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检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应急检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应急检测

环境应急检测范文1

本文根据当前环保面临的形势要求,阐述了建立环境应急监测机构的必要性及其作用。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监测仪器、防护装备、交通和通讯工具等硬件技术保障,同时需要加强应急预案、技术方法、指挥网络等软件建设。

关键词: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保障;对策

1前言

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近年来,我国境内接连发生了多起重大以上级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加强环境突发性事故的应急监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非常迫切的重要工作。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应急状态下,对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范围,以及生态的破坏程度、范围等进行监测。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状况,掌握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包括重大污染事故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对环境造成自然灾害等事件的监测,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所采取的监测等。

2建立环境应急监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2.1建立环境应急监测的必要性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该事件对流域内沿岸吉林、黑龙江两省民众的生产、生活和中俄两国关系带来了很大影响,对环保系统也造成了巨大震动。自松花江污染事件后,环境保护和国家环境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环境污染事件正式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得以重视,环境应急监测由此引起人们关注。2003年12月23日,中国石油重庆开县罗家16H井井喷失控,高浓度硫化氢泄漏,造成243人死亡,数千人中毒,10万群众连夜紧急撤离。以上事例说明,石油化工、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等是高危行业,存在原料泄漏、井喷溢流、燃烧爆炸、火灾等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事故都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各行各业生产建设都要要考虑环境安全问题,有能力的企业有必要建立并保持一支环境应急监测队伍。

2.2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对污染事故及时、正确地进行应急处理、减轻事故危害和制定恢复措施的根本依据。其作用主要有:(1)负责生产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污染事件时的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预测并报告环境污染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2)负责事故污染现场的快速定性监测,及时判明污染物与污染类型,以及相关环境要素的快速定量监测,确定污染范围、污染变化趋势、受影响的范围、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认定,为现场应急救援和疏散工作的应急处理与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3)负责对污染物扩散和短期内不能消除、降解的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对环境污染的预防、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等。(4)避免事故后果被人为夸大,以致造成经济损失,造成紧张气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通过环境应急监测,就可以及时信息,以正视听。因此,环境应急监测也是一项严肃的、特殊的、重要的政治任务[1]。

3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保障

开展环境应急监测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作为保障,熟练的操作技术人员和准确快速的监测仪器设备必不可少,既要考虑交通、通讯、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又要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3.1建立高素质的应急监测队伍

首先,要选择建立一支稳定的从事环境监测的职工队伍。监测人员要有克服天气、交通、现场地形复杂等不利因素的能力,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提高福利待遇,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次,要不断开展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在不断发展和改进提高过程中,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学习新标准,采用新方法,开展监测项目,不断拓展监测领域,同时,要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第三,要保持监测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环境监测人员接受应急监测任务时需要反应迅速,携带监测仪器和个人防护装备齐全,需要较好的体力和日常训练基本功,因此,监测队伍中年轻职工要占绝大多数,并有部分高素质的环保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在内。

3.2购置较为全面的应急监测设备

环境应急监测需要配置固定的交通工具、监测仪器、通讯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1)环境应急监测车。车上配备常规水质、大气应急监测设备,以及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气象多参数仪、应急电源系统、对讲机等设备。再根据报告的不同污染类型选择携带相应的监测仪器。(2)水污染应急监测需配备的仪器: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便携式离子计、酸度计、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流速仪、溶解氧测定仪、化学耗氧量快速测定仪等仪器。(3)大气污染应急监测需配备的仪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气体快速检测管、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有机毒物测定仪、甲醛分析仪、硫化氢检测仪、烟气分析仪、粉尘测试仪等仪器。(4)实验室应准备的仪器:按常规监测实验室的项目和要求进行规划布置和仪器配备。

3.3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3.3.1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制应自行建立或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制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组织对预案的评审和论证,不断修订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加强应急协作部门的联动联合和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存贮和物质准备[2]。应急预案的流程及主要内容应包括:(1)污染事件的分类、分级;(2)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3)应急报告:明确报告程序、报告内容;(4)预测与预警:事件发展预测、处置预警,以及预警解除;(5)应急准备:根据职责范围进行物资准备;(6)应急处置:应急上报、处置程序和应急行动;(7)应急终止:应急处置后,满足终止条件时应急终止。

3.3.2应急监测安全要求

野外应急监测要按照各项目监测技术、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应急监测车安装有正压防爆系统,配有风向风速仪等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人员每人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空气呼吸器、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监测人员随身携带报话机保持通信联系;根据监测时段和环境状况,还需随身携带电筒、照明灯、救生衣等。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布点监测,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送应急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确保监测数据保密。

参考文献:

[1]宋笑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

环境应急检测范文2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近年来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长。各级环保部门面临着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设备落后,仪器不足,经验欠缺,应急监测滞后等问题。我们要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这是当前环境监测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应急监测,我们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判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为决策者妥善处理事故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污染危害的蔓延赢得宝贵的时间。我们只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建设,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各级监测站就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的环保事业才会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才能促进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1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1.1 方法选择的基本思路

为迅速查明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在具体实施现场监测时,应优先选择检测管法、便携式仪器法等快速检测法,对污染物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在确定了特征污染物后再选择较为精密的实验室法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可参考现有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有效的监测数据。

1.2 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进行简易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其难度不亚于一些实验室的分析测定方法或仪器分析的研究。因为,简易分析方法要求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可靠、干扰小。在选择具体的监测方法和器材时,要尽量遵循以下筛选原则:

1.2.1 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要简便,具有易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无需特殊的专门知识,一般人稍经训练就能掌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均能使用)。

1.2.2 分析方法要快速,分析结果直观、易判断。

1.2.3 检测器材要轻便,易于携带,采样与分析方法均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如果吸式传感器,具有反应快、可实时监测的特点。

1.2.4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再现性要好,检测范围宽;尽量结合我国的现状与水平,力求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分析仪应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

1.2.5 分析方法或仪器适应性强,干扰物质对仪器及分析方法的影响要小。

1.2.6 试剂用量少,稳定性好。

1.2.7 检测器具最好是一次性使用,避免用后进行洗刷、晾干、收存等处理工作。

1.2.8 投入要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价比,简易检测器材的价格要便宜,易于推广;对于不得不采用实验室方法分析的项目,应选择现有最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

2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

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由于受资金,技术力量和人员不足等方

面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应急监测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能力不高,平时又缺乏相应的系统培训和锻炼,应急监测方面的经验尚浅,况且兼职的多,特别是县级监测站这种情况尤其突出。二是缺乏完备的应急监测运转体系。一旦事故发生,各方面的行动难以协调,人力、物力、技术等难以全部按要求及时到位,影响着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三是应急监测经费和技术储备都严重缺乏。目前,各级监测站的监测经费很紧张,而应急监测要求具有相应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及快速监测仪器,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去解决。四是仪器设备不够先进。目前各级监测站特别是县级监测站还难以达到文件提出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要求,尤其是检测时间不够快速。

3 解决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完善完备应急装备,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对于监测所需的资金,应该设立专项的应急监测经费。完善完备应急装备,包括应急通讯设备,防护装备,交通工具等,为科学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提供最好、最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3.2 制定科学的预案,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应急监测预案是用以明确解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程中,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纲要。要在广泛征求各级监测工作者意见基础上,国家环保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尽快建立本地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这样,我们在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时,就可以指导应急工作人员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监测措施,处理事故就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展开工作。

3.3 标记重点源,明确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事前标记好可能会发生污染事故或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单位等重点事故源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

3.4 应急监测装备配置包括交通配置,通讯及图文数据传输配置,安全防护配置和其他辅助功能配置等。

3.5 积极培训,开展应急演习。在培训中全面的掌握应急监测技术,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强化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素质,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增长应急监测处置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成立组织机构和应急监测队伍,加强应急监测培训和演习的组织和实施。逐步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响应系统,确定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应对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监测装备的可行性、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做出评价,促进应急监测反应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

3.6 高度重视现场环境应急监测。首先需要确定监测因子,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

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提高现场监测的效率。其次需要掌握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通过精确布点、检测分析和计算,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再次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最后要准确、全面、及时地监测信息,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

4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与一般的环境污染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危害严重、污染环境影响长远且难于完全消除,造成的损失重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人民财产的损失,力求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严重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简要分析了当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力求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环境应急检测范文3

关键词:火灾;消防;环境影响;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 A

油库火灾具有火势发展快、易燃易爆、扑救难度大、灭火时间长、次生灾害多等特点。接到报警后,环保部门应及时到达现场,负责做好事故现场环境应急监测和监察,对事故发生的区域的环境影响提出警告及控制措施建议,指导和消除现场遗留危险物资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废水主要监测: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环境空气主要监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等。

一、火灾的影响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影响范围和性质随着可燃物及可燃物的燃烧致灾状况而程度不同、后果各异。火灾可以烧毁建筑物,造成建筑物坍塌,形成灰色垃圾;一些化学原料、化工产品、有机化合物的燃烧,会产生固体有毒物质,释放毒气,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样,人类在扑救火灾的同时也会由于处置不当环境再次遭到破坏,形成二次污染,引发次生灾害。例如,消防废水污染水源、灭火剂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空气中可吸入细颗粒物质浓度瞬间发生变化等,各种灭火次生环境问题日益增多,这对正确处置灾害事故过程,防止引起环境污染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火灾扑救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型特点分析

在灭火救援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件屡见不鲜。不同类型火灾,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类型也不同。火灾事故发生后,根据污染的环境载体,对环境会产生直接影响和次生环境灾害。

1、 水体污染

灭火用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损失,而且灭火所用过的大量污水或携带大量有害物质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流入各种水系中,造成环境污染。如某日用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消防人员在灭火中注入了大量水,然而灭火用水与大量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流入河流,造成河水严重污染,致使大量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死亡。1989年8月12日,黄岛油库遭雷击发生大火,大火共烧毁原油4万t,毁坏民房4000余平方米,5座油罐成为废铁,大约60t原油流进附近海域,造成胶州湾海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2、 空气污染

火灾产生的烟气对大气的污染火灾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化氢、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等,这些烟气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构成的,直径在0.01~10μm之间的颗粒物。这些气体产物有的是温室性气体,易造成温室效应;有的是剧毒的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并且对人、动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称为细颗粒物,即PM2.5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颗粒物中二次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如此细小的颗粒,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对人体及动植物的危害极大,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疾病。此外,在扑救化学品火灾时,消防用水和泄漏物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从而可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3、土壤污染

扑救化学危险物品、放射性物品及其他危害性物品等火灾更容易引起周围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火场使用过的水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或本身遭辐射后具有毒害性、腐蚀性,一旦渗入地下,流入河流,均能造成地表、地下水的污染,破坏土壤,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发育。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外贸仓库内储有200多吨高锰酸钾、硝酸铵、硫化碱、过硫酸钠和3000箱火柴的4号仓库发生系列爆炸,爆炸气浪造成邻近几公里建筑门窗破裂,周围3幢楼房掀上天空,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亿人民币外,据当地环保局提供材料,发生大爆炸现场存放的危险品爆炸形成的烟云污染周围的水、青菜、水果,致使周围地区农作物一年多无法生长。

三、对策和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灾害事故安全评估系统,制定事故联动处置预案

安监、环保、化工、水利、气象等部门都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的评估体系,了解掌握邻近江、河、湖及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等危险化学品的布局、种类和储量。根据灾情确定发展的趋势,从最不利因素分析灾情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运用有关辅助决策系统,科学地评估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类型以及可能造成的污染形式和范围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结合各自的职能范围制定以防污染等次生灾害为主要内容的应急处置预案,在灭火演练中增加处置环境污染演习,形成以消防为主、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减轻或避免次生环境灾害的发生。

2、完善特种行业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增设防治环境污染应急处置设备

积极开展火灾及灭火对环境污染的研究,根据特种行业建筑中环境污染应急设施的等级要求,按照条文规范给出消防应急处污设备设置要求和参数指标,明确制定条款规定,防止爆炸引发排污系统结构设计缺失,引起二次环境污染事故。例如,在修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时,应该规定在雨水排污线的出口应设置闸阀,闸阀的启动应列入消防固定设施系统,在污水处理厂要设置足够大的事故储液池。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后,及时设置3-5道围油栏,铺设大量吸油毡,增大油污吸附和拦截效果;同时对库区内的含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周边沾有油污的农作物进行妥善处置,减少油污量,使现场污染态势已得到有效控制,水渠内残留油污基本得到有效收集和转移,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3、 提高事故灾害现场动态监测水平

灾害事故突发性强、危害面广,污染事故对各种环境要素(如:空气、地面/ 地下水、土壤等)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监测难度大,尤其是事故发生时的监测对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更增加了这种困难程度。因此,必须运用各种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以便迅速有效地进行较全面的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最好具有快速扫描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再现性。如灾害现场设置PM2.5空气质量检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水质快速分析仪、袖珍式爆炸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4、 加快环境友好型灭火剂研发和应用

要大力开展环保型、无毒害性灭火剂及灭火时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⑴水系统灭火被视为天然环保技术,应改进灭火方法、提高灭火效率、拓宽应用范围。例如,常用的细水雾灭火剂,用水量小、水渍损失小、灭火速度较快, 对环境也没有污染,造价便宜等优点。可快速降低火灾中的烟气体积百分比及毒性,冷却火场温度。当遇到化学品灾害时,可添加适量的药品,快速消除释放的有毒气体。例如,在处置氯气泄漏等事故时,在细水雾里加碱,加快中和反应降低毒性。在国内细水雾灭火技术是近10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灭火技术,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哈龙替代技术之一。

⑵气溶胶灭火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灭火剂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成为众多灭火剂的佼佼者。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特别是一些科研精密设备价值昂贵,如果发生火灾将会给财产所有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K型气溶胶灭火剂由于其灭火产物会对物品造成二次损害。因此,不能应用于精密仪器设备、文物、档案等火灾。

⑶易安龙灭火剂是从无火焰火箭燃料工程中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清洁灭火剂。易安龙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ODP=0),也不产生温室效应,而且无论是原始材料, 还是燃烧反应生成物均无毒,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没有危害。易安龙烟雾渗透力强、稳定期(抑制时间)大于30min,因而对深部火灾具有很好的灭火效果。另外易安龙灭火剂不需要使用价格昂贵、需要保养的储存钢瓶及管网,从而大大减少了初期投资和日常保养费用,这种灭火剂适用于液体、固体、油类和电气设备多种火灾[4]。

⑷ 泡沫灭火技术可以提高泡沫灭火效率、减少泡沫灭火用量、减小环境危害。研制开发高效绿色泡沫产品替代传统泡沫灭火技术至关重要。传统的泡沫剂或多或少都有毒副作用,且不易分解,对环境影响较长久。而“一七系统”产生的泡沫液不含PFOS,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对人、动物和植物无公害,自然生物分解力强,生物降解率高,一般15~20天就有99%以上分解溶合了,它甚至可以饮用,因流动性小,它对灭火现场周边环境污染、损坏小。

5、 加强环保设施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⑴ 油库要对废水处理设施定期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建立健全操作规程,药品标识管理。(防范暴雨带来的环境风险)

环境应急检测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现状;建议

1 引言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现状进行监控和测量,通过具体数据反映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活动。环境监测对于国家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侧重方向,为环境管理及环境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环境监测技术是针对环境污染而建立起来的监测和预防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是国家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也随之不断恶化,人们的生活深受影响,因而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环境监测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建议,希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对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环境监测概述

2.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通过对环境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探讨环境污染源及其变化趋势,描述环境受污染的程度,评估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影响,反映环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过程。环境监测技术是以环境为对象、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监测技术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

2.2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也是环境规划、使用、管理与决策的必要前提。环境监测有利于加强环境的改善,防治环境污染,以及有利于协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环境监测能够有效扼制和的防止污染的加重,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使我们生活环境更加安全优美。

环境监测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来追踪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在社会方面,环境监测可以用于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机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可以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等。

2.3 环境监测的对象

从大的方面来说,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等。从技术的层面来考虑,根据介质不同,环境监测对象大致可以分为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和生物污染监测等几大类。

2.4 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主要有(1)开展环境质量监测;(2)污染源监督性检测;(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4)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5)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性事件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等。

3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欠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环境监测意识不强

人们对环境监测的意义认识不足,环境监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 环境监测资金不足

环境监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层单位普遍基础设施配置匮乏,仪器设备落后老化。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

3.3 环境监测水平不高

环境监测队伍素质偏低,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人才匮乏,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环境监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影响人才的合理使用和环境监测的发展。

(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77页)

3.4 环境监测机制不全

环境监测机制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得到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轻环境监测的全程序质量管理的现象,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

4 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结合环境监测的实践和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探索,笔者认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总体呈现以下趋势。

4.1 监测技术日益先进

监测技术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将更多的先进技术,例如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气体采样吸附技术、微波技术等应用到环境监测当中。自动化监测工具和远程网络监测同时并用。网络远程监测手段的发展,使得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够了解到实时的监测数据,而遥感技术等运用,通过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以更大范围监测形成预警体系,为预防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4.2 监测仪器逐步完善

监测仪器逐步向高自动化、高精密化和小型化的研制方向发展。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健康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

4.3 监测方法综合运用

监测方法向分析项目系统化方向发展。产生了物理监测手段、生物监测手段、卫星遥感监测手段等,环境监测由单一监测方法向多种手段综合监测的发展。

4.4 监测重点更加明确

(1)加强对三废为代表的重度工业污染源的监测;(2)监测分析项目以有机污染物质的监控为主;(3)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应急监测系统。

5 环境监测建议

根据笔者工作情况和研究,谈谈对环境检测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进一步促进环境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5.1 更新环境监测观念

加强环境监测重要性的宣传,增强环境监测和保护的意识,使人们对环境监测的意义有深入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对保证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性。

5.2 加大环境监测投入力度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仪器设备,有效配置环境监测资源,以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

5.3 培养环境监测人才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为环境监测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5.4 完善环境监测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制度,对模范执行环境监测制度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环境监测制度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效果。

6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对政府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科学决策,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认真实施,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监测和管理,更新监测观念,优化监测队伍,完善监测设备,运用现代监测技术,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体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文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环保工程,2013(2).

环境应急检测范文5

[关键字]遥感技术 环境监测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65-1

1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我国的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当中的应用多种多样,但重点都应用在对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城市温室效应的监控当中。

1.1 大气污染遥感监测

大气污染遥感监测就是向所监测大气区域发射紫外线或者微波,这些辐射在照射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大气不同成分时,会产生不同的辐射和吸收光谱,再通过传感器将这些光谱监测出来,经过对这些光谱的分析,就容易得出大气的状态、结构以及变化走势。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具体地检测出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微量气体以及大部分有害气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大气当中存在的污染的范围、种类以及扩散方向,对于提出防治办法提供重要依据。

1.2 水污染遥感监测

水污染的遥感检测原理和大气污染的遥感检测原理相类似,水体当中的清洁水和污染水对于辐射的反射光谱不同,对于清洁水而言,它的反射率相对较低,反应在光谱上则表现出较短的频段,这种频段在遥感影像上的表达就趋于冷色调;相反,污染水的反射率较高,在遥感影像上的表达就趋于暖色调。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就能得出具体水污染的分布范围,合理利用这些分析结果就可以制定出水污染的治理方案。

1.3 温室效应遥感监测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日益发展,工业生产产生的温室效应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城市及周边地区,温室效应更加明显,我们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对于这种效应的遥感监测,最多采用的检测方法就是对温度的热岛监测。对于城市地表温度进行热红外遥感监测,得出遥感影像,温度越高的区域,在遥感影像上的表达就越趋于暖色或者亮色。根据遥感监测的分析结果就能直观地看出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的重点趋于在什么地方。

2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遥感技术最早出现的时候,是根据雷达来接收遥感光谱信号的,它的监测范围较小,敏感度较低,而且精度也不是很理想。很难用其来完成对于大片面积的高精度的环境质量监测。后来,科学家采用气球和飞机等航空手段来进行监测,这样监测的范围更大,但是由于距离太大,监测经常会受到干扰,所以现在只应用到了部分特殊监测工作当中。最后,通过航天技术,用卫星来进行监测,并且改良了遥感呈像技术,使得遥感环境检测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随着HJ-1A/ B环境卫星于2008年9月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监测遥感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对于提高中国的环保能力,推动地面空间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2009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正式成立,初步建立了基于环境卫星的环境应用系统,掌握了利用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的操作,从而掌握了通过卫星的监测来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卫星遥感数据,已成为环保部的一项重要的空间对地面间环境综合监测系统的基础空间数据。此外,环境遥感技术一直是中国先进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遥感技术已经在环保部在对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当中得到应用,并且在内陆水环境和赤潮监测、秸秆焚烧、区域空气污染监测、沙尘暴监测等项目上有巨大的成功,为获取环境监测和支持环境管理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列入环境管理系统,其中包括环境监测、执法、环境应急、生态保护、核安全监测等。通过研究、实践和应用,环境遥感系统主要由HJ-1A/ B卫星代替来自其他卫星的空间数据和航空数据提供数据源。同时,应用操作系统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和生态环境已经设置了环境卫星数据分配,结合了卫星遥感随和空中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应用系统,从而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对广泛的区域采取快速和动态监测功能。每天都有大量的监测报告通过卫星回馈到环保部,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监测设备的技术水平日趋成熟。我们已经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的影像获取技术了。在对于影像的高精度和高解析度要求的前提下,高光谱温感技术所产生的高分辨率光谱影像已经是遥感技术在环境检测中发展的大趋势。日后的遥感检测技术要走高精度、全天候化、高穿透力的道路,与之相配套的技术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广的应用。而对于环境监测的要求,也要从城市范围、省级范围、全国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通过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监测来研究治理全球环境,扩大思路,将是日后环境监测发展的主题。另外由于人们对每一类监测数据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了解他的特点,可以将这些数据类型化,变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就可以开发出一套算法来对所有的监测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判断,所以对于监测数据的智能化机械分析的开发,也将被提入日程。现阶段的最终目标,就是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检测技术、地理信息模型系统、专家系统进行整合,完成环境遥感监测的智能化、自动化、综合化。

4 结束语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二十多个环境监测卫星在服役,在不就得将来,这个数字会更多。我们对于环境信息的获取,已经越来越容易,信息的质量,也是越来越直观。我们获取这些信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好地球这个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环境,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至于以后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责任,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梅安新,彭望禄,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环境应急检测范文6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033-01

1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于监测环境生态恶化与破坏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依旧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目前在监测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为依据,监测的内容不是很多,检测的范围也不是很大,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监测的范围将不断扩大,由微观检测向着宏观监测转变。其中3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在技术方面充分展现了快速、宏观和准确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能够遥感监测和调查生态环境系统,得出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环境领域做出环境监测的完整评估方案;GIS技术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预测对各种生态环境系统所造成的威胁,进而能够保障环境恶化的问题得到有效的防止和解决。GIS技术系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及统一的技术路线、准确的规划要求和完整的指标体系,在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属于方向性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预测产量、预报灾害、保持水土和调查资源等工作途径,不断对于监测环境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全面为监测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的意义

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破坏环境生态系统,也会伤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可以说,人类经济社会要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切实保护环境生态为前提。首先环境保护要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技术综合性地监测环境中所含有的污染因子,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研究污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环境的质量及其发展的未来走势,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并充分利用环境为生产生活服务。除此之外,越来越宽的环境监测范围和越来越丰富的环境监测手段,也促进了环境监测能够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提供科学和系统的方案。

3在环境生态领域相关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以来,不断加快的环境破坏速度,要求不断提高相关的监测环境生态的技术水平,持续扩大监测范围。应该说,监测生态环境的相关技术既非常系统又十分复杂,同时外界因素也会常常干扰监测的过程,监测结果也会受到监测范围内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的传统手段是利用仪器设备手工操作来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人工计算分析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并得出最后的结果。但是目前在融入现代化技术以后,将极大地提升监测环境的技术发展水平。在环境生态领域相关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是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的新型技术,它随时可以进行定位和导航,具有很高的监测精度,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得出空间的数据坐标,并能够完成图形和图像数据库的构建,用图形和图像在在数据库中反映出观测传感器的平台与位置。在环境生态领域,与PS技术有所不同,GPS技术能够动态和实时地监测被监测物体,并准确地监测出被监测物体所处的环境和所呈现的状态。例如:采用GPS技术能够实时地监控城市中汽车的保有量,并利用所得的数据信息来进一步判断该城市所有汽车排放尾气的总量。GPS技术如果运用合理,不但能够实时地监测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够在分析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判定,最终使环境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3.2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在当前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属于最大规模的系统,主要包括存储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输入和结果输出。该技术应用在拥有数据库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辅助决策与空间分析两个功能,能够在宏观方面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动态监测、空间分析等的决策管理。GIS技术根据所处的监测环境所拥有的地理信息,可以准确分析该区域在地理方面具有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规划与管理该区域的地理资源和生态发展,预测、预警该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时,该技术可以更为真实、准确地监测环境生态。

3.3RS技术的应用

应用RS技术是以卫星作为核心内容的,通过卫星来准确监测既定范围之内的电磁波信息,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最后再进行总结与反馈。变化的电磁波能够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S还能够通过高空扫描对监测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拍摄,具有迅速准确采集信息的优点,特别是对于遥感物体这一优势更为明显。如果要监测一定范围内的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气温闭环情况、生长的植物情况以及森林的覆盖率,就能够发挥RS遥感技术的优势。其中,利用卫星拍摄来监测一定范围内所覆盖的森林面积,就可以准确判断是否森林的面积在缩小、是否已经被破坏,以及确定在预防和处理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依照所监测森林上方的空气温度,来判断这一区域范围内的森林是否有自然灾害发生,以及自然灾害属于何种类型,并根据突况提出最佳的处置方案,确定最有效的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生态环境不被进一步破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