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流的弊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物流的弊端

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1

[关键词]粮食物流;物流技术;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77-03

所谓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涉及粮食的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和信息等一系列环节。我国的粮食物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观念上和体制上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这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提高我国粮食流通效率。

1世界粮食物流的发展新趋势

当今世界,国际粮食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趋势。

1.1粮食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现代化的粮食物流要求对传统物流设施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做到运行顺畅。另外,粮食物流设施还应该具备柔性化,能够迅速随着市场而变化。

1.2粮食物流的流通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

许多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被运用到粮食的流通加工中来,粮食物流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进一步提升。人们不但对粮食主产品进行更有效的加工,而且对一些粮食副产品甚至废弃品进行深度开发,大大提高了利润水平。

1.3粮食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电子商务促进了粮食交易的增加,而粮食物流又把交易后的粮食送达到客户手里,为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粮食物流还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转变,以便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1.4粮食物流中集装箱运输的比重不断上升

集装箱运输在粮食物流中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品种不多,但发展趋势却稳步上升,相信不需太长时间,其比例将会与粮食的散装运输等量齐观。

1.5粮食物流的管理更加专业化

现代粮食物流要求粮食物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水平,他们应具有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现代物流的各种设施设备,高效地进行现代粮食物流管理。

2中国粮食物流取得的成果

2.1粮食物流的现代化设施和设备建设初具规模

我国现代化的粮仓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目前共有6万多个粮仓,其中大约3万个仍在从事粮食流通工作,仓容高达29364万吨,有效仓容达到24706万吨;所需使用的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体系健全,布局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粮食加工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已成长为具备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2.2粮食储存的技术和手段获得突破

我国的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粮食储存的技术标准,许多粮食储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我国还大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和粮仓现代化建设的结合,建设了一批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能力的大中型粮仓。

2.3粮食运输能力大增

在我国的粮食运输中,铁路运输占了粮食总运量的一半,500公里以上的铁路运输能力在2003年超过了1亿吨。公路运输占了粮食总运量的三成,年公路粮食运量达到1.1亿~1.2亿吨。水路运输占粮食总运量的二成,在1998―2002年,粮食装船出港为1999万~2966万吨,入港为1816万~2599万吨,内河粮食运输为300万吨。集装箱运输粮食目前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4粮食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

由于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粮食加工向专业化和综合利用方向转变。例如,稻米加工在营养强化、配置加工、调质、增黏、增香方面的水平比过去明显提高;小麦加工能够生产高等级的专用粉和多种变性淀粉;综合利用产品如米糠产品、高蛋白米粉等越来越多。

2.5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粮食仓储管理体系

国家粮食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粮食仓储的技术规程和规定,指导我国新型仓库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各级粮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协作,改善了粮食运输的信息收集、合理调度、安全保障、散装运输推广、人才培养等工作。

3中国粮食物流存在的弊端

虽然我国在粮食物流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仍存在如下弊端。

3.1现代粮食物流的观念有待建立

许多从业人员把粮食物流仅仅看成是粮食的储运和装卸等作业,没有认识到粮食的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和品种流向也属于粮食物流,结果是只重视粮食物流的业务表现形式,忽视了粮食物流的前提和基础。即使是在粮食物流的业务表现上,也只重视单个企业的盈利和合理运作,而忽视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整合。

3.2粮食物流的设施设备总体落后

主要表现在粮仓仓容不足,储运设施设备低效,机械化、自动化输送水平较低,粮食在物流过程中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利润少。

3.3粮食物流技术存在瓶颈

我国的粮食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技术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瓶颈。例如,粮食运输缺乏先进的计量输送设备、散粮接卸设施、专用运输工具;粮食仓储缺乏计算机管理手段、先进的品质检测方式和生态储粮方式;粮食加工缺乏粮油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信息建设缺乏适应具体操作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等,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3.4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缺乏力度

我国在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粮食部门只能在本系统内部的粮源组织和其他一些环节进行协调,对系统外部的环节如铁路、交通等则无能为力;粮食物流的规章制度与市场经济现实状况严重脱节;粮食流通市场各自为政,粮食无序流动严重;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管理,等等。

3.5粮食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现代粮食物流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的物流理念,掌握先进的物流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精通粮食物流的经营和管理,并且具有国际视角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我国目前粮食物流的从业人员所严重缺乏的。

4中国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由于我国的粮食物流存在上述弊端,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粮食物流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的粮食物流采取各种措施,使之成为中国粮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4.1要树立正确的现代粮食物流观念

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来看待粮食物流,首先要确保粮食生产布局合理,这是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基础;其次要确定合理的粮食流向,这是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前提;再次要组织经济高效的粮食储运,高附加值高利用率的粮食加工,这是粮食科学化的具体表现;最后还要由政府从宏观上对粮食物流进行正确调控,这是粮食物流科学化的保障。总之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充分地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

4.2要加强粮食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配套。如在仓储方面进行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技术设施配套;在运输方面增加散粮的计重、自动接卸设备和专业运输工具;在加工方面使用和研发先进的设备,增加粮食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等。总之要提高我国粮食物流设施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缝衔接。

4.3要提高粮食物流的技术水平

我们应该借助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粮食物流技术、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组织科技骨干对粮食的储存、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争取早日突破我国粮食物流的技术瓶颈,推动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4.4要加强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应承担起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的职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合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管理和引导粮食物流向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制定粮食物流的长远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管理粮食物流的发展;向全社会免费提供粮食物流的相关信息和政策指导;成立专门性的调控机构负责统一协调政策性和经营性两种粮食物流的组织和运行;协调与论证粮食库、厂的选址和建设,合理规划粮食的品种流向等。

4.5要加速培养粮食物流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全社会都应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政府应对人才培养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培养适用的人才;企业可以进行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在必要时可以派遣员工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同时还可以积极地与国外进行广泛交流,引进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加速我国的粮食物流人才培养进程,早日完成我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邹凤羽.当代国际粮食科技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7(5):13-16.

[2]王遐见.粮食流通与现代物流[J].农业经济问题,2004(5):21-24.

[3]廖红丰,杜长乐.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16.

[4]王遐见.论粮食流通的现代化取向[J].经济体制改革,2004(3):44-47.

[5]赵英霞.加快发展中国农业物流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6(1):190-191.

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2

一、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很多企业物流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企业都会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但是他们对物流管理部门的职能却是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进行传统的计划,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统一协调、信息和资金的管理,能力也非常低。有的甚至还存在企业内部管理脱节情况,能够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去思考物流管理问题的很少。这样一来,企业的物流管理就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的印记,按指标粗略制定物资计划,仅仅是少量指定供货商采购物资,无限量加大物资库存等现象,这在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创新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并使用顺应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已经显得愈发重要。

2.企业物流配送效率低。当前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物流配送的重要性,也逐渐形成了物流建设的网络化布局,由于企业在资金设施和人才等方面遇到不少难题,企业又不知该如何解决,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使企业不能够顺利地完成物流配送,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水平。虽然有的企业认识到这点,企业也正在加大扩张的力度和步伐,来抢占市场先机。但是许多企业对物流系统投入又明显不足,主要是资金跟不上,企业物流配送能力和效率还是非常低,直接阻碍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也比较低。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很多先进经验,对物流系统升级和完善逐步形成适合本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但是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利用还很不够,到目前为止,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广泛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海战术”,这样不仅效益低,而且差错率也非常高,严重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企业生存下去,就必须掌握大量的基本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素质,培养谨慎的思维模式。必须掌握信息的组织原理,懂得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需要有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并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二、如何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1.要加强政策引导,提供增值服务。企业物流管理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物流产业政策和相关制度来促进企业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实行优惠政策,来吸引大量的外部投资,有了外部的投资,就可以加大对企业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建立合理的物流配送,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使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现,尽力使企业物流标准化,达到新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期发展下去,挖掘更多潜在的经济利益,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效应。

2.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企业物流效率低下,存在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的物流体制造成的物流分家。要对这一环节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物流发展模式,积极有效地进行管理。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能力,做到环节上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为企业自身服务逐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3.加强信息化的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助力,信息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对人们的信息素质要求逐步提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有效拓展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条件的物流运作新体系,这样就能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成为整个企业的共享资源,改变企业各个物流部门独立和信息分散的管理模式。

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3

【关键词】RFID包装RFIDeA RFID膜

大数据物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这两大名词自面世以来,对传统制造业、仓储业、物流业、销售业的影响似乎是理想过于现实。要使大数据物联网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需要一个支点,那就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然而,RFID技术问世多年,也未能普及使用,更别提能为传统制造业、仓储业、物流业、销售业带来何种现实的价值了。追根溯源,RFID技术的成本筑就其难以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推广门槛。没有RFI D技术的支持,产品与物流单体的唯一代码缺失。在无法得到产品和物流单体信息流的情况下,大数据物联网的构建根本无从下手。

产品和物流单体信息流的获取需要从每一件产品和物流单体开始着手。RFID包装以RFID纸、RFID膜为基本材料,采用传统印刷包装设备进行规模化的制作和生产,为每一件产品和物流单体安装芯片,让每一件产品和物流单体在获得唯一代码的同时,具备“读”和“写”以及信息存储的功能。而后通过在生产、仓储、物流、商业销售的节点处采集每一件产品和物流单体的信息,获得完整的产品和物流单体的信息流,再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信息进行比对,建立自动纠错的智能系统、查询系统、防伪系统、防窜货系统、促销系统,最终构建大数据物联网。传统印刷包装业以印刷包装的方式实现RFID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借助RFID包装,传统印刷包装业也可以升级为IT产业。

RFID包装种类繁多,涵盖盒、袋、封口垫、套标、吊牌、票卡、标签、套环标等。凡是涉及使用纸张、塑胶膜及其包装的行业,都可以将传统包装升级为RFID包装,让每一件产品、物流单体获得唯一代码和成为信息存储载体,实现非接触的远距离读写,登录互联网。以酒业为例。酒品的包装之所以设计得如此豪华精美繁复,原意是为了阻止假酒进入市场,但如今却事与愿违,酒品的过度包装成为浪费的典型,连基本的防伪作用都谈不上,那酒业的大数据物联网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词了。有远见的酒企率先涉足了RFID技术领域,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整体的“RFID酒包装”的概念,所以酒类市场上普及的都是“RFID电子标签”的说法。这类“电子标签”使用起来有以下弊端:其一,电子标签可以揭下来二次使用,不具备安全性;其二,“易碎纸”电子标签在揭下来的同时射频读写功能也遭到了破坏,消费者失去了追索的凭证;其三,电子标签、“易碎纸”电子标签读写距离近,在仓储、门禁和物流等方面应用受限;其四,无法获得大数据。相比之下,“RFID酒包装”不仅能满足各种不同酒瓶的包装需求,且读写距离大于3米,一次性能读取240瓶酒的信息,最重要的是“RFID酒包装”能解决“电子标签”所存在的四大弊端,酒业大数据物联网有望实现。

如上所述,RFID包装不仅仅在酒业大有作为,在其他行业,如食品、药品、烟草、电子与机械制造、服装、农产品、票证卡、电商等行业的作为也很值得期待。为什么“RFID包装”的触角可以延伸如此之广和深且能有大作为?除了以上提到其采用了传统印刷包装设备进行规模化的制作和生产,降低了因成本而筑就的门槛之外,还有就是RFID包装选择的芯片本身就具有独占性和唯一性。再加上RFID包装不可二次使用,但开启后芯片读取性能完好能满足消费者的追索要求、读取距离远达3米以上能满足智能仓储物流的读写需求、适用于产品制造商包装线的需求等等这些优点,可以说,RFID包装是以一种新型的材料――RFID纸、RFID膜,惠及了诸多行业。

随着RFID包装的普及应用,相配套的RFID读写设备的投资门槛也会相应降低,让制造业、仓储业、物流业以及销售业的各个节点都能配备上RFID读写装置。通过对产品制造、流通、销售的流程进行全信息记录,建立产品商品的追溯制度,完善企业诚信体系。销售场所配备RFID信息显示屏,方便消费者查询商品信息和验证商品真伪;将传统POS机升级为RFID-POS机,打印带RFID芯片信息的收款收据,为消费者提供除了查询信息和验证真伪的凭证,还有举报窜货、举报假冒、举报过期等相关凭证。当RFID包装的普及应用达到一定规模,手机上也会安装相应的RFID读取模块,当消费者开始用手机读取RFID包装信息的时候,又会促进RFID包装的进一步普及应用,全民共享大数据物联网的时代即将到来。

RFID包装与大数据物联网之间是互存促生的发展关系。RFID包装为每一件产品和物流单体安装具有独占性和唯一性的芯片。芯片分为公共区和用户区两大区域。公共区写入生产商代码、产品类别代码、产品唯一代码、生产日期、保质期、批发商代码、销售商代码等信息;用户区信息则由用户自行设定加密,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指数。通过RFID包装,将制造业、仓储业、物流业、销售业以及产品在各个流通节点的信息录入局域网或互联网内,各个节点的流通信息与互联网的信息进行互动,双通道信息流构建大数据物联网。

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第三方物流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国内市场就与国际市场实现了对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这些企业作为第三方来为国内许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随着两个市场的对接,物流企业信息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企业的信息管理单靠人工已无法得到满足,计算机信息管理成为了企业的迫切需求。

1.计算机信息管理进入企业的原因

1.1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没有走进企业之前,企业内部所有信息几乎都是靠人工来完成的,例如工资结算、市场调查、库存管理、营销计划、市场需求等。中国与世界接轨以后,企业信息量剧增,如果继续靠人工来进行信息管理,无疑将消耗大量人力。人力消耗的增加无疑又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在企业中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就会解放劳动力,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利润。而且计算机还会收集更广范围的信息,并且把信息及时有效的加工成企业所需要的数据。从企业效益角度来看,计算机信息管理要远胜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计算机管理信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是现实世界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自主选择。

1.2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人工信息管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人工管理信息需要通过手写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丢失或者损毁。人是有主观思维的,在面对绝对客观的东信息时,人难免也会进行一些主观的判断和处理,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在面对巨大的工作量时,人很容易疲劳,出现错误,所以人持续工作时间不能太长,这也是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的一大弊端。改为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以后,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传统信息处理方式的弊端。计算机是机器,它处理的数据是绝对客观准确的。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要远胜于人,而且长时间持续处理信息它的准确性也不会降低。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其全面、准确、及时、客观、持续时间长等等优势完胜传统信息管理方式。

2.第三方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

2.1第三方物流细化了社会分工,增加了企业效益

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主要有卖方和买方构成。买方和卖方达成交易就必须商议货物运输的事宜。有许多经济贸易就是由于货物运输无法谈妥,最终无法达成。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渐形成。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完全是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使得物流成为一个健全独立的行业。使得生产企业可以全心全意的搞生产,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生产出优秀的产品,增加企业的效益。物流企业则包揽企业的物流业务并从中获利。这既是生产企业完全从物流中脱离出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并且最终细化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实现使得生产者专注于生产,物流企业专注于物流,购买者专注于自己需求。

2.2第三方物流提升了企业形象,促进了企业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平台,他们有着自己完备的设施,高素质的物流人员和自己复杂的运输网络。买方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来查询自己的货物行程。在第三方物流没有形成之前,许多企业不得不自己组织运输车队,既耗费了人力、物力,又不安全。客户无法知晓自己货物所在位置,增加了贸易的不积极因素。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使卖方更加方便的实现了货物运输。货物通过物流企业自身搭建的物流渠道更加快速,准确的到达买家手里,交易得以顺利完成。物流企业还可以根据买卖双方提出的运输要求,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客户要求的运输。这就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企业的形象,为买卖双方以后继续合作奠定了基石。在无形之中为企业留住了客户,促进了企业发展。

2.3第三方物流加企业速资金流动,减少库存,优化了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都不可能完全独立的存在。随着第三方物流的逐步发展,其系统复杂性也将逐步提高,这将会导致第三方物流的某些领域的分化,但是这种分化不是第三方物流的灭亡, 而是第三方物流成熟的标志。第三方物流成熟,使得企业货物运输速度加快,资金回收快。减少了因货物大量在库房积压,资金流动不起来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企业的利益。货物运输快,使得货物更加顺畅的流向需要它的地方,这就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效益。

3.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应用

3.1集成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在第三方物流中建立

集成化的仓库管理系统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建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仓库管理系统包括运输车辆的调度系统,仓库管理人员的管理系统,货物库存的管理系统。运输车辆的调度系统主要负责车辆时间,路线,载货批次的划分与安排,保证车辆的顺畅有序的发出,有条不紊的按时归来。仓库人员的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仓库人员的出勤,岗位安排,工作时长,及人数进行系统化的记录分析,使企业人员管理轻松有序。货物库存的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出货量,库存量,提货人,提货时间等等进行记录,保证企业货物的出库进库得以顺利进行,并且使得每批货物的具体情况有据可查。集成化的仓库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车辆调度,仓库人员的管理,货物管理有条不紊,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运作负担。

3.2数据的传递在第三方物流的实现

数据传递主要是在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第三方物流内部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递使得第三方物流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在线追踪。同时运用数据的传递,第三方物流可以实现在一个地方对全国各地本企业的运输进行管理和安排,同时可以知晓全国各个仓库货物的进出情况。这使得企业对自身在全国范围的情况了如指掌,便于企业更好的做出有利于本企业发展的决策。第三方物流可以自己的web与客户实现信息共享,使卖方和买方也可以轻松实现对货物地址的追踪,这就使得运输过程更加透明化。第三方物流还可以实现向顾客实时提供报表和信息,有利于实现长远的合作。

3.3网络结算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公司与客户之间90%的业务以上是通过网上银行实现结算的。网络结算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它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网上结算,物流公司就不必在专门设立庞大的结算机构,直接把结算环节托付给银行,减少了运营成本。其次网络结算更加快捷准确,资金回笼快。因为网络结算主要是通过银行数字实现的,通过银行账户之间资金实现流通。使企业可以迅速的拿到钱,及时投入再生产。再次网络结算减少了人力,更加安全可靠。网络结算是由银行办理的,人力得到解放。在结算过程中,没有现金的来往,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4.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中得到应用,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时代进步的选择,同时这也是企业努力把自己做大做强,求生存,求发展的自主选择。计算机信息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减少了成本,减轻了负担,增加了利润,这正是企业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5

文章主要是对电力物资物流的特点和含义进行介绍,分析了现行的国内电力公司的物资物流管理模式以及现状,并对存在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电力公司;物资物流;管理模式;分析和讨论

一、关于电力物资物流的含义分析

在有计划、监督控制措施、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等情况下对资金、人力、信息和物力等一系列的电力设备和物资进行运送的过程便称为电力物资物流,其最终能够将最佳的配合和协调电力物流之间活动联系的状态达到。常分为几个方面的含义对电力物资物流进行解释:(1)在电力物资生产流通、供应链环节电力物流都应当发挥出作用,通过对电力电缆、电杆、变压器等等一系列物资生产环节的合理控制,能够将电力物流市场的建设工作增强,区域化联网模式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水平能得到提高,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增强。(2)采购管理的工作应当在电力物资物流中得到加强,以便将流通环节的整个成本都能够降低。(3)从最基本的电力产品自身所包含的特性中看,电力物资生产作为一种流通的物资不但有实形的存在,还能够包揽着整个的产出到销售的过程,自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

二、关于我国电力物资物流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们常见得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从09年开始,国家电网大手笔地进行了改革,现在的电力物资由国网公司或各省电力公司集中招标采购,统一运用ERP、电子商务平台等系统进行合同采购、履约、支付等一系列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全面统一协同的管理。

(一)关于ERP软件在电力物流中管理模式分析

物流发展的基础便是从ERP软件的应用开始的,其能够符合物资管理物流的基本要求,因而我国电网总局为了建设出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的管理模式ERP,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做好了两手准备为迎接电力物资物流管理新模式,一方面是将主数据的平台建立起来,便于能够在全公司的系统范围内将业务的主数据率先组织起来,如:物料主数据、专家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等。将ERP系统的物资模块建立以后,将纵向贯通自由的交换平台以及相关物资之间的业务数据的横向集成统一搭建了出来。将功能的目标实现了,简单说就是将物资的辅助决策、物资计划、合同、仓储、监造、招标、供应商的管理以及专家的管理等八项内容之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并在将其基础功能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了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促进了物资物流管理的精益、集中、高效和统一等优点的构建,其目的是为了将应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二)关于硬件平台的建立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体制不断进行了改革,人员分流、主辅分离的现象在电力公司中形成,电力公司仍然有责任和权利管理安监、生产技术、修试和调度等核心工作,为了自负盈亏,企业对内部不重要的部门采取了人员分流的形式,以期将减员增效的目标达到。也因为这样,电力物资公司便成立了,不仅能够实现对立核算的财务职能,也增大了管理物资的权限。一整套物资进存销的权利在物资企业中形成,若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案,就极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如:在很多的市局、县局以及地局,常见的是物资企业和物资科共存的现象,不规范的管理方式,难以划分清楚大量物资的具体去向,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将信息化的硬件平台尽快的建立起来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三、完善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物流功能的强化

将国家电网公司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应当积极、充分的发挥出来,努力的寻找货源,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的增加航运物流的比例。尽快将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如:建设区域中心仓库、大厅一站式服务等工作。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的能力应当被加强,将工作效率提高,经项目主管的联系办法的会议制度建立起来,以便将服务质量提高,将服务经济的发展措施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

(二)服务质量的提高

电力企业若想要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电力产品的质量。信誉经营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的施行若想在电力公司中取得效果,就需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用户是上帝),并对内部员工进行倡导,使这个观念在他们大脑中根深蒂固。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将一套符合要求的业务制度或规则严格的建立起来,最好内部机制的管理工作,在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将正确的经营信誉树立起来,以便将企业形象在社会中深化。

(三)管理技术的完善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力物资企业应当利用好各种计算机技术,改善传统的装载、传输等过程,尽可能的将现代化物流和电力公司物流之间的差距缩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管理者的眼光应当放的长远,避免出现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况。

(四)廉政建设的加强

将监督约束采购物资的机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环节是受到外界诱惑最多、最容易的环节,在其中应当将建设廉政工作的力度加强,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制定相关的规范制度,规范电力企业运作的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应当规范采购物资的管理工作,采用市场经济运营的方式,将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约束工作人员和管理者的行为,采取集中采购的措施,以便实现监督的效果。

(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

为了提高业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率,有利的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需要采用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只有在信息化系统中,才能够尽可能的灵活性、全面性的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高效快捷的将数据报表或业务报表生成,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以及实际运营的情况都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准确快速的制定出来,网络化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快捷高效的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电力企业应当尽快的将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出来,以便能够在有序管理电力物流的时候还能够将成本节约。

四、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形式不断的变化,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不断发生了变化,物资管理部门在增大自身权限能力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了弊端,影响了电力物资企业真正职能的发挥,因此,以上文章总的对现存在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措施。

作者:丁婉欣 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银川供电公司

传统物流的弊端范文6

【关键词】:淡水鱼 冷链物流 水产品 应用研究 发展模式

一、湖北水产品与冷链物流

1.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现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平原、水域面积广阔,使淡水鱼产品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洪湖市全市面积29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就有628平方公里,在此我们采集了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展现洪湖市水产品的发展状况。

1994年洪湖市的淡水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跃居湖北省第一位县市,直到现在洪湖市的产量仍位居第一。但是洪湖的淡水鱼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淡水鱼的巨大产量无疑会给洪湖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产品的生产养殖与运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损失和浪费。据该市2003年和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洪湖市的淡水鱼产量为16.6万吨,但是由于养殖制度存在的风险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以及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淡水鱼损失达到4.4万吨之多,而2010年因为水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二、具体问题分析

1.养殖制度

洪湖市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年一收制的养殖制度,每年的3-4月份为投放鱼苗时期,12月-次年1月为收获时期,具体的时期如下图所示:

图一

图一中所示:每年的6-8月是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殖的高风险期,倘若在生长黄金期出现养殖风险带有大量的死鱼现象的话,最终会使得渔民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而在次年的一月大概就是春节前夕是水产品供需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市场供需极不稳定的时期,倘若渔民所掌握的供需信息失真,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水产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洪湖市是淡水鱼生产的集中生产区域,但是大部分呈现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具体的传统生产模式

图二

由图二所见:整条水产品的供应链节点冗多且经营分散,但是总体规模宏大的水产品基地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在上图中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车,从而严重束缚了洪湖水产品市场半径的扩大,从而也会直接的影响渔民水产品的投资增产。为此我们急需寻求一种可行性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

三、应用研究

1.冷链物流推动养殖制度的改进

鉴于上述图一所显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冷链物流的方式来改进养殖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传统的养殖制度所带来的养殖风险问题,其具体的改进流程

图三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改进后的养殖制度将8月(我国的法定休渔期和传统养殖制度风险期)作为新型养殖制度的收获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养殖制度的养殖风险而且此时的市场需求极大,水产品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要在8月的高温夏季收获淡水鱼,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即低温长途运输问题。这样冷链物流在其中就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冷链物流的低温冷藏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运输问题。即便是部分传统养殖制度的水产品的收获要想运输到南方地区也需要冷链物流的介入方可成功。为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冷链物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制度,降低了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使水产品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2.经营模式的改进

从图二中我们不难得出:目前洪湖市水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出分散经营,配送和运输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我们有必要解决以上模式带来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节点企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以下是经过冷链物流介入的经营模式的改进:

图4

上图表明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消除了多余的供应链节点,并且采用集约化的生产、大型渔场集中采购、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运输,从而实现了其规模效益。同图二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信息化融入整个供应链环节。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消费者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3.信息共享机制

从图一中可知,传统的养殖制度在收获之期的市场供需状况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改进后的养殖制度也会出现相关的水产品供需风险,这样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建立市场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将消费者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大型渔场。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节点处共同建立低温冷藏仓库,从而可以防止暂时的缺货与水产品供应过剩、较好地适应市场供需状况。最后加强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水产品供应链获取最大的价值。

四、结语

冷链系统建设是一项巨大工程,需要借助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冷链物流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即便是改进后的供应链在近期内也会出现效益成本的背反现象,但是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在冷链物流介入后必然在成本优化和居民收入提高方面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张彦民 等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 农产品加工 2009(8)

何静 等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3)

张维新 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 物流科技 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