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天科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天科技论文

航天科技论文范文1

英文名称: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主管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总公司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4763/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航天科技论文范文2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曾有人这样评价,在国家实力排行中,航天排第一,什么都会排第一;航天要排第二,什么都第二。航天事业获益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国家发展进步给予有力战略支持和科技支撑。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在暗暗使劲,中国也没有放松怠慢。

航天事业带来的精神财富更值得珍惜。要想干好航天,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航天技术难度很大,必须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地扎进去研究;其次要有协作精神。载人航天工程有数万个节点,几十万条程序语言。相关人员、各个单位都必须密切协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才不会因疏忽而出问题;最后还要有求真务实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假论文能够蒙混过关,但航天工作哪怕有一点儿漏判,一点儿疏忽,最后都会酿成严重后果。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最后才是专业素质的要求。

追逐航天梦的几代人都坚守着这份精神财富:第一代航天人是在国家基础很差、百废待兴的时候开创航天事业的,起步艰难;第二代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航天事业,很多精英把一生都献给这项事业;我们这一代属于第三代,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工作。当时有句话叫“卖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我的很多同学、同事都下海经商。凭着对事业的热爱,这代航天人守住诱惑,不断开拓;现在的第四代更把理想寄托在这里。中国航天事业这些年得到全国很大支持,尤其是神舟飞船成功以后,很多大学生非常向往航天职业,主动要求来这里为祖国做贡献。航天人的使命光荣,人生也因在挑战中不懈奋斗而精彩。

民族复兴大业中,航天事业是一个缩影。其实我们国家的许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背后总有一群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干任何事,都需要奋斗与打拼。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大地。拿我的同事来说,许多时候,为了突破一道技术难关,同事们常常通宵作战、魔鬼式攻关。平时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是常态,周六铁定不休息,周日有时要加班。靠着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靠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航天人用一个个拳头产品,一道道核心技术,为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驰骋寰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航天科技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课改研究;科技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如今的语文教本更加注重自然科学类范文的收录,为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语文课堂同步实施科技教育成为可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文学科渗透科技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彻

纵观中学教本中的课文,有不少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课文中的科学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寓科技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如在教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挑战者”号追思》两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再现“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历史影像、图片资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同时联系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航天飞机概况,让学生对航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世界以及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状况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中学课本中,像这类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课文还很多,如《向沙漠进军》《漫话小行星》《月亮上的足迹》等。

(二)在课外阅读中普及

根据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状况,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

(1)报刊

在日常的课外阅读安排中,笔者非常重视科普报刊的纳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依托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奥妙》等报刊,并且细化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及时抽检阅读效果。

(2)电视

当前,电视已成为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这样目的性就更强了,效果也更佳。

(3)网络。

我校校园网的建成,城区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使学生的网络阅读成为可能。笔者就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内以及本地知名的科技网站网址,如、.cn、(科技日报电子版)、kepu.cc等,让学生通过网络体验科技世界的精彩纷呈。

(三)在写作训练中提高

写作训练是锻炼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科技思维锻炼。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侧重于科技小品文的写作。确定与科技有关的主题,如《我在月球的一天》《我家的保姆――机器人BIBY》《我的一次化学实验》等。学生的科技想象思维着实让人吃惊,同一主题,不同的作者,文章内容多种多样,奇思异想令人惊叹。

(四)在实践活动中强化

学校是推动科技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科技兴趣小组、科技文化节等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语文学科理应在这些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实践活动中科技知识的渗透更是学校科技实践活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可以结合学校科技文化节,开展以科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指导学生做科技专题手抄报,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知识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与科技零距离,实现双赢。

二、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分清主次

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中,要把握好渗透的度的问题。教者应明确语文教学是主,科技渗透是辅。实践中,要依照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技课,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二)要注重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要选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课文,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语文学科中科技知识渗透,切不可不着边际的牵强附会。

(三)要注重针对性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差异决定着在进行科技渗透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针对性,这将直接决定着渗透的效果,如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航天科技论文范文4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老教授对钱学森的论文提出了不同意见,钱学森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事后才知老教授是大名鼎鼎的力学权威冯·米塞斯。有一次,在一个学术问题上,钱学森和冯·卡门见解不同,争论得不可开交,冯·卡门大发脾气,把东西摔到了地上,钱学森仍不妥协,默默离开了。次日冯·卡门充满歉意地对钱学森说:“昨天下午,你是正确的,我是错误的。”1940年,钱学森致力于研究全金属飞机的薄壳结构问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稿。每次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推倒重来,一直到第五次,他才觉得满意。草稿一共有七百多页,发表文章时却只有几十页。他把七百多页手稿存放到纸袋里,并在纸袋外面写下了“最终的成果”字样。但他马上想到,认识是无止境的,真理是相对的,又写下了“终极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钱学森有一个宽广的胸怀。1950年春天,在美国,他的住所被监视电话。被监听的钱学森曾过着屈辱而又艰辛的日子,这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色彩。

归国后的钱学森先担任了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为什么?原来,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他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集中精力专门抓业务了。他不仅有“千里马”的才能,更有“伯乐”的眼光,一生爱才、识才、惜才,培养了孙家栋、王永志等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推动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钱学森晚年与不同领域的后辈有过多次学术合作,在发表文章时,他坚持把年轻人的名字署在前面。钱学森的一生,如同一部中国“两弹一星”发展史。钱学森再三强调说:“‘两弹一星’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钱学森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为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军官上课。

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发问:“怎么样,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钱学森教学,没有小考、大考,也不布置家庭作业。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学生找上级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硬汉形象。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为航空系研究生开课时,学生们觉得他冷漠高傲,认为他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独行客。在某些学生眼里,他是最难以亲近的教授,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他,甚至怕他。

航天科技论文范文5

课题研究现实意义基本原则预期效果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无疑,对科技掌握的程度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无所不至,研究生对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航天科技和高科技的新型武器的兴趣较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回顾我校研究生科协活动,我们认为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目前的层次和水平上,要认真总结经验,要把它放在培养21世纪科技人才的全局中,优化外部环境,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推进研究生科协活动向系统化纵深方向发展。经实践和研究,对我校研究生科协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其效果进行有意识的探讨,较好完成课题设计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课题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研究生科协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生科协活动创新,避免对研究生提出笼统的一般性要求,否则不会有好的收效,必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开展不同活动。

(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使研究生科协活动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实践探索出研究生科协活动的两种形式:集中开展与分散进行,以集中活动为龙头,以分散活动为基础。

(三)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研究生科协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生科协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四)采取组织机构建设和活动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保证研究生科协活动顺利进行。研究生科协活动必须以组织机构为主导,以活动基地为依托,从组织上和阵地上有一个可靠的保证。加强对研究生科协的管理,自觉地将研究生的科协工作纳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体制中,使研究生科协开展的课外活动与校内教学、科研活动相一致,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生科协是全校同学自愿参加的学术性群众组织,科协会员必须遵守“研究生科协章程”,自觉接受科协的领导和管理,遵守科协的纪律,按章办事。

(五)采取阶段总结与理论研讨相结合的原则,使研究生科协的工作不断走向成熟。我们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认识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个阶段都达到更高一级程度。正是本着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要做好研究生科协活动的总结和理论研讨工作,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同时,遵循教学与科研规律,构建合理的三大知识结构,即宽泛的自然科学知识,过硬的扎实的医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一)在保证研究生基本完成授课计划的前提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延长实习时间,加大实践锻炼力度,狠抓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意识,规定研究生参加研究生社会实践及研究的方向,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按照计划让研究生有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平台,拓展研究生科研思路,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摸索出研究生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其达到使研究生成为懂素质教育、会素质教育、有较强素质教育能力的合格研究生。

(二)研究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活动,采取调查研究、专题讲座、报告会、科技夏令营等活动、撰写调研报告、科技论文,以及深入科室直接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做导师的助手。这样,从组织形式上来讲是健全的,从活动内容上看是广泛的,从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上看是丰硕的,路子是可行的,完全符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的这种集中与分散、群体与个体、有意识科研与无意识科研相结合的科研方向是正确的。

(三)从专业特点和研究生实际科研出发,分阶段、分层次、因材而用、发挥所长,即研究生适合做什么,就有意识安排他们去做,使他们较容易、有兴趣地进入科研状态,从初步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查新立项,到收集整理资料、全面总结、系统分析,再到撰写论文的方式,完全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博到专,培养了研究生独立思考、群体协作、做导师助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能力。我们认为这对研究生今后从事较高层次的科研活动是有益的。

航天科技论文范文6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指出,“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无论是参数设计,还是相关产品制造,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实至名归。

团结志业,金石为开

项目牵头人徐小力教授长期从事机电系统测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机电系统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及发展预测等技术研究方面颇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为推动我国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徐小力教授完成或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重要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多项新技术经鉴定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一些新技术已经产品化和产业化,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机械电子、仪器仪表以及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进行科研外,他还组织了国际自动化测试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ISTAI,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为促进机电系统测控技术发展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不断地努力下,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他所率领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团队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而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并于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而在“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中,他与各单位的教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精英队伍。“队伍”中,涉及部门,人员众多,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就囊括了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感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及机电工程学院等在内的多个科研组,此外,他们还联合北京光学仪器厂、北京京航公司,使这支队伍不仅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还具有老中青结合的特点。

他们追求自主研发和创新,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二十余年来,一丝不苟地执着于基础技术研究的沉淀和积累。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知有多少人带病上阵,又不知有多少人克服家庭困难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有了如今项目的成功。

推陈出新,技术制胜

“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是徐小力教授携项目组多年合作的结晶。

针对现代仪器制造具有高技术、多品种和小批量的特点,项目组提出了面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IFDS(Instrumentation Flexible Developing System),并创建了一种可兼容,可扩展、可升级和可重构的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体系。这一研发平台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等为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合现代仪器系统研发的柔性集成体系,通过资源集成、信息交换机制、系统接口、总线控制和网络互联实现了系统资源的共享和有机融合,为传统仪器系列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新型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系统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快速柔性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基础技术装备。

该项目以本次研究中完成的研发平台作为主要的技术装备,创造了分层次改造和提升传统仪器产品的技术途径,实现了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创新和柔性开发,显著提升了仪器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仪器制造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应用柔性研发平台项目组研制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仪器,包括光电分析仪器类、传感器及检测仪器类,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类等3类10个系列50余种新产品。

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其多项创新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研究成果被授予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研究成果还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二项等奖项。

同时,在产学研一体化指导思想下,项目组着力进行了新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新产品已在机械电子、医药卫生、石化、资源、环保、航天、材料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许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重要仪器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开发能力,而且这些新技术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仪器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

让成果说话

利用研发平台提供的虚拟仪器系统、新型微处理器开发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智能分析软件包及配套仪器设备等有关研发的环境和资源,完成了该产品的研发工作。

首先,该项目在国内外首先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热分析仪,膨胀仪系列产品,利用虚拟仪器资源明显提高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新系统分析准确、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方便及界面友好。

其次,在光电直读测差计研发中,项目组摒弃了以往人工操作繁琐、易产生人为误差以及低档单片机功能单一、精度低且不稳定的缺陷,重新构建了以高档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测控单元,提高了可靠性和测量精度,首先在同类产品上实现计算机配色、智能数据处理、大屏幕汉字显示及主机与便携机联结等。

而在光栅单色仪和分光光度计上,他们又首先在同类产品上构建实时多任务集成化操作环境并构成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

总之,柔性研发平台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等为核心技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构建了适合现代仪器系统研发的柔性集成体系,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系统接口,总线控制和网络互联实现了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有机融合,为传统仪器系列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新型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系统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快速柔性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技术装备。

该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分析层次提升了行业主要骨干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成功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分析仪器新型系列产品。研究成果体现了产品化和产业化趋势,已广泛应用于环

境保护、生物制药、航天科技、微电子,材料,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冶金,陶瓷、食品、家电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践中成长

小行业、大智慧,面对国外产品占据我国高中档仪器大部分市场的被动局面,“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成功,从国家和产业需求出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地方及企业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实现了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创新和柔性开发,显著提升了仪器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项目研发的最初,项目组就很注重成果的转化。而与北京光学仪器厂以及京航公司的合作,使得产业化有了得天独厚的平台。

作为项目合作单位,北京光学仪器厂首先进行了产品的生产应用。该系列产品在该厂投入应用三年来,销售收入连年递增,在这个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的中小型仪器产品生产企业中取得了突出业绩。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也对该项目的相关产品津津乐道。该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新型热分析仪器,主要利用这种仪器来测定原油分离中使用的多组分催化剂的成分以及对渣油和沥青进行吸氧老化试验,建立试样热性能方面的特性曲线等工作。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该仪器精准性、重复性高,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分析准确可靠,根据失活点特性,为催化剂的研制和再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单位认为,该仪器的性价比高,价格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实现的热分析试验功能却几乎达到了国外产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