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环境检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卫环境检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卫环境检测

公卫环境检测范文1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汞危害;污染源;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社会环保意识加强,以及水利部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水环境监测已成为水利部开展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水环境监测任务日趋繁重,实验室利用率增高,产生污染物越来越多,实验室加强防污治理,已不可忽视。针对基层分中心任务重、监测人员少、技术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污染危害意识薄弱等,再谈实验室汞危害及防治尤其必要。

1 汞的认识

1.1 汞的性质及作用

汞(Hg)是室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具流动性,比重13.59,熔点-38.9℃,沸点356.6℃,蒸气比重6.9,常温下即能挥发,能溶解许多金属,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但与稀硫酸、盐酸及碱不起作用。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人类生产生活广泛利用。同时,其环境污染特征呈现持久性、迁移性、高毒性及生物蓄积性等四大显著特点,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之后,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污染物之一。

1.2 汞的危害

汞在0℃时已蒸发,气温愈高,蒸发愈快,且空气流动时加大。汞不溶于水,通过水封层蒸发到空中。汞粘度小而流动性大,很易碎成小汞珠,无孔不入地留存于工作台、地面等处的缝隙中,既难清除,又使表面面积增加而大量蒸发形成二次污染源。汞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汞蒸气常被地面、工作台、墙壁、天花板、衣着、皮肤的表面所吸附,即使汞作业间移作它用,仍残留汞危害。

汞毒可分为三种,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金属汞和无机汞损伤肝脏和肾脏,但一般不在体内长时间停留,无机汞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皮肤吸收和口腔摄取。有机汞远大于无机汞的毒性。有机汞可被动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最终被人体吸收,在体内储留长达70d之久,在脑内的储留达180~250d。

血液中的汞最初分布于红细胞及血浆中,随后到达全身组织和器官,而以肾脏中含量较多,高达体内总汞量的70%~80%,其次肝和脑。汞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及胎儿体内长期蓄积。有机汞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即使微量汞,也可累积致毒且无法通过自身的代谢排出体外。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化水平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所致的汞及其化合物污染越累越多,已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大公害。

1.3 汞中毒症状

汞蒸气中毒多为职业性中毒,汞蒸气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故最初吸入后,除仅感觉口中有金属味外,一般无不适。在连续吸入数小时后,即可出现全身症状。

无机汞中毒是消化道和肾脏损害为主,常见毒物为氯化汞,其致死量约为1g。

有机汞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遗留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后遗症,常见毒物为甲基汞。

职业性汞接触者主要是慢性中毒症状,如头痛多汗、失眠健忘多梦焦虑、肌肉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和舌,渐及全身)、手足麻木、肢体无力、口腔粘膜溃疡、牙齿松动、齿龈肿胀、食欲不振、口有异味、肾功能减退、减退、夜尿增多、全身浮肿等。

急性汞中毒,多见于短期内吸入大量汞蒸汽引起发热、肺炎和呼吸困难、肾功能衰竭、接触性皮炎等全身性症状。

皮肤接触汞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红斑丘疹,可融合成片或形成水疱,愈后遗有色素沉着。

2 实验室汞污染来源

根据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性质及开展的具体工作,实验室汞污染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2.1 实验室垃圾

废旧含汞电池、废旧汞灯、废旧荧光灯、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废弃的汞安瓶,是实验室常见垃圾,却存在十分严重的汞污染。

水银温度是分析工作的必须工具,使用频率极高,一支温度计含汞约一克,被打碎后,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可使一间15m2、3m高的房间内空气汞的浓度达到22.2mg/m3。我国规定汞最大允许浓度0.01mg/m3。一般1.2~8.5mg/m3的环境中就会很快引起中毒。

灯光加工过程中需要注入汞,汞在灯光内作为气体放电介子存在。一只管径36mm的荧光灯含汞25~45mg,一只管径10mm的节能灯泡含汞10~15mg,破碎的灯管立即向周围散发汞蒸气,瞬间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达到10~20mg。

实验用后的汞安瓶吸附有不同浓度的汞液。含汞电池的环境危害更是从所周知。

2.2 药品与试剂

硫酸:汞和硫伴生与原矿中,制造硫酸过程中汞蒸气会被硫酸吸收最后残留于硫酸产品里(这也是为何在分析汞项目时,要选用优级纯硫酸的原因),当实验中使用硫酸消解时汞蒸气就会随酸雾散发出来。

碘化汞HgI2:剧毒危险试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二氯化汞:剧毒危险试剂,在常温下也会微量挥发。暴露于空气中易分解,可疑致癌物,剧毒,人的致死量为0.2~0.4克。

纳氏试剂:配制100ml需2.5g的HgCl2,相当于含汞量18.46g/L,每个样品需消耗1mL,累积100个样品相当于含汞量1.846g,此试剂作为样品显色剂,易被工作人员皮肤接触。

2.3 样品与标准物质

含汞的水样和土壤,在消解过程中汞受热逸出污染空气。汞标准物质通常使用购买的安瓶储备液,一般浓度为1000μg/L,一旦打开使用,实验室环境污染在所难免。

2.4 汞废液及过期的含汞药品

一次分析结束,必然存在加标样品、标准溶液废液、失效试剂的存在,而化学试剂尽管有效期很长,但也存在过期问题,含汞量较大的废液及失效试剂,一旦处理不好,不但成为实验室的二次污染源,还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威胁。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规划设计,规范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室计量认证目标及设备技术要求,对实验室进行整体布局协调规划,配制完整的安全设施,如空调、抽风罩、抽风柜、排风扇、防毒面具等,对于测汞实验室要独立设置,做好房间的上下通风及空气对流,地面墙壁采用光滑无缝隙和基本不吸附汞的材料,并敷以过氯乙烯涂料,以防止汞的渗透和吸附。操作人员规范操作,加强技能提升,是减少污染危害的重要环节。

3.2 加强安全管理,严格“三废”制度

安全管理和“三废”制度是实验室安全运行的保障。剧必须储存在保险柜内双人保管,严格出入登记。汞的废液瓶贴有标识,不应同其它废水混合,以免处理复杂化。常用处理方法有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也可用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直接回收金属汞。

水银温度发生破碎,立即用纸片将汞珠迅速装入小瓶密封,残留处用硫磺粉7g直接撒到被汞污染的地面或地缝中,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汞,放置3~4h后清扫。并及时通风。汞污染严重的实验室,开启抽风设备,通风一段时间,以免导致微量汞测定干扰。

3.3 提高认识,做好个人防范措施

检测人员要加强汞污染危害的学习,高度重视,严加防范。注意个人防护,当发现汞泄漏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汞,要戴橡胶手套。进行汞处置时要戴两层口罩,外层口罩要经2.5%碘处理。剧毒试剂配制在抽风柜里操作,并且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和戴化学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用含氯消毒液清洗工作服和双手。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在实验室内进水饮食,工作服不得带出实验室,工作前佩戴手套,工作后应清洗双手。实验室废弃垃圾分类存放,分类收集,统一回收,自觉购买绿色无汞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加强对身体保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使受损肝脏、肾脏得以修补,其食物中较高的甲硫氨酸可以减轻中毒症状。含果胶较多的胡萝卜,也能加速汞排出。调配日常膳食时,应选择含维生素E较多的绿色蔬菜、鱼、芝麻、花生,含硒较多的海产品、玉米、硒粮等,对汞中毒有明显防护作用。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就能使实验室汞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都兴琴,王洪燕.体温计破损后对汞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李力,王永杰.欧盟《禁用水银体温计》[J].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

[3]戴前进,冯新斌,仇广乐.陕西省潼关采金地区汞污染的初步研究[J].环境化学,2004(4).

[4]冯新斌,仇广乐,付学吾.环境汞污染[J].化学展,2009.

[5]张义生,吴俊民.甲基汞污染对人类生态的危害[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8.

[6]魏娜.汞污染中毒与预防[J].地质勘探安全,1997.

[7]王宏,徐智.汞在环境中的污染和迁移转化[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0.

公卫环境检测范文2

关键词: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设计卫生审查;预防性卫生监督;

作者:贾晖等

我国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该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大型新建工矿企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职业卫生“三同时”评价与审查工作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法律依据,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等一系列规范、标准为技术支撑的较为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文献评阅显示,现有为数不多的建设项目卫生评价与审查的研究均集中于职业卫生。2011年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能调整至安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审查项目以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集中式供水单位、住宅与办公楼等其他类型建设项目为主,其中又以公共场所的数量比例最大。相比职业卫生而言,这几类建设项目卫生评价与审查工作发展缓慢。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预评价虽然开展工作多年,但始终未建立一整套全行业公认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技术体系,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及报告书格式[1]。与《职业病防治法》中突出强调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性不同,2011年颁布的《公共场所条例实施细则》却淡化了卫生学评价制度。为全面了解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开展本次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关于公共场所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是指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的总称[2]。一般包括选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和竣工验收五个阶段。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包括宾馆、旅店、影剧院、体育场、博物馆、商店等七类28种场所。

1.2关于预防性卫生审查

预防性卫生审查,也被称为设计卫生审查、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中的卫生问题,在设计、施工、验收的过程中,进行卫生审查和卫生监督。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与监督,把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和可能产生的不卫生问题消除或者控制在选址、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从源头上控制建设项目的健康危害隐患,保障人群的健康。

1.3关于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

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可行性论证阶段,通过系统评价,识别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预测健康危害的程度,评价拟采取的控制健康危害的措施,综合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和建议,并从公共卫生角度评估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同时,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检测健康危害因素的浓度或水平,评价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措施的效果,综合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4数据来源

本文所参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均来源于《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法律法规库》(http://law.cnki.net/),检索时间:1979年—2014年,检索条件:全文含“公共场所”且含“卫生学评价”,全文含“公共场所”且含“卫生监督”。

2结果

2.1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立法情况

2.1.1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层面没有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强制性规范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均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应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然而,现行法规与规章中并没有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强制性规范(表1)。只有已废止的1991年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规定: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对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将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2011年的《实施细则》淡化了这一制度,全文没有涉及预防性评价的内容,将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交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2.1.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体系

鉴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影响的特殊性,2006年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同时,颁布了相应的卫生规范、评价规范及清洗规范,并称“一法三规”。2012年重新三项卫生行业标准替代了2006年的版本(表2),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完善的评价与审查依据。

2.2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评价审查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制定情况

2.2.1预防性卫生审查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制定概况

2011年实施细则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的规定(表3)。经检索与整理,目前有三种类型:(1)独立成章的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要求;(2)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预防性卫生审查的程序和要求;(3)表3中没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则是尚未出台新规定,或新规定正在研制中。

2.2.2地方性规范文件中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内容分析

就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卫生学评价这一问题而言,15部地方性规范文件中要求不一(表4)。根据义务的强制性,可以分为五类:(1)强制性规范:广东省与山东省对公共场所进行分类,明确规定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建设项目,如广东省规定的一般项目与大型项目,只有大型项目需要进行评价;(2)任意性规范:“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应提供卫生评价报告书。”这种原则性表述沿用了已废止的1991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3)仅在应提供材料中提及卫生学评价报告,这种弹性表述看似默认了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均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但又含糊不清;(4)要求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未提及预防性卫生学评价;(5)全篇都未提及卫生学评价相关内容。最后两类具有同一种性质,即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政策上的空白。根据卫生部的强制性规定,无论地方性规范文件中是否有相应内容,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均应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2.3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标准、规范情况分析

与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港口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规范、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等其他系统的评价规范相比,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体系外,公共场所卫生学评价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技术导则和评价体系。评价依据的主要卫生标准颁布年份均较早(表5)。在标准的适用中存在卫生标准覆盖面不完全、卫生标准可行性不够、监测条件规定不明确、标准值设置不合理、检测项目可适当增加、概念表述不科学、缺少相应的质量控制、数字修约未明确规定、样品取样量、标准不够详尽、标准与方法不配套等问题[3-4]。

3讨论

3.1公共场所设计卫生审查中是否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

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层面无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强制性规定,实质上,1997年开始实施的“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逐渐淡出。2007年国务院法制办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曾规定:在申请卫生许可证时,住宿、沐浴、游泳、候车(机、船)等公共场所应当提供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前的卫生学评价资料,但这一修正草案并没有正式。而在2011年颁布的实施细则中删除了1997年关于“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的相关内容,将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交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可以理解为在预防性卫生审查中,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而在地方性规范文件仅山东与广东两省有明确的强制性规范,其他省份或原则性条款或模糊性表述或完全空白带来的结果是设计卫生审查人员自由裁量是否需要评价。

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是一项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是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要求的行政行为,审批范围、审批职能划分、审批标准、审批流程都在一定的政策空间限度以内,法律、法规对行政审批的约束在于限定审批的范围,以及规定审批的要件[5]。是否需要进行卫生学评价是设计卫生审查中很重要的一个实体性的审批条件,原因在于其很强的专业性和利益导向性。大型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投资巨大,涉及公共场所类型与健康危险因素众多,进行第三方卫生学评价耗时较长,耗资也大。按照严格的法治理念,在法治社会中,个体受且只受事先公布的法律和原则的支配,而公共权力必须受到事先制定和公布的法律规则的约束。出于行政审批的公平公正原则,这种实体性审批条件应当以强制性条款来规范约束审批权,尽量减少自由裁量带来的随意性和多变性。因而建议参照广东省和山东省的规范性文件,以公共场所面积进行分类,大型项目应当进行卫生学评价。

公卫环境检测范文3

根据《**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生态环境分局认真开展了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排查整治,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危险废物违法排查整治情况

(一)领导重视、亲自部署。**生态环境分局主要领导亲自对危险废物违法排查整治工作进行部署,**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具体负责,**生态环境分局生态办协助形成合力,保障专项行动圆满完成。

(二)建立并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建立并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去年,**危险废物管理系统中产废单位为225家。通过排查,截至目前在监管系统中新增66家医疗单位(卫生服务中心),4家机动车维修行业。督促产废单位在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中执行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情况报送等制度情况,督促相关企业如实通过信息系统申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情况。

(三)组织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组织业务科室和执法人员学习新《固废法》,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违法行为的特点,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严格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并组织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

(四)开展涉危废企业专项检查。2021年1月至9月**生态环境分局共对16家涉危废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1人次,发现问题企业1家,罚款19.9万元。

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排查整治情况

(一)加强宣传、提升企业认识。为更好的开展自动监控工作,**生态环境分局于2021年7月8日召开了自动监控数据培训会,**重点排污单位及所有涉自动监控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市局专家对企业自动监控工作进行了指导。

(二)开展自动监控数据造假专项排查。**生态环境分局根据方案要求,结合**重点排污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检查工作,以企业在线超标数据现场核查为抓手,推进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排查整治工作。2021年1月至9月田家庵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大队共对72家企业进行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63人次;其中根据自动监控系统线索,检查发现1起涉嫌比对检测伪造监测数据案件,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公卫环境检测范文4

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荣获第三届中国儿科医师奖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在厦门隆重召开。开场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宣布第三届中国儿科医师奖终身成就奖和中国儿科医师奖的获奖名单。中国儿科医师奖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最高荣誉,有如登顶医学的珠穆拉玛,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在众多优秀医师中脱颖而出,成为荣获第三届中国儿科医师奖的四位教授之一。

中美传染病专家相聚公卫中心切磋交流

美国收治埃博拉患者的定点医院为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与埃默瑞大学医学中心。中国收治埃博拉患者的定点医院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邀请,来自美国定点医院的9位传染病专家莅临公卫中心,与公卫中心副主任徐建青、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张晓燕、公卫中心病原体检测和生物安全部主任胡芸文教授等切磋交流。

曙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宣教义诊活动

2015 年 10 月 29 日是第十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且呈年轻化趋势。针对人们对卒中预防知识缺乏,及对脑卒中早期症状认识不足的现状,曙光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预防脑卒中防治知识。

第一人民医院10大特色学科联合义诊

近日,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问题,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第一人民医院在北部门诊二楼大厅开展了2015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来自医院普外科、眼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头颈外科、骨科、心外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科、心内科、儿科10大重点科室专家为近500位市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耐心解答市民提问。

同济医院妇产科开展产检医生负责制

近日,同济医院妇产科本着以病患为本的服务宗旨,开展产检医生负责制,由产科住院部的三位主诊医生承担门诊产检工作,由孕妇自己选择的产检医师,之后从建卡、产检、住院、分娩,都由同一医生负责。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大大提高了孕产妇的依从性,拉近了医生与孕产妇的距离,降低了产妇生产全过程的焦虑不安,真正是患者享受到了到了1对1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治疗与服务。

华东医院党政领导慰问静安区日间照护中心老人

10月21日,华东医院党政领导俞卓伟院长、高文书记、王振荣副院长一行带着华东职工的爱心情谊来到修缮一新、充满老上海风情的静安寺街道乐龄家园,看望慰问那里日间照护中心的老人们。十多年来,华东医院已经为老人们制作了100多万份的爱心餐,今后医院将更加用心、用情为照护中心的老人们烹制出更清淡、更可口、更营养的餐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到第六人民医院进行督查调研 10月17日上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带队的国家调研组莅临我院,对上海市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和新生儿抢救工作进行督查调研。此次调研工作由李斌主任亲自牵头,旨在挖掘地方医改工作中的经验和亮点,为国家卫生系统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调研组在参观了六院的环境和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后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座谈。

华山医院专家帮扶金山医院提供义诊服务

10月21日,正值重阳佳节之际,华山医院、金山医院党委结对帮扶项目再次启动,华山医院组织8位专家教授来到金山医院门诊大厅开展医疗咨询志愿服务,为患者诊疗、答疑解惑。整个上午,活动共为185名患者提供了健康咨询和免费体检服务,为患者测血压近100人次,发放各类健康宣教书籍500余本。

第九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在瑞金医院成功召开

10月15至16日,由瑞金医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萨尔克生物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九届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成功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医疗发展趋势”,中美近60位学术专家们就“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及精准医疗、转化医学等问题展开主题演讲并组织了4场精彩的breakout辩论,来自中美数十家医院和科研单位人员参与了论坛。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率代表团到中山医院考察

10月17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率一行4人,在卫计委领导的陪同下,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考察调研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陈冯富珍女士一行先参观了全科带教诊室,与全科培训基地教师和学员亲切交谈,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樊嘉院长详细介绍了中山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分级诊疗等工作开展情况。

公卫环境检测范文5

实验教学是预防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院实验中心针对于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若干经验,对我院系2008年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性的探索和改革。

一、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为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我们修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将实验课程中以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开展理化实验为主的这类课程学时数进行调整。此类课程主要包含《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三门课程,将每门课程实验学时调整为40―45学时,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25∶1―1∶1,大大地增加了实验学时数。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传统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公共卫生现场工作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为适应现行的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专业技能考试,大幅减少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证性实验,保留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适当提高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现场参观学时数。对这些课程中重复的、相似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原“环境卫生学”开设“大气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这两个项目采用的方法都是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可见分光光度计,项目有相似之处,因此,将“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进行调整,以综合性项目“糖尿病病人膳食谱的计算与分析”来替代,综合性实验教学主要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综合性。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我们组织人员编写了新的《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实验教材从基础操作、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卫生监测与环境理化检测、病原生物检测、毒理试验技术与评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拟、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及毕业生实习与论文设计模块八个方面。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①以案例教学法替代传统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将具体情境引入课堂,学生短时间内了解一些真实事件和问题,生动,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我院在预防医学专业各课程中均有设置案例讨论,进入案例学习前,先将案例交给学生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并对学生进行分,2―3人/组,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正式课堂讨论时,中心发言人汇总小组同学意见进行发言,老师做最后的总结。②实验室课堂教学与现场采样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联系好合适的采样现场,在教学中,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讲解,然后,将学生带入事先考察好的教学现场,但不具体指定位置,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评估现场卫生状况,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如“环境卫生学”中的“交通噪声测定”、“大气中PM10/PM2.5浓度测定”,“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的“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等,学生采样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能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现场实际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室仪器操作技能。实验室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时间比例控制在1∶1―1∶1.5左右。③加大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传统的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准备均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进实验室上课,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不够,动手能力差。利用第二课堂,加大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准备,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次。在专业实验教学开始前一学期,即开始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基础训练,因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均会涉及一些剧毒、强酸、强碱、强氧化性试剂,和易燃易爆等气体,如:气相色谱仪操作中的氢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中的乙炔,各种理化操作中的浓硫酸、高氯酸等,因此,为每位同学配备一名实验人员进行指导,从实验环境,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安全守则和实验室废物处理条例等进行前期安全培训,以确保后期训练的安全性,规范化,专业性。然后从实验用品整理、存放、使用、简单试剂配制进行基础训练,最后开始学习专业实验课程中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如“化学实验知识操作竞赛”,“营养与健康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传统的实验课考核中没有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过程,而单纯从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中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导致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的考核不足,学生只重视写实验报告,而忽视自身实验素质的提高。实验成绩考核没有真正达到锻炼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必须将实验考核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使之能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这样不仅能科学、公正、准确评定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还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将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查相结合,确定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形式性评价是依据学生每个实验项目的表现按优、良、中、差半定量评分,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进行实验基本理论考核(闭卷)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最后依据①平时成绩(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60分;②实验基本理论考核成绩(闭卷)20分,一般设置试题30-50题,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相关的注意事项、原理、基础理论知识;③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20分,主要从已开设的实验项目中选取,考试评分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设置评分细则。

二、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并取得优异成绩。通过三年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学生的“番茄红素对反式脂肪酸致小鼠肝肾功能损害的修复作用”获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获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中14项,获校级德育实践项目4项,“众泰杯”长沙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比赛本科生组三等奖1项和优胜奖2项,并且在2016年“创青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银奖1项,铜将5项。

公卫环境检测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视频技术 现状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58-01

引言

视频监控是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只是其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并没有将系统、互联网这些概念掺杂其中。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视频监控,从而也将视频监控原本只是安防行业的传统狭窄领域给打破,越来越多的新需求也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被人们所提出来。信息的采集点是摄像头的本质,而编码设备的本质则在于数字信息化的变化,而将摄像头和编码设备进行有效的结合,也就形成的第一步功能的物联网。而随着第一步功能的完成接下来就是全面的IT化互联网化,也就是对架构、系统以及技术的IP化[1]。在当下物联网的趋势和背景下,有效的结合IT和安防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因此,联网对于监控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1.物联网中智能视频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1.1 智能视频的发展作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全数字化时代已经在视频监控中得到全面使用,也就是当下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它是通过标准的TCP/IP协议而建立的,因此它又叫做IP监控系统,是在2001年被发明并使用的。视频监控的数字化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使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的局限性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不受距离限制的传输数字化视频的图像数据,而且也不会干扰到传输信号,使图像的品质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视频监控的数字化可以很好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网,可以重复使用网络宽带,而且对于网线的布置上也可以不用重新布置;数字化存储功能也得以实现,通过对视频数据的压缩处理,使其可以有效的在磁盘阵列中得到存储或者在光盘中得以保存,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数据查询[2]。

在智能化方面,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都试图对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息上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进行理解、分析和处理,过滤和排除掉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报告给监控人员处理的都是一些提取出的有用信息,从而让预警、防范以及主动监测等功能得到实现,进而使代替人来进行监控任务的目的得以实现。

1.2 智能视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目前,智能视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行业都开始依赖智能视频技术来促进行业的发展。例如,(1)高级视频的移动侦测:在雨雪或者大风、大雾等复杂环境中,可以对一个或者多个物体的动作方向、运动特征等一系列的运动情况做到精准的侦测和识别。(2)物体追踪:在对移动物体侦测到后,可以结合物体的运动状况自动的进行控制指令的发送,从而使的摄像机可以对物体进行自动跟踪,而当跟踪物体超出跟踪范围后还能自动的对物体所在区域的摄像机发出通知,从而让物体区域的摄像机进行再次跟踪和监控。(3)识别任务的面部:通过对任务的面部特征进行识别,将人物的面部特征和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对人物的身份进行识别和验证。这种面部识别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人物在摄像机面前停留一段时间,在一些门禁系统中比较普遍,还有一种是在一群人中对一些特定的个体进行识别,这种在机场、火车站等安防工作中的运用比较普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通过对车辆的形状等信息进行识别、对交通流量进行控制等[3]。

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技术介绍

所谓的运动目标检测是从视频序列的图像中将目标物体所在区域给分离出来。在对目标物体进行正确检测盒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工作中的运动目标提取、跟踪以及行为理解。可以说视频监控中运动目标的检测是前导工作。在运动目标的检测中主要分为两种检测,分别是背景检测和目标检测。

当下的背景检测方法主要有四种:背景模型法、背景统计法、卡尔曼滤波法以及Surendra背景更新算法。背景模型法是建立各个像素点的统计模型,通过对像素点的灰度分别来找出最为符合的概率分布,例如非参数化模型。背景统计法是对像素点的灰度进行统计,在结合其平均值估计背景点的灰度,对剧烈变化的部分进行过滤。卡尔曼滤波法是通过将灰度的时间序列看成具有噪音的观测值,结合时域递归低通滤波对缓变的实际图像进行估计[4]。Surendra背景更新算法是对侦察图像进行计算,得出物体运动的区域,保持区域的背景的不变,更新非运动区域,从而估计背景图像。

目标检测算法中光流法、帧间差分法以及背景减法最为常用。光流法是对运动目标的光流特点,通过对光流场进行计算,从而进行运动目标的提取。这种方法在计算上较为复杂,且耗时比较长,对一些实时性检测很难满足。帧间差分法对相邻两个图像灰度值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进行运动目标的提取。这种方法在计算上较为简单,也能很好的感应到运动物体区域的变化,但是会拉伸检测出的物体运动方向,不能明确的确定运动目标位置,还会去除掉部分运动目标的信息数据,使得运动目标不能被完整的提取出来。背景减法对当前的帧图像与背景图像之间的数据进行相减,若某个像素点比域值要大,则这个点出现在运动目标上,目标的位置、形状以及大小等信息都通过相减的结果而确定。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估计和更新出背景,却对运动物体的定位也非常的精准,但是对一些变化的光照以及环境非常的敏感[5]。

3.总结

总而言之,物联网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监控以及一些其他智能化控制的方法就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相连的庞大网络。在物联网中最早得到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智能视频监控。因此,物联网能够直接影响到职能视频监控的发展。智能视觉监控技术所涉及到的诸多领域的研究,属于综合性跨学科问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种前沿课题。当下,对智能视频技术的相关研究依旧还存在于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阶段,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真正的使监控技术的智能化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万才.物联网中智能视频技术的现状与分析[J].警察技术,2010,06:8-10.

[2] 沈沛意,杨刚,张亮,肖潇,张小平,常启鹏,于公.物联网的智能视频接入终端――高清晰智能相机的研制与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03:41-45.

[3] 朱方,吴莉,陈飞凌,袁卫忠.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06:561-566.

[4] 奚吉,蒋银忠.基于物联网和视频分析技术的监狱智能监控系统[J].电子器件,2014,06:1183-1188.

[5] 雷玉堂.浅析几种视频异常事件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与方法[J].中国公共安全,2013,12:129-132+134-136+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