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公司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公司论文范文1
关键词:股权转让限制
持有公司的股票,便成为公司的股东,对公司享有股权。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是财产权的一种,无论那种公司,股东的股权都可以转让,由于公司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对于股权转让的限制也就有所不同,有轻有重。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本文重点对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限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股东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问题进行限定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制定公司章程时,一般会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问题进行规定,这些规定有时与公司法一致,有时相异。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股东故意要求作出这样的制度,主要是考虑到以后的股权转让顺着自己的意思发展;还有一种就是对公司法不太熟悉,不知其间的冲突,是无意造成的。当公司章程与公司法规定不一致时,公司章程中规定的转让条件能否有效,还要看具体的情况,以区别对待。
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性规定高于公司法规定时的效力,应当被视为有效。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章程的性质决定的。有关公司章程的性质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看法,有契约说、自治规则说,综合说。契约说是指公司章程是由股东或者发起人共同商议协定的,在公司成立后对股东或者发起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总的来说具有契约性质;自治规则说是指公司章程不仅对参与制定规则的股东有约束力,对后来加入的以及持反对意见的股东也有约束力;综合说是指既认为公司章程对发起人权利,义务等出资方面的规定具有契约性质,在其他方面又具有自治规则性质。公司章程的性质多采用综合说,对于股东自治规则如果不与公司法发生冲突,应该生效。另外还与有限公司的性质有关。有限公司注重的是股东之间的稳定以及长期合作关系,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转让条件高于公司法的规定时,则对于股东之间的稳定性有益。《公司法》第35条第二款规定,即必须经过一定比例(过半数)的股东同意,若公司章程的规定达不到这一比例要求,就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则属于无效条款,若达到(包括超过)公司法规定的比例要求,即满足了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应属有效。考虑到有限公司的性质问题,《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如果公司章程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限制性规定低于公司法规定的效力。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时,必须经过全体股东三分之一或者更低比例的股东同意,这样的规定应当是无效的。因为《公司法》第35条第二款规定“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属于强制性规范。其中,过半数是最低要求。
如果公司法没有涉及,公司章程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限制条款效力。对于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公司法没有涉及的,公司章程规定股东转让股权要考虑的因素,一些人认为公司章程不该超越公司法的规定,对股东转让股权问题作出限制,股东转让股权是自由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公司章程是在不与公司法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作出的特别规定,则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在公司法对股东转让问题已经做了规定,公司章程就不应该再作出高于公司法的规定,但是考虑到我国公司制度实行时间较晚,股东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公司章程在不与法律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明细补充是对的。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公司法也要活用,要考虑公司股东的意愿。
二、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限制
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权的限制是有很多理由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资本的联合,股东人数有上限规定,资本也有封闭性特点,体现出来的有限公司具有“人合”和“资合”的双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很强的人合公司性质,股东之间愿意投资成立公司,他们之间往往是有一定的信任因素的,外人很少愿意进入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中的股东。有限公司的人合性质,主要表现在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时的限制态度。这种限制主要是为了维护股东间的紧密关系。股东之间成立有限公司时,其间的合作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在一些高新技术公司中,多方合作可能是互补关系,比如,一方具有充实的资金,主要出资,另一方拥有专利或者非专利的高技术,其他方则擅长管理运作等,如此的互补,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提高公司的效益。这样的公司股东是紧密结合的,任何一方要退出,都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对股东转让股权进行限制也是必要的,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
股东转让股权的限制方式主要有过半数股东同意。《公司法》第35条第2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根据该法第38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股东会“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因此,股东会的召开是必要的。股东会对股权向非股东转让进行表决,必须通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这里的过半数应该是说股东人数超过一半同意即可以通过表决,实行的是一人一票制而非持股多数决。:
三、股东变更登记对股权转让合同的影响
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3条规定,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经核准变更登记,公司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该条例第31条同时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股东发生变动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我国《公司法》第36条规定:“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根据法律规定,股权转让有两个变更登记,但是这两个变更登记与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没有联系,也不会发生什么影响。我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比如中外合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合同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的批准,未经批准的,股权转让合同不发生效力。这里面牵涉到股权变更问题,其实股东未办理变更登记是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的,因为股权转让是当事人的一种自治结果,是当事人自己愿意的。而对于变更登记,则主要是对于权利的转移来说的。
总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是受到很多限制的,公司法对其有所规定,公司章程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又做了比较细化的补充,很多规定对股东转让股权来说是更高限制。一般情况下,这些限制是为了加紧股东间的关系,是为了让公司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解学智.国外税制概览:公司所得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旅游公司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趋势。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地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二、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实现。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知识型游客研究、知识型旅游产品开发、知识化手段、知识化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运作活动,是指通过创造和交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其价值,以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其中交换是核心,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是目标,交换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旅游产品创造者或提供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
三、发展我国旅游营销市场的办法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二)要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小结
旅游业的发展是21世纪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柱,只有对旅游市场营销作好充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加里·阿姆斯特朗,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旅游公司论文范文3
【关键词】旅游行业员工;计算机技能学习模式;学习模式的构建;知识层面需求
一、引言
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成长教育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一样,都历经院校教育、实际工作实习学习、工作过程岗位学习、行业创新拓展教育等阶段的各种技能提高教育和学习。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旅游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学习需求,对学习者和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从业者的学习不再满足于过去学习打字,文字排版,简单的表格处理的层次。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日趋广泛,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为旅游景点做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活动,需要构建旅游资源的查询和宣传网站;随着旅游公司业务的发展,旅游企业大量合同快速准确处理,需要建立自动旅游合同管理系统;对员工奖励和惩罚制度的规范化,需要建立员工业绩自动生成系统;旅游网站的建设,需要实现远程订单的自动化;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客户信息,需要建立动态客户信息数据库以便能随时提取。这些都是在计算机职业技能学习中要研究和考虑的内容。
只有把这些层面的学习融合到旅游从业者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对提高地方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旅游事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蓬勃发展。
下面从学习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学习模式的具体内容,学习模式动态修正原则,学习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些探讨和分析。
二、学习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基础教育不一样,培训更注重外部环境的相适应。Watson,John Broadus(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我们理解Watson,John Broads是认为培训对象的研究主要是学习者的行为而非学习者的意识,学习成果是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来考察的。学习者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在实践学习中更改、增加或消除。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实际上就是外部的环境,那么对从业者的学习必须要结合这样的外部环境来确定他们的学习行为。巧用现有有效的资源确定被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是行为主义在学习活动中的最基本的选择。而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来考察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是行为主义在学习模式检验阶段的理论依据。
2、自主探究式教学理论
自主探究式教学理论是学习者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库,根据实际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和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旨在引导被学习人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独立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旅游行业从业者的需求,确定学习的主要课题和方向,形成框架,根据学习者单位的实际情况填充具体的内容。
培训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学习对象中的大多数旅游从业员工都是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由于从业人员在大中专甚至本科的教育中,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在时间方面,学习班一般是短期的,学习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将学习内容填充应用。所以职业学习的内容应该尽量避免重复以提高效率。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学习者学习计划的确定,以及学习方法都应该因人而宜,自主探究式的方式在从业人员的学习中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
3、项目学习模式理论
项目学习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注重应用的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人员涉及最多的工作量是客户资料的数据库建立查询筛选,员工基于业绩的奖金扣款统计,旅游网站建设中的图片处理等,使用人工完成不但工作量繁重而且容易出错,不但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而且准确率也不高,办公自动化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学习以及模式建立势在必行。
三、学习模式的具体内容
1、旅游网站的建设及维护
旅游景点的开发,除了做好基本的景点建设外,还需要进行景点的宣传、酒店网上预定的人机对话界面、机票和旅游票预定的网上导航等。同时背景音乐,动画链接,图文音并茂的平台,以及拥有数字挖掘功能的各种引导链接,都需要建立旅游网站来实现。那么在学习内容中,网站的建设,更新方法,资源数据的获取,人机交互平台的构建等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建立好网站后,旅游网站管理人员可以熟练地利用网站平台的强大功能拓展业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知识的学习也是学习内容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2、自动旅游合同管理系统的创建
旅游合同的管理也是旅行社的一个重要工作。旅行社管理人员如果能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合同的管理,不但减少了合同单据的漏填,还可以筛选出满足各种条件的,拥有个性化数据的记录。
美观的框架构建知识,基于网络后台的数据库知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知识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些知识可以让从业人员能对框架系统进行维护和扩展。
旅游公司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分时度假;问题;对策
一、分时度假的概念的界定及起源
分时度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奈特(Alexander Nette)的德国人,在他所管理的饭店过程中首先提出了分时度假概念。他把自己经营的酒店通过分时销售的方式来面向客户。而在以后的时间中,分时度假在全球飞速发展。如今,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分时度假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
对于分时度假的概念,国际上主要流行的为两种:《欧盟分时度假指令》(European Union Timeshare Directive)中定义分时度假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时间上要求至少三年的合同有效期;且消费者享受使用的时间要在一周以上。第二个方面其产品只能为住宿设施,并且住宿设施有相关的保证。美国佛罗里达州《分时度假房产法案》(Real Estate Timesharing Act CH721 Florida)中对分时度假的定义也指出,购买者所签订的合同要在三年以上,消费者获得一年以内的使用权。从这两个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其中的特点。第一是对有效期的期限限制在三年以上,第二消费者获得的是一定时间的使用期,第三是产品限于住宿设施。
中国分时度假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关于分时度假的概念上,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旅游绿皮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对其概念的表述加入了使用权的交换。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是部分时段的产权,因此几户人家共同拥有产品,分时使用,可以通过交换系统对不同房产的使用权实行交换。从而使分时度假概念更为灵活。
因此我们整合国际和国内有关分时度假的概念,可以把分时度假概括为:将房地产、酒店、旅游业、金融业相结合,由多名消费者分别购买部分时段的同一个产权,在购买的时间段内使用设施,并可以对不同房产的使用权进行交换。
二、中国分时度假的发展历程
我国分时度假业起步较晚。
萌芽阶段:1995年,全球拥有250万户家庭会员的RCI公司,瞄准了中国的这一大的市场,尝试在中国销售分时置业卡。但是,公司的市场情况却令人失望,举步蹒跚。另一方面,当时国内监管没有跟上,风险很大。缺乏法律法规的引导,国内的一些房地产公司也开始试图加入分时度假,并将所获得的钱投资于物业等领域,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人去楼空。甚至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公司借分时度假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活动。分时度假还多存在合同陷阱、多方推诿责任等问题,因此消费市场的冷淡。加之还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法律法规的引导,分时度假的水土不服现象引起了中国市场的普遍怀疑。
初步规范阶段: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2月,备受关注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正式,更加明确提出了带薪休假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至此,职工带薪年休假就有了法律保障。时间更为充裕,自由性更加提高,因此这一制度既是极大的放开了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又非常适合分时度假的发展要求。随着中国开放,对分时度假这一消费模式,已经被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所知道,并在发达地区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法律方面,各项法律法规也开始的不断完善中。中国一些分时度假企业,也开始自己探索经营的模式。ClubVac就是其中之一。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如消费市场很大的海南省,其住建厅建厅和海南省旅游委就出台了第一部和分时度假、产权式酒店有关的地方性法规。
三、中国分时度假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完善,行政监管不力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来支持分时度假产业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从现在状况来看,我国还是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法律法规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不规范、不具体的地方和漏洞仍有很多。而行政监管上,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在监管上很难做到有法可依,监管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影响。在报纸、网络上,有关分时度假欺骗消费者的案例屡见不鲜。
2.缺乏行业自律
个别旅游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介绍的产品或多或少的存在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甚至诱使当事人签订合同,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公司的形象,甚至有个别旅游公司精心设置出来骗局,通过“度假权益”等各种形式,诱骗受害者签订合同,最后携款逃走。如2007年4月18日和5月30日,就有RCI的销售商北京顶级假日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名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就相继玩起了失踪。而2008年6月,RCI加盟商漓江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业务的北京威如度假公司,也最后带着会员们所交的会费“蒸发”了。
3.消费价格水平的限制
这里的消费价格水平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居民的平均收入状况限制,二是中国房价的限制。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与分时度假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行业与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房价增幅缓慢,部分地区出现降价,但高额的价额仍难以使普通的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成本的增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分时度酒店和房屋的价格。
4.观念的因素与时间因素
分时度假概念从进入中国到现在,有20多年了,但是仍然对普通居民来说很陌生。而且外国的分时度假公司和其他一些中国分时度假公司在起初并没有结合中国的本土国情,因此消费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费观念的转变。目前的中国旅游业市场消费仍是以旅行社或自驾型的短期旅游出行方式为主,度假的比例很小。
而分时度假的一个前提就是适用于较长时间的旅游休闲,能使不同时间段的消费者可以共享度假资源。但是中国消费者的出行日主要集中于五一、十一、中秋、新年等假期,这样就出现了休息时间相对较短,且消费者空闲时间集中的情况。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也往往不明确,使许多居民并不能很好地提前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出行。
四、发展分时度假的对策
1.完善法规,加强监管
我国政府应针对分时度假经营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在结合我国国情和其他法律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欧盟的《欧洲分时度假指令》,以及美国各州的有关分时度假的法案。法律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审定资格的管理,在法律条文中明确开发商、企业管理者、消费者各自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在监督上加大监督的力度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执行力,明确各个部门的应管权限和范围,提高效率。
2.人才培养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人才都是重要的推动力。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专业、敬业的人才,很难在的市场竞争中劈荆斩浪。因此,企业应加大培训的投入,通过借鉴国外企业人才的培养办法,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指导,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分时度假的专业人才。
3.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使居民能够更有计划,更有自主性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进而错开长假的集中高峰期,适应分时度假的消费模式。
4.创造本土化的分时度假模式
应以国内资源为依托,以中国国情和中国消费者消费特点为依据,开发具有“中国式”的分时度假产品,满足国内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设计上,我们不必完全遵循国际的分时度假设计标准。可以在设计时,缩短度假时间、降低消费的价格,并突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主题。如在云南丽江,古城东方顺应趋势,依靠自身特色,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丽江首家分时度假产品。业主们不仅可以在古城东方的分时度假酒店度假休闲,也可以将该分时度假权用于自己的亲友接待,让更多的人感受丽江美好的时光。还可以通过与国内或世界的其他分时度假酒店进行使用权交换,满足周游世界的梦想。而复华置地60亿打造丽江主题度假综合体,充分满足名流享乐、情侣出行、家庭度假等全维酒店入住需求。
5.宣传方式的改进与创新
分时度假的宣传上,应进一步的扩大宣传力度。一是借用互联网、电视等手段进行宣传,形成自己的互联网宣传平台,扩大知名度;二是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合作,借助政府部门来进行宣传;三是与当地旅游景点相结合。如在景区附近进行分时度假的宣传,开展产业的合作与承接,共享收益。此外,还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何消除消费者心理的疑虑,重新认识分时度假。
参考文献:
[1]郭墨西,刘庚,吴嘉轶,.国内外分时度假研究综述[J].旅游管理研究,2015,(4).
[2]王婉飞.我国分时度假市场需求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5.
[3]刘艳红.中国分时度假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
旅游公司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现状,对策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从经济角度讲,其优势表现在提高交易效率,扩大市场范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中,有利于扩大旅游市场,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就提出“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就业。电子商务导致的专业化程度增加和旅游市场扩大,不但会使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还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5个就业机会。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加快旅游经济发展,200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曾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意见》对贵州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截止2008年底,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1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1.8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19.55%。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措施不但直接影响着其自身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着整个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对其展开研究也有着更为典型和现实的意义。
二、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1.贵州旅游电子商务背景考察
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并不是孤立,对于欠发达地区,除该区域旅游业发达外,还必须有一个良好政策环境。
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伴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号令,西部越来越多的旅游社、旅游公司、酒店开始寻觅网络商机。
2001年初,国家旅游局启动了“金旅工程”,该工程将实现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和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力争在3至5年内建设和完善政
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
2002年1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指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这为贵州旅游产业拉开了信息化的序幕,随后各类旅游网站开始纷纷建立。
2.旅游企业网站建设调查
笔者调查时发现目前还没有相关公开资料,材料很难搜集,只得借助旅游网址收录网站。我们以“旅游网址”为关键字,在雅虎搜索引擎中搜寻出旅游网址收录网站,然后在各个收录网站中检索出贵州旅游企业网站并使用Onenote随时记录,最后用Excel进行汇总整理。
旅游企业网站是由旅游企业直接开发、建设的网站,我们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户外运动网站、旅行社网站、酒店宾馆网站、景区景点网站,资料搜集整理如下表:
贵州旅游企业网站一览表
网站名称
网址
建立时间
类型
起点拓展
http://qd179.com/
2001.10
户外运动
贵州风行户外旅游网
http://fxclub.net/
2003.9
户外运动
自然之子——资讯中心
http://gztx.org/
2004.6
户外运动
江秋行摄
http://jqxs.net/
2007.11
户外运动
贵州山野风情旅游有限公司
http://shanye123.com/
窗体顶端
2003.9 窗体底端
户外运动
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
http://tp600.com/
2004.2
景区景点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http://hgscn.com/
2004.5
景区景点
中国·丹霞谷
http://danxiagu.com/
窗体顶端
2004.9 窗体底端
景区景点
贵阳市黔灵公园
http://qlpark.cn/
2004.10
景区景点
龙宫风景区
http://china-longgong.com/
2005.2
景区景点
贵州龙博物馆
http://gzlong.org/
2006.8
景区景点
紫云格凸河风景区
http://getu.com.cn
2006.9
景区景点
遵义赤水旅游信息网
http://cslyw.com/
2007.1
景区景点
贵州栢顿酒店
http://trade-pointhotel.com/
2001.8
酒店宾馆
贵阳华美达神奇大酒店
http://ramadaplazagy.com/
2006.9
酒店宾馆
贵州省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
http://gzcyts.com/
2002.8
旅行社
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
http://gzotc.com/
2004.3
旅行社
窗体顶端
贵阳国际旅行社 窗体底端
http://gylxs.com/
2004.4
旅行社
贵州中国国际旅行社
http://gzcits.com/
2004.11
旅行社
贵州国际旅行社
http://gzfree.net/
窗体顶端
2006.3 窗体底端
旅行社
贵州中国旅行社
http://gzcts.cn/
2006.7
旅行社
贵阳中国旅行社
http://gycts.cn/
2008.9
旅行社
贵州龙禧旅行社
http://gzlxly.com/
窗体顶端
旅游公司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经济; 旅行社; 旅游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古宫、秦始皇兵马佣等,自然风景也是非常闻名,西湖、天涯海角、九寨、桂林山水这些景观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景点。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旅行社行业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它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的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通过产业关联扩大就业,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行业也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是相当多的旅行社经营的并不理想,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旅行社发展的新出路。
一、当前旅行社发展中的问题
1.旅行社行业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
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相比较,我国对旅游业、旅行社行业管理体系的相关立法却严重滞后,只有部分零散的行政法规为主,旅游基本法缺位、旅行社行业立法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全国性法律予以规范和保护,给旅行社的有序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游客、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交通部门等相互之间的权责很难分清楚,相互之间的纠纷处理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款。
2.市场竞争手段落后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竞争的手段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旅游市场上低价线路满天飞,恶性降价使旅行社的利润空间下降,旅行社为了追求利润必然导致服务质量的降低,从而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恶性循环。另外还有更多的非旅游公司如:旅游网站、各类自驾车俱乐部、远足俱乐部、包机公司或票务公司、差旅服务公司和商务服务公司、会展公司等在瓜分我国的旅行社行业市场份额。因此,单纯靠价格竞争,其结果是导致行业的逐步萎
3.旅行社之间恶性削价竞争严重
近年来在旅游市场做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在特色不明显、产品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旅行社之间的分工不明。各旅行社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夺客户,旅行社之间竞相压价。导致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部分旅行社违反承诺,擅自更改线路、降低食宿标准等欺诈行为屡有发生.旅行社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同时,价格战打薄了行业的利润,使旅行社整体进入了微利时期。
二、发展旅行社的策略
1.产品差异化策略
目前我国旅行社产品比较单一,长期以来形成了团体、全包价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各旅行社挤在团体观光业务独木桥上大打价格战.已走进了死胡同。但可以预见.观光旅游比重将会下降.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的比重将会上升。即便是观光旅游,那种半军事化、拉练式的旅游也将会受到排斥,旅游追求舒适性、文化性的趋势将会越来越突出。旅行社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对休憩性度假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探险旅游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在竞争中不与同行挤一条独木桥,而是另辟蹊径.以异致胜。
2.建立行业自我保护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引导作用政府对行业的监督成本高.不可能面面俱到最了解情况的始终是同行.可考虑成立行业价格协会.政府赋予其相应价格管理职权.帮助其建立同行业价格协议制度。协会及时收集行业价格信息,确定相应的价格浮动标准.供同行参照执行。同时,可实行降价申报制度.对一次性降价幅度较大的定价行为经协会批准后方可实施协会定期的价格信息可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实现合作博弈.达到收益最优化
3.积极拓展旅行社业务范围,提升行业竞争力
积极拓展旅行社业务范围.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如商务旅游,由于它具有高消费、高回头率和没有淡旺季的特征.使其已经成为了旅行社利润大幅提升的重要部分。.改善竞争模式,。注重旅行社企业形象品牌的建设,明确“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实现服务产品向高档次发展而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使旅行社行业的市场竞争模式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向企业品牌、产品质量等无形资产的高级竞争模式。改变市场结构,以规模取得竞争优势,有实力的旅行社应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走紧密型的集团化发展道路,加强旅行社和地接社、旅游饭店、交通部门、景区等的紧密联合,提升旅行社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存在许多难解的问题,要想在新的时期大力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改变现有旅行社的竞争策略,建立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竞争道路。这样才能使旅行社得以生存壮大,才能更好的为我国旅游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葸小慧. 中国旅行社现状分析与研究[J].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2) .
[2] 侯海玉. 我国中小旅行社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走向预测[J]. 今日科苑, 2009, (08) .
[3] 吴鸣岐. 我国旅行社业发展新对策研究[J]. 管理观察, 2009,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