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1
受2003 年“非典”时期的应急网络教研工作方式与效果的启发,区教委把建立西城教育研修网作为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性措施,希望以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一种生态环境,摸索出一套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网络研修的保障机制
1. 创新管理思路
面对教育研修网这种新型的学习、交往载体,我们需要创新建设思路与管理思路。管理的目的不是用行政权力或者管理制度强迫教师学习或研究,而是通过对教师间关系的协调,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再设计、对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与资源保障。
2. 构建管理体系
西城区教委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科。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成立了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研修网工作办公室,各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分工, 承担研修网的管理及业务工作。
西城教委主管主任、信息科、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区的网络研修工作,在全区形成行政牵头,区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推进网络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同时,教委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责成一名校级领导专人分管网络研修工作。
3. 明确管理措施
西城区教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推进研修网建设的各项工作。区教委每年拨付专款,保证研修网的运行、建设、发展。在区学科带头人(含特级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管理规定中,将参与研修网工作纳入学科带头人的职责,并列为对其每年履职考核的内容。
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经反复研讨,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城教育研修网协作组组长工作管理办法”、“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指导意见”、“西城教育研修网先进协作组及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等相关制度。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都制定研修网专项工作计划,使研修网建设与应用有序推进;每年召开若干次研修网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培训会、专项调研会;将研修网工作明确纳入教研员工作职责。组织每年一度的全区性研修网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协作组评选活动。
4. 形成奖励机制
我们建立了对参与研修网资源库建设人员奖励资源费的制度和证书发放制度。2006 年西城区第二届教育科研月期间,我们首次组织了“我与研修网”的“西城教育研修网应用与管理征文”活动,表彰了32 个西城教育研修网先进协作组、184 位来自教育一线的先进工作者。
二、网络设计注重服务功能
西城教育研修网的设计理念是“一个中心、三个立足”,即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团队协作式学习的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提供梯队专家与跨学校、跨学科甚至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1. 针对教师个体的服务
(1)为每位上网学习的教师创建个人工作室,目前已有11663个。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便捷的研讨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倡导教师在做学习者的同时成为研究者与资源提供者。
(2)让教师拥有学习的选择权、资源建设的规划权以及资源的权。即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可以自主创建个性化的栏目,定制互联网上的主题资源;可以自主自己的成果,并可在“完全公开”、“伙伴共享”与“私有”三种信息方式中自主作出选择。
2. 针对协作式学习的服务
我们以协作组为核心,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干部学习共同体。
(1)教师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既可以以学科划组,也可以以学校、年级、主题、课题、兴趣划组,教师可以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申请加入协作组。
(2)协作组内采取组长负责制。研修学院的教研员、教师或学校的干部教师均可成为网上协作组的发起人。协作组的发起人任该组组长,负责审批协作组成员的申请,不断抛出研究计划与研究问题,管理并规范组内研究活动流程,指导和协调协作组的网络研修活动,创设互动交流共享的氛围。
(3)教师可以自主参加协作组的各种活动, 可共享组内成员公开的资源,提请组内成员共同探讨自己在本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
3. 立足于专业引领的服务
(1)充分发挥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研员分别担任年级学科主页的协作组组长,带领区内教师开展网上教学研究活动,共同探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客座名师、专家工作室。依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的专家资源,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研究伙伴。同时,专家积极吸纳一线教师参加自己创设的协作组。
三、在网络平台上共建共享共发展
西城教育研修网是一个比校园网更为广阔的干部、教师专业化研修空间,是比互联网上其他平台更贴近和承载着西城教育积淀、教育实践、教育发展的研修平台。
1. 在建设自制资源库的过程中研修,促使教师从使用者成为开发者
对于众多教师来说,上网的第一需求是寻找自己需要的课例、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有一个深受教师喜爱的西城教师自制资源库,现在资源总数已达8 万多包件。不少教师经历了从资源库中寻找、下载资源为我所用, 到开始进入研究状态,分析、比较别人的课件资源,最终加入到开发者的队伍中来,到资源库中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过程。
看到自己提供的资源被其他教师选用,原本默默无闻的教师说自己收获的是“自信”;还有的教师说, 助人者自乐,自己在资源共享中体验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2. 在个人工作室中研修,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修与反思
目前已有95% 的西城干部、教师在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注册。在教师的网上个人工作室中,网络日志成为使用者记录自己学习反思成果的载体,目前有2499 条。西城教育研修网改用第四版后短短一个月时间,网络日志就有上千篇。
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2
关键词:课例研修;反思;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44-02
一、课例研修反思的概述
课例研修作为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研讨手段,陆续在一线学校进行实践,众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教研思路转变的重要性,开始有针对性地探求日常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课例研修反思是对教学活动本身的深入思考[1],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2]。研修小组可以根据课堂观察结果从不同角度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利弊,进而改进教学过程,其水平高低是影响后续教学改进质量的直接因素。
二、课例研修反思的作用
1.针对教学疑难,寻找解决方案。课例研修反思聚焦于研修主题方案在课堂上的达成情况,是对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程度的判断,有效的反思是增强教师观课效果,提高教师观察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观看做课录像,客观解读量表数据,解析教学方案的使用情况,变教学疑难为教学精彩,是课例研修的最终目的之一。
2.围绕课堂实际,优化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研修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锻炼教师围绕课堂实际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优化自身的教学经验结构,最终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3]。有效的反思是教师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增进同伴互助与交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保证。围绕研修主题和课堂反馈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3.立足学生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课例研修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立足学生活动开展课例研修反思,有利于教师从课堂反馈效果入手,提炼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组内和组间交流与合作的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等,加深对学生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4]。当教师不断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或问题梯度才能协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时,课例研修反思才能从学生角度挖掘出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课例研修反思的三个角度
(一)根据学生活动反思研修主题的契合程度
课例研修主题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来体现,与学生活动对应的教学行为是判断教师是否围绕主题开展研修的重要对象。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应及时诊断课堂情境中学生活动的效果,以此来审视研修重点能否解决主题下的教学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课例研修的有效性。例如,R老师选择的研修主题是“通过模拟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为了使“艾滋病的传播是快速而隐蔽的”这一知识点更易被学生接受,她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活动开始前,R老师请学生读出实验步骤并强调细节:①请八名同学每人取一杯液体和一支滴管;②利用滴管交换液体,自选交换次数;③其余同学边观察边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完成实验后,R老师拿出一小瓶代表艾滋病病毒检测剂的试剂,逐一滴入学生的“体液”中,八只烧杯都出现颜色反应,使得全班同学发出惊呼。参与实验的学生互相观察并作简要的分析,没有参与实验的学生争相说出实验结果所代表的含义: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强;因从外表分辨不出人是否患有艾滋病,所以它的传染是有隐蔽性;模拟实验的过程说明了艾滋病会通过体液交互传播。
在上述学生活动中,8人按照步骤进行模拟实验,其余人仔细观察并找出实验中的知识信息。通过课堂观察和录像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能够体现出学生活动与研修主题的契合程度较高。第一,在活动开始前,学生已经明晰“艾滋病的传播是快速而隐蔽的”这一知识点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第二,实验现象带来视觉冲击,使得学生认同了艾滋病的传染性强。第三,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从实验细节挖掘出艾滋病传染有隐蔽性,而且会交叉传播。由此可见,支持研修主题的学生活动能够检验出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学疑难问题,并据此采取使用相应的教学行为。
(二)根据学生活动反思教学策略的恰当程度
学生在课堂上对预设活动的完成情况是体现教师教学策略恰当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判断教学策略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势必要通过分析学生活动来进行。依据学生活动的反馈效果,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设计方案,通过使用最适合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课例研修的目的。Z老师和同事们选择的研修主题是“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初中生物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在讲授“血管的出血特点及其处理”一节时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师:下面,请大家扮演红细胞,说出从心脏出发,你是怎么一路旅行,又回到了心脏呢?
生1:它出来……
师:从哪里出来?谁?现在你就是红细胞,你应该如何叙述?
生1:我从左心室出发进入主动脉到全身的动脉,还有毛细血管,然后是到静脉,然后是上下腔静脉,然后是右心房右心室,然后是肺动脉就回到心脏。
师:有没有其他同学补充下?谁还能再详细说说红细胞在我们体内的旅行过程?
生2:它从……
师:我还是它?你现在是谁?
生2:我从动脉出来交换了营养物质还有废物,回到心脏。
Z老师本想通过“红细胞旅行”的角色扮演活动,检验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概念和血流特点的理解情况。由于任务设置较为粗糙,使得学生活动的效果大大折扣,没有起到推动教学进程的目的。第一,Z老师没有明确提出角色扮演时从哪些角度说出红细胞的旅行过程。第二,Z老师没有要求学生说出血细胞在进入不同血管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第三,Z老师一直强调角色定位问题,在两名学生依次说出血细胞旅行途径和完成的工作时,并没有指出学生描述的角度与她所期望的有偏差。角色扮演本是一个很好的学生活动,教师应明确活动设置目的,说出具体任务要求,并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适时调控。在上述案例中,若学生不能完整说出血液循环的路径,Z老师应及时提示,帮助学生理清表达思路。
(三)根据学生活动反思教师捕捉课堂细节的敏锐程度
课堂细节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信息来源,学生依据认知结构和生活体验在课堂上提供的反馈信息是课堂细节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学生活动细节,并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实教学过程。F老师与同事们在进行课例研修时选择了“中学生物课堂资料分析环节的有效性研究”作为主题,将“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节定为主研课例。
F老师通过演示flas,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并找出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在经过肾小球时的去向。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F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动画中各类物质的去向,并强调此过程的名称。
师:物质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这个过程咱们起个名称,(手指着flash界面,学生读出“滤过”)记清啊,不能叫过滤了啊。
生:(一位女生立刻提出疑问)为什么呀?(这时候有一个男生说出“先滤后过”,但是F老师没有抓住这个细节。)
师:这里强调的是过程,通过“过滤”这个过程进入肾小囊腔中,就叫做滤过(写板书:肾小球滤过作用)。过滤是一个名词,滤过主要强调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这位男生说出“先滤后过”成为了本节课中“被忽略的精彩细节”。第一,F老师若能让这位男生详细说出自己对“先滤后过”的理解,就可以形成一次精彩的生生互动。第二,F老师对“过滤”和“滤过”的介绍过于牵强,没有深入解释其生物学含义。鉴于此,F老师可以这样总结:“滤过”中的“滤”表示物质通过肾小球时的过程,而“过”则说明一部分物质从肾小球进入到了肾小囊腔中。或者以学生回答为契机,介绍“滤过”是指物质顺着一定的压力差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由此可见,课堂上学生不经意间的话语和表现是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他们最想得到的信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学生的反馈效果可以在一定角度上反映出教师对课堂细节的掌控和教学策略的筛选与运用。第一,根据学生活动进行课例研修反思,可以检测出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能否突出研修主题。第二,根据学生活动进行课例研修反思,可以反映出教师能否针对课堂不同的环节采取恰当教学策略。第三,根据学生活动进行课例研修反思,可以体现出教师是否具备较为敏锐的捕捉课堂细节的观察能力,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实现对教学素材的加工与整合。
在课例研修中,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上。学生活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反映,是进行课例研修反思的载体和基础。以学生活动为对象进行课例研修反思,有利于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行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波.教学反思研究述评[J].内蒙古教育,2011,(7):36.
[2]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32.
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3
一、学员对本次研修的整体评价
1. 对于本次研修活动的总体评价
由此可见,教师们对这次研修的各方面评价都是很高的,本次研修活动无论在内容、形式上还是方法上都迎合了新入职教师的需要。
二、学员的研修主要收获
1. 对空直蓝天幼儿园的认识
大家都认为空直蓝天幼儿园环境很好,真正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理念。大家在交流中提出:空直蓝天幼儿园教师的精神面貌特别好;操节活动队列整齐,课间操振奋人心;课间操教师的笑容和儿童之间的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的教师说:“我看后觉得很震撼,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能跟着一起互动、一起做,我觉得我需要向他们看齐。”有学员评论说:“课间操展现了该园活泼而有序的常规。”还有教师说:“我收获最大的是课间操活动,老师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和蔼的微笑,动作标准、到位,这种精神感染了孩子们。”通过观摩空直蓝天幼儿园的教学,大家明白了做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深刻认识到教师不只是教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适时引导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同时,学员们在参观学习和小组分享中也开始知道自己所欠缺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有学员写道:“蓝天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尽管场地不大,但是他们让人非常震撼,无论教师还是孩子都非常有精神,这是我在今后需要好好学习的地方。”还有学员指出:“教育活动中,老师应该带动儿童的兴趣。大家从空直蓝天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中看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随机教育的契机。大家也看到了老师上课时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他们之间更像朋友而非师生。
此外,空直蓝天幼儿园的班级环境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学员写道:“班级环境特别好,有的东西做得很有创意,每一块展板都让人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课间操活动以及教师活动。”有学员反思,在户外活动中,教师的热情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自己以后在对待孩子时也要有这样的热情。
2. 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认识
大家的学习收获主要表现在:第一,进一步了解了陈老的教育理念;第二,以孩子为中心,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第三,明确了作为教师的职责;第四,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大自然、社会经验。具体表现为:专家讲座帮他们明确了教育观念,为自己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有老师写道:“我收获最大的是柯小卫老师的讲座,他不仅告诉我们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理论,而且用举例的方式帮我们理解陈鹤琴教育思想,这对我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大家在讨论中指出应当更加深入认识教育的意义与目的,深入研究如何做老师,如何教课。要在工作中细心观察每一名儿童,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教育资源。重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注重教育活动的整体性。有的学员还表示,这次研修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
很多学员都认为,本次专题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更好地带动儿童,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和睦。
3. 多重形式的互动研修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大家认为,分享学习和分组讨论的形式特别好,它促进了新教师养成梳理、总结的习惯。让新教师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了大家展示的平台,增强了自信心。
小组讨论可以使来自不同区、不同园的教师了解到各小组人的不同思想,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使每个人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教育感想,很棒!这种研修方法可以让个人、小组、集体三种学习模式都融入其中,可以把小组内每个人的想法都展现出来,小组汇报形式又使大家了解了其他组成员一些特别的想法,这样可以使大家拓展知识面。大家可以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现场专家还可以给我们指导、分析。
专家讲座也非常适时地给我们做了方向性的指引。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收获。大家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事分享学习与实践经验,在相互讨论中收获不同思想。主持人对于讨论的组织和小结提升,把大家的智慧汇集了起来,升华出了有价值的东西,给大家带来了很强的成就感。
学员们还认为园长答疑、点评这一环节让大家很受益。因为针对大家的不解,园长等专业老师很认真地帮大家解答活动设计的意图,并且对大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这对新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摩能比较和反思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和不足,园长答疑能更好地解开大家的困惑,使大家获得经验上的提升。园长的点评对这些新教师来说就像指路明灯,给大家指引了方向!
关于专家讲座,学员们说:“专家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我总是教死书,变通很少,今天听了专家老师的讲座,才意识到,应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三、学员对本次研修及后续活动的建议
关于实地考察:建议多一点时间参观幼儿园环境。参观时由本园教师带领,会更有效、更省时。参观内容最好能够提前告知,让大家可以明确哪个班的环境最值得参观。空直蓝天幼儿园的环境很好,但是主题墙过高,应符合孩子的视角。可以有一些增强教师任职自信心的活动,以便贴近新教师的年龄特点,让大家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有学员表示,想多观看一些教师上课过程。对新教师来说,特别需要的就是实践经验。同时,也希望多了解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新教师最需要生动的案例来帮助理解概念。也有学员提出,可以到更多幼儿园举办这样的研修活动。
关于专题讲座:应当更深一步介绍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引导学员把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专题讲座内容可以更精练、深入些,形式可以更活跃,专家讲座希望能有更多实例。
关于互动问答:园长的解答和点评方面可以更贴近教学实际一点。我们缺乏实际经验,如果能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会更好。园长答疑的时间可以长些,可以更好地帮助新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可以增加更加专业的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关于集体讨论:小组研讨时间太短,探讨没能太深入。小组研讨部分的时间可以再给得多一点,因为火花碰撞得太多了!
关于后续活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能特别深入分享学习收获和需求,探讨行动计划。希望今后讨论可以结合教师实际教学工作,提出问题解决思路,例如,遇到具体事情应该怎样做,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书本上的理论。
四、新教师急需学习的内容及后续实践需要的支持与帮助
专题学习:一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二是研究幼儿的心理。三是在活动中,如何进行简洁有效的提问。四是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希望能学习和领悟到陈鹤琴前辈的教学精神、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了解陈鹤琴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方法。
实践技能:怎样将好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与家长、儿童、老教师的沟通方法;如何创设班级环境,丰富活动区的材料;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与学习,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手工及各种技能的加强;怎样以孩子为中心,用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如何更好地帮助特殊
儿童。
教学经验:希望观摩优秀教师的大、中、小班各类型课堂;怎样把握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得在设计活动时,准确分析儿童,对活动进行准确定位;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教育教学的设计与选材。
五、学员的后续实践设想
提高自身专业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不断阅读有关书籍,为自己充电,积累经验。在知识方面,要丰富自己的学识,用一颗更了解孩子的心与孩子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把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呵护。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多向老教师、同伴、儿童学习。有学员写道:“我决定今后也向孩子们学习。孩子们好动但也很谦逊,他们容易犯错,但更勇于承认错误,成人却总是否认自己的错误。我们要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缺少的东西,要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一些知识和自我保护的
技能。”
改进自身教学实践:要从环境的创设入手,让环境创设更贴近儿童生活;在教学方面要设置更多游戏,来达到儿童的学习目标。要从日常生活中改进教学,把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拉近与儿童的关系。增长专业知识、技能、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训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带班技能。开展游戏化教育,让游戏贯穿儿童一日生活的始终。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以儿童为主体,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有学员写道:“我认为我还需要改进的是教师的精气神,因为空直蓝天幼儿园的教师无论在教育活动、早操活动还是活动区活动中,精神都是很饱满的。环境即教育,教师的精神气给儿童提供了积极、宽松、和谐的环境,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变得积极向上、热情高昂。”
后记:
教师最为深刻的专业学习往往来自真实问题情境中的亲身体验、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互动建构及后续实践过程。据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以观摩研究优秀实践、学习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主线的专题研修过程,并组织新入职教师围绕一个问题链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大会分享,进行逐层深入的专题交流和共识建构。新教师对于研修活动的评估结果表明:他们一致高度评价本次研修,高度认同多重互动研修的方法。
我们的实践表明,教师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他们既需要吸纳他人的资源丰富自身,同时也希望自身的实践经验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因此,我们要依据新入职教师的实际需求,回应他们的既有知识与经验,创设富有挑战性的研修任务,组织教师群体以同伴研修方式进行资源建构,借助高质量的实施过程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体验。
总之,本次针对新入职教师的专题研修既是对空直蓝天幼儿园成功办园实践和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次培训尝试,也是研究会支持本会基地园新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一次尝试。我们努力把面对面交流学习与微信平台为载体的移动学习相结合,保持了教师专业学习的现场互动性和后续持续性。
我们由衷感谢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陈秀云、柯小卫、侯伯明等各位老同志的关怀和指导;感谢崇文三幼、光明幼儿园为本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感谢空直蓝天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的成功经验和条件保障;尤其感谢全体学员自始至终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实践。
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4
一、“名教师”的培养独具特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承担了42名来自全省各地市优秀教师的培养任务,旨在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阵地,以“课题研究”和“导师引领”为抓手,计划通过三年的研修和培养,使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求成为“专家型”教师。
1.“课堂性格”外显为教学风格
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名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学习与批判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是不断建构与解构的过程。在“破”与“立”交替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性格”。渐渐地,“课堂性格”外显为教师的教学风格。最终,学校根据规律将风格培养的内容细化为五大阶段:认识风格、凝练风格、展示风格、反思风格和升华风格。
第一年度的研修重点是认识风格和凝练风格,具体包括四点:一是了解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深远意义;二是理解教学风格的内涵与外延、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分类依据、影响因素、形成过程和发展阶段;三是理解、掌握学习和创建教学风格的主要方法;四是通过撰写案例凸显教学风格,叙说成长历程,提供课堂实例,最终反思教学行为。
2.“一人一案”创设协作指导
由于42位培养对象的学科、地区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培养以“一人一案”为理念,并配备“双导师”,力争通过“师带徒”的协作指导模式,推动培养对象的个性化发展。
就这样,16个学科研修小组与导师充分沟通、交流,制订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科小组研修计划,并通过导师引领、课例研究、专题讲座、网上交流、教学观摩和自主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于是,培养对象初步形成了个人发展的系统规划和改进实践的基本方案,并确立了作为“名教师”培养对象第一年度的具体学习目标。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培养对象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项目组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中学和广州市花都区炭步第二中学开展了初中“名教师”培养对象示范带学活动,目前已举行41场公开课及专题讲座,花都区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等1 000余人参与了听课、研课和磨课等活动。这既发挥了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了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又帮助地区中小学教师拓展专业视野,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拓展教育”贡献文化盛宴
为了让培养对象走近名校、名师与名家,就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现代教育观、知识观与人才观及个人成长的经验与风格的培育等话题展开广泛交流,培养对象进入香港合作培养基地,以理论研修为导引,以学科小组观摩为主线,深入了解香港的基础教育理念。培养对象在与“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文科、理科和艺术科)获奖教师的分享中,拓展学术视野并深刻反思。按照“拓展视野以促进专业提升”的理念,项目组在本年度的总结阶段专门设置了“拓展教育”,邀请非教育学科的著名学者讲解其所研究学科与教育的关系,以期拓展培养对象的专业视野,提高培养对象的专业水平。“拓展教育”定位于历史、艺术、社会、军事、文化和经济等领域,设立八场高端研修讲座,邀请多名专家、教授为培养对象呈现一场场文化盛宴。
二、“名校长”个人发展重视“全景效果”
“名校长”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要在三年后培养出一批能够居于广东省中小学高层次领军人才梯队的“名校长”,因此,科学化、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必不可少。于是,“名校长”个人发展的“全景模型”应运而生。
1.四大价值取向,六项设计原则
“全景模型”的提出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遵循 “名校长”培养对象的发展层次与发展需求,遵循校长专业化的发展规律,确立培养主题,并按照“在反思中定位自我、在行动中发展自我、在展示中实现自我”的主线,制定分阶段、分重点的发展路线图。二是在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内容及选择培养模式及方法时,尽可能体现项目的存在价值。
基于“全景模型”的构想,在培养方案中确立“四个有利于”的价值取向,融入“六个突出”的设计原则。“四个有利于”的价值取向:即有利于提升培养对象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内部改进与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及师范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带动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及全省的师资队伍建设。“六个突出”的设计原则:即在培养理念上,突出培养对象中心、问题导向和过程取向;在培养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多个模块;在培养方式上,突出理论研修与实践行动相结合、导师引领与个人研修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岗位研修相结合、国内学习与海外研修相结合、研修提升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在培养资源上,突出行政推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与自我驱动;在培养管理上,突出专业化与精细化;在培养考评上,突出多元主体参与、系统标准设置和分阶段评估考量。
“四个有利于”的价值取向和“六个突出”的设计原则保证了以“全景模型”为指导思想的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2.“分年度、分阶段”,循环递进展开
“名校长”的培养推行“分年度、分阶段”的循环递进模式,让各阶段的培养内容与研修方式等贴近培养对象的实际需要与实践情境,聚焦在学校变革历程的重、难点上,并朝着“名校长”角色定位与基本特征的方向发展。
“分年度、分阶段”的循环递进模式源自对培养内容连贯性及研修方式适应性的关注。在培养内容方面,按照“依目标定模块、依模块定环节/阶段、依环节定主题、依主题定内容的方式”,让宏观层面的“项目主题”转化为微观层面的各阶段的研修主题,细化为具体的研修内容。在阶段性主题的研修形式上,主要采用“理论导入——技术引导——实践辅助——智慧行动”的活动展开方式,使培养对象对各阶段研修主题的认识经历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行动的过程。
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5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小组研修活动反思范文6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
(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
(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
(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
(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
(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