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1
教师候选人工作价值取向中小学一、问题提出
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自身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而做出的价值高低的评价以及相应的赋值意向或偏好,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工作价值取向作为一般的价值取向在工作或职业上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人们基于自身需要而对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以及重要性进行评价的尺度及相应的认同偏好。工作价值取向不仅包含着对工作价值的认知评价,也涉及到因不同评价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当个体从事的实际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主导性价值或优势与其工作价值取向相一致时,更有可能使个体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投入。在教育领域,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此,了解教育者自身的工作价值取向无论对于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对社会贡献而言,都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教师培训也具有指导意义。
就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的已有研究来看,所涉及的调查对象既有新入职的教师,也有任教多年的教师。比如,张娜、申继亮、张志祯(2008)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在选取职业时,新入职教师总体上看重的是工作的兴趣、工作的稳定性和帮助他人。不同性别之间的教师最看重的方面有所不同;曹桂莲(2008)对广州市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对工作价值的肯定与重视程度属于中上水平,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工作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丁桂莲(1999)选择内蒙古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强,对自我发展的个人目标较重视。司继伟等人(2009)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研究,发现工作价值取向可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正向预测个人成就感。
对在职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考察固然重要,但若能将其提前至职前的准教师群体,一方面,为教师选拔提供参考,避免在后续工作中因价值取向冲突而导致的职业倦怠或离职,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提供参考,以维持教师的工作活力与动力,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虽然也有个别研究调查了师范类学生的工作价值取向(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1999;施章清、牟丽霞、2008),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学生及社会人员投身于教师职业,仅关注师范类学生是有局限的。
总之,对职前的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进行考察,有助于提高教师选拔的高效性和有效性,也为后续的培训和干预提供依据。鉴于已有研究针对职前教师群体的工作价值取向的考察很少,取样代表性有限,我们拟对那些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明确从教意向、期待应聘教师岗位的教师候选人进行工作价值取向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教师候选人272名,该批候选人都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明确从教意向、期待应聘教师岗位,但尚未被录用。
2.研究流程
给被试呈现的完整试题如下:列举了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可能看重的一些因素。请你结合自己选择职业时的情况,请选择三个你认为最重要的选项并对其进行排序:A福利薪酬;B声望地位;C个人发展;D人际关系;E文化氛围;F服务奉献;G安全稳定;H自然环境;I自主程度。
3.统计分析
根据已有研究者对排序问题的分析方法(刘德寰,2006),采用虚无编码的方式生成九个对应的新变量,分别代表教师候选人在选择职业时每个工作价值取向的重要性指数。重要性指数的大小范围是0~1,指数越大,代表被试越看重该类价值取向。使用spss11.5对重要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教师候选人工作价值取向总体状况
总体上来看,教师候选人自评的工作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依次为: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声望地位>自然环境。
2.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
男女教师候选人看重的工作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男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自然环境和声望地位。女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自然环境、声望地位和福利薪酬。T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服务奉献的重要性指数上,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70)=2.366,p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看重的工作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安全稳定、服务奉献、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声望地位和自然环境。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根据重要性对工作价值取向的排序是:个人发展、文化氛围、服务奉献、安全稳定、人际关系、自主程度、福利薪酬、自然环境和声望地位。在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上,非独生子女教师候选人的重要性指数较高,T(270)= 2.508,p
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2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的繁荣,消费者拥有了比以往更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但是,与物质丰富伴随而来的是消费者越来越难以进行合理的产品选择,从而对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最新一期国民体质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各年龄段人群均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其中,中小学生、成年人、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且出现低龄化倾向。而造成这些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很多时候没有进行合理的消费选择。例如,许多消费者大量食用短期享受的垃圾食品,花费大量时间观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而不愿意坚持长期有益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
正因为这些不合理的消费选择会造成严重后果,营销学术界近年来也对这类消费选择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针对这一现象,韦滕布罗赫(Wertenbroch ,1998)给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有害品(vice)和有益品(virtue。具体来说,有害品虽然能在短期内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享受,但是长期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损失,而有益品与之相反,虽然在短期内带给消费者的收益低于有害品,但是长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收益。消费者短期内会觉得有害品更有吸引力,但是为了长远,有益品是更合理的选择。而当人们持续将时间和经济资源投人到有害品消费而忽略有益品消费时,就会造成以上提到的不良后果。
除了相关的定义,过去的研究也指出了许多影响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去的研究关注的都是较为短期的变量,很少关注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对这类产品选择的影响。而过去的很多相关研究证明,消费者的价值观会对他们的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顾客关系、感知产品意义、信用负债、感知价值和决策风格等。
本研究将关注一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观—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在经典的施瓦兹(Sehwartz)价值体系中,自然环境价值观包含于普适主义(universalism)价值观中,代表的是“人们对自然利益的理解、认同和保护”f87。相比即刻的个人利益,在这类价值观上得分较高的消费者更关心自然的长远利益。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正确对待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政府和社会都在致力于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些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会开始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更多的人采用循环使用的购物袋来代替一次性的塑料袋,采用更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取代车辆出行等。但是,前人的研究仅仅关注了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于与环境相关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而没有关注这一价值观对于消费者其他类型消费行为的深远影响。
因此,本研究关注的是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与环境不直接相关的)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通过直接测量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和提升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检验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从而为相关管理机构和企业如何通过培育人们的自然环境价值观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自然环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形成的一种对于目标重要性的持久信念,在个人认知系统中具有核心的位置,指导人们的具体行为[97。而在个体层面上,施瓦兹的价值观分类体系被学术界广泛接受[al。该体系认为价值观主要来源于人类的三种普遍需要:作为生物个体的需要,社会交往中的合作需要,以及组织生存和福利的需要。根据这三种普遍的需要,它归纳出了个人价值观十种基本的普适类型:权力、成就、享乐主义、刺激、自我导向、普适主义、仁慈、传统、遵从和安全。以往研究证明,施瓦兹价值观体系的价值类型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涉及政治态度、专业选择、消费行为、唯物主义、顾客创新等领域。
在施瓦兹价值观体系中,普适主义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追求社会的平等与正义、保护环境和与自然的统一。根据其定义,普适主义价值观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维度:社会价值观和自然环境价值观,前者关心人与社会、与其他人的关系,而后者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前人的研究,这两个子维度中,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人们的具体消费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得分较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机产品、节约用水和避免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但是,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而缺乏关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环境无关的消费行为影响的探讨。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着重关注自然环境价值观如何影响与环境不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
(二)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
巴泽曼等(Bazerman et a1.,1998)提出,每个人都面临两个自我,“想要自我”( want self)和“应该自我”( should self) 7227。前者集中于短期利益,能给人带来短期的情感或体验上的享受,但是不符合人们的长期利益,甚至会给人们带来长期的损失,例如酗酒、抽烟和冲动性购买等。而后者虽然短期内不能带来与前者相当的享受,但是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例如辛勤工作。结合前文提到的韦滕布罗赫(Wertenbroch ,1998 )中关于有益品和有害品的定义,如果人们是理性决策者,对未来的收益有理性的期待,他们会选择有益品[‘〕。但是,因为人们并不是完全理性,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如努力或者优异的表现、金钱概念或时间概念、选择产品或者放弃产品,以及之前自我控制的成功等[z3 -za }。但是其中仅仅有很少的研究探讨了价值观对人们这类消费选择的影响[z9},而价值观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因素,既是激励人们行动的目标,也是人们产生行动的动机,而强制的动机可以促进自我控制的实现[30},因此价值观在消费者对于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中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前人的研究,如果想要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人们需要为了长期利益牺牲短期愉悦。而根据自然环境价值观的定义,它主要关注自然的整体福利,追求与自然的统一,必然强调自然的长远利益,放弃个人的短期利益。正因为两者具有这样的共通点,选择长期利益,放弃短期利益的思维方式除了会影响与环境相关的消费行为,也会传导到与环境并不直接相关的行为中,对消费者做出合理的产品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相关学者发现持有自然环境价值观的消费者更有可能控制自己食用肉类制品的数量,秉持自然环境价值观的消费者购物频率更低,更少进行享乐性消费,生活更节俭。
根据前文提到的有益品和有害品的性质,如果消费者想要做出正确的产品选择,也必须学会放弃短期利益,追求长期利益。例如,科维茨和郑毓煌(I}ivetz & Zheng , 2006)发现,当消费者意识到不同的产品对自己的长短期利益有不同影响时,更容易进行自我控制,从而选择有益品而放弃有害品[35}。他们在研究中采用了“感知冲突”这一概念测量消费者感知到的有益品和有害品的利益冲突。消费者在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中感知冲突越强烈,越有可能选择有益品。因此,当人们将自然环境价值所倡导的利益权衡方式传递到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中时,人们会感受到更高程度的感知冲突,从而更可能选择有益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自然环境价值观使得消费者更有可能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中选择有益品。
假设2: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与此同时,前人的研究证明感知冲突的影响大小会受到很多消费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的年龄[36]。随着年龄的增长,忽视长期利益产生的后果会越来越明显(例如长期不健康饮食、不积极锻炼的后果),感知冲突对消费者的冲击也会越大,消费者也会越来越认为长短期利益的矛盾与自己的决策更相关。因此,相比年龄较轻的消费者,感知冲突对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影响更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消费者年龄在自然价值观对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三、实验研究
(一)实验一
1.实验设计
实验一的目的在于检验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与产品选择的关系。实验的参与者为位于北京的某综合性大学的356名学生(18 } 25岁,男性150名)。课题组告知被试自己未来计划进行一些重要的消费者调查,并赠送参与者礼品,所以现在想了解哪些礼品更受欢迎,然后邀请他们在两种礼品中选出自己更喜欢的一种(两种礼品市场价格相同)。可供被试选择的礼品包括:一盒费列罗巧克力或者一盏飞利浦小台灯。
随后,为了排除产品选择的影响,被试回答了一些与本实验无关的问题(用做填充任务/filler task。填充任务之后,课题组测量了被试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使用两种量表对施瓦兹文化价值观进行测量,分别是施瓦兹价值量表(schwartz values survey, SVS)和肖像价值量表( portrait valuesquestionnaire,PVQ) }3'}。而现在的研究使用得较多的是PVQ量表。该量表在超过60个国家15万以上的被试中进行过广泛测试,信度和效度良好。在该量表中,被试首先阅读一些关于他人的简要描述,然后评价被描述者和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似(1=完全不像我;;6=完全像我)。例如:“他坚信人们应该关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对他来说很重要”(测量自然环境价值观)。通过被试人员的评分,可以测量出他们的基本文化价值观的情况。在本研究中,笔者选用了肖像价值量表(PVQ)中测量自然环境的条目来测量被试的自然环境价值观(a=0.70)。
在测量完被试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之后,课题组要求被试对巧克力和台灯的产品类别进行打分(1 -7分量表,1代表完全有害品,7代表完全有益品)。被试随后回答了人口统计变量和实验目的等问题。
2.结果分析
操纵检验:所有被试都没有猜出实验的真实目的。相比巧克力,被试更倾向于认为台灯属于有益品(1代表完全有害品,7代表完全有益品;M巧克力=4.20,M台灯=5.62,t(355) -43.94,尸<0.01) o
主效应:以自然环境价值观得分为自变量,以对礼品的选择(0为选择巧克力,1为选择台灯)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的主效应显著(B = 0. 095 , lkald ( 1) = 3 . 579 ,P <0.05)。这说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显著,自然环境价值观得分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中选择有益品。
实验一通过直接测量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初步验证了消费者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为了检验自然环境价值观影响的内在机制,在实验二中课题组将通过测量被试的感知冲突来验证其对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的中介作用,以期检验研究假设2。与此同时,为了拓展本研究的营销实践指导意义,在实验二中课题组将采用企业绿色营销信息来操纵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再者,为了控制不同产品品类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实验二也将采用同一品类(软饮料)中的有益品和有害品作为产品选项。
(二)实验二
1.实验设计
实验的参与者为网络招募的100名被试(男性42名)。在本实验中所有被试被随机分到自然环境价值观组或控制组。在自然环境价值观组,被试看到关于Nike品牌“旧鞋用起来”(回收旧鞋,利用可回收材料创建高质量的运动场地)环保项目的简要介绍,并被要求对此发表自己的感想[38}。控制组被要求回忆和描述最近一次购物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并发表感想。所有被试随后进人产品选择任务。
在产品选择任务中,课题组告知被试自己未来计划进行一些重要的消费者调查,并赠送参与者礼品,所以现在想了解哪些礼品更受欢迎,然后邀请他们在两种礼品中选出自己更喜欢的一种(两种礼品市场价格相同)。可供被试选择的礼品包括奶油蛋糕消费券或者超市牙膏类产品消费券。在所有被试做出选择之后,课题组借鉴科维茨和郑毓煌(Kivetz&Zheng,2006) }3s〕中测量感知冲突的问题,测试了被试在两种产品选择中产生的感知冲突。量表包含8个问题,例如:“吃奶油蛋糕能让我立即感到很愉悦”;“使用牙膏刷牙能给我带来未来收益”。
之后课题组询问被试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a=0.72),以检验实验对价值观认同度的操纵是否成功。在被试回答完产品类别操纵检验、人口统计变量和实验目的等问题之后,实验调查人员收回问卷,并对参与者的帮助表示感谢。
2.结果分析
操纵检验:所有被试都没有猜出实验的真实目的。相比奶油蛋糕,被试更倾向于认为牙膏属于有益品}4代表完全有害品,7代表完全有益品;M蛋糕=4.21 ,M牙膏=5.67;t(99) -9.25,尸<0.01)0
与此同时,自然环境价值组(M白然组=4. 88)明显比控制组(M控制组=4. 48)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更高(t(99) -2. 18,P <0.05)。
主效应:以组别作为自变量,以对消费卡的选择(0为选择奶油蛋糕消费卡,1为牙膏消费卡)作为因变量进行逻辑(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自然环境价值观主效应显著(world (1) = 4. 76 , P < 0. OS )。这说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显著,相比控制组,自然环境价值观组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有益品(牙膏类产品消费卡)。
中介效应:根据之前理论的推导,自然环境价值观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意识到有害品和有益品在长短期利益上的冲突,从而更愿意选择有益品。将被试在8个冲突问题上的得分两两对应相减,然后相加得到被试的感知冲突。然后,采用索贝尔(Sobe1,1982)的方法检验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中的中介作用fs97,如图1所示。首先将产品选择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做逻辑(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显著(P<0.05)。然后,将感知冲突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自变量做线性回归,结果证明组别对感知冲突的影响显著,即自然环境价值观组相比控制组产生了更高的感知冲突(t=2.46,P<0.01)0最后,将感知冲突和组别同时作为自变量,以产品选择作为因变量,得到的结果是:自然环境价值观的影响不再显著(P >0.09),而感知冲突的影响仍然显著(P<0. OS)。
参考普雷切和海耶斯(Preacher & Hayes,2008)进行自举分析(bOOtStrap,用5 000个bootstrap)发现[40}将感知冲突放在中介变量位置时,模型95%的置信区间为[0.081 0,0.959 4],不包含0,说明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的影响起中介作用。因此证明,当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升时,更能感知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短期利益之间的冲突,从而更加偏好有益品。
四、研究结论和未来方向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即自然环境价值观使得人们更容易感知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短期利益上的冲突(感知冲突),从而更有可能选择有益品。其中,在实验一中,直接测量了消费者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发现自然环境价值观高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有益品。实验二通过介绍企业绿色营销行为提升消费者对自然环境价值观的认同度,验证了感知冲突在自然环境价值观对产品选择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研究发现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对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影响,拓展和丰富了关于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过去关于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短期环境因素[23 },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自然环境价值观影响的结果和作用过程,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人们对价值观深远影响的认识[37}0
第二,前人关于自然环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与环境相关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而本研究拓展了学术界对于自然环境价值观影响范畴的认识,将其拓展到与环境不直接相关的消费行为中。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价值观的影响不仅体现为直接相关领域的行为,还会作用于人们内在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
第三,前人的研究主要采用直接的价值观测量来检验价值观的作用,而本研究在测量的同时还采用了提供特定信息这一方式提升消费者对特定价值观的认同度,证明了外部环境可以一定程度影响价值观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因此,未来的研究者可以考虑通过一些外在线索提升某些价值观的认同度,从而增强这些价值观的作用。
(二)对管理实践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实践层面,本研究的发现对相关管理机构和营销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和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和各种民间力量也开始致力于培育人们尊重并维护自然长远利益的价值体系,即本研究中所关注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例如,自然环境价值观中实现人和自然共同发展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到的“和谐”价值观相一致。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自然环境价值观的倡导不仅会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促进个人进行理性消费,对实现人们长期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倡导自然环境价值观利国利民,值得长期坚持。
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生态城市;景观设计;人工环境;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89-01
建设生态城市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在生态城市景观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的环境风貌设计中应确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规划设计思路,从人本出发,充分考虑人的生存需求、活动需求、精神需求等因素,努力创造自然环境优美。计成的精妙总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生态环境与人工景观建设有机结合,造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居环境。
一、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至今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这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新秩序。
我们所追求的生态城市不仅是城市生态功能的健全、建立一种良性的生态机制,还应该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天蓝、水清、地绿”这些形态上和形象上的目标。使城市的人工形态和自然形态统一起来,协调一致,从而使城市真正走上绿色、美观、社会与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人工环境广义上讲,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后者也称为社会环境。从狭义上讲,是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等需要而创建的环境空间,如各种建筑,园林等。人工环境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为自然环境如虎添翼。
三、景观设计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关系
(一)“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东方人对人与自然和谐态度的凝炼表达,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虽然它在当时还仅仅是一种学者们的思想理念,但在今天看来,它却可以与现代人的生态文明观耦合一起,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
(二)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互融性的案例
1.悉尼歌剧院与周围环境互融性设计
悉尼歌剧院的特殊位置也强调了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在海上好象一个大贝壳一样与周遍的环境融合的十分完美。众所周知,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地标性建筑,提起悉尼歌剧院悉人们就会想起像风帆一样的建筑,静静的躺卧在海上,徐徐的海风,无比优雅壮观,尼歌剧院就充分说明了与周围环境互融的重要性。但是试想一下,悉尼歌剧院是坐落于城市的内部,会是什么样子?在建筑林立的都市中心赫然的出现一栋白色的庞然大物,悉尼歌剧院还会文明于世间吗?
2.石家庄地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缺失
石家庄地区干晒情况比较严重,城市景观设计中并没有做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在人工景观的建设中疏忽了自然景观,以至于让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脱节。
四、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景观指由西方传入的,主要采用与现代建筑相匹配的形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学为特征,讲究人工改造的景观理论和实践。中国现代景观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相比之下,理论性和系统性就不够强,国内的景观设计存在以下几点缺陷,那就是急功近利、攀比气派、注重表面人工等,而忽略了自然、朴实这些景观固有的特点。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国人对景观的领悟会逐步提高,追求自然、朴实、美丽和谐的景观效果,最终必然是中国景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多向西方景观设计行业先进的国家吸取经验,中国的普遍设计水平会提升一个很大的台阶。
五、总结与展望
山林、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在决定城市特色方面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城市中的建筑更大。因而我们设计城市景观时,不仅布置安排好建筑物,而且要安排好山林、水体等自然风光的观赏视线,使它们得以充分融合,达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完美融合。
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人们日益追求的完美境界, 随着人类质及精神需求的提高.创造怡人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者着重解决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尊重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
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4
科学素养教育的另一种直观形式,便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要让学生具备环保理念.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肆意.人们在不断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诸多恶劣影响的同时,也慢慢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透过各种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阻碍.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课外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也能够深化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安排学生参与“调查校园、社会和农田的生物种类”,“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和“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等野外实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验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接触和了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学生逐渐懂得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逐渐热爱大自然.透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与大自然有更直接的接触,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进而有效渗透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
二、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实验教学是渗透对于学生人文思想教育的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透过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实验细节的关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并且深化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在常规的认识中,人们很难将生物课程与人文教育进行联系,人们也较难想象如何在生物教学中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其实不然,很多实验细节与实验过程都可以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引导,不仅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也能够渗透对于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教师要借助那些有代表性的实验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这同样是科学素养教育的直观体现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告诉学生“刀片锋利,注意安全!”“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要让皮肤接触它”等安全知识.又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能量”等实验后,要求学生不要将种子扔掉,应该将种子送给农户做饲料,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好品德.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懂得学习不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是渗透对于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直接方式.
三、总结
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自然景观;文化承续
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原有的校园环境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应更新观念,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在现有的空间内对校园的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及改造,以适应现代高职校园发展需求。
1.校园自然景观的运用
高职院校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校园环境建设及配套设施跟不上,多数院校没有专业的规划。校园环境比较杂乱,自然景观大多被遗弃,这都对校园环境建设极为不利,使校园环境较为落后,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层次。面对校园自然景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更新自身观念,整合现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及改造。
1.1提高对校园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的保护
高职院校中一些校园历史非常悠久,其文化特色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和逐步形成的自然景观等,都能充分反映学校悠久的历史文脉,这些都积淀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不容破坏。要认识到校园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结合校园自然景观及地形地貌进行人性化设计,逐步提高对校园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认识和保护能力,让师生不出校门足以贴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生活、学习,与自然结合,使师生们能够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1.2有效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布局
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经过多次改名或合并逐步形成,校园地形地貌比较杂乱,建筑形式多样,自然景观利用率不高,长期不被重视,甚至被遗弃。应该以人为本,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结合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与地形地貌,运用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合理对校园内已逐步形成的自然景观及自然地形地貌进行设计、改造,使校内逐步形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与景观之间更加协调,更好地体现出高职校园自身的环境特色。
1.3提高植被种植改善自然环境
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多功能场所,要依托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来改造提升自然景观。加强植物造景,提高绿植面积,配置各类不同植物,采用乔灌草分层的多层次植物结构,强调植物配植的群体寓意,满足生态多样性的要求,适当配置现代景观元素,突出景观意境。做到层次分明、起伏有致,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的自然景观为主,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质感、色彩等美学原理来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生态型校园景观,不断提升高职校园整体景观及文化品味。
1.4因地制宜突出校园特色
多数高职院校环境有限,没有很好的结合自身特色。有些建筑及景观结合不协调,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及原有生态环境,还有些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导致校园历史年轻化、表面化。高职教育与众不同,在校园规划布局上要适应各自的要求,避免雷同模式。在设计时一定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及要求,运用现代的景观空间形态、设计语言和素材,结合校园历史文化及自然景观特征及地域文化,营造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
1.5营造特有的环境氛围
校园是特定的场所,在丰富校园景观的同时,还应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环境氛围。在高职校园中自然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基础上改善校园环境时,应强调对现有空间的体现与继承,发掘构成校园空间格局的共同语言,开放建筑及绿植空间及形态,重视体现文化特色以及逐步形成各时期的景观、建筑风格、材料质地、色彩以及相互关系,结合校园自身的文化特色及办学理念,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设计,体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意境,营造一个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良好自然环境和学习氛围。
2.校园景观设计的价值
景观设计是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校园环境能够折射出学校的历史面貌及办学层次,不仅能改善环境、美化校园,还能为师生提供适宜生活、学习的良好条件,使师生身心健康、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功能,让师生们能够安心工作学习。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既是校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
自然环境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园林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生物友好型的建筑和设计理念开始被人们重视。在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生物友好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被研究并运用于实践,从而能够真正实现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的设计。
一、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策略
(一)控制策略。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角度来讲,一个地区自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生物之间相关适应,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控制策略,控制策略主要是指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要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含义:第一,在对风景园林进行建造、改善和拆除时,要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危害,尽量控制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第二,要对风景园林的设计采用整体性的原则,使得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区域之间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能够适应,形成相互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引导策略。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对相关的游人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加深生物友好型的意识。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引导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通过一些生物友好型的设计和方法,引导人们尽量降低对风景园林设计中生物的危害,同时可以引导人们向着无害生物的区域进行活动,既可以增加观赏性和生物友好性,同时也能够保护风景园林设计的生物友好性;第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警示性的标志,从而尽量避免人们进入一些危险区域;另外,在设置警示性标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初衷,从而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
(三)专项设计策略。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还可以考虑专项设计的策略,专项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一些生物建立庇护所和栖息地,对于我国一些自然生物而言,其生存需要较为苛刻的环境,因此需要为这些生物建立庇护所,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生物实施保护;同时还需要为其建立栖息地,在栖息地中尽量满足生物生存的相关环境;第二,为一些生物建立特殊的通道,一些生物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与人类的活动范围冲突,所以需要为这些生物建立特殊的通道,例如:为一些生物建立起通过的地下通道,从而保护生物不被人们所干扰;另外,在一些地方建立特殊的通道,避免人类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等等。
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的实践
(一)提高对生物友好型理念的重视。对于我国来讲,在近几年自然环境的破坏情况尤为严重,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环境损坏,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生物友好型理念的重视,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而且引入一些自然生物,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机和活力,使得风景园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相互之间能够进行适应和制约;第二,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必须要在不破坏风景园林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对于风景园林来讲,其本身有着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的过程中,是为了对风景园林本身的自然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从而更好地进行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
(二)选取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规划材料。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来讲,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材料来营造一些人文景观,因此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需要选取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规划材料,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取一些生物友好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尽量以木材、土壤、竹子和砂石等为主,这些材料来源于自然,没有经过深入的材料加工,能够保持自然材料原有的特点,不仅造价较低,而且对于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设计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对于一些柔性材料的使用,当然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除了一些自然材料的选取,还需要在一些地方使用人工材料,例如:合成纤维和橡胶等等,因此在选取这些材料时,也需要注重生物友好型的理念,选取对动物和植物无害的材料。
(三)营造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视觉效果。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来讲,营造生物友好型的规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规划中的视觉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理念引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生物友好型的色彩,色彩对于视觉的冲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理念引入进来,需要选择柔和的色彩,同时也需要注意色彩对温度的影响等等;第二,使用颜色和色彩对生物的视觉进行积极引导,风景园林规划中有很多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动物对于视觉有着自身不同的反应,所以对于不同的生物活动区域,需要选择适当的色彩对生物的视觉效应进行积极引导。
(四)营造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环境。对于风景园林的规划来讲,生物友好型理念营造园林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营造适宜的温度,不同的生物、甚至不同区域的生物对于温度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友好型的理念运用其中,需要营造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第二,设置足够的水源,无论是人类还是普通的生物,其生存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水源,所以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由足够的水源,更好地营造生物生存的环境;第三,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相适应,对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物来讲,动物的生存环境离不开植物;而植物的生存环境同样也需要依赖动物;因此必须要使得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满足生物友好型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三、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意识到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并且考虑开始讲生物友好型设计理念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策略,进而提出了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生物友好型设计策略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庆,温留洋.浅析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J].建材发展导向,2015,7:174~175
[2]羊.浅析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