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1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H省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大学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78份,回收问卷1130份,回收率为95.92%。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频次单一
在所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有31%,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有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2%。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更令人担忧的是,4%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23%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高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在高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校党政领导要从“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出发,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作为学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广大政工干部和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大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大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安全
当前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为基础,并在现代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元素,把传统体育课转变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性综合性课程,实现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多、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同时体育教学特点决定学生要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因此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会时不时地发生在体育课堂中,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把安全技能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然选择。
体育课堂教学大多都是身体肢体活动和室外运动,除了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还兼具提高小学生的自救避险和应急能力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活动场地和体育辅助器械对小学生造成的损伤。在生命安全教育形式严峻,体育教育又亟待发展的情况下,两者的交叉融合将是一条新出路,是一种创新型课程的探索。在原有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活动性、知识性、目标性、科学性等学科特点为依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特色元素,在增强小学生体能、培养小学生生命意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保自护能力等方面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造成小学生出现运动伤害事故、损伤等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体育教师、学生本身、学校场地三方面是主要成因。
(一)体育教师本身管理松散
体育课是一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容易让学生受哪些损伤和发生什么事故;熟知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种类;正确使用场地、器械的方法;应急处理小学生一般运动损伤的步骤和方法。但是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放羊”式或者松散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常见,主观上存在着松散管理、缺乏责任心、工作不够认真、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备课草草了事、课后也不进行认真总结、忽视天气状况的了解、课后不清理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等教学现象,这是导致小学生遭受伤害事故的多发原因。
(二)学生本身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对安全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 对体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对危险性的动作也不自知,小学生的不安全体育行为表现在:小学生上课外体育课纪律性不够强、随意性太大、自我约束力差;在热身运动中不够认真;练习时不听从教师安排;穿衣不随季节变化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再加上小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本身缺乏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私自擅用较为危险和锋利的运动器械而造成挫伤、刺痛;剧烈运动结束后马上喝大量的水或喝大量带气的冰饮料所引起的腹痛;在温度较低的室外,参加体育运动未注意保暖引发的肌肉痉挛和抽筋;学生在睡眠不足、患有疾病以及身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则会因为身体协调性变差、反应变慢、肌肉力量弱等原因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三)体育场地本身缺乏安全性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具备安全性高的场地和合格的体育器材,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就目前而言,在城市中近三分之一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农村和一些偏远山区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据悉,不达标的场地超过一半以上,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安全状况也不容忽视,体育活动场地不规范、体育器材不安全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安全性无法保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意外伤害更会让我们追悔和痛心,毕竟如果学校及时检查和更新学校的体育器材,尽心维护和修补学校的运动场所,体育教师也避免在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教学,如此便会大大降低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三、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思考
各国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均指向“健康”这一终极目标,其相关课程中的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对我国小学体育课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小学也应积极将生命安全教育进一步融入到我们体育教学的日常课堂中,使其生活化、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要把“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并且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这一块的学习领域目标,尽快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相关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我国小学阶段的安全课堂教学,争取实现体育课堂零伤害事故发生率。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增加小学体育教师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课堂教学、应急处理等相关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面对伤害事故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二是全面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课堂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小学生自身的课堂安全意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互救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专人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制度,争取责任到人,最终实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深度诠释和课堂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闫闯,宫晓华.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探讨[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3
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3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国内目前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并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体系、界定、性质、特点以及培养目标进行分析;阐述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和途径、相关要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并提出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 安全保障体系 实践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纲要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教学改革方向,针对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教育部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派遣众多的体育专家、学者亲赴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线开展科学研究,探究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可见,针对目前国家体育教学颁布的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性质特点
事故影响多重性。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程度损伤,其所影响有多重性,对于学校方面是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同时,让校方感觉到恐慌,是否继续组织体育活动,改组织什么体育活动才不发生类似问题的发生,又怎么去组织开展。
复杂多发性。中小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和内容丰富多样,造成体育安全事故伤害原因也是根据体育项目和内容有复杂多种多样性的特点。而且体育活动本来就存在着风险性的活动,有大部分是具有激烈的对抗性、竞争性,难免会出现意外损伤,轻者擦伤、碰伤、扭伤,重则造成骨折、脱位或者残废、甚至死亡。其中足球、篮球、跳马、单杠、双杠等项目都是比较容易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项目。
二、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原因,一是教师原因和其他不可预计到的原因组成,中小学生发生体育安全事故在体育教师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责任心不强,在体育的课堂、训练中没有以主人翁的精神贯穿整个体育活动过程;没有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下就安排体育运动内容或者训练内容而造成体育安全事故。
中小学生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自身原因主要体现在心理因素、技术因素、训练因素和生理因素这四个方面。在心理因素方面主要有情绪低迷机体没有处于兴奋状态,没有很好完成技术动作,反之,过于兴奋,技术动作幅度过大也是容易出现体育安全事故。
三、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体系的构建
(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中小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一方面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并使得中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树立中小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另一方面培养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完成教学目标,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季节气候因素和不同的场地器材科学地、合理地针对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设计体育课程,使得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中,最终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伟大目标。
(二)课前的安全保障
中小学生体育课前安全保障首先是进行对中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剔除学生体育心理障碍。体育教学也是一个心理教学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多开展心理辅导,让中小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得他们在复杂性、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克服相应的心理障碍,减少不必要的体育伤害事故。
(三)课中的安全组织工作保障
中小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安全来自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或者是在课余锻炼和比赛中,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都要时刻铭记体育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和预防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重要性,充分做好每一次体育运动的安全组织工作,认真履行做为体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降低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比如,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经常提高警惕,巡视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比赛。
(四)应急预案体系
法律援助委员会主要组成为邀请知名律师担任援助咨询师,为体育伤害事故的损害方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在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时候要,应急事故小组要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理相应事宜,以把损失降低最低,保护学生的安全。
(五)必要有效的安全保险
中小学生人身保险是降低中小学生和校方在发生体育安全事故之后经济损失的有力保障。中小学校应当在开学之初动员家长为学生购买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险,以解除家长和中小学生发生体育安全伤害事故之后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处理体育安全事故能力
不断完善中小学体育安全教育体系,不断更新体育安全知识,加强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初中生体育安全意识。拓宽教育渠道,不断开发教学资源,结合实际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对乡镇中学初中生开展体育运动安全教育,降低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关于减少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建议
(一)中小学的体育安全事故体系构建主要从中小学体育教师、国家层面和有关管理中小学的机构的构建安全体系的经费投入、建立中小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系统和加强体育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等方面着手,克服一切困难,建立完整的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体系,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二)加大对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科研经费投入,派遣体育科研机构、高校体育专家到中小学一线进行调研,开展科学研究,为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Z].2005:3.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2010:8-10.
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4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28―01
近几年,学校安全方面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让学生安全问题成了热门话题。因为千万学子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随着社会的稳定、教育的发展,学校安全管理也成了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校安全不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是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为了让小学生能在学校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安全管理方面,作为负责的老师要和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配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学生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牵动着学校和家长的心。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不但要学校做好保卫安全的监管监督工作,而且还要给学生灌输安全常识,让他们有自我保护、远离危险的意识。
为此,学校要时常开展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讲座,让学生学习一些保护自己的常识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比如,每学期在学校开展一两次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或者“消防安全伴我行”、“安全校园,和谐校园”、“法津小讲堂”等为主题的讲座或者活动。学校也可以利用早读、主题班会、校园广播 、板报、橱窗等方面,多角度地给学生宣传安全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也能从不同角度,时时处处接受到安全的教育,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学校和家庭建立安全网,给学生的安全双保险
学生的安全除了学校的负责,学生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外,还要家长与社会的积极配合。学校要设法和家长建立联系网,比如校校通,学生到校家长就能收到信息,学生什么时候离校家长也能收到信息。家长也要在管理孩子写好家庭作业外,给学生看看报纸上关于安全事件的报道,让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增加一些常识和对事情判断的能力。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安全教育也不能忽视。在加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家庭环境建设,为学生搭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方面,学校要给家长也做一些宣传,或者给学生和家庭联合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动,如召开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家庭环境建设研讨会等。让家庭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家长也可以给学校提出有效的建议,让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更加完善。这样,我们可以在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
三、建立应急方案,组织应急演习,让学生在危险来临时能机智避害
很多学校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防震应急措施,让学生参加了各种预防、撤离的演习活动。其实,这远远不够,学校安全管理是长期的工作,我们不能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要常抓常练各种危险应急演习,让学生在危险面前,不再惊慌失措。学校要给学生经常讲一些如何应对火灾、地震、泥石流的讲座。我们也可以利用科学课、自然课给小学生讲讲这些危害方面的知识,如地震时为何要有序撤离,火灾时为何要俯身捂住嘴、鼻撤离等等。当然,在不可预料的事件发生后,学校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救援工作,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汇报。
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5
案例展示
张兵(化名)是某市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钟爱摩托车,喜欢飙车的极速刺激。
2013年5月24日中午,张兵所在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但他和另一名同学却不听老师的劝告,执意自己骑摩托车去调查地点。
老师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在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泥路的转弯处,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张兵当场死亡,另一名同学在送往医院后不久也不治身亡。经过技术鉴定,出事摩托车当时速度达100.35公里/小时。这样血淋淋的教训不在少数。
我们再看一则新闻:2014年10月,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中生放学后在马路上玩轮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结果被经过的汽车轧断了左腿。
这两起交通事故并非偶然的个例。事实上,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危及生命的车祸,在一起起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中,中小学生占了相当比例。
据了解,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10%左右,步行交通事故危险人群为5至9岁儿童,15岁至18岁男生发生车祸的数字是女生的3倍,这其中80%是因为中小学生不懂交通安全知识和缺乏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所致。车祸已成为危及学生生命的一大杀手。
严峻的现实
与高发的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很差。在一项权威统计中,当中学生被问到“如果上学快迟到了,在过马路时正好赶上红灯,你会怎样”时,6.2%的被访中学生选择了“赶紧过马路”,9.6%选择了“旁边有人过就跟着过”,27.4%选择了“车辆少,就小心地穿过马路”,三项累计高达43.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如:在道路上行走时不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不是靠路的右边行走,而是在路的左边或中间行走;横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地道,而是任意横穿,或在车辆来临时突然横穿;只顾行路,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的显示,不服从交通指挥和管理;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玩耍、打闹等;在机动车道上骑车甚至逆行;骑车时横冲直闯,只顾自己行驶,不管前方情况和左右人的安全,当机动车临近时也毫不避让;骑车遇路口转弯时不减速,不向后望,突然猛拐;通过路口时猛蹬猛骑,遇有禁行信号时抢行或闯行;骑车时双手离把或单手持物,或再牵引一辆车,或驮带他人;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打闹或曲线竞骑;几人骑车并列行驶、扶肩并行或者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这些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无疑将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对生命造成了很大威胁。
近些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交通环境出现恶化,加上部分司机没有礼让学生的好习惯,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概率明显增大。
八方热议
对于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老师和家长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交通警察也有自己的认识,他们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李志武(吉林 老师):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年年举办,交通安全宣传手册年年发放,可学生是否能看进去,看他们的表现就知道。所以说,解决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不是一场讲座、一份宣传册就能解决的。
武 强:(武汉 老师):每个学期的开学和期末,我们都会邀请交警部门到学校上交通安全课。除了少部分学生听课缺乏积极性外,大多数同学都会认真地听,但大多听完了便抛之脑后,随意横穿马路、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依旧屡见不鲜。
王雅庆(石家庄 校长):中小学生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建议有关部门能编写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材。比方说动漫就是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中小学生在他们的年龄阶段,应重点对横过马路、骑车沿路追逐等现象进行教育。
许俏文(西安 家长):平时我经常叮嘱孩子注意交通安全,但也只停留在走路靠边走,别飙车,别闯红绿灯,其他也没过多教育孩子。
李静:(武汉 家长):据我了解,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但目前的现状是,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还缺少教学大纲和教材,仅停留在交管部门和学校的自发教育状态。
董笑钰(长沙 家长):现在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还没有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该项教育和禁毒、消防等都属于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包含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目前,全国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虽然有课时计划,但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吧。毕竟关系孩子安全的问题都是大问题。
李可维(交警):现在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还停留在“红灯停、绿灯行”的阶段,由于中小学生反应能力、判断力、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对交通环境、交通危险认知水平低,是导致出现车祸的最大原因。许多中小学生喜欢爬隔离带,在路上嬉戏打闹,突然猛跑,都是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此外,很多中小学生不明白交通标志的含义,而且对车辆的危险性了解较少,比如因分不清楚哪个灯代表倒车,车辆后倒时,学生正在车后玩,而驾驶员看不见小孩,容易导致伤亡事故。
王 全(交警):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贫乏,学校和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学生家长平时很少向孩子传授交通安全知识,不能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甚至过马路时常常带着孩子闯红灯。也有个别学校过分强调教学质量,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环节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应当从小抓起,学校和家长都要培养中小学生关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结语:交通安全要成学生必修课
解决学生交通安全问题,仅靠交通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一名教育界人士指出,家长和学校是学生安全的直接管理人(监护人),负有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导致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因此教育部门应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议事日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计划,引导学生参加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广大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要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为孩子起到示范作用。
此外,交通、城建等部门应尽快健全城乡交通安全设施,规范城市交通管理。交警部门在加快学生交通安全“绿色通道”建设步伐的同时,可向当地政府建议出台具体措施,严禁各类车辆在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段内在校门口通行,接送学生的车辆只能按划定的地点有序停放。
据有关方面透露,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筹备交通安全教材进入中小学的工作,有些地区已经把交通安全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
编后语
作为中学生,应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为此,必须仔细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反省自己和同学平时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自觉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认识到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与同学相互督促,逐渐改变以往的陋习,形成“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的良好意识,从而让美丽的生命之花永远灿烂。
开心测试:你对交通安全常识了解多少?
1.汽车后面的方向灯不断闪烁时,表示要( )。
A.转弯 B.刹车 C.请后面的车辆先行 D.照明
2.学生骑自行车以( )较为适宜。
A.10周岁以上 B.12周岁以上 C.18周岁 D.七八周岁
3.我们骑车穿越斑马线时,要怎样做呢?( )
A.慢慢骑过去 B.推车过去 C.随便 D.快速骑过去
4.电动自行车在划分车道的道路上行驶,应当在( )内行驶。
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C.人行道 D.随便哪条车道
5.交通信号灯中,黄灯表示( )。
A.可以通行 B.禁止通行 C.没有意义
D.警示
6. 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应该靠( )走。
小学生安全教育建议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管理
1.前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新生代、是花朵、是未来,所以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备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因此,国家制定了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小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期稳定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需要。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学校管理人员、体育教师无法预知的,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就的“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管理”。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尽可能的提前预测和预防小学体育安全风险,如果出现风险也会有完善的措施,这既符合实际的需求,也符合国家长久发展的要求。
2.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现状
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具体实施。这一文件的下发使小学的体育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在这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下,在一定程度下就会引发安全事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要是人的因素。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安全意识不了解等,都会使其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并且在发生意外时不知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风险评估,针对风险没有及时的采取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责任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都会对安全风险有影响;其他人员主要有主管领导和学校体育辅助人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是否重视,学校体育辅助工作人员缺乏风险观念、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和责任感都会产生中学生体育安全问题。是否对家长、教师、学生展开了安全教育工作,是否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安全风险隐患。二、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的体育场馆建设明显不足,场地规划、建设不合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比比皆是。有很多小学的场地建设缺少安全配套设施,是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学校对于器材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维护,需要设立一些安全警告标语,以防止意外发生。三、环境影响因素。天气、体育活动场地周边环境等都会对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产生影响。小学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以及人口流量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安全。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制度、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车辆进出制度等来保障小学生安全,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安全受到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好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3.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策略
小学生体育安全风险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构建出一套安全安保障体系,尽可能的规避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风险。1、构建体育安全事故应急体系。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活动项目和参与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应该针对教学课题中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所有可能出现的体育安全事故,尤其是特殊危险情况或重大紧急情况,学校应该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加强教师安全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从容应对,将伤害减到最小化。2、学校应该加大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经费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整场地、器材的建设和书籍的购买量的多少,并对场地器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尽可能的做到人性化的合理布局,并及时的进行器材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学生对器材使用的安全性。3、学校应该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教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自救的能力防患于未然。4、为了保证上课的安全性,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观察天气、温度、场地、器材的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警示。5、有效的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该对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制度,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走进校园,监督、排查学校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虽然能够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但其在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同时也存在者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是不确定的,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方面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研究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构建相应的应急处理体系、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全面的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能力,将发生安全风险事故的可能性降低最低。
参考文献:
[1]乔梁.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问题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2]张维全.浅论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