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风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风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风建设论文

班风建设论文范文1

(一)学风现状

1.学生学习或参加各种比赛的现实目的性更强。据调查,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报学校、专业、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及选择是否认真学习某门课程时,首先考虑的是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或进入到通过亲戚已经找好的工作),考试能否顺利通过;选择是否参加某项比赛,考虑更多的是参加比赛素拓分能加多少、入党是否优先、对推荐优秀毕业生是否有帮助等。但是学生忽略了大学期间的习惯养成、人格塑造、学习方法的学习等更重要的内容。

2.目标不明确,纪律性不强,效率低下。调查发现,近1/3大学生常有无意思感、多余感和厌烦感等消极心态,学习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动力。大学阶段的学习自主性较强,导致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状态。相比中学阶段,大学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被动式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已无法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

(二)学风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为加强本校学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多变的活动多,稳定的制度少。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学风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老师开各种讲座等活动是各高校学风建设活动的不二选择。但目前存在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活动结束后不注意总结,活动缺乏连贯性等问题。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很少出于兴趣,也很少从中学到知识或技能,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参与面小,只有少数同学疲于应付各种活动。

2.形式的过场多,管用的行动少。当前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有制度而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有活动方案而没按照方案开展、为对外宣传而不是求实效而开展活动等各种过场依然泛滥,真正的能够改善学校学风情况的实际行动少。究其原因,与这些活动是来自于上级的规定动作,而非学生的真实需求。

3.创新多,推广良政少。各高校、各学院为促进学风建设工作创新性开展,每年都会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但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各个部门为了争取相应的激励资金年年都会申请并推行创新性的举措,而这些创新的举措很少因为其有效而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二、我国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很多,笔者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结合个人近4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认为问题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对学风的理解存在偏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社会需要的是掌握一技之长的综合性人才。综合性是指不仅要在相关专业领域有较强的技能,还要有在该领域不断学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如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诚实守信的品格,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等。因此,大学要学习不仅仅局限于高校领导、教师,甚至专家学者所理解的学校规定教材或者专业知识,高校学风建设也不能只抓课程通过率、专业证书考取率、参加各种比赛的获奖率、考试违纪率等。

(二)课程设置和社会及学生需求不一致,导致读书、学习无用论盛行

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和社会严重脱节,如本科学习理论性过多,实际操作性太低,而当前我国本科教育已经大众化,本科生毕业后的工作大多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无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想着如何能够把每次的考试通过,不要影响自己顺利毕业。

(三)校园或班级文化建设缺失

有这样一个事实:同样是三本院校学生,有的学校学风很好,学生在各种比赛中频获大奖,而另外的学校情况则完全相反;同一所学校、甚至是同一个学院,有的班级学风特别好,而另外一些班级则特别差。调查发现,好的学风与校园和班级文化氛围密切相关。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如果其管理者(学校、学院、辅导员、班主任)能够为其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集体的学风就必然比其他集体的学风要好。文化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包括校园和班级、公寓的卫生状况、教室的布置、图书馆、文化走廊等基础设施;软文化包括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班旗、班徽、班歌,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水平等。

(四)机制缺失是学风建设的主要障碍

班风建设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影响力;班风

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或是本科院校增设的二级学院。不论是“中专改造型”还是“本科院校增设型”,在学生管理方面均实行了与普通高校一样的辅导员管理模式,辅导员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多采用聘任制招聘辅导员,其中有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且一个辅导员管理几个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意识及工作方法的指导,将会削弱班级的教育管理职能,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最终影响校园稳定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发挥高职辅导员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班风的问题很有必要。

班级是学生直接的生活集体,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学生都会直接受到班风的影响,而良好的班风是学生成才的重要的教育力量。作为辅导员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辅导员影响力,树立良好班风。如果辅导员仅仅是在每次开完工作会议后把学校的要求和将要开展的活动通知学生干部,那就只是起了“传声筒”的作用,意味着辅导员工作的失职;如果辅导员面对有思想、善思考、敏感多变、内心自卑与自尊交织的高职学生只是以传统教育中禁止、限制、堵漏为主的方式和僵硬、呆板、说教的方法开展工作,同样意味着辅导员工作的失职。高职辅导员工作仍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班风建设为中心。辅导员必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打动学生,树立威信,刚柔并济,搞好制度建设,引导并形成正确舆论,在班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和班集体影响力,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生生活的管理者,班级活动的指导者,班风建设的规划者。

一、以“德”服人,以“爱”感人

建立辅导员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班风,必须首先做到以“德”服人。辅导员的威望与号召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人格魅力。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辅导员要自觉提高道德修养,要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给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正如教育家苏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辅导员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时刻处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育苗的阳光和雨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的爱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美好的精神种子发芽开花;教师的爱是感情的纽带,给学生以温暖和力量;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变得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热爱科学。要树立良好班风,就要以“爱”感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形成团结欢乐,积极向上的班风。

辅导员要爱岗敬业,把辅导员工作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神圣的事业,甘做人梯。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以爱己之心,爱亲人之心去关爱广大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创造辅导员与学生情感交融的良好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他还说:“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爱”的力量,需要自己不断学习充电,使自己“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然后不仅做有爱心的“长者”,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学生们的活动,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才能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转贴于

二、宽容对待学生,把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当然很重要,但应注意的是一味地利用权力与规章来约束、控制,会限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禁锢学生的思想,甚至导致“逆反心理”产生。针对高职学生这个思维活跃、创造欲望强、自主意识浓厚,同时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有些意识和观念还比较淡薄的特殊群体,在管理上应刚柔并济。因此,辅导员应领导学生制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章可循。但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考虑人的因素,把对工作的高度关心与对学生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要求不宜高,条文不宜多,简明易记为好。在制订规章制度时,注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一起协商、讨论,让他们理解制订规章的必要性。这样将有利于他们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避免以制度管理代替说服教育,要想形成良好班风,必须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辅导员要宽容对待学生。

宽容是教师的美德。这里说的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是特指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缺点错误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辅导员要学会宽容,不应将学生的错误都看成是有意违纪,要兼顾主、客观;不要看死学困生,允许他们有反复;不要只是简单地用纪律、制度约束学生,应多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切忌感情冲动,粗暴训斥、严厉批评,无情数落甚至讽刺挖苦。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应沉着冷静、把握分寸、不急不躁、精细周密,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去理解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改过的余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自我教育是“处罚”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三、定期举行班会,引导并形成正确的舆论

搞好班风建设,舆论导向很重要。要引导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并使之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一个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自觉地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不正确的东西;就能使班集体更加团结,更加朝气蓬勃。

正确的舆论是在各种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除利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外,定期举行班会,对培养正确集体舆论显得尤其重要。班会是班集体全体成员的会议,其基本任务就是讨论班集体的工作任务,讨论集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转化。因此,它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健全人格这一根本问题的集体教育活动,它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辅导员应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班会的目的和主题,如:“青春·责任·奉献”、“感恩的心”、“诚信才有未来”、“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共话团队精神”等。让每周一次的班会成为师生对话和谈心的场所,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得以畅通,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学生的集体观念、参与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并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

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充分利用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让格言警句成为集体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格言警句的记诵,让学生自悟自省、自我激励、自强不息,使班集体形成一种真诚友爱、自信乐观、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记诵格言警句,不失为搞好班风建设的方法之一。

班风建设论文范文3

工作要点

干部培训

后进生工作

关注学校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研究发展中的新问题,继承发展、固本开新的理念,和谐发展、优长育人的理念,健全人格、幸福人生的理念”和育人原则 “严、爱、成,即:从严治校、从严施教;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成就事业、成就人生”的办学宗旨,抓住学校新校舍落成搬迁,扎实稳步的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思想过程中,深入推进文明和谐校园。提升教师为人、为师、为事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围绕学校“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工作的要求,走在前列。

1、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温馨、进取的育人环境.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并通过有效途径,不断提高班主任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班主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2、班主任不仅要用知识教人,用能力管理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要善于在与学生情感沟通、文化沟通和善于团结家长诸方面体现自身的通识能力和智慧;善于通过自身的工作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家长“尊其师,信其道”。

3、本学期结合德育研讨活动,评选十四中学优秀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德育优秀论文等。

4、高一本学期完成班机文化建设的班训和班徽创作。建立“温馨教室”的创建标准,鼓励师生关爱校园,学生开展“我爱十四校园,我创温馨校园”的大讨论及实践活动。

1、深入学生,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观察与调研,加强对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充分利用校本德育课程,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所创新。

2、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要树立人人德育的大德育观念,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理直气壮的抓班风,敢于和班级中的不良风气作斗争。

3、积极开展教师读书、健身等活动,以“文明班组、和谐团队”创建为抓手,将文明班组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1、要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学生不能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等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勇于进取、敢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2、加强年级组长参与教学管理的力度。年级组长要深入班级,又要跳出班级,多关注影响年级组学风的不利因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与德育处和教学处沟通,对于学生中发生的不良现象制止在萌芽状态

3充分发挥家长管理委员会、社区教育功能,建设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月 教 育 活 动 计 划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1、抓好新生入学,做好“ 爱国爱校教育”

2、 借助校长德育大课堂。进行德育宣传;做到十无两声;配合学校进行文明礼仪大检查

3、督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填写“新学期的我”

4、培养学生听会纪律

1、针对新校舍的使用教育学生爱校,完成新校舍板报宣传

2、 新一届风华骄子评选启动

1、配合学校做好 科学教育活动月

2、11月9日、10日期中模块考试

3、11月13日下午高一参观中国科技馆新馆

4、11月16日---20日学校教学研讨周

5、11月23日--27日学校心理文化周

1、12月18日、19日外出开全校的第四届班主任论坛会督促年级班主任做好论文

2、各班准备12月31日新年联欢会

3、冬锻长跑活动落实,教师学生共锻炼

1、督促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学期结束的我”填写

2、1月18日、19日期末考试;

班风建设论文范文4

参评条件: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以上。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念,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深受学生欢迎。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刻苦钻研业务,在教书育人或教学研究方面有显著成绩。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近3个学年按时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近3个学年度考核均被评定为合格等次以上,其中最少有1年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班主任还需连续担任班主任2年以上,班集体建设目标明确,所带班级班风、学风好,学生无违法现象,辍学率、犯罪率为零,善于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能撰写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材料或德育论文。

(来源:文章屋网 )

班风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历史专业;培养模式

当今中国高等院校历史学院(系)承担着重要的史学专业研究和中学历史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而历史人才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史学专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以及中等教育阶段国民历史素养的培育。众所周知,史学对于提高国家凝聚力,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养,启迪民众人文意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可见中国高校历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工作事关国计民生,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结合笔者历史教学工作中的经历以及思考,探求本科生培B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历史专业学生培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笔者供职单位的历史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生大多属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入学前中学教育基础比较扎实,具有较强能力,学风普遍较好。但是通过笔者对近六届学生的课堂表现、课程考核、日常交流、论文指导等方式,发现学生理应具备的一些专业素质是有欠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毕业论文质量差和师范生基础技能薄弱。

毕业论文质量总体不高。毕业论文是历史本科学生四年学习之后专业基础知识和史学研究能力的总的体现,这往往直接反映其大学四年学习的效果。学生论文写作经验较少,既缺乏对专业研究的充分了解,也缺少写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平时的论文作业大多因循陈说,未能深入研究。

师范基础技能缺乏。笔者供职单位的本科学生大多属于历史教育专业,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的主力军。但根据笔者对于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观察,以师范技能为基石的历史教学素养相对缺乏。三字一话水平参差不齐,语言表达能力也缺乏必要的训练,更不用说熟悉和掌握讲课能力。尽管笔者单位在历史教学上的课程配备相对丰厚,但仍然出现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未能密切结合的缺点。

此外,笔者通过其他途径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还发现如下问题,如课堂提问,学生往往翻教材念书,缺少必要的复习预习; 课堂讨论大多没做课前准备,照本宣科,而对相关领域研究一知半解乃至缺乏了解。考试复习多考临时突击,造成基本知识面狭窄,常识性错误屡见不鲜,主观题成为教科书的翻版。课程作业以拼凑成文的情况居多,而往往缺失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的钻研。

2 高校历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缺失

上述种种问题不能从整体上否定高校历史教育专业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历史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而亟待解决则是他们某些核心能力的培训。

第一、实践能力。虽然接受了史学方法、历史文献、史学论文撰写等研究性课程以及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史学基础性课程的教育,但学生比较缺乏学术研究的实践。仅就撰写学术论文而言,尽管大多数专业课程都以论文作为成绩考核标准之一,但很多学生平时的课程作业往往拼凑成文,质量不高,甚至他们大学时期写过的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就是最终的毕业论文。只有少数学生可以通过选题、搜集史料、完成论文这样系统的研究过程从而培养自身科研能力的学生尚属少数。同时,学生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也比较缺乏。除了大四学生参加的教育实习外,大多数学生平时很少参加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他们既不熟悉基础的备课、讲课技巧,也不了解中学教育的特点,因而毕业后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必备的技能,积累教学经验。不管是史学学术研究还是历史教育技能,没有实践的配合,理论学习只是成为学生敷衍考试,应对毕业的无本之木,死记硬背的专业知识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主动性学习能力。由于高校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的宽松,学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通过考试,获得相应学分。这样造成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整体偏弱,那些无人监督、评定的学习任务如课外复习、预习,阅读课本以外的相关研究论著,历史教学技能的锻炼等往往失去应有的重视。尤其考验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论文撰写上,问题多多。如笔者曾经发现学生撰写论文时“写中国史的不看古文史料,写世界史的不看外文史料”的现象。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研究者应以“竭泽而渔”的态度广泛搜集,但学生大多追求省时省力,不愿看原始资料,甚至连本校图书馆馆藏资料情况都不甚了了,更不用说通过搜集整理史料深入研究。总之,主动的锻炼自身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本应成为学生在大学教育各阶段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由于主、客观等因素制约,长期的能力锻炼实际上被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行为所取代。

第三、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本是高校历史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目前历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仍然停留在中学死记硬背的层面。笔者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往往注重书面考试的考点,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知识,忽视前沿研究;注重因循旧有模式,忽视转换研究角度。此类问题显然不能单纯归咎于课程设置和理论传授的欠缺,更重要的显然是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从平时课堂讨论、课程作业以及毕业论文的情况而言,学生显然还没有从掌握基本知识点的低级学习上升到利用基础知识进行专业分析的高级学习。

必须强调的是,研究能力的培养并不只是学生从事史学研究的基础,它也为学生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体制更强调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理论导向整体趋向更新、更多元、更有时代感。同时在网络迅猛发展、经济高速运行的今天,中学生素质有很大提升,拥有更大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他们不再满足课本有限的内容,对当下中学历史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高校历史教育加强对于未来中学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3 高校历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问题

高校历史专业学生某些核心能力的缺失,不能仅仅归咎于学生自身,它说明我国人才素质培养工作、高校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们需要从下自学生上至高校教育体制等诸多层面去找原因,对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师教学方法、系院班风建设、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乃至社会对高校历史学的认识等方面具体考察问题所在。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上,我们需要从学校、教师、班级、学生自身角度上找不足。学习积极主动性需要客观压力和主观动力两方面共同协作。

3.1 教育管理机构客观压力的缺失

中国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和高考制度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严进宽出”模式。通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严苛考验后,学生往往不再愿意保持中学时期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而中国高校教育管理尚未建立起立足人才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成熟模式。因而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承担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并最终融入社会的核心任务,而实际上被简化为通过基础知识的考试,获得文凭。

就考试而言,高校学生的考试体系主要以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考试内容,同时教师往往o出复习提纲,或划定复习范围。这样的考试方式有利于突出重要的基础知识,但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广博知识面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方式、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效果不明显。虽然论文是几乎所有课程主要考核方式之一,但学生拼凑成文的情况比较多见,甚至连论文撰写的基本程序也并不熟悉。因而更高层次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学生仅仅在脑子里留下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就教育管理体制而言,大多数高校学生并不担心学分不够以致无法正常毕业、获取学位。这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论文质量等方面有明显下降。前述问题不仅由于考试制度问题,更因为从学校、系院乃至班级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监督管理氛围和体制。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学校、学院最大压力在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而提高学生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的难度与前者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加之着眼于学生研究能力、思维模式等高层次能力的考核体制建立和完善难度较大。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其研究方法和观点往往见仁见智,很难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必将是我们未来探讨高校历史人才培养体制的重要课题。

3.2 学生主观动力的调动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仅来自严格的高校教育考核、监督体系的约束,更需要班级乃至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协作,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良性的激励机制。

高校教育的核心在于任课教师,他们不仅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更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做好研究规划,乃至人生规划。这无疑体现高校教师独有的优势与价值。但由于当前教师考核机制和职称评定体系更侧重科研成果,这使得应以教书育人为本的高校教师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连基本的备课、讲课质量都开始下降,更不用说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人生诸多层面的规划。因而课堂之外,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与忙于科研的老师之间失去应有且重要的交流。近年来,笔者供职的学校在综合各系院毕业生对各自专业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数据时发现,历史系的评价在全校排名开始走低,这与向来重视师生交流以及教学质量的系院传统相悖。所以,较之掌握的有限基础知识,学生丧失了高校教育最具价值的部分。

班风建设论文范文6

一、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

我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班干部是旗帜,是班级的领路人。因此,平时比较注重班干部“榜样”的树立与完善,严格要求班干部以实际行为来影响学生,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虽然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最有震撼力的,但也是受时空的限制的。而好的班干部可使我事半功倍,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使我在与不在一个样。所以,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选一批严于律己的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榜样作用,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孙婉婷、张运元就是这样以身作则的班级干部,而且责任心强,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们。

我认为,正确对待问题生的逆反心理,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每当教师谈到学生“逆反”“不听话”,就会产生该生是钉子,是令人头疼,棘手的差生的念头。但我认为逆反心理有他积极的一面。其一,有些逆反的言语和行为能不断地改进我的工作和管理的方法。其二,有些逆反的行为有助于完善班规班纪,使得制度更具可信度和可行性。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措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和他们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渐渐地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这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在培养学生自身“修养”“能力”方面

我在抓学生学习的时候,也不敢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一块料子。成功者与落泊者,并非命运使然,两者之区别,在于人的勤奋及其潜力是否充分挖掘。在教育实践中,我利用每两周一次的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以“友谊永存”、“珍惜每一分钱,让班级充满勤俭的风尚”、“勤奋是成功的基础”等主题,从学生论文自身的立场出发展开讨论,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拜金主义,重利忘义,忽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的培养”等不良行为,端正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非智力因素中的潜能,并将这一认识转化成学习的精神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搞好学习和品行。平时,我还经常地单独和学生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在提高其认识、诱发其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其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