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国防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的国防教育

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1

一、海洋教育与国家课程的整合

进一步增强国家课程实施中的开放性与选择性,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完善学校海洋教育实施方案与计划,积极探索学生海洋文化素养所需的课程设置,对国家课程相关学科,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海洋文化教育的特色发展,深入钻研国家课程教材中的有关单元和章节内容,寻求与海洋教育有关的结合点。如:语文学科对描述海洋的各种文体作品的诵读活动和写作交流展示;思想品德学科设计海洋方面的维权、环境保护等案例的评析;历史学科史上著名海战案例的起因、经过、因素、后果等分析探究;生物学科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因素的探索;地理学科海洋气候、海洋不同地貌景观特征的分析活动;音美学科以海洋为主题的戏剧、歌曲、绘画等艺术作品的鉴赏以及剪纸、贝雕等手工作品制作实践活动;体育学科以帆船运动为主题,突出帆船运动特色,做好帆船运动的普及。

为深入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潜力打造“让海洋浸润课堂”品牌,各学科结合各自教学实际有效整合海洋教育与学科课程资源,制定了“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小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定期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优质课展评活动和优秀教学案例展评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总结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的经验做法和体会,利用集中教研活动的机会进行交流。

二、海洋教育与地方课程的整合

学校在《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地方课程教材教学中强化“用教材”的理念,加强与有关学科相关内容的整合,突出教材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注重实践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注重师资培训,通过观看专家指导视频,专家辅导讲座,就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及特点、实施建议、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老师们更加明确了具体的课时目标,进一步了解了教材内容,为学校《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报告强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学校结合国防教育扎扎实实抓好海洋教育,将海洋教育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深刻领会“海洋强国”重大决策部署,激发学生关注海洋的热情,凝聚起学生的海洋意志,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确立科学的海洋战略。

学校将海洋环境教育扎扎实实地落实到《环境教育》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普及海洋知识,通过海洋环境教育,丰富同学们的海洋环保知识,树立良好的海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的责任感,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海洋环保知识带进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海洋环境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环保篇》校本课程。

学校依托《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设,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因素,打造学校海洋教育特色,引领学生走渔村、上渔船、访渔民,了解大海的神奇,了解渔村的风俗,探听渔民的往事,体验渔民耕海、闯海、亲海的朴素品质。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灵山湾拉网节。拉网捕鱼是胶南沿海传承千年的传统民俗,是承载着深厚渔家文化的独特生产、生活方式,在展示悠久渔俗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让学生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创新实践结合在一起。

三、海洋教育与学校课程的整合

学校在开设地方课程《蓝色的家园》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遵循“发现问题――生成主题――实践探究――开发课程――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逐步编辑形成了《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知识篇》、《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维权篇》、《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战争篇》三本海洋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让海洋浸润课堂》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海洋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就是海洋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的编辑人、执教者与评价者,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参编教师在课程编写过程中不断地讨论、反思、修订,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在教材编写中,将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融入主题活动,突出了能力目标和技能指导的系统性,方法指导主要以温馨提示、小建议等形式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各个活动之中,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方便教师和家长的参与指导。

为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正常开展,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科特点,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我们灵活安排课时,注重课程与课时的整合,在确保地校课程课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海洋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将海洋教育校本课程授课内容分解到相关学科。

另外,我们将校本课程的内容渗透到班会、课外实践活动及重大的节日中,做到了灵活机动、统筹安排。

四、海洋教育与综合实践的整合

我们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环境考察等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或主题教育日,开展了以认识海洋、探究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引领学生走渔村、上渔船、访渔民,零距离接触大海,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海洋科普知识,了解大海的神奇,探听渔民的往事,让学生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创新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在亲身调查、访问、聆听中触摸家乡的真面目,感悟到爱校爱家的真情,产生了对大海、渔民、父母的亲和力,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与生活的创新力。

我们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等重大节日在学生中组织《蓝色的家园》读书心得、小论文征集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海洋剪纸、海洋绘画、海洋书法艺术作品、海洋贝壳作品创作比赛、海洋风景摄影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组织或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灵山湾拉网节、金沙滩文化节,让学生置身于海洋文化气息中更深地了解海洋、热爱海洋。通过开展以海洋文化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寒暑假中,各年级各学科结合蓝色海洋教育,组织开展了以“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中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撰写海洋知识小论文、考察报告等,保证了海洋教育的连续性。

我们发挥剪纸地方特色和学校海洋特色,让海洋教育与地方剪纸有机结合,通过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陶冶心灵,美化生活。通过以海洋为题材的剪纸课程的学习,让全校学生知道剪纸的基础知识,利用工具进行创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剪出了家乡的风貌,剪出了海洋未来的向往,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学校的宣传橱窗、楼道、教室布置学生的剪纸作品展览,发挥了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组建了海洋教育兴趣小组、海洋教育文学社,招募海洋教育小记者小通讯员20余人,编辑《耕海》校报,刊登最新海洋动态和海洋新闻,介绍海洋相关的知识,介绍学校海洋教育研究成果,刊登学生海洋相关作品。

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效果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to Improv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WEI Qi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foster students' awareness of good health and exercise habits,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other important goals, the key lies in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sports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ports to be explored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help fully play the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college students

1 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1.1 高校的政策导向因素是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高校的政策导向,包括自身发展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及围绕教学任务的具体行动纲领、准则,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高校是否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学校体育教育机制及明确的体育课任务要求。

1.2 师资力量是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才能成就高质量的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术素质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常来讲,知识广博、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教师往往能以独有的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的效果。

1.3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大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他们重视智力学习发展,轻视体育学习,认为体育课程无足轻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加之学生本身的锻炼意识较为淡薄,体育基础较为薄弱,意志力、耐力差,在课堂上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课后很少进行思考练习,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1.4 教学场地、器材、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也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充足的教学场地、齐全的器材配备、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中。

2 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方法

2.1 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

(1)高校应根据我国国情及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学校体育教育机制。建立高校体育工作制度,不断改进并调整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将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教育的目标,切实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集结体育部门、财政部门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研讨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做到明确体育教育教学任务,设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分析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内容,将学校体育与生活教育、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据此做出详尽的计划与安排。

(3)具体阐述教师和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及程度,将培养目标具体融入到编制具体课程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学科逻辑体系,反映出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并将其有效发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统一。

(4)严格监管体育教学,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端正教育思想,规范办学行为。

2.2 改进教学手段

(1)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以传授、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积极梳理体育课堂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基础学力的不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构建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性发展结合的模式。

(2)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其能力出发,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趣味性,发掘更多更好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资源。

(3)组织体育知识讲座,要求相关方面的专家、教师及优秀运动员走上讲坛,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还可利用媒体、校园网等诸多平台,对各重大体育赛事进行报道,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

(4)还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交流活动,扩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面,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培育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创新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整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3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许多大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不够端正,存在着轻视体育的思想误区,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身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继而影响到了大学体育的教学效果。高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报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还可通过举办校园运动会、体育游戏、体育赛事展播、体育知识讲座等活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亲身体验体育的魅力,并在体验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认识体育的重要意义。此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树立对体育学习的信心,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积极的引导。教师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搜集整理等方法,了解体育基础学力薄弱及厌学学生的详细情况,并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挖掘学生的不同兴趣点,采取针对性强的教育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体育情感,激发学生的信心与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不断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坚持以科研服务教学。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学术交流、项目申报提供支持,创设浓郁的科研氛围,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建设,提高体育教学水平。(2)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共同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育团队。(3)维护体育教师的职业尊严,以优雅的仪表、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平易近人的言语、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耐心细致的指导,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煜新.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管窥[J].新西部,2010.

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3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 创新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问题

开放性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能够实现课程改革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所谓的开放性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冲破学科、课堂与教材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变成帮助学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的推动者。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与开放课堂等内容,让学生处于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全面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一、开放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开放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为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丝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为了达到开放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在创设开放性课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弥补封闭性课堂教学不足,掌握开放程度。开放性课堂的产生是针对传统封闭性课堂而言的,但并不是完全排斥封闭性教学模式,只是在此基础上弥补其不足之处。因此,开放性教学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识水平,正确掌握课堂开放的程度,才能有效的发挥其有效性。同时,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重视课堂生成,减少课程预设。对于教师而言,设计课程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等。但是,课程教案的设置不易过于详细,将课堂活动限制在各种条条框框中,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制定课堂教案的过程中,应当相对减少封闭与预设,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将比较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使其具有勃勃生机。

二、开放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与增强创新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古往今来,流放百世的传奇佳作大多是有着奇思妙想的故事内容及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比如《红楼梦》、《聊斋故事》等。要想创造出这样的绝世佳作,在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上,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可能具备无限开拓的思维空间。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精简、扼要的教学语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造问题悬念,积极发挥点拨引导与指导思维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需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设计问题,设置问题悬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问题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不宜过大、过空,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等等。例如,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设计问题的方式,指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郁达夫利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描法,赞美了北平的秋色,抒发了对古都之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深刻地流露出自身的忧思和孤独感。这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那么教师在备课之时,应当充分了解与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才能挖掘出有效的教学资源。

3.开放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开拓不一样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效果,尽量创造一个能够足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开放课堂。

综上所述,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与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而言,能够更加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平,栾承岗.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

[2]张美兰.运用“开放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成才之路.2008(20).

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4

Abstract: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only confined to class , it is a closed system,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text, while ignoring all aspects of student ability, cutting off the language and the close links between Chinese and life, which influence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intelligence, ability, etc. Therefore, the respons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course is the only wa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open teaching, it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and finally,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teaching is explored.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

Key words: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open mode;classroom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80-02

1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做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开拓广阔视野语文学科中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活动,如: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选择补充。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使学生不仅对课本语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这是灌输式的传统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1.2 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创造能力开放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去交际,把“教”建立在“学”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更有利于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1.3 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善于抓住课内、课外知识的情感点,以自己饱满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在情感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2开放式教学实施方法

2.1 精心选择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学习的载体。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大部分都是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生动形象,但也有少数课文中人物的背景和生平事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缺乏那个时代的体验,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课本范围的限制,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不断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2.2 精心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入境体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精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其次,走出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开放式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所需,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工厂、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使学生学习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

3实施效果分析

3.1 开放空间,开发资源在社会生活精彩纷呈的今天,语文教学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语文教学除扎扎实实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还应把关注的视角引向课外,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感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歌、词文,更要带领学生抑扬顿挫地去朗读、背诵,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欣赏人类文化的精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2 开放内容,回归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际上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所反映的无非是自然中或社会中的人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时不能孤立地处理课文内容,必须尽量把自然中、社会中的人文性内容引入课堂中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这可以通过实物或表述、图片、录像、课件等再现自然或社会内容,或通过引导学生表情朗读、联想、想象、表达、表演等表现课文情境。

3.3 开放过程,个性解读从过程设计上说,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阅读《课标》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同时要求教师少一点理性化的分析,少一点无谓的文字游戏,以重点精读带动全文浏览;多一点熏陶、多给学生一点揣摩、感悟的机会,着力于阅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3.4 开放结构,鼓励生成从结构设计上说,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其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3.5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通过开放式使课堂气氛变活了,知识难度降低了,教学涉猎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学习感到有趣了,师生间关系平够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和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分析原因如下:

①教材结构的变化是其一,教材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适合学生积极学习。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把有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捕捉到知识点,并在运用中掌握。③教师突出了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④课堂活动的加强,使学生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敢开口不敢参与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总之,开放的语文课堂是一种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课堂,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讲”变成学生的“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我口说我心”。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开放程度。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设的要求。为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构建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的教学环境,学生直接作用于这种学习环境而解决自己的学习课题。不断改进语文课堂教学,运用新型开放式教学使其更能适应学生身心发育规律,激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得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继容.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基本操作程序[J].教育科学论坛,2006(3).

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

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因此,当前课程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二、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提醒学生快推手;在跑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或者做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如单双杠,头肘倒立,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课上的讲解除集中进行外,要加强个别讲解。

三、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已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比重,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为了达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学生明确地讲清楚看什么、怎样看、使学生边看边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

2、依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方法是内容的运动形式。同时,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时内容也不一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教学、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同样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解法与示范法经常用在新授课上,而复习内容则经常采用重复法;动作简单而又不易分解的教材内容,常采用完整法;比较复杂的一般采用分解法;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又经常采用启发的方法等。

小学的国防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有效途径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阐明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激发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爱国激情,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零碎,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全忠.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国防,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