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1
一 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教育
(一)开设心理健康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并根据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体系,运用教材和指导用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为师生所实践,从而开创素质教育,教育整体改革的新局面。
(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性格等。教师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巧妙地利用提问,论证,小组学习等形式,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另外,还可以在体音美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等。
(三)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包括每天早晨正式上课前,课间休息时,午休与下午上课前,放学后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容易接受,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他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易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有助于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到得知识内化,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开展各种班会,队会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的目的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是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高尚的品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学兴趣小组,书法组,舞蹈组,合唱组等,不仅对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兴趣,活跃思维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培养,如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懂得欣赏和创造美,提高独立能力,抑制不良心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 开展个别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学生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个别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途径,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例如组织学习小组,交友小组等自助互助方式改善心理状况。及时通过门诊咨询予以当面辅导,或者设立热线电话进行心理辅导。
三 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一)创造积极严整的校园风气
(二)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团结友爱同学关系
四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2
一、 厘清游戏内涵,坚持因材施教
游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学者及教育工作们所共识,但是践行者在实践之前还是需要对游戏的内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本文认为游戏内涵主要体现在“形象性”、“逼真性”及“活动性”等三个方面。以形象性为例,就是我们用于心理教育的游戏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加以实现。
例如,“转瓢”游戏时,三、五名学生围着一只瓢坐下,一人将瓢转动起来,其他人则诵唱歌谣道:“转呀转呀不停地转,大家都来转瓢玩。瓢指谁,谁来唱,唱完歌呀再来转。”这样反复地诵唱着,一直唱到瓢停下来。此时瓢颈指向谁,谁就要表演歌舞。
再如,游戏“猫捉老鼠”,玩时先由一人扮作老鼠、一人扮作猫,其他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猫”在圈外,“鼠”在圈内。这时“猫”问道:“猫捉老鼠几更天?”大家答道:“三更天。”“猫”又问道:“天要亮哦?”大家答道:“亮哩。”“猫”再问道:“雨要落哦?”大家答道:“落哩。”“猫”再问道:“太阳伞要撑哦?”大家答道:“撑哩。”“猫”再问道:“老鼠要逃哦?”大家答道:“逃哩。”一边说着,“老鼠”在众人的手搭成的“太阳伞”下钻来钻去,而“猫”则在后面紧紧追赶,一直到将老鼠捉住。
从上面的两则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游戏过程中伴以歌谣可以极大地增加游戏的形象性。游戏活动中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对话,就会使游戏活动变得更为形象,更富有真实感,也更适合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当然,通常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会通过模仿增加其形象性,如各种动物的走、跑、跳跃、爬行、飞扑、捕物等动作。通过对游戏的内容厘清,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将更有针对性。
二、 明确游戏种类,坚持有的放矢
适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有好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弄清自己选择的游戏属于哪一类,此类游戏的特点、作用及要求有哪些。
在分类上,目前有这样几种分法。首先,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分,有运动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以及规则性游戏。其次,从社会性的角度又分为无所用心的行为游戏、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等。通常,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前者主要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后者有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也有按某一治疗作用进行的分类,如在治疗小学生心理障碍方面可以分为指导性游戏和非指导性游戏。指导性游戏比较强调在实施前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也就是先分析后设计,针对不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不同游戏方案的设计。一般主要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场景和选定特色的玩具以帮助重塑小学生焦虑反应的经验,帮助小学生从伤痛和紧张心理中走出来。而非指导性游戏不注重小学生过去的历史以及潜意识,相反强调的是教师与小学生间的情感关系。想象引导类游戏就是指导性游戏的一种,其主要是帮助孩子表达出阻塞的感觉、愿望、需求以及想法。想象空间的引导提供了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使得孩子可以观察自己、检视自己。
例如,游戏:美丽的玫瑰花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闭起眼睛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想象一下,自己是一朵玫瑰花,当然你也可以是任何一种花,只是我叫你为“玫瑰花”。你是一朵什么样子的玫瑰花呢?你很小吗?还是很大?你是一朵已经长大的玫瑰花,还是非常纤细的呢?你有没有开出很多花呢?是什么颜色的花?你开了许多花,还是只有几朵呢?你的花全开了,还是含苞待放中?你长得像什么?你的枝条长得像什么呢?你的根又长得如何呢?或是你根本没有根,如果你有的话,这些根是不是又长又直,还是弯曲的?你的根有没有很深呢?你有没有刺?你住在哪里?庭院里、公园里、沙漠里,还是月球上?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你长在花盆里、土地上,或是水泥上?你的身边有些什么呢?有没有玫瑰花丛在附近?还是只有你?有没有树、小动物、小鸟或是人类?你是怎么生活的?谁来照顾你?现在的天气怎么样?有没有铁网将你围着呢?……
好,现在请睁开你的眼睛,将你的玫瑰花画下来,包含你刚才所有的景象。别担心画得不好,你不必画出你最好的作品,但你必须与我一起讨论这幅画。
三、 优化设计内容,坚持重点突出
一般而言,游戏的设计主要包括游戏的名字、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的注意要求等。实践告诉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设计上必须对其依据相应信息加以优化。这些信息包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目的与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本文认为游戏设计优化主要目的是提高游戏教育作用,所以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是重中之重。以游戏规则为例,我们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必须能让小学生听懂,听后能操作,操作后能比较。
例如,游戏:“捉小狗”。游戏的规则是年龄最大的成员当“狗妈妈”,选出三个人当“小狗”,其余则当捉狗者。“狗妈妈”将“小狗”藏于草堆,捉小狗者走近门口说道:“狗妈妈,请开门!”“狗妈妈”问:“开门做什么?”捉狗者答:“捉小狗。”“狗妈妈”说:“小狗还没生哩!”捉狗者说:“要到什么时候?”“狗妈妈”说:“三五个月。”于是捉狗者又去蹦跳一圈,然后再重新开始对话。
可以看出,一个心理游戏必须要在设计内容上有重点突出,从而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捉小狗”游戏属于角色扮演游戏的一种,其对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自我保护以及团结合作等教育等都很有效。
四、 教师适时参与,坚持学生主体
利用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前期设计必不可少,其意义与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有了设计更需要我们有效实施(指导学生参与游戏),而教师的适时参与则更有利于游戏的有效开展。
例如,游戏:《小小照相馆》。照相馆的生意清淡,原因在于馆里用于给客人拍照的衣服太少,这可急坏了“摄影师”欣然。此时,我(教师)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好吗?”欣然见了忙说:“好啊!”于是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说:“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好吗?”她马上同意了。当我离开后观察到,欣然又让其他孩子穿上此衣服并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欣然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并不忘作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2]
在这个角色游戏中,教师所做的就是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材料并适当地介入以支持孩子们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照相馆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促进了游戏的发展。教师及时提供、调整游戏材料,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指导小学生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最终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性。因此,我们说教师指导与参与行为,对于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有着极高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层次化的原则。因为一个快乐的游戏,其参与者的行为必须是来自内在的需要或兴趣。
游戏中教师何时参与为宜,笔者认为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游戏内容感觉无聊时。因为,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当游戏的内容过于单调、贫乏时往往会导致游戏情节无法展开,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情况予以及时的启发与诱导。其次,游戏发生冲突,学生难以解决时。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时游戏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教师参与进来。再次,教师对小学生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因为小学生具有个别的差异性,游戏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教师有时会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某种游戏行为或游戏语言,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教师可以介入游戏,在细致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关系小学生能否顺利成长以及影响未来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教育者必须给予认真的执行;仅仅知其言是不够的,还要知之所以言。
参考文献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3
关键词:家校合作;移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008-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心理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在已经形成共识。家校合作是指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将家校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一、移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步维艰
(一)移民学校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在甘肃省移民地区,由于学校建设时间短,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和相关设施,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等因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及其缓慢。部分学校虽然有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方案,难以付诸实践,故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实际效果。
(二)移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困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力量 ,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移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困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其一,移民学校的教师是近几年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通过公开考试选拔的,学历都已达标、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但学校对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不到位,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相脱节,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二,移民学校目前还没有一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三)家长的不支持是移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移民学校的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即使有些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只侧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常常是置之不理。由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子女,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学生的性格偏向于任性、冷漠、内向、孤独、自卑、悲观、暴躁,在家里与父母顶嘴,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育,在自我意识、情绪体验或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家校合作是加强移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在家庭中的影响和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的成长;学校是进行系统文化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发展。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是学校教育改进的重要动力。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家庭与学校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只有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促进家校合作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依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4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途径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体育学科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工具。
一、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代中国大学生多为出生在“90”后的独生子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很高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社会阅历比较浅,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竞争激发,就业难度增大,心理不成熟,非常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
1.因新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产生自负和自卑的心理。远离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们对新环境既感新奇又感陌生,既兴奋又压抑。特别是那些好胜心强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闷闷不乐,精神抑郁,由奋发向上转变为甘居下游,陷入苦闷的泥坑而不能自拨。
2.人际交往的困惑。进入大学的新生远离了父母,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陌生的教师等常常感到人际交往的困惑。人际交往的困难常常使许多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压抑。
二、学生上体育课的现状
在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训练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主要有: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责心理、过敏心理、冲动心理、反感心理、异性心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三、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泼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能提高独立性;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现就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浅析如下。
1.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首要前提。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训练心理。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创新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2)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均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批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形成良好的心理优势概念。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作出过激行为。如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会产生逆反和烦躁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一下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己高兴、愉快的事,等等,不断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4)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符合他们的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地扩大选取范围,特别是游戏性教材内容。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这样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动、行为互动,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发展。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项目,让学生做出自由选择,为的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以尽情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乐趣,展示才能。体育教师必须从中引导,并在技术上加以点拨,让健康的心理通过健康的体育锻炼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启明等.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5
一、当前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综合当前学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站
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技术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将复杂、深奥的心理学知识以动态、鲜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制作成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页、网站,从而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网站上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或讨论。
2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开设专题讨论区、电子投票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其基本心理特征。这样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学生心理资料,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为以后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
将标准化的心理测试或心理量表(问卷)以动态网页的形式呈现,或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网页中嵌入形式新颖、专门的心理测量统计软件,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学生在网上可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及时得出结果。一方面,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网络心理档案,把握学生心理的变化轨迹;另一方面,利用测评中获取的数据可以快速地进行分析和统计,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软件
利用网络信息,针对学生中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大力开发集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目前,很多学者已开发一系列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如注意力训练软件、记忆力训练软件及学习兴趣、意志、习惯训练软件等,这些软件在改善学生学习状况、亲子关系、考试焦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5 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室和视频等网络通讯工具,给学生提供具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性质的各种心理服务。目前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电子邮件咨询。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心理老师进行联系。对于那些较为拘谨、内向、不善表达或不愿意暴露身份的学生,或者对性取向、性伦理、爱情婚姻等一些敏感性问题来说,电子邮件咨询方式具有突出的优点。
(2)网络论坛、留言板。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在论坛、留言板上,心理辅导人员以跟帖的形式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还可以使更多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受益。网络论坛、留言板是一种广泛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方式,这种咨询方式学生参与面广、内容丰富,交流方便、快捷,但其保密性不如电子邮件咨询。
(3)网上聊天咨询。学生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提供的方便、快捷的在线聊天环境,通过聊天室或聊天软件(心理热线QQ、ICQ、MSN等),与网络心理辅导人员进行虚拟的面对面交流。心理辅导者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目前网上聊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形式的聊天与语音聊天。文字聊天的方式类似于传统心理咨询中的书信咨询,语音聊天类似于电话咨询,后者对一些心理危机的干预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的保密性更好。
(4)网络会议咨询。网络会议又可称作网络电话会议,主要是运用自动摄像技术及设备对学生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及体态上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收集到非常生动真实的原始信息。但由于需要较高的技术设备和昂贵的费用,一般人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咨询。
二、当前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已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开展网络心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不断摸索,但是在具体途径的实施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过于形式化,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大多数过于陈旧,形式过于单一;网站与访问者、访问者与访问者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网上心理信息资源多为拼凑,杂乱无章,不成系统:心理知识多是理论性介绍,难以吸引学生关注、浏览和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过多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限制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一些网络心理测验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综观一些网站上所谓的心理测验,完全是游戏性质的,甚至一些心理测验是从某些课外读物上复制过来、未经任何科学标准化的处理,结果解释很不规范,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这种心理测验很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3 在线聊天咨询的实效性有时难以保证
借助聊天室或聊天工具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由于受时间、空间和网络聊天环境的限制,咨询者和来访者在沟通和交流的效果上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如聊天咨询多数通过文字交流完成,受打字速度和文字表达的限制,很难探询求助学生的深层次问题),这使得来访者和咨询者的关系极为不稳定。同时有些来访者把上网咨询当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他们随时可能终止咨询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从而使咨询的实效性受到限制。
4 网络心理咨询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在网络心理咨询中,主要通过“人机”模式进行互动交流,容易使学生对聊天或者计算机产生移情,导致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生活;其次,在网上很难确定从业人员的资格及其服务的质量。一些“咨询”人员非科学性地咨询,往往会延误学生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有些人会违背“保密性”原则,泄漏学生的秘密,从而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三、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探索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于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网络资源的自身优势和实践
经验,笔者对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做以下展望。
1 以网络为载体,开设网络心理课堂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的确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但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了避免这些弊端,发挥网络独特的优势,来开设网络心理课堂,给学生一个最安全的心理空间,让每个学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利用网络资源,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利用网络资源,改变传统主题班会老套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尝试召开网络心理主题班会。以论坛为载体,在网上开辟“心理主题班会讨论区”,主持人及时将班会的题目、活动的过程公布在论坛上,通过学生们的参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学习心理知识。网络主题班会将学生由被教育者转变成参与者,激发了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另外,网络班会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参与在线大讨论,有利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改善。
3 构建网络心理互助平台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以网络为载体,搭建网络心理互助平台,引导具有同类问题行为者一起交流和体验,实现每个人“在助人中自助,在互助中成长”的目标。如黄玉莉(2006)利用网络论坛,设立不同主题的公共讨论区,将教师与学生、家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一个学生求助的心理问题,教师、同伴、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既可以使学生求助者获得支持和帮助,同时也使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获得问题的解决方式。
4 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QQ群的应用
充分利用QQ群的聊天功能,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首先,可通过主题QQ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常识宣传。其次,学校心理教师可建立校与校之间的QQ联盟,便于心理教师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最后,还可以尝试利用QQ多人聊天功能来完成职业指导等个别内容的团体咨询。这种QQ群网络咨询模式可解决某些学校不具备团体咨询场地,团体咨询成员在校时间不同步问题等。
5 建立班级博客,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家校合作。由于受时空、资源等因素影响,家长和学校教师及时沟通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通过在每个班级开设网络博客,一方面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班级活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等,搭建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交流的互动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如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亲子沟通技巧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是2003年8月成立的民办高职院校,现有计算机、旅游英语、经贸、管理、艺术、机电六系及社科部,开设28个专业,在校生1600多人,招生来源主要是本地区,并面向河南,江西,四川等12个省。该院图书馆随着学院的成立而产生,至今拥有纸质图书12.8万册,电子图书1.4万种,有典藏、综合、文学三个库室,以及现刊、过刊和电子文献三个阅览室,占地1196m2,可同时容纳400多名读者。学院图书馆现有专职老师三名,学生自发组织到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图书协会成员60人。笔者从开馆至今一直在图书馆工作,见证了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到自动、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并与七届图书协会将近300多名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与这些学生和诸多读者的交谈,以及思想政治和心理辅导室的老师们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严峻,寻找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有一位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来自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以“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当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学习中的矛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其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学习中所遇到的矛盾却常常给大学生们造成很大压力,这种压力如不能及时得以缓解,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学习缺乏动力、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本院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较本科和其他公办专科院校低,所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不好,学习干劲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所设专业都与技能和就业有关,开设的课程与高中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适应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依赖性强,学习不自觉,总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有的学生爱好兴趣广泛,参加学院的文体活动异常积极,但却难以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甚至有部分学生逃课上网、打游戏或睡懒觉,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也屡见不鲜,考试、考核60分万岁,没有自律性和规划性。
(二)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本院当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城镇、独生子女所占比率较大,养尊处优的心理及大肆挥霍的行为与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来自贫苦家庭孩子的节衣缩食形成鲜明对比,有的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从而陷入孤寂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能主动与人交往,但对他人的态度常持有偏见、误解和过分苛求,对他人缺乏同情、理解和尊重,难以为他人接受。良好的交往愿望和实际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是形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冲突和失调的主要原因。
(三)恋爱中的矛盾。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因为其本身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恋爱与学习、事业的冲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友情的变形,成了当代高校心理学的突出问题。本院图书协会成员们对眼前“恋爱成风”的现象讨论时,“在学校太无聊,找个人做伴,度过三年漫漫岁月”是他们一致认可的观点,“别人都有异性朋友,整天出双入对的,让人看了羡慕”这样的思想,充分暴露了学生们不成熟的心灵和处世心态。有些学生,常因为异性朋友而向班主任请假不上课,或者干脆逃课,有的整天沉迷于“网恋”的虚拟世界不可自拔,严重者甚至打架斗殴,聚众闹事,在学校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大多数学生从理性上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但在实际行动中,一些大学生用于恋爱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业的时间。由于大量的时间沉溺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四)求职择业中的矛盾。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与自己的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如有的学生面对人才市场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与条件不知所措,难以抉择;有的学生不知怎样进行适当的自我推荐;有的学生对社会种种现实不能正确分析,产生逃避社会或过于担忧的心理。笔者所在图书馆每年都招聘新生当管理员,每年也都送一批学生走向实习岗位,走向社会就业,而每年将近7月份时,都有学生过来咨询和诉苦,大多问题都是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不符,学到的知识到就业单位派不上用场,更有学生对那些平时成绩及在校表现、领导印象都不如自己的人能轻而易举找到理想的工作耿耿于怀,不能理解。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各种矛盾因素表明,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形成原因。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配合专职的心理健康咨询员,充分利用图书馆有关心理教育的信息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为培养出有健全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服务平台。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尔基也说:“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其实,书对一个人的精神鼓励和支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在遭遇困境时,书有两种作用:一是直接激励你,教会你怎样看待和分析问题,怎样摆脱和走出困境;二是转移你的注意力,调节和减缓紧张情绪。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及时对现有馆藏进行资源调配,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补充高品味的图书,如《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各种著名人物传记等,以书疗伤,阅读教育,建立名副其实的“心理健康阅览室”。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配合学校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高校有关部门举办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讲座、专题书展,读书报告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图书馆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交流,阅读学生心理测验结果分析报告,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自身对学生不构成“教育与被教育”这种心理压力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服务。对心理抑郁、缺乏足够自信心的学生,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学会”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培养他们的乐群性和自信心;对创造能力较差的同学,图书馆可提供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的图书让他们阅读,还可以组织如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等活动,鼓励同学参与,以提高创造力。
(三)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馆员素质是指馆员在从事图书馆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稳定的品德,即馆员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情感的总和。它是馆员内在综合素质的反映,同时也制约着馆员在工作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去对待本职工作。在图书馆,读者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强制受教育的感觉,对于图书馆员友好的引导,他们更易于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现代观念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图书馆业务技能的图书馆员队伍,图书馆员不仅是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分析利用者,更应是为提高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教育者。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图书馆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的目的。图书馆员除了应以其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外,还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安静、舒适、宽敞的阅读环境让人静心,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调动图书协会积极性,广泛与读者沟通。图书协会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到图书馆志愿服务的社团,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班级,他们的加入,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图书协会在学生中的沟通作用,通过协会成员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或疑惑,有针对性的寻求解决方法。
总之,图书馆要积极主动与学校团组织、学生会以及心理学授课老师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在心理健康方面涌现出来的各类典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经验,让大学生们在典型的经验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各种矛盾。高职院校以及整个社会应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寻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措施和对策,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秀玲.关于在高校图书馆设立心理保健阅览室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