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1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本文用索罗增长模型来测算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对产出的影响,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增长率的大幅度下降并不能相应的导致产出的大幅度增长。
关键词:人口增长率;产出
一、人口增长现状
计划生育是有计划的节制生育,是控制人口的一种。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此后进一步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全面推行,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定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2‰下降到了1999年的8.18‰。21世纪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某些年份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仍然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7.58‰下降到2012年的4.95‰,下降了2.6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年下降,意味着未来劳动力资源的逐步下降,而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又直接影响产出。
二、产出关于人口增长的弹性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产出(Y)是资本(K)、劳动(L),以及“劳动的有效性”或“知识”(A)的函数:
三、分析与结论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我国的资本产出弹性、资本折旧率、技术进步率等进行研究,得出了统计上显著的数据,如冯晓、朱彦元两位学者在我国固定资本折旧率的近似测算一文中,结合1994-2009年的数据,测算得我国过去十几年间的固定资本折旧率约在5.9%左右;韩俊德、孙冰、杨向辉三位在我国经济要素产出弹性的计量一文中利用1978年-2006年上述结论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增长率的大幅下降,或劳动数量的大幅减少,虽然可以带来产出的增长,但并不会导致产出的大幅增长或者说导致的产出的增长并不明显。在索罗模型中,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时,索罗从资本的角度解释,但他发现,资本的差异既不能解释人类历史上长期的增长,也不能解释跨国之间的差距。在索罗模型看来,导致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效劳动,而本文的结论表明劳动数量的改变也不能有力的解释增长,那么导致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在技术进步。
可以说,试图通过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增长率,并以此期待获得产出的大幅增长是不太现实的。虽然从降低人口增长率这一方面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并不能推动产出的高增长,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有利影响,例如,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而有利于劳动就业;可以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消费,而且可以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否定和忽视的。(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4-32.
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计划生育制度,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风险意识;价格质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及意义
我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制度以来,中国的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下降到2008年的5.08‰,同时,我国家庭平均规模也在不断缩小。目前,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的独生子女。在计划生育制度下成长的孩子,也就是当今社会上的80后和90后,他们自小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普遍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了与在物质匮乏时期中成长的父辈们完全不同的独特性格特征和消费理念。而这些独生子女现在几乎全部处于青年时期,是我国消费市场上强大的生力军。
2.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作用
品牌忠诚是企业进行市场销售策划、推广和销售的一大重要因素。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对消费者所作的承诺,购买品牌和形成品牌忠诚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减少信息搜集、评价和产品比较等方面的时间成本,保证购买决策的质量。另外,品牌忠诚是品牌资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品牌不仅对顾客有价值,而且对企业有价值。这个价值链的载体就是品牌忠诚。
3.研究青年人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性
根据上述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重要作用,再基于当前作为强大生力军的青年人的状况,我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我国青年人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调查并且进行相应的分析就十分重要了。本文将针对教育程度与职业情况、收入消费情况、家庭与朋友影响、风险感知意识、媒体宣传、品牌信任度、产品价格与质量、渠道促销及个人特点这九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调查,旨在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青年人品牌忠诚度的,从而为各品牌企业提出相应的建议,促其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文献综述
1.品牌忠诚的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对品牌忠诚的概念进行实证研究以来,他们试图对品牌忠诚进行定义并发表了大量著述。但至今专家们对品牌忠诚的概念定义仍然没有达成统一。唯一的共识是,品牌忠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结构。
早期的品牌忠诚研究定义将注意力集中在重复购买行为的结果上而不是原因上,因而无法解释品牌忠诚是如何形成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者会因为习惯或方便而重复购买一种品牌,这就造成了对某种品牌的习惯忠诚或伪忠诚。这种忠诚并不与消费者的信念体系发生联系,因此仅仅通过购买行为判别品牌忠诚存在很多弊端。基于品牌忠诚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购买行为这么一个假设,品牌忠诚可定义为:一种有某个决定单元在一系列品牌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品牌并在一个或多个品牌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的带有偏见的购买行为反应,并且它是一个心理过程。这个定义也是目前在品牌忠诚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概念定义。
2.国内外学者多品牌忠诚度的相关研究
(1)Andrew对消费者忠诚计划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费者忠诚的不同分类及对应的忠诚计划实施方案。
(2)Nigel Bradley回顾了品牌忠诚与品牌满意的研究,并从态度、行为等不同层面的品牌忠诚来分析品牌忠诚与品牌满意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品牌满意与品牌忠诚有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满意对忠诚存在直接的影响。
(3)陆娟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品牌忠诚测评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的测评研究成果在营销活动中的运用作了具体的适用性分析。
(4)丁夏齐、马谋超等对国际上品牌忠诚概念和测量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归纳出当前研究者广泛接受将品牌忠诚看作复杂多维度概念,同时探讨了消费者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一些变量与品牌忠诚之间的相互作用。
3.根据已有研究归纳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详细阅读国内外学者关于品牌忠诚度的调查研究以及了解了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特殊情况之后,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归纳出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分别为:(1)教育程度与职业情况;(2)收入消费情况;(3)家庭与朋友影响,(4)风险感知意识;(5)媒体宣传;(6)品牌信任度;(7)产品价格与质量;(8)个人特点。
三、调查研究的组织与方法
1.调查组织
为了使调查结果有效,在进行调查的前期,我们利用科学的文献检索方法从学校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中搜索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专业期刊文献、博士硕士论文以及专著等。从中了解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以便确定调查思路。
在了解到青年人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依据这些因素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便比较真实地获取当今计划生育制度下形成的青年人的品牌忠诚度的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网络中进行发放。在问卷题目设计中,我们设计了性别和年龄的题目,以便当问卷收回时区分问卷的有效性。因为我们所要调查的是计划生育制度形成的青年人,即32岁以下的青年人。
2.调查方法
我们的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共收到260份网友为我们填写的调查问卷,通过年龄段得选择,我们筛选了年龄为32岁以下的青年人填写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另外,去掉其他空白问卷,不符合填写规则的问卷,最后的有效问卷为180份。通过这些问卷的信息搜集,我们获得了大量详细的信息资料,这对我们后期进行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一手数据,使我们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四、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1.父母或者朋友对青年人品牌忠诚的影响
在关于“您在购买商品前,父母或者朋友的建议会影响你的购买决心吗”问题的调查,经数据分析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年人选择品牌消费时,较多时候会受父母或朋友的影响。几乎所有青年人或多或少受父母和朋友的影响。只有极少数青年人从不会受父母朋友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父母和朋友是影响青少年品牌忠诚的重要因素。
2.青年人风险感知对品牌忠诚影响因素
在关于“当您看到对您钟爱的某品牌商品的负面评价时,您将如何做”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当青年人看到对自己钟爱的某品牌商品的负面评价时,将好感度下降但继续购买的人数和犹豫要不要购买的人数接近,仍觉得物超所值或放弃购买的人数很少。说明风险感知对青年人品牌忠诚的在思想上有很大影响,但对青年人行为影响较少。也说明品牌忠诚不能单
靠消费者的行为或态度定论。
3.广告宣传方式对青年人品牌忠诚影响
在关于“您更倾向于购买哪种广告宣传的产品”问题的调查,经数据分析显示电视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远远多余其他宣传媒介对青年人购买品牌的影响。其他影响媒介排名以此是杂志平面广告、公交车神或路牌型广告、手机广告。因此选择正确的宣传媒介或方式宣传对增加青年人该品牌的忠诚度意义重大。
4.青年人品牌忠诚度行为探究
在关于“您经常买同一品牌的商品吗?”问题的调查,经数据分析显示青年人中偶尔买同一种品牌的人数多于经常购买的人数大于大部分时候会购买的人数多余于从不购买同一种物品的人数,而且经常购买同一种品牌的人数较少。说明了当代青年人的品牌忠诚度较低,企业对提升青年人对自己品牌的忠诚度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5.商品品牌价格与质量的关系
在关于“您是否相信价格高的商品质量就好呢?”问题的调查,经数据分析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年消费者相信价格高的商品质量就很好,38.1%的消费者有时候相信,持怀疑态度,只有1.6%的消费者确信价格水平代表着商品质量,品牌商品价格一般高于非品牌类商品,可见,青年人对于品牌的高价格是接受的。
6.个性特点对青年人品牌忠诚度的影响
在关于“您会根据自己的购物风格偏好来选择购买的品牌吗,认为只有该品牌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如洗衣粉只认定雕牌,运动衣只认定耐克等)”问题的调查,经数据分析显示超过70%的青年消费者偶尔或者从不会把一种品牌当成展示自己个性和风格的方式,青年消费者的对于同一种品牌的忠诚度不高。他们往往会考虑某种商品的其他因素,如价格,质量,包装,品牌代言人等,所以企业若想提高青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再结合之前计划生育制度下青年人品牌忠诚度的预期影响因素的设定,我们得出以下七点结论,并相应提出了建议:
1.家庭与朋友对青年人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较大
青年人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往往会征求父母和朋友的建议,若是父母与朋友的购买意见与自己的相左时,青年人超过半数会选择听从身边人的建议。说明在计划生育制度下,独生子女与父母以及朋友的沟通较多,这些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所以,企业在做品牌推广和宣传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大对青年人家长的说服力。
2.青年人的风险感知意识很强
当青年人所钟爱的品牌出现负面的评价时,往往会影响他们对品牌的好感,在有一部分的人会选择继续购买的同时也有几乎同等数量的人在犹豫要不要购买。这说明负面评价会大程度地影响青年人的品牌忠诚度。因此,企业在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形象的维护时,一定要加强注意自己品牌负面形象的影响,当品牌出现不良的影响时应及时加以遏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品牌形象状况。
3.媒体的广告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人品牌忠诚度
青年人还是相当关注媒体对于品牌的宣传的,广告对于青年人忠诚度的影响程度很大。因此,企业在进行品牌广告宣传时,要结合青年人对广告及其他宣传推广方式的关注度,
4.企业应提高品牌的信任度
青年人对于广告的信任度不是很高,他们认为广告夸张宣传和与实物不相符的程度太高,自己购买的商品往往与实际购买的商品不甚相同。因此,企业在进行媒体宣传和产品推广时,在产品广告的设计方面,应该尽可能的降低夸张程度,在保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的同时真实反映自己商品的功能、效用及用途。
5.产品质量是影响青年人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在青年人决定是否购买某一品牌的商品时,质量和好坏与品牌忠诚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商品是否符合青年人的购买风格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购买决策。因此,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并且提供职工的技能和素质,来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另外,针对不同风格的人群,应设计不同的推广与宣传计划,以便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品牌忠诚度特点。
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3
成因一: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心理学》界定: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个体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坚持情况和所取得的学习成就。多数后进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求知欲不强,每次回答问题时都轻易地说出“Sorry!”,作业和练习也是抄抄,考试只是瞎猜“选择题”,这些都是较典型的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
成因二:不良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的培养才能形成。我班多数后进生上课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甚至不听讲,不读不背,不做笔记,老师让记,他们才勉强地在书本上记一点,被动学习,食而不知其味;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抄袭,从不背单词短语,听读更是不可能的事,学习缺乏自主性,学习习惯差。由此可见,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产生后进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成因三:缺乏学习态度
前国家男足主教练米卢曾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影响着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凭自己的兴趣学习,他们只对书本上生动有趣的图片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感到索然无味,看是课堂上动起来了,其实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这样,即使他们在课堂上记住了一些语言知识,课后不去复习巩固,课堂上学的内容也会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再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加大,进入九年级后,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基础不牢固,即使此时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起来也会很吃力,自信心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恶性循环。
成因四:缺乏学习意志力
不少后进生进入九年级就不知所措,特别是在总复习时,有成百上千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还没有记住和掌握,语法知识也是一片空白,但他们认识到在中考时英语也是占较大比重的,不能放弃不学呀!于是,他们开始发愤图强,想把英语学好,天天背单词和短语;可是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结果就又退缩了。其实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我班有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我:“老师,我这一段时间在英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怎么考试还是不及格?”我就告诉他:“学英语不是简单地背背单词和短语,关键是根据语境会正确地使用它们,你看你的课堂作业和小测验不都是在进步吗?这就说明你这一段时间的功夫没有白费。只要你自己想学,掌握方法,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胜利。”但是,期中考试他的英语又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我也发现最近他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和意志力。
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由于原因的错综复杂,一味简单地进行知识授课,考前搞题海战术,这样只会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那么,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实施下,在“减负增效”的形势下,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我认为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
对策一:爱和尊重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后进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
我们作教师的千万不能用过分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他们的心灵,不能歧视、厌弃、过多地公开批评他们;而要全面地、深入地、客观地了解他们,要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们;善于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鼓励、肯定,必然就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策二: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的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和肯定,必然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成就感。例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的过去分词时,我引导学生在“不规则变化”中寻找“规则”,结果有一个后进生居然找出了近十种“规则”,令我不胜惊喜。我在班上及时表扬、鼓励了他,并把他找到的“规则”贴到了“学习园地”中供大家学习。这一举动大大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平时不举手的他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在后来几次的过去分词默写中,他都取得了好成绩,在现在完成时的笔试练习中也做得较好。 转贴于
对策三: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是转化后进生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说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等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人人参与,人人有成就感;尊重学生差异,改变后进生作为局外人的角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我在总复习时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承认差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大胆地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每节课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更要让后进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有效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贴近“双基”,变换形式,使他们对基础知识有新鲜感,获得新的刺激,激发积极性;把知识点形成“词块”,让他们理解记忆,树立自信心,使其有所进步;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有动力,愿意学、能学好。通过练习和测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正确率有较大提高,书面表达不再像以前那样空白不写了,现在也能写出4、5句话了。
对策四:面批作业和试卷,运用激励性评价,促其进步
作业、练习和考试是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往往从作业开始。他们要么是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抄袭,要么是作业的质量不高,担心老师批评,干脆就不交了;对于考试,他们也只是瞎猜猜几道“选择题”。面对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这些都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我转化后进生提供了多种信息。对此,我不但认真检查作业,抓作业质量,还优先面批他们的作业和试卷,对于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耐心地讲解,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订正,订正完后,我就打个大红“√”,以鼓励他们,增强其自信心。因为只有这样做,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为这部分学生补缺补漏,让他们把课堂上没能掌握好的内容补上来,从而跟上其他同学,不断进步。
对策五: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学习;分化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倡导一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语言学习方式。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两极分化” 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英语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表现是: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课堂学习效果很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上课总是默不做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许多学困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照本宣科,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和课堂中的胆怯心理。这是妨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竞争天性能产生焦虑, 因为学生喜欢拿自己和同学作比较,一旦发现他人比自己强,表现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焦虑,一些同学一走进课堂就产生胆怯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生怕被老师和同学评价太低。过分的焦虑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张和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
二、客观原因
1、社会与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娱乐设施的日趋多样化诱惑着学生,使学生分散精力,而不致力于学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使许多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无所谓的消极态度。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实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及逆反心理。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理解、支持,孩子的学习深受影响。
2、学校与教师。
现在学校的升学率仍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部分学校、教师非常重视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管理。有的教师虽然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缺乏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教法陈旧、枯燥,活生生的语言成了固定的规则,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更谈不上积极的“双边活动”;课后,以题海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学生认为教师除了照本宣科之外,别无所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魅力大减,学生对其教学不以为然,渐渐对本课程失去兴趣,从而导致英语学科的两级分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版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导”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内容因材施教,分层处理,同时扮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者,其心理健康的护卫者 的这些角色,并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注意情感的教育,以“情”来促“智” 促进其全面积极的发展。
三、教材因素:
一版教材,凝聚了多少专家的心血,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的理念,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且知识量大,词汇多,练习明显增多,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其初步应用语言能力的塑造,适应新时展的要求,然而有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对新教材每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词连认读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要读句子,操练对话。对于那些丝毫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来说掌握如此多的单词,加重了其负担。尽管有的学生起早贪黑地记,却于由难度大而停滞不前,继而使很多学生失去信心,慢慢掉队,以致失去兴趣,最后是放弃学习英语。
新教材强调了学习语言知识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对知识点、语法点的掌握,但另一方面考试中的绝大多数题都要依靠语法,许多学生在考试当中面对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书写这些题时,就傻眼了。自己觉得平时还不错,可到了考试缺不行了。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失去信心,造成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 当代教师的重要职责。以下是我认为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
(一)硬件方面
创造英语学习、运用的环境。学校在各班应成立兴趣学习小组,办黑板报,创设英语天地,英语角,开展英语演讲,成立英语广播小组,阅读竞赛活动等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
(二)教师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掌握课改的实质和精髓,真正做到以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及培训,不断武装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地研究教法,学生的学法,脱出“教师死教书”的藩蓠,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致地观察,勤于背诵,记忆,勇于纠错,经常使用字辞典。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等的习惯。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当堂巩固复习,课后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和期末复习。总之教师应对学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学生方面:
1、明确学习目的,激起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应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学习目的,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学好英语的意义和作用。
2、注意学法,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思维,将新获得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5
一、文化差异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观念方面的障碍
学生学习英语时,会把传统的思维方式带到英语表达当中,或者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定式去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许多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可能就是不礼貌的。比如,学生跟老外交流时,经常会问道:“How old are you?”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外通常会幽默地告诉你:“It’s a secret.”这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有关,他们非常尊重个人隐私。因此,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时,忌问收入income,体重weight,年龄age,信仰religion,婚姻marriage等问题。
在中西方国家,人们之间称呼的习惯相差较大。在西方,人们相互称呼时,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用Mr.,Mrs.或Miss,与姓连用表示尊敬,如Mr.White等。英语中的称谓除了亲人之间的dad,mum,grandpa,grandma,uncle,aunt等几个经常使用外,其他的几乎不用。而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和长幼尊卑,称呼因人而异,种类繁多,比如“大爷,婶婶,阿姨,大叔”等。
2.词义、语义方面的障碍
英语中有不少常用词,如颜色、动物等单词都有引申义,学生不知道他们隐藏的含义,因而会望文生义,理解也会出错。比如Lucky dog(幸运儿),green hand(新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
另外,英语中人称代词的分类较多,有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所有格等,它们意思相近,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而汉语相比较就简单得多。这主要因为:西方社会关注人的情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例如:
(1)我家在那边。My home is over there.
(2)我爱我家。I love my family.
3.书写方面的障碍
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书写差异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时常发生。比如,学生书写时通常记得句子开头首字母要大写,但却忽视了个别单词的特殊性。比如“I”(我)要大写,这与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人自由的思想有关。再如,中国人写信封地址是按由大地址写到小地址,而英语国家则恰恰相反,从小地址写到大地址。
二、消除文化差异的教学对策
对于英语教学面临的文化差异和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笔者认为,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加强课内文化知识的渗透
课堂是文化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又能提升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设计上多下功夫。
(1)结合词、句进行渗透。英语中有不少单词都有其引申意义,教师可借助教学内容渗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学习了色彩,可以呈现中、西方人对色彩的不同理解,比如white,在中国人看来是凄凉、惨淡,而西方人则认为白色是纯洁无瑕的。再如,中西方人对待赞扬的态度也有较大差异。西方人赞扬别人时,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的方式作出回答,而中国人受到表扬时就比较谦虚。其实,我们不能说哪种文化更好一点,因为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同的是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摩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要尽量避免这种冲突。
(2)结合语篇进行渗透。高年级英语教材中涉及不少风俗、习惯的文章,如Holidays,Christmas Day,Ben’s birthday等。学生阅读课文时,文化上的差异往往成为理解的较大障碍。教学时,教师可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拓展课外渠道
人们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语言的运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多讲英语,并积极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借“英语节”这一契机,开展了中西方文化知识竞赛,通过班级海选、年级预赛、学校决赛,在层层级级的选拔比赛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再如,结合中西方主要节日,开展了贺卡、彩蛋、南瓜灯制作大赛等等,学校自编的《英语校本教材》以及订购的外文阅读教材等。这些生动、丰富,具有文化内涵的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为学生初步了解异国文化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计划生育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矛盾;第三产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55-02
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介绍
1.需求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是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 社会各个消费群体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例关系, 以及由需求所决定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因此, 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产业(产品)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不同产业(产品)对资本投入投资需求结构的优化、国内产业(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出口需求结构优化等, 都是需求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2.供给结构的优化
供给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技术组织和市场条件下, 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可以供应的比例关系, 以及由供给所决定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结构。因此, 自然资源的禀赋及其供给结构的优化、投资结构的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的优化、生产技术结构的优化等一系列优化, 都属于供给结构优化的范畴。
3.技术结构优化
技术结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生产技术结构、技术创新和引进结构、技术对生产的贡献结构、劳动生产率结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结构等, 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间技术关联结构。因此, 优化技术结构, 就是要对产业间和产业部门间的技术装备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结构、劳动生产率结构、资源使用效率结构等一系列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4.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出口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比例结构, 以及由国际贸易所决定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所以我们认为, 对初级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贸易结构的优化、对高附加值产品(服务)和低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优化等, 都属于国际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范畴。
5.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国际投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国资本流出, 即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对外投资) ; 二是国外资本的流入, 即国外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国际投资结构是对外投资和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 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所以我们认为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比例结构的优化、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优化、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优化等, 都属于国际投资结构优化的重要范畴。
二、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的原因分析
1.全球分工模式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分工深化改变了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模式。在生产体制方面,过去主要是追求成本最低化、产品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体制;而当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现代化,出现了追求内在价值、按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产、及时生产、敏捷生产体制,使得产品的竞争由过去的价格和品质竞争,转向价格、品质、个性化、响应速度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其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分工深化,产品生产的价值链被拆分为单个独立的节点在全球进行布局,国别之间的分工由产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分工,转变为制成品内部不同要素密集的部件或生产环节之间的分工。这就使得行业发展不同于过去通常要经历进口―进口替代―大规模生产―出口―产业转移的过程,发展中国家通常在某一生产环节,而不一定是某一行业或完整地产品生产参与国际分工。
2.经济发展是矛盾的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强化了投资与重化工业之间的自我循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是一个以投资带动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时期,但是,我国现行体制又强化了这一特征,比如过度追求GDP,人为压低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等资源要素成本,刺激了对投资的需求。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60%以上属于建筑安装,建筑安装带动最大的行业又是能源资源密集型和对环境影响大的钢铁和建材。因此,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必将导致投资―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投资的自我循环,同时也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二是加工业过度依靠加工制造环节,而研发、设计、品牌、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薄弱。在传统模式之下,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全球化条件下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对外资的依赖,使得我国工业所占比重很高,在工业内部名义高度化提高很快,而实际上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被外方所控制,工业实际高度化水平并不高,国内生产业难以快速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形成制约。三是出口过度依赖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对加工贸易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产业固化在一般加工制造和组装环节。这是一个劳动力要素和中间原材料投入最为集中的环节,必然导致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污染比较重。而一般贸易中,低层次的一般贸易比重过高,企业之间主要依靠降低价格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不但加剧贸易条件恶化,还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3.工业化阶段因素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对基础设施、住宅、汽车等较大需求,加大了对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曾遇到资源、环境的压力,面临“增长的极限”。以至于一些学者在70年代初提出了“均衡增长”、甚至“零增长”的主张。而事实上,发达国家经济并没有出现零增长,而是得到了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正是依靠技术进步成功地摆脱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成功地实现了以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依靠技术和知识等软投入为主的转型。从我国来看,要从依靠物质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等创新为主导的阶段,又面临着研发水平低和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的现实。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人才短缺,也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
4. 外延粗放的体制矛盾
一是财政体制的缺陷和政府拥有的资源、要素配置权过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在目前地方政府还存在追求GDP快速增长的机制条件下,刺激了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通过直接和间接手段配置土地、信贷资源,盲目发展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而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化工业,放大了重化工业的弊端。二是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被低估,资源要素价格扭曲,客观上造成了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过度需求和浪费。三是信用制度缺失,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分工深化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提高了交易成本,放大了研究开发、品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的风险,制约了专门化分工的形成和生产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完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1.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口的一些重要条件开始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配套产业水平提升;企业成为负责任的投资主体;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应当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在一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的重大带动作用。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事关中国经济军事安全和长期发展潜力,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加大政府的扶持与支持。这是新形势下国家产业与技术战略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此外,还要加大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跟踪投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与微系统、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洁净与高效能源、海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等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可能孕育出引导下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技术。
2.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资源
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封闭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大不一样。在封闭的经济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意味着“闭门造车”,从头开始自主开发所有的技术环节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而在开放条件下,技术能力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系统,不可能也不需要再从头开始形成自己的封闭技术体系。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集成能力,即一个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内部外部技术资源的能力。经过多年竞争和积累,国内企业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提高,这是以我为主组合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基础。
3.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总体上处在工业化中期,近年来,住宅、汽车等产品进入大众消费时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分工链条加长,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都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大量需求。虽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看,我们不大可能“跨越”这些产业加快发展这个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要走新路子。受资源和环境生态等条件的约束,我们不可能重复走先行国家在这个阶段的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发展老路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走新路子的可能性。由于这些行业的“重型”特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努力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环境良好的新型道路。
4.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要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已经是而且将继续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经成为负值,服务业是就业的主渠道。没有服务业加快发展,就业问题没有出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一是在制定宏观政策和结构政策时,要将促进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地位。二是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的改革,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三是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四是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将促使国内服务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五是加强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建设与完善,重点要扩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同时,要加强监管,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服务业中有些行业,由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政府监管的任务很重。特别是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要与我们的监管能力相匹配,做到既充分发挥竞争和开放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其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