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 课程设置 心理辅导

一、积极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对师资的培养,利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学科渗透,全面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我们学校设有心理辅导站,但是单靠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和谐、自由、民主的成长氛围,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

三、设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为辅导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体现“心育”的教育性、发展性、预防。

四、增设辅导咨询,直接深入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脉搏,直接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辅导,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对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在广播站里,我们还开辟了点歌栏目,通过点歌,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友情。

五、加强联系,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社会的力量才行。因此,我校十分重视与家庭、社区的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与家长一起探讨“新世纪,我们如何当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2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背景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地处德清县东部水乡小镇,东邻桐乡,南接余杭。目前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8人,在编教师80人。长期以来,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骨干教师大量外流,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大量学生外流到县内外优质学校就读。大量优质生源的流失,不仅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严重的压力,而且加重了学区内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而使学校声誉衰落,更多的学生外流,产生恶性循环。

2002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东赴江苏洋思中学取经,南到余杭、杭州等地名校学习,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关性研究》的实施,使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激发了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办学目标逐渐明确,教育质量开始回升。

2004年,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开设心理辅导室,落实专人负责;辅导学生,培训教师,外出交流等,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出现了第一波。这一年,学校成功创建了浙江省示范初中。在省市领导对我校创建省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过程中,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作了高度评价。

在长期坚持持续发展的基础上,2008学年,学校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校特色转化为特色学校,写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决心用三年时间创建县、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历程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末,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培养骨干起步

1999年,学校派钟宁奎老师到中科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参加为期两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专业函授学习。期间,他还多次参加了省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了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师资准备。

2000年起,学校确定由钟宁奎老师主管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0年10月,加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1年,参与创建德清县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 2002年12月,任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成员;2004年,获得心理健康教育“A级”上岗资格证书,为浙江省首批、德清县第一位。

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广大教师发展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热情,纷纷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积极申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截至2009年,全校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的教师:A证1人,B证1人,C证5人,自考合格31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7.5%。师资队伍的专业建构,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研探索引领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近十年来由弱到强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除了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还紧紧抓住了科研探索和引领。因为我们清楚,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对我们这样师资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初中,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为此,学校鼓励、引导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投入行动研究。共有20多篇论文(案例、活动课设计)分别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广大教师的科研探索不仅引领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而且通过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潜移默化地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三)网络建设奠基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起步时也类似于全国普遍的情况,是个别教师自发的行动。但这种少数教师的行为趋向,立即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开始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发展成了全校性的行动。2000年后,学校开始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至2008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见下图)

德清县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心理辅导中心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学校的职能机构,相当于学校中层,设主任一名,由校长高江春担任,副主任和成员若干名。

2.心理辅导站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下设学校心理辅导站,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站长一名,由钟宁奎老师担任,成员若干名。

3.工作职责

辅导中心:辅导中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挥者,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制定、管理和评价考核,负责学校心理辅导设施的规划和投入,督促学校各部门和各个层面贯彻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辅导站:辅导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总结和操作,以及培训指导、咨询辅导等工作。

年级组:年级组对本年级各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督促的职责。每个学期,要会同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科学的评估,拟定问题学生名单,送交心理辅导站。每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心理辅导站。

学科组:学科组对本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进行研讨、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的方法、行为要进行规范化的指导。

班主任:班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一班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正常开展的关键,对班级心理活动课、学生自主心理活动的开展,对班级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评估、辅导、转介等负责。

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负责开展学生中的“同伴互助”,及时发现、反馈和化解学生中的负面心理和行为问题,预防校园恶性事件发生,负责班级内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

(四)特色创建普及

2000年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逐渐成为全校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2004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被提上学校发展规划的议事日程,开始着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2008年,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办学目标列入三年发展规划。

1.队伍建设,从单兵作战到大兵团作战

2001年之前,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钟宁奎老师一人单兵作战,而且还是兼职这项工作。辅导途径也只是个别咨询和团体讲座两种形式。2002年,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小范围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设班级心理活动课实验班。2003年起,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设心理活动课,班级心理活动课在全校基本普及。同时,学校利用国家级子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实施的有利时机,对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一方面提高全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学校开始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2006年,学校通过《沟通与合作》家校生联系手册,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

2.制度建设,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

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普及,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具体有《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职责》《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和工作目标》《禹越中学心理辅导员岗位职责》《禹越中学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制度》《禹越中学心理辅导室制度》《禹越中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禹越中学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禹越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规范、有序、持续、良性的发展中。

3.课程建设,从“非我”到“自我”

多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就不能撇开“课程”,而要主动介入到课程中去。课程的核心,一是教育时间,二是教育内容。2007年之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时,基本上是用班会的课时,而班会课时的主人是班主任,心理辅导的时间没有保障。因此,我校自2008年起,将心理辅导课正式纳入课程序列排入日课表,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自己的课时。在教育内容方面,前六七年基本上也采取“拿来主义”。2006年开始,学校组织心理辅导骨干教师陆续编撰了三个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活动课程体系――《成长的脚步》,初一、初二、初三共三册。

(2)辅导课程体系――《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交往》、《青春健康》、《学会减压》等。

(3)家校课程体系――《沟通与合作》家校生联系手册、《给家长的短信》、《家长读本》。此外,学校还向部分家长赠送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明读本――《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催生了新的办学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一步步发展,不仅仅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优化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干群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校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日趋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在不断升华着:2004年,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办学理念。2006年,进一步丰富了办学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2007年,高桥中学和徐家庄中学合并成为禹越中学,学校领导经过酝酿讨论,提出了“和谐、创新”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又涵盖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其中,继承了2006年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远景目标为“打造浙江省农村名优学校”,近期目标就是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心理健康教育培植了新的教师群体

我校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落实专人,鼓励教师参加包括学历教育在内的系列进修;第二是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第三是关注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对于后者,我们主要采取校本培训和督促参加自考的措施,争取2010学年班主任全部持证上岗,全校专任教师基本自考合格。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了由校长亲自领导,以心理辅导教师为第一梯队,班主任为第二梯队,全体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整个团队中,已经有7人持证(A证1人,B证1人,C证5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9.5%;已经自考合格31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2%,两者合计达到51.5%。

尤其是大批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自身的人格结构,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乃至生活习惯,使我校涌现出一批乐观、向上、阳光的教师。

3.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新的课程形态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已近十年,我们不离不弃相携而行,一直坚持到今天。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与文化课、技能课一样进入我校的课程序列,排进了学校的日课表。而进入日课表的只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的一部分,从这一部分开始,我校一直在探索一个全方位展开的模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全”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图示:

4. 心理健康教育孕育了新的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她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摇摇摆摆一路走来,慢慢成长,渐渐成熟。我们由陌生而认识她,由认识而接纳她,由接纳而理解她,今天,老师们已经习惯她了,学生们已经喜欢她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孕育出来。

学校管理文化图示:

学校行为文化:

行为理念:从心开始

行为口号:健心健意

行为方向:发展从心育开始,成功从育心起步。

5.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她像一棵小苗,需要时时呵护。十年来,我们用心培植,为之付出了许多,但犹如“十年树木”,我们也得到了回报。这几年来,学校一年一个台阶,由“湖州市一级初中”到“浙江省示范初中”,再到“湖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在每一次创建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总是我校的一个闪光点,被肯定、被好评,可以说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校发展的回报。因为我们已经深深体验到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管理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辅导室是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和专用场所。科学合理地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能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心理辅导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是现今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本论坛旨在于探讨如何科学地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打造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行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的积极力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一条新道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它的发展意义,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恰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3 目前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富有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正在发挥示范引领等重要作用,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也即将亮相。然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目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各地各校专职心理教师相当缺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比严重失调,导致心理教师的工作量过大。

3.2 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有的心理辅导人员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心理测评工具的使用与解释等方面,专业水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部分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教师的判断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根据观察和经验或班主任的描述加以筛选。

3.3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显著

当前,学校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是,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像心理沙盘、心理测评、音乐放松设备等专业设备,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是难以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而且很容易对来访者造成难以逆转的心理伤害,所以老师在没把握的情况下只能搁置设备不用,如此就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4 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把握,对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管理都缺乏长效机制,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3.5 资源缺乏

当前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包括场地、资金和师资,且学校有大量的项目需要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而且每年的需求量都在增加。同时,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也很有限,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进度会很慢。

有此可见,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在师资力量、专业人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管理机制以及资源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打造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更能科学有效地解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4 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概念

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是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应用需求,在对需求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园心理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它集多种平台为一体,软硬件全部整合,能为学校提供完整的心理服务。

依托此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为相应的用户群体提供管理及服务的平台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习和资源平台。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到教学管理服务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创造和带动和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5 建设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优势

5.1 计算机介入心理健康教育

计算机介入心理健康过程,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进入课堂,可缓解专业师资力量贫乏等问题,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学生心理档案实现微机储存管理和运用;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使测量更快、更准。

5.2 心理咨询和治疗网络化

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可以更便捷、更隐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向专家求助:可以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会诊疑难案例,全国学校心理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等等,有效解决传统学校心理辅导员师资力量不足和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

5.3 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计算机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由此可能出现的趋势有:学生各种心理档案资料的储存、管理、运用将不再是人工处理;计算机将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学生以增强心理辅导的层面;通过计算机对教师进行大规模专业训练;建立全国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各地区间可以相互通信、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

5.4 支持多样化学习方式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获取心理知识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进行的多属无意义的机械学习。网络多媒体学习能够更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朝着科学、规范、有效、深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6 建设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方式

SoulMate学生成长中心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融合线上系统建设+线下硬件配置+延伸培训指导的模式。

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逐渐走向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实现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大数据、在线课程、实时交流融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多样化。

同时,将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从线上引到线下,提供覆盖所有学生群体、帮助全体学生自主、自助展开心理活动的硬件设备,帮助他们维护日常心理健康,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

此外,我们还为家长群体、心理教师群体和其他教师群体提供不同专题的心理培训支持,涵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指导效率,共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7 建设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的内容

7.1 线上――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

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建立心理成长数据库,利用庞大的数据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在家或者学校随时参与测评和认知调节。家长、教师、乃至教育局可直观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作出各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学方案,亦可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适合的心理常模,对学生心理成长作出最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估。

7.2 线下――智能化心理硬件设备

指纹识别中控系统(Central-controlled System i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通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IoT)概念,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连接心理测评预警系统、认知行为训练系统、智能3D心理电子沙盘系统、智能音乐放松系统、自助学习训练仪等心理产品,实现硬件软件相结合、线上线下相匹配,从而进行信息通讯和交换,形成产品间的动态数据,只需一步指纹认证登陆,平台大数据即可精准匹配并提供线下辅导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8 如何打造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

建立一个集管理、服务、资源提供、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务的未来数字化心理教室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运用适当的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2)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购置,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3)继承改革,创新试验,形成特色。各学校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教育优势及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4

从课程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旨在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课程。”它像一般活动课程一样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特性,但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活动课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共享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长期积累起来的优秀的心理活动课资源,提高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水平,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在市教委德育处的支持下,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市性的“中小学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集与评选”活动。

一、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现状

本次活动历经了筹备、区县初评、专家复评、组织录课、对优秀课录像进行审阅、对活动进行总结等阶段,整个过程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年底结束,历时9个月时间。

本次活动征集的教案,反映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现状。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确立起心理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理念,突现出心理活动课的特色,但还存在一定不足

从心理活动课教案本身看,广大心理教师基本可以做到:

(1)整体构思逻辑清楚,情景创设与学生生活及课程主题密切相关,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感悟。

(2)能运用一定心理辅导技巧与方法,教学环节的安排具有层次性,重点难点把握得当,连接过渡自然、顺畅。

(3)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活动设计合理,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4)课堂气氛宽松活跃,师生、生生心理相容、平等和谐。

(5)专注倾听,对学生发言不进行价值判断和干预,能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

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案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吻合,活动衔接不够自然;出现“活动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完全变成了“活动”(游戏),对“活动”的导入、分享与总结尚有欠缺,活动与教育目标有距离,活动主次不清,表面上学生参与性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深层次的感悟、体验不足,情感与认识的升华被忽略。

(2)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现场的感受、情绪不能即时关注和引导;整个活动过程重预设、轻生成,没有做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3)对课后延伸重视不够。心理素质的提高不可能在课堂上几十分钟内完成,学生只有把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获得的感受、体验、认识等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并不断强化这些感受和体验,久而久之,才能成为习惯,进而内化为素质。心理活动课如果仅仅重视课堂环节,而忽视课后延伸,就很难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许多教师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注程度不一,不同内容主题的心理活动课之间存在水平上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但是从目前我市心理活动课的主题内容看,许多教师关注的仅是学生的沟通交往、情绪管理等少数教育内容,而对入学适应、生涯规划、意志力、危机应对等问题关注不够。尽管在下发征集通知时专门对教案的内容范围和数量比例作了严格的规定,但是,结果仍然是一些内容的教案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比较高;而另一些内容的教案数量少,水平相对比较差。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水平不平衡

在心理活动课教案的数量和质量上,区县之间、中小学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区县不仅参评的教案数量多,质量也高,如西城区、东城区、延庆县、大兴区等;有的区县获奖教案数量少,质量明显偏低。朝阳区、房山区等基础好的区县仍然保持其优势,部分郊区区县发展迅速。西城、东城、崇文(2010年归入东城区)、宣武(2010年归入西城区)等区,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研力量雄厚,一直在全市乃至全国保持着领先水平;部分郊区县如大兴、延庆、密云等,由于近年来认识到位,有专业教研员指导,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4.区县级相关部门教研员的专业指导是提高教师心理活动课水平的关键

区县级相关部门(德育室、教师研修学院、教科所等)对心理活动课比较重视,有专业教研员指导、经常开展心理课教研活动的区县,心理活动课教案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如西城区,有专业的心理教研员,长期以来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全区中小学心理教师中进行专题教研,稳步扎实地提高教师的水平;大兴区、延庆县也在专业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定期教研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调查还发现,北京市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达到了73.2%,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中77.3%将活动课列入了课表。2006年徐志芳等人的调查结果为,北京市41.7%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23.28%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与之相比,北京市2009年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比例明显提高。

但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城区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比例和是否列入课表两项都居于前列,大兴区虽然在将心理活动课列入课表一项的比例略低,但在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项高居榜首。延庆、通州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不足一半,门头沟与昌平不足60%。这与我们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西城是北京市最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和丰厚积淀。2009年,大兴区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都名列前茅。总之,通过此次征集和评选,我们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和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引导提供了依据。

二、提高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和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水平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和集中体现。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者对心理活动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成是心理咨询。有相当一部分校长认为,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就等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针对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心理活动课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热衷于学习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还要向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宣传教育部、北京市以及兄弟省市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提高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和水平。

2.心理教师的培训应体现专业化

我市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提高心理教师专业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对心理教师角色定位不准,导致培训内容与心理教师的专业需要不吻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误导作用。例如许多区级培训邀请精神病医院的医生讲授神经症、精神病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请某些咨询或治疗专家讲授诸如“箱庭治疗”“催眠治疗”“音乐治疗”等技术,使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掌握了这些心理咨询技术就实现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所以许多教师不惜自费花巨资去考“咨询师资格证书”。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许多心理教师热心承担心理医生的工作而淡化了自己的教师角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心理教师是教师而不是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校心理咨询员的工作目标、任务等是有差别的,在培训内容、管理要求等方面不能混为一谈,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

因此,在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清晰的定位,使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应分为两个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系列和学校心理咨询员系列,两个系列在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应有明显区别。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构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

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在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员、一线教师之间并没有达成共识,致使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近30年的发展中仍然没有比较完备的课程标准,各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各有侧重,制订的目标各不相同,所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它既需要有广泛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必须遵循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又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具有相同的属性,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充分,忽视理论研究和指导,就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甚至还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歧途。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2001年北京市就有61.8%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至今使用的教材各种各样,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区县或学校用的竟然是刚从别的学科转过来,只上过一两节心理活动课的教师编的所谓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有二十多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有的是必修课,有的则是选修课,课时安排也从一学期几节到三十多节不等。这种表面看来“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长久、科学发展非常不利,它会导致各个学校自行其是、重复摸索,长久在低水平的状态下徘徊;它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制订,也不利于校际的交流和协作,更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与中介,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有本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式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有自己的教育大纲,有通过审定达标的教材,有相对稳定的课时保证,有一定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有教研室,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其教育效果,而现状与之相距甚远。只有加强理论研究,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标准,才能保证我市心理活动课的质量和水平。

4.开展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研活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征集评选活动,我们发现我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拿出全国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示范课,不少教师经常被兄弟省市邀请。但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师资源。区县间的交流分享不够,致使区县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没有明显改善。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科研活动的比例偏低(参加过区县级及以上活动的占38.5%),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县、类型与地域之间的差异。针对此,我们应该建立市级和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研机构,初步构建基本的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常规工作制度与合作模式,形成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交流平台,有计划地、定期地进行研讨,提高心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2]胡永萍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8.

[3]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

[4]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5]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 教育研究.2002(5).

[6]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7]〔美〕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李子建,尹弘飚.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心理教师职业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04-03

记者:姚教授,您好!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今年是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十周年,经过十年的规范化发展,您认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上有何特点?

姚本先:我非常高兴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的采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二十年用6句话、18个字概括比较准确: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发展快、成效大、势头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初期起步到今天非常好的发展趋势,证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须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从创刊以来至今有十年的历史,在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比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正好晚了一百年。上世纪初,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美国开展心理咨询的时间距离今天是一百年,另外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 Witmer,1867-1956)也是那时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且深入开展儿童心理辅导。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是上世纪80年代。有意思的是,台湾的学校心理辅导运动开始于50年代,香港是60年代,澳门是70年代,中国大陆是80年代,正好构成了一个链条。十年来,党和政府以及行政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层面和宏观指导领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1999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了五个非常规范的文件,除幼儿园外几乎涵盖全部国民教育。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进力度非常大,这也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快速、高效发展以及具有良好未来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您认为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保证落实?

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学校考核的指标之一,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可以直接检验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办学指标,进行规范化的考核。

目前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负担重,能力有限,接受方方面面的考核评比比较多,我个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考核,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指标可分为两大部分: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应放在硬性指标上,即要考核能够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的指标。有四个指标要重点加强考核:人员、场所、经费和课程。人员指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完全是专业人员,但相对是在学校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场所指要有相对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活动场所。经费指要有满足人员、场所、活动所需的经费,不一定是单项经费。课程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课堂。这个课程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科课程有很大区别,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来定,灵活开展,避免纯粹的课堂化教学。其他方面,比如思想认识、态度、理念、领导重视、组织机构等也要进行考核。

关于怎样去保障落实,我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和对学校的评估、检查结合在一起。比如学校的达标、示范学校的建设、特色学校的建立等等。无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考核都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涉及到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检查、评估,都应该包括这一指标。因此,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能够从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出发,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

记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曾提到,希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您认为什么样的机制能使这样一个职业成为大家愿意从事的职业?

姚本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从事这个职业,二是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首先是这个职业需要优秀教师去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学科教学的教师是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能只是影响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影响是有限的。比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班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老师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平,足够的教书育人的素质,往往就能够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他要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同时,这个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状态,而是要改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等整体状态。所以我非常赞成应该是优秀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目前,很难要求开展这项工作的学校去选拔优秀的教师,但从未来趋势来讲,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准入资格,尤其是在个人的心理、精神、品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

第二,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职业。如何让优秀教师愿意长期从事,并且能够做好,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当前中小学有一部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工作的稳定性、长期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工作成熟度的问题,也有工作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有教师自身发展的专业水平问题。但从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关键是教师的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首先是地位。在中小学日常的观念里面,最有地位、最有影响、最有前途的教师是学科教师,甚至是主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有的学校可能是学校的教辅人员、管理人员,甚至是边缘人员,这就很难保证他在学校和其他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从而挫伤他的自尊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地位的模糊、边缘化,奖金、福利等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再次是未来的专业发展。从学校目前的机制来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够、条件不够、空间也不够。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比如进修问题、继续深造问题、校内的提升问题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的前途和专业发展。因此,若使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职业,就必须要解决地位、待遇和未来发展的问题。

目前,最现实的办法是至少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三同”的平台上,即同等地位、同等待遇、同等发展机会,这样就可以确保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或者说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这个岗位。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固然是好事情,这个岗位可能对于校内的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来从事这个职业。我认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主要路径、主要策略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来从事这一岗位,而不是希望其他学科教师来转任。转任有一个专业的认同、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优秀的学科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能够有所侧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准以及岗位基本要求。

记者:您刚才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入课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定一个试行标准,您认为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姚本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在中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教育活动,也是必然趋势。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其他新课程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文件,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意图,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也规定了各个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我国,只有基础教育才有课程标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没有进入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话,第一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是一个整体健康的概念。第二句话: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来维护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句话: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这三句话我认为是构成未来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关键点。

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由五个大部分组成。第一,前言部分。主要讲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这部分很重要,一要使大家避免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把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解。二是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比如“健康第一”,可能90%的教师都不会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学校里发生着大量的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升学率的问题,这表明教师和领导没有健康第一的观念。三是写明课程设计的思路。比如怎样体现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比如有哪些重要的手段、媒介;怎样把课程的主要形式和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和学生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课程标准只是一般规定性的,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内容由各地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设计。

第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该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作为一门课程的所有目标,或者是分为中学、小学的所有目标。分目标涉及到具体各个年级,以及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目标。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系统教育,如何从幼儿园适应小学的系统化教育,如何适应小学的规范和要求,如何面临人际交往、伙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等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到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的相对独立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概念发展等这时要在分目标中体现。所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非常具体,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第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编制的关键部分。课程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等具体规定性的内容在这部分体现。比如,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列出这一课需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第四,实施建议。这个实施建议主要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管理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案例教学的建议。主要是建议如何实施课程,如何评价,如何考核,如何开发课程,如何编写教材等。

第五,附录部分。主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术语的解释和说明。使用和实施这个课程标准的人可能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有必要给予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指导。

针对课程标准的问题,可能大家还会关心课程标准是独立的还是综合性标准的一部分。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独立的标准。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存在,但不是独立的,都是融合性的。比如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课程大纲里面都有相关内容。我们理解的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标准,同时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也是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条件、机会比较合适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些前期的调研,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试行。我愿意和各位专家一起为此奉献绵薄之力。

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创办近十年,您见证了它的产生和发展。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对杂志进行总结可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同时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姚本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感觉非常亲切,也很有感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转眼十年之久,我是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推荐者。我经常把它推荐给我们的老师、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在此借这个机会,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给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阵地、一个平台,我也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范文6

〔关键词〕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04-02

记者:李厅长,您好。自《意见》和《纲要》以来,广东省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在均衡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请您举例说明广东省在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小鲁: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起步阶段时,面对着的是很少一部分有心理疾患的、有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边缘化,而且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脱节。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从新的角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深入思考和反思,我认为整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高度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专业分化出来的。如果仅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心理问题,有时候容易走偏,所以,我们应该寻找新的学科方向和学科支撑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学曾经被称作伪科学,它没有地位,所以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被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视之为思想问题、品德问题,这样会将一批学生推入歧途,而且又不能解决问题。国家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引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恢复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思想政治工作高度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心理学的工作分化,学校需要借助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支撑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条件下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是对学生新问题、学校新问题、老师新问题的应急性反应。这就是广东省第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征。不可否认,这一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经阶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分化出来之后的初始的、必经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和过程当中,学校和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为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推广,为心理健康工作帮助一批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的学生走回正常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为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记者:广东省在2010~20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您认为在下一个阶段工作重点是什么?

由于应急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模式的局限性,不足以解决新时代对学生心理状况、社会心理环境的挑战,不足以适应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性需要,不足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客观需求。所以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型,即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转型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以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和危机干预模式转型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专业人员的单兵作战转型为心理专业人员和工作网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整合的全员性教育模式。只有通过三个转型我们才能够应对社会现实的挑战,才能够满足学校根本价值取向的实现,才能够把握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内在动力的需求。广东省就是这样去思考问题的。为此,广东省下一阶段将有几件事要做:第一、更新理念;第二、实现三个转型;第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学生的全面覆盖;第四、建立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出发,重新调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和目标,将三育机制往前推进一步。当然,这些想法还是我个人的一些设想,但是我会对全省的工作做出新的部署,这个部署需要大家认同,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为此这个工作的展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个学校一定会有自己的创造和探索,我希望他们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比我的理论构想更出色,更贴近实际和更有效。

记者:广东省不但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评估标准,而且还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各地市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争创教育强县、强市的重要指标。请您具体介绍评估标准包括哪些内容,评估工作如何实施,评估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小鲁:评估的具体工作由下面部门具体执行,我最后终审的时候会考虑评估工作的权重。考量它的程序有三个,即指标、程序和权重。作为厅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领先的理念,能够把握实际,能够顺应潮流,能够引导人们去前进,能够落实到工作当中,变为一种工作机制。

记者:下一个阶段会出现哪些困难或问题?如何解决?

李小鲁: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就是全体教育者要贯彻、贯穿心理学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个考验,对我们的校长是一个考验,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安排是一个考验。要顺利通过这些考验,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员育人工作要全面有机结合才能够落到实处,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记者:您在多种场合提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重大课题。广东省是否组织过省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何,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让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维持良好的心态”方面,广东省将开展哪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

李小鲁:调查在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做过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半年就会有一个全面的工作汇报,我已经连续听了几年的汇报,我很了解这项工作的进展。我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都会问到这方面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情况我是了解的。目前,我认为转型的推动要很慎重,提出来并执行之后要经常做跟踪,这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转型最开始是提出理念和要求,在实践中具体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总结规律,进行制度性的建设和新的修订,修订完成后我们才能真正进入转型的实质性推进。目前阶段还处于号召之中,还没有具体实施。我将会用一种更理性的语言来表述我的理念,使这项工作有一个坚实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支撑。

记者:您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您个人的性格特点对推进工作能起到哪些作用?

李小鲁:我的科学理性精神是很强的,这对于一个行政干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行政运作机关中是首长负责制,其运作方式是求同思维。在行为哲学上来说,就是价值追求为第一追求,真理追求是统一在价值追求中的。高校教师做学术做科研是求异思维,崇尚的是真理性追求,价值追求是统一于科学理性追求之中的。

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随着国家公共权力运用的主客观环境的变化,随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的提高,我们的行政官员应该越来越重视科学的理性思维。我认为我做厅长最大的特色就在这里,我很重视科学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能够一直处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特点和特色就做不到这三句话。实践表明,我只要抓某项工作,我所抓的工作就会在全国教育系统有一定的地位

记者:敬请您将您的思想和理念概括出来,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李小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应突出教育的特征而不只是应急矫正的特征;

第二,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少数学生提供应急服务;

第三,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对学生的救治;

第四,应着眼于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离开全员育人的“单兵作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是一份很专业、有责任心、受拥戴的杂志,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教育和指引。

参考文献:

[1]陈虹.广东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全国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1).4~7

[2]陈虹,何妍.健全机制 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