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中师特色 小学教师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和师范教育体系的调整,师范教育体系逐步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与此相适应,小学教育专业也从原来的中师、专科层次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成现在的本科学历的高层次培养模式,这种变化不仅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从正式纳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多年的路程。和以往培养小学教师主要力量的中师教育相比,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成立的十多年间,培养了一批批学历层次、专业水平、科研能力都较高的小学教师,推动了小学教育的高层次发展。但作为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我们推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往更好方向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精神缺失。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它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社会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光荣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乐于从事平凡而高尚的青少年教育工作。”[1]简言之,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真正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去耕耘,而不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赚钱的工具。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就要有奉献精神。但是,在当前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中,学生的这种专业精神在一点点地消失。多数学生选择小学教育专业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看重的是其稳定性,希望将来有个稳定的职业;另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被调剂到小学教育专业的,本身对小学教育就不是很了解,缺乏继续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对小学教育专业存有抵触心理;还有一些学生是想以小学教师为踏板,寻求其他更好的工作。真正喜欢小学教育、发自内心想成为小学教师的人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非常淡薄,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其专业精神可想而知。
2.专业技能欠缺。
(1)基本技能欠缺,尤其是“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技能欠缺。“三字一话”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中师阶段的教育对“三字一话”非常重视。但是在当前的高师小学教育中,“三字一话”的重视程度却大大降低了,尤其是“三字”技能,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训练。因为无人监督又缺乏正确的指导,很多学生的“三字”训练处于一种懒散状态,又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导致很多高师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三字”技能根本不过关。一位小学校长在评价当前高师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时曾这样说:“现在的学生(指小学教育毕业的本科生)普遍技能不过关,黑板上写字并不是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那种,教师的字不好,学生能学好吗?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那么强。不如以前的中师生。”
(2)艺术技能欠缺。在当前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一般要承担多种职业任务,包括多个科目教学、班级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小学教育活动的丰富性特点及相应的活动指导任务,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活动组织指导能力和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素养和特长,多才多艺。以往中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受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他们基本技能过硬外,还因为他们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能行,属于“全能型教师”。而现在学习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多数是高中毕业生,严格的高中应试教育使他们不仅青春的活泼与激情遭到了相当程度的压抑,而且错过了发展艺术兴趣、特长,培养艺术才能的关键时期。加之高师小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又缺乏艺术类科目的开设和专业教师的指导,导致小学教育毕业生艺术技能不高,影响其教学的进行和发展。
3.教育教学技巧不足。
“小学生认知、情感的具体性特征要求学习环境要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如教师讲课的表情、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师生关系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教学的这一形象性和趣味性特点要求小学教师有全面、高超的教学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2]。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如何教”可能比“教什么”更重要。但是,当前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着理论课过多,实用性课程,尤其是与小学教育直接相关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偏少的状况,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导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空有一肚子理论,却不知如何发挥。
二、中师特色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曾经培养小学教师主要力量的中师教育虽然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中师教育多年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如一专多能,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却不应就此消失。针对以上提到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中要继承和发展中师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让中师特色和当前小学教育培养有机结合,促使小学教育培养出更高学历、更高水平的小学教师,促进小学教育往更高层次发展。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
法国师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给小学教师的信里写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书,而负责去实施的人没有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使命不是满腔热忱,对事业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3]因此,在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使其热爱小学教育,为他们主动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当前小学教育的认识,让其认识到小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小学教师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在对本专业相关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个职业,尤其在小学教育工作还没有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小学教师还以较低的社会身份存在的这一社会背景下,只有具备这一前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小学和小学教师接触的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学生在与优秀的小学教师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那份责任感,学习他们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以便为自己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首先,高等师范学校应该把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中来,设置专门的课程,由专业老师专门进行教学,同时增加专门的考核机构,如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测试中心,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把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作为一项制度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师范生在从教之前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加大艺术类课程的分量,实施艺术教育四年不断线,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从最基本的技能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唱、画、舞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情景剧、书画展等,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3.改变传统教学,强化教育实践。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纯理论课的开设,增加实用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和小学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特点研制和开发校本课程。其次,改变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推进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活动探究、专题研讨等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再次,邀请小学特级教师来学校上示范课,给学生提供现场观摩的机会,学习其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和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最后,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加强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小学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当前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要在继承和发展中师特色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小学教师,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新探
1.写作背景
我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大家对于词汇的不同看法:有无奈、有焦虑、有心急,以及机械地死记硬背等。在我接手我校中外合作各专业的大学英语词汇学(English Lexicology)教学之前,就英语词汇学的课程概况等方面做了些调查后发现:同学们对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了解甚微,大多数同学认为词汇就是记单词、学词汇,仅此而已。少量同学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且记忆更多的词汇。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背单词是最难、最枯燥的,靠机械地重复一个单词的字母,死记硬背,事倍功半。即便记住了,也不会持久,朗读单词表学得快忘得快,英语学习水平也不易提高。还有的学生认为如果词汇不过关,在语法中就有可能因为一两个生词,而无法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在听力中可能因为一两个生词而妨碍对题目的理解,阅读时也一样寸步难行。甚至有的同学认为进入大学以后,词汇量对英语水平的制约明显,因为在高中阶段已基本完成了主要的一些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大学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扩充词汇量,而难就难在不知如何着手,等等。针对上面一些情况,结合我校中外合作办学这几个专业的特殊性,我对大学英语词汇学教学略有些思考,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2.大学英语词汇学教学新探
2.1介绍英语的由来。
英语(English language)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West Germanic languages),由古代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英语词汇学(English Lexicology)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英语词汇理论的一门重要学科。
2.2英语词汇学的基本常识及其来源和发展。
一些学生误把词汇学这门课程当做是“学词汇和背单词”,完全不理解英语词汇学是专业理论课,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有关理论,研究英语语言中的词汇问题。该课程主要介绍词的基本知识,讨论词的形态结构及构成方式,探讨词的意义及语义关系,阐述英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乃至相关的词典知识课程,实用性强,对学好英语语言极其重要。所以进行第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应向同学们介绍英语的由来和发展、英语词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让同学们对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有个大致的了解,促进同学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对语言学习的热爱,能提高词汇学的兴趣、修养。针对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设置特点,学生毕业后有出国继续学习的需求,故对词汇的要求自然要高于其他专业,这样才能满足出国需求。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词汇量的要求更大。尤其对初学者来说,不能寻求其规律,单靠枯燥记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和往后的学习。
2.3英语词汇学教学思路。
2.3.1该课程的总体介绍。
英语词汇学是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课程。主要内容有词的基本知识、词的形态结构、词的构成方式、词的意义及语义关系,英语词汇的来源与发展、词义的变化、习语及词典知识,其目的是对英语词汇具有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知识,较深入地了解英语词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能对现代英语词汇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词汇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提高对英语词语的理解、阐释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它是根据词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语言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熟知了英语来源之后,我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建设、教学大纲安排,根据这几个班学生英语底子较薄、基础较差,而对英语要求又相对较高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适合他们的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教案。语音、语法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词汇又是最重要的要素。英语学习应从基础的词汇学起,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扮演构成语言大厦必不可少的基石角色。在学生原有词汇量的基础上开始涉及构词法的教学,采用讲数学公式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构词法中常用的六大类型。语言学家把专门研究词形变化现象和规则的学问称为词形学(Morphology),通常简称为构词法(Word Formation)。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成法、截短法和词首字母缩略法。课堂上采用各种例词和例句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在学习合成法(合成词)这一章节时,采用“公式法”,效果比较立竿见影。
例如:合成形容词:
①名词+现在分词,English-speaking讲英语的;south-facing朝南的。
②数词+名词+形容词,180-foot-high 180英寸高的;10-year-old 10岁的等十几种类型。
合成名词:名词+及物动词,+er/or pain-killer止痛药;名词+介词+名词editor-in-chief总编辑等。
合成动词:形容词+动词,white-wash粉刷;副词+动词overthrow等。
合成副词:介词+名词,underfoot脚下;形容词+名词hotfoot匆忙地等。
合成介词:副词+名词,inside在……里面;介词+副词within在……之内等。
合成代词:物主代词,+self myself我自己;形容词+名词,anything任何东西等。一些词汇可以采用类似的公式,代替整本英文书大篇幅的全英文解释使学生一目了然,使看不懂书的,只听讲解就能很好地掌握和记忆。同学们感叹以前总觉得词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学了这门专业课之后才发现原来词也是大有来头的,以前只是强背并不知道怎么来的,词汇原来也是需要学习和探索的。
2.3.2识记、理解和应用在英语词汇学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对学生明确提出了能力层次要求,包括专业化的识记、正确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也就是说,首先识记是最低层次的,对有关概念、定义、知识点必须记住,记住那些概念意义而不是“死记”,在具体运用时可变换方式表述;其次理解就是要搞清楚书中阐述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精神实质,以及它们与其他相关理论知识的关系和异同;最后运用就是能利用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式方法去分析、阐释英语词汇中的种种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重构、改造和正确表述。这些能力层次的要求虽不同但紧密相关。只有真正地领会和吸收了知识,才能完全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转化为活的知识,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我在课堂上讲解过这样一道词汇学的题目:
If a word is a hyponym in one semantic field,can it also be a superordinate in another semantic field?Use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your point.
要想解决这个题目,首先我们须先搞清楚三个术语的含义:
(1)hyponym——a word whose meaning is included in that of another word,是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更为具体的说明,即为下义词。
(2)semantic field——语义场(semantic field),是指义位形成的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系统,确定语义场就是划定比较的范围。
(3)superordinate——是对事物的概括性、抽象性说明,即为上义词。那么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有什么关联呢?以immigrate和emigrate,以及migrate之间的词义关系为例来说明:
immigrate:To enter and settle in a country or region to which one is not native.移居入境;
emigrate:To leave one country or region to settle in another.移居出境,也就是通常说的移民;
migrate:移动、移往、移植、随季节而移居、(鸟类的)迁徙;
immigrate和emigrate意思相反,一个是移进,一个是移出,而migrate可以说是immigrate和emigrate的上义词。领会概念之后,做题就能得心应手。这道题应理解为semantic field(语义场)由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构成,它们的关系是上下义关系。上义词和下义词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转化的。本题要求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一个词在一个语义场中是下义词,它也能在另一个语义场中成为上义词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关于动物的例子来完成这题:horse在cow,dog,sheep等词组成的animal语义场中是下义词,但在mule(骡),mustang(小野马),mare(母马)等词构成的语义场中变成了上义词。只有领会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然后才有可能举例阐述。三个能力层次依次递进,且相互联系。按书中提供的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词语理据的例子也能说明识记、理解和应用在英语词汇学中的重要意义:许多学者对词语理据的概念都有所定义,他们总体认为:词语的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词义构成与发展的逻辑依据和词内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是语义学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I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phonetic motivation,morphological motivation,semantic motivation and etymological motivation(英语词语的理据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四种类型)。就语音理据来说,通过直接模仿与某种事物相联系的声音构成的词,单词的发音就代表了它们的意义,可分为两种,即基本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指音与义的相似,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如buzz,crack,growl,plop,squeak等,鸟兽类动物的叫声也属于这一范畴ducks,quack.,Frogs,croak.)和次要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指音与某种象征性的意义发生联想,可分为三种:表示呼吸声breath-noise,如sniff,snuff,snore等;表示动作的迅速分离或移动quick separation or movement,如snip,snap,snatch等;表示爬行creeping,如snake,snail,snoop等)。以上所述既需要识记又需要领会及合理运用,拟声理据在诗歌中运用较为广泛。
2.3.3了解词汇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
词汇学(Lexicology)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从属语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称词汇语义学。曾经与语音学、语法学并列。在现代语言学里,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学习词汇学的过程中应简单了解与其领域相关的学科,便于更迅速地掌握知识(Lexic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morphology,semantics and etymology,because these fields also deal with words.)。学习语言学有助于学习词汇学,反之亦然。英语词汇学所介绍和涉及的一些内容与语言学上的某些章节构成交叉和重叠。如“形态学”(morphology)和“语义学”(semantics)中的“词的意义”(lexical meaning)部分都是词汇学讨论的内容,因此可以联系起来学习,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3.大学英语词汇学教学策略
3.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In ancient times those who wanted to learn would seek out a teacher,one who could propagate the doctrine,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resolve doubts.)。根据英语词汇学教学内容的安排,精心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详尽的讲解与阐述,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外加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要求大家反复巩固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建议字典不离手,利用字典这种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确认理解的正确性,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解答他们在学习上的疑惑。
3.2需具备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大量的词语例证。
传授理论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大量的词语例证,所以业余时间我潜心钻研词汇学的相关课程,学习不同专家对词汇学的诸多见解,熟悉教材及梳理课程当中英语词汇方方面面的知识脉络,条理分明的知识体系让我对英语词汇教学更加有信心,补充一些关于词汇的小故事、视听材料、趣味知识点等,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兴趣更浓厚,好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更明显。
3.3帮助学生有效地改进词汇学习方法
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效地改进词汇学习方法,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学习词汇,代替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面对数量激增的词,在记忆单词的方法上偏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将词汇学的知识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词汇学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记忆英语单词。例如:“advertise广告”(缩写词ad.)这个单词,我们利用构词法中的派生词这一类型,可以同时学会与之相联系的众多词汇,如从“advertise广告”可以派生出advertising广告业,advertiser广告商,advertisement广告,advertising agency广告商,advertising company广告公司等单词,一连串单词的记忆比单个词的记忆更牢固。
4.结语
英语词汇学以传授英语词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任务,词汇本身是构成语言的具体材料,它属于理论知识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对英语词汇学具有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了解,比较深入地了解英语词汇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能对现代英语词汇发展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词语的理解、释义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尽心尽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Allen,V.F.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M].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eation Press,2002.
[2]Cunningsworth,A.Choose your course book[M].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LM].Shang 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eation Press,2002:357.
[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152-159,修订版1999.16-24.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历史与现状[J].外语研究,2001(1).
[6](英)艾伦(Allen)词汇教学技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丁建新.现代英语词汇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0.
[8]张维友.英语词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张韵斐,周锡卿.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就业岗位;专业特色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融入社会各类职业岗位,用人单位对于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日异见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类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重要渠道,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除了满足高校计算机一级联考的需要,还肩负着培养职业需求的计算机能力的重任。高等职业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渗透到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而言,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门必修课不仅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要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问题现状)
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专业服务。我小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层次不同
我院高职学生主要由两种学生组成,一种是经高考后录取到我院的学生,另一种是中职对口到我院就读的学生。有些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应用基础的知识,有些学生虽然之前接触过计算机的知识,但是很有限,甚至还很生疏,这样导致了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对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较难把握授课内容,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基础好的学生又过于简单。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要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2.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有上机练习一环节,但是上机内容仅限制在一些常见的基础练习,上机目的也仅限于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灌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没有。这种模式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极为不利,更不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能力。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的问题。
3.所学知识无专业特色,难于适应岗位需求
目前我校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服务岗位不够,应用性不强。针对各专业的学生要求一致,没有真正地服务专业,对各专业的学生信息能力需求了解不够,以致学生在内容方面学了不少,但精通不够,不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能力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广大的教师过多的关注课程内容和一级考试的客观需要,而忽视了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考试方面是优等生,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可能变成了“文盲”,不能立即上岗操作。
当前计算机已经融入到个行业,行业的差别对员工的计算机能力需求也不同。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要面临适应企业需求,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
4.成绩考核模式趋向应试教育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偏重于应付一级考证的教学,成绩考核以一级考证成绩为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很难测量,更不用说如何把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和专业联系在一起、和就业联系在一起。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要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革的问题。
二、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及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构想
1.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总结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在岗位上的各种需求。适应企业需求,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化为能力,是该课程改革的核心。把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对企业实际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把企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制作成综合项目,将任职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入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工作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从而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突出专业特色,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以就业为目标,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不同类型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以章节为模块、结合计算机一级考证制定实训项目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六个实训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实训、Word文字处理实训、Excel表格处理实训、PowerPoint演示文稿实训、Internet网络应用实训、计算机一级考证实训。
3.分专业分层次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同类型专业的所有班级为划分对象,将同类型专业的所有学生按照其计算机基础划分优、良、中等多个层次,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级。各班级根据分层次后的学生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4.采用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根据职业岗位设定实训项目的学习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情景中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分配,让学生完全以职业人员的角色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从“教为主”转化为“学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固定学生座位。教学过程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因此安排同组学生坐一起并固定座位,便于学生交流的同时也便于教师进行考勤等管理,有效杜绝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现象。
6.制定项目评价制度。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都开展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7.完善考核制度。期末考评采取多种考核相结合,改变 “一试定分”的方式,由实训表现、实训成果、出勤等多方式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做到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
三、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级就业实际情况,必须改变教师的观念,积极的探索。本着“以人为本、面向学生专业就业”的理念,因材施教的宗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3.
[2] 周来,刘丙利.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现代商贸工业,2008(12):38-450.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4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等院校;小学教育;策略
1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这种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形势下,造成的,如原来的中师升格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形势好,导致部分高师院校设立小学教育专业。此外,由于院校合并,导致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升格为本科。这些院校承担了,大量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但是,我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2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1专业发展前景好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在升格为大学后,专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这不仅仅是社会需求造成的,而且和高校本身发展密不可分。我国高校作为人才的汇集地,汇聚了不同特长人才,形成了高校所独有的智力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这些促使小学教育专业有了良好发展的沃土,开阔了专业发展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这些良好条件,使得我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2教育教学资源丰厚
对比中师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厚。高等院校拥有强大的硬件条件,高校图书馆拥有上百万的图书期刊资料,拥有各种各样辅助学习的资源,比如校園广播、高校网络资源,这些都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学习平台。
2.3获取资源能力强
“错位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大学发展中,一条最有利的发展途径。支持新办专业尤其成为高等院校促进发展的有效举措。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院校错位发展,所设立的新专业,容易获得高校高层的支持,获取资源相对其他专业强。
3专业发展现存问题探究
尽管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院校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困扰着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
3.1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根据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实,目前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由于教师队伍能力不能跟上,高等院校发展步骤,导致小学教育专业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小学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急需有高素质的教育专家、教师队伍引领与提升专业层次。
3.2文化氛围缺失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师范专业,但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后,师范原有文化氛围冲淡。师范的人文色彩淡化,师范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个性”被综合性大学的“共性”冲淡。师范原有的课堂和课外活动、琴棋书画、艺体专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优秀的文化氛围逐渐消亡,文化氛围缺失,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
3.3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体现在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教育专业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特色课程,由于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活动,导致这类课程变成了原理课,更为不好的是部分高等院校在这类课程设置上出现内容重叠的现象。而学科专业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由于部分高等院校对这类课程的压缩,导致学生理论学习浅,不能积淀深厚的理论基础。
4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策略
4.1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是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提升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素质。高等院校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努力晋升职称,加大力度进行人才培养。此外,还要适当引入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推动高等院校小学专业发展。
4.2营造师范文化氛围
要大力营造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独有的师范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各种隐性的和显性的手段,展开文化氛围营造的工作。比如可以在相关区域张贴教育名言、警句,并在显要位置布置师范作品展台,彰显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此外,要强化小学教育专业特定的专业活动,比如教学基本功比赛、儿童剧编创等。
4.3重构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要重新设置,要适当降低学科专业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课程的结构中,要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强调,人文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特别是要整合内容重叠的课程,对这两类知识合理配置。不能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活动,也不能忽视理论课程设置。要深化理论课程,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5结论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为此本文对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前景好、教育教学资源丰厚、获取资源能力强。但专业发展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文化氛围缺失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为此,本文提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师范文化氛围以及构课程设置,来提高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边春丽.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6)06:47-48.
[2]陈珂.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377-378.
[3]韩增进,王铭.关于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招生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39-42.
[4]赵文刚.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2):47-48+51.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教育;全科型;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50-03
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既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严峻挑战,也存在深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是随着人口出生率高峰已过,小学教师总体需求量在下降,但地区之间需求并不平衡;二是农村小学教师不再有过多的单科型后备教师需求,而是更趋向于多科型乃至全科型后浣淌Φ男枨螅蝗是未来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必须参加国考。此举其目的之一是要促使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宗旨。四是教育部遴选若干高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纳入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除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引领作用外,对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压力。当未来这些“卓越小学准教师”在毕业生人才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的前提下,那么,未列入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各高校将怎样应对这一市场竞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于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需求的全科型职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程。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域,有一鲜明的人才需求优势:新疆基础教育领域中师资需求量很大,尤其欢迎高素质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赴疆就业,且他们还制定了相当优惠的就业政策。这些在疆就业的学生大多在农村小学任教。他们对我校近年来培养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总体上满意。所以,我校借助与复旦大学联姻、与新疆签订实习带就业的实习支教协议后,我们的“借东之势,向西发展”的办学战略正在逐年深化实施。仅今年春学期,我院就派出了120名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赴疆实习支教,且其中40名是新疆吐鲁番地区临时告急而我们追加派出的。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在小学师资的人才培养中,必须打破单科型教师的培养而代之以小学全科型师资的培养将是一种大趋势。
一、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2010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大面积市场需求调查、毕业生质量追踪、积极吸纳兄弟院校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中产生的研究成果,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甘肃农村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专多能,会教善演(画)”的全科型教师。定位在农村小学,是因为当前基础教育一线师资队伍建设上明显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小学很难分享到优质教师资源。这也是广大农村小学校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极为困惑的短板。定位于全科型教师培养,是因为农村小学办学规模普遍比城市小学小。由于人事指标所限,教育管理部门不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所开设学科逐一足量配备教师。另外,发挥我院自开办专科教育以来就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渗透艺术教育的传统优势,要求学生每人必须选修音乐、美术、舞蹈课程已形成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提出:面向农村小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专多能,会教善演(画)”的全科型教师。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及广大小学校长反馈的意见来看,这一定位非常准确,毕业生很受欢迎。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本专业自招生尤其是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依据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促进质量持续提高的机制为动力,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特色。依据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综合培养的特点,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实施文理兼修,综合培养;“模块”即方向性必修课、选修课、艺术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全科覆盖且学有专长,以小学语文、数学及艺术类课程教学为主干,成为合格的“一专多能,会教善演(画)”的小学教师。
2.完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2”指前两年侧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同时渗透艺术、科学基本素质教育;前一个“1”指实施专业方向教育和见习、实习(一个学期);后一个“1”指拓展和深化教育理论,进一步提升学生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范文6
定位问题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创立伊始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培养定位不仅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也是高校办学理念、实力和水平的特定表现维度。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研究意在为小学教育专业赢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并由此确定它的建设途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指明发展方向。由于小学教师专业本身的复杂性,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表现为:重点师范大学和一般师范院校、综合院校是不同的。重点师范大学旨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定位在培养多才多艺多能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并为培养优秀的教育家做准备。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旨在面向各省内为一般小学或部分重点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扎实专业和基础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性不突出,难以适应和引领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方向不明确,绝大部分院校采取了不分具体学科的综合培养形式,只重视不分学科综合培养而忽视按某一学科方向进行综合培养。由于学科方向不明确和各学科内容整合程度不高,不分学科综合培养模式往往使得教师的知识“博而不精”“广而不深”,进而导致具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教师较为缺乏,教师难以立足于某一学科去整合其他的相关学科;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差异,忽视小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缺乏游戏的精神,用控制、认知、封闭取代自主、体验和创造,漠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启蒙性等特征。其次是定位缺乏层次性、灵活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小学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重点师范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导致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由一般师范学院和综合学院来培养,这样小学教师的质量有所下降,难以满足小学教育发展改革对教师的高要求。同时,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忽视小学教师的发展特性,按照中学教师或大学教师的模式培养,使得培养出的教师难以胜任小学教育的职业,也造成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程式化而缺乏灵活性,导致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就难以引导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这样势必将一些“优秀”且“有从小教之志”学生排除在体制外,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最后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综合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侧重于学术类或理论类课程,重视课程的深度和逻辑结构,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较少,某称程度上导致教学缺乏师范性、示范性;而一味追求专业知识的深度,却忽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全面性,造成知识面的匮乏。最终势必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缺乏一定的小学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力,缺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改进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议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兴的具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承担着培养优质小学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推进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提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改进策略,已成为推动小学教育发展、提高小学教师质量、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必经之途。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特色和专业定位
1.进一步推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的综合化进程
不仅要促进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教师素质的综合化,还要提高各科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等。“综合培养、学有所长”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取向。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采取以某一学科为基础的综合培养模式。例如以语文为基础,同时发展语文教师的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具有某一学科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兼备其他学科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有所长”则可以借助分方向和专业来实现,即可设置以一门学科为基础的同时兼顾其他各学科的专业化综合培养模式。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培养以某一学科为主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适应小学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尊重小学教育使命的、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复合式小学教师,而获得其独特的专业特色。
2.寓教于乐
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对象是身心迅速发展、乐于自我表现、具有集体意识、需要积极鼓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借助形象与活动进行学习的儿童,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及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尤其重要,这就决定着“寓教于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寓教于乐”的观念,鼓励儿童去探索、去体验、去合作;因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其次,学会创设充满游戏魅力和挑战的学习情境,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游戏活动,指导他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激发其兴趣和创造性。再次,要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师生关系。
(二)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灵活、分层定位
“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小学教师,对发挥师范大学引领中小学教育和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作用,加强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与小学教育的紧密联系,形成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从学前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完备体系都有重要意义。”重点师范大学的定位在面向全国大区为重点小学培养创新型专任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为培养“厚基础、高能力、重研究”的创新性、实践型、才艺型的复合型教师做准备。而一般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有能力承担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拥有从事小学教育、教研和管理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专业发展潜力高素质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同时要灵活对待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定位,尤其是对有条件的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不进行专业改造的情况下,引导部分学生往小学教育专业方面发展;主要是吸引一批优秀且有志从事小学教育毕业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进而丰富教师的来源,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三)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综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