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专期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专期末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本文从课程设置改革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1.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原理及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普遍感到很吃力,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派上用场(主要因为他们学进去的很少很浅,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多),因而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学。这让我们感觉到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开设无所适从,很难把教材、教师、学生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 社会市场对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知识技能的要求
2006年上半年,我们学校就业部门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区总共100家计算机方向知名企业进行了专业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对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本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2)能进行单位内部局域网的操作维护。(3)会为公司或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宣传。(4)擅长单机维护、调试、软件安装的。(5)胜任信息管理、经营分析工作。(6)熟练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工作等。
3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策略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普遍只有2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众所周知,由于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不强等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一方面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所开设的课程不能太“难”;另一方面也很重要,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在社会上受欢迎,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是市场。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我们必须考虑市场需要什么,就开相应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宽基础、重技能”的培养模式。对具体每一个学生而言,首先要要求他们 “基础好”,其次要“有特长”。这样的话,他们既可以凭借其扎实基础知识在小企业充当多面手,也可以凭特长在大企业找到用武之地。
(1)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方面
首先,专业基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计算机系统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含计算机基础、中英文录入、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等知识模块)、微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等。
(2)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除此之外,专业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一来主修:
a)网页制作
主要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网页设计师,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Dream weaver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Fireworks、图形处理Photoshop、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等。
b)网络管理方向
主要培养负责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搭建与配备计算机网络;与网络设备供应商配合进行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微机组装与维护、internet实用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运营管理、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局域网组网方案设计、网络工程及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
c)多媒体技术方向
主要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专业课程涵盖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摄像技术、多媒体音视频处理技术、平面动画制作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影视编辑技术、影视特技与后期合成等知识模块。
d)广告设计方向
主要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色彩与素描、构成艺术、平面设计(Photoshop)、网站艺术、多媒体程序设计、flash动画基础、premiere、数码摄影基础、版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flash高级应用、3ds max、人机交互设计、flash互动设计等。
4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基于上述策略,我们针对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备案,在我校从2006级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新生起予以试行。 第一学期: 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册和下册一部分);主要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Word文字处理排版、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电子邮件E-mail和Internet应用等。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55时; 课程设计课时15时.
第二学期: 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下册剩余部分)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微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和考证培训等;主要内容: Access数据库和一些其他课程内容以及组织考证(如信息产业部的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并培训好,保证其通过率。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 50时; 课程设计课时20时.
第三学期: 课程: 网页制作方向, 网络管理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 广告设计方向;主要内容: 分四个方向开设专业课程,选择教材时是应注意尽量选用实例型的。教学时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课程考核也应该以实际操作为主,可让学生们(分组)自主进行小型作品开发、课程设计等。本学期继续组织过级考证工作(专业方向考证和通用技能证补考)。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 各95时; 课程设计课时各45时.
第四学期: 课程: 网页制作方向, 网络管理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 广告设计方向;主要内容: 完成第三学期没有完成的课程,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各行业技能认证考试,外加毕业作品设计,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走访,获得反馈信息。并依据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实时调整我们后续年级整个(1-4学期)的教学。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 各55时; 课程设计课时各85时.
5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实验
我们在2006年暑假制定了以上方案,从2006级新生开始,我们依据上述课程设置在本校计算机专业进行试验。在2006年下期期末,我们通过学校就业部门利用跟踪回访的机会从2004级(拟毕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样,在2008年下期期末我们又通过学校的就业部门从2006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对比:2004级: 学到了知识技能占28%;没学到知技能占72%;已(能)找到满意工作占32%;没(不能)找到满意工作占68%.2006级: 学到了知识技能占53%;没学到知技能占47%;已(能)找到满意工作占56%;没(不能)找到满意工作占44%.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学到了知识技能的比例明显上升了;认为自己没学到东西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了。
另一方面,各用人单位通过就业部门反馈意见也表明,我们06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相比04级和以前的总体来说专业知识更扎实,操作技能水平更高;相比同类学校的毕业生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索尼老总坦言:“你们现在的毕业生我们很喜欢,主要是他们会的东西多,招过来就能做,能做好;不会做的上手也很快,会做还会学。”所以很多名优企业都加强了在我校招人意向。应该说,本实验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已获得学校领导批准,将把本实验继续进行下去,并总结经验,准备向其他专业推广,促进我校教学的新一轮改革。
参考文献
大专期末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网络课件;儿科护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06—03
网络课件的优点在于学生学习更自主,交互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信息化能力[1]。各院校已经开发设计了多学科多专业使用的网络课件及各类专题学习网站,其中包括儿科的《小儿营养与喂养》网络课件。但对如何合理使用网络课件进行学习还缺乏经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小儿营养与喂养》网络课件主要为“助学型”课件,也具备一定的“助教”功能[2]。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各种不同层次,其需求与应用网络自学能力应当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分别使用网络课件教学,并在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基于资源教学的反馈结果,总结经验并推广经验。同时为网络资料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08级中专两个班作为中专教学实验1组、2组,人数分别为64人、65人;09级大专的一个班学生共60人作为大专教学实验组,在儿科护理学的“小儿营养与喂养”的教学中进行网络课件教学。另选一个中专班64人及大专班62人分别作为中专及大专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相同内容学习。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入学时成绩水平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将网络教学在08级中职教育中初步实施,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后调整授课方式;继而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在09级高职高专教学中实施该法,以在不同层次学生中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在中职的不同班级,分别试行传统教学法、先集中后网络及先网络自学后集中讲解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有无差异及学生反映等,从而了解其中最佳的教学方法用于大专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以不同要求的作业,以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完成有一定探究性和难度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间均为每周2节课。
2 结果
2.1 网络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无论是中专还是大专学生,在使用网络课件教学后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的班级学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期末考试中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成绩分析中均可体现(表1、表2)。
结论:三组平均得分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74,P=0.929)。
结论:两组平均得分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0665,P=0.507)
2.2 在使用网络课件前先进行重点知识的讲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中专的两个实验班分别采取“先自学后讲授”(实验1组)与“先讲授后自学”(实验2组)的两种不同方法。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在教师进行重点知识讲授后,有侧重点地使用网络课件自学(表3、表4)。
2.3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态度不同(表5)
结果,中专与大专4个态度问题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太会使用课件”高,“课件内容丰富”低。
3 讨论
3.1 网络教学可以达到和传统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使用网络课件教学的实验班与传统教学的对照班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期末考试还是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也以记忆类型居多。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展教学,在学生最终的复习阶段还是以背诵相关内容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因此,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背诵、记忆类知识点的教学效果无明显差异,学生的成绩关键在于最后总复习是否到位。但网络课件的优势在于除课堂知识外,还可以提供大量课外知识。这对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扩展是有益的。
3.2 网络课件使用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学生仍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从表3、表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层还是大专层次的学生,都希望在自学之前得到教师对相关章节内容的重点讲授以把握学习要点。这是因为网络教学的时间有限,首次接触网络课件的学生对课件本身还不熟悉,需要一段时间对课件内容、分布进行摸索,这会分散去部分学习时间;而课件内又包含了大量课内外内容,学生如果不明确哪些是大纲内要求内容,同样会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安排:有共性的内容集体学习,有探究性和拓展性的内容个体学习[3]。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说明哪些部分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外,也要引导学生区分课内外知识。
3.3 网络课件更适合课堂外自学使用
网络课件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网络上浏览,不受课堂位置的限制[1]。这一特点说明课堂使用网络课件可能效果反而不如课堂外的使用。网络课件的设计本身主要用于学生课外自学,课堂使用必然会因时间关系影响效果,而课外学生则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及地点。由于学习时间自由掌握,学习内容自己控制,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由于网络课件的信息量一般均较传统课堂教学信息量大[4],所以它本身就是当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师无法面面俱到时的一种补充,一种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要求和指引,一个方便学生自学的工具。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肯定了网络课件的质量,但对使用时间感到不足。因此,学校也应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外使用网络自学的条件与机会。
3.4 以自学为主的网络教学更适合在大专层次的学生中开展
从表5的调查结果可知,中专学生的自学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学习习惯来看,也更依赖于教师的主动传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因此,如果完成课堂学习后,无论课后是否有条件,再自主使用网络课件学习的中专学生不多。而在课堂自主使用课件学习时,大专学生能较快适应并更自觉地进行学习,并能提出相关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互动,课堂纪律及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中专生。因此更建议在大专层次开展网络教学。
3.5 注重教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5],开发具有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技术的网络课件[6]
教学中应更多地设计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自学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的难度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适当安排。同时,为了能够主动监控学生的课外学习,还应对网络课件的功能进行升级,使其具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功能。通过系统管理功能记录学生自学的各种信息,包括学习时间、讨论次数等[7],达到放手不放眼的监控目的,将网络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彭继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291—293.
[2]念红,宋宝辉,孙卫,等.助教型课件与助学型网络课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5):1002—1003,1023.
[3]李敏.高职高专《中医诊断学》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研究与实践[J].光明中医,2010(11):2142—2144.
[4]朱慧芳.浅谈产科教学中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176.
[5]姚红,陈丽,程湛,等.《肥胖症的中医治疗》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4):315—317.
大专期末总结范文3
摘要:目的:研究内科护理学教学中PBL模式联合LBL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本校在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学习《内科护理学》的3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40名/组。对照组采取LBL教学模式,观察组联合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对比2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评分和课程考试成绩。 结果:观察组学生学期末的学习能力评分与课程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学生高(p
关键词:PBL;LBL;内科护理学;教学
内科护理学在临床专业课程中属于一门重要学科,同其他临床护理学课程密切相关,可见,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提高相当必要。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多样,包括传统的LBL模式和新型的PBL模式,为了研究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本文将本校80名护理专科班学生作为对象展开研究,以下是详细报告: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本校2014级3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80名,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80名学生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学生。
对照组:男学生:女学生=16:24;年龄范围(19―22)岁,平均年龄(20.14±0.26)岁。
观察组:男学生:女学生=14:26;年龄范围(18―23)岁,平均年龄(20.59±0.47)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学生所用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内科护理学》,由内科教研室编制教学方案,由学院专业指导文员会进行审定。
一组采取LBL教学模式,由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带领学生学习理论课时――对照组。
一组在L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PBL教学模式,授课教相同,章节内容学习完毕后,及时进行总结,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决问题,开展PBL教学模式两至三次――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各指标分值在0-5分之间,总分为25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的学习能力越高。
由授课教师参照教学大纲拟定期末考试内容,采取百分制,统计2组学生学期末的课程考试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用(`x±s)表示学习能力评分、课程考试成绩,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两组学生学期初的学习能力评分对比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学期末,观察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评分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
对照组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为(81.36±4.36)分,观察组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为(91.37±3.15)分,2组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对比差别较大,p值小于0.05。
3 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熟悉掌握内科护理学内容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底,而教学质量是关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LBL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1],提倡先学后教,PBL教学模式的起源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2],是提倡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LBL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课堂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即使LBL教学模式的缺点较多,但我国各学校仍普遍实行该教学模式,可见其还存在无法取代的优点,例如教学费用低、教学实施与管理方便以及能够体现医学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3]。
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通过设计问题与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及查阅资料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巩固知识,还能获取新的知识,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讨论组的形式讨论问题,每组推选一名学生阐述讨论结果,教师再进行评价、分析、总结,该过程既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能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此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联合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既能够弥补LBL教学模式的不足,还能发扬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本次研究中,2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学期末的学习能力评分和课程考试成绩均比观察组学生低,p值小于0.05。
综上分析可得,PBL模式联合LBL模式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各校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雅芳.PBL联合LBL教学法(双轨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生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 (19):106-108.
[2]杨焱.内科教学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1-12.
大专期末总结范文4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3+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中专阶段已经系统学习了《药物学基础》,他们对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已有所掌握。再加之经过半年的临床实习,对各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如何讲解好大专阶段的《药理学》呢?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
(一)通过合理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专阶段教材《药物学基础》侧重于对药物基本知识的讲解,而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仅作为一般了解内容。同时学生由于相关生理、生化知识欠缺,无系统的基础知识框架,理解能力有限,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学习阶段。大专阶段教材《药理学》内容较为全面深入,同时学生又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所以在讲解各类药物知识(特别是作用机制)时,作为教师就应多参考一些辅导材料,尽可能合理、巧妙地揉入相关学科知识,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延伸。例:在讲解吗啡的作用机制时,可以讲解阿片受体和抗痛系统等知识。
(二)关注药物的新进展
给学生讲解流动发展的知识,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新闻或应用互联网,关注药物的新进展。例:在讲解《镇静催眠药》时,通过对地西泮和巴比妥类药物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地西泮作为失眠症首选药物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
(一)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始于19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它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大专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迫切的想与临床紧密联系,所以我引入了案例教学。
例:在讲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时,让学生看如下案例“一患者自带青霉素到诊所,乡村医生通过简单询问过敏史后,未给该患者做皮试就直接注射80万U青霉素。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在送往上级医院的途中死亡。”当问到“你从该案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定要做皮试”。
案例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课堂教学更丰富,能够很轻松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巧用小组讨论法
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已去解决,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更有一番滋味。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2]。
例:在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该部分内容较多,如果教师从前往后依次讲解,学生会觉得内容繁琐,学习效果欠佳。我反复研读教材,发现这一节内容,各类代表药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表格,把药物作用的各个项目罗列其中,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表格,正确者给予加分。通过学生自主发言,表格很顺利地完成了,与此同时也就完成了药物作用这一教学环节。所以,我只需要采用比较法讲解清楚各类药物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即可。
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增加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信息化,突破了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优势[3]。
多媒体课件以内容丰富,能够展示较多图片、资料为优势,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虽然我较喜欢该教学方法,但是深知运用也要适度,要与黑板相结合。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方面
首先,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上课积极思考,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加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共同参与该生的期末考评。
然后,每次讲完课,布置复习任务,作为下次课的提问内容,学生每正确回答一次,记录在册。所以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出现了一个问题多名同学举手的现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采取了让学生按座位前后顺序轮流回答问题的方式,一个问题让3个同学回答,每节课前提问3~5个问题。有时,学生举手而没有回答上问题很失落,所以我及时鼓励大家,好好听讲,下节课还有机会。
最后,始终执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摒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达到每一节课都很精彩,学生对下一次课又很期待的良性循环,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从事药理学教学工作6年来,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上是我的教学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广大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玲,孙平,杜智敏.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
大专期末总结范文5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大专期末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儿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30-02
围绕我国医学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改革和基层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更好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及改革的需求,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儿科学》教学也应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1],重视“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学要求为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和学生就业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儿童个体身体素质差异、性别差异、年龄月龄差异非常大,无论是健康状态的评估还是疾病状态的临床诊断都不好采用同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儿童对疾病造成的损伤、内环境稳态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较强;再次是儿童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等,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干预。由于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所以患病率要高于成人,儿科学的教学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和提高儿童保健[1]。儿科学的宗旨就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基于这样的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理念,该文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1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的儿童。围绕儿科学的教学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结合现代职教理念,从四个方面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小儿体格、智力、适应性、综合素质;其次,根据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技术,最大能力的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儿童疾病的治愈率;再次,普及教育做好儿科知识的宣传,例如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免疫接种、儿童膳食营养、儿科保健知识的普及等;最后,对小儿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尽最大可能帮助疾患小儿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乃至恢复健康。为此,本次课改主要进行以下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加、合并或删减。
(1)根据儿科学发展趋势和对疾病的临床研究,将“风湿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在授课计划和教学课件上进行整合,统一为“免疫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免疫缺陷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共六节内容。
(2)根据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增加了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与结核病、寄生虫病,三部分内容整合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结核病、寄生虫病,共六节内容。
(3)根据人们对健康儿童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这章内容的讲解进行拓展,增加课时量[2]。例如,增加儿童日常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部分内容;配方奶粉儿童每日摄入奶量的计算;婴儿抚触;婴儿主被动操等。
(4)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当今临床实际和应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将新生儿败血症的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整,增加败血症的诊断指标,使新生儿疾病的讲解更加完善。
(5)为适应基层助理医师的执业能力范畴及其实用性,删掉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儿童癫痫等内容的讲解。将节省出的课时添加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弱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人体整体化,以适应整体化医学的理念。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满足“三个需要”。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2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
分析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1)高职大专(理科)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条件;(2)高职大专(文科)生只具有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初步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距;(3)单招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学过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部分学生已具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学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教学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适应学情。
(1)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小儿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应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儿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
(2)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学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准医疗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儿不能自诉病史,年龄又偏小,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临床诊断时务必详细询问家长小儿病史,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课堂上学生科角色扮演为疾病防治的执行者、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儿童营养膳食的指导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3)CBS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CBS,Case-BasedStudying,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CBS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法。按照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教研室内进行轮流说课,统一每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节讲授完毕时,结合近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应附有相应的目标检测习题,包括A型、B型、C型单项选择题、X型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学期末时,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50%。
(2)CBS教学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本次课改的特色和核心。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由组长抽取教师之前准备好的相关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调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激烈讨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形成案例小结,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进行点评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每个案例10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30%。
(3)实践操作技能考核[4]。实验操作技能考评包括现场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两种形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考试范围及操作要求,同时在固定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试时教师将考题编号分组由学生自己抽签,学生根据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毕进行评委现场打分。对于复杂实验(例如新生儿心肺复苏),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
4小结与展望
我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儿科学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未来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含量,提升自身实践水平,更要不断创新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该文通过分析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培养目标,分析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儿科学》课程改革的三点建议,即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科学不断向更深入的层次分化,儿科学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探究儿科医学的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尽最大可能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小儿健康保健和疾病的防治水平。其中儿童健康与保健、新生儿医学将是儿科中最具有特色的学科。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岗位需求,儿科学也将会发展为总体医学和全科医学,以适应我国广发基层地区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
作者:余欢
参考文献
[1] 于洁.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孙晓静,张钦祥.浅谈高职高专学校开设“健康与保健”课的重要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6,6(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