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股权激励;企业绩效;企业特征因素

1前言

目前,股权激励已广泛应用于公司治理中,成为了现代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激励约束机制。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

现有关于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股权结构是企业内生的,股权激励受到包括企业绩效等各类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无关。第二种观点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对二者关系的因果推论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股权激励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绩效,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绩效的提升,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得更过股权作为奖励,因而提高了股权激励水平。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为非线性相关,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多数发现了二者之间呈倒U型相关,但也有少数研究发现了三次相关或四次相关关系。

由此可见,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非常复杂,这可能是由于股权激励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缘故。

2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在不考虑股权激励影响因素和考虑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分析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通过对比两次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结论。主要分为三步:1.在不考虑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分析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2.分析企业微观特征因素对股权激励的影响;3.在考虑股权激励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分析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经过上述研究以后,相信能够得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式。

2.1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2.1.1研究假设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本文首先假设:1.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相关。

2.1.2研究设计

(1)变量定义

①因变量

企业绩效,以托宾Q值(TQ)进行衡量,它表示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将托宾Q值的计算公式定为:托宾Q值=(股票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②自变量

股权激励,以管理层持股比例(OWN)衡量,计算公式为:经营者持股比例=经营者持股数总和/企业总股本×100%。

股权激励的平方,以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平方(SQO)衡量,用于验证是否存在区间效应。计算公式为:经营者持股比例的平方=(经营者持股数总和/企业总股本×100%)2。

(2)模型设计

根据变量定义,本文模型设计如下:

模型1:TQ=α0+α1OWN+α2 SQO+e,用于表示企业绩效与股权激励和股权激励平方的关系。

(3)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选取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424家。剔除了ST和*ST的企业和发行B股、H股、N股和S股的企业。

本文用到的上市公司交易数据来源于雅虎财经,财务数据、股权结构特征数据来自公司年报,使用SPSS 11.5进行有关统计检验。

2.1.3研究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持股比例方面,样本平均持股比例为3.4327%,其中最大值为69.2892%,最小值为0.0009%,标准差为10.5467。在托宾Q值方面,样本的平均值为1.6621,最大值为6.9384,最小值为0.7873,标准差为0.7884。

(2)回归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根据模型1对样本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分析发现:模型1的F值不显著,R方为0.47%,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很小,模型1不能进行很好的预测。持股比例、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托宾Q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表明在不考虑企业微观特征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很小。

2.2企业特征与股权激励的关系分析

2.2.1 研究假设

根据以往研究,本文选取两个企业微观特征因素:企业成长性和股权性质,研究其与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

(1)企业成长性

根据理论,企业处于高速期时,其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迅速增加,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因此需要更高水平的股权激励以降低成本。与其他企业相比,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高成长性的企业,如: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企业、民营企业更多地采用股权激励机制。

因此,本文假设:2.企业成长性与股权激励正相关。

(2)股权性质

根据企业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性质,本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类: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刘国亮、王加胜(2000)发现,国家股比例越大,股权结构越集中,因而股权激励效果越弱。学者认为,由于国有控股企业不是以经营利润为目标,而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为国家利益服务,所以,国家股东的目标和公司追求最多的利益目标不一样,两者存在矛盾。与此同时,因为国企和国家利益紧密相联,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经营压力较小,因而对股权激励的需求程度不高。

因此,本文假设:3.是否国有控股与股权激励负相关;

2.2.2 研究设计

(1)变量定义

①因变量

股权激励,以管理层持股比例(OWN)衡量。

②自变量

企业成长性,以资产总额增长率(GRO)衡量,计算公式为:资产总额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股权性质,以是否为国家控股(SH)反映股权性质,SH=1表示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SH=0表示第一大股东不是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

(2)模型设计

根据变量定义,本文模型设计如下:

模型2:OWN=β0+β1GRO+β2SH+e,用于研究企业微观特征与股权激励的关系。

2.2.3 结果分析

(1)相关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企业成长性与股权激励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成长性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计划,假设2到初步验证;股权性质与股权激励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国有控股企业股权激励程度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假设3到初步验证;另外,变量之间的判定系数均小于0.8,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2)回归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根据模型2对样本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分析发现:模型2的F值在0.01的水平上显著,R方为25.074%,DW统计量为1.9260,表明模型基本不存在序列相关;企业成长性与股权激励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假设2得到验证;股权性质与股权激励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假设3相符。

2.3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通过对企业特征因素的分析,本文发现了企业特征因素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由于这些企业特征因素会影响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作用,因而需要在考虑这些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再一次的研究。

2.3.1 研究假设

本文假设:4.在考虑企业微观特征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相关。

2.3.2 研究设计

(1)变量设计

①因变量

企业绩效,以托宾Q值(TQ)进行衡量。

②自变量

股权激励,以管理层持股比例(OWN)衡量。

股权激励的平方,以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平方(SQO)衡量。

③控制变量

企业成长性,以资产总额增长率(GRO)衡量。

股权性质,以是否为国家控股(SH)反映股权性质。

(2)模型设计

根据变量定义,本文模型设计如下:

模型3:TQ=γ0+γ1OWN+γ2SQO+γ3GRO+γ4H3+e,表示在考虑企业微观特征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3.3 研究结果分析

模型3的F值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回归方程的设计有效,R方为30.315%,DW统计量为1.927,基本没有自相关。持股比例、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托宾Q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表明在考虑企业微观特征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结论

本文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发现如下的结论。

(1)企业特征因素与股权激励。企业成长性与股权激励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测是由于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时,资产快速增长,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成本上升,而采用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成本,因此二者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与股权激励显著相关,表明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机制。

(2)无论是否考虑企业特征因素,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发挥作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内部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总体偏低,平均持股比例仅为3.433%;企业内部股权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于东智、谷立日(2001)提出企业应通过科学测算确定自己的最优持股数量,并建立持股权合约制度;企业绩效指标不合理,只重量化指标和短期指标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企业的评价不够全面系统。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评价、监督约束、信息披露等机制,为股权激励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Diane K. Denis,John J. McConnell,Alexei V. Ovtchinnikov,Yun Yu.S&P 500 Index Additions and Earnings Expectatio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5):1821C1840

[2]Demsetz,Harold.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26(2):37590

[3]仪垂林.经营者持股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6

[4]游春.股权激励对董事会及TMT团队的经营绩效差异的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6

[5]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6]于东智,谷立日.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9):2430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股票期权;研发支出;长期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股票期权(ESO)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矛盾、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计划。自20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企业成功运用,迄今已成为最富成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它赋予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一种选择权力,持有者可以在特定时期内行权,即在特定的时期内以事先规定的行权价(授予期权时股票的公平市值)购买本公司的股票。

一、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导致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经营者、公司内部科层结构之间的委托-关系。股东是公司真正的所有者,而管理者是经股东选举成立的董事会雇佣来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受聘于股东,从而股东在公司内执行管理权限。这种所有者和管理者相分离的制度必然导致一种所谓的“人问题”。即,作为非所有者,管理者是否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进行公司的运作,而不是试图通过人资格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ESO通过授予经理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使经理享有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把对经理的外部激励和约束变为经理的自我激励和约束,从而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而不是注重短期效益。其最大的作用是按照公司发展成果对高层管理者进行激励,具有长期性,使高层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高层管理者的经营行为长期化。这种手段的核心在于:通过将高层管理者改造成为公司资产的所有者(即股东),使高层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股票价格挂钩,进而使公司的利润和股东价值挂钩,在高层管理者努力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公司价值以及其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股票期权是作为对经理长期激励的一种方式而引入经理薪酬结构中的,它能有效克服经理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固定支薪制度下,经理的收益仅与企业的年度绩效相关。然而,经理在从事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以及长期投资等有关问题进行决策。由于收益的延期性,这些决策的效果通常要在三年、五年甚至十余年后才能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但在短期内会给公司的财务状况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样,出于个人收益的考虑,经理可能会放弃这些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计划。引入股票期权后,由于股票期权的执行期限一般较长,并且只有在反映公司业绩的股票价格上升后,才能给经理带来收益。这样,就促使经理注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获利能力的提高,自觉抵制短期化行为。

二、我国上司公司高管层股票期权激励总体考察

截至2008年9月,我国共有69家A股上市公司已经实施或者准备实施股票期权来对高级管理层进行激励,占沪深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6.45%,这些公司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

69家采用股票期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较广,其中高新科技产业居多。按照国内通常分类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代表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通信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和新材料产业。在69家采用股票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有36家公司属于高新科技产业,占到总样本的54.55%。可见,高科技类公司比其他公司更积极使用股票期权激励。高科技公司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科研技术、内部管理、市场开发要求更高,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在内的核心人才对公司的意义尤其重大。

从地区分布来看,69家上市公司分布在21个省区,更多地集中在广东和浙江,也是公司家数超过10家的两个省份。广东有15家,占广东上市公司的7.85%;浙江有12家,占当地上市公司的9.92%;接下来是北京,有7家公司,占当地上市公司的6.54%;其余地区的公司家数均在4家以下。由此可见,发达地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公司较多。

三、股票期权激励与研发支出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模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股东关心的是公司未来长期时间内的现金流量,在股票期权制度下,经理人退休后或离职后仍可继续拥有公司的期权或股权,可继续享受公司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这样,出于自身未来利益考虑,经理人员在任期内就会与股东保持视野上的一致性,致力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而研发支出的规模和比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绩效。研发支出是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研发活动从广义上来讲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在新经济条件下,研发支出在企业支出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日渐表现为一种经常性支出、固定性支出,为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不竭的动力。企业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之后,若开发成功,设计出了新的产品,形成了新的技术,则构成企业的一项自创无形资产。因此,从理论上来看,使用股票期权激励的公司,其高管层应当更加关注企业的研发支出。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69家使用股票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施行股票期权激励后两年相对于施行前两年其研发支出(用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来表征)平均增长17.6%,最高增长率为126.8%。而其中高新科技产业研发支出平均增长率为37.2%,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他行业最高增长比例为47.3%,最低增长比例为6.02%。由此可见,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行股票期权激励后,高管层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绩效,他们会不断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以此促进企业的长期绩效,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这其中,高新科技产业研发投入增加比例更为明显,相对于其他产业,他们更加依赖于高新科技所带来的企业绩效的提高;而纺织、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R&D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传统产业的升级。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企业业绩 上市公司

一、我国股权激励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股权激励发展历程

股权激励的政策来源于1999年8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对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实行包括期权在内的股权激励——“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为我国企业经营者管理要素和科技人员要素实施期权分配提供了政策理论依据。

(二)上市公司适应期的探索

这一阶段由于政策层面的大力改革,公司法修订,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为推行股权激励体制扫清了基础。分置改革前,大多采用现股和期股激励模式,实施公司数量较少,持股比例普遍偏低,有效性被大打折扣。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流动性显著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企业的积极性,为激励机制的引入、股权并购一系列有力的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2006年1月试行办法正式出台后,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热情第一次被点燃。

(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从2007年开始,经过四年的深入了解和不断尝试,股权激励体制逐步走向成熟。

2007年全年只有1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正式计划,数量上远小于2006年,但是在质量上有了显著提高,得到科学的规范。这一年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股权激励的监督与指导。突出的特点有90%以上公司选择在12月公布,全部采用股票期权的模式,定向增发或二级市场回购作为股票来源首次出现。2008年中国股权激励真正进入井喷期,沪深两市公布计划的共有67家公司,创历来年度数量新高.2009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仅有18家,为近4年来第二低,但方案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的股权激励进入黄金窗口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我国股权激励发展中的问题

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激励方案的制定-审批-实施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存在程序漏洞和监管失职;国有控股公司的实施复杂混乱,缺少经验,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方案类型,激励水平,行业分布层面不够均衡协调,长期稳定性欠缺。在近4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体制存在诸多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股权激励制度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设计本身,也和内外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经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股东的长期利益,除了其内在的利益驱动以外,同时受到各种外在机制的影响,最终是其内在利益驱动和外在影响的平衡结果。它的适用需要有各种机制环境的支持,制度自身的合理性,经理人市场,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制度环境,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因此,要提高股权激励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就应从以下方面为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一)完善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首先,严格规定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条件,建立企业股权激励申报自动触发体制,通过公众信息对满足条件的企业纳入实施股权激励考察范围,避免企业经营者出于私心择机选择和为避免业绩压力放弃实施股权激励的问题。其次,为有效化解集团公司中非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不平衡性,避免资产向上市公司转移以提高上市公司业绩,鼓励或者要求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整体上市。同时打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额度不一致的现状,建立一致的股权激励额度机制。

(二)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市场选择和价值评价机制

努力建立企业经理人能上能下的快速调节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公司价值和经理人业绩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因。为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过度干预,防范市场操纵,规范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执业行为,推行公司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严肃财务审计纪律。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企业内部治理的目标。努力通过减持限售股,扩大流通股比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切实落实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头戏。

规范董事会建设,健全董事会制度,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的现象,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

(四)构筑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在股权激励制度中,单一的制度并不能实现对经营者完全有效的激励,多种配套制度共同的影响和彼此协调将使得激励制度朝着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上进步。上市公司应借鉴西方企业的做法,采用包括基本薪酬、年薪、各种福利和职务消费以及长期激励计划在内的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但要保证得到科学的设计,合理的实施和公平的考核。

(五)规范外部环境

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形式为各项机制的形成和强化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变妨碍各种机制发挥的不合适的政策因素。

三、结论

股权激励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潮流的大趋势,这种以多元化激励模式和长期绩效薪酬相互作用的创新型制度也具有它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制度在资本市场的建立凭借着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彼此影响发挥着有效作用。股权激励制度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息相关。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业绩,而过程可以表述为:努力程度决定业绩,业绩决定股价,股价决定报酬,这种良性的循环作用机制表明了死者之间的相关性越强,激励效果越明显。

参考文献

[1]王君彩,马施.控股权性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5).

[2]何江,李世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4).

[3]徐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倾向性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3).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4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江苏安全生产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规定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急响应原则、应急管理程序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根据本企业生产加工特点,为应对几种安全事故类型。各专项事故预案详见5.4各项应急救援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部位、设备设施、事件及灾害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1.5 应急工作原则

遵循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专业应急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xxxxx有限公司坐落于如东县岔河镇xxxxxx,厂区周边为xxxx,单位地址为xxxxxxxx号,距镇政府约x公里,占地面积xxxm2,建筑面积xxx m2,职工总数xxx人,是一家民营企业。单位生产车间xxxx m2,有xxxx等设备。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本企业是xxxxx企业, 企业存在xxxxx、xxxx等特点,涉及到xxxx,xxxx等危险源.这些危险源蕴含着一定的危险。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1)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厂领导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科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2)成立事故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由厂长担任,如有特殊情况厂长不能到位时,由生产副厂长代任。副总指挥由生产副厂长和设备副厂长担任。成员由生产科、保卫科、设备科、技术科、材料科以及各车间负责人组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略)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总指挥部

职责

①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抢救预案。

②负责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及紧急处理措施。

③负责调用本厂范围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④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⑤负责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⑥负责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⑦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2 )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

职责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是本企业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

负责平时的应急准备。负责报告、信息报送、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及协调。

②负责与外界的渠道沟通、引导公众舆论。

③联系地点及电话,厂办公室: xxxxxxx

(3)抢险、抢修组(设备科)

职责

①由设备科牵头,各车间、科室配合组成。该组成员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力企业 股权管理

目前精细化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电力企业集团,由于企业规模庞大,所投资企业繁多,在现今电力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电力企业集团对投资股权的管理要求,需通过对电力投资股权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股权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提高股权管理水平,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精细化管理讲究求“精、准、细、严”,以简单化、流程化、定量化、信息化为主要管理手段,本文将结合上述管理原则探讨电力投资股权的精细化管理。

一、股权分级管理

目前电力企业集团对投资企业股权管理多侧重于集团管控模式,即所投资企业的股权事项均须经集团审批后才能执行,例如所投资企业的重大事项(如股东会、董事会议案)均须经过集团公司审批后,再由派出的所在企业的产权代表根据集团审批意见进行执行。该类管理模式虽有利于集团管控好所投资企业股权,集团意志及战略意图可较好落实到所投资企业,但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增多了审批管理环节,不利于快速决策,也不利于发挥投资平台公司的职责与作用。

鉴于上述情况,则可考虑在维持集团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对下属企业适度“简政放权”,以“谁投资、谁负责”为原则,实现股权的分级管理。即集团母公司对投资企业股权管理不再是“一手抓”,而是将监管权限及责任逐级下放,由下属子企业在母公司授权范围内以投资主体身份对投资企业股权进行直接管理,超出授权范围的事项才往上逐级报批。如此做法则既兼顾了集团管控目的,也较好发挥了下属企业的投资管理职责,使得集团意志在各层级公司中得到分解落实。值得注意的是,要有效实现股权分级管理,则需明确好集团母公司与各级企业的权责划分,细化授权事项及审批流程,注重执行的考核及激励,以形成权责利一致、高效决策的运作机制。

二、股权分类管理

因所投资企业的所在行业、控股程度、投资金额、股权结构等情况均不一样,靠单一的管理方式去应对投资企业情况的多样性已不可行,而需对所投资企业的情况进行梳理归类,根据企业的某类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提高股权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下面将以投资目的、控股程度、合作股东等作为分类因素,探讨股权的分类管理。

(一)根据投资目的分类管理

1、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即侧重股东回报,可在合作初期就跟其他股东方约定利润分配原则,并在公司章程中进行明确。同时为便于加强财务监管,可在公司章程或其他有约束的文件中要求项目公司定期向股东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经营信息,以及时获知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的关联交易、利润分配等与股东收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则争取具备影响力的表决权。

2、以实施集团战略为目的。则对于该类企业的股权管理应侧重于能否实现集团战略意图,需加强对项目公司的发展战略、重大投资、资产重组等涉及公司发展定位的事项的监管,同时应从集团层面统筹好在同一产业链条上的投资企业的相关业务管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二)根据控股程度分类管理

控股企业与参股企业由于在控制影响程度、管理深度上有很大差异,因此管理方式上也需进行区分。

1、控股公司股权管理

因母公司对控股公司的管理已经足以对其进行影响及控制,并能全面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因此对控股公司股权的管理上应侧重于已有权益的巩固及集团意志的执行,规范公司治理运作,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简称“三会一层”)科学决策、相互制衡的机制,以使集团战略及经营意图在控股公司中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应注意维护好与中小股东的合作关系,尊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规范自身作为控股股东的行为,及时向中小股东披露其关注的事项,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

2、参股公司股权管理

参股公司因管控力度及管理深度远不如控股公司,且公司主要由控股股东管理,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股权管理常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参股股东权益易受侵占。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参股股东基本脱离公司经营管理,难以直接有效地对参股公司进行监管,甚至难以及时获悉公司情况。此种情况下,控股股东容易利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机制,将公司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管理,通过关联交易、资产转移等方式侵占参股股东利益;企业内部经营层则可能在股东给予权利过大、缺乏监督制衡的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发生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相背离、“内部人控制”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参股公司股权管理应侧重于维护自身权益、防范投资后风险,充分使用股东“知情权”,争取涉及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否决权”,联合其他参股股东增强参股方的影响力、渗透力,在有效制衡机制下依托控股股东及项目公司经营层管好参股公司。

(三)根据企业重要程度及监管难度进行分类管理

所投资资企业的重要程度及监管难度直接影响到所需投入的管理力量及管理策略,因此也需按此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企业的重要程度可根据企业的投资金额、战略投资意义、所在行业、与集团的业务关联等因素进行划分,监管难度可根据表决权、影响控制度、公司治理情况、控股股东管理能力等因素进行划分。对于重要性较小且较易监管的企业,则侧重把好重大事项决策关,防范重大管理风险。

(四)根据合作股东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与其他股东合作投资的企业,由于合作股东在企业背景、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理念等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合作企业管理风格、公司治理方式的差异,为实现与不同合作资本实现管理上的有机融合,有必要根据合作股东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与国有企业合作的企业,由于国有企业一般比较强调规范合规,因此管理上应注重制度健全规范,程序合符规定,防范因违规造成的重大责任风险。对于与外资企业合作的企业,由于外资企业强调按规矩办事及工作效率,因此应注意细化公司章程、合资合同条款以便执行起来有据可依,且在管理决策环节上尽量精简并带有一定灵活性,以提高决策效率。

三、股权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股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股权管理业务质量及工作效率,为管理决策提供有益信息支持。在信息化管理上要实现精细化,需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完整性。一是能全面涵盖股权管理业务,实现包含前期股权投资立项、中期投资管理、后期股权退出等各阶段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信息数据应完整、全面、详实,能够通过手工填报、引用其他业务系统、自动演算生成等多种渠道采集足够信息资源。

2、实用性。系统除能实现数据采集、筛选、分析、统计等通用功能外,应能满足业务实际需求,提供特定的业务功能,如实现重大事项审核的闭环管理、投资股权价值的动态分析、产权分布分析等,能与股权管理理念实现有效融合,提供管理决策信息支持。

3、灵便性。一是能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界面,如给决策者提供的信息界面应相比业务人员更宏观、精简。二是操作界面应尽量简单、易懂、具有引导性,让用户有良好的应用体验,如能只靠点击鼠标操作的就不用键盘,能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就不要人工填报。三是能提供灵活的应用方式,支持远程操作及智能移动终端操作。

股权激励企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国际经验;启示

一、 引言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是指基金管理人与被投资企业签订协议后,从私募股权基金向被投资企业注入资金后直至私募股权基金退出被投资企业的期间内,基金管理人参与被投资企业董事会、追踪监控企业的行为以及提供各种管理上的帮助以实现价值最大程度增值、防范风险的行为。那么,投资后管理与被投资企业绩效有何关系呢?本文拟通过整理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总结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与被投资企业绩效:国际经验

1. 企业黑箱视角。所谓企业黑箱视角,是指将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视为黑箱,研究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后管理和被投资企业的公开上市价格、股票回报率以及投资回报率之间是否正相关,从而判断基金管理人的参与管理活动是否对被投资企业的价值绩效产生积极作用。目前国际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后管理对被投资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基金管理人的参与管理活动提高了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后的经营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如表1所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有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与无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在市场绩效方面并未有实质差别,如表2所示。

2.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要研究私募股权基金哪些投资后管理行为积极作用于被投资企业的成长,而非单纯地将被投资企业视为黑箱,简单研究投资后管理与被投资企业绩效的关系,具体如表3所示。这种分析方法也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投资后管理是被投资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被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投资后管理可实现知识共享、整合或接近关键资源、缩短企业产品市场化时间,从而增加被投资企业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被投资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更好的绩效,他们质疑投资后管理是否真的能为被投资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从而提高被投资企业的绩效,具体如表3所示。

三、 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的启示

1.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私募股权基金有效的投资后管理,应能够支持被投资企业,研究和协助规划发展战略,帮助优化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构建最优的公司架构、透明规范的财务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以促使目标企业迅速发展,实现投资增值。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后管理远未达到上述目标,投资后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笔者认为,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由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还跟不上资金规模膨胀的速度,专业的人才更为匮乏。其次,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具有地域性,导致其规模较小,且缺乏统筹规划和风险的合理分散,管理水平也比较低,而能够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私募股权基金更是少之又少。其三,因Pre-IPO盈利更可观,大量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侧重于对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无心提供有益的决策意见和增值服务。其四,我国募股权基金一半以上具有政府背景,其运营体系受到行政关系的干扰,导致决策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并容易滋生寻租行为。其五,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多数未建立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业绩作为对目标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重要考核指标,也为在投资协议中就资金使用的监管、优先股权、一票否决权、明确股东派生诉讼权等权利进行明确规定。

2. 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的启示。国内关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绩效的研究比较少。龙勇、庞思迪和张合(2010)针对投资后管理中的两种主要形式——项目监控和增值服务,研究了两者对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股权结构、约束激励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认为项目监控和增值服务都对企业董事会、股权结构、约束激励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孟卫东、江成山和刘珂(2009)认为基金管理人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和监控最终是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他们通过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投资后管理通过提升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转化能力等方面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分析框架。

综合国内外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管理与被投资企业绩效的关系,笔者认为值得国内私募私募股权基金借鉴的主要在于管理体制创新,具体包括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