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省委副书记赵勇在青龙扶贫开发现场办公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扶贫专项贷款为助推器,实施贫困村脱贫致富项目建设,转变思路,创新模式,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我县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按照“企业承贷、多模式合作、项目到村、受益到农户”原则,结合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贫困户意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扶贫专项贷款高效使用。
三、工作目标
争取扶贫专项贷款3亿元,依托承贷主体,集中在基地村、贫困村发展脱贫致富项目。到2015年底,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立村富民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的好项目或渠道,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数乡一业”的产业化扶贫新格局,确保全县142个贫困村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四、运作模式
围绕畜牧、林果、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和菌菜、杂粮、桑柞蚕等特色产业,在县内申请利用扶贫专项贷款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中确定承贷主体。一是采取承贷企业或合作社在基地村、贫困村建设种植养殖项目,吸收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劳务收入。二是承贷企业或合作社吸收贫困村、农户股份,让利于民,签订合作协议,带动贫困村及农户发展致富产业,使农民变为股民。三是承贷企业与基地村或贫困村结对,实施大森店“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村支部引领下,组建合作社,吸收农户入社,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四是因企(社)制宜,创新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方法步骤
(一)优选合作银行
选取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银行、建设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5家金融机构作为合作银行。各合作银行要将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积极争取贷款指标,对扶贫专项贷款实行最优惠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部分严格控制在30%以内。
(二)确定承贷主体
1.承贷主体条件
(1)县内具有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2)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一年以上,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贷款卡》,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必须持有的证、照、卡,且均在有效期内;
(3)经营管理规范,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有合法稳定还款来源,且能够按期还本付息;
(4)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无重大诉讼纠纷,主要管理人员遵纪守法,信誉良好;
(5)制定企业扶贫规划,承诺在贫困村发展主导(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且利益联结机制健全;
(6)能够提供与贷款额度相应的反担保物。
2.承贷主体责任
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对县内申请利用扶贫专项贷款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进行全面摸底、精心筛选,组织评审,拟定承贷主体,由联席会议向合作银行和担保公司推荐。合作银行与担保公司及时对推荐的承贷主体进行现场考察与评估,确定授信额度。承贷主体要本着“公平公正、互利双赢”原则,研究制定扶贫专项贷款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帮扶模式和还款计划,拟定合作协议,特别要突出与基地村、贫困村、贫困户项目合作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报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贷款风险保证金、贷款利息由承贷企业负担,财政贴息用途根据合作模式商定。
(三)精心谋划对接
县扶贫办、各乡镇政府、各贫困村“两委”班子要对扶贫专项贷款产业项目、扶持政策、农业企业带动方式、合作协议等内容进行宣传,帮助承贷企业与贫困村进行项目对接,组织贫困村立足本村实际和村民意愿确定产业项目、确定合作方式、确定参与农户、确定依托企业,即做好“四定”工作。承贷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报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审核备案。
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要指导分包贫困村做好扶贫产业项目谋划工作,“连心卡”包户责任人要积极引导所包户参与扶贫专项贷款产业项目实施,在农业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稳定增收,尽快脱贫。
(四)认真组织实施
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按照“快、严、实、好”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快速推进、严明责任、务实操作,务求取得良好效果。各乡镇对参与扶贫专项贷款产业项目的基地村、贫困村、贫困户做好组织、监督和教育约束工作,确保合作双方履行合作协议,实现银行、企业、贫困户互利多赢。各承贷主体要按照扶贫专项贷款使用要求、合作协议承诺,加快扶贫专项贷款产业项目实施进度,切实做到“项目标准到位、服务指导到位、资金落实到位、产品回收到位、利益分配到位”五到位。
(五)加强贷款监管
县财政局牵头制定扶贫专项贷款具体监管办法,全面加强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各合作银行是贷款监管主体,要做好贷后管理,确保贷款规范使用,规避信贷风险。乡镇政府是扶贫专项贷款产业项目的监管主体。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与各乡镇政府、合作银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全程进行无缝隙监管。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县政府成立由主管财政、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农工办、县扶贫办、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重大事项决策、承贷主体确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与合作协议审批、贷款使用监督、贴息资金和奖补政策落实等工作。工作组下设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县金融办、县政府农工办、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分别负责与省融司和合作银行对接、承贷主体确定、扶贫项目谋划对接、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贫困村扶贫专项贷款使用监管与项目推动工作。
(二)建立机制,提高效能。
1.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和县金融办、县政府农工办、县扶贫办、县财政局、人行青龙支行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负责受理企业扶贫专项贷款申请;研究企业《扶贫专项贷款使用计划》可行性;对初步确定的拟承贷主体提交评审组论证,对经论证的拟承贷主体进行最终审核确定,并推荐给省融投担保公司和相关合作银行。
2.建立贷款评审机制。一是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申请扶贫贷款的企业、合作社的生产盈亏、资产负债、贷款诚信和市场前景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并出具审计报告。二是由具有经济、金融、会计、农艺、林果、畜牧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经验的人员组成贷款评审组。对联席会议初步拟定的承贷企业主体资格、扶贫项目规划可行性进行论证,撰写评审报告,呈报联席会议审定。
3.建立专户管理机制。各承贷企业要在合作银行开设扶贫专项贷款专户,实行资金封闭运行,严格按照贷款合同约定使用贷款,确保扶贫产业资金不外流、不挪用。各合作银行要明确专人对承贷主体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按照审批程序拨付。县扶贫专项贷款管理办公室要加强指导、监控和管理,严防贷款风险,确保专款专用。
4.建立特派员机制。县扶贫办、各乡镇为辖区每个贫困村指派一名特派员,实行月报告和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帮助贫困村“两委”班子制定脱贫产业发展规划,对贫困村与合作企业的项目实施、扶贫贷款投向与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协调企业、贫困村与帮扶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扶贫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2
2015年11月,河北威县与蛋鸡企业德青源公司合作,开工建设一个年饲养蛋鸡240万只、产蛋5.5亿枚的现代化蛋鸡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这个“金鸡帮扶”项目,由威县政府流转出540亩农业设施用地,并筹资2.5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财政资金1.25亿元、农发行贷款1.25亿元)用于场平土建和设备设施;德青源公司投资1.25亿元,用于生物资产和流动资金。该项目由德青源公司租赁运营,租期15年。德青源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向威县支付租金,即每年2500万元,15年共支付3.75亿元。合同期满后,德清源按照项目净残值一次性回购所有资产。
“金鸡帮扶”项目的扶贫效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项目租金扣除还本付息和纳税后的部分全部用于精准扶贫。其中,4424名入股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可分红1000元,用于提高兜底收入;48个重点贫困村,每村每年分红10万元,各村用这笔钱共设立288个村内公益岗位,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二是德青源蛋鸡产业园区提供800个就业岗位。150个低技能要求岗位,定向接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2000元左右;650个技术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录用,月工资3000元至4000元。三是贫困乡镇组建六个蛋鸡养殖合作社,吸收贫困人口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整体参与德青源的养殖项目,德青源每年向合作社提供2000万元的劳务和采购订单。这些订单以前都是市场化采购的,现在都到贫困人口入股的合作社定向采购。四是从每一枚品牌鸡蛋中提取一分钱,设立“金鸡产业扶贫基金”,用于组织和扶持蛋农,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共同富裕。
德青源“金鸡帮扶”项目2015年11月开工,2016年6月进鸡,只用了半年就投产运营。目前已有4424名贫困人口通过德青源支付的400万元租赁费,每人已分红300元,48个重点村每村已获集体收入2万元。今年9月满产后,预计可年产鸡蛋5.5亿枚,总产值6.2亿元,每年可创税2268万元。
这个帮扶项目好在四个方面。一是采用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充分调动了政、企、农三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将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提升到蛋鸡养殖、蛋品加工、物流和电商等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的现代农业,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是通过实施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鸡,将贫困地区打造成了生态鸡蛋供应基地,形成了一个好产业。四是将农村的畜禽粪便、秸秆两大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既解决了传统养殖场难以克服的面源污染题,也带动了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目前,威县已将德青源“金鸡帮扶”模式复制到肉鸡、奶牛、梨果、生物肥等4个项目,推动实现贫困人口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下,德青源公司已与河北、、河南、贵州、安徽、山西、陕西、重庆、湖北、内蒙、云南、广西12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 个贫困县达成合作协议。目前已有2个县的项目建成投入运营,5个县的项目已开工,8个县的项目正开展前期准备。
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3
石洞沟村位于荥阳市高山镇西大伾山中,三面环山,距郑州约50公里,整个村庄坐落在谷底。由于它气候宜人,一直是文人雅士隐居和养老的风水宝地,有“郑州小盆地”之称。石洞沟村先后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旅游乡村示范村、郑州市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荥阳市优秀家风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石洞沟古村落文化旅游区是以保护古村落为主,协调发展配套设施,走以文化促发展的道路。旅游区重点展示古建筑文化、祠堂文化、版筑文化、民俗文化,已成为文化游、休闲游、生态游的旅游胜地。
2017年,村里投资19.8万元完成了许村至石洞的道路工程;投资3.5万元,对全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进行了统一管理;投资7万元完成了古村落彩灯街道美化亮化工作;投资4.5万元配备了各项宣传器材;先后又投资260万元完成了商相祠、街中心、新建体育场、南街古民居等四个旅游厕所的建设,完善了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我村投资60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大舞台,投入资金55万元建设了特色文化展览馆,满足了村里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在村委设立农商银行金融便利店,改善了村里的金融服务环境,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存取款、转账结算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投入9万余元,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目前,我村还开设了10户以上的特色农家餐馆,安排贫困人口20人进行了就业;投入5万元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拔河比赛、猜灯谜比赛,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我村还成功注册了石洞沟村益农信息社,实现了村民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近几年,为了宣传石洞沟村的乡村旅游特色,我村成功举办了正月初五茶话会、傅说诞辰纪念活动、接待荥阳市全域旅游英雄会现场观摩活动、连续举办两届“中国郑州荥阳傅说文化论坛”和腾讯直播石洞沟村“村晚联欢晚会”,直播点击率达500万人次。此外还成功接待了民盟河南省委及文化传媒总支领导来到村里考察调研,民盟文化创意支部陶宗晓先生以石洞沟村的村内景物、明清古民居建筑特色为创意源泉,为村里设计出了历史气息浓厚的LOGO(石洞沟村标志)。
2016年石洞沟村全年接待游客386批次,其中包括大学生团队、郑州老三届合唱团、郑州诗社、郑州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等多个社团。仅在重阳节当天就接待了800多个游客。2017年春节期间,我村接待游客总计达到了11200人次,整个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万元。
石洞沟古村落文化旅游区的开发,让村民走向了富裕的道路,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古村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建设。村里已成功引进了中原铸剑第一人贾怀庆入住,利用名人效应吸收了外来投资300万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石洞沟村还成功与河南驷马实业有限公司以及灵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注册了郑州石洞沟置业有限公司、荥阳市阳泉种植专业合作社、傅岩里农业合作社、郑州市不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傅说文化研究会,在唐沟组区域内建设了以“窑洞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居;与河南中农华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村西部土地已经完成了1900亩控规编制工作、土地性质转换以及流转土地300多亩,为下一步石洞沟村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村里还整合了500亩土地,进行了高效特色果业的发展以及观赏景观树、绿化树的种植,村集体收入增加50万元。
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4
“册望册望,贵州小!”这是过去人们对望谟和册亨的定位。
望谟,一度是个交通闭塞、发展滞后的国家级贫困县,其97.2%的地区是山地丘陵,同时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曾是靠天吃饭的积贫积弱地。
对于望谟而言,脆弱生态环境与恶劣生存条件并存是阻碍发展的难题。如今,望谟县因地制宜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奋力打造“山顶绿袋子、山腰钱袋子、山脚粮袋子”,真真正正让山头绿起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绿水青山可致富
走进望谟县油迈瑶族乡,一棵棵笔直挺拔的杉树生机勃勃、一坡坡原生态的封育山林郁郁葱葱……这个乡拥有林地面积16.6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7.5%,生态资源不仅成为当地的亮点,还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以前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尤其是洪涝频发让土地越来越薄,大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提到过去,纳绒村的干部、百姓无不摇头。这个布依族村寨基础条件差,经济文化条件落后,2004年人均纯收入仅1140元。
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纳绒村家家户户上山植树造林,全村十多年间封山育林3400余亩,种植杉树9821.8亩、其它经济林9782.6亩,退耕还林671.6亩。
“农民种的油茶、板栗、荔枝等经济林收成后,平均每亩一年能够有2000多元,加上林下套种的花生、黄豆,以及林下养鸡等,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如今,绿色产业成为纳绒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名列全县首位。
不仅在荒山栽树,油迈瑶族乡群众还把坡度为25度以上退下来的5003.4亩坡耕地,N上用材林和经济林。
“农民种的油茶、板栗、荔枝、龙眼等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平均每亩1年能让农户有2000多元的收入,全乡现已成林挂果的经济林,每年可为农民增加3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用材林的效益虽然慢一些,但我们对近两年来上市的木材作了统计,全乡已出售木材2955立方米,收入206.8万多元。”油迈瑶族乡林业站站长吴文帅翻着木材登记簿说。
在油迈瑶族乡党委书记胡顺煌看来,紧紧抓住国家对林业实施优惠政策的机遇,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实施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在扭转“生态脆弱”的被动局面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才是真正守住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如今,望谟县有公益林保护生态工程184.6万亩,其中属国家公益林保护面积就有91.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53.2%提高到67.31%。在过去的5年里,望谟完成石漠化治理97.57平方公里。在生态环保上做足了文章,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特色产业助脱贫
“我们这里一亩地种有十几棵板栗树,收成好的年份亩产可达三四百斤,光靠收板栗,全村差不多有200万元的收入。”指着眼前上万亩的板栗林,平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龙益宾笑着说。
作为望谟县一大特色产业,板栗已经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板栗种植覆盖了望谟县15个乡镇和街道办,种植面积达19万余亩,其中挂果面积12万余亩,年总产量达2.2万余吨。
与板栗一样,火龙果也是望谟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培育的产业之一。望谟县在蔗香、乐元、昂武等6个乡镇(街道)累计种植火龙果8000多亩,目前成为黔西南州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据统计,望谟累计种植速生丰产原料林44万亩、油茶和板栗39.6万亩,芒果和澳州坚果2万亩,蔬菜基地12万亩。同时,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形成规模,完成辣椒、菜豆、茄子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油茶、火龙果、红缨子高粱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4.5亿元增加至19.86亿元,年均增长8.27%。
而这些,仅仅是望谟利用山地优势推进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
“我现在种植了将近8亩的芒果,每年有7000余元的收入,这比以前种的板栗和油茶划算很多。”平卜村村民韦光贤告诉记者。目前,望谟县已经实现芒果种植2年挂果目标,2014年种植的芒果挂果面积达500亩,亩产2000元,总产值达1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特色农业产业的带动下,望谟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分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但带动了经济发展,也使得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企业带动强“造血”
“以前打工只有一两千,现在在工厂每个月基本工资2500,多劳多得,最高的时候能拿3000多元。”在板栗加工车间,黎利梅一边工作一边说。对她而言,高兴的不仅是走进工厂当工人,更在于“离家近,照顾老人孩子方便”。
在贵州光秀食品有限公司中,像黎利梅一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为了帮助更多群众依靠板栗发家致富,光秀公司多次走进农户家中和群众共商,通过引导和动员,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来运作,采取“316”分红模式,每年的经济利润按企业30%、合作社10%、农户60%进行分红,使群众实现“农民变股东”,解决了135人就业,带动贫困户1507户、贫困人口5119人脱贫。
无独有偶,昂武镇九老山村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选准了养猪和果蔬产业,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市场”运作模式,通过精准扶贫户参与喂养管理,村委组织培训养猪技术和产业发展监督管理。
“今年9月底养殖规模已达300头,预计年底达500头,按照市价9元钱每斤算,每头猪的利润将达1000元。”九老山村“第一书记”焦华说。
此外,九老山村还成立了早熟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方式扩大种植规模,通过村民以土地入股或者租用的方式把土地流转进早熟蔬菜合作社。目前早熟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已由原来的70亩扩大到325亩。
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5
——扶贫资金入股产业园区扶贫项目汇报
近年来,xxx镇抢抓脱贫攻坚重大机遇,大力争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聚焦项目选择和资金效益最大化,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申报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的方式,有效拓宽扶贫资金使用途径,通过创新村民主理财小组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注入新动力,形成了企业、集体经济、群众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
一、项目基本情况
紫薇镇积极引进印江川棉苗木公司,按照“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下美村”的思路,在官寨村及其周边海拔1000米以下的村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着力打造青脆李产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该镇围统“公司+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的工作思路,将周边的尖峰村、坝峨村、幕龙村申报的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统一打包入股到公司,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实现3个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3万元,各村再按照6:4对集体经济收益进行分配,即:收益的60%平均分配给当年脱贫贫困户(政策兜底除外),用于生产发展本金;40%留存作为村集体滚动发展资金。资金入股时间为2018年至2021年,2021年12月返还入股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中2021年集体经济股权本金150万元和1年所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将全部作为村的集体经济资本金继续滚动发展,所产生的收益为全体村民所有。
二、主要做法
(一)选准产业主体,强化合作共赢。一是因势利导入股企业。依托印江川棉苗木公司建设的经果林产业园区,引导尖峰村、坝峨村、幕龙村成立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各村申报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通过量化到户后,再集体入股到园区企业,打造村集体和园区企业的产业共同体。二是因地制宜做大产业。以川棉苗木有限公司为主体,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打造青脆李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进行青脆李种植,由公司无偿提供栽培、管护技术,并负责收购加工销售,解决“栽不活”“销不出”问题,促进经果林产业从分散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三是因效施策分配利益。由3个村集体经济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资金入股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2021年12月返还入股扶贫资金150万元,其中2020年集体经济股权本金150万元和1年所得的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将全部作为村的集体经济资本金继续滚动发展,所产生的收益为全体村民所有。
(二)创新资金监管,强化规范运行。为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在坚持“村财乡管”的基础上,创新民主监管方式,推进村民自治和内控管理。一是建立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由3-7人组成,其中村民代表数量占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报镇纪委和农经站审核,并进行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后由村民委员会聘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任期三年,工作表现好的可以连续担任;工作不合格的由村提出意见报镇纪委审核同意,并经原选举人通过后方可变更。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求为人正派秉公办事、熟悉有关农村政策和一般的农村财务知识,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二是突出监督管理重点。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村级集体资金的规范使用、集体经济收入分红,以及本村财务制度实施、村级集体资产管护等,并重点围绕不准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多头开户、不准瞒收截留、不准坐收坐支、不准私设小金库“六个不准”进行监督。三是健全监督运行机制。建立一年一次年终总结分红会、一季度一次小结会、一月一次党员和村组代表会的“三个一”工作运行制度,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每次会议固定列席,切实履行相关监督职责,有效确保扶贫资金、村级集体经济资金能够“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能享红利”。
(三)打造“三金”农民,强化利益联结。以集体经济为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有效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园区建设与群众增收双赢。一是流转土地得租金。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租赁、转包、转让等方式,按照X500元/亩的标准,把土地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产出效益,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让群众有稳定收入。目前,园区流转土地XX亩,涉及XX户。二是资金入股分红金。签订入股合同和完善贫困户红利分配细则,将3个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将集体经济收益按照6:4的比例进行分配,不断提高贫困群众保底收入。三是进园务工有薪金。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拓宽群众就近务工渠道,让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殖中解放出来,进入产业基地就近务工,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一)村级产业实现规模发展。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本村闲置和零散土地进行集中统一流转,与园区企业进行合作打造青脆李示范园区,实现产业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发展。目前,该镇已有茶叶1076亩,建成青脆李核心示范园650亩,无公害蔬菜核心园120亩,生猪养殖场3个。同时,在园区配套种植辣椒700亩,种植烤烟1100亩,实现土地循环利用。并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青脆李2000亩,带动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资金管理实现安全高效。通过采取村财乡管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双线”监管,最大限度确保村级每一笔扶贫资金、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更加民主、更加有效,让村级财务“晒”在阳光下,亮了村级“箱底”,明了群众“心底”。如,坝峨村村民XX、XX,因违反本村村规民约,不能参与当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受益分红,在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下,该2户群众被取消了2017年村集体经济受益分红的资格,把集体经济管理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起来。
(三)群众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通过采取园区企业和集体经济合作共建方式,完善入股分红和利益联结,让农户收入途径变得更宽更广,实现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进园务工有薪金,带动3个村群众每年增收XX元,直接受益贫困户XX户XX人。其中,公司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返利给3个村,实现3个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3万元;通过聘用周边农户长期在公司务工,进行产业管护、采摘等工作,年均付出劳务费30余万元;通过流转3个村693亩土地,每年支付土地租金XX万元。
四、下步打算
(一)强化园区示范引领。以该园区为核心,进一步壮大规模,按照“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下美村”总体布局,突出品种多样化,辐射带动周边各村连片种植精品水果,切实发挥好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村民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6
一、农家乐的定义
关于农家乐旅游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购买者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从经营者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而广义的农家乐旅游概念不仅包括狭义的农家乐旅游,还包括林家乐、渔家乐等形式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定位于休闲类,其旅游主题既是民俗旅游又是生态旅游,是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它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体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二、农家乐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关于农家乐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很多种,我国国内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模式各地也并不统一,本文归纳总结出四种现阶段在国内比较常见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它们进行阐述。
1.“自主、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户在自主自发的基础上,以每个家庭为单位,分散地自主经营,农家乐旅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一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当地农民可以利用很少的资金,改造自家的院落及屋舍,建起可供消费者游玩的旅游休闲“农家乐”,这部分所得的收入已经成为经营“农家乐”旅游的农民及其他经营者的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
质量。
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由于这种模式是完全由“农家乐”旅游经营者自主经营的,经营者中的大多数人又是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普遍存在小农经济那种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并且由于资金的影响,大多“农家乐”属于“小作坊”式,条件差强人意,接待条件也一般。
2.农村经济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经营“农家乐”的各农户在当地采用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方式成立的具有共同利益性的互助经济共同体。
农家乐合作社这种联营的模式首先有利于扩大农家乐旅游的影响力,由合作社统一宣传,拓展市场,合作社中的所有农家乐经营农户可共享客源信息,避免恶性竞争,形成“和谐、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并且提高了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其次,对原先自发、分散、不规范农家乐的经营模式进行合作化的改进之后,便于综合有效地利用农村及其周边的各种资源,这有利于合作社内部形成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为合作社更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农村经济合作社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第一,合作社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采用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方式成立的民间性互助经济组织。如果合作社没有预期发展的那么好,给成员没有带来预期的利益收入,那么各成员就会消极对待合作,不利于这种模式的健康发展;第二,合作社与公司一样是需要管理的,但是合作社的管理层一般也是农户本身,这相对于真正的管理人员来讲,其缺乏对合作社经营的经验,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层,也将直接影响到“农家乐”旅游合作社的发展;第三“农家乐”旅游合作社的主要参与成员是以本地村民为主的,如果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合作社的前途将不会很长远。
3.“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公司、“农家乐”旅游基地和农户家庭经营三个方面的经济联合体。此种模式是以公司牵头,吸纳当地农民参与“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并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指导,实施统一管理,从而保证“农家乐”旅游的服务质量和规范性的经营管理。
在这一模式中,公司可以是规模较大的旅游公司,他们可以作为农家乐旅游合作的投资方,以其自身所拥有的财力、客物力等方面的优势,在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建设“农家乐”基地。公司直接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并且明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基地内通过吸纳有意愿参与农家乐旅游的经营与管理的当地农民,在发农家乐旅游资源、建立“农家乐”基地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农业资源、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来充实“农家乐”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当地想经营农家乐的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公司可以通过协商按照一定的比例,向农户提供开发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资金,农户采取作价入股的方式,将自己的房屋、田地和果园等个人财产入股,按股
分红。
但是,这种模式在实际运营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从公司和农户两者的自身条件来看,因为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雄厚经济实力、拥有较严密的组织和完善的管理与市场营销体系,并且熟知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与农户合作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而单个农户将会处于劣势的地位,因为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偏小,资金、技术都比较薄弱,对于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敏感度不高,分散的农户各自独立,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作为依靠。这样,农户和公司无论在谈判过程中还是利益分配时必然处于不利的地位。其次,公司虽然可以在技术方面向农户提供培训、在服务方面订立标准,但是由于农户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公司和农户在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进行良好的沟通,势必引起两者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合作的失败。
4. “五体互动”模式
“五体互动”模式也称为“政府+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农户”模式,是充分考量了农家乐旅游所涉及的几个关键利益主体,即:政府、公司、农业旅游协会、旅行社和农民等主体在农家乐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优越性是很明显的:首先,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各个主体的作用,在实践中能挖掘出当地的农村文化特色以及本土的文化氛围,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其次,这种模式的分配方式也会相对公平,为模式中的各利益主体创造了经济利益,合理分配利益所得;第三,这种模式在发展旅游业,为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通过地方艺术演出和当地特色工艺的制作和销售,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最后,“五体互动”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了政府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为很多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的机会,从而解决了当地很多的剩余的劳动力。“五体互动”模式将为各种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结合,为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坏境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四、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的评价总结
通过对以上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五体互动”模式是一种比较完善且全面的经营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充分考虑将各种生产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关注到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努力平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各地在具体运用“五体互动”经营模式时,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各相关利益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而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在具体实践中要学会变通,高度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重视提高农户自身水平素质。首先加大对农家乐旅游的相关科学知识宣传,张贴发展旅游教育的海报,定期进行农家乐旅游科普讲座;其次还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农家乐旅游观念,使农户不排斥这种旅游模式,培养他们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接待能力,与游客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定期开展文化课堂,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农户的旅游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促进农户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
2.完善农家乐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农村的电、路、水、气的建设,加强通往农家乐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以及各交通道路旅游交通标识建设和完善提高全景区标识,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在不破坏农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强以三清、四改、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清理村庄的土堆、粪堆、改水、改河、改街、改圈,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环境,极大的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三是提高农家乐旅游景区接待设施建设;规划农家乐旅游景区的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在保证原有农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保证游客住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保障饮食卫生、安全,娱乐休息室设备齐全。
3.鼓励农民旅游协会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由政府牵头,鼓励多方社会群体参与,提高农业旅游协会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摸清会员单位在想什么、做什么、需求什么。其次是举办当地农业旅游协会会员单位与外地旅游协会的深入交流,鼓励农民了才有协会组团参加当地统一组织以及推荐的促销活动,召开旅游合作洽谈会,制定和完善旅游协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诚信经营活动。再次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旅游协会会员单位到外地市学习考察,借此在外地的旅游行业中宣传当地农家乐旅游的特色,力争签订互送客源协议,进一步拓展当地农家乐客源
市场。
4.积极发挥旅行社在农家乐旅游中的作用。首先当地政府要鼓励旅行社组团到农家乐存点休闲旅游,按照一定评定标准给予表现突出的旅行社以奖励;旅行社也要和农民积极沟通,结对帮扶农家乐农户,利用自身旅游专业知识指导农民从当地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遵循旅游市场经济规律,开发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农家乐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旅行社也要参照农业旅游相关规定制定关于农家乐旅游的相关规章制度,诚信经营,不得随意侵害农户的利益,在农家乐旅游过程中破坏农村原有的文化特色,使得商业化氛围过度浓重,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当地文化的真实性。政府也要在鼓励的同时给予强有了的监督,规范旅行社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