克母猪及培育的二元母猪的饲养管理,指导农户按照“良种、良料、良法、良舍”的要求进行饲养。

——盘县优质肉羊基地。目前已完成羊舍改造1.15万平方米,购进优质能繁母羊15525只,兑现了684户农户6840只羊的直补资金80.5万元,新建羊改点2个,种植优质人工牧草2830亩。规范编写了《肉羊高效养殖实用技术》,并铅印2000份作为该项目的培训教材对全县养羊户进行培训,以确保全县优质肉羊生产上档次、出品牌,带动全县养殖业向生产优质无公害畜产品方向发展。

——水城县优质肉牛基地。完成人工草地4000亩、圈舍改造4500余平方米,举办以人工牧草管理、圈舍建设操作规程、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养殖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250人次。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现正在协调贷款准备购牛进行饲养,以及筹划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钟山区奶源基地。目前,农户的奶牛饲养技术培训工作已结束,完成修建奶牛圈舍1350平方米,并做好奶牛的疾病防治和冻精输配等技术服务工作。基地存栏奶牛121头,日产奶量800余公斤,原奶全部交由凉都乳业公司加工销售,现产品销售率达到100%。

——钟山区优质家禽基地。项目在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塘、左家营村和大河镇渡口村实施,现项目农户达60余户,已建圈舍4000平方米,在建圈舍3000平方米。目前,出栏鸡达5万羽,存栏达4万羽。

——做好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为切实做好2007年度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我局对辖区内具有较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及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摸底调查,对基本确定的龙头企业给予了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扶持,并在技术指导、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帮助。

——做好草地畜牧业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省确定在我市水城县、盘县实施的草地畜牧业项目,我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涉及县区实施草地畜牧业项目建设可研报告的论证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到目前为止,水城县、盘县正在按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市于2006年6月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畜牧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县、乡对兽医工作机构、兽医队伍、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市政府安排,由市畜牧局牵头起草了《*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把建立市、县两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加强兽医队伍和兽医工作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等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原则上同意了此《方案》。但是,由于我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改革试点方案省政府尚未批复,为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省对我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批复后,一并下达实施。

二、当前全市畜牧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制约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一些农户有发展畜牧业的强烈愿望,但是没有投入生产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融资困难,另批土地修建畜舍扩大畜牧业生产难度大,无力扩大再生产。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畜禽品质鉴定、疫病检测、诊断及卫生监督基础设施水平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饲料产品监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滞后;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需要。

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畜产品加工环节落后,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少,养殖、销售、屠宰、流通等各个环节基本是自发行为,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模式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变,户均规模小,养殖大户少,规模化程度低;全市除一些传统的活畜交易市场外,没有辐射面较大的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化程度低。

四是农民素质较低,养殖水平不高。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而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年农民又长期外出打工,造成部分乡村畜牧业生产仍处于传统化、单一化的现象,畜产品科技含量低,养殖效益不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是把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紧密结合全市畜牧业工作实际,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狠抓落实,确保畜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坚持“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和奶牛,积极发展禽、蛋和特色养殖”的畜牧业发展方针,以加快草食牲畜发展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以猪、牛、羊品种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牲畜品种结构;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三是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抓好秋季集中防疫和常年补针工作。继续全力抓好牲畜五号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疫病的防控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规范屠宰检疫。加强红果省际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强化省际问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检疫监督检查,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四是在巩固现有品改点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品改点建设,着力提高品种改良技术水平,积极推行牛、猪、羊品种改良综合办点,不断提高品改点的综合效益。抓住秋季母牛的旺期,开展好牛的杂交改良工作,全面提高家畜的受胎率和产仔率。

五是加大人工种草工作力度,不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大力开展引草入田,在中低海拔地区利用冬闲田土种植一季牧草,确保完成省下达冬闲田土6万亩的种草任务,有效解决畜禽冬春饲料不足的问题。抓住秋收季节,做好秸秆处理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搞好农作物秸秆青贮和氨化,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利用率。

六是切实按照兽药、饲料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要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和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和肉食品食用安全。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强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畜禽生产档案,强化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监管,初步建立可追溯的养殖全程监管模式。

七是进一步加大渔政管理工作力度,加强鱼药经营和使用的监管,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加强对河道渔业资源的管护,维护渔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八是抓好盘县优质肉羊基地、水城县奶源基地、六枝优质肉猪基地、钟山区优质奶源基地、钟山区优质家禽基地及其它项目的实施工作,强化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