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媒体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媒体传播范文1
1.前言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网络俨然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同时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体育事业中,从体育决策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锻炼到体育新闻与宣传、体育科技、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都离不开网络。[1]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术运动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对武术运动进行推广。
2.网络媒体与体育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2]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版面限制的信息资源。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交流功能,包括个人交流、团体交流等;交互性,使受众个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这种交互性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录音带等媒体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飞速发展,体育信息也成为许多网站的重要传播内容。国际体育界和信息界对此反应迅速,而网络媒体的开发利用也给信息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1995年国际奥委会在因特网上设立自己的网址,并在2004年成功地建立了外联网,从而使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能够直接获得国际奥委会的信息。[3]此外,各单项组织协会、各国体育组织、各种大型运动会包括奥运会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主页,世界各国的体育爱好者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媒体对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3.网络媒体与武术
3.1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运动信息的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管理的依据都将是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及时收集、掌握信息和数据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方法。由于体育数据是动态的,所以,只有依靠网络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收集。据统计,到2007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62亿,仅次于美国的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7%,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4]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并且继续以极其飞快的速度增长。
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是大趋势,通过努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武术在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不能总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网络传播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为武术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武术的传播与宣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必须有一个面向并且适合广大群众的传播工具,而网络传播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3.2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文化的交流
网络媒介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诸多中国古典哲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民俗学等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反映和体现。武术作为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与西方体育文化主张的征服自然是一种互补。武术的独特之处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关注,并且把它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互联网通过大量对武术信息的报道,通过武术事件、重大比赛、武林人物,在公众中树立中国武术意识,从而对武术的含义作出全面的诠释,使武术文化得到繁荣和发展。网络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并且在冲突和融合中实现文化传播,这个过程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
3.3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产业化发展
体育产业是网络时代的朝阳产业,它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网络时代,由于电子商务在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必然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迄今为止,伴随着网络传播自身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它不仅相对独立,而且渗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这种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使武术产业的运营获得载体和依托。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产品开发,他们通过网络获得商品的广泛信息,并通过比较进行选择消费。消费者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喜爱的武术用品。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对武术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4网络媒体有助于进行武术科学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是体育领域的知识创造和探索,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收集,文献的收集可以在网上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在网上消息,得到同行的交流并解决问题。一些武术网站,如中国武术协会、东亚体育史研究协会等,就在网上刊登武术学会研讨会的征稿通知,并开设网上论坛,大大扩大了学术研讨会宣传的范围,增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武术的认识和交流,并普及武术史学的研究成果。[5]为了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我国武术信息工作者必须为大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价值的武术信息,而其他武术工作者应善于将获取的各种武术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去粗取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
4.结语
武术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现代体育需要开放、沟通与交流,这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无疑给武术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斗寅.网络时代与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1,(3):1-7.
[2]诗兰.国际新闻界.2000,(6):49.
[3]王慧琳,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9.
网络媒体传播范文2
[关键词] 互动 品牌传播 网络广告 信息元素
一、网络媒体为品牌广告的传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新媒体作为一股铺天盖地的新锐力量,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它的概念广泛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呈动态变化。过去的产品广告大多倚赖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网络新媒体逐渐成为品牌广告的重要传播管道,开启了企业与消费者彼此互动的崭新时代。
互联网由于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性,成为新媒体成员中的一匹黑马。人们通过视频网站来观赏最新电影,通过网上书店来选购图书,通过电子邮箱来收发信息,通过网上银行操作个人信用卡账户,通过网络广告来了解旅游信息、房地产投资信息等等。网络这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品牌广告的传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当今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相较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增加了多媒体的特性,这是使广告传播与受众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总的来说,信息元素各有其不同的传播价值,如:文字的说明性强,可以充分阐述产品信息,并通过不同的文字描述给受众极大的联想空间。图像可以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网络则使图像的传播力空前提高,它能比文字更快速掳获受众的注意力。消费者对视觉图像的关注度胜过文字描述,且对图像的记忆也比文字长久。音频能够引起受众的情绪刺激,进而对产品选购行为产生显着的影响,网络广告中的背景音乐会影响消费者的心情和购买意图。动画则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引导受众注意屏幕所呈现的信息。
二、新的挑战――如何让品牌与消费者更加互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消费形态在变,营销环境在变,传播工具也在变。在媒体越来越多的情形下,相应带来了传播模式的变化。面临选择的不仅仅是消费者,企业也面临着对传播平台的选择。过去的主流媒体是大众传媒,现在媒体选择的多元化和网络的互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品牌与消费者更加互动。
互动的内涵可以从互动行为过程的角度来理解。当今的传播学者认为“大众传播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以传播者搜索、制作、传输信息内容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或回馈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成为信息的过滤者、守门人,受众则被称为信宿、目的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正是在品牌传播运作过程中促成的。
正是由于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沟通方式,受到了来自虚拟世界的多元化媒体环境的挑战,特别是以跨越异质系统、突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的挑战。因而,要了解品牌传播与互动模式,需从网络媒体的特征分析入手。
1.网络媒体的特征
(1)全球化与多媒体性
网络媒体在全球化与多媒体性下能提供给浏览者丰富多彩的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不仅整合了平面印刷媒体及电视媒体,并将文字、图像、色彩、动画、影音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元素数字化,变成一致的基本格式,让网络媒体在信息呈现的方式上超越了传统媒体。
(2)纵深化与互动性
网络媒体无可匹敌的优势在于传播模式的“纵深”和“互动”,它让消费者能以更加个性化和更加亲密的方式与网站相互回馈。通过超链接,用户轻点鼠标,就能从相关站点中得到更详尽的信息,并进行评价。传播者便随时得到用户回馈信息,增进了用户和广告主之间的交流。
(3)数字化与生动性
建立在线品牌是新媒体时代品牌塑造的特质之一,数字化使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而多样化的信息元素构成,让网络媒体环境的展现具有生动性。网络广告营销为人们提供了预先的数字消费体验,对该品牌(产品或服务)产生了解、认同和共鸣,从而达成广而告之目的。
2.信息传播与受众在网络互动中的表现
传播学者施拉姆等人曾对信息时代到来后的传播方式做出预测,认为:“这个革命的信息时代的一个趋势是……更多着重点对点而不是点对面的传播,和个人越来越大的使用‘媒介’的能力而不是被‘媒介’所利用”。虽然他们碍于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未能对网络互动特点做出细致说明,但还是模糊地意识到了新媒介传播方式作用于人的重要意义。
从现在网络媒体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品牌在网络媒体上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与媒体的互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信息的主动寻求者
受众自主性的加强,使有的放矢的品牌信息不再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广告,而被视为重要信息欣然接受,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信息的主动寻求者。由于大部分的点击信息者即为感兴趣者,所以可以直接命中目标受众,并可以为不同的受众推出不同的广告内容,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信息的主动寻求者。传播者能从中获得启示:在网络传播中,把合适的信息传播给合适的人是一条重要法则。
(2)受众参与的品牌传播
外包给消费者的市场营销,可以说是对受众参与到品牌传播过程这一现象的归纳。以在体育用品类产品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阿迪达斯”为例,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6类运动项目特别开发并生产了专业运动装备,并在中文官方网站上推出了“藏龙卧虎”有奖竞猜活动,他们寻找那些关注奥运的人群,告知阿迪达斯的产品信息,邀请人们找出阿迪达斯参与的26类项目,通过抽奖形式产生获奖者,并提供最新的阿迪达斯运动装备。有趣的现象是,尽管没有付费,很多阿迪达斯的消费者会在网上自发地撰写有关阿迪达斯设计的奥运服装和运动装备的相关文章,到重要的网络小区和博客上,甚至很多博主还上传了照片。
(3)网络广告拥有最具活力的新一代消费群体
网络作为一种互动交流的新媒介,塑造了“新生代”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有调查数据显示,网民特性呈年轻化、受过高等教育的趋势。这一现象不难理解,这群年轻的消费者自出生起就被大量的媒体所传达的品牌信息所包围,而网络媒体的多样化表现,和对传统媒体特性的不同程度的延伸,符合追求新潮、时速、不流于俗的“新生代”的口味,他们更注重双向交流,更使得网络传播的方式成为传播者理想的传播途径。
三、衡量广告效果――传统媒体VS网络媒体
广告效果是在消费者接触到广告后,首先认同广告的诉求进而对广告产生兴趣,然后对广告的不同态度与观点的反映。随着广告手法的不断推陈出新,广告效果的因素分析变得十分复杂。一般来说,影响广告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告定位、广告的传播技术及效果、广告后的销售政策。
1.广告效果的衡量
学者在研究广告效果时,通常将效果划分为沟通效果和销售效果两个方面。沟通效果即在探讨消费者接收广告信息的刺激后,内心产生一连串的层级过程,包括知晓、知识、情感、信念、最后是购买。而销售效果主要是探讨广告对于产品实际销售量的帮助程度。在这里,主要探讨广告沟通效果。
(1)传统媒体的效果
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听广播、读报纸、看电视仍然是一项日常生活习惯,这些认知度高的传统媒体拥有长期积累下来的诸多广告商和受众的注意力与市场。尽管目前有很多统计和预测表明,新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但作为信誉、权威、普及性较高的大众媒体,传统媒体仍具有其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以阿迪达斯(Addias)为例,从其销售运动产品的全方位营销攻势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传播媒体如电视媒体是其品牌传播选择的重心,它通过一支支经典电视广告诸如《一起2008,没有不可能》、《运球突破龙虎》、《无兄弟,不篮球》、《Impossible is zero》、《当时就是这样的》等情景广告来塑造品牌。企业无论多么有实力,也替代不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阿迪达斯的电视品牌广告用集中又集中、简单再简单的方式,对准广大热爱体育的观众,使阿迪达斯品牌信息的传播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以“没有不可能”为龙头张扬其鲜明的品牌个性,不定期推出一款款经典广告,具有良好的说服效果。
传统媒体的作用仍是巨大的。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传播效果的成功不仅仅源于阿迪达斯品牌的独特浪漫质量和艺术审美个性,电视媒体的选择是它能清楚地传达品牌真实含义和价值理念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一对多的单向传播过程,受众仅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文字、图像、色彩、动画、影音等信息元素在传统媒体中的构成也是单薄的。
(2)网络媒体的效果
同样以阿迪达斯为例,这个宣扬“Impossible is Nothing”的品牌也积极地利用了网络,它把最新产品放到互联网店铺上做宣传和试用,这一媒体体验本身带给消费者最新的冲击,比任何常规广告都来得猛烈,多媒体环境的优势让传播者以视觉、声音和动态效果诱发消费者的观赏动机,吸引目标客户。
网络媒体增加了品牌广告传播的复杂性。一方面,网络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成为可能,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渐渐融为一体,两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回馈与交流,这一转变使整个传播结构与传播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传统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但另一方面,网络双向互动传播的特性授予消费者信息控制的能力,消费者可以控制广告信息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广告效果。
2.媒体选择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
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信息元素较为简单,因而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相对于网络,它们的知觉广度是较低的。印刷书籍以图文的方式展现;广播由音频构成;电视则结合声、光与动作,属于感官性的影音媒体。而网络所包含的信息元素最为丰富,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
网络媒体的广告传播与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有两项差异:一是网络媒体整合了说明性较强的印刷媒体,它具有声光影音效果的电视媒体的特性,将多种信息元素数字化,并结合超级链接功能,展现了网络的丰富性与多元的媒体特性。总体而言,网络媒体在多媒体特性下能提供相当丰富的信息给浏览者;二是网络媒体的互动传播模式,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因而,消费者在网络广告的互动环境中有自由点击浏览的权力,在信息控制的优势上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
消费者浏览广告的行为也会因播放媒体有所不同,可能影响广告效果。网络的互动科技则将控制权从广告业主转移到消费者手上,消费者得以自由地搜寻所需信息,但当面对网络广告时,可能不予理会。
综上所述,当广告所刊播的媒体不同,消费者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传统大众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消费者仅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在双向互动模式的网络媒体环境里,消费者能够与企业直接沟通,也能够与之交换信息。消费者在网络媒体环境中较有参与感,对于信息也握有较大的控制权。
四、小结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品牌传播不能仅仅是媒体的单向传递,传播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如传播效果的差异、对媒介的某种选择、不同态度的形成……都根植于传播互动当中。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反作用于媒介及传播者的力量显得单薄而弱小,互动呈现的状态是隐蔽的。而在网络互动传播模式中,传播与反馈是及时与充分的,它作为传播互动中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能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沟通。网络媒体使品牌广告传播互动成为可能,互动作为网络的本质特性,它继承并超越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因而需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Ranganathan, A. and R. H. Campbell.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bile Commerce[M].c2002,New York:ACM Press,2002.10-14
网络媒体传播范文3
摘要: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当前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管理方面已经较为突出,维护媒体传播领域的良好氛围,应该全面加强对网络媒体失责问题的管理。文章针对网络媒体失责有关内容,简要介绍了网络媒体失责的主要表现,进而深入分析了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产生原因,最后就防范网络媒体失责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网络媒体;失责;防范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扩大信息咨询的传播范围以及影响力方面非常有利,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也决定了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很容易产生难以估量的蝴蝶效应。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方面,当前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的网络媒体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浏览量,不惜制作假新闻,一味迎合部分受众媚俗、暴力口味等,致使部分网络媒体出现失责问题。对网络媒体失责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有效根治网络媒体的失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网络媒体的良好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1网络媒体失责主要表现分析
网络媒体失责主要是为了追求在短时间内实现有关网络信息的线性化,而对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后再宣传转载,以便于让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的关注点和焦点。由于网络信息最初的报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直接影响社会大众对事件的认知和看法,如果出现偏颇很容易会造成价值判断出现偏差。现阶段,较为常见的网络媒体失责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缺少客观求证的虚假炒作新闻。现阶段各类传统、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网络媒体竞争更是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很多网络媒体为了追求自身轰动效应,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制作假新闻来换取浏览量。有的通过制作噱头,散步谣言、媚俗消息,传播不正当的价值观来博取关注。有的将虚假的商业宣传披上网络新闻外衣,甚至对网络新闻进行硬植入,追求不当的广告效益。还有的为了追求新闻独特性,运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甚至是侵犯他人隐私,等等。这些缺少客观求证,以偏概全的网络虚假、消极新闻,很容易在较大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
2)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的舆论导向。对于有的新闻,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对一些阴暗面的新闻进行过度炒作或者是恶意炒作,尤其是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拆迁问题、公职人员道德失衡等问题,一些个例被过度炒作,容易让人产生这些问题是社会普遍现象的印象,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尤其是有的网络新闻媒体在涉及道德问题的报道中,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了应有的职业操守,制造信任危机,长此下去很容易造成社会道德滑坡。
3)“标题党”横行。在海量新闻信息资讯时代,受众往往会面临着大量新闻的冲击,为了更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浏览,“标题党”问题越发突出明显。在有的网络新闻报道中,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标题采用夸张、暧昧或者是粗俗的标题,对原有的新闻内容造成了歪曲。这些“标题党”问题,虽然提高了新闻的点击率和曝光率,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2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
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生原因非常多样,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媒体管理系统存在缺失、利益交换问题等等,都是造成网络媒体失责产生的原因。在外部环境方面分析,与受众的主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新闻信息咨询,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对网络媒体表现出泛浏览、泛阅读的问题,深入度不够。有时甚至只对一些标题醒目、引人关注的内容点击阅读,这种趋势的影响,会对网络媒体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催化了网络媒体失责现象发生。在网络媒体自身方面分析,网络媒体的自我约束规范力度不够。特别是网络媒体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网络媒体面对新闻事件,都要综合考虑到影响力和浏览量,有的对于受众心理考虑的不全面,或者是在受众中心论的直接影响下,会出现价值观考量失衡的问题,进而造成了新闻报道整体走向出现偏差。而且,网络媒体在传媒领域一定程度上来说仍然属于新生力量,网络媒体运作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很多网络媒体在自身的运作过程中,考虑最多的主要还是商业利益的影响,为了能够在较大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很难全面兼顾好网络媒体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正是由于点击率和广告效益的影响,造成了网络媒体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价值观偏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在从业人员方面分析,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现阶段,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很多网络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够高,有的从业人员不能够遵循基本的从业操守,对于网络新闻媒体往往只是盲目跟风,在新闻传播转载方面缺少最基本的证实,对于新闻媒体目标主要是基于转载量、浏览量等,将网络新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隔离,甚至出现违背新闻伦理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网络媒体失责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3网络媒体失责现象防范治理措施
1)对网络媒体受众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分析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客观上来说与现阶段很多网民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防范网络媒体失责,同样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受众责任意识。在这方面,关键在于通过良性的引导,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能够与受众直接进行参与互动的优势,在互动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引导,积极增强受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引导受众对网络媒体社会责任进行外部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网络媒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当前很多网络媒体还存在着自律意识薄弱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网络媒体失责最直接的原因。在这方面,应该引导网络媒体建立自律机制,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的真实可靠。具体来说,网络媒体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可靠,特别是各个环节、细节上的逻辑严密。遵循客观理性的原则,既要反映不同方面的不同声音,同时也应该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遵循治病救人的原则,尤其是对一些负面的网络新闻,应该站在向善向上的出发点,督促维护社会公正,而不是过度的炒作。最主要的是网络新闻媒体应该对有关的网络新闻发挥好把关作用,特别是各类网络媒体的编辑、论坛管理、版主等,要对网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舆论导向以及社会影响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出现的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进而创造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
3)强化外部对网络新闻媒体的行业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监管,最大程度地防范网络失责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应该尽快针对网络新闻媒体传播的规律特点等,完善新闻立法,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等,对网络新闻的传播等进行规范约束。另一方面,应该注重不断加大对各种网络新闻失责现象的执法监督力度,特别是在社会范围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者是产生较大社会危害的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追责问责管理,通过责任追究来督促实现网络传播的规范健康。此外,还应该注重不断加强网络监控预警,充分发挥网民、媒体、部门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及时发掘处理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4)提升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防范网络媒体失责问题的发生,还应该抓住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这一关键,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培养,特别是在新闻采编、网络传播规律以及网络传播技术运用等方面,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的制作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通过相应的教育培训来提高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避免出现各种网络媒体失责问题。
4结束语
造成当前出现网络媒体失责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地防范网络媒体失责问题,对于媒体方面应该切实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格自律,加强对有关网络信息的权衡把关。对于主管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立法以及监管机制,同时增强对网络媒体失责的执法处理,以有效地解决处理网络媒体失责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岩霞.谈地方电视台的媒体责任[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84-85.
[2]李巍.论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与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36):252.
[3]项仲平,杜海琼.媒体责任的坚守与事业的拓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2):17-18.
网络媒体传播范文4
一、危机潜伏期的预警机制
各种因素影响下所爆发的危机并不是完全突发和难以预料的,它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的危机有可能演变成突发事件,也有可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环境监测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预防传播机制,又称预警机制,它既是社会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传媒在危机潜伏期的任务和作用的具体体现。对于网络媒体来说,预警机制就是要配合危机应对方案建立自己的预先报道方案。具体来说,网媒不仅要规划和建立日常性信息搜集机制,对热门网站(含BBS、博客)中涉及公众利益的敏感信息进行梳理,或者借助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信息订阅,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此外还要与其他相关单位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便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应急储备系统的缺乏使网媒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措施不及,失去了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对于网络媒体而言,预警机制的运行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首先,普及安全防范知识。网络媒体有海量性的特点,传统媒体的信息承载量与之无法比及,网络信息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受众主动接受防范知识。而且,网络的BBS论坛提供的网友交流场所也是学习防范知识的极好营地。其次,做好网络预警新闻报道。危机事件前的预警新闻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公众的以新闻的形式公开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有可能发生的危机的准备;另一种是以“内参”的形式,向政府部门传递潜在危机的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及时采取措施,把潜在的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后,制订危机应急预案。制订危机应急预案,是媒体预防传播机制的重要一环。所谓危机应急预案,“就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经过一定程序制订的危机应急管理的总体方案”。网络媒体制订的危机应急预案应在结合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建立一支网站高素质的危机应急采编队伍,作为危机新闻质量的保证;二、责任到位,落实好危机中的任务分配;三、特事特办,在一定的监督和领导之下减少繁琐环节:四、在采编人员中普及危机知识。
二、危机爆发期的快速反应机制
危机在潜伏期内酝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正式进入危机爆发期。而此时的公众就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恐慌,这就需要新闻媒体迅速启动危机预案,迅速开展各项报道工作,以抑制恐慌、稳定情绪、化解危机为最终目标。由此,新闻媒体的快速反应机制应运而生。
时效性是突发事件报道的生命,快速反应机制的核心就是“快”。新闻最具有生命力的特质和网络新闻的即时性是相吻合的。网络媒体24小时的即时播报决定了网站记者必须时刻有一根“危机”的弦在心中,网站记者既要本着一颗平常心“等待”危机,又要以一颗处乱不惊的心去“处理”危机。时效性虽然是危机报道的生命,但也需要在保证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加以,“动中之静”就是真实性的保证。而现今,虽然一部分网络媒体的记者已经具备了这种素质,而一些网络新闻记者却在危机爆发时企图“抢新闻”以赢得点击率,甚至来制造危机新闻,因此提高记者分析和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培育其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及舆论导向意识也是网媒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
危机事件常常呈一触即发之势,一旦被引爆,若处理不当可能立刻会引发一连串的相关危机。所以,作为具有先天优势的网络媒体应该快速出击,用真实的报道堵住谣言散播的通道。然而这种“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危机事件异常复杂,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网络媒体应对危机事件的破坏度和影响度即时作出反应,以受众的需求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随时调整报道的角度和力度,力求做到“随机应变,进退自如”。
三、危机延续期的信息公开机制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有一个持续的过程,称为危机延续期。延续期是危机事件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危机的破坏性已经显现,大规模的组织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开始进行,自然或社会的矛盾运动仍在继续,其中可能蕴涵着新的危机因素。如果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政府的声音,就会被谣言和猜测左右舆论阵地,造成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不仅要将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传达给受众,还要主动向民众告知危机的真实后果,及时消除民众的疑虑。政府和媒体都要建立起信息公开机制,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公布有关危机的真实信息。
信息公开机制也是维护网络公信力的重要砝码之一。具体来说。网络媒体在危机延续期信息时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主动提供信息。危机延续期是社会舆论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信息传播最活跃的时期,危机延续期的网络新闻媒体必须大力发挥引导和调控社会舆论的作用,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信息流通的主动权。和传统媒体一样,主动提供情况同样是网络媒体的制胜法宝,各级政府除了可以利用自有网络宣传平台(宣传部门管理的新闻网)进行信息外,还可以使用政府门户和商业门户,积极向公众提供灾难信息。第二,全面提供信息。延续期的危机信息时常要比危机爆发时更多、更复杂,是稳定公众情绪的关键时期。传统媒体因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事实的全面内容展现给受众。而网络媒体可以利用其海量空间为网民提供更为全面的危机信息。但是,网络新闻媒体在提供全面的危机信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因为“全面”不等于“全部”,网络媒体还要加以人性化的筛选以正确地引导舆论。第三,尽快提供信息。在危机事件的延续期,各种传播工具和手段都会被用作传播危机信息的渠道,一时间会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如果这时候新闻媒体不及时介入,先声夺人,以强大和权威的信息控制舆论场。那么传言和谣言就会乘虚而入,大行其道。网络媒体是接近信源最快捷的工具,手机媒体的即时、便捷性为网络媒体更快速地为人们提供情况提供了条件,汶川地震通信恢复后,手机作为网络媒体的终端,在信息、震情预告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网络媒体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方便网络媒体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四、危机痊愈期的评价机制
一个危机事件造成的影响会慢慢减弱,公众也会走向“信息疲劳期”,这个时期就被称为危机痊愈期,这是危机传播的最后一个阶段。痊愈期的危机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时候,网媒应该致力于最后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社会进入更好的运作状态,同时总结经验教训I,为可能发生的同类危机筑起防范的大堤。危机的痊愈期将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预警期,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能使公众客观认识危机、增强其应对危机的能力,能挖掘出危机背后的深刻原因而有助于政府和媒体预警机制的完善,能提升政府和媒体的应急处理能力,还能丰富媒体的危机报道理论,为下一次危机报道做准备。那么,拥有自身特点的网络媒体的评价机制在痊愈期如何来体现呢?可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启动评价机制呢?
专家的权威解读。危机痊愈期的公众往往会对危机产生这样的疑问:以后会不会有同样的事故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危机事件?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对人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为此,利用官方网站向媒体和公众信息是最方便的途径,这便于对资料的归档和整理。这时候,专家言论的影响力往往会大过网友自身的猜测和网络媒体记者评论的效力。
在正确舆论引导下的论坛讨论。网络论坛已经成为危机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公众充分地互动和交流,信息、发表言论。这是影响危机痊愈期的受众心理的重要场所,网络媒体工作者应在此处对言论加以正确的引导,防止谣言的散播和恐怖氛围的制造,以免使公众的危机心理久久不能平息。
对“假新闻”的反思。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往往给了“假新闻”酝酿的机会,而网络媒体常常成了“假新闻”散播的工具,这对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假新闻”往往存在于危机的爆发期和延续期,面对已经产生的“假新闻”以及其带来的后果,网络媒体应该进行深深的反思。
网络媒体传播范文5
一、互联网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
1、网络新闻信息海量、快速更新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新闻构建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其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轻易实现了传统媒体一直追求的信息量和时效性,使叫络新闻编辑没有任何的空间限制的顾虑。同时,网络媒体的新闻可以24小时随时更新,把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至。
2、网络新闻多媒体表现手段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网络新闻拥有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彻底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长期以来径渭分叨,互不干扰的竞争局面。运用超文本结构,网络新闻将声音、图画、动画、影视、文字等各种传播介质揉合在一起,极大拓宽了新闻事件的信息范围。
3、网络新闻专题对深度报道方式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深度报道让报纸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电视、广播也发展了各S特色的深度报道样式。如今随着网络新闻专题高容罱对以深度和广度见长的传统媒体深度报道产生致命性的冲击。在网络新闻专题咄咄逼人的压力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只有抓住网络新闻的内在缺陷,借鉴、汲取其优点,挖掘自身潜力,才能获得足以生存的有限空间。
4、网络新闻互动性对新闻传受关系的影响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色。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屮,受众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传统媒体ill然也比较重视受众,但受众没有什么“话语权”。然而在网络新闻屮,网民的“声音”通过BBS,ICQ,聊天室等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可以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谁都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自己的声音”的可能性,山此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也丨丨益巨大。比如“宝马撞人案”、“孙志刚事件”等,都显示出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
二、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1、与互联网媒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楚当前阶段,互联网媒体还处于探索期,其最具特征的楚:互联网山于受到各种条件(如带宽、成本)的局限,在商业运行上处于劣势,使它暂时只能成为主流媒体的附属。冈此,这一阶段传统媒体面临的主要课题楚如何将新兴筝物为我所用,从而获得原有节目形式的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储备。具体操作上就是积极探索一些能与互联网媒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的表现形式或传播手段。在这一阶段,大规模地,脱离实际应用地投身网络产业还S得盲目,并不可取。
2、主动进军M络媒体产业,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
第二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互联网媒体得以实现商业运行上的突破,其潜在经济价值得到实现和认同,开始对传统的媒体进行整合。山于屮国与美国相比,互联网的发展整整晚了一个周期,W此,美国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经出现了这一整合趋势,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的兼并就跫其典型代表。在这一阶段,传统媒体的主要课题将是如何在与网络媒体的直接冲突和竞争屮把捤主动。冈此,传统媒体必须淡化媒体形态,充分发挥自己在商业运营和行业人才等方曲的优势,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主动进军网络媒体产业,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传统和网络媒体融合,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开拓媒体市场化、商业化新途径
第三阶段,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媒体全面整合的时代也会到来。到那个时候,己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媒体间的竞争,而是以网络为核心的媒体集团间的竞争,各种媒体形式只是其综合技术手段之一,媒体集团的竞争目标只是其他的综合媒体集团。在这一时期,网络信息将按内容进行分化组合,比如新闻、娱乐、交流、商业等互联M频道,明确各自的品牌、宗旨、价值和权威。这种划分已不是技术手段的划分,而是在技术手段配合上的功能性的划分,另外,媒体集团除了在宣传、娱乐等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促进来来往往的物流链屮买卖双方间的沟通,开拓媒体市场化、商业化的新途径。
三、结论
网络媒体传播范文6
1.1存储的海量化
在多媒体技术下,音乐能够被海量存储,特别是云时代的到来,音乐存储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海量存储音乐已经不成问题;与此同时,手机存储量随之增大,其内容与形式呈现海量化趋势。
1.2传播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中,音乐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播源不再单一。在新媒体下,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丰富,除了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相应的音乐;其次,在多媒体下,音乐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
1.3渠道的交互化
在新媒體下,音乐的传播渠道呈现出较大的变化,音乐虚拟社区化已经成为趋势;在音乐传播过程中,其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与创作者之间的交互已经成为趋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传播渠道交互更加方便,在App端可以更加方便地形成交互链接,即时交流更加方便。这种传播渠道使得音乐传播互动性大大增加,音乐更加亲民。
1.4受众的个性化
在现有的多媒体下,受众的个性化逐步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更加个性、细分,个性化趋势明显。多媒体下的移动音乐可细分为:社交类,音乐服务中加入诸多社交因素,提高用户满意度,这是未来移动音乐的重要趋势,唱吧等服务供应商就是符合趋势的产品;曲库类,这一形式是十分传统的音乐服务,这类服务的供应商是目前最多的,但曲库类产品的用户黏性不足,容易流失;电台类,豆瓣FM等产品就是此类别的代表,其主要通过被动收听方式实现音乐传播;音乐商店类,在这种模式下,收听音乐需要付费,需要依靠较好的音乐环境才能较好支撑其产品;运营商类,主要通过彩铃等形式进行产品运营,沃音乐便是其典型产品。二是交互、共享等特点已经成为音乐传播的标签。在多媒体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下,音乐传播的广播式传播形式已经成为过去,交互式传播成为趋势;在音乐社交文化方面,多米等产品已经实现由用户自行新建歌单,并实现上述音乐的分享,互动交流大大提高;在唱吧产品方面,通过社区化的形式提高互动程度。
2、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内容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平台的信息存储能力有了质的变化。随着大数据和云技术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信息资源的储备管理以及共享能力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媒体音乐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信息存储能力还是资源共享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网络平台中,海量音乐传播内容以及不断优化的传播管理技术,加快了音乐传播的速度、拓展了音乐传播的范围。
另外,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内容的永久性是传统电视等媒介传播形式不能比拟的,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地查找音乐信息。音乐传播内容的永久性离不开信息存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技术的创新能够确保海量音乐内容的快速传播,提高了传播的效率。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音乐传播内容海量化发展的趋势。
3、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渠道
首先,这种变革体现在音乐传播渠道的综合性上。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赋予了网络媒体兼容并包的特点,使传统媒介传播和网络媒介传播相辅相成,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介依靠网络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和补充自己,丰富了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使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渠道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其次,网络媒介技术的变革使人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传播者和受众。这种没有区别的角色转变,使新媒体时代的音乐传播形成了一个大的虚拟音乐社区。在这里,人们可以在音乐创作、表演和传播过程中实现即时交流和互动。
4、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注意要点
4.1内容增强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当前我国数字音乐的获取形式多是免费下载,通过网络下载地址就可以得到所需的音乐内容,这与音乐文化产权的保护是完全相悖的。观察国际网络媒体对音乐传播的管理控制可以发现,在日本的网络媒体环境下,对互联网、现场演唱以及KTV歌曲都有相应的产权保护规范,而且还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监管和执行。西方欧美国家同样也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因此,可以看出国际网络媒体对文化产权的保护和监管执行都已达到比较全面的程度,能够有效保护音乐行业的权益。
虽说近期实现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和执行比较困难,但这对音乐行业的版权规范来讲是势在必行的,而且也需要国家版权管理机构推出相应的管理规范。只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版权管理,才能保障音乐行业的基本利益;只有在根本上重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文化产业的管理和监督,才能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得到保护。
4.2实现新型运营和互利共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