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1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方案,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第三条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应当制定审计方案。
第四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当一个审计项目涉及单位多,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量大时,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实施方案所规定的审计目标,可以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制定若干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第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的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作出规定,提出要求。
第六条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工作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对象;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五)审计组织与分工;
(六)工作要求。
第七条审计工作方案由负责审计项目组织工作的审计机关编制,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机关执行。
第八条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五)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六)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的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第九条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编制,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第十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
(三)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
(四)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五)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六)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七)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
(八)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九)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十一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收集、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审计组对曾经审计过的单位,应当注意查阅了解过去审计的情况,利用原有的审计档案资料。
第十三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如果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认为需要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调整的,需报经原制定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必要时可以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实施方案中有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十七条审计组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向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说明调整理由,提出调整建议,一般事项报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重要事项报经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审计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按照前条规定办理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批手续的,可以口头请示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同意后,调整并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结束时,审计组应当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工作方案归入制定机关的文书档案,将审计实施方案及其编制、调整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归入审计档案。
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实施方案;作用;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076-02
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是内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现场审计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所形成的书面文件,主要是通过严谨的审计步骤来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以实现审计总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导内审工作有效进行的书面指令,指明了审计的工作方向和步骤,为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价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同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又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手段,保证以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实现审计目标,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一份有针对性的、重点突出的、安排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可以对审计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的作用
1.1 是督促现场审计按指令进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的工具
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文件,通过审计实施方案,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全面把握审计工作的整体部署,认真研究准备阶段所掌握的信息,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明确审计任务和目的。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将实际工作与方案进行比较,从而衡量工作进程与质量,掌握已经完成的和尚需集中精力完成的工作内容,督促审计人员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使其在整个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最终圆满完成审计任务。
1.2 是科学调配审计资源、合理调整审计时间和考核审计工作质量的依据
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步骤,对完成方案中规定的每一部分工作内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时间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据此,就能有针对性地分配审计人员、预计审计时间、统筹安排有关事项,以便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审计业务管理,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1.3 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内部审计实施方案能够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实地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充分的、可靠的、有效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步骤和方法被充分实施和使用,降低因遗忘重要工作步骤而未能揭示重大问题的风险。
1.4 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措施
实施良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错综复杂的信息迷宫里摆脱出来,避免在大量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强化对之检查和评价的深度和力度。由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工作,但能够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高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以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达到审计目的。
2 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2.1 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目标
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就是要将已经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和准备执行的具体步骤、方法,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审前调查是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的出发点,是内审人员在审计之前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银行账户情况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等资料,通过查阅有关文件档案,与管理人员讨论经营活动、实地观察作业现场和操作过程,据此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和分析性检查,对被审单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为综合所获信息、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范围打下基础。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了解,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取得对被审计活动的充分认识,掌握实施审计的具体工作量,进而对被审计事项的风险进行评估,对计划阶段的工作成果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判断和总结,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根据。
2.2 区别不同类型项目,分类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内部审计的类型主要分为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审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各种类型的内部审计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征和要求。在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之前,一定要注意分清审计类型,根据各类型的性质与特征,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例如,单位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两者虽然在内容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财务审计的范围主要是针对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而言,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则相对要宽一些,不仅包括单位财务收支活动,还包括有关单位投资、筹资、资产转让等重大经济决策活动,两者的范围和重点都不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应编制的审计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上都要有所不同,分别体现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2.3 在总方案中编制分项目、分步骤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大型的、复杂的、时间跨度长的审计项目,由于头绪多、情况复杂,审前调查难以全面、真实地摸清具体情况,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就难免有疏漏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虽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调整,但调整的内容过多,则审计方案编制的作用和意义就大打折扣。因此,在编制审计方案时,不仅要在审计实施前编制总体工作方案,在审计过程中对一些重点资金、明细项目,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编制分项目、分步骤的审计实施方案,以增强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2.4 注重审计范围、目标、程序的确定及人员分配和时间预计
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由文字和表格组成,编制流程一般包括四部分:一是调查、收集并整理资料;二是分析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三是制定相应审计程序(步骤、方法);四是审计资源(人员、时间)的分工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予认真研究和确认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4.1 运用重要性概念确定审计范围
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活动和极其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要全面审计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紧张的内审人力资源使内部审计工作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每一项活动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范围只能侧重于重点领域或重要事项,具体应根据在准备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尤其是现场调查的结果,视控制状况、风险高低和重要性来确定。不同阶层的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的重要性所持的态度和观点有所不同,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所有重要方面,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关心或提出具体要求的任何方面都具有重要性。为了有效地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现场审计中不断地评判审计测试和审计步骤的实施结果,并根据其结论反复估价预定的审计范围是否适当,是否存在遗漏重要性事项的可能性。由于审计初期与审计实施过程中对有关事项重要性认识的差异,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现场审计过程中不断按照重要性指标确定审计范围,这也是审计实施方案需要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加以修改或补充的原因所在。
2.4.2 制定明确的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的所要完成的工作,具体的审计目标应根据准备工作的结果,侧重于对组织目标实现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或已经揭示潜在或实际存在问题的重要事项。审计目标与被审计活动的目的是紧密相关的,例如,管理部门要求职员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这是与资源使用相关活动的目的,而与之相应的审计目标则是确定资源是否得到了经济有效地使用。因此,具体的审计目标是针对某项业务活动的目的而设计的。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时,必须为既定审计范围内的每一部分拟订明确的审计目标。
2.4.3 确定详细、具体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审计步骤是指导现场审计达到审计目的的一套具体行动措施,是审计方案的核心内容。审计方法是为了获取充分的、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有关具体审计目的所应采取的审计手段。在确定了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继而确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和采用的审计方法。
审计步骤与方法应适合特定的审计目标,并覆盖整个已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应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满足完成现场审计的需求。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能够反映收集证据的手段和评价证据的方法,并能保证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充分、准确地支持审计结论。
2.4.4 科学分配审计人员,合理预计审计时间
科学分配审计人员、合理预计审计时间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进度,提高审计效率很重要。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以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为依据,按照内审人员各自的经验、业务熟练程度、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因素,以及均衡工作量的要求进行业务分工,确保每一项审计事项及其每一个具体审计目标责任到人。并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为原则,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各审计事项的耗时量。
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对审计进程的冲击,在确定审计人员配备和审计起止时间时,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
一般而言,一份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有利于减少内审人员所在的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它不仅反映了审计准备工作的成果,而且是内部审计人员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在实际运用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审计所掌握的情况,经审计管理人员同意,对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以适应变化了的审计环境。
参考文献:
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强化 预算审计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预算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下面本文对怎样加强企业的预算审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预算审计的含义和意义
企业预算审计其实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审计活动。它主要是通过审查评价预算管理的效率、效果性,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各生产力要素的充分发挥,帮助改善预算管理,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它以使预算管理更为科学为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预算管理的效率、效果性等进行评价。说到底,企业预算审计就是一项管理审计性质工作。预算审计通过对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考评与激励情况的审计和分析,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通过审计整改规范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预算审计还能够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维护企业权益,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企业预算审计的目的不在于检验预算是否准确,而在于通过预算管理审计,使企业预算管理真正实现合理性,效益性以及科学性。
二、强化企业预算审计的方法和措施
(一)编制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一个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对全面指导审计工作、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审计方案,对于规范预算审计行为,提高预算审计效率,提升预算审计质量,规避预算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审计方案应当做到审计目标可行,审计内容明确,重点突出,人员分工合理,各项工作措施、要求和时间安排恰当,审计步骤和方法操作性强。在具体的预算审计实践过程当中,审计方案内容的编制可有以下参考:
1、企业预算审计的目标
预算审计目标定位于: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状况进行审计,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否合理、规范、有效进行审查与评价,从而令企业预算管理更具科学性。
2、企业预算审计范围
和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分析、调整、考核所关联的所有被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
3、企业预算审计依据
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经过审批的预算、调整预算情况、预算执行报告和与实施预算配套的各项考核制度、标准等资料;其次是取得与预算执行相关情况的资料,主要包括:业务、市场、财务、政策等方面的资料。
4、企业预算审计的重点内容
(1)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的检查
检查是否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所建立的制度是不是完善,制度是否涵盖了预算管理的所有环节、各项制度之间以及与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定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检查被审单位预算委员会的成立情况,如是否有相关规定,分工是否明确,作用的发挥状况,事实证据是否具备等。
(2)对预算编制状况的检查
检查年度预算预算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编制依据是不是充足,是否科学,是否全面,是否合理,标准是不是适当,是不是将经营中的所有收支都纳入了预算的范围,支出结构是否优化合理。
(3)对预算分解状况的检查
检查执行预算的责任制度是不是已经建立,是不是将各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是不是切实落实至责任单位,预算分解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只讲形式主义。
(4)对预算调整状况的检查
检查预算调整是否经过了审批程序,是否具有合法性,预算偏差能否及时发现并加以调整,预算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的,调整幅度的制定是否恰当,对预算进行的调整是不是科学合理。
(5)对预算执行控制状况的检查
检查有没有严格执行年度预算,确认预算执行报告的金额和审批程序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对于预算是否进行了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时,有没有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状况。
(6)对预算考核状况的检查
有没有科学可行的赏罚考核制度及激励、约束制度。在预算末期,被审单位有没有严格考核预算执行状况。
(7)对预算实行效果状况的检查
检查被审单位的预算投入是不是合理必要,投入所起的作用有多大,是不是能够实现预期效果,有没有存在严重浪费等现象。
5、审计人员分工
审计人员分工配备方面。第一是要选好审计主审,选择的标准是事业心强,政治素质及组织能力强,并对预算审计业务十分精通。第二是按便于发挥审计组每个审计成员业务专长的原则对审计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实现最优组合。最后,依审计组人员各自优势,对项目各个方面开展审计分工工作,具体过程中,要相互信息互通、经验交流。
(二)强化企业预算审计实施的方法手段
1、强化对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状况进行审计的方法
检查预算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预算编制说明及策略、预算编制流程及责任分工、预算考核指标及说明,以及与预算管理制度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关注现行预算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权限设置是否符合管理实际以及控制风险的要求。审阅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委员会各项记录,财务经营策略等各种资料,充分理解分析其中内容,再根据有关标准对被审单位是否具备相关制度和办法等进行检查。
2、强化对年度预算编制状况进行审计的方法
通过对被审单位编制的年度预算报告以及与之有关的资料进行检查,审计被审单位是不是具备充足的依据进行年度预算编制,所定的标准是不是合理。并对比查看财务报表,分析是不是存在漏编现象。
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4
「关键词审计 信息技术 审计管理 科学化
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审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近来审计署下发的审计工作规划中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开发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一、开发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二)保障审计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1.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 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 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根据系统提供工作底稿界面录入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控制,工作底稿管理提供查看证据,查看工作底稿内容,修改工作底稿等功能;可根据审计事项对工作底稿进行汇总。
根据工作底稿编写汇报材料,为编制审计报告作准备;编辑审计报告;查看审计文书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行情况进行控制。
本系统还将提供归档的资源树让工作人员选择相应的需要归档的文档和编制统计台帐。
审计组组长和业务处长可将编写的工作底稿逐一复核,填写复核意见。
(二)领导查询
这项功能中主要是为领导查询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的,可根据项目的年度,行业等信息进行查询,将查询所得的项目基本情况用列表的方式体现,同时用柱状图来显示每一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打开统计台帐的EXCEL文件查询各项定性数据,并提供根据定性内容反查相关的工作底稿,证据,附件等内容,从而实现责任源头;还可通过资源树展现当前整个项目的文档情况。
(三) 专职复核
这项功能是单独为专职复核人员提供的一个子系统,它为审计专职复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专职复核人员检查与确认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在复核实施中的每一项复核事项都需要检索查看相关文档,包括目标落实复核﹑事项事实复核﹑结论依据复核﹑处理处罚复核和审计程序复核。
复核结束后进行复核底稿汇总﹑复核意见书初审﹑符合意见书征求意见和复核报告修改功能。对复核意见书签署意见并审定,然后自动发送至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最后将复核过程中编写的文档进行归档。
(四) 文档管理
在审计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档,若将这些文档散落在各个阶段中则显得比较杂乱。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类似于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的形式,用资源树的形式来管理这些文档,该资源树囊括了审计项目中使用的的所有文档,包括从审计立项到归档过程中全部的现有文档。包括立项资料﹑审前准备资料﹑审前实施资料﹑审计终结资料﹑复核资料和其他资料。
审前调查文档资源树用于记录审前调查需要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相关文档。
归档资源树根据归档的需求,将项目文档资源树中的相应内容归入相应归档文件夹中。
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5
【摘要】
投资审计是指对金融部门投资的财务活动以及投资效益所进行的审计,投资审计工作是目前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方面分析了审计工作在审计机关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
投资审计;审计机关;问题;对策
一、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独立开展投资审计难
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及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审计的综合性、复杂性、广泛性、阶段性,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虽然开展了对工程审计的培训,但仅限于房屋建筑类造价和建设基本知识的培训,对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管理流程知之甚少,同时缺乏相应项目建设管理经验,理论与实际联系的不够,且建设项目涉及行业广,各行业都有自已的建设流程、项目管理和造价定额,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经验判断要求更高,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讲,独立开展投资审计难度大,难以对投资审计项目进行复核控制。
2.造价咨询机构良莠不齐,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不完善,审计风险大
目前一些审计机关为解决投资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基本上都与造价咨询机构进行了合作,但由于造价咨询机构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不同,对审计的结果影响较大,虽然这些审计机关对聘请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审计提出了一些要求,但尚未制订完善相关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操作程序、风险控制、审理复核等制度规范。
3.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价核算管理不到位,加大审计难度
由于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拦标价控制不完整、不规范,建设项目资料不完整、前后不一致,隐蔽工程签证不齐全、不完整,工程量计量不准确,结算时随意调整主材结算单价等情况,在进行竣工结算审计时,认定工程量、材料价格的工作量很大,且争议较大,难以准确核定工程造价。
4.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向前置审计为主迈进,拓展绩效审计
基层审计机关的投资审计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由于建设单位存在前期工作不细致,未进行地质勘测、设计粗糙、预算编制偏高、招投标走过场、拦标价控制不严等情况,而竣工结算审计为事后审计,对造价控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设计阶段是生成和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因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只有积极开展前置审计,从源头上对造价进行控制,并拓展绩效评价。
二、提高审计工作的策略
1.重视审前调查,突出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期预警作用
首先,在审前调查阶段要做好资料收集,对工程项目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收集与该工程造价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建设程序资料。其次,工程审计人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审前调查:查看建设单位方案、可研报告、征用土地以及项目报批手续等有关资料是否完备,基建项目办事程序是否规范,建设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建设管理制度、各项合同、投资概(预)算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是否到位;进行现场勘查,以便形成对工程项目现场的初步认识,对竣工决算报表、结算资料、财务资料及招投标资料进行预审,分析投资额的构成、性质和比例,审查项目变更资料,了解设计变更的内容;调查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工程量计量及结算控制等管理情况。最后,了解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资料、情况及特点,广泛收集该行业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了解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分析以前年度的有关资料,发现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审计重点。
2.严格执行审理复核
审理复核是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的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障。审计机关要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制定好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复核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促进工程审计人员各负其责、各担风险。重点应该放在初步结果调整事项是否合理、合规,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证据是否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工程经济指标是否符合常规等大的、主要的方面。审理机构主要审理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定性是否准确、事实表达是否清楚、引(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审计评价是否恰当、审计工作的规范等方面进行重点控制,以防止出现已有先例的法律诉讼失败等情况。
3.把审计方案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贯穿审计质量的全过程
工程审计人员要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情况,认真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全面准确掌握公共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制定出的审计实施方案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既要有实现总体审计目标的全面性,又要注重从微观入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目标分解时应尽量具体化,使审计人员容易理解和掌握,便于实际操作。一般来说应将审查立项决策、建设管理、工作量清单的准确性、合同内设计内容完成情况、设计变更的真实必要性、合同外工程结算情况、材料实际供应量的准确性、税费缴纳情况等作为重点审计内容。
4.创新投资审计方法
审计机关要积极探寻和应用审计工作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审计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广泛引入计算机审计、内控测试、审计抽样等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建设领域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审计方法是审计质量在技术应用上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先进的工程造价软件等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尽量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套定额、取费、调整材料差价和人工费调整及自动计算、生成表格等方面,选择适用的单位估价表、材料差价等模板,并通过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防止某些审计人员企图舞弊的风险,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审计疑点,进而发掘深层次的问题;重视传统审计方法的更新,根据传统的审计分析方法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工料分析法、银行核对法等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重点项目实行派驻工程审计员制度,前移监督关口,同时聘请权威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联合审计和分析评价,对定性指标无法直接计量与考核的,可通过专家评估的、抽样调查、同类比较等方法,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方案的调整范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项目计划,是指审计机关按年度对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预先作出的统一安排。
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包含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等。
第三条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审计署负责管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和署本级审计项目计划,指导全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负责本地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依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审计工作发展纲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确保履行法定职责。
第五条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重点,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第六条编制审计项目计划,要根据审计资源状况,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地安排任务,避免重复,减少交叉。
第七条审计机关编制审计项目计划,除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外,应当在规定的审计管辖范围内安排。
第八条上级审计机关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要列入本级审计项目计划,并及时通知有关地方审计机关。
第九条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计划,由署各专业审计司于每年11月提出安排意见,并填制统一印发的审计项目工作量测算报表,办公厅汇总提出计划草案,经审计长会议审定后下达。
署各专业审计司提出的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意见,应在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地方审计机关和署各派出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对拟安排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重点内容、主要方法、实施时间、地域分布、所需审计人员数量和工作量等,进行详细说明和测算,科学、合理、均衡地安排全年工作任务。
省级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授权审计项目和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审计项目计划,于4月底前报审计署备案。
第十条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后,审计机关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前,有关审计组应当依据审计工作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由署有关专业审计司编制,经审计长会议审定后下达。
地方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经厅(局)长会议研究确定。
第十一条授权审计项目计划,由下级审计机关提出申请,报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协调后依法审批。授权审计项目的确定,要从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和有利于加强对上级所属基层单位的审计监督出发,注意上下结合,重点解决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不断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第十二条审计署对中央审计项目的授权,实行统一管理,一年一定的原则,一般在每年年初集中审批一次。省级审计机关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审计署提出授权审计的请示,同时抄送审计署有审计管辖权的派出机构。授权申请应说明审计或审计调查的目的、理由、范围和内容等。署办公厅负责汇总审核,统一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报审计长审定后,批复地方审计机关执行。
第十三条中央审计项目只授权给省级审计机关,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准则以及授权审计通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确保审计质量。
第十四条审计署授权项目审计结束后,省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审计署报送审计情况综合报告。审计署每年对上一年度授权审计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第十五条审计署每年有重点地对中央授权项目的审计质量进行抽查。对未按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或审计质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并暂停对其授权。凡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工作失职、渎职等造成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地方审计机关授权审计项目计划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审计机关制定。
第十七条审计署派出机构在确保完成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基础上,如确有余力,可在各自审计管辖范围内,向署申报自行安排审计项目计划。自行安排的审计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审计目标,符合审计署确定的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并且从严加以控制。
第十八条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必须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确有必要调整,应当按照下列程序报批:
(一)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署有关专业审计司提出意见,送署办公厅协调办理,报署领导审批后,通知有关单位执行。
(二)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省级审计机关提出意见,报审计署审批。
(三)地方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由下达计划的审计机关审批。
(四)领导交办项目及时报批、调整。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报告制度。
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由审计署有关专业审计司和省级审计机关分别于每年7月和次年2月向审计署提出上半年及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执行进度、审计的主要成果、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等。
第二十条各级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编报及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完成的质量和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