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运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运营方法

社区运营方法范文1

信息系统是智能建筑与社区(以下简称智能社区)的重要基础系统,确保信息系统自身及其所传输、处理、存储信息的安全,是保证智能社区各个子系统正常运转、确保人身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

标准中对信息安全的规定是针对智能社区中各种信息系统安全的特点,结合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政策、标准而制定的。智能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机构应对信息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领域。

智能社区的建设与运行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建筑及住宅社区的设备研发机构、运营服务商应采取一定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包括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的安全,确保运营服务系统不会对用户造成信息安全损害。可逐步建立起建筑及居住区设备及应用系统的认证体制,以提高建筑及居住区设备的安全、有效管理。

建筑及住宅社区运营服务商应明确系统本身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以及可能对用户造成的安全威胁,采取措施应对和消除安全威胁。

智能社区建设和运行机构应该清楚信息安全领域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阶段的专业领域,各种信息安全漏洞、缺陷、威胁和攻击会不断出现和发展,因此,不存在一种静态的、一劳永逸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本标准、本指南在内的相关内容都处于不断发展只种,智能社区建设和运行机构应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进展情况,及时采用最新的、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研究成果,以确保智能社区安全运行。

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和公开信息,以及对存储、传输和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进行响应、处置。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的精神,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效地提高我国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整体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协调,同时有效控制信息安全建设成本,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重点保障基础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智能社区建设和运营单位应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开展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根据智能社区及其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以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及信息系统必须要达到的基本的安全保护水平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程序和方法确定智能社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国家标准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

1.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2.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适用于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3.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4.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5.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国家对不同安全保护级别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行不同的监管政策。第一级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第二级在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指导下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第三级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第四级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强制监督、检查;第五级依照国家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主保护,国家指定专门部门、专门机构进行专门监督。智能社区建设与运营机构应按照上述国家的规定接受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

智能社区的信息

安全要求

标准对智能社区运营机构信息安全相关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

信息系统基本安全活动;

风险分析与评估;

安全策略

安全体系

标准中对这些方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运营商应根据最新的信息安全相关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自身完整的智能社区信息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1. 信息系统基本安全活动

信息系统基本安全活动是指智能社区运营机构在负责运营智能社区信息系统过程中应该开展的相关活动。信息系统基本安全活动是由运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的活动,并确保这些活动的质量和所涉及范围的完备性。

运营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安全活动包括:

(1)根据运营服务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2)安全策略的制定、、教育、评价、修正等活动。运营机构必须保证行政管理范围的所有实体对安全策略正确理解、实施与保障,并有相应的考核等管理措施予以监督和检查;

(3)建立信息安全相关的机构,设置相应的岗位,确定相关的责任,并建立相配套的管理、考核和奖惩体系;

(4)保障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力资源投入,建立相关的人员选拔、考核、培训体系,并规划和实施针对一般运营服务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5)确定运营服务系统中的关键信息资产,并进行资产分类管理;

(6)应根据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建立相应的物理和环境安全保护体系;

(7)应根据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8)建立和维护系统的运行安全体系,主要包括针对运营信息系统以及普通用户的应急响应体系、安全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等;

(9)应根据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对相应的信息系统承包商、信息软硬件产品进行安全资质审查、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10)应根据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升级、完善等活动做好安全规划,对系统的拆除应提前做好规划和处理。

2. 风险分析与评估

按照即将颁布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组织和开展信息安全评估工作。

标准在以下几方面对风险评估提出了要求:

(1)运营商应对运营服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并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作为确定相应系统安全等级的主要依据。

(2)运营商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风险评估的机制。

(3)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宜由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完成。

(4)风险分析与评估宜采用适用的方法,对每一个识别出的信息资产,按照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最基本的安全要求,分析可能受到的威胁和后果,提出相应的安全需求建议。

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相关国家政策(如等级保护等)对风险评估的要求,组织好智能社区相关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分析工作主要包括:

规划阶段的风险评估。规划阶段的风险评估应针对智能社区信息系统对社区运行的作用(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确定系统建设应达到的安全目标。分析的重点在安全威胁,应根据未来系统的应用对象、应用环境、业务状况、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规划阶段的评估结果应体现在信息系统整体规划或项目建议书中。

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需要根据规划阶段所明确的系统运行环境、资产重要性,提出安全功能需求。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结果应对设计方案中所提供的安全功能符合性进行判断,作为采购过程风险控制的依据。本阶段评估中,应详细评估设计方案中对系统面临威胁的描述,将使用的具体设备、软件等资产列表,以及这些资产的安全功能需求。

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估。实施阶段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系统安全需求和运行环境对系统开发、实施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并对系统建成后的安全功能进行验证。根据设计阶段所分析的威胁和制定的安全措施,在实施及验收时进行质量控制。实施阶段风险评估主要对系统的开发与技术/产品获取、系统交付实施两个过程进行评估。

运行维护阶段的风险评估。运行维护阶段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和控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是一种较为全面的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真实运行的信息系统、资产、威胁、脆弱性等各方面。

废弃阶段的风险评估。当信息系统不能满足现有要求时,信息系统进入废弃阶段。根据废弃的程度,又分为部分废弃和全部废弃两种。

3. 应制定明确的安全策略

智能社区建设和运营机构应针对相关信息系统,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策略规定的是智能社区中各种人员对社区信息系统资产(包括:软件、硬件、数据)的访问权限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典型策略规定的内容包括:访问范围、访问时间、访问方式、访问地点、访问手段等。

标准中规定的安全策略包括:

(1)物理安全策略:确定在物理访问、保护方面的安全规定;

典型的物理安全策略包括:机房、机柜、电缆等的访问、使用、检查规定;

(2)访问控制策略:规定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以及内部网段之间的访问规定和策略要求;

典型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网络访问策略、应用访问策略等;

(3)安全检测策略:规定对系统安全实施定期检查的周期、方法等;

(4)审计与监控策略;

(5)网络防病毒策略;

(6)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4. 安全体系方面

(1)信息安全措施

信息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安全措施:

建立明确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明确的安全策略、安全的网络系统配置等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运行说明,指明在哪些部位必须配置哪些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以及规定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采取措施保护局域网;

采取措施保护基础通信设施;

采取措施保护边界;

配置或依托公共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具体安全措施的采取应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

(2)保护局域网计算环境

局域网可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建立用户终端、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系统保护机制,以防止拒绝服务攻击、未授权数据泄漏和数据修改;

保护操作系统,确保操作系统的自身安全;

保护数据库:对数据库应该实施细粒度访问控制、关键数据加密、重要服务器用单独网段、强身份鉴别、备份恢复应急措施、安全审计等安全保护措施;

身份鉴别和数字签名:对于系统中重要的服务器、应用系统的访问,应采用统一的身份鉴别,并对用户访问行为采用抗抵赖措施;

建立入侵检测体系,防止内部局域网受到非法入侵;

建立病毒防范体系,防止局域网计算环境受到病毒破坏;

具有足够的防止内外人员进行违规操作和攻击的能力。

(3)保护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

可采取的保护网络和基础设施的措施有:

保证基础设施所支持的关键应用任务和数据资源任务,防止受到拒绝服务的攻击;

防止受到保护的信息在发送过程中的延迟、误传或未发送;

防止非法数据流分析;

保护各种应用系统中的用户数据流;

保护网络基础设施控制信息。

(4)保护边界

可采取的边界保护措施有:

建立网络级物理隔离体系,实现物理隔离(这是一些高敏感度网络必须达到的);

建立系统的防火墙体系,实现进出网络边界的细粒度访问控制;

建立系统远程访问安全系统,以保护系统边界远程访问的安全;

建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以防止入侵者的攻击;

建立基于网络的防病毒系统,以防止病毒入侵;

建立漏洞扫描系统以改进系统的配置和功能设置。

(5)支撑性安全基础设施

可采用的支撑性安全基础设施有: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

密钥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

应急响应体系。

关于嵌入式与控制信息系统的安全

智能建筑中存在大量的智能设备,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构成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社区(建筑)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安全运行是确保智能社区正常运转的基石,保障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安全是智能社区信息安全的关键内容。标准中在控制协议中从协议层次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规定和描述,涉及控制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的信息安全问题则应按照标准“运营”和“评测”部分的规定执行。

鉴于智能控制系统对于智能社区的特别重要性,本节对其信息安全体系的实施提出具体指南。

1. 嵌入式与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智能社区嵌入式与控制系统面临的典型安全威胁有:

控制网络中的信息流被阻塞或延迟,包括干扰通过网络实现的各种控制操作。这些阻塞、延迟、干扰有可能是由于产品和系统设计、实现、部署存在缺陷和故障引起了,也有可能是恶意行为造成的。

向系统操作员发送不准确的信息,以实现非法的修改或者引发操作员不正确的操作。智能社区中会存在有很多分布式的、人机结合的控制系统,有大量的状态和控置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和处理,引发或指令各种设备(或操作员)的各种管理和控制行为,因此通过恶意发送不正确信息,有可能对智能社区运转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发严重的犯罪行为。

直接干扰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保护系统。网络在实现远程状态监控和监控的同时,也为通过网络远程干扰系统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对安全保护系统的干扰将引发严重的后果。

非法修改各种可能损坏、关闭设备的指令或报警参数设置。破坏设备是干扰智能社区运行的一种手段,网络为这种行为提供了一种新手段,通过可能造成设备损害的指令、关闭设备指令都可能造成设备失效。采取修改设备报警参数等方法,造成设备大量告警,造成设备(或系统)无法应对突然出现的大量告警而崩溃或失效,也可以达到破坏的目的。

修改智能社区控制系统软件、配置信息,或者传播恶意软件,以及其它可能造成负面效果的问题 。智能控制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远程设置、软件升级、补丁分发等操作,通过干扰这些操作行为,除了可以对设备直接造成破坏外,还可以散发各种恶意软件和木马等程序和软件,为智能社区运转埋下严重的隐患。

2. 嵌入式与控制系统安全目标

针对前面提到的威胁,智能社区嵌入式与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目标如下:

限制对智能社区控制系统网络的逻辑访问行为。这包括:通过设置DMZ区,防止社区其他网络对智能社区控制系统网络的直接访问;智能社区控制系统和社区运营机构内部管理系统使用不同的鉴别和加密机制。智能社区控制系统应该使用多层(级)的网络拓扑结构,以确保关键通信是通过最安全和可靠的层。

限制对智能社区控制系统网络和设备的物理接近。对智能社区控制系统部件的非授权物理接近,有可能会对智能社区控制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的破坏。应使用多种物理访问控制措施,如:锁、读卡器和保安。

要防止智能社区控制系统部件被非法利用。这包括:对安全补丁,应该尽可能快地完成现场测试,并部署;关闭所有的不使用服务和端口;限制 智能社区控制系统用户的权限,确保只拥有完成工作的最小权限;跟踪并监视系统设计数据;使用防病毒软件、文件完整性检查软件等安全工具,来监测、确定、防止、消除恶意代码。

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系统功能。要确保每一个关键部件都有冗余和备份部件。除此之外,还要确保一个部件失效时,应该是以一种安全的方式失效,即不会在智能社区控制系统系统中产生不必要的通信流量,也不会带来其它问题,比方说连串的事件。

3. 嵌入式与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智能社区嵌入式与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要根据本标准的规定建立相应的防护体系,在体系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重视智能社区专用的安全策略、流程和培训宣贯材料的制定。

按照“等级保护”的 思想,制定嵌入式与控制系统安全策略和流程,并根据威胁级别的增加部署相应的安全措施。

关注智能社区相关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包括:架构设计、采购、安全、运行维护和拆除。

将嵌入式与控制系统网络部署成多层(级)的网络拓扑结构,以确保关键通信是通过最安全和可靠的网络。

在控制网络与其他网络,尤其是与其他用途完全不同的网络系统(如: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之间部署逻辑隔离设备(比如:基于状态监测的防火墙)。

采用隔离区架构,防止其他网络和控制系统网络之间的直接通信。

确保关键部件有足够的冗余并联接在有冗余的网络之上

将关键系统设计成“容错”系统,以防止“级联”事故的发生。更进一步,系统应设计成“安全地“失效。

在控制系统测试完成后,应关闭不用的端口和服务,确保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限制对控制系统网络和设备的物理访问。

限制控制系统用户的权限,确保只授予他们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少权限(例如:部署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并赋予每一个角色完成其工作所需的最少权限)。

智能社区运营机构在控制系统和其他系统应分别使用完全隔离的鉴别机制(例如: 控制系统不要和机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一套用户管理系统)。

使用强度更高的身份鉴别技术(如:智能卡)。

部署安全措施(典型的措施包括防病毒软件、文件完整性检测软件等),以检测、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

在存储和通信过程中使用加密技术。

各种补丁、修订在正式安装之前,应尽可能在现场环境下完成所有测试。

对智能社区内所有关键区域内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控和审计。

信息安全检测与验收

1. 检测

(1)信息安全活动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活动的计划、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成果。具体的检查项按照GB/T 20299.1-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 系统通用要求 的7.2.1中规定的内容进行。

(2)风险分析与评估核查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记录和报告,系统例行风险分析计划、记录和报告;还应对风险分析具体完成人员(或机构)的资格(或资质)、能力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查。具体的核查项按照GB/T 20299.1-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 系统通用要求 的7.2.2中规定的内容进行。

(3)安全策略检查

系统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安全检测策略、审计与监控策略、防病毒策略、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安全策略应在系统的建设、运行、检测和验收等相关文档中有明确的规定。实施检测时,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完备性、法规符合性进行检查。具体检查项根据GB/T 20299.1-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 系统通用要求 的7.2.3的规定。

(4)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检查和测试

a. 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完整性检查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实际情况,对系统局域网、基础通信设施、系统边界、安全基础设施等几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检查。

b.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检查

检查的重点有:

安全措施本身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安全策略要求;

安全措施的选择和部署是否合理;

安全措施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系统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备、合理等。

c. 系统安全测试

应根据GB/T 20299.1-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 系统通用要求 的7.2.4规定的内容,按照系统所确定的等级或系统本身的安全要求,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准备相应的测试表格和测试工具,并根据相应的测试流程,对系统相关的安全技术文档进行核查,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现场测试。系统安全测试工作宜委托国家认可的安全检测机构进行。

2. 测评机构

测评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测评机构承担,测评完成后由测评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测评报告。

3. 验收

(1)验收条件

系统试运行阶段结束,并提出试运行报告;

本章“检测”部分中规定的检测工作已经完成,并形成相应的检测结论;

所有信息安全相关文档。

(2)验收文档

a. 系统试运行记录和报告

b. 检测报告

由国家授权测评机构进行测评的测试报告;

第三方测试小组提供的测试报告;

承建单位进行测试的测试报告。

c. 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d. 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的应用需求及总体设计方案;

网络规模和拓朴结构;

信息流描述;

安全威胁描述及其风险分析;

系统主要安全功能及其实现方法;

系统主要环境安全功能的实现方法;

网络管理方式及实现方法;

安全设备管理方式及实现方法;

主要软硬件设备及性能清单;

主要安全产品安全选型依据。

e. 管理文档

(a)管理机制

工程适用的法律法规;

安全策略文档资料;

安全策略审查和评估的相关规定;

信息资产管理规定;

安全事件处理规程;

物理安全规定;

资产移交的管理规定;

安全事故管理规程;

用户口令管理规定;

备份策略规程;

计算机介质操作规程;

系统工具使用规程;

系统审计规程。

(b)人员、机构与职责文档

安全决策机构组成图及职责分工表;

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表;

安全顾问的资质评审记录和聘任书;

安全管理人员履历及专业资格证书;

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人员岗位职责规定。

(c)安全运行资料

安全策略有效性审查和评估的记录;

安全管理会议的会议纪要;

安全专家的建议记录;

系统和设备维护记录;

访问控制策略文档;

定期的审计分析报告;

异常情况审计日志和安全事件记录。

(d)工程实施文档

施工管理文件;

变更文件;

系统调试分析报告;

系统培训文件;

系统移交清单及文件;

工程监理报告。

(e)其它文档

项目相关的合约;

产品的法定安全测评机构的评估证书;

外包服务的合同;

外包软件开发方的资料;

外包工作人员合约;

质量手册;

以上未涉及的且与系统安全相关的文档资料。

以上要求提交的文档,可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f)验收结论

由验收组依据上述检测、检查报告和各项记录文档,通过专家评审,做出验收结论。

安全保密

如果智能社区为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数字化工程,则应严格按照保密机关的安全保密要求,开展相关建筑数字化工程。

1. 通用要求

GB/T 20299.1-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 系统通用要求中强调,凡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网和非网建设、专用电话(红机)、通信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以及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均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一些具体要求如下:

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满足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数字化系统工程应与保密设施同步建设;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保密设备,应通过国家保密局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的检测;

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应经过保密工作部门认定,取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简称《资质证书》);需要建设系统的单位,应选择具有《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来承建。获得《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可以从保密部门取得相关保密标准和指南遵照执行;

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系统工程应经过国家保密部门的审批才能投入运行;

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应与外国人经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如外国机构、涉外饭店、外国人居住公寓)保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规定请参照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2. 安全保密检测

社区运营方法范文2

各种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有自己的手段去获得用户,最常用的是公关三步曲:基数用户量、造势稿子、活动,三个环节不断循环。而这也是很多平台风光得好,而有消失得很快的原因,通过外部有意的宣传,带来的只是公关公司给你看到的结果,恰恰并非一个良性平台需要做的。并且带来的一个弊端是用户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的用户都是猎奇的心理来看一看,不带走一片云彩,确实造就海市蜃楼般的感觉。互联网运营又被戏称三部曲的六字用户运营真言:拉新、留存、促活。任何一种的活动,甚至营销都要建立在任何一个中去,否则只会是无用功。而在拉新上面,在线教育平台该如何在较短时间获取用户?

一、扩大覆盖面:员工自媒体化

最近两年,自媒体成为互联网人士必不可少的话题,而也有不少人从事自媒体活动,当然也有优秀的公司用自媒体来武装公司。而在扩大覆盖面上面,在线教育们应该鼓励员工自媒体化,用自己为公司代言。过去,我们是被公司代言,如今我们要让自己为公司代言。互联网带给教育的变化之一教师不在是一个大系统下部分,而是能够自成系统,老师为公司代言的时代。

在此过程中,公司会遇到比较多问题:比如员工积极性不高、比如工作耽误、比如作假等等,但是这些在一个开明的领导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把此作为战略计划,那么就必然会得到执行。我们不渴望能够得到100%的转化,而能够有30-50%的转化就是成功了。自媒体化的好处不单是我们所认知的那些,还有这些:

(1)为市场提供人。无论来自各个行业,都要有自己的员工,让员工把平台覆盖面做广,不要只局限于那几个在线教育圈子,因为很快会发现来来去去就是自己在自娱自乐;

(2)参与感。小米营销的法则之一,让员工有使命感,而非变成一个打工的角色,一起与领导参与到一个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中,让公司一条心;

(3)融资面广。作为创业公司,融资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那么只局限在一城一地中,就错失很多资源,因为即使教育有千亿的市场,但是对于大部分投资来说,教育还是太小了,而且每个领域份额都不大,难以做大,就是小打小闹,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在线教育不断融资就会成为关注的一个点,能够得到看好就代表踩在一批炮灰往上走了。

二、与学校合作,开发项目

在线教育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有些项目的本身是适合与学校合作。在学校看来,如果能够免费使用某个系统,来为学生谋取更好的教学资源,相信大部分学校都是愿意了,排除各种的所谓的斗争之论。通过自身平台为学校开设专门的学习通道,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平台的利益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平台都有跟学校合作,就是不成功?因为大部分的平台看重学校里面的钱袋子,而非真的从学校出发,每个来到学校都谈怎么赚学校的钱,可想而知一个传递知识、开发用户为目的的目标就变质,谁还会为了用户而考虑,而这就是创业公司的短视,也是为什么大型互联网机构更加受学校欢迎原因,因为人家是真合作。

不要让你们现在看到的合作来说事,就我知道而言,除了网易等几个机构还算可以的话,其他都是变质的。不用说获得用户,就说留住用户就基本很难,当然这里的一些公司本身就是不需要用户,只需要客户,本身这样子做无可厚非。

如果跟谁学跟某个学校合作,推出实验班,就类似最近佛山南海区全区几十所学校共同开发的“朝阳学堂”平台,而能够提早把它弄到跟谁学上面,何乐而不为。创业是要生存第一,但是教育的意思就在于有长远的布局思维,一城一地的得失,未来必然会返回来了,社会都是平衡的。

三、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这里说的合作并非投放方面的合作,而是更加深层次的合作,比如很多平台都投放竞价,都有教育产品,这些不是这个合作,而是共同开发一个项目,或者合作推出某些活动或者营销手段。传统教育机构都频繁跟互联网合作,就是看重它们背后的互联网资源,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深层次的合作带给公司员工潜移默化的变化,这才是合作的目的,而非真是为了表面大家都看得到业绩,或者带来用户,因为这些都是有时间性,而唯有思维才是自己的。

社区运营方法范文3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and 3D elements is the unavoidable trend of virtual worlds. How to get them inter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has become a pressing research topic at present. A dynamic mechanism of 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 is exa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actor network theory translation principle.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ctor network theory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he 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 process, but als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dynamic factors. It proclaims that some capable virtual world operators will first break the homogenization of competition by lea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ctor network.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will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and guiding it. The application of actor network theory provides a new view for the study of 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 dynamic mechanism, as well as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虚拟世界的融合;动力机制;社交元素;3D元素

Key words: actor network theory;virtual world's integration;dynamic mechanism;social element;3D element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001-05

0 引言

这是一个虚拟世界繁荣发展的时代,但是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都面临着发展困境。一些学者曾经指出,“社交元素”和“3D元素”的融合(本研究将其简称为虚拟世界的融合),将是虚拟世界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3D元素高参与感、体验度,可以弥补SNS网站在盈利模式上的弱点,而社交元素的社区互动和低门槛可以提高3D虚拟社区用户的活跃度和积极性,打破3D虚拟社区发展的瓶颈[1][2]。不仅如此,如果可以把这两个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在虚拟世界中构建成具有真实效果的网络商店、网络饭店、网络影院,将使购物更加有趣和方便,把我国的电子商务推向另一个[3][4]。但学者们也承认,二者的结合,在资金上、技术上都具有一定难度,比如,对于SNS社交网站来说,在现有的web2.0条件下,太完整的3D运用,对用户的硬件配备和国内网络环境要求很高,带来相应的开发成本,对于擅长提供游戏内容的3D网络游戏运营商而言,如何在游戏中加入一套强有力的人际互动系统,也是巨大的挑战。而且对于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而言,它们要相彼此转变,需要在底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框架做出较大调整,这无疑会带来更多投入,增加风险,两大类虚拟世界运营商面对的挑战见图1。现有的研究是基于虚拟世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之上的发展规划和技术策略,目前还没有出现深入探讨二者融合的方法类的文章。

本研究认为,虚拟世界的融合,关键在于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两大运营商的融合,即二者合作建立联合运营平台,在保留自身先天优势的同时,通过“借力”和“互助”,在协同中寻求自身的发展(联合运营平台的经营模式见图1所示)。但是,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在更多的关心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一些问题接种而来,那就是,①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他们有序地整合在一起?②如何管理由这个虚拟企业,建立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管理制度?于是,这两大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行动者网络理论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教育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5],笔者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也同样为本研究的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分析工具。首先,要使从前是竞争关系的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两大运营商主动发起合作,就需要寻找到二者的利益均衡点,只有当合作双方都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这个联合运营平台才能建立起来,行动者网络中的转译分析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微观研究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双方的利益诉求,寻找到促使合作发生的利益均衡点,从而促成联合运营平台的建立。再次,在行动者网络的分析中,人类因素和非人类因此都至关重要,这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俯瞰的视角,帮助我们从一种更大的全局观看待两大运营商的合作的问题,也就是说,二者的合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我们研究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提出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是当代法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拉图尔、卡龙和劳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重新描绘了在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各种存在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的理论,他们用行动者(Actor)来表示各种存在的主体。他们将ANT定义为一项由不同角色的行动者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各类行动者为实现在参与在该活动中所赋予的利益,发挥不同的作用或者功能而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网络,行动者的最终利益就是通过自己与其他行动者共同联动来实现的[6]。该理论认为不管是“人”还是“非人”都可以被看作是网络中的行动者,不应该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个人的和组织的加以区分。

“转译”是ANT的核心概念,转译分为五个关键环节,分别是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异议。在这五个关键环节中,各行动者需要有共同的强制通行点(Obligatory Passage Point,以下简称OPP),OPP是使各行动者可以获利的点,可以实现对问题的协商。

2 虚拟世界融合的动力机制分析

2.1 虚拟世界融合的ANT转译过程分析 按照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首现确定行动者网络中的行动者,再根据前文所述拉图尔分辨出的“五个转译基本环节”分析它们的转译过程,试图找到虚拟世界融合的动力机制。

2.1.1 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是行动者网络联盟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确定该行动者网络核心行动者,与其自身利益需求相一致的其他相关的行动者的地位和潜在利益,并设立一个强制通行点(OPP),以使自身成为行动者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相关行动者围绕这一关键问题(OPP)以及各自的目标(利益),形成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运营商融合的行动者网络。每个行动者为了达到各自目标,必须在该网络中通过强制通行点。

①网络构建的相关行动者(动力因素)。虚拟世界融合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也是该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分别是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其中人类行动者分为内部人类行动者和外部人类行动者,本研究识别出的行动者见图3。

内部人类行动者包括SNS虚拟社区运营商、3D网络游戏运营商、程序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3D网络游戏开发者、企业。其中,SNS虚拟社区运营商和3D网络游戏运营商是融合网络构建的发起者,他们搭建联合运营平台,负责制定合作的规则保护各参与主体利益,以及负责利益的分配,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吸引程序的开发者、软件服务的提供者、3D网络游戏开发者和想要在虚拟世界中宣传自己产品的企业行动者加入到这个网络,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拉拢相关产业,并开发出创新、吸引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的虚拟世界产品,进一步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程序开发者负责SNS虚拟社区程序的开发。软件服务提供者负责小的应用程序的开发。3D网络游戏开发者负责制作3D网络游戏的内容。企业在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合作的虚拟世界内宣传自己商品或是进行网络

销售。

外部人类行动者包括政府、互联网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互联网行业媒体、互联网行业公关公司。政府是互联网经济的监管者,包括我国工信部、发改委、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等,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管理措施,创造互联网发展的健康环境,管理消费者权益。互联网行业协会负责维护行业的利益、实行行业的自律、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经济贸易及知识产权等纠纷,加强行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重复发挥行业协会的技术交流职能,推动互联网产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消费者组织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和提出建议;受理消费者投诉,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节;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讼等职能,充分保护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权益。互联网行业媒体在整个虚拟世界行业中扮演着信息的与传递、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促进行业运作透明公平的角色,是政府与虚拟世界产业、用户与虚拟世界网络节点、节点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虚拟世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互联网行业公关公司负责参与虚拟世界中的各企业节点的新业务、市场公关、品牌营销、危机公关等工作。

本文将资金、资源、政府政策、行业规则、服务和信息这六个异质因素纳入该行动者网络中,他们是该网络的非人类行动者。资金是维系该行动者网络正常运作的资本的来源与流向。本文中定义的资金包括三个部分:行动者的投资资金;行动者的利益分配;用户的支出,即该网络的收入来源。资源:指在整个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的合作过程中,各行动者所需要的硬件与软件支持。其中硬件支持包括合作中需要的材料与设备,软件资源包括合作设计方案、网站设计方案、软件设计方案、虚拟世界运营方案等。政府政策:政府对中国虚拟世界发展向的引导政策。行业规则:企业之间合作的规则、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办法。服务:用户自愿通过一定资金所获得虚拟世界中的信息服务,与上文描述的“资金”第三种情况相对,即用户通过“资金”获取信息服务。信息:指在行动者网络中各行为者的行为信息(如政府的政策调整、企业的策略调整、3D游戏开发者的科研动向、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等)。

另外,市场作为推动虚拟世界发展的经济手段,通过价格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作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平衡市场供求,充分调动各行动者积极性。由于前文所述的人类行动主体已经是在市场环境中的主体,所以这里不再把市场作为一个单独的行动者来进行研究。

②行动者网络建构的强制通行点(OPP)。在该虚拟世界融合的行动者网络中,行动者共同的强制通行点是“融合发展”,即相信在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两大运营商的合作中,可以引领虚拟世界的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便利的服务,使每一个行动者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虚拟世界融合的强制通行点如图4

所示。

③行动者网络建构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各主体的目标。要完成转译过程,各个行动者必须克服或者排除各自的障碍,只有在利益的驱使下,行动者才会积极进入网络,并长久维系在网络中。因此,在构建一个行动者网络时,首现需要分析这个行动者需要面临和克服的问题,这些障碍会阻碍行动者网络的建构,但是它们在下面的转译过程中是可以解决,或者可以控制的问题,每一个行动者的主体目标和障碍详见图4。

2.1.2 利益赋予 利益赋予是行动者网络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该行动者网络核心行动者用来稳定其他行动者的方法,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策略和管理的问题,给行动者赋予新的角色,结果就是使它们被征召而成为网络联盟的成员。在该行动者网络中,利益赋予是通过行动者之间的供需关系、管控关系、监督关系、合同关系、咨询关系、引导关系等方式,将虚拟世界融合的利益赋予给所有的行动者。

2.1.3 征召 征召是虚拟世界融合行动者网络形成的第三个阶段,它赋予每个行动者都可以接受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网络联盟的形成。由于互联网行业竞争加剧,为了改善单个运营的低效率和高风险,实力相当的SNS虚拟社区运营商和3D网络游戏运营商会有较强烈的合作意愿,自愿作为整个行动者网络的发起人,是他们先后征召程序的开发者、3D网络游戏的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企业为该融合型虚拟世界提供服务,满足社交化和3D化融合的定位,为消费者提供更有趣更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行动者需要不断学习、挑战、合作,完成转型,提供合适合作运营的虚拟世界定位的服务。将虚拟世界的服务和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自身的运营能力,将服务提供给虚拟世界的用户。由于该虚拟世界的发展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符合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行业公关公司和行业媒体的主体目标,因此这些外部主体会响应这个征召,政府为该虚拟世界的合作发展提供立法规制、政策引导,保证虚拟世界健康发展从而带动现实经济,行业协会保护行业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帮助参与合作的行动者主体协调处理纠纷,加强行业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主体间的技术交流,推动技术的进步与管理的创新。消费者组织监督和检查合作型虚拟世界对用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受理消费者投诉,保护消费者权利,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行业媒体通过信息引导和监督虚拟世界的发展,帮助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行业公关公司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提供新业务、品牌营销、市场公关等服务,获得资金来源。

2.1.4 动员 按照卡龙(Callon)的说法,只有达到动员的阶段,一个成功的行动者网络才算是构建完成。在虚拟世界合作发展的行动者网络中,有联合运营意愿的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运营商是整个网络的动员者,二者首现通过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它们通过动员程序开发者、3D游戏内容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和做营销推广的企业参与到该网络中,新型虚拟世界的联合运营商通过与程序开发者、3D游戏内容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签订合作伙伴协议,按照相应的利润分别办法将资金付给它们,同时也按照约定方法向在虚拟世界中宣传自己产品的企业收取广告费用,如PPC(Pay Per Click)或者CPC(Cost Per Click)。在运营初期,可通过与行业公关公司合作提高影响范围,在有了初步成效的情况下,该新型运营模式会受到行业媒体的关注,联合运营者也可以在行业媒体中介绍自己,制造舆论环境,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的研究机构便会跟进该领域的研究,为行业的合作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政府政策和行业媒体也为动员消费者加入到新型互联网中起到了作用。

2.1.5 异议 实现虚拟世界合作发展的过程,不仅构建行动者网络很重要,如何使这些异质行动者形成利益的联盟也很重要。由于不同的行动者利益具有多样化和异质性,他们的自身利益难免与其他行动者发生冲突和异议,于是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盟对于维护行动者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新型虚拟世界的联合运营商在该行动者网络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包括如何支付程序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和3D网络游戏开发者,也包括如何从企业中收取广告费用,于是其他的行动者会丧失一定的话语权,这种不公平的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该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和运行。

基于以上原因,联合运营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有实力的运营商发起联合,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通过设计具有激励性的利润分配模式,来激励行动者积极参与虚拟世界融合的过程,制定完善的规范和制度来限制其他行动者所出现的违规行为。对于虚拟世界的运营商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利润的问题(利润=收入-成本-税收)。其中收入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联合运营的投资初期,费用会比较高,但在后期却能够带来更多收益。而其他合作者,如程序开发者、3D网络游戏开发者、软件服务提供者会因为收益不明确而犹豫要不要加入,这时联合运营商需要给予一定的利润补贴,如给他们提高分成比例来鼓励他们加入。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从虚拟世界中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虚拟世界的体验够不够好,这需要联合运营者积极捕捉用户需求,做好市场调研,通过提升虚拟世界中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来留住用户。因此联合运营者应该是在行业中比较有经验的、有实力的行业先锋,他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经济实力承担转型带来的经济成本。

第二、统一价值主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既然上文提到了联合运营的主体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两个行动者行动一致、意见相合很重要,联合运营商的稳定性是维护整个行动者网络稳定的重要前提。有了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才能激发各自的积极性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果,保证这种新型的虚拟世界能够顺利的运营下去,相互都抱着不是争夺短期利润的想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态度,会更容易合作下去。因此在虚拟世界运营商合作伙伴的的选择上需要满足一定的匹配条件,如相似的企业发展规划、一定的价值理念,重合度高的受众群体等,另外,建立能保护各自的利益企业制度也很重要。

第三、建立资源整合团队,统一架构。要提供兼具“社交元素”和“3D元素”的互联网商品,就需要融合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的框架,这是一个多方合作的产物,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收集各个行动者的信息,对提供的内容进行整合。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资源整合团队,他们不是创造产品,而是整合产品,这个资源整合团队可以由SNS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的专家组成,两类专业人员各有所长,一类对社区的互动和经营有经验,另一类的长项在于网络游戏,每个虚拟社区和3D网络游戏有自己的受众群和定位,两者的融合需要在平台上、方案上、技术上的协调,将来自于各方面的想法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得到一个合适于这个联合发展的虚拟世界的产品

出来。

2.2 虚拟世界融合的行动者网络最终形成 经过上述的5个步骤,行动者网络最终形成,见图5。其中,异质因子信息、资源、资金成为了维系整个行动者网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成为了沟通各行动者主体之间的媒介。在图中,政府和行业协会为虚拟世界的融合提供了政策的保障和信息的引导,消费者协会为消费者提供保障机制,解决用户在虚拟世界消费的后顾之忧。行业媒体提供舆论宣传,行业公关公司用品牌营销和公关能力提品宣传,这些外部因素为融合提供了好的外部环境,推动联合运营主体的形成,也带动其他行动者加入到该行动者网络中来。该行动者网络反映出了不同动力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虚拟世界融合的形成路径。

3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

3.1 研究的结论 本文认为虚拟世界的融合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融合是一个研究的空白,本文没有拘泥于理论的细节,而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虚拟世界的融合进行了系统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行动者网络,详细描述了各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描绘出了实现虚拟世界合作发展的全景和运作图形,提出了SNS虚拟社区与3D网络游戏联合运营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发展路径。

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①虚拟世界行业的竞争将加剧融合的发展进程,一些具有实力的虚拟世界运营商将率先打破现在的格局,通过融合寻求出路。

②非人类因素对于行动者网络的建立非常重要,在建立网络的过程中,由于行动者在网络中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网络便有可能重构甚至会瓦解,所以联合运营商作为发起者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协调各方利益,政府和行业协会也需要一定的策略调整行动者的行为,引导各主体积极加入到网络中,维护网络的长久稳定。

③虚拟世界融合的行动者网络是一个连结各方利益的动态网络,当一方的利益目的不能得到解决时,其他的行动者会加入进来取代它的位置,新的行动者网络便会

形成。

3.2 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虽然为虚拟世界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发展路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该行动者网络的大小如何划分,行动者如何界定,政府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引导虚拟世界的融合,行业协会应该给予什么样子的建议和指导,该研究尚没有提出更加实际的、可操作的程序。行动者网络作为虚拟世界的融合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虽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行动者网络何时会形成?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真正促使虚拟世界的融合?行动者网络本身并没有给予解答,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冰玉.3D虚拟社区与社交网站的融合发展探析[J].价值工程,2010(15):56-58.

[2]李婷,张裕峥.浅谈3D虚拟社区与社交网站的融合发展[J].价值工程,2010(15):131-132.

[3]李哲,苏志远,辛永亮.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基于3D虚拟社区的电子商务模式[J].网络财富,2009(19):39-44.

[4]陈俐燕,黄鸣奋.3D虚拟社区的交互性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5):58-75.

社区运营方法范文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就是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该智能社区,改变了社区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区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智能化的综合社区服务,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本文将对智慧社区的系统架构以及云系统平台进行分析,为实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社区提供思路和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智慧社区 应用系统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人口管理的重要模式,同时社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成熟的表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的社区建设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社区的兼容性和互联性较差,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率低等,因此我国城市社区仍然未能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这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协调的,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构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

1.1 智慧社区的系统架构

根据智慧社区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不同特点,可以将智慧社区的系统架构分为设备层、应用层以及增值服务层。其中设备层就是由社区内部的相关电气设备以及智能化的家居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所构成的,包括家庭安全防御设备、社区照明设备、社区摄像头、报警设备、可视化对讲设备、家庭智能终端以及社区停车场的相关管理设备等;而应用层主要包括智能家居及智慧社区两个不同的系统;而社区的增值系统可以是社区的物业,也可以是专门的服务提供商。

1.2 智慧社区的云系统

通过构建智慧社区的云计算平台,能够为社区服务与管理提供计算以及数据存储等功能,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社^管理的智慧化程度。云系统的服务重点是为智慧社区中各个不同的子系统进行相应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是提供数据的来源。云系统计算平台能够为智慧社区中的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商务系统以及智慧养老和智慧安全防护系统等提供有效的云计算服务。

2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社区应用层

2.1 智慧家居的管理平台

智慧社区中的智能家居的管理平台主要是以社区中的家庭作为管理单位,将居民住宅作为平台,通过应用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家居生活中的相关设备以物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了全面的信息交换,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更科学合理的进行时间安排与规划,同时还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约利用,在对病人的照顾中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实现的全面化的智能安全防护。智能家居的管理平台当中主要由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家庭医疗服务系统和智能化家电平台所构成。

2.2 社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

社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是在智慧家居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结果,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生活需求。

2.2.1 一卡通系统

该系统功能的发挥以社区家庭中现有的宽带网络为依托,同时将小区中的门禁系统或者小区中停车场系统的RFID卡作为载体,实现了社区运营、管理与服务的一卡通。社区居民持有该卡能够享受到社区的各项智能化服务,例如社区中的相关物业服务、社区中的增值服务以及相关加盟商的会员服务等,极大的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2.2.2 智能安全防护系统

该防护系统中包括了电子巡查功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以及智能防盗报警系统等,可以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方位安全防护,进而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和舒适的社区环境。该系统还能够同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相联系,当社区面临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即启动社区的应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相关警力的支援,因此有效的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安全。

2.2.3 社区智能医疗系统

该系统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的健康电子档案、相应的电子病历等,并将以上信息纳入到数据库中,这样就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智能化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将社区及家庭的医疗系统实施有效的结合,因此可以对社区的患者提供远程的病情监护,进而省去了患者奔波的环节,有效的提高了社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2.2.4 社区智能物业管理系统

该系统中将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楼宇间对讲系统、报备与保修系统、社区停车场的管理系统以及来访客的管理系统等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因此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物业管理服务,不仅提高了物业服务的水平,同时还降低了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2.3 社区的网络服务平台

社区的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在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的基础之上,实现物业管理、政府机构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有效联系和信息沟通,实现了社区生活的智能化安全管理以及智能化办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社区的网络服务平台当中将社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中的相关功能进行了融合与延伸,同时也为社区的商户提供了相关的智能化服务,有助于社区商户开展经营活动。

3 结语

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城市社区居民的智慧社区架构。智慧社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成熟并应用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居民为中西,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务为目标,构建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城市智慧社区,满足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远明,徐宏炜,徐艳艳,程有娥.基于MPEG-4和IP组播技术的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11):38-41.

[2]齐学忠,廖学峰,张小娟,王彩霞.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与性能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28(11):175-17.

[3]马瑞芳,王会燃,林慧琳,顾文媛.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24(12):78-90.

[4]卢志俊,黄若函,周招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5,09(17):191-192

作者简介

樊雨微(1999-),女。现为陕西省西安中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治理。

社区运营方法范文5

杰克・韦尔奇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在《Winning》这本书里面具体提到三条原因:一是公司对创新项目的投入不足,特别是业务人员投入不足;二是公司对创新项目的前景和重要性宣传太少,反而保持秘而不宣;三是公司限制了创新项目的自。

所以一般大公司体制内立项的新项目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我和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朋友聊天,也听到很多私下的爆料,感叹在大公司里面推动产品创新之艰难。

大公司四大病症

在互联网行业,往往大公司做创新产品做不过创业公司,大公司里面做失败的产品可以说是累累白骨。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病症一

严密的制度扼杀创新。

大公司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公司文化、业绩考核各方面往往是非常严格的,例如详细到公司考勤、请假、调休、财务报销、请款流程、人员招聘,小到公司运维规定方面能不能看视频网站,能不能安装QQ聊天软件,严格的甚至还有不能上网等。这些繁苛的制度以及公司文化对于管理一家几百上千人的公司可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样的环境往往会扼杀创新的团队和员工。

某个负担公司创新项目使命的部门给员工开出了超高的薪资和豪华的办公室:有洗澡间、卧室、免费的饮料冷饮,有家庭影院等等。但唯独考勤制度极其严格,每天早晚打卡按手印,如果迟到要扣工资,招聘流程及其漫长,入职一个人往往要好几个月。某牛人抱着希望而去,但深受考勤之苦,经常迟到,因为工资非常高,考勤罚款也不过九牛一毛,但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整天被罚款感觉非常糟糕,不到一年离开了。另一牛人做项目需要配置一个UI人员,但是入职流程长达半年,等到黄花菜都凉了,最后等UI入职的时候,该牛人已经无法忍受而辞职了。

分析这个案例,严格的考勤错了吗?谨慎的招聘错了吗?对大公司来说都没错,这些都是应该的,但是对于创新型团队这样的制度则是毁灭性的。

病症二

在大公司,工作的专注度永远是稀缺资源。

我以前自己创业的时候,只需要做好一个产品,追求一个目标,我那个时候工作并不忙,每天有大把的时间思考怎样把产品打磨好,怎样把社区运营好,做事情的专注度非常高,而高度专注和长久的坚持才是把事情做成功最基本的条件。后来在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负责管理60个人的部门,每天事情多得忙不过来,分管网站产品、研发、社区运营、系统运维,以及网站客服和内容审核等职能团队,每天处理部门人事、行政、管理、业务、绩效、招聘等等事情就要至少忙半天,此外还有公司管理层会议,部门内部各职能团队任务讨论,产品会议,间或客户或者合作伙伴上门拜访还要出台接待,以及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凡此种种,占据了90%以上的工作时间。

而在大公司里面的那些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比我更可怜,某公司产品经理戏称公司文化就是会议文化,每天各个部门拉到一起从早到晚开会,从上班开到下班,工程师想写点代码都得晚餐以后开始写。个人的工作时间能被用在创新产品上是非常稀缺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出创新产品呢?

病症三

大公司做创新项目资源往往严重投入不足。

这个观点看似有点矛盾,不是说大公司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砸钱砸人吗?怎么叫做资源严重投入不足呢?其实一个项目的成功所需要动用的资源,不是简单的砸钱和砸人的问题,而是需要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投入资源。光你自己这个项目组砸几个产品设计,砸几个研发,砸几个运营那不叫资源投入,你总不能自己配市场人员,自己配销售人员吧,项目的成功最终也需要依赖其他部门的资源配合。我有一个简单的论断:跨部门调用资源永远是低效率的,凡是体制内创新,如果不是老板亲自调动各个部门资源配合,绝对不能指望跨部门资源配合产生创新型产品,如果团队内部不能配置足够的资源,就无法产生成功的创新型产品。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大公司的体制内创新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中外公司,概莫能外。当然,体制内创新并非没有成功案例,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就是最典型的大公司体制创新的典范,我个人即便不从产品创新角度,仅从管理的角度也非常佩服乔布斯,因为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挑战并且超越了很多大公司的管理极限。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复制着体制内创新的奇迹,是因为苹果公司本质上是一家大型创业公司,而这一点是其他公司难以达到的状态。

病症四

老板开始耽于安逸。

在互联网行业,产业发生变化和转型的速度非常快,强如SUN、Nokia这样的行业霸主衰落也不过是短短几年就完蛋了,当老板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松懈的心态,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老板自己都认为公司已经很成功了,不想再像从前一样那么拼那么累了,整个公司就会松懈下来,得过且过。

一旦老板自己不再投入,就会失去对一线产品和业务的敏感度,就无法独立做出产品决策,必须依赖下属;一旦老板不再投入,就无法对员工实际工作成果做出准确判断,就无法再以员工付出多少作为评定标准,而是看员工是否听话和迎合。当老板必须依赖迎合自己的下属来做决策的时候,下属只会报喜不报忧,公司的业务运转不再以市场为导向;而创业心态的员工是无法在公司生存下来的,只能被迫离职。

所以老板自己没有创业心态,如何要求员工有创业心态呢?如何要求有创新气质的团队在公司当中孵化出来呢?乔布斯和马化腾本人都是很拼命的老板,乔布斯更是拼到临死前一天还召唤库克开会。因此必须从老板本人开始,以创业的心态开拓创新业务,才可能做出创新型产品。

体制内创新五步法

杰克・韦尔奇对于大公司体制内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做大笔投入,把最好、最有进取心、最有活力的人放到新业务的领导岗位上。创新团队必须有车库创业精神。同时要夸大宣传创新项目的潜力和重要性,创新项目的报告层次必须高很多,甚至直接向CEO负责,在CEO的日程表上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且要给予自由度,允许犯错误;让创新项目自己成熟起来。

针对目前很多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情况,要想做到体制内创新,需要做出许多改变。

方法一

制度性松绑,搞“经济特区”制度。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是从海南、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的。设立经济特区,进行政策搞活,最终盘活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在大公司进行体制内创新也是一样,要整个公司制度性转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搞“经济特区”制度,对创新团队进行制度性松绑,例如:取消经济特区的上下班打卡考勤制度,实行弹性工作制;给经济特区独立的人事权限,可以自由招聘,自己设定请假调休制度;宽松的财务报销制度;取消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代替以整个团队的项目目标等等。总之,必须给“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彻底的制度松绑,否则就无法培养出来适应创新要求的团队。

方法二

体制外孵化。

国内很多成功的项目都是体制外孵化的结果。例如:搜狐的搜狗输入法和现在的搜狗公司,新浪的微博产品,腾讯的微信产品,淘宝早期孵化过程。这些成功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都经历了长期的体制外孵化或者成长期。搜狐时代的搜狗输入法叫好不叫座,分拆搜狗公司以后,实现了真正的腾飞;新浪的微博最早是广州的团队做的产品,具备影响力以后才搬到北京总部;腾讯的微信则是远离深圳总部的广州研究院做出来的产品;而淘宝早期秘密成立团队在湖畔花园重新创业则被写成了神话。

只有远离体制,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制度的松绑,才能创造最好的创新环境。特别是作为体制外孵化,团队成员的工作专注度是高度集中的,不会受到各种事务性事情和部门工作协调,以及各种不必要会议的干扰,对产品的专注才有可能成功。

方法三

独立的,更优厚的激励制度。

针对创新团队,不能采用和整个公司一致的奖金激励制度,那只不过是常规性工作达标的奖励。针对创新项目,必须有别于公司整体奖金制度之外的奖励机制,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动力和追求项目成功的渴望。如果没有独立的奖励制度,和整个公司一视同仁,那么很多人会想,我就算拼了命做出来了成功的创新项目,最终还是和其他部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员工拿一样的奖金,那我凭什么要玩命呢?所以必须把项目的成功和优厚的奖金挂钩起来,和其他部门区别开来,才能激励创新团队员工比一般的员工更加玩命。

方法四

精兵强将,挑选适合创新的人才。

可以这么说,大多数大公司的员工都不是合适做创新项目的人才。创新项目要成功,必须招聘真正适合创新,有创业精神,渴望成功,渴望证明自己的员工,组建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以为简单的砸钱砸人就万事大吉了。

方法五

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很高的容忍度,适当的隔离。

创新团队需要不断的试错,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孵化项目,因此作为老板来说,必须不遗余力的支持创新团队,就像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样,极力鼓吹团队,给团队很高的容忍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当的隔离,就像天使投资人对待投资的团队那样,不能事事干预,给团队充分的自由度。

社区运营方法范文6

【关键词】完整社区;可持续研究;海绵城市;生态社区

1研究背景

1.1“完整社区”建设与发展背景

世界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的集聚,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同时也带来了住房、交通、能源、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巨大挑战。社区是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单元。因此,设计与建设满足发展需要的新型城市社区至关重要。为满足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需求,国内外一系列新的社区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较早经历城市化进程,在新型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延伸,以生态学概念为基础衍生的“生态社区”概念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例如,英国豪其顿生态住房项目,美国COTATICOHOUSING共享社区项目等。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社区理念。我国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社区除了解决住房外,必须囊括服务、治理、卫生、教育、娱乐、文化等综合性内容,形成以人为核心,硬件与软件兼具的最基本生活场所———完整社区。随后,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23日工作会议中,首次将“完整社区”概念正式推出,以此助推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加速社区公共环境更新与特色社区文化营造,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体系。

1.2社区可持续绿色环境研究

社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因其自身的功能属性而决定其与居民密切的相关性、互动性以及高参与度,使社区的建设更新中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建外,更多地向景观绿化、空间更新、文化营建、游憩设施等侧重,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品质的重视,社区生态环境的营建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社区海绵城市系统营造与社区绿色生态环境营造两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案例解析我国目前在社区可持续绿色环境中的探索。

2社区海绵城市系统营造研究

2.1海绵社区概念解读

海绵社区,是能够像海绵一般进行吸水储水的社区环境。根据测算,海绵社区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较普通环境更具弹性与恢复力,具体表现为对雨水的吸、蓄、渗、净,并“释放”储备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海绵社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海绵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先进的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在新型城市居住社区的应用。海绵社区可以通过生态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等途径和设施来实现社区对自然雨洪灾害后的“弹性和恢复力”。相较于传统社区,海绵社区能够使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并高效地蓄积、调配雨水,这也是如今社区设计与建设的主要方向。

2.2海绵社区的建设原则

2.2.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海绵社区的建设应遵循海绵城市总体思路,科学布局并协调各环节,充分研究上位海绵城市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社区内街道、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的设计中,规避因为考虑疏忽而造成的遗漏或建设浪费。2.2.2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下渗现有的住宅小区街道与广场的不透水材质铺装比例较高,促使暴雨期间雨水径流快速达到峰值,从而提高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海绵社区建设中提倡使用透水材质铺装,促进雨水下渗,使雨水以原始的方式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促进和恢复水系统的自然循环过程。2.2.3结合环境,因地制宜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社区建设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只有充分考虑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降雨情况等客观因素,选用合适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技术,才能做到用最少的代价实现低影响开发。2.2.4建设与管理相结合重视工程的建设过程,而项目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几乎缺失,这是许多项目后续发展偏离既定规划效果的重要原因。实行建设与后期维护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设计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才能实现真正的设计目标。

2.3海绵社区的营造方法和路径

海绵社区的建设必须落实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层级上,营建方法可以运用五维立体化的方法:1)良好的制度建设:奖惩机制与分区测评机制的有序建立,设计过程管理与后期养护管理全过程控制;2)引入弹性社区理念和垂直绿化建筑理念;3)与景观更新机制有效结合;4)推行与倡导社区居民低碳生活;5)加快低影响开发智慧化推进,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解决生态问题,提高解决效率。海绵城市建设行动应在海绵社区中充分开展。首先,屋顶雨水可弃流流入高位花坛及雨水桶的雨水,同时,部分溢流流入下沉绿地,雨水桶内存储的雨水可供小区绿化使用。其次,道路、广场等硬质铺装雨水,可通过渗透铺装及管沟、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等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消纳处理,超标准的雨水选择排入附近的雨水管道。新处理的雨水可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进入雨水管进行间接式利用,另一部分通过调蓄、存储后进入雨水池和景观水体,在过滤消毒后,集中用于植被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浇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社区绿色生态环境营建

3.1生态环境营建的优势

3.1.1生态自主循环景观建设初期,针对场地气候、温度、湿度、地下水、土壤等要素做全面的分析,利用土壤改良等方式搭建可持续的生态自主循环体系。3.1.2景观互动共享社区是城市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的城市人口都集中于此,这里能够真切地反映一座城市的生活面貌。社区更新应着重考虑生态环境搭建与园林景观美化,不断丰富街区空间的色彩,增加季相变化互动感。打造可互动、可参与的共享式自然生境景观。3.1.3环境柔化调和在城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植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自身色彩多样,却犹如绘画中的黑白色一般,能够与各种城市界面相搭配。同时,它能够调和柔化不同建筑、构筑物之间的矛盾感,使原本冲突的硬质个体变得统一和谐,也使城市景观变得更加自然、美观。

3.2社区中的生态环境———以创智天地街区改造项目为例

生态环境主要包含温度、湿度、光照、水系、土壤、微生物、动植物等多个方面,而在社区中与人居活动最为密切的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植物景观4个方面。3.2.1温度和湿度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上海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的天数越来越多,暖冬和冬季零下气温交替变化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同时,作为沿海城市,上海春季和夏季的空气湿度较高,秋季及冬季较为干燥。这一情况直接影响着人的四季体感,而以植物为主的社区生态环境则潜在并有效的做出贡献。以创智天地街区改造项目为例,社区范围内的道路尺度普遍较小,无法在道路空间实现绿量提升,设计以现状围墙作为依托,栽植攀缘植物,如藤本月季、紫藤等攀缘开花植物,将原先简陋、无特色的透空围墙打造成明快浪漫的街区特色花墙,打造特色花墙景观的同时,增加了设立的立面绿量,通过植物的吸收、蒸腾等生物作用,有效调节了道路空间的空气质量。3.2.2光照社区空间主要以市民的居住和日常通行为主要功能,有夏季遮阴、冬季采光的要求,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多以落叶品种为主,尤其是建筑物的南侧因尽量避免遮挡,若存在不可避免的情况时,应控制植物与建筑物距离。创智天地作为改造项目,大学路行道树现状即为常绿树种香樟,并且与建筑立面距离固定,因此,改造时着重对下层空间进行梳理,尽可能地简化下部空间的绿化布置,并采用花箱进行补充配合,兼顾景观效果和空间体验感。3.2.3植物景观社区环境中的植物需着重考虑两方面的诉求:1)季相表现。社区中的主要人群均为长期居住于此的市民,因此,需要合理配置观花、观果、观叶、闻香、常绿等不同的感官体验和季相表现,采用多样化的植物配置营造丰富的社区生态环境。2)安全性。社区中的植物选择应禁止选择有毒有害植物,并且尽可能避免一些会造成过敏等问题的植物,如夹竹桃、悬铃木等。创智天地现场场地在改造前因植物种类的繁多而显得杂乱无章,没有主题性与逻辑性。针对不同场地的植被主题品种设计,应重点选择1~2个特色季相设计,并注意每个地块的错期观赏。在每个地块拥有特有亮点设计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场地生物多样性、改良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并为游人带来绝佳的观赏体验。

4结语

在可持续绿色环境之外,“完整社区”还有更多维度的外延———社区街道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社区运营、绿色低能耗建筑……近年来,世界各地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向精细化、多维度、个性化方向发展,打破原来的固有模式和僵化的城市界面,创造新的共享空间。本文希望通过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对于绿色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让“完整社区”社区可以承载市民幸福生活,激发社区活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起帆.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健康社区建设[J].宁夏社会科学,2021(6):162-168.

[2]刘禹汐.完整居住社区实践初探[J].城乡建设,2021(2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