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农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范文1

他说这只是小插曲,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忘初心――回乡当农民,带领茶农致富,践行闽东精神。

这个不忘初心的决定,让他一路赢得了无数光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宁德市首届“践行闽东精神”十大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六年来,数千户茶农因为加入他的农业合作社实现增产增收,他的茶厂已成为年产50吨各类新茶销售3000万元的茶企新星;他自创的“青年红”、“燎原红”等茶叶品牌已经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陕西、云南等省市。

他就是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福建省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思惠。

2014年6月9日,位于北京马连道茶城的惠和春茶庄,本刊记者见到了来京出差的谢思惠――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而立之年的他既有福建人独有的精明能干,又有同龄人少有的成熟与稳重。

这个仅有一百多平米的两层小楼,一层卖茶,陈列了各色各样的经典红茶品牌样品,二楼为洽谈室,一套花梨木的沙发让茶室增色不少,墙上挂了一幅被誉为“中国第一茶院士”陈宗懋的亲笔题词。这个地方既是谢思惠两年前与大学同学合开的茶叶公司所在地,也是他在北京对外宣传的其中一处窗口。

科学家、将军、冒险家、飞行员……小时候,我们经常都会被问到自己的梦想,没有人回答是――

立志当农民

“当农民是我从小的愿望和梦想。”谢思惠说。

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海拔高、地贫瘠,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生活窘迫。自他记事起,父母一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虽然一年辛苦到头,但是效益并不高。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发现原来是农业种植技术的欠缺。从那时起,他幼小的心里已经许下一个宏愿――好好学习,考上农业大学,学好农业技术。

上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思惠听到老师讲山东农业时,说在山东种菜平均一亩地都能收入5000元以上,最高的可达到十几万元,这条信息给谢思惠很大的震撼。因为同样的土地在福安每亩收入不到500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一条别人不在意的信息他牢牢记下了。

2004年高考成绩揭晓,谢思惠取得了超过本科线38分的优异成绩。但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不顾家人及其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毅然在第一志愿栏填报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作为茶农的儿子,谢思惠对于贫苦有着太多的体会,选择山东农大,他有一个不敢告诉父母的理由,就是学好农业技术,改变家乡贫苦状况,带领家乡农民们致富。

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后,在周围的同学还在熟悉新环境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关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方面的书籍。

进入大二,当周围的同学还在抱怨农业专业不好、就业难、学农没有面子后悔念农业的时候,谢思惠就开始跟随著名的果树专家孙仲序教授在园艺学院果树生物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普通本科生跟随教授进入实验室是特例,因为一次谢思惠听了孙教授的讲座,内容十分新颖。谢思惠硬着头皮直接找到孙教授家里,这位老教授被这名年轻人身上的这股劲感动了,特许谢思惠可以进入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

在孙仲序教授的亲自指导下,谢思惠先后参与了“在组培瓶内催化技术的研究”、“吉塞拉樱桃砧木的快繁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谢思惠主持申报的“植物组培快繁营养液流动循环培养器的研究”获得2006年度泰安市大学生最高金额经费立项,作为第二项目申报人申报的课题“普洱茶生物试剂的研制”获得2007年度泰安市大学生C类立项。与此同时,其研究的成果“植物组织培养专用抗菌剂”、“一种促进组培苗快速移栽生根的抗菌营养土壤”应泰安市科技局的邀请,参与泰安市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其中成果“一种促进组培苗快速移栽生根的抗菌营养土壤”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2005年,谢思惠得知学院高东升教授正在研究“果树无休眠技术”时,发现如果项目能成功将非常适合于在福建福安推广,他毫不犹豫地就加入高东升教授的研究队伍,开展对果树无休眠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该技术终于在2007年初研究成功了。通过该技术,2006年3月定植的桃树,2007年1月20日就成熟上市,生产的桃子完全能够实现在春节前上市的目的。该技术研究成功了,谢思惠作为参与人得到最大的回报就是自己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向家乡果农推广。

2006年春,一位山东枣庄的果农,拿着一捆大樱桃的枝条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了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找到著名的果树栽培专家李宪利教授,说他的大樱桃树大面积发生流胶病,请李教授帮忙怎么样能够治疗他家的大樱桃流胶现象。凭借着三十多年的果树栽培经验,李教授知道流胶病不好治,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虽然目前国内外对流胶病病原的研究已相当的透彻,但是还没有一种全面有效的治疗流胶病的方法。

谢思惠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开展了对山东地区核果类果树流胶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地区每年因流胶病的发病使核果类果树减产。得知该病的发生给许多果农造成重大损失后,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利用省下来的生活费购买药品。他争分夺秒,利用周围同学休息的时间查阅流胶病的相关材料,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论文225篇的基础上开展对果树流胶病的研究。在李宪利教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能够很好地防治核果类果树的流胶病这一世界性病害。其成果已申报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的受理,开创了在校本科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先河。

他做了一个令全校老师和同学都难以置信的选择。既放弃了免试研究生的名额,也婉拒了几个公务员单位的好意,决定――

回乡创业

2007年底,谢思惠面临大学毕业,当时摆在他面前有几个选择:因为学业出色,毫无悬念被推荐免试研究生;山东农大所在的泰安团市委和泰安市农业局已经向他抛来“橄榄枝”。

然而,他却做了一个令全校老师和同学都难以置信的选择,既放弃了免试研究生的名额,也婉拒了几个公务员单位的好意,决定回乡创业。

这一选择让辛苦把他培养大的父母都无法接受。毕业后有个体面工作,这一直是家里对他的期许,纯朴的父母并不指望他能给家里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希望他自身有个稳定的发展前景,但事与愿违,老父亲气得几天都不和他说话。

其实,返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信念早已在谢思惠的心里生根发芽,他决心要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农业技术改变家乡父老乡亲的命运。

早在2006年,谢思惠就回乡做了调研,并把自己掌握的“姜光合特性及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和“超高产生姜生长发育调控技术与应用开发”两项技术带回老家,希望能帮姜农增收。但即便他说破了嘴皮,也没人愿意采用他的技术。“技术可能不错,但万一不行呢,我上哪里吃饭去?”姜农的话让谢思惠明白,技术好不好不是靠嘴巴说,而要做出来。

2007年,还没有毕业的他回乡种了不到一亩的示范田,取得成功。2008年,扩大规模,建成30亩生姜示范基地,结果当年生姜大获丰收,亩产量从原来的1300公斤左右提高到1650公斤以上。不但谷口村,包括周边的南溪、南源、龙阳等几个村都运用了这个技术,生姜产区地膜覆盖率也由2007年的不到10%,提高到2008年的80%以上、2009年的100%。

通过示范引导,谢思惠又引进了密植技术,把每沟的间距缩小,同时缩小姜苗间的种植距离,结果又实现了每亩增产350公斤,达到2000公斤以上。

“虽然种生姜可以实现收益的短平快,但其弱点就是有轮作障碍,而且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谢思惠说,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缺乏,到了农忙的时候根本都雇不到人。谢思惠琢磨着转型。

福安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大县,恰逢当地政府也在大力宣传推广茶业品牌,他决定还是从种茶上下功夫。

2009年,谢思惠的家里本来就栽有50亩茶园,接着又“扭转”了200亩土地,种上了由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的“金观音”和“金牡丹”两个新品种,建成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谢思惠的生态茶园两个新品种长势喜人,远近茶农口口相传,有的茶农不远百里专程前来观摩。

张思惠见时机成熟,在当地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帮助下,开始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的茶农加入合作社,先后共有300多户茶农加入,形成五千余亩的茶园规模。

有了合作社的茶园保障后,谢思惠决定建立自己的茶厂,生产自己的茶品牌。“自己是创业的青年人,而且主产品是红茶。”谢思惠将自己的茶取名“青年红”,让人一看到名字就能联想到年轻的激情。

果然,“青年红”品牌一面世就受到极大的关注,不仅是茶的质量好,品质高,很且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经常供不应求。

2011年,谢思惠参加福建团省委组织的旨在助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燎原行动”,并作为创业典型对农村青年进行创业辅导。

“燎原行动”的口号又让他灵机一动。谢思惠马上就推出了“燎原红”品牌红茶,让人联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然而,谢思惠则有自己的理解。“之所以用青年红、燎原红这样的名字,最主要是想作一种引导。”谢思惠说,目前的社会更需要呼吁“三下乡”,因为农村的发展急需人才,但是现状是青壮年劳力缺乏,雇人都很困难。

谢思惠说,如今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到农村,他希望能以自身经历为个案,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响应中央号召到广大的农村创业和就业,为美丽中国梦的建设添砖加瓦。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闽东精神,正是鼓励他一定要勤劳努力的精神动力――

践行“闽东精神”

1984年7月,谢思惠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谢思惠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三个姐姐,虽然有父母和姐姐的庇护,但是他并没有娇生惯养,从小他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也学着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大热天,茶农们必需要到自家的茶园里采茶,否则就会没有了收成。谢思惠10岁时,父母和姐姐们上山采茶,他却想出了卖冰棍的主意。他自制了卖冰棍的箱子,为防止冰棍天热融化,他还在箱子四周塞满了泡沫和棉絮。一根冰棍7分钱批发回来,一毛钱一根卖出去,一根能赚三分钱。运气好的时候,谢思惠一天能卖出40根冰棍,能挣一块二毛钱。“当然,我也有贪吃的时候,一些快要融化的冰棍都会自己吃掉。”谢思惠说。

冬季甘蔗成熟了,谢思惠也会成捆地买回来,然后一手拿着甘蔗,一手拿着镰刀,到村子里叫卖甘蔗,一毛钱可以砍下一节,几分钱也能卖一小节。这样一来,一捆甘蔗卖完也能挣一块多钱。小时候的精明,似乎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一个不忘初心的决定,也让谢思惠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光环: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07年“感动福建”年度人物提名奖、作为2007年度唯一的在校大学生代表入围2007年度中国“三农人物”50强、宁德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央电视台全国致富创意大赛二等奖、首届践行“闽东精神”十大人物、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众多的荣誉中,他对践行“闽东精神”十大人物的奖项尤为珍视。“虽然奖项是由宁德市颁发的,层级不高,但是最为切合他目前的情况。”谢思惠说,就他个人来说,目前基础较弱,企业发展较小,但是“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闽东精神,正是鼓励他一定要勤劳努力的精神动力。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不了多久,他的企业一定能发展好,带动闽东地区的茶农实现增产增收。目前,加入谢思惠合作社的茶农每年的收入能增加两千元左右。

2010年,谢思惠被福建团省委推荐加入第十一届全国青联,26岁的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青联委员。“一天青联人,一生青联情。从此我与共青团和青联组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谢思惠说,他还有另外一个使命,就是宣传和推动中国青少年热爱饮茶。中国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而且饮茶有益身体健康。但是他最近从新闻上看到,有些孩子因为长时间喝碳酸饮料,结果体内钙元素流失严重,导致身体畸形。

为了便于广大的年轻人接受饮茶文化,谢思惠推出的“青年红”、“燎原红”品牌红茶尽量与年轻人沾边,接近青年人。

“也许很多年轻人觉得饮茶的成本高,其实和碳酸饮料相比并不高。”谢思惠说,一斤普通的红茶大约300元,如果分成小包装有100袋,平均下来一袋仅3元钱,而且一袋可以冲泡多次。

农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范文2

一、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改善:

——新农村试点村快速推进。2009年纳入全县试点工作范围的自然村共100个,其中省级试点自然村74个。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战役意识”“民本意识”“平台意识”三种意识,紧扣提升试点村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五种生活品质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升试点工作的操作层面和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3138.32万元,截止到11月底,全县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00%完成村庄规划;建设村内主干道107.9公里,改水3917户,改厕3319户,改房1319户,使用清洁能源1971户,其中使用沼气户数939户,使用太阳能户数832户;各试点自然村电视和电话基本普及。全县已形成“一村一品”试点村75个,其中贡米、雷竹、吊瓜、泡桐、蚕桑、无籽西瓜、蔬菜等种植类的专业村46个,生猪、龙虾、渔业、珍珠、獭兔、麻羊等养殖类的专业村15个,加工、运输、商贸、劳务、农业旅游等各类的专业村14个;试点村农民人均“一村一品”纯收入2437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1%。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万年县用水安全规划》已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尾声,三个规划的编制,必将为我县今后争取水利项目奠定扎实基础。姚坊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彻底解决了我县滨湖乡镇的排涝问题,这是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6月份的防汛过程中,该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张家山及8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座,解决存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人口2.2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5000亩,全面启动大港桥渠系加固工程。争取到齐埠圩除险加固工程等21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相关项目笼子,项目资金将过亿元;创新水务管理机制,成立了万年县水务管理委员会,向水务一体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组建了大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有效破解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畜牧水产稳步发展。全县注册养猪企业共发展到23家,成立了养猪合作社5个,建立种猪场6个(其中一级资质2个,二级资质4个),建成万头以上规模猪场20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196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有48户)。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0.2万头,其中:供港7.3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20.2%、25.86%;生猪产值预计可达9.3亿元,较去年增长41.3%。肉类总产量51280吨,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全县共完成水产养殖面积65600亩,同比增长1.7%。其中珍珠养殖面积达6000亩,完成水产品产量XX0吨,同比增长37.9%,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0.9%。

——农业效益稳键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22.28亿元,同比增长39.25%,农民人均收入3720元,同比增长101元,增长2.8%。

三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万年珍珠集团顺利重组,贡米、生猪二大产业集团发展迅速,其中万年贡米集团年产20万吨大米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生猪产业集团4个万头猪场正在新建。万年贡米集团已成为省上市指导公司,珍珠集团成为市上市指导公司,万年生猪集团的上市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万年贡米集团可望实现产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19.4%;生猪产业集团预计出栏生猪58万头,实现产值10.8亿元(数字来于生猪集团,其计算的产值超过农业局上报的全县生猪产值);全县各类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50家,新增6家,万年贡米集团、万年生猪产业集团、万年珍珠集团、凤珠实业公司、喜果绿化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企业入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名单;雷竹、油茶、吊瓜、食用菌、蔬菜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油茶面积2万亩,吊瓜面积3000亩,食用菌面积5万平方米,大棚蔬菜基地近1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73家,新增8家;农村经纪人已达478人;14个专业村被列入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新获绿色食品标志2个,全县获得绿标的农产品已达11个;五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已完成计划投资额的77.6%,预计12月上旬可以全部进行项目验收。共4页,当前第1页1

——民生工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早稻良种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3384万元,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覆盖面100%。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300人。扎实推进了1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工作,扶贫搬迁移民400人;保障城镇低保对象2885户、9460人,发放低保金1263万元,人均补差达14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529户、10835人,发放低保金675万元,人均补差达50元,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副食品补贴157.9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8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开展了五保对象普查活动,全县共核定五保对象2521人,下发五保金380万元。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拨付移民项目资金172.5万元。

——森林防火防控水平明显提升。面对灾后森林防火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县各级投入前所未有的人力精力,采取前所未有的断然措施,打赢了一场科学防火的人民战争。(1)高位推动。将原森林防火指挥部升格为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的森林防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了森林防火的领导。同时,县政府专门从财政安排了60万元经费,用于购置灭火装备,切实提高防火专业队伍防火灭火能力。(2)四级联防。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联防长效机制,县里成立了一支3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专业消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食宿,24小时在岗待命。每个乡镇、村委会、村小组按营、排、班的民兵建制形式,分别成立了一支40人以上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队,1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巡逻队,形成了四级联防、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3)全县动员。从各县直单位抽调了1409名干部在全县143个村(居)委会、1268个自然村和居民小组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防火期间,以县长令的形式印发了7万余份《万年县森林防火禁火令》、印刷了7万份《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小册》发放到全县每个农户手中,并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小孩教父母”活动,将森林防火知识、法规带进千家万户,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实现了清明期间“零”火灾目标。

总的来看,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从XX年年9月份开始,全县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复合肥较去年同期增长80%,尿素增长25%,钾肥增长100%,磷肥增长90%,农药增长10—20%,因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双季稻种植成本增加了130元左右,而国家补贴为每亩136元,比去年增加了57元,农资涨价幅度远远超出国家惠农补贴幅度,较大程度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从XX年开始实施的三年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梓埠联圩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顺利结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我县仍还有较多小型水库、万亩以下圩堤极需除险加固。同时,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薄弱,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水库虽然修好了,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2010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的关键一年,根据当前农村发展改革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2010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全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综合各种因素,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农业总产值达到24.06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36元,同比增长5.8%;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具体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创新一个机制,推进三大建设,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从根本上弱化了我县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五大工程,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工附加值高、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特色基地发展速度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1、大力实施标准驱动工程。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加快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步伐,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组织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和抽检活动,公布监测结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消费安全。严格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万年生猪、万年贡米、万年珍珠等知名品牌,支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力争2009年认定无公害产地3个、认证绿色或有机食品4个。共4页,当前第2页2

2、大力实施内外联动工程。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农产品经贸往来,强化信息、市场、管理、资源多方面交流、对接、联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有力提升我县农业开放度和外向度;坚持以“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对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加快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10年,该试验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突破传统地域界线,走出万年门户,开发利用外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外向扩张。

3、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围绕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产集团和省市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力争三大产业集团早日上市,其它龙头企业实力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县骨干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评选办法,重点扶持50个强势骨干企业,促使全县农业企业整体崛起。进一步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县外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到投资、开发农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集团,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链条长的大型农业项目,用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今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新增5家。

4、大力实施市场牵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

5、大力实施基地促动工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围绕贡米、生猪、珍珠等特色农业,重点抓好裴梅的3000亩有机贡米基地、湖云的万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以梓埠为主的20个万头猪场、以石镇为主的千亩吊瓜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为主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设。力争2009年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层次薄弱等矛盾,重点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是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关键性举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扭转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适应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重点通过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奠定农业公益的基础;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经营组织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推进三大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和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盯紧重点支持领域和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规划、立项、编制及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计划笼子,确保并争取突破应有份额。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尽快完成《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设审;抓紧实施大港桥、群英2座中型及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切实做好大港桥(含余源)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加固工作,全面启动万亩圩堤齐埠圩除险加固和鄱阳湖二期治理第6个单项工程,大力实施以供水水源地、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项目,继续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农田4.5万亩;解决全县12乡(镇)2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推进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坚持用经营的策略建设新农村不动摇,以打造有个性的特色化村庄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思路、机制和方法,强力推进,快速启动,较好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领先地位。在选点定点上,突出“三个优先”:优先选择国道、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列入明年试点范围,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精品亮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的个性化村庄,并给予叠加点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造工作特色。优先选择先期成立理事会、组织完成“三清”、签订农户分户项目协议书、筹集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庄列为试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弘扬稻作文化相结合,把改水改厕同普及太阳能和沼气建设结合,把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注重“五个强化”:强化结对共建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强化投入多元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机制。共4页,当前第3页3

3、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紧紧围绕“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三年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林权交易市场化、林业经济产业化。力争再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提前一年完成省里提出的预定目标。一是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在稳定所有权,完善承包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林地合理流转;尽快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拍卖、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和综合开发。二是推进林权交易市场化。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成立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力争将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林业产权交易网,充分激活和规范全县林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杨树、泡桐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进一步壮大以雷竹、油茶、花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加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新建雷竹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林业产值突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