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思想教育 渗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目的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恰当进行,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知识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学习目的性教育。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结合数学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学生学习每一种新知识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同实际的问题。教小数、分数、百分数时,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学测量和几何图形计算时,使学生认识测量和几何图形在修铁路和桥梁、建造楼房时的应用。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更有深刻的认识。
2.挖掘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我国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及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具体准确的数据反映生产的发展、民族的兴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用数量表达更具体准确、生动真实,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它的独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健儿奋勇拼搏,夺得18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亚洲第一,开创了中国体育史上的新纪录,使学生感到东方巨龙在腾飞。教学“百分数认识”时,引用“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5%,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两个简单的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
3.结合课型特点渗透。数学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计划还是应用题,只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关键,抓住时机,都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如10以内数的认识,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守纪律等教育。根据计算特点,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计算我国每人每餐节约一粒米,可供440人吃一年,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再如在教学小数除法应用题中,设计一道练习题:在前不到70年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总计赔款19.53亿两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6倍,清政府190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多少亿两银元?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旧社会由于历届腐败,经济落后,被外国列强侵略和剥削,从而教育了学生不忘国耻,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4.开展活动,渗透思想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例如收集常用数据,建立数学兴趣小组等。”选择当地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结合教材,讲祖国古今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为“四化”建设而勤奋学习。在教学圆周长时,给学生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通过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的先进性。讲祖国的重大发明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教算盘的认识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算盘是中国首先发明的,用算盘计算又快又方便。通过讲述,让学生为之感到自豪,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具体数字,讲祖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而学习的信心。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讲祖国文化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如教学统计图表知识后,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取得的成就,绘制成统计图表,从而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为家乡的工农业各方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5.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多彩的数学现象,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内容的数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又如在学法、分数、比的联系时,根据数学知识的变化发展,要注意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只要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注意积累资料,采用多种形式,数学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会使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成为一个和谐完善的整体。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2
关键词:生活情景;激发兴趣;实践活动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材,使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我这样导入:任意选一位学生和老师比较,你想说些什么呢?(高―矮、大―小、男―女、轻―重、胖―瘦、白―黑)老师重,学生轻。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腰果。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千克的认识”……通过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物品来感受轻重。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社会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入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二、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认识百以内的数”一课中,要让学生体验到100的大小,积累数感,可首先运用课件出示1捆小棒,一直出示到9捆小棒,让学生跟着课件一起10个10个地数,最后再增加1捆小棒,提问学生是多少根小棒。其次,在学生认识100后,一起跟着课件10个10个地数到100,积累数感;最后将这10捆小棒捆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100的多少,学生会为一大捆100根的小棒发出惊叹声。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这些过程,与学生一起经历知识积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数学思维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出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设计“生活情景”,返回生活现实,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用心以制力,就是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进行练习或实践,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演练,就能使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逐步培养。
心理学实验证明,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25分钟,也就是说要想让一个小学生全神贯注地上完40分钟的课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规律,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关注课堂。例如在“认识11到20各数”时,创设羊羊运动会的情境,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认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非常好,在练习中设计灰太狼考验小朋友们的题目,激起小朋友们挑战困难的斗志。课堂中插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按照电视中的情节和角色安排,将学习的内容贯穿其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效果不言而喻。又如在“分一分”一课中,给孩子出示超市的情境图,将孩子带入超市真实的一角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注重“实践”,也就是以“做”为中心,反对“教死书,死教书”,反对脱离生活的假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在推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向课程标准看齐,勇于创新、努力探索,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3
一、利用教材的固有内容,灵活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看起来是通篇充满数字、图形和符号,只要稍加思索和剖析就不难发现在这些数字图形和符号中间蕴含着及其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教育内容。例如,在小数意义教学中,通过阐明小数的产生及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说明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从而向学生渗透学习目的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比较复杂的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奋发图强、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讲直线、线段时,指出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长,它的长度是无限的。无法度量的,直线上的一段成为线段,线段的长是有限的可以度量。以此说明“有限”和“无限”既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联系。“有限”包含在“无限”之中,“无限”又从“有限”中得到发展,还通过教材中加与减、乘与除、整数与分数、正比例与反比例等辩证因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相互对立与依存关系,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变化等,从而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再讲统计图表时,可通过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先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通过自编解决问题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课本上教材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巩固练习和知识应用自编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中的解决问题,借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讲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分别编如下题目。
1.张兵在校生病了,放学时张峰、韩强、李勇等同学主动护送他回家,先由张峰背了他50米,再由韩强背了他45米,接着李勇又背了他55米就到了家,问三人各背了全路程的几分之几?
2.小明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和他四口人,哥哥买来一个西瓜,切成不相等的四份,分别是西瓜的三分之一、十八分五、九分之二、六分之一,哥哥让小明分配,你说怎样分才算文明?把你分配的意见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他们提出什么意见?
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有机的渗透了文明礼貌,尊敬长辈,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做到了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
三、通过练习课,不失时机时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练习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爱好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练习课这一块阵地,组织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既能启迪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数学智力活动或游戏。如,成立“趣味数学研究小组开展“数学智力游戏竞赛”,举办“与数学家比童年”,“寻找学习好数学的金钥匙”讲座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刻苦专研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以及树立为社会主义祖国而学习的信念。
四、通过教师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达到以道德培育道德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一位教师思维缜密,对数学问题分析透彻,深入,他的学生一定也会受到熏陶,形成做事计划周密,不盲目行动的人格特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寓情于理、言传身教,以严谨的治学,整洁的板书、生动的语言,高雅的行为、善良的心灵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总能不满足与现成的答案,而总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策略与方法,学生就能从中受到不墨守陈规的教育。
五、通过课外数学主题活动,落实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4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二)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三)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四)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5
关键词:生态教育思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也是教改反思后的理性回归。它以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物质能量转化,在充满个性、自由、真实、创造性的课堂中,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的构建过程。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思想方法、提高学习品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生态教学课堂的建设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就是一个“生态场”。影响这个生态场的有许多生态因子,数学课堂要有利于师生交往互动,就必须关注生态教学课堂的建设。从大环境来说,教室环境的布置应该幽雅、大方、洁净,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不宜过多地张贴图片。教师上课需要用到的多媒体,应提前准备好,播放音乐时,音量控制要适当,屏幕的使用最好不要挡住教室前面的黑板,以免影响教师上课的板书。窗帘的颜色和高度也可随时调节,保持教室有足够的亮度,起到保护学生视力的作用。学生座位的设置、学习小组的建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进行调节,以方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二、把生态教育思想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应用生态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精心预设问题
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层面的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因此,要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就必须预设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品质。
2.重视亲历体验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发生的全过程,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精确把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所感悟。
3.关注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他们的个性特征,允许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思考,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三、生态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教师的真心换得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因为学生是有生命的主体,如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一样,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以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不嫌弃差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鼓励他们去探索、去怀疑、去超越。
四、创设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提高思想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起着指导、引领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意识,放下架子,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想法,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要构建一种民主、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分析他们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背景上。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创设有利于师生交往互动的问题情境,真正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2.引导有效合作
例如,课堂上要捕捉合作学习的有效契机,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重视小组学习时的点拨指导,教师还应该融入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分享学生思维成果,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真诚地给予正确理答,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真正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
3.关注学习评价
恰当的学习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树立自信,积蓄能量,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发展。因此,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开展学习评价时,教师还要适时、适度地对自己的情绪、态度、情感表达方式加以控制,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情绪,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交往状态。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6
关键词:主动性;思维;数学;教育
一、通过“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正是引起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我利用学生天性好动和好奇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先猜猜智慧老人给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再小组分一分,给图形分类,学生们兴趣高涨,很快分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还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玩一玩来让学生发现各类图形的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由一开始饶有兴趣的操作,到后来的求得奥秘,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令孩子们兴奋不已,充分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提出了课本上没有的独到的见解,学得主动。
二、通过“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学具,为学生形成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在直观操作之后,我适时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整理和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新知,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以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为例。让学生通过摆小兔图片,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1)白兔多还是黑兔多?(2)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3)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有条理的分析过程,就是应用减法的意义列式解答的过程,学生经过组织语言,就能说出:白兔与黑兔比,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黑兔同样多的部分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当中拿出跟黑兔同样多的7只,得数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学生就会把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可见操作学具强化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促进了思维及语言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理能力,为分析复合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
三、通过“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他们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动作思维到语言思维,进而促进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作为启智的桥梁,建立表象,扩大经验,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基础。以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为例,先让学生在左边摆9朵花,右边摆3朵花,然后出示算式:9+3,把操作活动和算式9加几相对应。为了让学生明确凑十法的计算思想,问:“怎样移动梅花,就能很快算出共有多少朵梅花?”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相互比较,看谁的方法最容易算出结果来,从而得到先给9凑成10,再把10和剩下的梅花相加,得10+2=12的结论,所以9+3=12。学生明确了其中的方法,从而很快推导出9+5,9+6,9+7,……9+9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凑十法的道理,突破了教学难点,有发散了思维。
四、通过“做”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任何一个知识如果能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出现,就能被学生所感知,为学生所接受。例如,一年级教学例题“把方糖放入杯子后,哪杯水最甜”中提供的信息有:方糖(同样大小)、杯中水(不相等),思考的问题:哪杯水最甜?这个问题必须通过逆向思维――水越少越甜。关于逆向思维问题,这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是比较敏感、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以纯文字方式为载体,学生难以接受,教师难以讲授,长期得不到协调的处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雷区”,特别是在低年级中更不易解决。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五、通过“做”在实践中体验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