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考察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会考察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会考察材料

工会考察材料范文1

(一)室内设计的主动权掌握在开发商与设计公司手中

很多消费者都觉得装修麻烦,为了能够省时、省心、省力,往往都会去寻找那些一次性装修好的楼盘。但是这种房子有的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例如有很多材料都是客户没有看到过的,因此并不会知道其在装修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其所用的装修材料是否能够符合环保与节能的标准,所有的主动权全掌握在开发商与设计公司的手中,用户没有参与到室内设计中,完全是依靠开放商与设计公司的行业自律与道德来进行约束,难以实现室内设计的环保与节能。

(二)室内设计环境的潜在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体现出来

建筑物中的有害物质的释放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同时从室内环境污染到危害病理的出现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缓慢渐进的过程,并且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有的人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问题,而有的则是要在很多年之后才会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问题,使得很多人都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室内设计环境中所潜藏的危害,很容对室内设计环境的危害淡化或者是漠视。

(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不到位

从国家层面来看是希望公民多采用环保与节能的室内设计的,但是却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并且国家也很少对公民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虽然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已经先后颁布了各种关于室内环境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但是在有些地方以及部门仍然会在室内设计中存在“有法不依”与“执法不严”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环保与节能意识。还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对于环保、节能没有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在执法的过程中存在、甚至是放纵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了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注重环保与节能的现象。

二、室内设计中树立起良好的环保与节能意识

(一)树立起环保与节能的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不仅仅需要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舒适与实用的室内环境,还需要承担环保节能的社会责任。环保与节能的设计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息息相关。设计师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多引入人性、环保与节能的观念,对于不同地区和空间的特点进行对比,在最大限度上利用好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做到节约资源的同时创造出一个自然宜人的舒适空间环境。首先,对居室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考察,对于好的外部环境要尽量的进行借用。其次,对居室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空间部分的组成、静动的划分、公共与私密空间,要尽可能的对建筑的原有结构进行保留,并保证每一个空间都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另外还需要注重硬装修设计,尽可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这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设计技能,能够通过新颖的设计创意与娴熟的设计技巧以及适合的建筑装饰才能来对居室的品味进行改善,在营造出一个适宜的居家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材料进行节约。

(二)采用减法设计

在装修的过程中加法设计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装修手法,但是在加法思维中,却很容易就陷入到太多的设计元素中去而失去了设计的分寸,进而会多出很多多余的结构与装饰。而减法设计则是经过合力的取舍判断,对多余的装饰与不必要的物件减去,进而使得空间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纯洁、轻松与舒适。减法设计有着良好的环保节能性,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界面的处理用材较少而且较为单一,有时甚至可以直接用建筑结构而不附加额外的装饰来作为空间界面;空间处理采用的是软设计的手法,用色较为纯粹,线形也较为简洁;室内家具的陈设讲究的是功能的多样性组合与实效性。减法设计就是通过使用最少的材料与资源来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

(三)技术上注重节能与环保

注重合理用材,对于技术不同的工人,其工作的损耗就会不同,例如木工,有经验的木工会考虑如何利用好一块木料并减少废料的产生。而技术不足的工人只会是用一块材料就切割成一块木板,而剩下的就直接丢弃。又如建材商与消费者约定,没有切割过的完整地板、整块瓷砖都是可以退货的,但是有的安装工人却是随意切割,并将所切割下来的材料当做废料,导致花冤枉钱。同时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注重选择那些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并且合理的选材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损耗,虽然户型与墙体结构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选用尺寸最为合适的材料来减少损耗。

工会考察材料范文2

关键词:地域;购买力差异;消费市场开发

农村购买力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却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以启动经济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启动经济必须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必须提高农村购买力。

一、地域购买力差异

购买力是人们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它是消费者能对公司施压降低其产品及服务价格的能力,同时也反映该时期全社会市场容量的大小。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如归还借款、交纳税金、党费、工会会费等,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要形成购买力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品牌产品的特点及优势;二是消费者需求及承受力;三是品牌产品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众所周知,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其经济承受力是分不开的。考察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主要看他们的收入以及消费者为各项改革和物价上涨的付出。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购买力也存在地域差异。这种地域购买力的差异性表现在:一是地区间购买力的差异。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需求量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录像机、空调、组合音响已进入部分率先富裕的家庭;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较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进入数量增长型扩张阶段。因此,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地区间消费环境的差异,除基础设施状况不同外,更主要表现在我国是一个多地貌的国家,平原、山区、丘陵、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不同地形的地区居民即便对同一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三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力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在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导致地域购买力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差异、社会差异、群体差异和经济差异。

二、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

与城市不同,我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价廉。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价格越低越好。基本功能相同的产品,农民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低价产品。二是实用。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并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而对产品形式需求要求不高。如,目前家电产业纷纷推出的纯平彩电系列,比一般的平面直角显像管彩电的价格提高了将近1/3,这对于广大农民用户来说,仅仅只是外观上的不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因此,农民往往会选择平面直角彩电。三是简便。与价格低廉相适应,要求产品实现其基本功能,而不需过多的奢侈功能。同样以彩电为例,基本只要图像和声音清晰就可,而丽音系统、画中画、超重低音、环绕立体音等功能则可以省略。再如农村使用的固定电话,要求按键简便、数字清晰、通话无干扰等基本功能,而不需来电显示、通话计时、按键多色背景灯等较多功能。简便的另一个要求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越复杂的产品在农村越不受欢迎。四是牢固。农村的消费环境复杂,要求产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如电器要能适应低压或电压不稳,交通工具要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和天气等。同时,要求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耐用抗损。当然,使用牢固并不等于注重丑陋,爱美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宁愿选择前者。

同时,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一是农村与城市消费时间上的差距,如一些在城市已趋饱和的家电产品在农村才刚刚进入消费高峰期。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约十年,也就是说城市市场十年前消费的主力商品将会是农村市场十年后消费的主力商品,这是一个大致的规律。二是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三是农民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在重要商品需求方面,农民选购的先后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如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用薄膜、农用机具等;其次是建房需要,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然后才是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

据国内贸易局调研组针对12省、市、区农村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近两年内,农村家电市场消费仍将是一种稳定增长态势,但不会出现对某些商品集中热销的现象,预计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以下几类商品将成为农村市场消费的重点。一是建筑材料。建房是农民毕生的追求,只有建房的需求满足后,才会转向其他日用品及耐用品。二是农机农资。国家关于土地承包50年不变的政策,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其投资热情增高。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喷灌设备、高效肥料、良种、农药、温室设备材料和技术等将成为消费重点。三是耐用消费品。经济发展快的农村地区,已开始进入中低档耐用品普及更换期,有些农户一旦有了购买能力,开始讲究“一步到位”。电风扇、电饭煲、燃气具、热水器(太阳能)、中档家具、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音响设备、摩托车将是农村消费重点。四是方便食品。农村生活消费商品化趋势将明显加快,食品半成品、方便面、火腿肠、大众糕点、饮料也将步入农村市场。

此外,要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不仅要着眼于农民购买力、农村市场需求,还要研究和了解农民消费心理,即弄清农民的消费习惯、心理偏好及审美情趣。中国农民不太注重形式,讲求东西实在。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明显更看重数量。可这并不是说企业可以放弃产品质量,去注重外在的“花哨”,而是更多的追求产品内涵。此外,中华民族传统的克勤克俭生活习惯牢牢扎根于农民消费者身上。调查显示,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销售的主要障碍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农民的消费观念与新一代家电产品以提高生活品质为诉求的理念不协调。因此,企业在开拓农村家电市场的同时,要向农民消费者灌输一些新的消费理念,应当着手强调产品的必需性,诉求的重点是让农民消费者觉得这种产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不是强调“提高生活品质”、“豪华”、“时尚”等对农村消费者来说比较空洞的概念。同时,在审美情趣上,农村与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色彩上农民比较偏爱深色,尤其是红色,在名称上比较讲究吉祥等。另外,农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多集中春季,而结婚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只有了解农民的这些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我们才能有效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制订出可行的推广和行销策略。三、提高农村购买力。大力开启农村消费市场

(一)大力促进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近年来,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少数地方存在对粮食、棉花、烤烟等农产品收购压级压价及生猪定点宰割变相克扣农民等不合理因素,阻碍了农产品合理流动,致使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增产难增收,进而导致农民消费能力弱化。因此,对于农民来说,卖比买更重要,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手中有了钱才谈得上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拓农村市场时,不仅要提供适销对路、深受农民欢迎的家电产品,解决农民的“买难”问题,还要解决好农民的“卖难”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这才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所在。如,沈阳中心大厦曾经开展的“粮食换彩电”活动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农民用余粮换回了急需的彩电,商场销售了积压的彩电,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工会考察材料范文3

从中国教育部国家官方网站上的高校总数,以及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总数来看,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设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报考的学生趋之若鹜,加之国家大规模扩招,导致每年设计类毕业生人数达到近十万人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设计行业从不知“设计”为何物,慢慢发展到开始从“中国制造”醒悟,趋向“中国创造”,对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本应是一种很好的供求关系。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呈现出一种“两头大,中间小”奇怪现象,这头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那头是设计需求的日益增大,而中间却面临着设计人才匮乏的尴尬现状。随着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一些设计企业却不停感叹“人才何在”。

是否真的像盖尔哈特•马蒂亚斯指出的那样,“中国的艺术和设计院系已经蜕变为一家家营利企业,其产品就是一批又一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每年达数十万人,可是这些被称之为‘设计蚂蚁’的设计学生,刚出校门就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对现代设计人员的要求。”

究竟设计公司需要何种人才,毕业生面临什么样的状况,高校教授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呢?本期我们调查了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公司、毕业生、设计方面的高校教授以及一些既从事教育工作又身在设计第一线的人们,听听现实中他们的声音。

设计公司青睐的人才不外乎几点:人品是第一位,其次是专业、对工作热忱、负责任,如果能再多点艺术审美能力和悟性就更好了。他们大都不是十分再乎员工是否为科班毕业,对于近年来新进员工的特点,HSD水平线空间设计的答案很有意思:技能有,思想不够;艺术和审美有,经验不够;经验很多,但已没有设计的梦想。

此处放LOGO 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员工约260人,其中20~30岁约占 73%;31~40岁约占16 %;41~60岁约占11%。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首要的条件是对工作有热诚、有上进心及对工作/设计有要求。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当然希望新员工能很快上手,但我们也会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新员工适应公司的文化、工作流程及思维方式等。大概3-6个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其实我们一向都有依据员工的表现定期进行内部提升。

另外,我们和一些大专院校有紧密的合作,例如提供游学奖学金及主持讲座,希望可以帮忙从基础开始培养人才,尤其是思维方式方面的培训。如在这些合作中遇到合适的人才,我们自然会招揽,但并未定下任何硬性策略建立人才库,因为有创意的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我们公司理念一致的,自然会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和我们一起努力。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香港的员工因有地理优势,所以会有更多机会接触世界各地的设计,进而眼界更广。曾经觉得香港的设计师不努力,但近年接触到很多年轻的设计学生,看到很多人对设计蛮有热诚。内地的员工都很努力,更会因这份工作而感到自豪,珍惜机会。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其实最主要还是看员工的作品和工作态度,不在乎背景。

此处放LOGO HSD水平线空间设计:员工27人,大部分为20~40岁之间。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艺术与审美基础,专业技能,团队精神。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是的,3个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是的,公司需要人才梯队建设,出于公司长远考虑。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技能有,思想不够;

艺术和审美有,经验不够;

经验很多,但已经没有设计的梦想。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在意,希望是专业的。

此处放LOGO德国GRAFT设计公司(北京):员工约十几人,偏年轻化。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其实我们最佳的员工通常是通过自荐的方式找到的。其余的大多数员工会在看到招聘广告或是接到“冷不防的电话”之后,通过发邮件的方式提交简历。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通常出色的新人很快就会开始工作,并通过实践进一步学习,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成为出色的设计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我们建立了这样的人才库:其中的一部分人我们很欣赏,但是另求发展;还有一些是富有天赋的实习生,这部分人我们会考虑在他们完成学业以后回到我们公司。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风格迥异。我们具有伟大的团队精神,它能带给团队动力与趣味。在团队中,有的人是那种安安静静戴着耳机工作的人,而他们的工作相当出色。但通常来说,我们公司似乎更倾向于吸引那些思想开放的人群,他们渴望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以及一流的设计质量。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们并不在意员工毕业于哪所学校,对我们来说,个人的作品才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有一名员工,他从未在任何建筑及设计学校学习,然而他的作品却是我所见过最好的作品之一。当然,确实有些学校他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更多训练有术,富有才华。

总之,我们希望员工应熟悉2D和3D软件,在色彩、比例和材料方面有天赋,同时对项目有很好的理解。团队精神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建筑行业,所有的设计是通过同事、顾问和客户的通力合作才得以顺利完成的。

此处放LOGO杭州叶雷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员工29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 1人(36岁);一级注册结构师1人(45岁);高级工程师2人(40~ 50岁);工程师7人(28~ 35岁);设备工程师3人(26~ 40岁);设计师15人(25~ 35岁)。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人才的人品修养和专业素质。

首先,设计师的工作从表面上看是面对项目、场地与图纸。但是,从社会学角度上说,沟通能力与人格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进展程度。因此,与其说设计师面对的是设计项目倒不如说是面对着社会上形形的人,因此做人是做好设计师的基本要素。一个人的人品修养是在长期的生活、教育与阅历下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乃至金钱观对设计师的设计生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关于专业素质,我的观点是:虽然专业技能教育在设计师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但由于当前国内的专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够适应实际需要,一个设计师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实践中实现,因此学历并不是最关键的。我们公司有着比较好的工作系统,在这样一个高效的适应性系统里,一个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总之,我们在选拔人才时,通常会对一个新人的背景资料进行大量的调查,专业资历与个人品质是重要的考察点。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当然,效率是公司运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前面说到我们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系统,但毕竟设计公司是盈利组织,不能够承担大量的教育的义务,所以,我们通常会招收一些有一定的专业资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手”。我们对新人的试用或考察期是3个月。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我们曾经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过人才库,但结果是不理想的。

设计师队伍的流动性过大,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设计师本质上是个人主义、明星主义的。设计公司是用人单位而不是人才培养机构,我们只能建立一个自动运转的、符合公司利益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工作系统,我坚信一个高效的工作系统比建立一个人才库更为重要。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我们公司在项目运作上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再加上我们选拔人才比较注重人品素质的原则,因此能够适应我们公司工作系统的员工通常有着比较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团队意识比较强等特点。当然,由于我们是合伙人制度,公司利益能够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那么大家都有着积极向上、群策群力的合作精神――这也是我们最为看重的特点。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们比较注重专业资历而不纯粹是文凭。

说实话,现在的专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水平与10年前不可相提并论了,这是个社会现象,我们也无能为力。因此,只要是热爱设计事业、勤于思考的年轻人,符合我公司的人才标准,且能够适应我们的工作系统的人才,是否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并不重要。

此处放LOGO韩国INEXDESIGN Studio:员工4人,包括元明炫(40岁左右)、一个组长(35岁左右)和两个组员(25岁左右)。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主要考查员工的个人素质,我们的工作需要员工有独创性和持久的专注力。由于不同的项目都需要有不同的创意理念来完成,所以我们希望员工是多面手。总之,我们更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潜力。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我们希望员工在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到项目中来。经验尚浅并不是一个大问题,相反,他们新鲜的创意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公司规模不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借助外界专家力量来完成一个大的或是特定的项目。于是这些专家也成为我们人才库里的一部分。这会使我们的项目做得更加经济和成功。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新进的员工都很有个性。将他们不同的风格叠加在一起有助于顺利地完成不同风格的项目。然而,与前辈们相比,他们在耐心和毅力方面表现较弱。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专业院校的学生会优先考虑,但不局限于此。事实上,有些平面设计或是其它专业的求职者也很有潜力。

此处放LOGO何宗宪设计有限公司:员工约15人,20~ 30岁约占50% ;31~ 40岁约占25% ;41-50 岁约占25%。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我们希望员工能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对工作有热忱,时常抱有积极态度面对工作上的种种问题,愿意接受挑战。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我们当然是希望这样,毕竟设计公司跟学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新员工来到我们的公司,我们期望他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完全投入工作。新员工的学习机会有很多,不过学习的方式不像在学校般单向,而是需要员工有更大的主导性,主动发掘问题和努力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我们没有这样的培养计划,会努力做好自己本分――一间有理想及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自然会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近年新人的优点是他们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时候他们的概念很大胆、很有个性,不过缺点是他们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对自己的意念没有一种坚持的精神,遇到困难时往往很容易放弃。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们只会聘用专业的设计人员,不过经验是次要,表现和态度才是我们最重视的因素。

此处放LOGO黑龙江豪思环境艺术顾问设计公司:员工15人,其中5名为设计大将,其余设计师10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有活力、思维敏锐,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知识和行业操作技能,同时具有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礼教思想。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这一点对于专业的设计公司是肯定的,相对具备专业素质的新员工我们通常都会在设计项目中磨合缩短这个时间,一般情况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面对设计行业需要前瞻性,培养自己的人才储备是发展的必然,开拓设计市场,立足设计行业,加强公司建设的后劲能量,对于长远发展很重要。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热爱室内设计;对工作富有激情,善于观察积累专业技能,很努力完善自己。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相对说两者之间只是一种概念的问题,设计能力本身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理想的员工应当具有良好的设计感悟性、与生俱来的空间美学评判,这是未来设计行业所真正需要的。

此处放LOGO深圳秀城设计公司:员工10人,30~ 40岁 5人,20~ 30岁 5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真诚、负责任、共赢、专业、感恩、付出。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是的,视不同位置,两个月到一年。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有的,发现和培养未来公司的主力,让他们分享公司的发展。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注重自我成长、学习新技能较快,对人本素质有所忽略。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专业训练还是有必要,非专业毕业的很少能快速进入状态。

此处放LOGO黄志达设计顾问(香港)有限公司:员工约100人,大部分为23~40岁。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有很好的审美能力和悟性,而且最好是全能,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要强。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当然希望越快越好,最好是一进公司就能独挡一面,但每一个新员工完全融洽进整个设计团队都是需要时间的。能力强的员工一到两个月应该就能适应。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有。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壮大,我们希望员工也能不断成长,也希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加入。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专业性更强,而且我们不断地引进境外人才,希望打造一个国际化团队。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不在意,更看重其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

此处放LOGO姜峰设计:员工97人,40~ 50岁占8人;30~ 40岁占21人;30岁以下占68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我想每一个公司都非常希望新员工能够尽快上手。而且,不仅仅是工作,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融入这个团队,对团队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这也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

过程当然希望越短越好。但实际上一般会有2-3个月的时间,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或是和公司气质相同的员工,可能只需要1个月的时间。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这是肯定的。对于一个大型的综合性设计公司,人才的储备是决定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要素。我们公司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员工从10来个人发展到90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根据每个阶段对于人才需求的不同,制定详细的人才资源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去实施,避免盲目的扩张和人才资源的缺乏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发展。

去年,我们发起了“J&A优材计划”,与中央美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整合校企资源,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为我们企业,同时也为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设计人才。今后,我们将在全国高校继续逐步推广“J&A优材计划”。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主要有三点:一是专业院校毕业和高学历的比例非常高;二是30岁以下的占了90%,这应该是这个行业性质决定的;三是他们都非常的敬业和努力。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这将取决于岗位的需求。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不一样,比如方案设计师和机电类设计师等,我们肯定会要求其专业性。如果是施工图设计师,我们会更强调其工作经验。

此处放LOGO山川空间设计公司:员工50人,其中20~ 29岁为26人;30~ 39岁为17人,;40~ 49岁为4人;50~ 59岁2人;60~ 69岁为1人。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专注、忘我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性格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性格当作一种观念,让他自己去按自己的理念做事,如果做不好,可以教他,帮助他。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这就要视乎机缘了,还有相互间的互动以及兴趣。如果机缘好,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合作;如果新进的员工不太愿意接受,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合作。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他们都是非常有兴趣去开发自己的创作资源的人,也都很敬业。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我觉得这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的自由度非常大,所谓百花齐放。他如果有自我的思想,去开发一个观念,我们给他一个平台让他去展示自我。当然,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也没关系,只要他很努力,我们一样会培养他。

香港某公司:员工12人,大部分年龄为25-40岁。

贵公司在纳新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哪些素质?

热诚及责任心。

是否希望新员工对于工作能很快上手?这个过程希望是多长时间?

是,因为在金融海啸下,客人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

时间要依据工作岗位来定。

是否有计划根据公司策略培养自己的人才库?原因是什么?

有,因为这样才能有最适合我们公司的员工。

从最近几年新进的人员来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怕辛苦,期望工资高,以及工作时间短。

是否在意员工为专业或非专业院校毕业?

不在意。

从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计类毕业生在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百分之二十左右因为种种原因转行。大部分人对现有工作还算满意,在回答“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学以致用”的问题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持否定态度,有些甚至很激动,基本上觉得接触现实工作后,与在校园时对于社会的想象有很大不同。

刘嘉培,广州中山,毕业7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室内设计兼平面设计。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满意。每完成一项工作,都在向前迈进一步。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校园时基本没有什么想象,首先老师很少和我们讨论,引导我们去憧憬。所以那时大脑里完全空白,不清楚有什么方向、有什么可期待,自然没产生什么想象。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很积极。最大的困难是对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把握好,例如家具的尺寸等。在校时自己不知道它有多重要,老师也没有过硬的要求。所以工作中会越做越没有信心。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很多方面。但基础仍是关键,需要不断加强。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学校教给了我“其实学习设计不应待在课堂里,甚至在校待三年。”打个比喻:即使教练跟你讲了三年如何游泳的知识,但在没有跳下水前,你还是不会游泳。设计也一样。设计的课程本身设计就有问题,太笨了。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希望由始至终地,认认真真地设计多一些实实际际的东西。例如从学校中发掘题材,对它进行设计,从中探索,然后再设计。简单来讲就是找为什么,然后思考如何,再问为什么……这过程是不断重复,但结果是绝对是有趣的。而不是等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许志强,深圳,毕业3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方案设计师。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比较满意。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校园生活的确是像在象牙塔里面一样,现实社会太残酷了,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兴奋、紧张。困难是如何更快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社会所认可的“产品”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知识匮乏,对外界知识的吸收与转化能力。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美学的基础知识、欣赏水平、审美能力,从古代私塾到今天的大学,如果所学知识没有用的话,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的。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更多更多的知识,各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因为设计是们很综合的专业。

,西安,毕业1年

你喜欢所学专业吗?

是的,我学艺术好多年了,也了解这个专业,当初考学的时候直接报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

在学校时成绩如何,毕业找工作顺利么?

成绩还不错,比较平稳!毕业顺利的找到了工作,我认为我们专业找工作是容易的,主要看自身的定位了,关键是哪个工作更适合自己发展。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我在公司做景观设计,主要是前期方案设计,后期制图。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满意。主要刚毕业参加工作,对自己定位不是太高,再说各方面的经验都需要积累,这才会有成绩。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刚毕业时觉得解放了,但工作时才发展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点力不从心。比如植物设计能力,制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我认为学校里主要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其次是怎样做事,之后才是专业设计的创意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多数是能够用到的,主要是创意思维和实际项目的合理结合,然后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如果重来,我希望多学到一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学习一些对本专业有辅助作用的知识,多交一些朋友!!

匿名,北京,毕业4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非常不满,工资少得可怜,吃西北风都不够。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完全两回事。现代中国教育存在严重弊端。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老换工作,现在还是这样。有实力的人并不一定得到重用。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不够圆滑。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完全没用。靠自己。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尽量圆滑做人。

陈林,上海,毕业2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方案设计。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不满意。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在学校时对一切都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也没有渠道了解工作是怎样的。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很小心,努力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资低。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很多方面,比如专业能力。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一些书本上的理论。工作后才发现,学校中学到的课本东西极少被用到,相反,那些在学校里与人相处、课外活动时无形中形成的可能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能力,却在工作交际中慢慢表现出来,让我欣喜。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阅读大量书籍,各方面都有。

Steven,广州,毕业7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室内,负责整个项目的前期及后续完工。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不满,对现有环境平台感到无奈,行业的食物链需要时间改变。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憧憬,任何人都会有。事在人为,那时是为了工作而学习,现在是为了学习而工作。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懵懂,像个成长的小孩,一步一个脚印。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人无完人,成花成树非一日之功。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任何职位都存在不同的教导水准层次,学校这个神圣的育才场所也不例外,在我所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到社会基本无法学以致用。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经验,希望能更多的深入教导一些案例及实地勘察,而不是过多的就本教学以及不切实际。

刘世贵,深圳,毕业4年

目前你在公司主要做什么?

项目负责人和主任设计师;

前期项目策划定位,商业街总体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商业景观设计,以及销售包装。

对现有工作满意吗?

还算ok。

接触现实工作后,与你在校园时对工作的想象有何不同?

具有更多、更大、更难的挑战,强度也更大。与理想的设计师有较大差异,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

刚毕业工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哪些困难?

迷茫-困惑-失落-绝望-成长-成果-成熟-成就感;

困难1、难以适应公司的复杂人际关系;

困难2、和理想的设计师工作相差甚远;

困难3、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缺乏,太理想化和形式化。

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

1、更高效的团队管理和协同能力。

2、没啥幽默感。

你觉得学校教给了你什么?是否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

1、设计的系统理论知识2、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学院就是设计师们造梦的摇篮。

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积淀和完美主义的追求。

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的话,你希望在学校学到哪些东西?

除了设计之外所有有意思的东西。

他们中有一些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学科带头人,有一些既从事教育工作又身在设计第一线,还有来自印度的一直在关注中国设计教育的艺术家。他们一阵见血地指出目前设计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观点各不相同,有些又很相似。

傅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叶 雷 叶雷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执行总监,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景观装置研究室主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馆设计总监

李炳训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校艺术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方振鹏 北京艾方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李 平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教授

巴拉特 印度艺术家,曾为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您认为现在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有哪些特点?

此处放小头像,下同傅:据说到2008年,国内开展设计教育的高等院校的总数已经达到一千多所,开设的相关设计专业达到五千多个,各个专业方向都有自己的专业特征,各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生源结构、毕业生质量都有所不同,要全面概括地描述这样一个群体的特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处放小头像,下同叶雷: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尊心极强,自负且没有责任感。

此处放小头像,下同方振鹏:基本没什么优势可言,这和设计教育有直接关系。各院校学科不是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师资特点来开设,而是觉得能挣钱,导致很多学生在校学不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够应付市场竞争的能力。很多老师自身的能力都很有限,很难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此处放小头像,下同巴拉特:创新意识强烈,少数可以吃苦耐劳但动手能力缺乏,思想活跃开放,信心十足但缺乏稳中求精的能力。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您怎样看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方振鹏: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能完全依赖于企业。提高能力的方式有很多途径,因此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彻底摆脱信心不足的状态。

叶雷: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问题,社会的问题理应由社会和国家去负责。我们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代价就是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巴拉特:目前的就业问题严峻,一般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眼高手低,造成就业能力不足,应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设计这一行业要求动手能力非常强,所以这要求毕业生学以致用,发挥其所长。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对于有些设计单位拒绝应届生,希望“熟手”加入公司,您怎样看?

叶雷:这不是绝对的,应届生也有好苗子,加以引导和培养之后会成大器。但总体而言,我们更倾向于“熟手”,毕竟公司是一个赢利性组织而不是教育机构。

方振鹏:企业有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义务。

巴拉特:我感觉这样是不公平的,应届毕业生创新能力是有的,要是公司加以运用也会产生不错的效果,不应拒之千里之外,当然要换位思考,给热血青年们一些机会。这样既培养学生很快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给企业乃至学校减少就业问题,又能培养出适合各个岗位需求变化的人才,使学生发挥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学以致用。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您是否建议设计单位与学校联合起来定向培养人才?

叶雷:不建议。打个比方,人才是产品,教育机构是生产者、设计单位是使用者。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会非常复杂和矛盾。理论上说,生产者应该按照市场需求来对产品进行定位,且生产者的利益是附加在产品上由使用者支付的。但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在中国是混乱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划拨,人才又偏偏为自己的价值埋单,而用人单位却不必支付人才生产的费用。换句话说,既然使用者不必支付生产费用,生产者的利益也不是从产品中得来,这样的产品就不会是市场规律的产物。那么很显然,在这样的机制下,人才只对自己负责,教育单位不对人才负责,用人单位既不对人才负责也不必对教育单位负责。这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方振鹏:不同意,因为那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设计人才的流动性很大,用定向培养的方式来解决就业和能力问题不现实也没太大的意思。

巴拉特:设计本身是动手能力非常强的专业,同时也需要创新,需要不断的表达与思考,呈现给人们带有内涵的丰富思想的作品。学校学的东西都是和社会相冲突的,现在人才应该综合发展,多方面发展,有利于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学校两者应该结合使用,以应变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有一种教育观点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对社会长久发展的推动力,而不是对现实的推动力”,就是说这种教育不是培养学生设计方面的技能(类似于职业学校),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的眼界、观念、技术是高于社会的,而不是一出校门就立刻顺应社会。您对这种观点认同吗?

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存在一种现实问题――由于企业需求及理念不同,造成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受挫。那么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坚持“设计”与“创新”,还是顺应社会及企业需求?

傅:这个问题不能以一个非此即彼的结论作为答案,对于业界来说,一定是既需要设计师“坚持设计与创新”,也需要设计师能够“顺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设计教育需要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的设计人才,共同构建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设计师“生态圈”。人才培养不能与行业发展脱节,设计创新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鼓励学生保持专业的理想与追求的同时,脚踏实地从实践中学习,克服狭隘,博采众长。设计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 第一,能胜任设计工作;第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与技术环境下的设计创作活动;第三,独立的分析能力和建立各自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学生需要更灵活的技能、更开放的心态、更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的激情、更准确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代社会他人唯一不能代替做的事情就是“思考”。

李炳训:坚持“设计创新”,以及培养设计人才就是要凸现对社会长久发展的推动力,是关于人才培养的宗旨。而院校培养人才和企业使用人才肯定会产生供需矛盾,这也是自然的。

就设计人才培养而言,要体现创造性的宗旨。这个过程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与积淀,又培养其创造能力。四年的学业中并不急于出成果,而个体属性的价值和设计潜质应该在走入社会溶于社会的体验中得到释放,展示自我价值并服务社会。

诚然,毕业生走出校门并不是真正的设计师,需要在实际岗位实践中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团队,同时还要适应以市场规律模式运行的项目设计。这需要较长的打磨过程,甚至很痛苦。企业或设计机构对毕业生的选择上有其专业结构与工作流程的考虑,如技能型的,只是看重其对操作技术环节的使用(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或选择有一定工作经历、创意能力的人。一般不会将重大项目交给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此时对于未被选择的毕业生而言,要把握好心态,眼光放远,正视我们的知识还须在社会中、工作实践中完备和扩充,有才华一定会释放出光环的。

李平:首先,这种观点在看到社会现实发展的同时,更看重长久发展;在设计技能培养的另一面,提出了更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作为对“顺应社会”的否定,提出了“高于社会”的口号;在文化观念普遍浅表化与设计实践普遍功利化的当今社会,这种观点无疑表达了某种内在的价值和独立的思想,表现了某种积极的姿态和社会的责任,对于这些闪光点,我是认同和肯定的。但问题是,这种观点的表述过于绝对,将现实与长久、技能与修养、顺应与引导等等这些本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僵硬的割裂对立开来。生活是辨证的,社会是复杂的,而设计作为切入社会与生活的有效路径,必然是异质同构的生存智慧与多元共生的弹性话语,设计正是“理想现实化、现实理想化”的过程,设计思维也由“非此即彼”(传统理性设计)发展为“亦此亦彼”(后现代设计)到“由此至彼”(当代生态设计思维),“此”和“彼”的辨证互动关系不断涌现与彰显。当然,审美价值与人文理想永远是设计运动与发展的主导和灵魂。

有了明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想如何面对社会、投入实践的种种问题就应该迎刃而解了。

叶雷:这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细节化复述,归根结底,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应由市场决定。很多教学机构在目标和方针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生存技能,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从教育的层次来看,高端的研究型人才需要高瞻远瞩,中低端的普及型教育需要关注市场。然而,目前国家的大规模扩张性招生,混淆了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代价就是口号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这种机制下最大的受益方是教育单位而不是人才和用人单位。

市场需要的是实践者而不是思想家。

方振鹏:同意,一走出学校门就立刻顺应社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人的能力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关系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人不是要完全顺应社会,也必须有选择社会的权利。

顺应实际上只是一种生存的形式,而对社会没有创造性的推动作用。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具有创造和推动作用的力量,不是一群惟命是从的弱势群体。况且,社会不能完全信赖于企业的能力,很多企业的审美和综合素质都是极其低下的,他们只是需要那些来了就能为他们挣钱的工具而已。

巴拉特:社会只要发展就需要人才,需要教育,需要不断的发展教育体系,以及完善的师资力量,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以及支持,学校应该培养适合社会的人才,而不应让社会去适应人才,当然问题没有绝对的,应是相互的,循环的,就像强大的生物链一样。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目前形势下,您希望学生抱有怎样的心态?

李炳训:对在校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心态要平静。一要加强对艺术设计内涵的认知,明确设计到底是什么;二要提高设计理论修养,强化专业基础,尤其要掌握设计方法和工作方法,培养训练独立创新意识;三要不间断地积累社会、人文、自然与理工学科的知识,建立广博的知识库;四要随时关注社会和城市环境的变化,掌握时尚信息,并以准设计师的眼光来审视周边的一切事物,关注身边的设计;最后是要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叶雷:高等教育与市场规律的背离导致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社会问题非常严重,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学生应以客观、平和的心态看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逐渐磨练他们的人格品质,因此,我们认为,高尚健康的人格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方振鹏:自强平稳的心态比较合适当下的形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

巴拉特:积极的心态,努力争取,同时不能放松自己,要学以致用,不断的完善自我,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要综合发展,以顺应社会。

(此处放现代装饰LOGO)您觉得关于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傅:我们来看一下新千年以来中国乃至全球落成的各种建筑,在不同的设计立场和价值标准下,导致的不同设计现象和结果:其中有象征国力和权威、代表财富和欲望的地标建筑,像鸟巢、CCTV大楼;有“以适用、坚固、安全和经济为原则,适度注重美观”的大量的日常建筑;“5.12”汶川地震后,一些建筑师投身其间的去专业化和去工具化、用于灾后快速重建的民生建筑;席卷全球由明星建筑师创作的具有强烈风格特征的品牌建筑;还有利用生态技术、体现节能环保价值取向的绿色建筑……当下,建筑设计实践的多样性已经远远领先于建筑设计教育的多样性。推而广之,中国的设计教育也需要从整体上形成多元和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各个学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只有因地制宜、明确方向、办出特色、拉开距离、扬长避短,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差异中体现价值,在竞争中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正如1998年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别指出的那样,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