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1

医院一级甲等标准评审自查报告

根据《**市一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我院进行了自查,初步认为具备一级甲等标准。现将我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医院占地面积宽敞,有住院、门诊和综合功能三栋大楼,现设置床位150张,下属麻醉、普外、泌外、骨科、肿瘤、血透、内科、妇产、检验、影像、超声、药剂以及手术供应和门急诊十四个科室,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健全,辅助科室到位,拥有大量万元以上设备,配有设备齐全的全新急救车二辆。系一家功能配备相对完善的综合医院。

本院现有在岗人员二百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7人,其中高级职称 11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46人,普通士员61;承担本市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市十一个县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二、重点工作

近年来,我院院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服务水平,提升业务技能,探索医院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努力促进我院标准化建设,使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功能迅速提高。

(一)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历来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放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创出了特色,提升了服务质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办事规程,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基本医疗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我院历来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谐建院的根本。大力推广适宜技术的应用,全面规范医疗行为,突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

1、巩固我院品牌科室优势,全面发展其它科目医疗诊治。我院系一家有着近50年历史的老牌医院,微创治疗和心内科等科室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一直有着较好的口碑,但是,我们没有满足于现状,在不断巩固本院的几大科室优势基础下,我们积极发展其它医疗学科,纳精英、请贤才,添设施,不断提高常见病诊疗技术,力求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2、规范检验、影像及超声诊断程序,提升检验、诊断水平。在保证各类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流程操作,规范书写报告单,坚决杜绝不按程序操作的现象发生。目前,能开展各项临床检验、诊断服务,为临床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大大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4、严格控制指标,优化卫生服务。以规范指标为前提,提升优质服务为目的,各种登记表,处方、病例书写合格率达95 %以上,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5%以上,影像诊断、放射诊断、B超检查诊断、心电图检查诊断符合率95%以上。(三)保障措施

1、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妇幼保健规章制度、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人员工资全额拨付,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符合会计制度。新农合、公共卫生经费专户、专账管理。未发生护理、医疗、财务等事故。各类资料齐全,数据完整,归档整齐,管理完善。

2、完善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的根本,建立医德医风综合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医德医风考核制度,严肃处理违纪人员,杜绝了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1、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项目较少,中医药文化氛围不足。

2、人才结构相对较欠合理,人才梯队尚未完全形成。

3、职工自学氛围欠浓。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以这次评审为契机,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医院水平:

1、进一步抓好继续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跟师带教制度,积极选送人员到高等医院进修、学习;加大对中医药设备的投入;加大中医药文化在群众中的宣传。

3、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2

一、组织动员

由院长组织召开全院职工会议,传达县卫生局会议精神。要求院内各科室,重点岗位进行检查,主管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到岗进行现场查看,并教育职工人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消除影响医疗安全的隐患。

二、检查内容

院办公室对全院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包括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用电及消防情况,易燃、易爆、麻毒药品等危险品管理以及医疗安全管理等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一)组织领导

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良好,成立了由院长、副院长、科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二)预防医疗事故方面

落实了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到位。医疗安全的各项硬件设施完善,供应室、手术室等科室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处理方式符合标准,做到了有专人管理并责任到人。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全院职工保持通讯畅通,建立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应急物资储备。

(四)治安保卫和消防方面

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治安保卫和消防职责、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重点要害科室的防护监控措施严密。

三、自查发现安全隐患

1、部分电线路老化,个别科室部分开关及电器损坏,存在隐患。

2、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老医院的灭火器材配备不到位。

3、部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有不安规定程序操作的现象。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3

摘要:院前急救是构成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院前急救怎样,真实体现了一个国家组织公共管理的能力,医疗水平的高低。本文主要分析了院前急救概念,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

关键词 :公共管理;院前急救;资源合理配置

一、院前急救概念

院前急救是指医护人员从事发地点到医院之前对伤病员采取的现场抢救、监护和运送过程。是医疗救治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加之国外先进急救方式造成的影响,各地政府加深了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增加了对其的投入,相继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院前急救机构,运行方式转变为运送与急救并举,开始应用120 急救特服号码,期间我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迅速。

二、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

(一)对院前急救需求和现有院前急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

近些年来随着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各地院前急救患者数量、出车次数正在逐年增加,急救病种主要是创伤与心脑血管疾病,还有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院前需求增加,而院前急救能力却严重不足。

(二)配置急救资源不合理

1.急救网络覆盖范围狭窄。对照急救医疗建设管理要求可知,很多城市急救站总量不足,布置缺乏合理性,网络覆盖范围狭窄,因此容易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2.救护车和设备。各级政府近几年来对院前急救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还有一些城市在配备救护车总量上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有的地区救护车上的医疗设备配置比较简陋,特别是一些乡镇网络急救站点,急救医疗设备比较简陋甚至严重不足。人员配置也没有统一模式,按照要求一车要配有一医、一护、一驾、一担架员4名人员,绝大部份急救中心不具有该配置。

3.急救队伍和应急能力。由于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各地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明显不如医院,临床医生不愿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各大急救中心都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资源紧张危机,导致了目前学历职称低、急救技术不熟练,处置水平不高。

(三)院前急救管理问题

1.院前急救行业行政管理逐步区域化。各城区急救站点、急救网络站点都接受急救中心的统一调度,承担辖区内急救工作,业务上接受各地急救中心的调配,但经费是由各区级财政负责,特别是乡镇网络站点,因大多是乡镇医院自愿参与进来,经费得不到保障,医疗服务好的乡镇医院相对积极性高点,现在已有宁波、深圳等地对网络站点根据急救业务量进行财政补贴,约为200 元/车次。

2.人员配置与经费不足,院前急救工作缺乏保障地级市急救中心虽然具备人员编制以及财政经费投入,但是人员与经费全部不足。市县级急救中心以依附型急救中心模式为主,在医院内设置,基本上依靠医院解决急救人员、救护车和经费支出;市县级急救中心仅有少数的人员编制,缺少财政经费投入,政府对院前急救的财政补助基本为零。医学专业人员无法安心院前急救工作,急救队伍缺乏稳定性。

三、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

(一)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重视解决人员编制与投入资金问题。急救中心承担着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担任着最紧急突发医疗救援工作,政府应当将其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共卫生单位,尽量解决急救中心人员编制问题,充分保障人员与资金。

2.构建完善四级院前急救网络。为了保证院前急救医疗网络迅速建设与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建健全便捷、高效优质、功能良好的院前急救网络,符合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应当构建省、市、县和乡镇四级网络。

(二)加强应用院前急救资源效率

1.对120 号码加强管理。120 是唯一院前急救呼叫号码,各个地区应当开通辖区内的这一电话,相关主管单位应当仔细清理所属地的急救号码,坚决清除违反规定的,对没有院前急救资格却擅自开通急救电话和业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

2.最大程度应用急救资源。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院前急救方式,设计分布合理的急救站,尽量使其发展为独立的公共卫生机构,由政府全额投入资金,构建合理的调度系统,配备良好的设备,保证发展急救中心与人民要求相统一。

3.构建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由于120 电话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受理工作,同时调度人员仅能利用电话与呼救人联系,无法对病情进行诊断,因此无法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为了与急救工作发展需求相适应,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经验,在呼叫电话中有效划分疾病轻重缓急,并且实行对应的急救调度派诊。同时完成派车之后,可以利用电话对病人进行正确指导急救。

当前已有13家地级市的急救中心采用了美国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IAED)的MPDS 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笔者所在中心已于2013 年获得了亚太第一家绩优急救中心认证,近二年应用MPDS 调度系统在急救医生未到达前对病患进行指导,成功救治病人达到15 例。

4.加强培训具有急救技能的人员。在院前急救中人是主要资源,人决定了现场急救的水平。所以,应当专业培训院前医疗急救的工作人员,对现场救护的非医学人员,实行急救理论与技能的普及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对遭遇意外创伤以及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现场急救。

5.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第一,构建规章制度系统。完善规章制度系统,依法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急救中心工作制度。医疗工作需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遵守卫生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医疗机制。第二,制定工作标准。对医疗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就是标准化,急救中心还应当联系等级医院相关标准,制定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院前急救临床救治路径标准。第三,加强监控医疗质量。监控医疗质量是实现各项规章制度、达到工作质量标准的有效保障。在实践中,为了确保送达医院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将联系各个阶段特点以及医疗差错易发之处,对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监督措施,并且定期考核评估。

结束语

作为医疗与社会保障主要部分的院前急救体系,在急救医疗系统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院前急救在抢救危重病人、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院前急救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了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王小合.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的实证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5).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4

为加强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规范村级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及我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顺利实施,加快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医改工作全面开展,努力实现医改近期目标,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在执业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开处方,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医疗垃圾处置,按要求分类收集、销毁和登记。

2、严格执行“五统一、两独立”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和细则;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管理使用好村卫生室设备。

二、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非法行医、所外行医等违法活动。

一经查实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村卫生室发生医疗纠纷(包括医疗事故)根据责任大小,除依法承担一切赔偿费用外,还应承担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其它合理费用。卫生院不承担任何责任,其行为与卫生院无关。实行室长负责制,负责村卫生室的一切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服从室长的工作安排,支持好室长的工作。坚决杜绝明合暗分的行为出现,若在检查或接群众举报中出现明合暗分的现象,一经查实,停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工资,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1、为本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其建档率达95%,合格率必须达85%, 重点人群必须按要求每年进行4次随访,并更新健康信息。

(四) 健康教育 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一个,全年刊出不少于六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全年不少于六次,乡村医生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大力开展“五个一工程”。辖区内“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村一个宣传栏,一条墙体标语,每月一次健康知识广播,向村民家庭发放1本健康知识手册和一张健康主题年画。

健全组织网络,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岗位明确,工作协调。根据省安全生产条例50人以上配备专职安全员,50人以下配备兼职安全员,切实抓好本企业安全生产。

2、村卫生室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1个,其宣传内容至少每季更换一次,每期要留有底册、图片资料。每月至少发放1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2月举办一次,每期要留有底册、图片资料和居民签到表。

3、及时掌握本地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的接种对象。按时按质完成计划免疫工作。按时上报每月月报表,每月的5号前上报,并填写清楚上报日期、单位、姓名。及时、准确地掌握本辖区的新生儿情况、0-7岁儿童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表、卡、册登记,所有表、卡、册均应保留一份底稿归案管理。

4、填写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本,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均达100%以上,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治疗管理率达95%以上。

5、协助卫生院对孕产妇建册、筛查、产前健康管理、产后访视等。建立保健手册,孕产期保健指导和一般体格检查。督促适龄孕妇补服叶酸,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2次。

6、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病人口数量和相关情况,并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95%,体检率达90%。管理率达80%以上,并定期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年不少于4次。

四、新农合及药品

1、严格执行药品招标采购,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统一价格销售;不滥用抗生素、激素;及时收集上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数据。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十个不准”:(1)不准穿拖鞋和赤膊上班;(2)不准高空坠物;(3)不准在吊篮内乘人;(4)不准坐扶手栏杆和卧睡在脚手架上;(5)不准酒后上班;(6)不准玩火、烧火和打闹嘻玩;(7)不准赌力、赌食;(8)不准在同一垂直上操作;(9)不准带小孩进入现场;(10)不准随便进工地的施工现场、仓库、办公室等重要场所。

2、积极参与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发动、政策解释、筹资、门诊报销;认真做好参合农民医药费报销补偿的定期公示工作

按时参加镇卫生院的每月例会、培训并有记录,积极完成各项临时性和指令性任务。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卫生院存档一份,卫生室一份。自签字之日起执行。

××卫生院签字(盖章):

各组组长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政策宣传,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政策在本辖区内全面贯彻实施,积极开展对群众的安全教育。

村卫生室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5

1国家对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199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负责对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负责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诊治、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学校的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医务监督影响高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医务监督学校教学卫生、饮食与营养卫生、体育卫生、环境卫生等,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等职能[1]。基本上囊括了高等学校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明确了高等学校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应以卫生管理为主,医疗工作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高等学校的医疗机构的特殊性所在。

2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2.1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现状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是具有学校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两项功能的职能部门。其中卫生管理职能有:医疗费用管理、校内公共卫生管理、校内传染病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校内师生健康档案管理等;医疗服务职能有:对在校师生的突发病及常见病的诊疗、危重病人的入院前救治、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医疗保障服务、心理咨询、预防保健等。

学校对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少,医疗机构设备陈旧,缺乏专业人才。高校在校学生数不断增加,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队伍逐渐老化,人员也逐渐减少,医疗机构还面对大量的医疗卫生工作,就我们学校卫生科而言,一年门诊量3万多人次,体检1万多人次,而在校医护人员只有20人,且分布在3个校区。因此,学校卫生管理职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为此医疗机构的领导必须得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抓好医疗质量和提升医疗服务态度,以协调好医患关系。高校医疗机构所要承担的医疗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师生的健康体检管理、学生休复学管理、医疗保险、部分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工作。相对目前的软件硬件设施配置,高校医疗机构是无法全方面的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

2.2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在学校发生的聚集性传染病(如非典、甲流)、食物中毒等。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是却没有经过有效的演练,且事件突发后责任不清,层层报告制度不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水平偏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人才、技术、物资和经费的支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较弱,疾病监测、报告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遇事反应慢,指挥协调乏力,各种原因使得高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偏低。

2.3高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4]。健康教育对于高校来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要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年学生能自觉地参与改变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现实因素,使他们达到心情开朗,机体强壮,能愉快的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5]。

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据不同高校调查显示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够接受到健康教育。这就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在高校未能得到很好的普及,高校不仅没有开设健康教育的课程,而且也不够重视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措施和方法,离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

3如何加强高校公共卫生管理

3.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掌握学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权;更好的领导和支持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学校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要有保证,以用于各类培训和人才的引进。

3.2组建专业公共卫生管理队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学校领导和分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并结合各个部门的特点,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个单位的公共卫生工作制度及职责,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卫生管理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制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层层报告制。

3.3利用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现有资源

目前,高校医疗机构的工作主要是医疗体检和门诊,在为师生们提供质优、便捷的医疗服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故不能削弱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管理配备,但是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就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学校或医疗机构就加大建设公共卫生管理科室的力度,增加经费,引进专业人才,以进一步明确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卫生管理职能和内容。

3.4加强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事件应急条例》和《高校保健医疗机构工作规程》的要求高校应该本着立足预防、准备充分、应对及时、妥善处置的原则,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提高高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减少因事件的发生对人群的危害和社会的影响,消除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

高校领导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当地疾病预防机构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学生体检和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了解传染病疫情的流行情况,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建立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报、预警制度,发挥早期预警功能。校内突发事件和人群健康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以便取得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及工作指导,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早控制,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公共卫生规章制度范文6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对财务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然而,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大多数是由专业医疗人员兼任,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服务工作内容和业务相当熟悉,但对财务管理工作却全然陌生。社区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从业经历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重医疗管理而轻财务管理,其财务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二)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包括财务制度在内的各种管理制度。现实中,虽然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建立了相应的财务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仅仅是为了迎合上级部门而从别处照搬来的,并未起到指导实践工作和管理的作用,从而使得上级部门的各种要求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例如:某社区服务机构的内控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开展收入与支出预算,而此社区实际上并未开展预算管理业务。

(三)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水平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有限,为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成本,笔者发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出纳岗位未聘用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会计人员,而是由管理人员甚至是护理人员兼任。这些兼职人员往往没有接受会计方面的培训,因此,在从事资金往来业务的过程中,缺乏会计人员的专业意识,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凭证,致使一些业务因原始单据的缺失而无法入账,从而导致账实不符、银行对账未达账项较多等现象。而由于社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低,也会出现会计凭证的制作和账簿的设置不规范,不符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会计制度》要求;国家拨付的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不规范,未按规定入账等问题。

(四)缺乏药品、耗材及其他库存物资的有效管理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对药品、耗材及办公用品等库存物资,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意识。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各种物资买进来后,或卖或用,谁用谁领,不必费心费力的管理;至于每月盘点、核算等工作就更无从谈起了。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药品或其他物资无形中不断流失,最终严重损害了社区服务机构的利益。

(五)财政补助资金的具体使用规定不明确,且使用局限性太大

财政部、卫生部制定印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参考标准,将补助资金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 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政府统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以上两条规定并未列出财政补助资金的具体使用规定,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时必须花费的水费、电费、电话费和办公费等无法列入公卫支出中。卫生主管部门每年例行的公卫检查中,不允许将这些费用列入公卫支出;若发现将水费、电费、电话费、办公费等被列为公卫支出,必定给予扣分,这直接影响到机构公卫检查的最终考核成绩。因此,实际工作中,为防止被扣分,工作人员只能将耗材费用及开展公卫活动人员的绩效工资列入公卫支出,其他费用均由社区自有资金支付。最终,这将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出现财政补助资金结余大,而业务资金结余却出现负数的恶性局面,甚至导致有的基层社区机构为减少业务结余负数,而出现滥用财政补助资金的情况。

二、政策建议

(一)强化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在注重医疗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财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定期开展资产资金的盘点工作,随时监督财务会计人员对资产资金的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最终解决问题。要将财务管理工作真正纳入社区负责人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保证财务工作有序、保质、保量的展开。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并确保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社区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必须建立一系列符合其财务管理需要的制度和管理流程,包括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办法及相关规定、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各类资金的审批报销管理办法以及往来账、库存物资管理办法等,从而保证各项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激励、培训、监管等手段,使各项规章制度不再是摆在桌面上的纸面文字,而是落实到具体实践工作中。

(三)聘任专业的会计人员从事出纳和会计岗位

会计工作专业性很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无法胜任。因此,社区卫生机构管理者要聘任专业的出纳和会计人员来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派其参加专业会计培训,以提高其财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确实无法实现独立核算的单位,建议实行会计委托记账,但必须要有专业的出纳人员收集完整的原始会计凭证,从而保证记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库存物资管理工作

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要不断提高库存物资管理意识,并有效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引进药品及其他库存物资管理软件;若由于资金等限制暂时无法进行信息化管理,也可用简单的EXCEL 统计报表来实现各种物资出库、入库管理。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盘点的物资管理方式,对于资产的盘亏和盘盈,及时查找原因,并写出详细说明,交由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以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