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试述电子商务系统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试述电子商务系统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实践课;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22
1 各院校国贸专业培养目标对比
公立院校致在培养能从事国际商务经营和研究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偏向学术研究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旨在熟练掌握国贸的专业技能,培养能从事外贸跟单、报关报检、国际货运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独立院校则结合了上述两类学校的特点,要求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提高操作能力,成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2 独立院校与公办院校课程设置对比
2.1 公共基础课
贸大、苏大和我校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是对英语课程的设置,主要有:我校的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结构单一。我校仅开设了大学英语系列基础英语课程,但贸大和苏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同时另设了难易程度不一的英语课程,例如贸大开设的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等,苏大开设翻译与英语写作、英语报刊选读等;我校免修方案(通过四级者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存在弊端。学校并没有给免修学生另设英语课程,造成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校学生后续学习效果令人堪忧。免修造成的系统化英语学习的中断导致学生对双语课程存在语言理解障碍。
2.2 专业基础课
我校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既有切实安排之处也有欠缺不足。其中切实安排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的课时设置上,如贸大和苏大在第一二学期分别设置了128、162课时的高数,但我校则根据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了98课时。不足之处在于,我校疏忽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熟悉WTO规则,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作沟通能力等培养方案具体要求。因此我校应该设置中国对外贸易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开设WTO专题、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课程使学生了解WTO规则;开设外贸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作沟通能力。
2.3 专业课
专业课设置目的是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充足的准备。三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和国际商务谈判这三门课程,我校和苏大同时开设有世界经济概论、外贸函电等课程。此外,我校另设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贸大另设产业经济、跨国公司等,苏大另设报关实务、市场调查二等。
2.4 实践课
我校有关实践的课程开设有电子商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等,共148学时,此外我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POCIB、沙盘大赛等比赛。根据贸大、苏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查询到他们除了毕业实习并无其他实践课程。
3 独立院校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3.1 公共基础课
在思想建设、身体素质和计算机方面三所学校课程设置并无差异,但在基础英语方面,本校开设的英语课程有大学英语Ⅰ-Ⅳ,浙院无,宁院开设了应用英语1和2。由此可以看出,本校相比高职更注重基础性教育。
3.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含了一个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这类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且更好的理解后续所要学的专业课。从课程设置来看,共分为3大类,分别是:数学类、经济基础和其他。数学方面:本校开设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浙院无课程;宁院则设有应用经济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基础方面:本校开设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浙院依旧无课程;宁院只有1门经济学。而在其他方面:本校和宁院都设有会计基础和管理学课程,除此之外,本校还开设了财政学和合同法,宁院则是增加了商务礼仪这一课程,浙院任无任何课程。因本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开课程相比高职范围较广,理论知识偏多,但缺少在实际业务往来中非常重要的商务礼仪这种课程。
3.3 专业课
三所院校都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本校的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都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帮助W生提高竞争力,增加国际沟通的能力。高职则是选择增加有关商务英语课程,提高学生有关英语的听说能力。本校的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世界经济概论都属于理论知识。而高职这类课程就很少。且三所学校都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和操作课程,但鉴于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所高职都采取细分跟单、货代、报关、报检等模块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部分操作技能。
3.4 实践课
实践课课时长包括了专业课里的时间部分和集中实践部分,本校有366课时,宁院有767课时,浙院则有1152课时,2所高职院校的实践时长远远超出我校。其超出部分主要是集中实践的时长,宁院包含岗位认识实习实训、岗前综合实习、定岗实习、专业综合能力实习4部分。浙院同样也有4部分,而本校只有实习和贸易实务综合实训。因本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实践市场远少于高职。
4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设置存在不顺应市场发展的问题
体现在忽略英语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课程内容的落后性、实践性实务性课程偏少等。
4.2 学校忽略岗位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和学生自身对未来发展的迷茫
一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并未具体考虑到学生未来岗位的硬性任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并未准确的制定未来规划和目标,导致忽略当下的证书资格考取或者深入专业学习的机会。
4.3 存在网络实践模拟机械化弊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校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的实践依赖于simtrade软件,存在学生熟练软件操作后处理方式机械化,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真实外贸环境的弊端。本校的国际商务谈判大部分时间都已理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缺乏真实谈判环境的模拟。且学校并无此专业的实习基地。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5 独立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基于以上对公立院校、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与对问题的思考,本文提出3+0.5+0.5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完成所有的公共课与专业课程(包括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实验课程)。大四第一学期,实施“证书型”课程的选修,比如说:会计证课程的选修课、单证员的选修课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证书的需求,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从课堂到企业的一个过渡与调整,为毕业生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5.1 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英语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根据我校201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拥有商务英语听、说、写、译的应用能力,因此我校应该多开设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设置,可以加设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英汉互译等课程,使英语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结构多元化,保证英语课程内容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最终使毕业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
加设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和限选课。为培养出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WTO规则,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协作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应加设中国对外贸易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采购与供应管理、国际税收、WTO专题、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外贸礼仪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此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跟单、货代、报关、报检设为必修课,定会缩减其他已有课程的时间或降低这4门课的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且造成学生学艺不精,因此可以把这4门课作为限选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及时更新补充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信息。国际贸易会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各国贸易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教师授课应该跳出课本知识的有限范围,及时讲授分析有关课程的最新案例,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有关国际贸易政策或是每周金融新闻播报类似的课程,以便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把握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并准确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和市场分析方法,分析市场中存在的风险,预测市场走向,规避因不熟悉政策和对市场变化的不敏感而造成的贸易风险。
5.2 以赛促学,以赛促证,提高学生竞争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业务比赛。POCIB大赛包含了国际贸易实务里的重要环节,学生可在比赛中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积累一定程度的实践能力,发现自身知识薄弱环节。同时学生在比赛中接触到的外贸函电、制单、跟单、报关、报检等模拟实际进出口业务的环节,可以使其对于以后的就业方向产生实际认识,以便决定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合理规划课上课下时间。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企业实地参观、顶岗实习辅助学生走出就业迷茫的局面,了解相关职业的证书要求,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3 着重落实网络实践模拟与现实贸易往来的无缝对接
建立模M实训中心。结合simtrade平台,给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真实再现外贸业务情景,提高学生在真实业务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且可以建立商务谈判室,让学生分为进口商和出口商,从着装、礼仪、语言交流、合同等方面切实体会商务谈判,并聘请外贸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给予学生进行建设性的指导。
促进校企合作,构建实习基地。促进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增加课程教学项目共建,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聘请资深的企业家开设讲座,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水平。学校派相关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调研实践,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虎.试述民办院校国贸课程改革建议[J].山东纺织经济,2014,(7).
[2]胡心宇,熊晓亮.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