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内部审核;实施要点
[DOI]10.13939/ki.zgsc.2016.31.177
实验室内部审核,是指实验室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其目的是验证实验室运行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实验室管理者应合理规划并实施内部审核,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只有实验管理者自身的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才可以更好地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主要从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策划、内部审核的实施、后续纠正措施及关闭以及内审报告的编制等四个主要部分展开分析,促进实验室内部审核的科学开展。
内部审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获得高效、高质的审核效果,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审核的各个环节,并且严格按照审核要求和审核标准去执行、去分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要点。
1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策划
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策划应包括人员组织、计划编制、周期安排、检查表制定、预备会召开等工作。而且针对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的工作细则,都要作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说明,保证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1.1人员组织
内部审核应由质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进行组织,并成立内审小组。内部审核小组的成员应具备其所审核的活动充分的技术知识,并专门接受过审核技巧和审核过程方面的培训。同时应该注意,只要资源允许,内审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应当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而且在进行人员选择的时候,要进行一个严格的考核,并且要严格根据考核结果来确定人选。只有通过这样的严格的选拔与管理,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员组织的科学化。
1.2周期的安排
根据CNAS―GL1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的规定,内审周期为12个月,即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至少每12个月被审核一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增加审核的频次: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时;机构或其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时;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投诉时;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时;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
1.3计划的编制
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准则、审核范围、审核时间及内容、参考文件、审核人员。
审核准则指:CNAS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与实验室领域相关的应用说明,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感官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等。
审核范围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是每年开展一次的内部审核,其范围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活动和场所;若是分多次开展的审核,则按实际的情况确定范围,但全年的审核范围必须涉及所有的活动和场所。
参考文件指实验室的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或外来标准等。
1.4检查表的制定
内审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时的质量,因此在审核开始前,内审员应评审体系文件以及上次审核的报告和记录,以检查与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表。
内审检查表中,审核内容要依据受审部门的职能进行编制,并应选择典型关键质量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编制,如能力验证结果可疑、质量控制结果不符合、上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客户的投诉、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等。编制的过程同时考虑采取的审核方式,包括资料审查、提问、现场实验等,都应合理制定。
1.5预备会的召开
当内审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审核组组长应组织召开审核小组预备会议,评审体系文件并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明确具体的分工和要求,确保内审员清晰了解审核任务,并做好审核前的准备工作。通过预备会议的召开,来向参会人员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和规则,然后根据这些基本要求的公布,使每一个审核人员都可以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准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的合理开展。由此可见,预备会议的召开,对于整个实验室的内部审核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2内部审核的实施
首先,审核组组长要召集内审员和受审部门人员召开首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向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介绍内审组成员及分工;说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序;宣读审核实施计划及解释实施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内审组与受审核部门取得正式联系。
接着实施现场审核,内审员应依据审核准则及体系文件,通过当面提问、观察活动、检查设施和记录、安排现场实验等方式,收集是否满足管理体系要求的客观证据,以验证实际的活动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员应对所有审核发现予以现场记录,当发现不符合情况时,应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审核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在进行审核的时候,需要按照现实的实验规律和实验来进行审核。尤其是在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审核,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影响客观地评价,造成潜在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内部审核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提高内部审核的基本效率。
其次,要坚持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在进行内部审核的过程中,还要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并且严格按照实际标准来进行审核。因为对于实验结果和过程来说,是要服务于实际发展的。因此在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审核,保证实验审核的科学性。所以在今后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要坚持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来促进内部审核的高效性。
最后,要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在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还要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因为审核就是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一个公开的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行独立公平的审核,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否则就失去了公开审核的基本意义。在进行独立公平审核的时候,必然要克服人为因素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进内部审核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实验室的科学发展。
评审结束后,开末次会议,将审核发现以及不符合情况如实向受审部门进行报告,并明纠正措施完成期限。
3后续纠正措施及关闭
受审部门接到内审不符合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责任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加以改进,同时应举一反三,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一并进行整改。在纠正措施期限到期后,内审员应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质量负责人应当最终负责确保受审核方消除不符合项及并予关闭。并且在进行后期纠正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计划中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后续纠错过程的科学进行。对于每一个实验人员而言,都要明确实验室内部审核之后的纠错与改正环节的重要性,通过此环节的修补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过程中失误事件的发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内审报告的编制
内审报告是内审活动结束后出具的一份关于内审结果的正式文件,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报告应如实反映本次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审核过程情况、观察结果和审核结论,内容应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成员、受审部门、审核的日期;审核过程概况简述;审核发现问题和不符合项的描述;上次审核主要不符合项纠正情况;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意见;审核结论;审核报告的批准及发放范围。其中不符合项、审核结论应予以重点阐述。
4.1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应客观、公正、如实、详细描述不符合的具体事实、不符合的条款;同时要描述受审部门进行的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及验证的具体情况。
4.2审核结果
审核结果是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报告应包括: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评审过程对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有效性的能力。
5结论
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内部审核活动也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各实验室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策划和实施内部审核,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2
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审核的含义 无论什么样的组织,能够正常运作的前提就是组织的管理。而在管理中,与质量有关系的管理政策又称为质量管理,主要是对质量进行合理的监控,包括了制订管理质量的政策、控制、计划,质量的改善与质量保证等。为了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政策,积极地开展管理活动,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质量审核的流程,并且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不断地进行完善,建立起最符合要求的监管系统。为了达到质量要求,必须对检测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设计出符合企业质量管理的审核体系,并且在企业的内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切实贯彻实施。
审核的理解
1)在内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对检测过程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称之为审核,审核的结果可为改进提供依据。
2)了解审核符合检测要求的程度是审核的主要目标,例如,检测接受审核的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否到达了规定的要求;调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度;了解所采用的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的有效性。
3)审核的依据是审核准则。内部审核的实施依据以及策略、要求被称为审核的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评审准则》就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要求。组织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和改善审核运作方法时,它对组织的具体运作进行了指导,同是也是内部审核的主要参照准则。在质量的管理体系文件中,主要反映了质量的目标、政策、实施依据等的审核依据。
4)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审核的独立性、系统性与客观性,从而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审核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审核的对象分类法、审核方的分类法、审核的范围分类法。进行审核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审核分类方法。首先,按照审核方所进行的分类主要是第一方(实验室本身)的审核、第二方(组织单位)的审核以及第三方(中间组织)的审核,其中对实验室本身进行的审核可以称之为内部审核。
根据审核的对象进行分类,是可以分为体系审核、中间程序审核以及服务审核。首先体系审核是组织在进行质量体系检查之后,根据其结果来评判组织是否满足质量体系检查的要求和满足客户的实际质量要求;而中间程序审核是经过审核检测之后,对审核方法是否可以长久实施进行评定;服务审核就是对产品的生产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是否达到了相关规定进行确定。在审核的过程中,审核的范围也是可以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全部的审核,也就是进行质量审核的东西包含了所有的部门产品;部分的审核,根据所规定的范围进行物品的质量审核;阶段的审核,所进行审核的物品是由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包含了这段时间生产的所有物品;跟踪的审核,对审核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上次的审核结果进行对比,查看改善方法的实施是否有效。
2 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审核程序 内部审核的程序必须要书面地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进行改进与完善。内部审核程序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审核的目的、审核的范围、审核的参照标准、审核的类型、审核的基本准则、审核的参与组织、进行审核的工作人员的确认、审核的计划与实施步骤、审核结果的分析与记录等。内部审核的程序是组织进行内部审核时,各项活动对遵从的总指导方针,包含了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以及服务质量等的审核。
内审的重点 内部审核在进行的过程中,实施重点是检测产品的质量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从而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靠性与适应性,并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其检验的准确性。
审核的计划 内部审核的年度计划是根据其审核的标准、审核的程序以及所得到结果的实际符合情况进行制定的,并且还要经过主要领导的同意,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重大问题或者主要领导者认为有需要时,临时的组织可以对其进行审核,确保其有效实施。对于内部审核体系的检测,实验室需要提前制定检测的时间表与检测的程序,使内部审核符合管理体系做制定的要求。内部审计的检测周期通常为一年。
审核人员 进行内部审核的审核人员是由通过专业培训与严格考核的内审员来担任的,而且是组织的管理者亲自给予的授权。内审员在工作的时候与被审核活动是独立分开,从而保证内部审核的公正性与公平性。通常情况下,内部审核人员的数量与素质必须要满足内部审核的需求。
审核资源 内部审核的所有资源是由组织管理者来进行提供的,从而达到内部审核的审核目标。
审核结果 内部审核的质量结果需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而且还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规定及时的进行传送,并制定审核的改善措施。
审核文件 内部审核过程中的使用文件都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而且对于文件的保存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其规范化。
纠正措施 在内部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要及时制定改善措施,在实施改善措施之后还要进行跟踪与监控,保证审核的准确性。
3 实验室质量体系中内部审核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审核准备,审核组应该确保自身能力建设,受审核方应该正确认识
1)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强调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内部审核质量的提高主要是要提高内部审核双方对于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组织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有效地提高质量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保证了内部审核的准确性。
2)内部审核可以制定相关的要求来增强内部审核人员的自身约束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专业性。
3)接受审核的组织应该全面地对内部审核进行了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内审员严格进行内部审核 在内部审核进行过程中。内部审核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审核的要求进行工作,仔细地寻找审核的依据。在进行审核的时候,工作人员要表现出公平、公正以及客观的工作态度,并且要多进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并仔细的思考,使审核体系更加完善。内部审核人员必须要勤奋努力,掌握好审核的基础知识与审核程序,逐渐养成在审核中发现问题的习惯,从而保证内部审核的质量。
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应避免流于形式
1)在审核中,对质量体系文件与要求进行全面的宣讲和贯彻的过程称为内部审核的过程。内部审核的工作人员在制定质量体系检查表的时候是以《质量手册》或者《程序文件》为参考依据的,而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对文件的实际操作性进行反复的检查与研究。工作人员根据检查表进行审核的时候,会发现存在各种问题,这些对于审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改进。
2)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工作人员在进行审核要素安排时,需要把程序的记录、工作的职责、减少工作中过失的出现等要素贯彻实施到审核的各项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审核失误的出现。
内审的改进措施 组织在进行内部审核的过程中,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进行改善是内部审核的最主要目的。所以,审核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工作人员需要找出原因并制订有效的方案,而且还要有利于进行实际的操作。在面对问题时,工作人员不能简单地进行处理,而是应该全面地进行分析与改正。对一些突况,应该及时进行处理,然后相关的负责部门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确保审核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消极处理问题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对于出现的错误及问题,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原因以及制订合理的计划,并且以文件的形式把改进要求给到相关部门,督促其改进的效率。整个审核过程是不能够中断的,而且要时刻关注跟踪信息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假如审核纠正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及时进行检查并找出原因,重新制定改进措施,在实施之后继续进行跟踪与监控。
4 内审的分析总结
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纠正成功之后,并不表示内部审核的工作就完结了,而是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对审核的结果进行整合与分析。首先,要整理出不符合要求的部门的分布情况,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进行区域不符合情况是否存在的判断。然后,整理不符合审核标准要素的数据,也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对系统性不符合审核标准情况是否存在进行判断。最后,将最近两次的审核数据进行对比,统计这次审核与上次审核的不符合情况的重复数目,寻找出质量管理体系所存在的漏洞。然后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查找出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5 结束语
内部审核工作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的开展工作也有着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核工作,并严格地进行培训,开阔内审人员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思路,使内审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运转。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张云萍,刘伟.实验室如何有效实施内部质量审核[J].计测技术,2010(3).
[2]冯雪丽,谢松.如何做好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J].中国纤检,2011(11).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3
文件编号
XXX-QP8.2.4-2016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页
数
4
1目的
为了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规程,产品经营过程的内部审核。
3权责
3.1
管理者代表:
a)
负责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b)
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
c)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d)
审核批准《审核实施计划》 和《内部审核报告》。
3.2
各部门负责配合内审工作的开展,并对内审不符合项有效进行整改;
3.3审核组长跟踪、验证内审不符合项的整改状况,编写内审报告。
4
程序要求
4.1年度审核实施计划,
4.1.1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管代负责策划全年审核方案,审核组依据不同审核方案编制内审计划,确定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每年内审至少一次,二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覆盖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审核方案策划原则: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
4.1.2《审核实施计划》内容
a)不同审核目的、确定一次还是多次审核方案;每次审核的章节依据和方法;
b)组建审核组,确定组长。
4.1.3根据审核的目的审核方案可一次或多次审核,既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2审核前的准备
4.2.1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和内审组成员。内审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审核组长职责:
a)全权负责内审各阶段的工作,协调审核小组相关文件,召开内审小组会议,主持首末次会议。应对审核的开展和审核观察结果作最后决定;
b)制订内审实施审核计划;
c)代表审核组同领导沟通;
d)提交审核结果报告。
内审员职责:
a)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相关文件知识;
b)有效地策划和履行被赋予的职责,做好样表;
c)观察审核客观,公正,收集与审核准则有关的证据,做好记录,报告审核结果;
d)验证所受审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综合性、有效性;
e)收存和保护上交与审核有关的计划和审核记录;
f)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4.2.2由审核组长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交管理者代表审核。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主要内容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
b) 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c)
审核时间、地点;
d) 审核日程安排受审部门及审核条款及内容,起止日期;
e)
首末次会议时间;
4.2.3审核组接到审核计划后,了解被审核方的相关专业知识,查看相关文件要求,规程要求,审核组成员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列出审核条款,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确保无要求遗漏,审核能顺利进行。
4.2.4审核组长于内审前7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审核组长。
4.2.5内部审核员,需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担任。
4.3内审的实施
4.3.1首次会议
a)参加会议的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受审方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 并由行政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法、成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 他有关事项。
4.3.2现场审核
a)内审员根据《内审检查表》收集客观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得出审核结果,如有不符合,开具不符合报告,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性证据和不符合证据简明、具体、完整记录在检查表中。
b)审核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当日内审情况,对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单》进行核对。
c)内审时内审员要公正而客观的对待问题。
4.3.3审核报告
4.3.3.1现场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全体会议,收集各审核员审核信息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于顾客签订的合同要求,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个小组开出的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单》。在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审核结论。
4.3.3.2审核组填写《不符合项分布表》,记录不合格分布情况。
4.3.3.3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草拟《内部审核报告》向领导层沟通,交管理者代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内部审核报告》的内容。
4.3.4召开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参加末次会议人员,可适度增加,与会者签到,并由质量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审核组长重申审核目的,范围,准则,有宣读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单》给出体系培训符合性有效性评价, 强调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对本次审核的不足及改进要求,对下次审核的建议和关注点,由公司领导讲话。
4.3.5由组长编制本次审核报告;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
f)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应改进的方面
g)由质量部发放《内部审核报告》到相关部门。本次内审结果提交公司管理评审,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3.6受审方接到不合格报告后,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措施证实转交审核组,由审核员现场验证。
4.3.7内审全部结束后,有管代或组长将本次内审所有文件收集归档转交行政部。
5相关文件
5.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Ryzur-Qp8.5-2016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Ryzur-Qp8.6-2016
6
相关记录
6.1《内部审核审核实施计划》
Ryzur-QR-QP8.2.4-01
6.2《首末次会签到表》
Ryzur-QR-QP8.2.4-02
6.3《纠正预防措施单》
Ryzur-QR-QP8.2.4-03
6.4《内部审核报告》
Ryzur-QR-QP8.2.4-04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4
【关键词】 施工企业;审核方案;认证管理
一、认证申请与合同评审
1. 认证申请的基本条件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由委托方或受审核方自愿申请,除满足GB/T 19001标准认证申请条件之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企业声明已按GB/T 50430-2007标准建立了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能够提供所需的文件和资料以及开展GB/T 50430标准审核所需要的基本信息。
(2)若申请企业为认证机构在监督阶段和再认证阶段的获证客户(原GB/T 19001-2008认证证书在有效期内),应确保按照GB/T 50430-2007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3个月以上,并实施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
(3)若申请企业为认证机构的新客户,则应确保按照GB/T 50430-2007和GB/T 19001-2008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少6个月以上,并实施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如满足上述附加申请条件,认证机构可接受其申请,按照GB/T 50430-2007标准开展认证审核活动。
2. 合同评审
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资料后,应确认申请人是否提供了管理手册及所需的相关文件,体系覆盖组织机构及分支机构、活动及固定场所、临时场所的名称、地址等一般信息。认证机构在确认申请方提供了以上信息后,在与申请方签订合同或实施审核之前,应组织合同评审人员对认证申请及认证合同进行评审。
注意:实施GB/T 50430标准认证合同评审的人员也应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并符合CNAS-SC15文件的要求。当合同评审人员专业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由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对GB/T 50430标准认证合同评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评审,确定认证机构具备给该组织实施审核所需的专业能力,方可签订认证合同并开展认证审核活动。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核
文件审核作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在实施现场审核前全部完成,以确保申请认证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部满足GB/T 19001-2008和GB/T 50430-2007标准的要求。
认证机构需收集企业文件,安排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人员对申请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以确保申请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时满足GB/T 19001-2008和GB/T 50430-2007标准的要求。按照GB/T 50430标准进行文件审核,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说明(质量管理手册)是否涵盖企业主要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
2. 企业是否按GB/T50430标准条款对主要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分解和确认,是否形成清晰的职能分配表。
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包括GB/T 50430标准所明示的16个质量管理制度。
三、审核组的组建
认证机构应按照审核方案策划的结果组建审核组,实施GB/T 50430标准认证审核的审核组应满足以下条件。
1.审核组长应具备级别审核员资格,审核组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审核员,还需确保审核组各成员分工及整个审核组的专业能力,非专业审核员不能审核专业过程。
2 .审核组成员除满足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注册资格要求外,审核组还必须配备按CNCA规定完成GB/T50430标准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业审核员,且审核组的非专业审核员也应按CNCA规定完成GB/T 50430标准的培训,并考试合格。
四、审核人日的策划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认证审核是采取1+1的方式实施,即在一次现场审核过程中,既要对GB/T 19001标准的符合性进行审核,同时也要对GB/T 50430标准的符合性进行审核。虽然两个管理标准在审核过程中有一定的共同要求,但GB/T 50430标准也提出了许多以往GB/T 19001标准所没有强调的、体现工程建设施工行业特点和相关建设领域法规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实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认证审核活动审核人日的安排上,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在审核人日的策划过程中,认证机构应该考虑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结合审核、认证专业范围、人员、分支机构和临时现场的数量、临时现场(工程项目部)所处的施工阶段、专业范围以及人员数量,据此确定审核人日及所需审核人员专业资源。
五、现场审核的实施
GB/T50430标准认证现场审核的实施过程与GB/T 19001标准审核实施过程基本一致。审核组长接到审核任务后,应通过文件审核或调阅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与受审核方充分沟通等方式,核实组织的管理结构、管理方针和现行管理文件的修订状态等信息,并确认能否满足有关认证范围的所有要求。
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是审核组长在编制《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审核计划》时,在明确对GB/T19001标准主要的管理过程的审核安排时,也应同时注明对GB/T50430标准相关管理过程的审核任务安排。如果企业申请认证的专业范围包括除28大类有关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类别时,审核组长应确保所有28大类专业内相应的标准条款要求、职能部门和工程项目由具备GB/T 50430标准审核资格的审核员来实施审核任务。
六、认证决定
GB/T 50430标准审核的认证决定过程与GB/T19001标准审核的认证决定过程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应确保每个GB/T50430标准认证审核项目的认证决定人员中至少有一名为该专业的认证决定人员,应满足GB/T 50430标准认证决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七、认证证书的管理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符合认证标准要求且经审定批准,由认证机构核实认证范围、名称和地址等证书内容,无误后打印证书并将审核报告和印有CNAS认可标志和认证机构认证标志的认证证书报认证机构负责人签发。如果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认证申请范围除28大类外还包括其他非28大类的专业时,应在认证证书中加以区别,对于非28大类专业范围的认证审核准则只有GB/T 19001标准。
认证证书的起始时间以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审定批准的时间为准,初次认证及再认证的有效期从做出认证决定日期算起为三年。通过监督审核方式进行的新引入GB/T 50430:2007审核,其认证有效期等同于原GB/T 19001-2008证书有效期。从其他认可的认证机构转换来的认证项目GB/T50430+ GB/T19001,其认证有效期等同于原证书有效期。认证机构按照要求将数据库信息按时上报CNAS。
参考文献
[1] CNAS-SC15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认可委15号)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5
关键词: 企业管理体系分级审核
内审是组织内部针对管理体系的一项审核活动,是评价管理体系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工具。
一、管理体系内审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多数企业在相继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测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后,其内部审核活动一般由管理部门以公司名义进行策划、组织,实施方式为一般每年组织集中审核1到2次,有时用专业审核进行补充。其组织方式为,管理体系的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策划,审核员主要来自公司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审核活动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在实施审核时,二级单位(指公司下属及体系涉及单位)的专业管理科室和专业管理人员以受审核方的角色出现,忙于查找资料和回答审核人员提出的问题,而对活动应如何开展、活动过程的要求包括是如何进行监测的等问题,往往由于有顾虑,担心出现不符合,都不会主动地陈述。而审核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核任务,必须按检查表抽取样本,即便在抽样过程中发现了不符合的“苗头”,往往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追踪。有时,审核员受专业限制,对专业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也是审核不能进行深层次追踪的原因。而且,由于只开展了公司一个层次的内部审核,在对二级单位实施审核时,往往不对“内部审核”这一过程进行审核,也导致审核要素不完整。
随着管理体系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多体系的整合),公司组织框架在横向、纵向层次增多,单一的由公司层面来组织集中式内部审核模式,受审核时间、审核员能力等条件限制,影响审核的深度、力度,也不利于各单位根据需要适时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且二级单位的专业管理人员对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有一定的依赖思想,缺乏查找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变单一的集中式审核模式为分级审核的内部审核新模式,以适应管理体系新变化。
二、实施管理体系分级审核的理论依据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给“审核”的定义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其中有“注: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根据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给“组织”的定义“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公司和公司内的二级单位都可以看成“独立的组织”。因此,都可以独立组织审核,也称为内部审核。
总之,内部审核是由组织自行组织的,其目的是:作为独立评定指定过程或活动的管理工具;用于获取现有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作为激励员工参与、发现改进机会、推动持续改进的手段。
因此,推行内部审核由公司一级集中审核模式变更为公司、二级单位两级分级审核模式,有助于提升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实施管理体系分级审核的创新点
(一)更新内部审核观念定位。
传统的观点认为,内部审核是由公司专业管理部门组织,对管理体系覆盖的各过程和单位进行的审核,二级单位则处于受审核方的地位。按照分级审核的思路,将公司组织的内部审核视为对二级单位的第二方审核,二级单位组织的审核视同为第一方审核。但又与单纯的第一、二方审核有所不同:体系归口管理部门在策划公司年度内部审核时,同时策划了二级审核,对二级单位审核的频次、时间、过程/范围等提出要求,即将开展二级内部审核列入公司年度审核计划管理。二级单位再根据公司的年度审核计划安排,编制具体的审核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审核。
在二级单位的审核实施过程中,公司专业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二级单位的审核活动,对审核活动按计划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公司层面组织内部审核时,对二级单位的审核活动纳入审核,实现管理体系全部过程的完整审核。
(二)拓展内审的宽度。
如果只开展公司一个层次的内部审核,在对二级单位实施审核时,往往忽视对“内部审核”这一过程进行审核,导致审核要素不完整。实施分级审核后,二级单位也组织开展了内部审核活动。公司组织的内部审核时,则对二级单位的审核活动纳入审核,做到了审核要素的完整性。
四、管理体系分级审核的具体实施
(一)分级审核的策划。内审归口管理部门在策划、编制公司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时,对二级单位组织开展内部审核进行了策划和安排,要求管理体系覆盖的各二级单位组织内部审核活动。明确了各二级单位内部审核的频次、时间、过程/范围等要求。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综合型的审核员队伍。审核员队伍建设是实施分级审核的基础保障。为此,公司应完善《内审员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内审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和每年继续培训教育的要求。在原有已培训取证的内审员的基础上,特别要为二级单位组织了质量、测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四个体系的内部审核员培训班,为二级单位培训大量内部审核员。所培训的审核员,通过审核实践的锻炼,将成长为各单位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三)分级审核模式的全过程管理。二级单位在编制审核实施计划时,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提供指导,保证了审核计划的完整性;在审核的实施过程中,公司专业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对现场审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现场审核结束,审核组在公司专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审核发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开具了不符合报告,同时提出了改进要求,对改进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评价。
(四)分级审核的验证、评价。在公司层面组织的内部审核中,对二级单位的审核活动纳入了审核计划实施审核。验证各二级单位审核活动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情况,达到满足GB/T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审核活动形成“闭环”。
五、实施管理体系分级审核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降低了不合格风险。
实施分级审核,调动了各二级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体系维护中的积极性,以专业管理的深入开展为前提,促进了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保持、实施;实施分级审核,强化了二级单位建立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机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得到提高,大幅度地降低了因不符合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风险。
(二)员工“全员参与”的意识得到提升。
实施分级审核,二级单位的审核人员身份发生了转换,由公司组织审核时的接受审核人员转换为审核人员。身份转换后,人员主动地去全面地学习管理体系标准和文件,思考体系运行、保持及改进方案。由“被动”转换为“主动”,激发了员工的参与意识,对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增加了体系改进的机会。
实施分级审核,由于实施审核的人员对本单位的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保持状况比较了解,特别是对专业管理工作的要求比较清楚,在审核的过程中,结合日常的工作掌握的情况开展,从而提高了审核的深度,比公司层面组织的审核更容易发现问题,增加了体系改进的机会。
综上所述,实施分级审核的内部审核模式,是企业在管理体系发展实践过程中,对内审机制自我完善的有益尝试与探索,对保持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6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制造;判定价值因素
从2010年开始,国家就开始要求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在更是将之上升到了法律的层面,可见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有些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却并没有重视起来,存在“为了创建而创建”的思想,有的创建之后也没有实际运用起来。如员工对自己企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较为薄弱,对于日常工作中需佩戴的防毒口罩的维护、保养方法也不甚了解,应急救援中最常使用的空气呼吸器也不会准确佩戴和使用,这无疑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这也说明企业在创建标准化中培训教育不够到位。从中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是一项理论的、务虚的工作,而是切合企业实际,能起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作用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机械制造企业中作用的简要介绍
近年来,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主题,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被更多关注,安全成为各行业的发展首要命题,安全管理的理念随着人们的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质变,从最初的事后处理型到事前预防型,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由行政管理型向综合管理型,全国大安全形势发生发生了根本转变,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也即时产生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以及《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深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各企业自行组织学习,贯穿到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并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自查自整自评,自评得分达到企业所申请级别的相应分数后,由评审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检查评分(复评),根据复评得分确定企业级别,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准。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中,把安全监管、设备设施管理、职教培训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各安全业务部门以及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责任落实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有机组合,有效管控人、机、环各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企业发生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的变化,能超前管理,做好预防,如修订制度,制定规程,职责等,并组织培训学习,避免了管理上盲区。通过持续改进,形成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成为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2安全生产标准判定准则
1)按照山西省安全生产标准判定准则,企业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小组进行自评。2)企业自评后,向承担山西省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复评机构),提出复评申请。3)复评机构收到申请后,应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复评,,向企业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复评报告,符合相应等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标准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准,,不符合的,由企业安全复评报告的要求进行整改。4)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实行分级核准制,三级由复评机构报市(地)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二级由复评机构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一级由省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国家局核准。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向企业办法相应的证书和牌匾,并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布。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证书和牌匾有效期为三年。在3年有效期内,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上(含3人),或累计死亡5人以上(含5人),以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有原核准部门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称号。
3安全生产标准化判定价值因素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管理考评、基础设施安全条件考评和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共103项,408条考评内容,涵盖了人、机、料、法、环的全部安全要素。以山西XX机械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为例,安全监管部门组织,把408条考评内容逐条分解到负责安全监管、机电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教育安全培训、危化品管理、工业消防管理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等17个部门,按照各部门标准分值的多少确定安全绩效工资系数,各部门的责任分值一目了然。各部门再逐条分解,责任到具体责任人员。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各级责任人员对照标准自查自整,月度考评内容全覆盖,每月进行自评,安全管理部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公式,计算标准总得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公式如下:评审评分=评定标准实际得分总计1000-空项考评内容分数之和×100根据表2确定企业是否动态达标:表2山西XX机械公司安全绩效评定评定等级评审评分安全绩效一级≥90申请评审前一年内未发生重伤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二级≥75申请评审前一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三级≥60申请评审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不超过1人。每月根据自评总得分和各部门自查自评进行总结,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客观的判定,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措施并落实。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形成了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