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制度范文1
[关键词] 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服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47-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YANG Biping, CHEN Meizhu*, GUAN Lichan, ZHAO Juanjuan,CHEN Yuping
(Department of The Fist Area Physicians, The F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in Guangzhou.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ervice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require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system. 194 nursing staffs of 12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including private institutions 109 perso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ere 85 persons. Results: The nurses a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cquired the highest score on the security care system, but the lowest score 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otal score between nurses at public and privat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0.00). The public(23.07±0.204 8)was higher than the private(21.16±0.3806). Conclusion: The health services system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should been further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private, they should endeavor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n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care.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administration; Service system
当今,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方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和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成昌慧等[1]提出:要实现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卫生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社区护理人员对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直接影响社区服务质量。为了解广州市社区护士对护理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对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把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民营5家,公立7家)的19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制度调查表》,调查表包基本制度、安全制度、质量管理、感染控制及其他5个方面的内容共24个条目,知道医院有该制度的得1分,不知道的得0分,总分24分。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独立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用描述性统计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见表1。
调查显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安全制度的知晓率最高,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护理差错、事故的上报制度在民营医院只有66.01%。其中家庭护理病历建档在民营医院只有33.94%的护士知道,而公立医院也只有48.24%的护士知道。
2.2 不同性质机构的社区护士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知晓状况比较
两种不同性质机构的社区护士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知晓状况见表2。
被调查的194名护士中,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平均得分(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21.160 0±0.380 6)分。对两种不同性质服务中心的平均得分做t检验,P<0.05(P=0.00),说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社区家庭病历建立情况
有42.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建立社区家庭病历,且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家庭病历的情况知晓率很低,民营医院只有33.94%,公立医院只有48.24%。对有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安全制度的知晓情况较好
所调查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士,对各安全制度的知晓率最高,其中民营医院最低达96.33%,公立医院最低达97.65%。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依据,护士知晓医院的各项安全制度,并在护理过程中遵守制度,才能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3.2 不同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对服务制度知晓情况不同
被调查的194名社区护士中,民营机构和和公立机构的护士对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得分为(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得分为(21.160 0±0.380 6)分。这可能跟广州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比较早、医院的管理比较规范、政府投入资金相对较多、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强、相对稳定等有关。陈华芳等[2]在调查中得出:私立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了大量的公共卫生功能,却没有得到政府补偿。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下,政府应根据提供服务的质和量,以统一的标准考核,给予不同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相应费用补偿。
3.3 健全社区家庭病历制度
社区卫生医院应健全社区家庭病历制度,使建档覆盖率接近100%。社区家庭病历建档,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方便,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个凭证和依据。调查中显示只有一半的社区卫生医院建立了社区家庭病历制度,对有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且护士对社区卫生医院建立社区家庭病历的情况知晓率很低,私立医院只有33.94%,公立医院也只有48.24%。社区家庭病历建档工作是社区护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非常繁重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及社区居民的理解和协助。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政府投入少,社区护士待遇低,社区护理人员短缺,加上工作实践能力储备不足,很难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包家明等[3]对社区护理人力资源调查发现:我国社区护士严重不足,而且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陈敏[4]建议采用城市大医院扶持社区卫生机构的方法,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能力,通过职称晋升、提高待遇等方法来留住和引进人才。
3.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 它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本卫生服务方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5]。质量管理是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所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实行登记和上报制度可以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本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护理差错、事故的上报制度在民营医院只有66.01%,护理技术规范只有近80%。社区护士是第一线的服务提供者,其认知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制定社区护理技术规范,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昌慧,李士雪,黄思桂,等.关于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3):152-155.
[2]陈华芳,孙思,方鹏骞.私立社区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实现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0(4):31-33.
[3]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4]陈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能力[J].中外医疗,2009,28(6):100.
社区卫生制度范文2
关键词 社区卫生 绩效考核 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16-03
2009年浦东新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凸显,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但如何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新的大锅饭状况产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1]。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报告如下。
1 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践
1.1 改革的原则
在集思广益和职工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我们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坚持以下四个原则:①分级分类原则 按岗定责,根据不同岗位、任务、难度、风险程度,确定各岗位的考核内容和方法,并兼顾可持续发展需求。②公益性原则 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公益项目的完成情况,突显“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重职业道德、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坚决切断绩效考核与经济创收的联系。③客观公正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确保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考核结果及时公示并由本科组签字确认。④激励导向原则 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优惩劣,激励先进,坚持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院内评优的依据。
1.2 改革方案的建立和实施
1.2.1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创新工作任务,绩效考核和分配突出重点工作,兼顾常规工作。制定考核标准时,坚持以科组为考核单位,以科组工作总量(工作项目数量×工作项目系数)为考核依据,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工作项目系数的指定,充分考虑工作的难度和耗时情况,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加大对手工技能项目的激励;进行工作量系数的指定时,对中医针灸、手法、推拿等技能型项目予以偏重,以促进服务的开展。重视医改创新项目的激励,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门诊服务单次系数为0.5,签约对象门诊单次系数为1.5,签约对象预约门诊的单次系数为3.0,通过经济杠杆促进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开展。
1.2.2 确保完成基本工作量,加强质量和满意度考核
保质保量完成经过预算核定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量,是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的基础。职工的分配是建立在一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但仅考核工作数量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工作的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没有效果的服务结果只能流于形式[2]。医务科每月进行质控考核、医保自查、药剂科互查和院感质控组检查;在门诊设立满意度电子测评议台,患者表扬和投诉定期进行内部通报,每月进行一次患者满意度测评,每2个月召开医患座谈会听取居民意见,并将居民满意度作为分配的重要依据;易耗品的使用由总务和财务部门每月进行核算,若有不合理使用情况,超额浪费部分将在科室当月绩效工资总额中予以扣除。
1.2.3 改变重医轻防分配模式,提高预防保健分配比例
中心坚持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总方针,将临床预防的理念贯穿于所有的医疗服务之中,全科门诊增加了慢性病控制的考核指标;口腔保健科增加了学生防龋的考核指标;医技科室增加了查疟、防结核的考核指标;门诊各科增加了意外伤害防治的考核指标,并将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等工作均以量化指标下放到门诊临床一线。凡门诊各科与预防保健条线相关的,每月由预防保健科给出考核意见,考核不合格则扣除20%,连续不合格的扣罚加倍。在考核项目中规定临床医生必须积极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治工作,服从岗位的安排及轮转,凡不能做到者,扣当月工作量绩效的50%,造成严重影响者调离工作岗位。
1.2.4 绩效考核两级管理,奖金实行二次分配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实行的是中心对科组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考核,科组负责内部个人的绩效考核,实行二次考核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班组的管理意识和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中心工作要求的执行力,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与完成,提高医院的管理效能和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在绩效分配中,中心根据考核结果核定科组绩效工资总额,科组长根据每个人的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以及责任风险,按科组二级分配方案分配到个人,既做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又兼顾小组成员间的公平。两次分配的好处在于,促进班组管理更加精细,监督更加民主,分配更加透明,使班组工作更具生机。
2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产生的效果
2.1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显著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后,从根本上淡化了科室的创收意识,改变了传统的“以收定酬”的分配模式。医护人员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提高医疗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上去。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从2010年的8 352人上升到了36 748人,其中老弱病残人群签约已达到92%,签约满意度达98%。2011年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中排名第1,2012年排名第2,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了全面达标。
2.2 职工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价值得到体现
以往,中心为了减少奖金分配中的矛盾,大锅饭成份的奖金占较大比重,如过节费、年中奖、年终奖等,这类奖金发放与工作好坏无关,干多干少一个样,挫伤了大部分职工的积极性。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后,职工分配总额的绝大部分纳入了绩效考核分配之中,而且考核目标明确,考核结果真实,考核过程公开,分配结果透明。职工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职工安心于本职工作,连续三年职工满意度评分达100%。
2.3 居民满意,社区卫生服务认同感得到提高
通过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医务人员主动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人性化服务不断细化,以人为本的亲情式服务理念渗透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过程中,使得社区居民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了家庭医生带来的益处。
实行绩效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挂钩的分配制度后,社区医生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而且是医保费用的守门人,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有效缓解了本社区居民看病贵的问题。
3 存在问题和今后对策
3.1 存在问题
3.1.1 考核指标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是自2011年实施的,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个别考核指标已不能很好的反映现实的工作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深入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全科医生助理员都成为了新生事物,如何考核需要有新的考核方案推出。
3.1.2 绩效考核信息化有待提高
本中心绩效考核的数据目前尚不能实行全部信息化管理,个别考核数据尚需人工进行统计,目前尚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统计方法不科学的弊病,导致考核资料不能及时准确地报送,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实施推进。
3.2 今后对策
3.2.1 适时科学地调整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在前阶段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听取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考核指标和考核力度进行科学调整,保证卫生改革和民生工作各项任务的按时完成。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社区卫生服务也应当有所创新。如何走进商务楼,走进商店、面向白领,都是社区卫生服务今后需要拓展的领域,因此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的完善和调整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分配时要注意逐步向社区一线人员倾斜,至少不低于辖区内同类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使他们的付出得到相应合理的报酬,进一步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3.2.2 积极稳妥的推进信息化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非常关键。要继续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行HIS、RIS、LIS、CHSS等系统中心和区域内的联网,做到信息共享。长宁区对家庭医生绩效卡信息化管理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可以参照兄弟区县的经验,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探索新型的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力, 潘小红, 张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5): 400-402, 405.
社区卫生制度范文3
[关键词]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人员;认知;态度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b)-0164-02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服务人员是提供高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在我国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背景下[1],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态度影响到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决定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成效的重要问题。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服务人员具有自身特点[2-3],因此,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态度也有别于普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在当前教育与卫生体制双重改革的背景下,针对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态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可以为提升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9月,在我国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为成熟的北京与济南两市按学校组织机构代码随机抽取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高校10所,按照机构规模每机构抽取工作人员8~15名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为探讨和分析影响工作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和态度的深层次因素,选取部分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服务人员进行深入访谈。
1.2 方法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阅读文献、小组讨论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服务人员高校社区卫生服务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与方式的认知与态度。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改。定性研究主要使用个人深入访谈法。
1.3 统计方法
定量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主要通过阅读过录文本、编码、属性归类、进行解释等一系列步骤对资料进行解读。
2 结果
2.1 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态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92名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对高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持赞成和较赞成态度的有59名(64.1%);持一般态度的有26名(28.3%);不赞同在高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仅7名(7.6%);在经历由校医院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53名服务人员中,对转变持满意态度的占77.4%。可见,大多数服务人员支持在高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但也有个别服务人员不支持,访谈发现,不支持的原因是习惯传统服务模式的惯性思维以及对社区卫生卫生服务的不熟悉、不了解。
2.2 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服务内容与方式的认知与态度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认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应开展的项目首先是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疗和健康教育,选择人数皆为73名(79.3%),心理咨询67名(72.8%)、健康体检65名(70.7%)、慢性病管理62名(67.4%)和传染病防控59名(64.1%)。可见服务人员除了基本医疗外,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视程度也很高,在应提供项目中,预防保健服务的选择率较高,尤其是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访谈结果发现,服务人员认为由于大学封闭性较强,所以要加强诊疗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健康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这有助于良好健康行为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也应重点提供。
对于当前开展的服务,有54名(58.7%)认为现在开展的服务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38名(41.3%)认为一般或者不符合需求。在不符合需求的项目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体检、社区康复和学校卫生监管。可见当前大多数服务人员意识到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但受资源、人力和习惯的而影响,当前预防保健服务开展仍然不足。
在服务方式方面,访谈结果发现,服务人员认为应立足高校实际,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争取学生管理部门配合等方式,提升服务的主动性。
2.3 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范围的认知与态度
对于高校社区卫生服务范围,有56名认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除了服务高校师生外,还应服务社会人群,占应答人数(86名)的65.1%。其理由:①可扩大机构的影响力,提升服务能力,增加服务收入;②可以使高校周边人群享受到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对优质的基层卫生服务资源。22名(25.6%)服务对象认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紧张,不应扩大服务范围,从而造成额外的负担。总之,大多数服务人员支持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服务高校师生外,是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
2.4 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当前问题与发展策略的认知与建议
问卷开放性题目与定性访谈的结果显示,服务人员对当前高校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关注,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对于当前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服务人员认为:①体制与机制的问题,由于机构隶属于学校,而业务指导为卫生行政部门,在此体制下许多制度性的问题未能解决,如学校和卫生行政部门双方责任与投入不清晰,与卫生行政部门存在的体制壁垒使服务人员培训少,服务人员参照教师的管理模式与身份不符合等;②当前高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弱,人手不够、设备少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问题;③服务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程度低,不理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服务人员提出相关部门必须要理顺体制、配置相应资源、加大宣传,从而促进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快发展。
3 讨论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高校基本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态度决定了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模式与水平。调查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的支持率较高,有64.1%的服务人员持支持态度,不赞同在高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仅占7.6%;而在经历由校医院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53名服务人员中,对转变持满意态度的占77.4%。可见大多数服务人员意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积极作用,并且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个别服务人员受惯性思维和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理解程度不够的问题,持不赞成态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服务人员都能理解社区卫生服务,支持在高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而促进工作的开展。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具有较好的理解,认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两条腿走路”,即同时重视基本医疗与预防保健,诊疗服务应加强,预防保健服务也要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健康体检与心理咨询服务,这既符合大学生健康的具体情况[4-6],又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保持一致[7]。但受资源和传统习惯影响,当前高校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开展不足,尤其是健康体检与社区康复,相关部门应协调责任,加大投入,尤其是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一步做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在服务方式上,要根据高校特点,联合学生管理部门,深入课堂、宿舍,采取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提升服务的主动性。在服务范围上,除了服务辖区师生外,可适当向邻近社会人群延伸和扩展。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机构的发展较为关心,从体制、资源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高校管理部门和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责权利关系[8];加大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理解;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根据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身份管理与薪酬政策,从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加强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与素质,保证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梅,唐少秋,李英奇,等.我国高校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58-759.
[2] 杲强.开展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形式内容及具体做法[J].卫生软科学,2003,17(4):14-15.
[3] 郭洪伟,尹文强,李伟,等.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3):372.
[4] 潘传德.某高校大学生医疗服务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529.
[5] 王琼波,石晓,魏永义,等.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21.
[6] 黄玉山,陈南生,陈宝玲,等.中国大学生健康状态与生活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74-75.
[7] 刘磊,褚金花.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成效与挑战[J].社区医学杂志,2010,8(4):1.
社区卫生制度范文4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顾客满意度指数(CSI);PLS(偏最小二乘回归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的不断增多,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质疑。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顾客满意度是一种从消费者角度客观进行评价的一种手段,国内医院已广泛采用作为其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但目前的研究有一定局限性:一是缺乏从整体行业角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测量社区卫生服务顾客满意度的量表基本上是经验设计,缺乏逻辑性与系统性。故本文将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在构建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基础上来探讨上述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CSI模型和指标设计
1.1社区卫生服务CSI模型
在分析文献和医疗消费行为特殊性的基础上,本文参考国内刘桂英,王韬[1]朱航宇[2]梁燕[3]所构建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以ACSI基本架构为模板,建立了如下医疗CSI模型:
本模型共选择了7个结构变量,其中顾客满意的起因包括信息、顾客期望、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顾客满意的效果包括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和顾客满意度;而信息是外生变量,其余结构变量均为内生变量。该模型与ACSI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加入了信息这一结构变量,基于目前医疗服务市场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考虑。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Arrow,1963)[4]在论述医疗市场的特征时指出,医疗市场中医患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从而使购买医疗服务出现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另外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导医员,没有问询处,该机构的服务流程、服务项目和科室分布等应在显著位置明示或发放传单给社区居民,以保证信息的公开、充分性,这一点势必对满意度水平有显著影响;在查阅了一些国外社区诊所、药房的满意度相关文献后,机构的利用度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被看作是顾客收集到的信息,原因在于其利用程度直接意味着该机构的知晓度、美誉度等的高低,进而影响满意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加入信息因素对CSI的测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指标设计
本文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由于信息、顾客期望、感知质量等结构变量实际上都是不可直接测度的,因此需要对这些隐变量进行逐级展开,直到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测度的指标。下面为上述模型的结构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隐变量:信息、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顾客抱怨
次级隐变量:1)信息的充分性2)对质量的总体预期对可靠性的预期3)所感知的产品质量所感知的服务质量
观测变量:1)服务流程、信息须知、机构的利用度2)实际感知质量同预期的差距环境卫生及舒适度同预期的差距3)①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施水平、就医方便性②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就医记录4)医疗费用(含药品、检验等支出) 时间成本 5)总体满意度实际感知同理想的差距6)重复选择的可能性向他人推荐的可能性7)投诉的频率 批评的频率
变量名称:1)X11、X12、X132)X21X223)①X31、X32、X33② X34、X35、X364)X41 X425)Y11Y126)Y21 Y227)Y31 Y32
2实证研究和研究结果
2.1数据来源和样本概况
调查问卷采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5级服务顾客满意度量表设计,让社区居民就其最近一次社区卫生服务对19个题项进行评价,分别设置A~E五个选项、A~C三个选项和A、B两个选项,分值分别为5~1分;3~1分;2~1分。
共调查了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位于某城市的三个区,选择这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前往就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方法采用拦截式,故不能完全保证样本的随机性;由于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数量较少、年龄分布不均的客观原因,样本量较小、回收率低、有效率低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2模型拟合情况
本文采用PLS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PLS(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与一般多元回归方法相比,PLS以类似于主成分回归的方式克服共线性问题,并能有效解决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另外,它还适用于样本容量小的情况。[5]
下面,运用SPSS17.0软件中的PLS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由多元线性回归我们知道,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需要测定R方值,公式为: ,其中 为因变量Y的估计值,因此利用SPSS软件的模型拟合过程:
模型:Y11-模型_1、Y12-模型_2、Y21-模型_3、Y22-模型_4、Y31-模型_5、Y32-模型_6
预测变量数:1、6、4、2、0、1
平稳的 R 方:.268、.683、.455、.532、8.142E-16、.111
统计量:31.842、15.414、17.082、13.041、.714、15.747
DF:18、18、18、18、18、18
Sig.:.023、.633、.518、.789、1.000、.610
离群值数:0、0、0、0、0、0
可以看出变量Y31即结构变量“顾客抱怨”相对应的观测指标“投诉的频率”拟合度不好,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问卷所提供的选项设置不合理,没有给顾客充分的选择余地或思考空间;二是对于投诉这一敏感话题大多数人不愿意提起或承认其有过类似行为,心里负担较大。国内许多学者在设计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之初就刨除了“顾客抱怨”这一结构变量,认为国内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投诉行为等受到传统思想束缚而不会选择正式的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故变量特征不明显,这在上述表格中也有所体现;然而普遍认同的事实是顾客体会了不满意的医疗消费经历后,会向周围的亲戚、朋友等采取非正式抱怨行为,另外,近年来国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顾客通过正式抱怨的形式调解不满意消费经历后的心理紧张状态也日益被国内消费者接受并习惯。[5]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性,顾客选择正式抱怨的途径不会显著,故剔除“投诉”变量,保留“批评”变量即非正式抱怨变量。
2.3变量结果分析
将各个变量的评价分值换算成百分制,通过PLS计算,13个观测指标所对应的结构变量的评价分值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如下:
结构变量:信息满意度、顾客期望满意度、感知质量满意度、感知价值满意度、顾客满意
结构变量评价分值:65.1、63.8、79.8、64.4、67.2
观测变量:1)X11、X12、X132)X21、X223)X31、X32、X33、X34、X35、X364)X41、X425)Y11、Y12
观测变量评价分值:1)63.6、74.0、57.62)64.4、63.23)75.2、79.2、82.8、87.6、78.4、75.64)66.0、62.8 5)76.058.4
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0.358、0.351、0.439、0.354、-
以上显示,感知质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为0.439。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医务人员只有充分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感到满意。其次为信息对满意度的影响,影响系数是0.358。说明相关信息的获知对社区卫生消费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居民对医疗素质要求的提高。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正向解释能力,但较感知质量不强。原因可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的大多为基本药物,药价本身并不高;另外医疗检查收费也比大医院要低得多。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虽然对价格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更注重与强调该机构的内在质量。顾客期望对顾客满意度影响最小,说明可能存在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消费观念不清晰,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
3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模型中各结构变量的系数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消费者在评价不同卫生服务中心时采用的标准近乎相同,也就是说社区居民在消费时表现出较强的需求同质性。其次,“顾客抱怨”的模型拟合度在本次调查中反映不高,在分析文献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认为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这一结构变量仍需保留。第三,几个原因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感知质量,信息,感知价值和顾客期望。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费用低、方便,使得消费者对这些方面的诉求程度不高,但提高就医环境和医疗设施水平以及提供更完备的信息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
本文是结构方程模型在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行业中深入研究应用的尝试,对于揭示其顾客满意度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样本采集量小使得本研究缺乏全面性。
针对以上局限,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调查数量和范围,甚至将一些城镇、农村纳入研究,对比不同区域的卫生服务中心顾客满意度模型结构的异同点,从而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与实用性方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桂英,王韬.医疗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理论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
[2]朱航宇.城市居民医疗顾客满意度指数评价体系构建[D].南京:中国药科大学,2007.
社区卫生制度范文5
为贯彻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粤府〔*〕23号)精神,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坚持区域规划,全市统一布局,立足现有卫生资源,辅以其他卫生资源转型和新建,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逐步规范;坚持与社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同步。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市街道基本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可就近便捷享受费用比较低廉、质量比较优良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目标。
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网公益性基层卫生组织,实行区(市)管理,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综合服务,是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街道设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辖区社区居委和辖区内人口密度较大的新建小区,根据需要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街道范围内已有区级综合医院及大型综合门诊、镇转街道前的乡镇卫生院,由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标准认定一个机构,进行转型、改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辖区社区居委和辖区内人口密度较大的新建小区,已有区综合医院或镇转街道前的乡镇卫生院门诊和历史形成的城中村卫生站,进行转型、改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
街道范围无区级综合医院及大型综合门诊、镇转街道前的乡镇卫生院,无区级综合医院或镇卫生院门诊的,由区(市)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标准,从辖区内已有其他卫生资源中,在同等条件下首选公立卫生机构进行转型、改造或新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街道范围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不再新设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层次相同的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医疗门诊(诊所)和服务中心。*区、*区政府不再办区级医院。
(五)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工作方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
(六)按法规和标准,规范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应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2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科室、床位设置和设施配置符合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定要求。社区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它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用房面积、设备、布局应达到提供专项服务规定要求。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原则上按照低于3万人口的街道(含3万),按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配备;大于3万人口的街道,按每万居民2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按1:1比例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5%。设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5张病床增配1名执业医师和1名注册护士。设药房的应配备药剂士以上的相应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等要素按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实行准入制度。
(七)建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关系。调整市级预防保健机构职能,逐步将适于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区、*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区、*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市级预防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与评价,其他区(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所在区(市)级预防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与评价。
*区、*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区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其他区(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所在区(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实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部分疾病社区首诊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医院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院诊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院转诊病人,应按医院建议和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公立医院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病人提供便利,要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命名和标志应符合规范要求,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不得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及以上名称。
(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中、西医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财务、药品、医疗器械、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其他有关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探索建立与家庭或个人“契约式”服务制度。
(九)深化改革,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力。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服务需要和精干、效能要求,实行定编定岗、绩效考核,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分别实行聘任制、合同制;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服务绩效考核,对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离岗培训,对培训后仍达不到要求人员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直接挂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独立核算,与其下伸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没有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指导。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市卫生行政、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关区(市)人民政府制定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年度发展计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落实政策措施。
(十一)加强准入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由区(市)卫生行部门按市发展规划,征询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意见后,对符合要求的,依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机构唯一名称进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开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论证基础上,由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卫生局审核,对符合规定的,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项目行政许可。
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医疗机构信息平台,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机构服务质量管理;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接受服务的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进行年度考核;要协同有关卫生监督所加强机构日常监管,规范医疗行为;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
(十二)加强编制管理,确保新进人员素质。区(市)编制部门要会同同级卫生、财政部门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卫生资源和卫生机构职能调整情况,以精干、高效为原则,落实人员编制,加强编制使用管理;要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工作需要明确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做好定编定岗工作;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应在机构编制人数控制范围内,符合岗位要求,医生类应具备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医技类应具备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护理类应具备国民教育中专以上学历。要完善各类人员管理、奖惩和分配措施,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十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区(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报批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实行公开。建设项目严格按批准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加强稽查、审计、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十四)落实财政投入经费,加强经费监管。区(市)财政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业务培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原则上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个人付费等方式补偿。
要积极开展药品零差价销售工作,逐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加价率,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政策原因造成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同级财政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差额,统筹考虑整体收支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经费由区(市)、市按省有关规定共同承担。
区(市)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卫生、发展和改革部门依法对政府补助资金的分配、核拨、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追踪。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要在财政部门严格监督下,按卫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情况予以核拨,对服务绩效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对服务绩效差的相应扣减补助。
区(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入和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积极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严格会计核算,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规范收支行为。
(十五)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区(市)物价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收付费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定价药品实际零售价格,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严肃查处。
(十六)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障措施。区(市)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按定点资格条件及规定程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医保定点机构,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要明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参保人员的服务。
(*)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其他机制。区(市)民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监督;要探索建立以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疗救助体系。
区(市)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要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用房纳入城市新建小区或旧城区改造总体规划,在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时,按要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与市政公用设施同步建设。
区(市)人口计生部门要落实社区计划生育指导工作。
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质量、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
(十八)做好宣传,加强领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区(市)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统筹安排,加强领导。要把组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措施,解决广大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要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争取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支持。
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展和改革、卫生、城乡规划、物价、劳动社保、人事、民政、人口计生、教育等部门和*区、*区、曲江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社区卫生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解决实施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上级要求,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策略、年度工作计划,评价指标体系,对社区卫生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区(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在市领导下,统一步调,加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
(十九)社区卫生工作实施步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三步实施:
1、准备阶段。*年上半年,成立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文件,组织开展卫生机构现状调查,制定市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财政补助、人员编制、功能定位、医疗保障等措施。
社区卫生制度范文6
一、情况
绥安镇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约有人口10万人,年社区建设时将城区8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整合成14个社区,共16436户,8.26万人。为社区卫生服务,闽卫[2002]函234号《福建省卫生厅关于申报批示范性卫生服务机构的通知》文件,城关卫生院在原基础上,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组建绥安镇社医卫生服务中心。年,《漳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城区内又了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软硬件设置并开始运作,4个服务站已选址,建设后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将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有组织、有计划地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活动,门服务、电话跟踪病情等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人群服务咨询、宣传教育等,在程度上为城区居民解决了健康、保健、诊疗等问题。
二、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以前,绥安镇居民的医疗服务主要由各医院和门诊部、卫生所有偿服务,服务范围局限,体现“保健为主”的服务宗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行,将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为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服务,这也对社区卫生基础建设、设备和人才更高的要求,建设中着问题和。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用房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尚未。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公益性,是一项投入高、收益低的社会福利事业,需要在房屋、设备上的扶持,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要求地方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要的房屋和医疗卫生设备等设施。我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刚开始建设,用房未,预计设立的4个站中有3个需要用租赁,基础建设的不将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延续和扩展。
(二)全科医疗服务人才。新设立的4个卫生服务站需要16名医务人员,现有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紧张,无法抽出更多的人员到服务点,需招聘或调入一批新人员,但因全科医师,全科卫生人才,这将使社区卫生服务受到限制,地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常见病的诊疗服务。经费投入尚,社区卫生机构一要为自身生存获取收入,另一还要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支出,会了预防保健做的越多,经费负担越重,长此以往,将使健康、保健教育服务发展滞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两难境地,社区卫生服务难以维继。
(四)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识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较差,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尽快使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漳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步入正轨,为社区居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对今后绥安镇社区卫生发展建议如下。
(一)认识,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与管理。曾强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意义。各级党委和要以人为本,,责任,狠抓,发展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以造福。”《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举办,为此,要主导的理念,把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建设的内容,纳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监督,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到位。
(二)加大工作,解决问题和。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要依据《漳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定,我县城区人口总数、居住分布情况和社区居民医疗需求,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立,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体现公益性质。在规划新建、改建居民小应考虑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用房。计划、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药监、城建、教育、民政、宣传等,要《漳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职责分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和问题,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和条件。
(三)应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卫生工作关系着城区居民的卫生医疗和健康保健,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为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的医疗设施及人才培训所需的经费。
(四)加大宣传。要媒体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益处和典型事例,居民的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自我保健意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社区卫生机构要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与合作,医院、预防保健等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技术支持,还可以双向转诊、上下联合、互利互惠。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关系的制度和办法,的卫生服务在社区解决,在社区解决不了的病症转向医院及有专业特长的医院;医院则把适宜社慢性病人、特殊治疗和恢复性病人转往社区。
(六)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可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吸引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后劲。一要制定倾斜政策,对全科医师的培训;二要多种鼓励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高、中级卫技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和服务;三要对社区医务人员队伍的在职培训,的全方位服务的医疗技术,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以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四要鼓励离退休医务人员社区服务;五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才,结构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六要社区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执业监督管理,社区卫生人员的考核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