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改革方案

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课程改革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外语院校学生都会在在各个阶段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并且会根据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因素进行评估和调整,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不符合大学生今后所要从事职业要求。学生在就业后经常会出现行业知识缺乏,不懂本行业专业术语,导致企事业用人培养周期长、培训费用大等,或陷入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急需人才却招不到所要的人才,大学毕业生又急需就业,却没有合适的单位的尴尬境地。

因此,计划将外语院校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职业规划内容和目前外语院校所开设的课程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实际运用与课程设置间的矛盾点,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外语人才。同时最大可能地达到学生所规划的目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及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调查课程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多方位发展学生的自身素质,拓展各领域知识,提高学业水平,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并指出现阶段外语院校课程存在的不足,以促进不断的完善,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

2.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方式

收集2010届、2011届、2012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初步的统计,了解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学生的职业规划。

本问卷以我校2010届、2011届、2012届毕业生为对象,结合学校的就业调查,对东语学院日语、韩语、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西语学院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抽样问卷,总计进行了近2000份问卷研究,并通过网上回馈,收回有效纸质问卷及电子问卷合计1304份。在老师和各学院学工部门及学校招就处的协助下顺利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从中了解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和课程改革教学的评价,整理出课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课程的不完善导致的就业问题。

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数据收集。下面截取问卷调查的两个主要问题,分析调查结果。

(1)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A.明确 B.比较明确 C.不知道

其中选择不知道的同学有578人,约占总人数的44.3%,选择比较明确的占502人,约占总人数的38.5%,而明确的同学则只有224人,只占了总人数的17.2%。由调查统计可知目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很低,这也导致了大学生自我评估不明确,没有确定的职业选择,也造成了大学生的自身的潜在优势未能很好的开发,降低了自身毕业后应对竞争的能力。从当今社会的就业情况可以发现有很多大学生缺工作,而职场却又缺的是复合型人才(即称职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加强在此方面的监督,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职业规划对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2)你觉得在对外语院校哪些选修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来适应以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A. 管理学类 B. 法律类 C. 教育类D. 机械类 E. 金融类 F. 纺织类 G. 经济类

调查结果统计如图1所示。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经济类和金融类的占的比重比较大,分别占31%和21%。

于此同时,我们还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所开设课程对就业有帮助,但需要完善的占52%。从各别抽样调查的访谈中,有些学生认为,目前经济和金融专业比较有就好的就业前景,进修就是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经济和金融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图表反映出经济类,金融类课程受学生的欢迎度较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沟通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学校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增设经济金融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实现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另外我们在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毕业生认识到了一些专业商务外语证书在职场上的重要性,例如剑桥商务英语、托业证书、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英语高级口译证书,日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等考试,也成为了外语专业学生要步入外企的一个砝码。

图1

三、课题研究改革方案及结论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每当毕业季来临之时,必定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高校的教育情况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高校的教育质量不断下降,大学生活经常被认为是“混文凭”,间接影响着高校的招生情况。所以很多高校也想用优秀的毕业生来证明自己的教育质量,因此课程改革也显得颇为重要。笔者认为,深化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实质性突破,把专业的价值和就业实战结合起来进一步升华,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结合语言教学,尽早抓起针对各类学生学习类型、方式及就业方向有关的各类指导,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二)选择性原则:着力开发适合学生特色的各种课程,并与就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语言类专业所涉及的职场需求,不拘泥于专业书本知识,培养学生跨专业、跨职业能力。

以校为本的原则: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条件,根据校情,建立新的选修课程机制,建设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四)适应性原则:培养及输送企业和社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设各类实践课程,增加灵活多变的实践作业,提供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时间,增加面试技巧及职场礼仪的专项讲座等。

总之,对于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忽视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方向及目标规划尚不明确,缺乏求职方面所要具备的综合条件,只注重课本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在较大空间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自己。因此学校可以开设指导大学生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座谈会或实例教案,鼓励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使其了解市场动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性和规划性。另外根据本校各个学院开设的课程安排和不同年级选课进展情况,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财政学、会计学、剑桥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商法的选修课程,这些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大部分学生的要求,而且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也从另一面也能避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社会招不到人才的尴尬境地,使就业朝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伟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春灿.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杨国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03).

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2

1.CDIO的基本思想。CDIO①(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联合探索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理念开展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其指导思想是:以诚信、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以工程设计任务为导向,以培养个人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②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农业工程学科课程群中最具专业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完全可以在相应的教学中应用CDIO的理念。2.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师讲授,研究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采用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增添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有目标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进而很好地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学习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事情。同时,研究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知识构建和技能训练④,不再需要枯燥无味的重复就能理解并牢牢记忆理论知识。项目法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1)研究项目的确定。如图1所示,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初根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需要及参与本门课程学习的研究生人数,由教师确定项目个数并进行分配任务。(2)研究生分组。由教师主导根据研究生的不同兴趣、个人擅长的特点及团队合作需求,对研究生进行分组作业并选举各组组长。(3)讨论项目目标和任务。由教师布置相关教学任务,组长协助并组织组员进行项目内容讨论并确定具体任务目标,进而分配各成员任务分工。(4)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表。教师根据本课程的学时数和项目内所包含的任务量,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时间表。(5)讲授项目实施规范与考核标准。项目实施前,教师专题讲授项目实施规范与具体的相关考核标准,及研究报告的书写规范。考核制度采用百分制标准,其中项目研究占80%的分数,其余20%教师根据组员的团队合作情况酌情给分。(6)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跟踪各组研究的进展状态,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所遇到困难及问题的普遍性,组织专题讨论或者进行个别组具体指导,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本课程涉及的主要问题在于硬件系统搭建和上位机软件设计部分。通过举办讲座进行具体讲解示范及解惑。(7)项目结题阶段。项目完成后组织答辩,各组需要准备好项目技术报告及幻灯片材料,由各组组长汇报项目流程,其他研究生成员分别负责答辩涉及具体问题的解答。答辩结束并完成后,教师会对课程进行综合总结并给所有研究生打分作为最终成绩。

二、教改方案实践

基于本文的教学改革在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2011级、2012级研究生及2013级留学生教学中实行了教改方案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项目任务的确定。本课程主要讲授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驱动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以我校农业工程学科2011级研究生课程为例,选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这门课共有12名研究生,共计确定分为2组研究项目,每组人数为6人,研究项目表如表1所示。期间开展的基础知识讲座内容如表2所示。2.项目实施时间表的确定。培养计划中规定本门课程共计38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占20学时,实验占18学时。本次课程改革将全部学时用于项目开发,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组项目进展和需要,开展定向基础知识讲座,同时要求各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项目进展报告,每组每周开两次组会,时间地点由各组自行商议选定,组长负责考核各成员绩效并作详细记录。学生边做边学,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效果非常好。3.项目实施过程。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全体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生体现出极大热情投入到项目开发过程中,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实践技能,培养了科研素养,还对自己即将从事的科研项目有了明确思路与方法。对研究生完成后续的硕士学位论文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3

一、学科建设与学位工作

组织了应用经济学、理论、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参加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和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对于找准学科的优势和差距,推动学科自主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步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库,分析了近三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状况,全面总结了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博士生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博士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和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硕士论文抽查制度,强化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学位授予质量。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25名,新增硕士生导师75人,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职业型科学硕士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了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健全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增加了257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统一排课,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实行了网上排课、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等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省内几家大报的重要版面或头版头条、经视卫视台的黄金时段均有报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和新浪网等纷纷刊载了专题新闻。

三、研究生招生工作

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健全与完善了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形成研究生招生报名、初试、复试和录取各个关键环节的程序保障,促进了我校招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招生工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标准化保密室、考场和考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了高标准的研究生考试保密室,配置了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设施,为保障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加大了推免生复试权重,革新了特殊人才选拔机制,开辟了校内跨学科、跨学院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的创新。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做法在今年《教育部简报》第79期专题刊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

四、综合管理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院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对部门结构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院管理职能,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制定了学校研究生秘书工作标准,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工作规范,促进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4

此外,今年中考艺术类美术试题将从实物变图片,提高考[微博]试公平性。

昨日,沈阳市招考部门公布了2014年招生考试工作亮点。去年,沈阳市公布了中考调整方案,涉及语数外分值调整、新增考试科目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受到各界关注。今年,部分改革内容将在初一年级正式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就是其中之一。

变化一:

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从初一开始每年都考

今年将在全国首开初一年级学生学业水平(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沈阳市新一轮中考调整方案,2014年即将开展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业水平(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全面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员曲升平曾表示,体育考试由初三毕业时集中考改为每学年考一次,这种考试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一种结合,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往考试主要侧重体质健康测试,没有技术能力方面的测试。新的方案中将增加技术能力的要求。

考试时间

改革前:初中三年级中考前统一体育考试。

改革后:初中三年每学年统一考一次。

分值结构

改革前:总分60分中,体育部分50分(初一体育考试10分,初二体育考试10分,初三中考统一体育考试30分),体育卫生常识10分(初一3分,初二3分,初三4分)。

改革后:记者了解到,初一、初二年级体育考试拟均设为15分(包括:统一体育考试10分,由市里统一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考试5分,学校校内体育考试),体育卫生常识3分(学校卷面测试);初三年级拟没有体育课教学考试,只有统一体育考试,分值20分,加上体育卫生常识考试4分,总分值24分。

考试内容

改革前:初三年级中考统一考试包括身体基础、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三类内容。身体基础项目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男引体向上或掷实心球、女仰卧起坐或掷实心球,运动能力项目包括男1000米、女800米,运动技能项目为立定跳远。

改革后:在考试项目上将提供更多可选择性。新的方案中将增加技术能力的要求,如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中让学生选择。曲升平分析,因为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抛掷实心球等都是测试体能的最基本项目,这些原有的考试项目应该还会保留。

不能再搞突击练习

记者从多位初中体育教师处了解到,目前具体的体育考试改革方案还没有传达到学校,还不能给学生们细致的建议。但改革对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以前很多学生上初中后不重视体育,到了初三中考前再针对考试项目集中突击练习。改革后,学生们必须从初一年级开始就重视起体育科目,加强锻炼和练习。

变化二:

2016年中考英语增加口语“人机对话”

按中考改革方案,2016年的中考外语听力口语成绩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分值为20分),考试形式为“人机对话”。今年沈阳将装备标准化听力口语考试考场,引进外语口语考试自动评分系统,推进中考外语听力口语考试顺利实施。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天舟表示,现在社会上存在“哑英语”现象,实行人机对话对口语和听力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们摆脱不会说、不会听的障碍,这也是今后教学的一个导向,让学生注重听说能力。

考试内容

改革前:只考笔试和听力

改革后:增加口语

考试形式

改革前:外语听力考查时连续播放两遍听力磁带,考生答题采用填涂答题卡方式。

改革后:人机对话,即学生将与一台听力口语考试机进行听说对话,以考查学生听说水平能力。引进外语口语考试自动评分系统。

考试时间

改革前:在中考外语笔试结束后(大约为10:10结束),休息一段时间,11:00进行外语听力考查,约一周后考生还可参加外语听力考查补考。

改革后:尚未公布。

成绩的使用

改革前:外语听力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外语听力考查不合格的考生报考省级重点高中(含省级示范学校和同批次录取学校)时不予录取。

改革后:外语听力口语成绩计入学业考试总分,分值为20分。

不能再学“哑巴英语”

学生在学外语时不能再“哑巴英语”了,要在日常利用课堂或课外的机会加强听说方面的练习。等人机对话装置调试好后,要认真进行熟悉和训练。

中考艺术类美术

试题从实物变图片

将简化中考艺术类美术(绘画)专业素描、色彩科目试题为图片模式,有效减少原实物试题易受光线、摆放位置、考生视角不一等环境影响的缺点,同时降低试题采购成本,避免浪费。

新装备可屏蔽隐形

耳机等作弊器信号

将在全市标准化考点装备新型无线信号屏蔽器,可完全阻断隐形耳机、数据传送等作弊设备以及普通对讲机、手机(含现有的移动、联通、电信全部2G、3G、4G频段)等通信设备,进一步完善作弊防控系统建设,有效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考试作弊行为。去年沈阳市共筹措资金2365万元,升级、改造、装备了106所考点学校、2885个考场。

东陵、沈北、于洪

考研生本区内可报考

将在市内五区设立硕士研究生报考点的基础上,拟新增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3个地区设立硕士研究生报考点,为考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属地化”报名考试服务。

成人高考报名

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5

关键词:工程案例;学术前沿;课程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31-03

与本科生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素质养成教育,其特殊性体现在研究生的职责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研究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及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虽然已有调查表明,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目前研究生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符,课程内容与本科阶段重复较多,在难度上也与本科差距不大,前沿性知识比重低,限制了研究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上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以教师和课堂讲授为中心,多数学生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应试学习状态,大大弱化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难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专业课程《船舶板壳力学》,提出了面向工程实践、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原有《船舶板壳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偏重板壳基本理论的学习,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方面的内容较少,《船舶板壳力学》中的“船舶”专业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紧密,而且教学目标仍然处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学生虽然了解知识却难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对于相关力学理论与方法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在课程教学中把力学理论与工程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手段,以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目前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的是向学生传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学生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对已有资料做多方面分析的过程中促使自己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小组内部成员通过讨论相互沟通,形成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各小组再指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的汇报与答辩。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1.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学术前沿。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研究生能够对学术前沿动态保持密切关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是了解某个专业领域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最有效途径。文献是研究生培养深入探讨学术并保持学术研究创新性的必要资源。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文献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研究生很容易做无用功。没有广泛的阅读,研究生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研究生既能够获得知识与信心,又能够获得思维与方法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对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的形成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船舶板壳力学》这门课主要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与安全领域的相关内容。通常将研究生分成八个小组,并列出该领域中八个研究方向分配给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调研,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强度、剩余强度、屈曲强度、疲劳与断裂等。每个研究方向查阅的文献要求是近三年公开发表的期刊、会议论文或者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其中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不少于十篇。每个小组最终要完成一份某个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采用案例教学联系工程实际。本课程在教学中引进工程案例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本课程仍然注重力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但是力学问题的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都是基于具体的工程案例,研究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既提高了学习力学理论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工程案例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研究生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法,从而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学生给出的分析问题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可能是不同的,但正是在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本课程采用的工程案例全部来自笔者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涉及的内容包括船与海洋平台结构的屈服强度、屈曲强度及疲劳强度的分析与校核。例如在讲解薄板屈曲强度时,笔者以实际船舶甲板板架为例,给定边界条件和外载荷的大小,设置的问题是当甲板板厚偏薄不能满足屈曲强度要求时,采取何种加强方案最为有效而且增加的结构重量最小。每组研究生在计算报告中给出了各自的加强方案和分析结果,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板厚、增加纵向骨材或者横向骨材的尺寸及减小骨材的间距等。虽然各组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有优有劣,但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充分运用和巩固了学习的薄板屈曲理论,又动用了自己的智慧,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开展课题小组讨论激发学习热情。研究生在完成国内外学术动态调研和各个工程案例分析的报告后,开展一系列学术汇报、答辩和讨论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开展课程学术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共同研究问题、交流思想、表达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创新思想,同时还要有启发学生思路、驾驭讨论过程、评价与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的能力。本课程开展学术讨论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要求每个小组针对各自完成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环节由各组学生在课后自行组织完成,但可以邀请教师参与。在讨论中,组内的每个成员可以自由发言,在合作中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最终形成小组的讨论成果。成果形式包括文字报告和汇报用的幻灯片电子文件。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帮助协调与推进小组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小组研究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讨论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质疑和提问,汇报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答辩。这一环节有时会出现非常激烈和精彩的辩论,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讨论问题的理解,也开阔了思路,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和参与辩论的能力。当出现冷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对整个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及全班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比如对于某个工程案例的解决方案,可以从基本原理和实际工程应用等多方面评价其准确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教师还要能够通过每个研究生的表现掌握其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学习态度及付出的工作量,从而对学生讨论环节的成绩给出公正的评定。本课程为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前沿调研、工程案例分析和学术讨论,将这部分成绩的比例定为课程总成绩的40%,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改革成效总结

“船舶板壳力学”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届研究生的实践,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评价。通过与学生座谈交流,本课程教学改革收到的实效总结如下:①研究生在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③在课程中引入工程案例分析,能够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案例分析的完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④以组为单位的学习与讨论,锻炼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果汇报与答辩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⑤在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研究生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精度,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劲光,何涤非.关于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人学学报,2011,6(2):150-152.

[2]段丹.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6(7):71-72.

[3]王根顺,李立明.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电力教育,2011,4:38-39.

研究生改革方案范文6

考试方法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一方面,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提高平时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学生在刚接触专业课程时怀着好奇的学习心态,但不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课后作业的安排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学习重点,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进步的过程。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不应只有期末考试这一次机会,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的掌握广度和深度上、在学习方法的把握上、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在集体合作意识上都有着进步的体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时,还要结合学生取得的相应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经历了专业学习后,逐步成长起来。为此,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的做法,使得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在平时的积累中掌握较好的专业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专业分析能力,达到与学与教的教学目的。

二、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对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有目的的学习,认识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掌握有效的方法去分析经济问题。因此,房地产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小组内的各位教师决定在房地产经济学课堂内试行新的教学和考试配套改革方案。2011-2013年3年间,在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校房地产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均参与到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中,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如下:学生成绩评定的具体措施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学期末总成绩(10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平时考勤,平时课堂点名或者点人回答问题不到者,一次扣一分,三次不到,此项考勤成绩为零。

(2)学期论文,课程学习过半后开始专业论文的写作练习,在该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上交,并以论文质量为评分标准。

(3)四次大型作业,每次作业最高分为5分,根据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中的信息收集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文字总结水平进行相应打分。早期布置的作业以独立作业形式为主,2年后进行了调整四次大型作业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分小组完成的。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由老师打分,小组作业通常以小组授课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展开,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打分后,取加权平均分计算。

(4)期中口语测试成绩,期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采用抽题口试的方式,学生随机抽取题库中的习题,现场回答问题,老师给出得分,这些口试习题与课堂回答问题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从2013年开始我们取消了此种方式,因为整体90后学生表现出来的风格和80后学生有较大区别,他们勇于表达,表达能力也普遍较强,缺点是言之无物,因此更多的应该针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进行锻炼。

三、考试方法改革效果分析与完善思路

将以上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发现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并且锻炼了同学们集体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反映,考试方法改革后平时学习时间较过去增加了1/3,学习的积极性更强,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相关领域的认识都有提高,逐步掌握了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但是近三年的考试方法改革实践中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教学形式和作业内容设置应更多元化

考试并不是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作业的安排要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研究分析能力角度进行设计。需要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一方面在本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科研的结合力度,另一方面建立起有利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多管齐下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将本科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讲授向参与式、讨论式、自学辅助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转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外教学效果能得以延续,提高教学质量。从作业形式设计上,早期我们的作业形式较多以独立完成为主导,每一次作业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一个侧面,虽然学生反映较好,但是缺少集体锻炼,因此后期进一步对作业形式进行探索,力求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加大集体作业比例,使得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为全面。

(二)作业内容设计应更为科学合理

随着2012年所在学院大力推进考试方法改革,很多课程都加大了平时的作业量。特别对于大二下和大三的学生,专业课程比较多,还有很多学生修了双学位或者准备出国考试,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和2012年前相比,学生普遍反映作业太多了,因此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将会适当精简化。逐步取消口语考试,随着课程进度的展开,由易到难,由独立完成到集体完成,并使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相配合。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作业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与认知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在大学期间能培养起终生受益的学习习惯和研究方法。

(三)作业评分标准应更科学化

对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专业任课老师掌握评分标准,对于小组作业部分,由专业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打分。由于学生对讨论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专业评价,因此造成了集体作业打分时具有一定随意性,使得这类作业的考核评分难以真实准确的反映小组成员水平,因此需进一步探讨集体作业评分标准的设定模式,使其更为科学化,能有效反映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后期我们采取过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本科课堂教学,对集体作业进行打分,但是由于研究生课堂与本科生课堂教学时间上经常出现冲突,因此这类方式难以有效持续进行,目前还在进一步考虑如何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

(四)期末考试内容应与平时作业结合起来

期末考试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期末考卷的设计应和平时作业的内容、方法等结合起来。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平时作业的积极性提高,重视平时作业的资料收集、专业分析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也使得期末考试的灵活性更强,学生无法通过考前抱佛脚的形式去加强训练,再者也使得学生在期末对一学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有更高层面的总结和回顾。

(五)期末卷面考试也应适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