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央企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央企改革方案

央企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文秘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光华(1974-),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教学管理与改革。(重庆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09-02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纲领性和指令性文件,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秘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利用校外企业作为技能培训基地,实现课内专业言传与工作单位身教结合,快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捷径,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原则、基本构架和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一条体现“行业导向、校企一体、虚实结合、课证融通、突出创新”特色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原则

1.坚持方案设计系统性原则。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重点设计好精炼实用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有效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拓宽知识面,适当设计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限选)和专业拓展课程(任选)供文秘专业学生选修,加强和突出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设计中,正确区分不同层次教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注意课程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坚决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文秘专业学生个性发展。

2.坚持灵活性的原则。文秘专业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时刻关注行业趋势和就业市场变化,根据社会需要修订培养方案,灵活调整部分课程设置,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培养方案的稳定性、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3.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提升原则。要处理好文秘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专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适应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基础课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精神和素养,要提高教学的起点和课堂信息量,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基础课应根据文秘专业主干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予以拓宽,注重增加新的相关学科课程;专业课应解决知识面窄和内容陈旧的问题,抓住那些能起到启蒙、点拨作用的,完成专业训练的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的落实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和探索知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与校内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安排一些有助于科研能力培养的训练环节,使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参加各种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获得必要的学分。

4.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观念,突出文秘专业办学特色。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资源,有条件的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瞄准行业发展的前沿,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文秘专业课程,利用企业操作平台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形成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特色文秘专业培养模式。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并以此带动文秘专业建设、教改和课程建设。根据文秘专业实际,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专业特色。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时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性。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灵活创新,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构架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分为理论课、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培养计划三部分。理论课可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三大类,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中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50%,学科基础课占40%,专业课占10%。加强实践实训课程比例,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约40学分,在总学分中占25%左右,其中要求企业实习学分不少于实践总学分的1/3;专业教学20~30周,约20~30学分。课外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活动(含科技制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文化活动(含学年论文、读书报告、文字作品、文体活动)、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等,根据院系实际安排8~10学分。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改革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

1.校企共同论证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清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是制订正确实效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吸纳企业人员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按照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开展各类技能训练活动,增加实习、实训时间,有意识地将在企业实习经验与校内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中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和精品课件,将学生的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将极大地改变仅靠课堂讲授的弊端,将理论传授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边讲边练,边练边学,讲练结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工学结合提供坚实基础。要将融合校企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必须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应在设备选型、结构布局、指导教师、运行管理等方面更贴近真实工作环境。设备应是相关产业或行业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生产型设备,结构布局应模仿真实生产或工作环境,并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建设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学习场所。要求学生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3.规范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支持。在文秘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院系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在师资队伍、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保障。校企合作背景下,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匹配技能培训的新需要,亟须建立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体系。修订有关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文件,强调管理规范化,做到既符合企业实际又遵循学校制度,妥善解决相应的实习实训经费和食宿场地等方面的问题,为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改革提供保障和支持。

4.努力推行考证制度,增强学生企业实习实训的积极性。文秘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秘书资格证或其他技能证书,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中优先考虑考证需求,尤其要求在专业选修课中直接列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体现教学计划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校外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获得考证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顺利通过证书考取提供极大的支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考证的要求,强制性激发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质性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5.实行校企师资双向交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从行业企业聘请相关技术专家构成专业教学团队,直接为文秘专业学生授课。同时可以作为专业建设的学科带头人,接受相应考核,享受相关待遇。院系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各级各类培训,并集中到企业顶岗实践,在服务企业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校企师资人员的交流互补,真正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是最为适合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达成学生课堂学习与技能提升的一致性,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季春.高职文秘专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0(24).

[2]张福清,郭炎武.当前文秘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高职高专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陈蘅瑾.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

[4]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

[5]朱林,李惠华.提升职业能力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秘书之友,2009(10).

央企改革方案范文2

最近,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之前,部分媒体报道,多数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降幅超70%。这些报道语出惊人,但似乎言词凿凿,让人不得不信。

其实,在这场关于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讨论中,媒体也好,公众也好,在认知上普遍存在这么几个误解:

误解一:薪酬改革就是大降薪。大部分的报道和讨论,都将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直接等同于降薪。其实,薪酬水平的调整只是此次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内容。据了解,这次改革,将涉及完善制度、调整结构、加强监管、调节水平、规范待遇等5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薪酬水平的调整也不只是限薪、降薪,部分薪酬偏低的还会被加薪。

误解二:降薪就是搞平均主义。有人一谈到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就有“打土豪,分田地”般的兴奋,认为通过改革央企负责人的薪酬都将被拉到同一水平。其实,即便是降薪,也并非针对全部央企负责人。不能忘记的是,当年国企改革之前,“大锅饭”“平均主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企发展,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

误解三:负责人与员工都得降。很多人习惯以“一刀切”思维去理解这次薪酬改革。近日,网上广为流传关于建设银行的“降薪方案”:行级领导降50%,部门老总降30%,部门处长降20%,普通员工降10%。其实,决策层这次薪酬改革仅针对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后来,该行董事长王洪章已经澄清:所谓“5321”方案“绝无此事”,一线员工的薪酬并未在改革的范围内。

误解四:银行业薪酬首当其冲。2013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他们董事长的年薪均超过百万元,看似高大上。其中,最高的为工行董事长姜建清,税前薪酬达199.6万元;最低的为建行董事长王洪章,税前薪酬为112.9万元。而与此同时,非央企的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去年薪酬高达530.6万元,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去年薪酬更是达到833.3万元。

这些误解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众的思维定势有关,与媒体信息不对称有关,也与社会对央企的成见有关。相信随着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详细内容的公布以及理性讨论的展开和深入,类似的成见和误解会慢慢减少。

央企是中国经济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决策层将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十分必要,任重道远。当然,作为改革的措施之一,下一步将对央企负责人薪酬中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但在笔者看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方面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薪酬水平高低,甚至也不在于薪酬本身,而在于央企的性质和负责人的角色。如果央企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负责人是真正的企业家,那么他们的薪酬应该由市场决定。如果央企占据了公益性、垄断性资源,负责人由组织行政任命,那么他们的薪酬就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过去将市场化的薪酬用在任命制的干部身上固然不对,将来如果把行政化的薪酬用在市场选拔的高管身上也可能会出问题。当然,新的薪酬方案很大的一个进步是强调差异化,而不是传统“一刀切”。

因此,笔者的建议是:

一是对不同央企进行分类管理。我国央企超过百家,既有一般工业企业,也有金融航母,种类繁多,机构庞大,情况各不相同。要根据企业性质、产权结构、目标责任来定管理模式、定管控方式,进而确定待遇水平高低。比如,根据央企不同性质,可以将央企分为公益型央企、垄断型央企和竞争型央企,前两类负责人可参考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一定倍数来确定薪酬,后一类负责人的薪酬则可按照市场化薪酬体系来确定。

二是明确央企负责人不同角色。对央企进行分类管理之后,还需区分负责人的不同情况。央企负责人相对特殊,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一般的企业员工。因此,可以分为国家雇员和企业雇员两类: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中的“中管干部”,确定为国家雇员;其他负责人,确定为企业雇员。央企中的其他员工,则理所当然应为企业雇员。国家雇员和企业雇员的薪酬,分别适用由国家和企业制定的薪酬体系。

三是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对于央企特别是上市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可由决策层确定大的方向和总体框架,具体的方案出台应尊重上市公司既有机制,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和解决。比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下面,都设有人事和薪酬委员会,包括负责人薪酬水平在内的薪酬战略和考核标准等由该委员会审议通过更为适宜。央企也是企业,决策层的意志要善于通过企业中的国有股东来表达和落实。

四是尊重银行业的特点和规律。在这次讨论中,银行业高管的薪酬调整引人注目。欧美银行高管动辄上千万美元的薪酬暂且不说,即使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相比,五大银行的高管收入差距还是很大。而五大银行所管理的资产和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任何一家中小银行。因此,应正视银行业的行业水平,对五大银行负责人的薪酬进行综合的调整考虑,如引入期权激励,使激励和约束更加有效,而不是单纯降薪。

央企改革方案范文3

经市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市国企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对于这次会议,市里高度重视,会前市政府专门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今天,笑东市长等市领导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这个会议,体现了四大班子领导对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随后,笑东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做好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的信心

去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合力攻坚,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强力推进77户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40户企业改革任务,其余37户企业也进入了改革程序。去年改革的企业,绝大多数是资产少、负债多、经营状况差、职工安置难度大的企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重重阻力,部分企业领导怕失去既得利益对改革不积极,部分职工相互攀比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同时还存在着企业涉法涉诉案件较多、职工档案不齐全、资产权属不清楚等许多困难。面对种种压力,国资委、企改办和相关部门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使国企改革在困境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工作中,相关部门都对国企改革提供了大力支持。财政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企业改革资金;法院抽调精兵强将充实破产庭力量,保证了企业集中破产工作的实施;监察局、国土局、人社局、局、法制办、规划局、工商局、老干局、房管中心、总工会和企业改革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国企改革,不遗余力地服务国企改革,共同促进了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认真履职,国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国资委作为市政府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在加强国资监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健全企业国有产权登记系统,实现了对国有资产动态监控;通过实行产权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企业以国有资产进行担保、抵押、租赁和投融资等行为进行了规范;通过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为科学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加强对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公司,确立了国有资本运营主体;通过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了国资委系统在不少困难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应该说,国资委较好地履行了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三是强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工作扎实开展。国资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新的战略重组项目得以启动和实施:市政府与国药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我市与央企合作新的序幕;昌达药玻公司与日本尼普洛株式会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促进了昌达药玻公司加快发展;市燃料总公司兼并了外贸畜产品公司,盘活了企业国有资产。同时,一批以往签订协议的合作项目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批新的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去年以来,还多次组织拜访了中建材、首钢、中冶科工、中国保利集团等企业负责人,为与央企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引进了增量,盘活了存量,有力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积极作为,服务企业发展尽心竭力。为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切实加大企业稳定工作力度,妥善解决了珍鼎公司、二机床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控制了豫北纱厂、化纤公司等企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并启动了纱厂棚户区危房改造工程,使这一关系职工安危的问题即将得到根本性解决。为加快改革进度,对一批阻碍改革进程的企业房产、土地权属不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确认。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启动了市属工业园建设。为促进央属、省属企业加快发展,帮助协调解决了安钢300万吨冷轧、安彩TCO玻璃和安化乙二醇等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促进城市三年建设,积极帮助企业进行了拆迁重建。总之,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促进了企业的改革、稳定和发展。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国资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对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成绩,坚定信心,再鼓干劲,进一步做好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

二、突出重点,明确年全市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希望大家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国有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企改革要谋求新突破

按照市委、市政府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计划的要求,今年是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为了顺利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我强调以下三点:

一要明确工作任务。今年我市国企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三项:第一,要完成剩余的37户国企改革。在我市列入改革范围的77户国有企业中,有37户还没有完成改革,这是往年经过各种努力都改不动的“硬骨头”,接下来将是一场硬仗。对于这些企业,要坚持能改则改,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尽量通过改制把企业搞活,对实在改不动的困难企业要依法实施破产。第二,要做好去年40户已经改革企业的后续工作。去年改革的40户企业完成了破产宣告和改制方案通过政府常务会,这些虽然标志着完成了企业改革,但是,后面的方案实施、职工安置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今年要确保这些企业产权转让和职工安置到位。第三,要基本完成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任务。这项工作去年年底已经启动,个别市直机关至今还没有上报所属企业情况,会后要抓紧向市国资委报送,开展这项工作是全省的统一行动,必须按省政府的要求完成。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我市还有一些改制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希望大家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同时,注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二要明确工作责任。今年,37户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希望各责任单位、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企业负责人是国企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的主体职责。对这些企业派驻的改制工作组要担负起指导、督促企业加快改革的责任。这37户企业分别隶属于国资委、工信局和粮食局,其中,国资委所属企业32户,工信局3户,粮食局2户,主管部门要担负起推进所属企业改革的领导责任,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关于市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企业隶属的市直机关是责任单位,国资委作为牵头部门要负起督促指导的责任。目前,我市区属企业已完成改革任务,个别县(市)还有少数企业没有改革,企业所在的县(市)政府负责推进所属企业改革。

三要明确时间要求。今年国企改革的总体进度要求是:对于企业破产工作,今年年底前职工要基本安置完毕,对具备条件的破产案件终结破产程序;对于企业改制工作,今年年底之前,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国企改革涉及资产清查、方案论证、职工安置等诸多环节,在时间安排上稍有松懈,就难以按时完成任务。希望大家按照总体时间要求,倒排工期,进一步明确完成各项阶段性任务的时间节点,抓紧开展各项工作。

(二)国资监管要谋求新举措

国资委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办法,提高监管效能,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加大对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采用“招拍挂”等公开透明的方式处置企业资产,确保企业国有资产处置阳光操作。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房产租赁、抵押担保、资产处置等行为要进行专项检查,要推行竞价承包、经营权拍卖等公开竞价形式,努力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在产权转让工作中,要推动我市的产权市场同国家级产权市场联网交易,拓宽信息渠道,对资产优良、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争取在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产权转让信息,要科学设定受让条件,确保产生资信好、实力强的资产受让方。在资产评估工作中,要实行专家现场评审,进一步提高评审水平,使评估结果更准确地体现国有资产价值。同时,要搞好国有资本运作,充分发挥国有独资公司的作用,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

(三)企业战略重组要谋求新成果

今年年初,在全省国企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我市就企业战略重组工作在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我市的做法受到了省里充分肯定,会后,新乡、濮阳、信阳等市纷纷来我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国资委作为全市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工作的牵头部门,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今年要争取在企业战略重组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一要抓好市域企业的战略重组。力争依托市蔬菜副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等运营状况较好的国有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整合有效资源。二要加强与域外优势企业的战略重组。要引导我市企业多与国际、国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要加强与央企的合作。省政府把与央企开展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6月份将在北京举办大型的与央企对接活动,我市对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安排部署,希望各县(市)区、高新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抓紧开展与央企的对接工作,争取借省政府举办的这次大型活动,促成一批合作项目,使我市与央企的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服务企业工作要谋求新成效

服务企业永无止境。国资委和相关部门要视企业的需求为第一信号,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要为企业改革服务。要对企业权属不清的房产、土地尽快裁决,抓紧办理各种权属证书,为企业改革扫清障碍。要尽快帮助企业解决工商登记、产权过户、土地出让等各方面的问题,加快企业改革进程。要为企业发展服务。要加快市属工业园区建设,尽快完成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等工作,为企业退城进园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支撑条件。要认真落实我市支持服务央属省属企业行动计划,积极帮助安钢、安彩、安化、大唐电厂等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为企业稳定服务。要继续下大力气解决企业的稳定问题,尤其对以往企业改革中对职工没有安置到位的,要按照政策规定尽快兑付欠职工的各种费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顺利完成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各项任务

今年,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推进。

一要健全机制。在国企改革工作中,要坚持实行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坚持实行企业改革成员单位联席办公制度,定期集中办理企业改革相关手续,宣讲改革政策,解答职工咨询。在国资监管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已有的国资监管各项制度,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新的机制。要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对企业的考核要更加符合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科学发展的要求。在企业战略重组中,要完善信息收集、沟通交流、项目推介和奖励激励等机制,把企业战略重组工作引向常态化和规范化。在服务企业工作中,要实行领导分包央属省属企业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帮扶。要坚持落实好企业改革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切实维护企业稳定。总之,对各项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以健全的机制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强化督导。在国企改革工作中,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对所属企业改革工作的督导。要帮助企业理清改革思路,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并认真落实企业改革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对不愿改革、顶着不改的企业,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企改办要加强对全市企业改革的督导。要对改革进度进行督导,建立企业改革工作台账,列出每户企业改革进度表,对企业改革进展情况及时统计,定期通报,对没有按时完成节点任务的企业,要及时提醒、督促。同时,要对改革质量进行督导,督导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改革,规范企业改革操作,做到企业改革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确保妥善安置好职工。其他各项工作,包括国资监管、与央企合作、市属工业园建设等工作也要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在督导过程中,对工作积极、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要给予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推诿应付的,要进行通报批评,要以强有力的督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要破解难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上,敢于应对难题,善于破解难题。针对企业改革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通过财政支持、企业土地出让、划拨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产权转让收益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资金,要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规定的办法,加快资金筹措,确保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及时安置职工。对由于司法机关查封、企业资产难以变现的问题,对于房管部门管理的公房如何参与改制的问题,对于企业金融债权转移、回购难度大和职工债权的认定问题,对于企业破产或改为民营企业后实行属地化管理的问题,对于企业改制房产和土地分割交易等问题,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专题研究,争取突破,以难题的破解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

央企改革方案范文4

“大师兄,二师兄又涨价了。”在网络上,有人如此描绘过去10周以来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4日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下旬猪肉价格与5月下旬相比,涨幅达到15%,猪后腿肉价格已经突破每斤15元。因为猪价持续上涨,包括湖北、广东、山东、吉林在内的多个地区均出现“抢猪潮”。

猪肉价格占CPI权重达4.29%,通胀环境下,猪肉价格飞涨无疑给政策制定又添了烦恼。

国务院总理不断地在进行信心喊话,7月3日在辽宁本溪考察期间表示,“最近猪肉价格贵了,得把这个周期过去,再过几个月就下来了。”

所谓“猪周期”,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生猪生产和价格在1985年、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2007年共经历过6次明显波动,主要标志是价格年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有3次大波动,价格年环比增长超过50%。

在往年,政策都曾试图用行政调控的办法刺激养猪,但最终是越调越乱,动用财政补贴刺激之后又是价格的急剧下跌。

今年的猪周期除了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较低的因素之外,生猪饲养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上升也是叠加因素,而这是整体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如今看来,中国通胀的消退劲头仍未见端倪。

在稍早一些时候,曾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对于中国能否控制住通胀并保持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受益于此喊话,中国A股止跌反弹。

但喊话终归喊话,话音未消,7月7日,央行再次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是中国金融货币政策自去年年末到今年以来的主旋律,被称之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难压持续的通胀指数。喊话之余,也表示,今年将CPI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实现很有压力。

虽然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已经达到3.5%,但相对于5月5.5%的CPI指数来说,仍然处于负利率状态。6月CPI破6看来也没有悬念,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关于加息已到尾声的预测似乎并不太靠谱。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执行者来说,大幅的加息面临着两难,倒并不在于会给中小企业形成紧缩资金压力,而在于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大幅加息对其债务偿还将会增添压力,进一步放大风险。

暂停批准“综改区”

7月5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徐善长向外表示,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在目前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造出好的做法经验之前,“不会再批建新的试验区”。

从2005年上海浦东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全国很多省市都上报了各类申请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项目。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准了10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据统计,全国已有21个省市先后设立了70多个省级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大部分是未通过国家级审批,降格为省级的。

在表态暂停批准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对山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了公开的批评。发改委体改司负责人说,《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原计划于6月底上报国务院,但却因内容与发改委的期望差距较大而未能按时上交。

双方拉锯的焦点在于改革力度。发改委认为方案过多涉及对于资金、政策、项目支持的索取,而在改革方面却“没有真的动作”。“资源经济转型需要改革来突破,必须有真的动作,如果没有涉及这方面内容,这个方案就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一些地方上报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搭上了拯救金融危机的顺风车,其目的无非是在国家扩大投资和财政支出的热潮中争项目、争贷款、争优惠措施。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按道理,如今各地的改革政策都已相差无几,“划一个圈”搞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不管是经济政策还是行政改革政策,都应形成一致的标准。而各地仍然热衷于上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也无非是希望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政策上得到中央的特殊照顾,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政府投资,获取GDP的政绩。

以山西为例,山西改革试验区申请的也无非是土地审批政策优惠,以及“先试先行”煤层气开采、财政返还等政策支持。

据称,山西省直部门与县市领导曾连续4天开专门会议讨论改革方案。可改革哪儿会是闭门开会能研究出对策来的?

在中央部委层面上,将这样的审批权力留在自己手中,也无非就是以审批权享受地方“跑部钱进”所带来的利益回报,各种部委之间,常常会设立各种各样的试验区、新特区、区域经济发展区的名头,吸引地方政府的竞相争取。

这种政府设计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不一定符合资源配套的最优选择,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扭曲。过去几年中,各地政府热衷的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如今也已呈现其弊端。

所谓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摆在首要的位置。

监管央企海外投资

央企海外投资巨亏题材一直不缺少新闻,中铝是近期的主角,有消息称,中铝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铝矿4年亏损3亿多(除特殊说明,单位均为人民币),然而现在央企海外投资巨亏,学费要自己掏腰包了。

6月24日、2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了《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两文件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共7章40条,《境外产权管理办法》共20条,中央企业及其各级独资、控股子企业在境外(包括香港、澳门)以各种形式出资所形成的国有权益均受此两个文件约束。这两个文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明确央企为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相关责任人要为海外投资失误负责。为推行问责制,文件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提供了具体操作方向,对外经营中普遍存在且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的个人代持股权、离岸公司监管、外派人员薪酬等特殊业务提出了规范要求。并特别点出禁止央企以套期保值为由进行投机。

从更细微的操作层面看,在近年日盛的舆论压力下,国资委此次的手段可谓犀利。在投资过程、操作流程、风险控制等主要企业运作环节,文件都有字眼苛刻的规定。举个例子,根据《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境外企业出现包括违规出借银行账户、越权进行投资、有账外业务和账外资产等七大情形,就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只要操作过程中涉及违法违规的问题,即使境外企业没有任何损失甚至最终获得利润,相关责任人也要被追究责任。实际上,国资委隐含文件中的思路是通过严格控制企业的运作程序,寻找亏损的源头。

央企改革方案范文5

2010年初,关于在电力行业实施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再次摆上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案头。

此时,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31日――已一年有余。而在电力行业内部,关于新改革方案的讨论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方案出台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国务院国资委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主辅分离的方案已经做了多年,现在还停留在做方案的阶段。”

八年前的第一步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

2003年初, 电力改革迈出实质性第一步:原国电公司拆分成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中电投、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通过拆分,电力行业在“发电侧”形成了竞争态势。

按照方案设计,下一步改革将实行“主辅分离”和“输配分开”。主管部门进一步拆分两大电网公司,从资产、财务、管理和人事上将电网的终端输送、配电、售电环节从电网的主干网中分开。这一步改革的实质意义是,进一步削弱电网企业的垄断格局,从而在“售电侧”形成竞争。

多次搁浅

2004年12月17日,在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等相关部门会同参与电力改革的专家和机构,共同讨论了《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

随后,发改委将第一份成形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决策层。“主辅分离”改革的曙光似乎就在前方。

但在出台前夕,“电荒”开始在中国蔓延,在“保大局”的背景之下,“主辅分离”方案最终“流产”。

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新一次的“主辅分离”方案制订。当年年底,方案在各大部委之间达成一致。

新方案由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上报国务院,在获得国务院批准后计划组织实施。不料,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让方案再生变故。

来自电网公司的意见认为,“从这次抗冰保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设备企业对于电网的建设和维护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力应急和安全,设备企业不应作为辅业剥离,而是应当留在主业之内,否则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会影响到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

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雪灾过后,国家电网公司随即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报告说,“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都不应作为辅业分离出去。”决策层对此文件的批复是,要“进一步论证”。

辅业范围之争

“‘主辅分离’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纠葛了八年之久。”国家电监会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至今为止,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电力设备等最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成为最大的难题。”

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历次制订的主辅分离方案中,送变电和设计院都是涵盖在即将剥离的辅业范围之内。

电力设计和送变电企业占电网辅业相当大部分,这些企业普遍面临员工数量庞大、资产质量不好等历史问题。电网企业的人士担心,该部分资产剥离后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国家电网曾就此问题上书国务院,要将辅业单位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直接服务于主业的,比如送变电企业和电网的设计,要留在主业之内;另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易于在一般市场中获得相应服务的,比如电力修造企业,可以进行剥离。

“国网公司在发展特高压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先进技术,另外国内装备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国网公司利用掌握的技术发展产业,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人士再三向记者表示,国网公司发展输变电辅业不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发展辅业也是为了创造利润。”

央企改革方案范文6

金融不是轻易能玩转的

早在2010年,国家“新36条”的颁布为市场格局的改革奠定了些许基础,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些民营资本看到了只需要牵线搭桥就能让“钱生钱”,速度快、利润高的市场前景,正如在民间资本与融资项目不能有效对接的今天,有需要就会有市场,民间融资理财中介自有存在的价值与积极意义。此后的数年间在民营资本的推动下,这一产业领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大批转型过来的企业,尤其在2012年~2014年1月期间,进军理财行业的投资者就已数不胜数。在很多人看来,融资理财中介公司只需把资金对接到项目上即可赚钱。但这钱当真那么好赚?

单就理财行业为例,除了对行业没有限制,民间理财中介公司注册资本也高低不一。据银监部门稍早前公布的数据,成都地区通过工商注册的投(融)资理财信息咨询类公司有1164家,注册资金多集中在1000万元以下,最低仅3万元。门槛低,专业没有限制让各行各业的人纷纷涌入民间理财中介领域,这些人中不乏小商贩、包工头之流。虽然全民金融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方向,但大批企业提供给客户的融资合同文本中,内容不规范,表达也不准确,如同随手写就,漏洞百出,显得很山寨。一些融资理财中介公司选择在高档写字楼办公,装修豪华,但有的公司从上到下,连什么是反担保都不知道。

再看一下民间融资,民间借贷的中间环节多,每一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和知识的支撑,千万不要脑壳一热就进来了,这钱更没有那么好赚。尽管民间理财公司属于中介而非金融机构,但承担了金融机构的部分职能,如果没有专业的支撑,就无法预测项目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一些操作不规范的公司,将投资者的钱归集到公司账户,就触碰到了法律红线。资金汇入公司账户,再从公司账户转入借款公司,这也属于法律所禁止的“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拆借行为”,一不留神就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风险控制管理不到位,都是目前民间金融理财中介公司最严重的问题。做金融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风险,专业团队、资本实力、手里的资源是必须具备的。根据过往经验,风险一般会在一年后体现,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如果没有专业团队,股东背景没有实力,手里没有好的项目资源和健康的经营理念,迟早会出问题。真正做得好的,都不会只顾眼前利益,安全是第一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民间理财走向正规。可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这也正应了葛大爷的那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央企“弃民”将成香饽饽

日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方案提出“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金融业薪酬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次降薪也首当其冲,甚至有消息称,中央国有金融高管年薪不得超过60万。不仅如此,根据中央部署,在央企之后各地方国有企业将自定细则,规范国企负责人薪酬。作为国有资本集中的行业,银行业的降薪潮或成为普遍趋势。

“新一波国有大行向股份制银行的人员流动就要来了。”央企高管降薪令一出,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就如此感叹道。对于央企而言,这一纸批示所带来的将是大规模人才流失,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民营资本金融机构而言,未尝不是一场及时雨。正如上世纪90年代,国有银行因运营体制等问题出现大批离职潮,恰恰是这波“金融移民”一窝蜂地涌入了新晋的股份银行,如民生、华夏、招商等,随之过去的还有大量大型银行客户,几个月时间里,几大国有行近半数的熟手员工被挖走,也由此加速了中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不能不说,金融业刚刚有了倦意,央企马上送过来一只枕头。

这只枕头最先汇集的可能便是信托业。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信托业实现人均利润305.65万元,远超银行、基金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有媒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托业的人均利润仍然高达146.96万元。以安信信托为例,中报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安信信托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5.48亿元。其中,本期支付的职工薪酬为1.1亿元。如果按照去年职工人数163人计算,平均每月人均薪酬为114454.71元。信托业待遇较其他金融机构要高上很多,且很多信托产品与银行有着深厚的渊源,银行从业者流入信托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无形中也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银行的渠道成本。

互联网金融企业将成大赢家

笔者认为,未来获益最大的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目前已迈入了二次跨界阶段,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必须越来越多地与实业和传统行业相结合。互联网跨界金融不仅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了鲶鱼效应,更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网信金融CEO盛佳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会成为大的产业实业,而实业一个是原有产业的主体,另外一块是资产管理或者是股权投资,整个产业投资互联网金融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渠道,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