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金融;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9-0061-02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目前,全市已有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0多个,会员人数达到40000余人。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涵盖了生产资料购销、农副产品销售、大棚种植、特色经营等多个方面,为入社农民提供着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自2007年3月创办了全市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资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村农村专业合作社以来,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非常迅速,截止到2009年5月,五原县已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3个(还有7家正在申请办理中),注册资金3427.7万元,成员总数2513人,其中农民成员2501人,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21980户,占五原农户总数的45.8%,可以说五原县已有近一半的农户纳入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
(二)经营运作灵活,社员积极性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股东按每股1000元出资经营,专业合作社可获得一定的利润,股东按股分红。会员入社缴纳少量会费,即可享受相关优惠待遇和各项服务,例如低于市场价格购进农资等。专业合作社在“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原则的指导下,明确了股东、会员的权责和分工,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按股分配的较为规范的经营模式,极大调动了农民入股入社的积极性。
(三)管理逐步规范,惠农效果逐步显现
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由全体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选举理事长及监事长,制定全作社章程、工作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发展倡议书等,依据合作社章程聘任经理、财务会计、现金保管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入会当股东,年年能分红,农副产品包售”成为惠农效果的真实写照,2008年五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销售农副产品6亿多元,销售总值3.9亿元,入社社员人均节本增收350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益分析
(一)提高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农副产品进入市场能够销售顺畅,价格稳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和希望。而多年来不断出现的农产品卖难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使农民对市场风险心有余悸。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牵线搭桥,充分发挥专业组织的协调能力,把农产品销售作为首要任务,在农副产品收购和销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缓解了合作社成员农产品卖难问题,很多农产品实现了预订签单,季节成熟后直接出售给签约方。
(二)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企业与农户的联结协调,基本实现了生产、销售的有效衔接,一方面解决了企业面对单家独户收购成本过高,农产品供应实现批量性、稳定性的难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民希望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谈判地位,组织起来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的成立,不仅稳定了生产企业的原料基地,提高了集约化程度,也改善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资源的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有效化解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提高了农民专业化程度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落后的弊端是“散、小、弱”,造成农民愿分不愿统,科技意识、质量意识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全作为基础,从服务农户的角度出发,通过引进、示范、培训来传播新品种和专业生产技能,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了农民组织意识、科技意识和质量意识,农民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五原县已建立农村专业产业化基地71个,还有20个处于在建中。
(四)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程度
与企业签订产销合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各类规范化标准和品种要求,组织入社农户实现了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农资供应的统一,通过推行绿色农产品生产,共同打造优质品牌,大大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如美葵、番茄、蜜瓜、蔬菜等逐步推向市场,市场有率逐步扩大。
(五)提高了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和收入水平
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一是降低了生产资料购买费用,通过联合,农资购买量大幅度增加,农户可享受到批发价或出厂价优惠,节约了投资成本;二是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使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节约了交易成本,合作社集产、加、销于一体,通过内部服务使交易成本降低,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抗风险能力得以提高。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育程度不高,组织规模小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创办至今,尚处在起步阶段,经营的业务范围、业务的发展走向还处在一定阶段的探索中,尽管其性质属于企业法人机构,但由于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资金建立,股东、会员入股、入会资金少,规模相对较小,经营比较分散,实力弱,带动功能差,竞争力不强,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仍然低。
(二)内部管理层素质不高,合作意识较为薄弱
许多合作社主要依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合作社理事长学历普遍不高,合作社社员、理事对合作机制了解非常有限,对合作社本质的认识不深人,合作社“三会”组织的管理运行欠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不健全。一般成员只能跟着跑,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多数农民甚至合作社的领导层,对什么是合作社,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组织、普通企业的区别,以及办社原则、宗旨等基本常识的认识还很模糊。
四、金融扶助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采取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有较强资金需求的合作社通常是有生机、不断谋求发展的合作社。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一是增加财政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项目数量,把专业合作社作为政府扶持农业、农村的重要对象,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村、扶持农民的思想,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开展联合授信,解决合作社抵押资产不足问题,使合作社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三是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工商资本的注入不仅可以迅速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而且还能帮助合作社打开农产品市场,助推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2
一、情况概述
在距离林州市向南30公里的地方,坐落着可谓山区乡的样板——茶店乡。该乡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占地90平方千米,其中十分之九的区域为山峦和丘陵,总人口3.4万,共有23个行政村,101个自然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居住分散,土壤不够肥沃,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近些年,当地干部认真分析当地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把力量集中在畜牧养殖业和坡地经济上,打造出以畜牧养殖业、经济林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为主干和支撑产业的特色镇:共建1座养鸽场、100余座养鸡场和1500余座养猪场;合计种植杏树、李子树、桃树、葡萄树等200亩,核桃树2500余亩,花椒树600余亩;打造出以辛夷、黄芩、、血参四大品种为核心、面积达1.7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有8个中药材百亩园、3个千亩方、1个万亩区,12个示范村,并改善了胡家沟、茶店两个中药材种植千亩方,该乡共计4900余户参与到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超过5640万元。
二、合作社概况
茶店乡的地貌导致交通运输极为不利,牲畜喂养成年后不好运输出卖,果子运不出去导致滞销,中药材被收购商压低价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地干部借鉴外部经验,从实地出发,号召各村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虑,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当前,全乡共有3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会员有3351人之多,其中34个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个畜牧养殖协会共有中药材种植会员3106人,养殖会员240人;1个机械专业合作社有
机械会员5人。
三、掌握四个认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济组织。”在充分研究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对提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现代农民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将来农民日趋联合,跨区域产生板块式大产业的主力经济组织即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始阶段。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生态区域、同产业之间会日趋联合。目前尚未基础工作,各个产业的分散基础工作由分散的合作社来做。随着合作社的逐渐壮大,将有总社和分社的区别,
从而逐渐实现同一产业的大合作。在分析发展趋势和国外经验后可以得出结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注定要增强县域经济的特殊企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以农业为主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力量。
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力量。规模、质量和价格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三个必要因素。生产规模和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地位和价钱。产生规模和形成按标准化生产必须要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加之进行深加工、包装以及采取品牌战略等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和充实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内部结构已经产生新变化,但存在的问题是“分”十分清晰——分开到户经营,但“统”的服务功能却在下降,而农民自我服务的方式又十分匮乏。组织农民“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供应农业资料,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产后提供加工销售、包装等服务,合作社的收入按照法律和章程规定进行合理分配,十分给力地解决了当下“统分结合”中“统”的不足难题。
4.政府正确引导从政治上有力保障了合作社良性发展。当下,出现了许多自觉自愿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其目的是为了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和维权的成本。而真正要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游刃有余,推动区域性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乡政府必须要实际出发,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领广大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审时度势地将其联合并发扬统一组织优势。
四、措施与办法
搞好三个结合,促进“四个统一”
1.紧密结合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机制和举措——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经营主体是发展规模经营的前提,我省的专业合作社多为“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服务型合作社,土地入股,集中经营毕竟是少数,目前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股份合作,在经营机制上做出变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来发动、培养、创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2.紧密结合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为现代农业的第一道关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关键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行。质量安全与产业的组织化息息相关,组织化是标准化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产业化的提升离不开组织化和标准化的实现。在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坚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实现的程度和好坏甚至决定了专业合作社的未来。
3.紧密结合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由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方针的不断落实和深度推进,我国将增强对农业产业的帮扶力度。乡一级政府应在政策上倾斜、行动上支持专业合作社来承担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因为专业合作社独具高效、民主、透明和效率高的优势和特色,是国家扶持项目最安全可靠和行之有效的实施主体。
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3
关键词:印江自治县;农民合作社;调查报告
1 印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况
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32个,从业总人数达到2万余人,注册资金10.81亿元。全县4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运转较好的有191个,正常运转的有143个,只挂牌和因市场因素、人员变动、产业调整等未运转的有98个。印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为促进印江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一)从合作社的行业分类来看,种、养、服务类占主导,其中种植类290个,占67.1%(茶叶类152个、食用菌36个、其他102个);养殖类88个,占20.3%;农机类14个,占3.24%;服务类40个,占9.25%。
(二)从合作社发展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专业大户领办型。由种养大户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养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即由村集体组织发起,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的服务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 发展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调优了农业产业结构。印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本地传统、优莺吞厣产业,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印江县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印江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中,采用统一品种引进、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模式,既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另外,对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场前景,单个农户无法做大做强的产业,在农户组成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了名、特、优农产品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三)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能否与大市场成功对接,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印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好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领“小生产”进入“大市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规范成员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作用。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组建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印江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初步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建筑、经商、餐饮、加工、旅游等服务行业,加快了印江县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3 主要做法
(一)围绕主导产业,在加快合作社发展上求突破。一是围绕传统产业抓发展。依托生猪、蔬菜等印江县传统的种养殖产业,在扩大规模、健全生产组织体系,延伸产业链,实施现代改造,寻求突破发展基础上,引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围绕特色产业抓发展。以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肉牛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品牌文化创新,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延展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档次,把塑造精品作为生产经营的战略目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强化制度建设,在合作社规范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合作社制订完善章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规范分配制度,规范内部管理,重点规范成员登记与出资,成员账户与财务管理、盈余积累与权益分配、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制度。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落实上级有关扶持政策的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信用评估体系,为有条件的合作社每年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组织发展的资金问题。
4 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自身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注册资金不实,存在纠纷隐患。比较突出的是,合作社大多注册资金没有进行验资,如果此类情况一旦出现纠纷,尤其出现偿还银行借贷纠纷,势必将引讼风险。
(二)发展规模小,质量不高。大多数合作社只是停留在种植、养殖以及传统销售的层面上,而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由于合作社产品商标注册的较少,谈不上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专业合作社间缺乏有效的联合,合作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但大多数是各自为政,缺乏联合,造成不必要的低级竞争。如茶叶专业合作社,由于全县没有统一品牌,造成所有的专业合作社都要申请QS证、原产地标识、有机认证等重复资质,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政策资源,增加了组织成本、人力成本,这是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四)内部运作机制还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尽管目前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但因组建时间较短,大多都还没有走上正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另外,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还不够紧密,部分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有的合作社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
5 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治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要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和及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健全完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形成合力,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二)进一步落实政策。具体包括:产业政策倾斜,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财政扶持补助,每年县财政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金融支持,全县农村金融部门要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扶持,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季节性和临时性的资金需要。
(三)发展与规范并举,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当前重点要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完善会计制度;二是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健康规范发展。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搞好变更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坚持原则,明确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4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品牌战略 ;启示
1 农业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的国际经验比较
从1844年世界第一个公认的农业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成立以来,农业合作社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如日本的农协、西班牙的蒙德拉贡合作社、以色列的基布兹合作社等国际知名合作社。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在品牌战略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差别。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法国、美国、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在这里,主要就这三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展开分析。
(1)美国。美国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跨区域合作与联合,共同销售为主。美国政府为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美国国会于1922年通过了“卡帕——沃尔斯坦德法”,把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对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政府帮助成立了农业信贷合作体系,专门为农场主和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这为合作社品牌培育提供了资本支撑。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还设立了农业合作局,专门负责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工作。与法国相似的是,美国也对合作社实行低赋税,并积极开展社员教育培训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为促进机制创新,在扶持新一代合作社品牌战略实施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日本。日本农协的主要特征是以综合性为主,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政府为推动农协品牌化,在两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一是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控制。日本颁布了一个“肯定列表”制度,对农业的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规定了1万多个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下发到各个农协严格执行。二是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如日本在新品种推广、农业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又如为确保农协资金来源,日本政府提供贷款贴息、无息贷款及农林渔业金库贷款等支持。此外,日本也在税收方面对农协给予政策优惠。(3)法国。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专业性强,即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如奶牛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或农机合作社等。为了推进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法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国际化的农产品品牌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目前,法国有4种国家级官方认可的农产品标识认证:原产地命名控制认证、红色标签认证、生物农业标识认证、产品合格证认证;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合作社品牌经营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③政府积极支持,实行了一系列减免税收、优惠贷款、财政补贴等政策。如一般企业需缴纳赢利后30%的利润税,而合作社免征;④重视科研。法国合作社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将科研成果在社员中推广,并给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以此来统一质量标准;⑤重视对社员的培训和教育,尤其重视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合作社开办各种长短期培训,为农民传授科学知识和新技术。
2 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启示
(1)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社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经验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排除贸易技术壁垒因素,农产品质量无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夯实合作社品牌化的基础。
(2)培育合作社文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关键前提。国外的许多合作社品牌之所以发展良好,在于它们重视合作社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把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基本人文精神等贯穿到农民教育中去。我国有部分合作社如果不加强文化建设,很可能会因为缺乏文化根基而无法永续发展。这是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进程中需要重点防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3)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从发达国家的做法看,政府为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尤其在投资、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合作社品牌规模偏小,影响力弱。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4)完善合作社立法是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国际经验表明:凡是立法比较完备的国家,合作社都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合作社的品牌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的帮助和指导首先体现在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 为合作社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合作社产生160 多年来,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主体地位,但在品牌保护和发展问题上依然任重道远。
3 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战略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①资金约束。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短缺,不利于品牌的打造;②人才约束。合作社普遍缺乏较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品牌运作水平不高;③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不规范。相当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在制度上还存在问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外部因素。主要包括:①政府扶持不利。在扶持上,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情况并存,无法有效解决合作社普遍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实际问题;②合作的文化基础薄弱,合作水平低。由于缺少合作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而目前的合作教育培训还不能普及。各种合作社大多处于孤立经营的状态,区域性的合作联盟较为少见,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③品牌的保护和淘汰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和农民受自身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有的假冒别人品牌,影响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农产品品牌数量过多过滥,形不成品牌优势,浪费了资源。
4 我国农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战略
(1)明确品牌个性定位,塑造鲜明品牌形象。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特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强调鲜明的个性,强调特色的品牌,使产品更具个性, 更具有传播性,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积极引进合作社形象识别体系,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
(2)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对品牌管理的长远规划工作,加快建立品牌管理机构、完善品牌管理制度。此外,一个品牌要想获得真正成功就必须要有“文化”,这是一个品牌实现更大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文化是品牌的根。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培育一个在顾客心目中有分量的、具有亲和力的、满意的品牌,就应该通过品牌传播培育独具个性的品牌文化。
(3)注重品牌整合传播,加强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整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 农业合作社把品牌管理的重心放在建立合作社旗帜品牌上, 明确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 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并且充分利用合作社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进行品牌扩张。文化营销就是在农产品品牌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文化营销模式可以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依托当地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合作社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强化浓厚的人文、风土气息, 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4)加强品牌自我保护,科学进行品牌延伸。农业合作社要在品牌设计、注册、宣传、内部管理以及各项品牌运营中加强自我保护, 同时也要进行科学的品牌延伸。任何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品牌,都离不开其赖以成长的农业背景和农产品土壤。因此,在向其他行业和产品延伸时,合作社必须考虑品牌已经形成的市场形象和消费者认知是否符合准备进入的行业和产品的特性。 转贴于
(5)建立农业合作社联合会,品牌经营形成规模。2006 年11 月全国第一个合作社联合会在浙江温岭成立, 这个名叫“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组织总共由76 家专业合作社组成,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由于运行得当,效益明显,不久之后浙江的台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多个合作社联合会。借助联合会的力量,原本依靠单个合作社无法实现的品牌经营可以因为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更丰富的人才储备得到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中华,曹春燕,辛德树.国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5
论文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农户收入,丹阳市,丹徒区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农业作为一种天然的弱质产业,具有投入时期长、收益较低等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自然条件、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又成为一种高风险产业。传统上,我国是以小农经济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这直接导致了农业从业者抗风险能力的缺乏。首先社会实践论文,个体小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其经济决策经常不能反映市场需求。其次,小农因为生产规模小,市场谈判能力较弱,而无法通过谈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论文开题报告。因此,农户希望能通过一些制度和组织,与同业经营者,与上下游经营者进行结合,以减少风险,增加收入。于是,农业合作社划时代地产生了。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办农业合作社的热潮,各种形式和产业的合作社工作开展地如火如荼。特别是2006年《合作社法》颁布之后,农业合作社得到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推广,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目前的农业合作社出现了求量不求质、管理不规范、利润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实践论文,农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针对农业合作社所存在的问题,大批专家和学者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并提供了政策建议。一部分专家从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内源性根据;也有一些专家着眼于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进行探讨;另外,也有相当多的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合作社的立法才是关键之处。总之,专家们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组织自身开展的,而针对农户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微观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态度和意愿直接决定了合作社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正是从农户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现状与态度,并计量分析农户参加合作社的行为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为发展农业合作社规模、推广合作优势、更好地以合作社形式增强农业竞争力、保障农户利益提供政策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二)文献综述
杨惠芳(2005)认为,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在组织创新,建立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使我们找到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
韩洁、薛桂霞(2007)认为,农业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不仅表现在其市场经营和谈判能力的增强社会实践论文,更与生产一体化、二次分红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王新利,李世武(2007)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础的。要使这类组织获得长远而良好的发展,进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政策的实行需要遵循这一基本原理。
二、 数据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次数据由本班四位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前往丹阳市丹徒区实地调查获得,我们走访了当地茶叶合作社周边的4个村落,共发放问卷220份,通过剔除信息明显错误、前后矛盾和异常的问卷21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99份,有效率高达90.45%。
(二)数据分析
1、数据分析分为描述分析和计量分析两部分。在描述分析中,将参加合作社农户与未参加合作社农户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份(是否村干部或党员)以及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产品销售价格等指标做横向的比较,以此对这两个群体的特征做出基本的描述。在计量分析中,选择农户总收入为被解释变量,家庭种植规模、非农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生产资料成本为解释变量,采用Cobb-Douglas模型进行计量。
2、描述统计:
(1)年龄: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户主平均年龄为47.36岁,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户主平均年龄为47.40岁,且两个群体中户主年龄都是呈正态分布的,因此,户主年龄没有显著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2)文化程度:将户主受教育程度按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5社会实践论文,则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这五项比例依次是0,8.82%,47.05%,26.47%,17.65%,平均值为3.14,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这五项比例依次是0,12.12%,76.97%,4.84%,4.84%,平均值为3.11.从各种文化程度分布比例来说,未参加合作社的户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总体均值较为接近,这是因为当地的教育模式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主,大部分户主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社会实践论文,以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户主绝对人数较少。
(3)身份:在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村干部或党员的比例占到了50%,而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村干部或党员的比例仅为7.88%,有理由相信,身份的区别对参加合作社与否是有着较大影响的,这也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通常认为担任村干部或党员的农户觉悟较高,能够积极响应号召,另外也需要起带动作用,因此参与的意愿与可能性更高。
(4)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在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中,平均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为64.67%,而对于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平均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为64.13%,同时两个群体也符合正态分布。
(5)农产品销售价格:本次调查对象为当地的曲阿茶叶合作社,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农户每年采摘两次茶叶。从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对于参加合作社的农户社会实践论文,第一次茶叶的平均出售价格是328.1元/斤,第二次茶叶平均出售价格是235.2元/斤;对于没有参加合作社的农户,第一次茶叶出售价格为319.6元/斤,第二次茶叶出售价格为227.4元/斤,且上述数据分布都较为紧凑。
3、计量分析:
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总收入,以Y表示。解释变量见下表:
表1 实证模型解释变量说明
变量名称 变量定义 平均值
D1 是否加入合作社:是=1,否=0 0.23
X1 种植规模:农户耕种的总面积(亩) 3.43
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范文6
7月27日是陈照新的一个普通工作日,作为洪泽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农民专业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他正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质量建设推进年的活动忙碌。一条消息让他更加振奋,《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草案)》提交一审,首次明确农地股份合作社和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农合组织的发展将更加名正言顺了。
洪泽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一直走在江苏的前列。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7个,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297个,新增加249个。
旺盛的双赢局面
洪泽县具有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保护农民利益的必然选择。洪泽县县委副书记万文华说,洪泽县农业产业化最早的模式是“公司+农户”,在公司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基础和长期稳定性。当市场竞争加剧或者公司盈利机会转移时,这些以营利为首要目的的公司,就很可能弃农而去。因此,公司和农户之间需要一种稳定的联系,这种稳定的联系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莫属。由此农民可以规避自然、市场“双重风险”,又可以实现企业、农户“合作双赢”。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管理条例》、《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洪泽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317个。
其中,三河强生中药材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8年,上市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洪泽县三河镇规划种植药材面积2.5万亩,为打造该县药材种植品牌,促进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该镇成立了强生药材种植合作社,入社户数420多户。当年6-8月份,就发放社员工资性收入120多万元,户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激励与服务同步
农业合作社面临着由“数量激增”向“质量跃升”转变的问题,洪泽县政府部门制定了细致的奖补措施。
每年9月份,奖补由合作社向所在镇申请,由所在镇汇总报送县主管部门,经县主管部门初审后排定奖补对象,会同各镇对奖补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政府,经县政府组织复核后,当年10月兑现50%奖补资金,次年5月份规模不减少,兑现剩余50%资金。
对于具体的奖补标准,洪发[2009]3号文件第四项第三款规定:“当年新发展的账面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合作社,列全县前五名的,奖1万元;列全县6-10名的,奖6000元;列全县11-20名的,奖2000元。”对于当年新发展和种养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特大项目,奖补政策没有明确的,对实施主体的奖补可以“一事一议”。奖补对象仅限合作社或合作社社员,不奖补其他对象。同一申报主体不重复授奖。
奖补措施激励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合作社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登记工作日益繁重。对此,洪泽县工商部门实施了高效便捷的免费登记和集中会办政策。
免费的办理登记手续要求“高效、便捷”。高效就要随到随办,一般情况5个工作日办结,特殊情况不超过10个工作日;便捷就是对登记工作特事特办,由登记部门到镇现场集中受理;同时,召开质监、金融等相关部门协调会,协调会办合作社登记银行开户和合作社法人条形码等有关问题,真正做到像服务招商引资企业那样服务合作社发展。
开展集中会办等提高了办理登记的效率。为方便各镇登记,洪泽工商局及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理和核准权下放,委托到基层分局进行登记。针对工商部门人手少、集中登记数量多、工作量大的问题,洪泽县政府专门协调,在9月底,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农工部领导分别带队,到全县四个工商分局开展集中会办登记工作。四天的集中会办期间,洪泽县共受理登记150家合作社。
未来突破方向
如今,洪泽县已经成为准安市农业合作社的典范,一位在洪泽县政府从事对外宣传的人士认为,在整个江苏省,洪泽的表现也很不错。
对此,该县深入农业合作社一线工作的农工部负责人表示认同,同时也很客观地指出,洪泽县的农业合作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壮大。目前,农业合作社大多是由―人或数人共同出资组建的合作社,由他们引导,带动一部分农民参与合作,在财务管理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黄集镇龙港生猪专业合作社,最初源于赵金美个人投资的养猪场,除了自身发展外,赵金美还向周边一部分的农民提供饲料、苗猪、养殖技术,管理决策由其全权负责;东双沟镇新洁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十几个农民组成,各自分开运作,只是统一销售,销售收入各自按市场价取得。类似这样的组织运作方式在应对和化解市场风险等方面有待加强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