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1

【关键词】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一、引言

自我国实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及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的产业化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场化农业的一个产物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弥补单个农民经营的困境,增强农民的竞争力,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最终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共同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对其目前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寿光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扶持,寿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截止到2012底,寿光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99家,其中:果蔬类786家、畜牧养殖115家、农机77家、粮棉种植50家、苗木类26家、水产养殖16家、联合社12家、土地合作社10家、其他合作社(包括育苗、旅游、草编等)7家。会员总数达8.5万人,涉及农户数8.5万户,占全市纯农业户数21.3万户的40%,农民出资总额为80618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数15万户。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成立了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即鑫海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门开展为缺少抵押物的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解决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问题,有效的缓解了合作社发展中资金不足现状。

三、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

1.合作社缺乏规范管理、组织管理水平低下

虽然寿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上有了巨大提升,但深入调查发现,由于农民是合作社的主体,而农民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因此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农民合作社运行效率低下。而且很多合作社只是注册换取国家的财政补贴而不实际运行,如上口镇共有合作社65家,未正式运转的是19家,占29.2%。其他诸如台头镇、羊口镇等均有这种现象。

2.农民的参与度低

由于农民对合作社认识不足,因此其在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不够。而且作为村里的带头人的村级基层干部最先获取相关的信息,村干部根据自身利益而不是农民的利益进行合作社的建设和规划,因此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如寿光头台镇其现有合作社56家,其中43家为村干部或种植业大户,占76.7%,但其参加农民户数仅占全部人数的13.8%。

3.资金运作困难,缺乏融资渠道

通过对合作社调查发现,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多数合作社的规模较小,甚至几个人组成。据其原有是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并且缺少融资渠道,银行等金融机构多以农民个人名义发放贷款,而不对合作社进行实际融资。因此在合作社运作中由于缺少资金使合作社运作举步维艰,不能发挥合作社的优势。

4.政策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寿光市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一些具体的政策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具体落实。如在信贷优惠方面到现在都没具体落实方面农民的贷款,同时在其他诸如用电用地方面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阻力,这些都限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促进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合作社组织管理

为了做好合作社的管理,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规范化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构。可以效仿公司制度建立完善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即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等机构,以此保证农民的权利。二是做好合作社的财务和会计管理。合作社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以此及时准确核算合作社账目,并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让社员公布合作社资产的情况。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

农民对合作社参与度低主要是由于对其认识度不够,单纯的认为只是政府的一个新的措施,而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无关。因此寿光市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及其他多媒体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好处的宣传,同时也要加大对基层村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最终促进合作社总体水平的提高。

3.拓宽融资,化解融资困难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扩宽合作社的融资渠道。而由于农民的资金有限,因此合作社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融资。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及信贷优惠,同时也要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做好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同时积极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是我们上面提高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二是进一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要按照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税收优惠。三是主观部门在做好登记管理的工作时,需要提供更好的舒服,简化办事手续和流程,减少收费。四是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并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指导和帮助已工商注册的合作社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规范内部会计核算制度,让入会的社员按制定的章程得到应得的实惠。五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营销能力。为了能使合作社真正做大做强,需要实现从加工服务型到营销服务型的转变,并积极扩宽合作社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最终增强市场营销能力。

5.加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为了克服单个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融资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发展合作社联社亟需提上日程。它能促进区域特色农产品整体生产的规范统一,并兼顾消费者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形成统一的认可,同时实现了对实现对合作社的外部监管,保证了合作社规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2

关键词:合作社;规范化管理;问题;建议

一、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农业产业规划,盲目发展

这些年各地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部分合作社发展不符合当地农业产业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结果是数量上去了,质量问题却堪忧,这是合作社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初始阶段,现阶段,合作社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亟待实现“两个转变”即“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从混乱向规范转变”。

(二)工商登记注册把关不严,名不符其实

现行合作社登记制度是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种形式,而现实情况是合作社登记只进不出,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少之又少,而实际情况是合作社登记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名不符其实,工商注册环节把关不严,对出资者成员资格审查不够,特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员环节,社内成员不能乱增,职能部门应该严格把关,防止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1. 办社动机不良,合作社负责人发展意识存在偏差

一些合作社管理者在发展思想上仍存在一定偏差,投办者的办社动机不良,他们办社目的不是发展合作农业、带领成员户共同发家致富,而是想投机取巧,坐享国家补贴。因此,催生出一些“挂牌社”,“空壳社”等,这种现象也被社会广为诟病,故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让那些真正干事的合作社享受国家补贴,把那些投机取巧合作社拒之门外。这样才有利于合作社激励机制的构建,为合作社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也是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必然选择。

2. 合作社监事会、理事会等组织机构名存实亡,或运作不规范、效率低下

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是保证合作社健康运营的基础,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从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监事会成员也不参与监督活动。这些组织机构名存实亡,也有的虽存在这些组织机构,但运行不规范,实质就是个人独家经营,理事长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监督,且效率低下。

3. 合作社财务管理薄弱,分配机制不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设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及配备人员,白条据,“本本账”等不按会计制度核算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按照合作社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现实情况是很少有合作社区别成员交易与非成员交易分别核算。再如按照合作社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下列内容: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现实情况是设立成员账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之又少,规范操作更是凤毛麟角,不再赘述。

4. 典型示范社带动作用不明显,大社、强社、示范社太少

发展合作社目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带领成员共同致富。现存合作社的合作社虽数量众多,但大社、强社、示范社太少。很难发挥应有典型示范和引领发展作用。

5. 合作社只注重生产、不注重品牌建设

合作社低水平普遍存在重复建设和生产,不注重品牌建设,知名度不高。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增产不增收,制约着合作社发展。

6. 合作社管理者管理水平低、职业化水平不高

现代农业需要职业化农民,更需要职业化合作社管理者,由于合作社管理者多为传统农民,接受职业化教育少,不能适应管理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述各种问题,合作社究竟怎样发展、路在何方?规范化管理是唯一出路,现阶段合作社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实现合作社规范管理。

1. 合作社建设应与当地农业产业规划相适应,走品牌发展之路

合作社管理者应转变“只注重生产,不注重规划”惯性思维,应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不应盲目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合作社发展的离不开科学规划,农业是高风险行业,农业发展有它的自然规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合作社的发展一定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例如睢宁县双沟镇陈王村观音蔬菜合作社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首要原因就是市场定位好,他们有传统种菜的习惯,经过前些年的磨练,菜农有了管理和技术经验。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间用药等个个都是“土专家”。一个看一个,逐渐形成了产业。村发展的定位就是发展蔬菜,新建了蔬菜交易市场,市场内又建有冷库,还建设了一个育苗基地,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双沟镇合作社发展的样板,可见一个样板社的创建需要长时间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社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合作社,故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应注重品牌,合作的品牌,是合作社的o形资产,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所在,不按规则办事,无品牌意识,若还是小农经济意识,生产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只顾眼前利益,那就根本谈不上形成合作社核心竞争力。生产出的农产品达不到“三品”认证要求,不能树立品牌,很难卖的好价钱,长远发展将面临困境。

2. 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应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及退出机制

合作社持股成员可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这与现实偏差较大。“民管、民办、民受益”是合作社办社的主旨,自律是办好合作社核心所在,合作社社员不自律,大家各自为政,只是表面形式上的合作,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合作,只是“垒大户”,结果是越办越糟,当前许多合作社股东随意性太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自律意识,出现了恶意退社,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等现象,针对上述行为。合作社管理者应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农业发展的经验,可成立自律性行业组织,即成立合作社发展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组织来建立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现有法律法规对合作社的成立条件要求不高、缺少退出机制,是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是合作社发展的初衷,也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行业自律,合作社的利益必将会受损,很难立足市场,最终会被淘汰出局。故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形成有序农产品市场是合作社的当务之急。在实践中合作社还不同程度存在有法不依、违规经营等乱象。如同工商企业一样,若想彻底清除不规范、不运作的空壳社,挂牌社,作为合作社的政府管理机构定期开展回头看尤为必要,不定期抽检一些合作社,对虚假注册合作社,不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坚决予以取缔,该变更的变更,应注销的坚决注销。抓一批,树典型一批,坚持不懈,营造良好的合作社发展外部环境,不断促进合作社优胜劣汰。

3. 合作社建设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发挥核心合作社产业集聚效益

合作社发展了,必然要带动农民致富,合作社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核心合作社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应大力宣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扬正能量,加强合作社理事长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吸纳收入人群就地打工,还可以采取社会救济等形式开展帮扶行动。一个人不叫富,带动大家富才叫富,合作社发展了,应积极吸纳贫困户优先入社务工,让他们获得工资收入,学到管理经验后还可以自己做,逐步富裕,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同时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应发挥核心合作社的产业集聚效益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游之间应形成产业链才能良性发展,有些地方采取下列合作方式,比如养牛合作社+种植合作社(主要供应玉米),食用油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主要供应大豆),蔬菜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组合方式。逐步实现了集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若想形成产业链,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元合作机制是一条很好的发展出路,具体的讲可以建立以下5种合作机制:合作社+合作社,重点是要注重上下游产业的利益连接;合作社+党支部,重点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合作社+f会,重点是发挥协会的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互通有无;合作社+农场,重点是注重建立约束机制、联合发展及资源共享机制;合作社+企业,利益连接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订单销售的问题。因此合作社要多元发展,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职能。这些年生产型的合作社建了不少,但服务型合作社凤毛麟角,且与生产合作社不能够协调发展,合作社职能要拓宽,眼光要看的远一些,要加强联合组成联合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

以制度约束人,以利益团结人是合作社核心价值取向。分红若不规范,出资入股合作社的成员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细化利益分配方式,探索以股份来减轻退社的随意性。合作社的合作方式非常好,但如果依赖比较松散的联结方式是不行的,成员之间的联系机制。核心成员起了关键作用,故建立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5. 合作社应引进现在农业科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比如双沟镇陈王村蔬菜合作社,以前是水肥不混施 ,现在是水肥滴灌混施。既省时又省力,不但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降低投入的生产成本,是一举双得的好事,用社员户的话说,“不相信科学不行,否则就会落后”。该社许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多是在县农委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合作社依靠科技进步来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合作社和社员的收益。合作社借助农业科研院所等农业专家的技术优势向社员提前、产中、产后等服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向科技要效益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姚梦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1(04).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以及目前的蓬勃发展阶段。从90年代中后期发展至今,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合作重点转向购销、加工领域,并出现了围绕绿色农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农民经纪人协会发展较快,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加,逐步趋向体系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一般围绕支柱产业或几个专业合作组织,并由原来的数量增长转向规模扩大。这一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稳步发展,其作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显现出了五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双层经营的新路子;二是有利于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三是有利于结构调整;四是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五是有利于转变基础领导方式。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随着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也逐步凸现:

1.1规模集成功能:合作社能够达到小品种、大批量的效果,这是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

1.2技术传递功能:合作社有能力聘请专家作技术、市场、政策顾问,把最先进的利学技术、管理方法吸引到合作组织中来,把新的实用技术源源不断地吸纳起来并传播出去,成员能够从合作社得到最好的技术、最新的品种。

1.3智慧共事功能:合作社成员大多是经营能手,他们的点子多、能力强,往往能够把这些点子变成各个社员的共同行为,这就把社员的群体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上来。

1.4信息集合功能: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收集到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专业合作社设立专业网站和网页。用信息技术处理、交流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和效率。

1.5作业同步功能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的地方,各个农户出于提高自身收入的需要,接受了合作社的组织协调,如为了使各户的产品能联合批量销售打进超市或国际市场,合作社对各产生产的品种、耕作技术、采用的农药、收获产品的时间及产品规格等提出统一要求,这样就在发挥家庭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产中协调,为产后合作打好了基础。

1.6能力互补功能:合作社在开展服务中可以发挥成员各自的专长,实现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收到分工协作的效果。

2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并逐步规范,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据了解,大部分合作社社员股金在5-10万元之间,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甚至是名义社员,家庭合作社,真正上规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不多,而且发展数量也很不平衡。

2.2资金瓶颈比较普遍:很多合作社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有的合作社汁员只有以个人名义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同时,很多伏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

2.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管理者也主要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经营管理能力难以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加入进来。但是合作社的自身条件难以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是制约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4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很多中小规模的合作社由于产品单一、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直接导致经济效益偏低,虽然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的产品在一省、一市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经济实力较弱、深加工滞后,也导致了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市场经营风险仍然很大,合作社的自身效益不够显著。

2.5内部运作不很规范:一些小规模合作社,章程内容与执行都不规范,只写不做,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则务管理制度、资金积累制度。

2.6指导服务仍需加强:个别地方和部门领导对合作礼的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不熟悉、不了解,缺乏支持、扶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措施

3.1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合作礼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千万不要下指标、定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是农民组织化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模式。具体采取哪种组织形式,应该由农民门已来决定,不能搞强迫命令。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工作,推动规范化,绝不是要消灭多样化,而是要促进多样化的健康发展。

3.2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要因势利导、逐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这项下作的推动,要体现在教育培训、试点示范、交流辅导上。实行合作社辅导员制度,加强合作社基本知识的传播。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单一后统一、先见效后见利的办法,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3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支农专项投资和农村信贷资金都要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倾斜,在投资方面给予倾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弱者的联合,扶持资金应该折股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较弱,没有自己的积累和资产,形成共同的资产很重要。要在合作社对成员服务的关键环节上给予支持,并将形成的资产折股到户,以便于促进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4

一、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合作经济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近年来,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0户,其中2009年发展41户;总入社成员达到2020人,出资总额达21036万。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销售及农业信息服务等多个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各种农副产品集中销售,有力地解决了我县农副产品散买零卖问题,有效地防止了欺行霸市行为的发生,是符合南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市场经营形式。他的发展不仅对改善农村经济形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因其能有效对接涉农企业,畅通产销渠道、实现与企业互惠互利而对促进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因其在我县起步较晚、农民认识不高、相关业务不熟等原因,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水平不高,设立目的偏离。首先是农民知识水平不高,认识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其次是对注册合作社的相关惠民政策等了解不多;再次是基层干部对发展合作社的认识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不够,没有很好地去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是技术人才匮乏,自身能力不强。难以找到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领头人;社员素质不高,诚信度有待加强;对社员的指导服务、管理服务不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够,合作社辐射带动力度不大,发展缓慢。

三是信息渠道不广,市场影响较大。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民对农副产品的种植与销售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业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受市场变化影响大,加上合作社根底薄、本身资金有限,因而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

四是发展缺乏后劲,竞争能力较弱。就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大多实力不强,尤其是服务和业务还停留在技术咨询和销售初级产品的的层面,很少涉及产品的深加工和对产品附加值的获取,形成不了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了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实现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南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科学发展之道。如何正确引导好、扶持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打造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亮点,需要我们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认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2009年元月1日实施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以及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入社,同时,在全县推广现有的运作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做法。

二是注重培训指导提升能力。积极举办培训班或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并鼓励社员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社员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提升社员专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为搞活商贸流通创造条件,为畅通销售渠道发挥作用。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排忧解困。首先,从政策上扶持,确保政策落实,如人才引进向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农业专题项目支持政策和用地、用电、交通运输及行政收费项目减免优惠政策,等等。其次是加大部门扶持,政府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协调沟通,如工商、财政、金融、税收、电力、农业、农机、水电、畜牧、林业等部门应通力合作,互通消息,在避免部门矛盾的同时,注重各部门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可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不定期交流意见。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发展。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监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增强“守合同重信用”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市场主体信用度和社会知名度。同时,重点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以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问题 对策 建议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国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全国发展形势而言,各级政府部门对当今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作态度上,是“温而不热”、“亲而不近”;而广大的同类产业的农民们,则是“近而不入”、“观尔其行”。

一、存在问题

1.领导重视的不到位

自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发以后,到目前为止,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50万个。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这么多带有今后发展方向、且农民又十分欢迎认可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还没能够完全引起所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正是由于主要领导的重视不够,才导致广播电视等宣传的力度不大,没有真正烘托出宣传声势、带动声势、作用声势。

2.部门支持的不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以后,就其各级的农委部门、经管部门已经开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开始重视起来。它较之为过去成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时代即是“多头管理”,又是“无头管理”的局面强多了。但是,无论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如何在态度上强调要“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而其实各个相关的部门至今还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工作纳入到“上线”去研究、去支持。所以,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不高,效果不显著。

3.资金扶持的不到位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但农民的股金必定有限。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制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均股制,每户股金相等,但这种均股制的股金出资额度都不多,民主管理上实行的一人一票制;第二种是原农事龙头企业牵头或产业大户领办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属于大户控股制,也是股金不均等制。但目前看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股份制,其股金总额与注册资金的总额基本上都不符。这说明了当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底薄”囊空。所以,当前影响和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问题,便是政府资金的扶持问题。

4.合作社自身发展做的不到位

目前,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较快,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严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那就是“身体缺钙”。症状之一是有名无实。即注册资金数码不实;发展社员的数字不实;营销产品的数量不实;同时还有少部份合作社属于“空头支票”,手里拿个《执照》、门前挂个牌子。症状之二是有管无理。部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把有关的规章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似乎就算“管理成章”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目前大部份合作社既没有统一的账册记录,也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都是“流水账”、“糊涂账”,这叫做“管而不理”。同时,有的个别合作社还让入社农民进行机械化的服从,殊不知这种有悖于民主管理方式的管理方法,能把“人心管散”,这叫做“管而无理”。症状之三是有战无略。作为在中国农村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一颗新星——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能长远地发展起来,并且从星星之火燃成燎源之势,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眼光。可纵观目前各类合作社理事长们的身上看,他们还只是短暂的目光,既不能从战略的长远高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胸无大志,心无韬略;既无长远规划,又无当年计划,只是走一走、看一看;瞧一瞧,站一站。

二、对策建议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逐步打造经济上的“百强社”,跨区域的“联合社”,民主管理的“和谐社”,本行业的“示范社”,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突出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第一位的还是要着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和宣传舆论问题。笔者认为,既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是一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今后农村在组织建设上的方向。那么,各级党的组织和政府就必须要从农村政策与发展的全局高度去认识、去推动;要切实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并把这项重点工作真正抓起来,抓出成效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作用,进行广泛宣传,造成声势。

2.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培训检查力度

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是建设与完善合作社的基础性工作。今后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要一手抓好树立典型,全面培训的工作;还要一手抓好普遍检查、重点指导的工作。在培训上,要重点培训法人代表、行政管理人员如何依法运作、按《章程》运作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合作社会计、出纳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在检查监督上,要重点检查人事、财务等管理方面。检查要过细,不要粗枝大叶。

3.抓好政策落实,加大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社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帮助农民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道通畅的产销桥梁,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推动农业走上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道路。

1 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肇州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它是由从事同一类生产的农民、生产企业、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成的紧密型合作组织,其特点是参与者入股,交纳股金,社员享受合作社为其提供的信息、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既有技术、销售等合作,又有资本的合作,提取部分积累后,主要按交易量返还利润,按股分红。

肇州县的合作社在种植业涉及大蒜、葵花籽、杂豆、瓜菜、菇娘、高粱、谷糜、烤烟、特色玉米、万寿菊、早熟低水分玉米、蔬菜等品种;养殖业涉及奶牛、生猪、大鹅,已形成了4个奶、肉、牛专业村、3个生猪专业村、3个大鹅专业村和3个蔬菜生产基地。

肇州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在解决农产品“卖难”、连接市场、盘活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面临问题

2.1合作社自身实力弱 一是合作意识不浓,有些社员的入社只是形式上的联合,没有形成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局面,社员只有利益共享,没有风险共担的意识。二是硬件条件较差,办公场所筒陋,有的在理事长家办公,有的规章制度不建全,有的甚至没有挂牌。三是注册资金偏少,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6个,注册资金10~99万元31个,41个合作社注册在10万元以下。四是抗风险能力较弱,合作社成员少,生产品种单一,没有自主品牌。五是社与社之间设有形成联合。

2.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一是管理人才匮乏,二是财务管理人才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的结构和素质,人才问题是合作社发展的最主要困难之一,合作社农民成员数占到总成员数中的比例达98%。这些农民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难以保证。在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仅10人,只占总数的13%。

2.3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合作社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规范、重建设轻指导、重扶持轻监管”问题。只注重发展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运行质量的提高。相当部分的合作社停滞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层面,还没有具体开展业务,有的甚至没有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不健全,有些合作社组建动机不纯,初衷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得到国家的扶持和补助。部分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设立了必要机构,只流于形式,很少开展活动。有的合作社,没有独立资产和独立账户,不实行独立核算,把合作社与村委会混为一谈。

2.4 合作社融资难度大,资金存在问题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一是一些合作社自身实力差,无有积累。二是信贷部门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有的金融机构甚至不承认合作社法人资格。三是金融机构没有对合作社进行授信评等,导致贷款无门。四是得到政府扶持的合作社只是少数。五是合作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注册资金只要社员认可,采取不验资、不年检、不罚款的三不政策,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合作社做强做大。

3 对策建议

3.1 增强实力,规范发展 一要加强指导和服务,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逐步规范、提高。二要指导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邦助申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三要引导合作社办实体、树品牌,用品牌占领市场,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重点应做好同业合作社之间联合,组建联合社,实行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产地认证等统一服务,形成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