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1
1.哈尔滨市环保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哈市环保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没有专营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有75户是兼营环保企业。这些企业没能把主要人员、设备和资金用于环保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上,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大多数小型的环保企业产品趋同、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设备简陋,有些还是“小作坊”生产方式,生产不稳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行业间沟通匮乏。整体环保设备、技术水平大概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
2.环保企业缺乏科技开发能力,多数产品高科技含量少,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环保产业已被我国纳入本世纪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哈市也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但是,哈市多数环保企业只是靠灵活的经营机制抢先占领了一些环保产品的经营阵地,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后备技术力量和设备,后续发展乏力。在哈市的环保产品中,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到4%,80%以上的产品仅是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哈市“三大”开发研制的科研成果,由于观念、利益、机制等诸多因素,产学研之间很难结合,致使一些环保科研成果长期束之高阁,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为38%,转化率仅为10%,造成许多环保企业长期处于因袭别人落后技术的生产状态。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产品标准化、系统化、成套化程度低。
3.融资渠道不畅,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营机制。哈市环保产业缺乏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资金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环保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匮乏,给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制造了“瓶颈”,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哈市环保产业总的投入仅占GNP的1.5%,而深圳市已超过3%;另一方面,缺乏一套环保产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致使一些企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到外地去开拓市场。
4.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监督管理措施薄弱。哈市的环保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散于各个行业,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现在的产业格局大体是靠自发形成的,致使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环保市场的效应和规模,尤其是环保产业市场管理滞后,造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高额回扣、压价竞争等行为盛行,以致把假冒伪劣的环保产品通过非正当竞争的手段进入环保市场,直接影响了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缺乏完整配套的环保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哈市的环保产业基本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特别是环境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渠道单一,实行的是单纯的行政手段,缺乏利益驱动。政府在信贷、税收、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没有一套有力的鼓励扶持政策,不仅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还使一些有成形产品的企业易地南迁,寻求新的发展环境。尽管制定了一些政策文件,落实起来不到位,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上力度不够,同时,也缺乏鼓励外资和本地资本向环保产业投资的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影响了各种资本在哈市向环保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哈市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它既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环保产业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对环保产业需求的日益增多,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数量的增长已是必然趋势。哈市地处高寒地带,每年采暖期达180天,又是老工业基地,能源结构是以原煤为主,年耗煤量1000万吨左右,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为60%,冬季居民取暖锅炉的防尘设施多数都达不到环保标准,所以,防治原煤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及优化城市能源结构的任务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哈市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布袋除尘器具技术及除尘设备,在防治大气污染领域有其技术上的优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及松花江段污染严重的治理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市地域广阔,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较大比例,其中有耕地2008万亩、草原370万亩,在发展无公害农业及绿色环保食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哈市在全国处于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在城市噪声的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建设建筑材料的提升等方面,对环保设施及材料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及政府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已营造了一定的环保产业市场,使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壮大成为可能。
二、加快发展哈尔滨市环保产业的对策
1.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要根据哈市环保产业特点及优势产品,确定鼓励发展的项目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领域,重点培育和扶持。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环保产业的意见及政策的基础上,明确把环保产业确定为哈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制定可能实现目标的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列入目标计划环保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制定环保投融资政策。优先安排流动资金、专项资金,采用低息、贴息贷款支持环保企业,特别是具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企业。同时,建立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开发创新风险基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对从事环保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生产的环保企业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培育规范的环保产业市场。从一定程度来讲,环保产业市场是政府行为造就的一个市场,政府行为在该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形成宏观层面的调控。针对哈市目前环保产业中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政府应明确哪些项目是优先发展的,哪些项目是属控制发展的。对于优先发展的项目,可以在投资、税收等方面扶持,还可以通过对环保产品的认定和新技术的推广等途径来规范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建立环保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从哈市目前状况看,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包括三个领域:一是城市环保设备制造业,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仪表等;二是环保技术服务,主要包括环保咨询业、环保设施运营业、环保污染治理服务业、环保事故责任保险业、环保投资风险评估业等;三是环保资本和投资领域,即通过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投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环保产业。
3.通过灵活多变的以低成本引进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的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短时间内缩小技术差距,与此同时要随时注意调查、研究环保市场的科技创新动态,利用环保市场及技术进步呈多元化的趋势,引进国内外成熟技术,在现有资金、技术、人力的基础上,尽快将引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迅速占领环保市场,同时要注意吸收、开发符合哈市环保产业发展的适用技术,保证引进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环保产业技术应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再引进—再创新之路,要在主要技术领域达到先进水平,积蓄后发优势,再找准突破口。在高新技术领域或有一定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利用现有准备工业的优势,把闲置的设备及技术运用起来,采用捷足先登战术,引进新技术装备重点环保企业,引进关键技术改造现有环保企业,利用技术引进加快落后技术的替代,其目的使环保产业步入良性循环之中,以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2
一、统筹规划,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时,要把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制定和实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发展环保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培育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一是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主要包括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与装备;噪声控制技术与装备;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艺技术,节水技术与装备;以污染预防为主的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污染防治装备控制仪器,在线环境监测设备;性能先进的环保材料及环保药剂等。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主要包括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服务等。
二、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环保产业升级
(一)制定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政策,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要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限制相对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制订能够满足环保要求、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政策。
(二)加快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环保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一是调整和优化环保技术和产品结构。巩固和提高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快开发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或国内空白的急需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有一定比较优势、有出口创汇能力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市场供大于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要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打破环保产业服务领域的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服务企业优化组合。要推动建立以资金融通、工程建设、设施运营和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环保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三是进一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拓宽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途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一批能够满足环境治理要求、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使环保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布局结构、产业集中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产业和产品升级。
(三)优化环保企业组织结构,实现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环保企业的竞争力。一要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环保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现阶段发展环保产业要充分发挥现有机械制造企业和民企业的作用,引导其转向环保技术设备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使闲置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二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环保市场的竞争力。三要积极引导中小型环保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和总承包公司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依靠优胜劣汰机制和宏观调控,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发展环保产业切忌一哄而起,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合理布局,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结构,避免结构雷同,防止重复建设。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业污染防治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加快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与装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装备,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及相关的技术与装备,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关键技术等,形成和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环保产业。
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
(一)提高环保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加速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一要紧紧围绕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环保科技开发,有关科技计划中要积极安排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环保科技产业基地。二要在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把环保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加快环保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三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办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与企业的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优秀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
(二)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合资、合作、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环保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要加快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加快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进程,提高环保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近几年我国在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部件、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国产化取得了积极进展,要在此基础上,加快烟气脱硫技术和成套设备、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处理关键技术和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国产化进程。要加快组织实施国产化示范工程,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设备制造水平和成套能力,降低工程造价。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支持力度,对国家重点国产化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或补助,并研究制订有利于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的配套政策。
四、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一)加快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要建立规范的环保产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确保满足污染防治的要求;对尚未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环保产品,必须制订企业标准,并报地方标准管理部门备案;所有进入市场的环保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环保产业标准化组织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工作网络。
(二)加大环保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和部门利用准用证、准销证等手段分割市场的行为,保障公平竞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及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环保产品的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公布结果,对不符合质量管理和监管要求的,必须加大处罚力度;要依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环保产品的违法行为,新闻媒体对假冒伪劣的环保产品要予以曝光。建立健全全国环保产品(设备)质量检测网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环保产品,不得以对产品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环保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建立统一的环保产品第三方认证制度。环保产品认证要坚持企业自愿(强制性环保产品认证除外)、国家统一管理的原则,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组织成立中国环保产品认证机构,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认证工作。自愿性环保产品认证不作为环保产品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不得以未认证为由,限制已达到环保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未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有关部门、地方均不得以任何名义开展环保产品的认证工作。
(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品市场,下决心治理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分割市场、阻碍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凡企业按标准生产,其产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授权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可在中国境内公平竞争;凡经国家及省级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工程承包、设计及其它环保技术服务机构,可按资质等级在中国境内依法开展相应项目的环保技术服务,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限制其进入本地区或本行业;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或变相收取管理费、服务费;要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五)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一律不得成立环保生产和经营单位,已经成立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彻底脱钩;禁止对用户强行指定环保技术服务及产品采购对象、强行指定使用环保产品或强行指定施工单位承接环保工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五、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国家对环保产业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已的有关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文件:《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年修订)》(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第7号令);《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第18号令);《关于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国经贸资源[*]159号);《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36号)等。
国家在税收政策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对环保产业项目,各有关银行应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凡明令淘汰和禁止的产品(技术)和项目,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各级项目审批部门一律不得审批,各有关银行不得贷款。
(二)国家将进一步研究制订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继续环保产业鼓励发展目录及配套政策,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如综合利用产品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等。
(三)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要选择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重点领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对环保产业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切实落实好优惠政策。要完善落实优惠政策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抽查。对骗取优惠政策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经抽查、评估后确不具备条件的,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六、积极创造条件,拉动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1、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保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严格环保执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形成。
2、多渠道筹集污染防治资金,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一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纳入政府预算,确保各地方政府投资预算中用于环保方面投资占有一定的比例。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计划中,要优先安排当前国家急需发展的环保产业项目;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利用国债资金安排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二是按照“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并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严格核定排污收费标准。加强对排污收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保证排污费按规定用于污染防治。三是企业是实施污染防治的主体,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增加投资。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好、企业运作良好等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四是继续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或赠款,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在利用外资计划中,将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列入优先领域。
3、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为促进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的机制,征收的费用要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垃圾处理。要鼓励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引进竞争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授权经营的试点工作,降低设施运营成本,提高社会公益设施的管理效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进行城市垃圾和污水基础设施股份公司的试点。
七、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中介组织作用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3
一、产业现状及前景: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节能环保已是大势所趋
1.增长速度快。1996年环保产业被正式列入国家计划,此后,每年以12%-15%的速度增长,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同比投资额大增121%;2012年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2015年总产值达5万亿元;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2.政策导向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比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等,节能环保产业都位居榜首,有望在未来5年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在我国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已经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配套政策将涉及财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比如,节能环保企业可以“三免三减半”,即1-3年可免缴企业所得税,4-6年减半征收;15%的所得税也可能再减半;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企业融资上市等。
3.行业集群鲜明。我国的环保产业,分布在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农林等20多个产业部门和行业。环保机械产业中,60%的企业集中在江浙沪辽川鲁6个省市, 80%的总产值集中在江浙沪辽川鲁吉粤湘京10个省市。目前,中国的节能产业已经形成了4个主要领域: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生活节能或居民节能。其中,工业节能投资潜力最大;建筑节能热度最高,而且每年有1%的增速;交通领域,汽车能源的多元化、电气化变革与转型趋势明显;生活节能或居民节能涉及到家用电器、日常生活应用范畴,“淘金”空间更丰富。目前轻工行业的家电、塑料、照明、陶瓷、造纸、电池、皮革等领域,已经在节能环保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很多领域已经赶超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预计2010-201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达6000多亿元,运营服务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
4.企业比重大。目前全国共有1万多家环保企事业单位,资产总值80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约680亿元,占63%;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固定资产低于1500万的小型企业约占90%,大中型企业不足10%,能自主开发技术并投入市场的仅占20%;节能服务公司500多家,城镇污水垃圾运营企业1000多家。如今,很多企业都将新品开发的宝押在节能产品上,如海尔、美的、长虹等。到2015年,节能环保骨干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
5.产品门类丰富。研发方向是节能产品和再生型产品,一批批节能环保新品脱颖而出。3000多种环保产品中,约有1/5的产品可能被淘汰,2/5的产品需要改进;新技术领域的“三废”技术较薄弱。
6.产业链延伸性强、涉及面广。涉及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国家2020年减排目标的倒逼机制建立,未来5年,将是中国节能产业市场的加速发展期。比如,北京市在在线监测平台、成立节能监测机构、培育第三方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机构等领域开展了工作。在城市节能工作层面,上海市走在了前列。
节能产业方面,主要方向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等;环保产业方面,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有机废水治理等,重点节能工程,政府采购中的循环再生产品的比重。
二、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方向:民用日用产品产销都适合
1.废弃物的回收、加工利用,太阳能产品,空气净化类产品,节电类,节油类,节能建材等。比如,环保笔、再生纸、节能灯、节能冰箱、变频空调,复合管线、节能电梯、塑料节水器材、PP-R管材……北方的冬季供暖,节能的铜铝复合制散热器成为首选;家电的耗电量已经超过全国总用电量的15%,节能型绿色冰箱、房间空调器蒸发器内螺纹节能技术、房间空气调节器蒸发器铝翅片亲水处理节能技术、家用空调变频模糊控制节能技术,紧凑型荧光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80%,电子整流器替代普通电感整流器可节电60%-70%,一系列新技术,让家电成了名副其实的用电“小户”;保温性效果和寿命得以成倍增长;建筑能耗的50%-70%在于建筑物与环境的冷热交换,节能门窗至关重要。
2.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纸杆铅笔很受大公司欢迎,是大型会议、活动的首选,每支批发价0.3元,比普通铅笔便宜0.1元;从2006年开始,“两会”上用的都是环保铅笔。在造纸工业中,木浆比例为22%,废纸浆占52%,非木浆占26%;再生纸成为新宠,比如可再生的打印纸、名片、贺卡。塑料、家电、照明、陶瓷的废弃物都是宝,不少企业都将其作为新产品开发的重点。
3.投资上百万元能力的,可以介入环保设备的生产领域。由于环保装备产业99%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直接获得中央预算投资的难度很大,与备受关注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境遇可谓大相径庭。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105家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数据,中央预算内投资仅占1%。环保装备制造业作为环保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利润率不足5%,始终处在产业链最原始的环节,也是最“穷”的环节。但世界环保装备产值,目前已超过万亿美元,其中美、日、德份额较大,是产业效益的主要来源,利润率较高。我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3-5个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组织实施百项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支持和培育7-10个集工程总包、设备研发制造、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环保装备集团。
“十一五”期间,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包括: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点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业内专家预测,未来该十大工程将有革命性的发展。以高效电机为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停用低能效电机的政策,此外,我国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后能效等级为Ⅲ或更低的电机将禁止销售,加上财政补贴等政策,有加速发展之势,带来巨大市场前景。
三、 经营难点:产业升级是关键
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产值占GDP的比例约为1%,同发达国家5%左右的比例相比差距较大。就发展中国家而言,过去的十多年中,印度的储蓄率只有中国的1/4,所吸引的外资也仅为我们的10%,可是经济增长率为6%-7%,相比之下,我们的增长表现还很低。主要存在的问题:缺少国家政策扶持;产品质量低,科技含量不足;市场秩序混乱,缺乏行政领导及行业指导;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从高利行业转为平利行业,主要因为回收品价格上涨、石油涨价、劳动力、运输、生产辅料成本的增加。
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自主创新品牌的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弱。据相关统计,在我国从事专门节能服务的企业有400余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资金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多数企业技术受限于国外,难以拥有自己的品牌。如太阳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都属于新能源,无论大力发展哪一种,都需要科技做基础。国内平均每天诞生2-3项环保新技术,一年就是800项。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环保技术没有经过中试,未达到技术成果转化的成熟点。
2.产业经营分散,集中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差。全国水务行业1500多个污水处理厂分散在近千个运营主体中,行业集中度仅为6%,远低于发达国家40%以上;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超过1万吨的企业仅有5家,行业集中度不足8%,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
我国小型环保企业多为县、乡、镇办企业,技术素质差,众多的环境科研机构及与环境有关的院校研究机构又大多不具备生产经营的能力。因此,应从政策上鼓励厂校挂钩、厂研挂钩。在技术开发上,还可以鼓励银行、企业、研究机构三者结合。
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体制建设不健全,管理松散。
4.缺乏国家战略给予宏观指导,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
四、发展方向:对企业而言,全面的政策支持肯定是利好消息,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方面,还要看自身的实力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4
国家对特种锅炉生产的鼓励,华西能源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华西能源通过自主研发提前布局,随着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建设完成,有望分享行业的井喷期。
目标客户定位明确
目前,我国电站锅炉市场需求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以国内五大电力企业等大型发电企业需求为代表的传统大型电站锅炉市场;二是以企业自备电厂、地方发电企业需求为基础的电站锅炉和热电联产锅炉市场。由于前者,尤其是300MW以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600MW以上的亚临界锅炉、超临界锅炉和超超临界锅炉市场基本上由三大动力所垄断,华西能源将主要目标客户定位于地方电力企业与自备电厂市场。
华西能源从事锅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已有多年,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赢得了声誉和客户的信任。经过多年的合作,华西能源已与中石油、中石化、中铝、神华、中煤能源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特种锅炉市场前景广阔
华西能源在环保特种锅炉的研发方面已先行一步并且产品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经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华西能源目前已获得26项国家专利,为制造节能环保特种锅炉打下坚实基础。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华西能源的生物质燃料锅炉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神华集团联合开发的褐煤提质关键设备顺利通过试运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5t/h纯烧秸秆发电锅炉在中电洪泽生物质发电工程中的成功投运。在“变废为宝”领域,自主研发的高炉煤气锅炉通过火电分会组织鉴定,且出口韩国。
分析人士指出,在“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推动下,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生物质燃料锅炉有望迎来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未来3年特种锅炉业务年均翻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持续向好的行业政策环境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将带来特种锅炉、煤粉锅炉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将为华西能源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
募投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5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不过,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06、200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分别只下降了1.23%、3.27%,尤其是2006年距离当年预定目标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相差较大,因此要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的目标,08年开始之后的三年任务艰巨。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但是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仍然过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因此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温总理也在08年3月的工作报告指出,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因此可以预见今后三年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从2005年开始,节能减排已经完成了从概念到实质的转变,随着节能减排任务的日益艰巨,节能减排各项政策和措施将得到更有力的贯彻和执行,2008年及以后两年节能减排实质将进一步得到放大,相关的行业和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将凸显。
节能环保设备的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认为在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行业与板块中,直接受益的无疑是节能环保设备产业,目前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已是实质得到体现,市场容量巨大。
(一)节能市场前景
201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将接近30亿tce(1吨标准煤当量),节能空间在6亿tce左右,理论上测算,我国节能市场将在“十一五”期间成长到1000至2000亿的规模;而据海外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节能市场。
而在节能市场中电力节能的潜力无疑是最大的。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而当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及耗用原煤12.82亿吨,占整个能源消费的48.4%,因此电力生产及耗用是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国家发改委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具体制定了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火电供电标准煤耗每千瓦时355克;厂用电率4.5%;线损率7%;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2007年电力工业中供电标准煤耗下降至357克每千瓦时,6000千瓦以上厂用电率下降至5.9%,全国电网线损率下降至6.85%,各主要指标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差不大,但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供电标准煤耗每千瓦时335克、厂用电率4%、线损率5%相比差距很大。
另外从终端用电来看,我国电力利用效率很低,单位GDP耗电量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如果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及管理方式,节电降耗提高能效,因此电力耗用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
(二)环保市场前景
“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计划达到14000亿元,考虑到减排目标的难度及已经累计高昂的环境欠账,1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很可能被突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美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15%之间,预计我国环保产业在未来20年内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20%。根据环保机械“十一五”规划,2010年环保设备总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2020年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
不过,虽然目前环保投资日益增大,国内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具体到环保设备领域,国内企业结构分散,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不高,企业产品仍然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中低端产品,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仍然较少。另外具体到上市公司而言,涉及该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目前很少有在技术或市场规模上占据显著优势的企业,行业代表度也很弱。
涉及节能环保设备上市公司汇总
我们通过对节能环保概念板块所属成分股进行筛选,得出下表所列受益于节能环保概念的21家设备生产上市公司。其中受益于节能概念的主要是电气设备上市公司,受益于环保概念的主要是脱硫除尘设备上市公司。
对节能环保设备领域目前的判断
从08年预测市盈率看,无论是按整体法还是算术平均法计算节能环保设备板块均大于全部A股平均值,看似估值偏高,但是我们认为节能环保设备领域目前处于成长期,尤其是节能设备领域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应该有一定溢价。
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中,经济增长要摆脱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依赖,我们自上而下看行业机会,节能环保设备行业受益于产业政策的约束性执行及财政、税收政策的倾斜,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给予其“增持”评级。对于其中个股选择来说,我们认为未来成长性良好,受益于节能环保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具有投资价值。
重点公司点评:
东方电气:2008年8月24日,公司半年报,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2%和-59.23%;实现每股收益0.54元,同比下降59.4%,业绩下滑幅度较大,但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
风电整机业务已然成形:风电机组实现营业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291.52%,首次超出水电机组的销售收入(11.28亿元),销售占比达到了12%,毛利率达到14.69%,完成销售263台(39.45万KW),预计全年毛利率水平达到15%,为公司业绩增厚每股收益达到0.2 元左右。
核电业务有望快步前进:08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中,核电机组订单达148.5亿元,并己成功进入第三代核电制造领域;08年全年,我们预计核电机组的制造周期、核心部件和特种钢材、以及毛利率仍偏低的情况没有显著改观,预计这一局面有望在09-10年改善。
投资评级:预计08-10年公司每股收益为1.19元、2.21元和2.82元,动态PE为11.8倍,我们认为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公司深厚的机电制造底蕴,是业绩回升的重要保证,其长期战略性投资价值己逐步体现,维持“增持”评级。
荣信股份:荣信股份2008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5773万元,同比增长59.5%;营业利润2808万元,同比下降0.9%;利润总额5269万元,同比增长58.4%;净利润4710万元,同比增长63.1%;每股收益0.37元。此外,荣信预计1-3 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70%。
SVC和MABZ增速30%。荣信股份主导产品-SVC增长30%以上,另一产品MABZ同比增长45%以上,略低于订单增长,主要是完成订单结构差异所致。我们认为高成长主要是下游的高能耗行业因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导致需求上升,故在上半年宏观调控背景下,荣信所受负面影响较小。
FC和HVC等新产品放量。从产品线来看,FC、HVC和SVG等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1%、46%和31%,增速均较快,因上述产品尚未实现量产,我们认为盈利能力未能在半年报中充分体现,预计随着订单的增多,新产品的利润贡献将步入加速阶段。
未来高成长依然值得期待。上半年,荣信股份新签合同4.25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新产品HVC增速达到110%,显示大功率电力电子行业景气依旧。我们判断,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政策因素将推动SVC和MABZ等产品增速至少30%以上。同时,作为SVC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最大生产商,荣信股份品牌效应和生产规模较为显著,加之其市场开拓已经形成有机的整体,故未来需求的增长将驱动荣信股份继续维持高成长。
维持评级:我们维持荣信2008-2010年EPS分别为0.98元、1.37和1.78元的盈利预测,目前估值合理,但基于荣信是国内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主导厂商,属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且在SVC和MABZ领域具备强大优势,成长空间广阔,故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哈空调:200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93%,其中,电站空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62.04%,石化空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25 亿元,同比增长32.13%。公司主营业务构成未发生变化,来自电站空冷产品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58.07%,来自石化产品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30.02%。公司实现净利润1.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72%,其中,获得政府补助和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两个因素使本年净利润增长1947万元(占上年同期净利润的22.29%。
公司订单饱满,未来几年主营收入有保障。国家规划2009年以后的新建电厂中的坑口比例在大幅提高,预计将达到60%-70%,作为缺水地区,部分地区的空冷比例达到了90%,预计坑口电厂的空冷比例达到了80%以上,折算的火电综合空冷比例在50%-60%。按照6000万火电规模计算,年空冷容量在3000-3500万千瓦左右,市场价值在50-60亿。
2008年1-6月份,公司订货合同金额为8.63亿元,其中,石化空冷产品订货额为3.99亿元,电站空冷产品订货额为4.63亿元。
盈利预测及评级:公司近几年业绩增长特别快,特别是净利润的增长非常快,07年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已高达19.16%,预计未来几年将成逐步下降趋势,但主营收入的稳步增加将维持业绩高增长。预计08-10年的每股收益为0.96,1.22和1.41元。目前公司股价仍在13元以下,相对应08、09年的动态市盈率13.5和10.6倍,在电力设备行业中估值具有优势,建议增持。
龙净环保:公司专注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超出30年,拥有国内环保行业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实力及储备领先于竞争对手,近20年持续创新,除尘领域有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及崛起,脱硫、脱硝领域有国内领先的66万KW机组干法脱硫和100万KW 机组气力输送系统的应用。
1、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借助于钢价下滑契机,预计毛利率09、10年反转。
2、短期需求依然旺盛。预计除尘、脱硫市场未来3年仍将保持15%、20%的增速。
3、业务结构改善,公司市场份额仍将提升。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范文6
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
出口贸易带来的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出口是以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以量取胜,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虽然明显优化,但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由于缺乏对环境的综合考虑,出口贸易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内蒙古几百吨发菜和山野菜出口带来了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沙化;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盲目挖采甘草出口,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广西桂林出口钟乳石造成了珍贵旅游资源的破坏等等。
进口贸易带来的环境问题。进口贸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外国污染废物,即洋垃圾进口现象。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都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以经济利益为诱饵,企图向我国出口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的事件。我国对“洋垃圾”的关注始于1993年10月,当时南京1288吨韩国化学废物进口案震惊了全国。几年来,广东、福建、江苏、江西等省的口岸陆续发现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以加工废塑料和其他废物为名,从国外进口夹杂大量污秽物、细菌、病毒的垃圾。
引进技术、资金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同国家环境标准差异的存在,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纷纷向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不少国家利用出口资金、技术之便,将大量的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例如,据有关方面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在我国沿海地区投资兴建了75家生产泡沫塑料、灭火剂、制冷剂的企业,而这些产品中相当多的化学成分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所禁止或限制的物质。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策略
深入认识和明确把握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摆正位置,权衡利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走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增强环保观念意识
“经济腾飞,环保欠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已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当涉及到经济利益时,又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情况。为此,迫切需要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境因素。第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进行全民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普及教育,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第二,提高各级政府、企业的环保意识,倡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例如,江苏的无锡市2001年对该市新上的19个工业、房地产项目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无法过关而予以否决。第三,在我国消费者中普及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为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开拓空间。第四,重视环境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破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廉价”的错误观念。
完善法规政策
强化完善环境贸易法规我国目前已制订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环保法律和《森林法》等9部资源保护法律。另外,其他已经制定的与贸易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措施也达18项。应该说,我国已经建立起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框架。但是,我国目前不少法规还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差,实施效果难免大打折扣。现在急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一套完善的、便于操作的、适合于我国国情又与国际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办法,通过切实的贯彻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健全完善环境制度第一,完善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和。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在我国19278项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薛荣久,2002)。为此,根据我国国情,完善提高环境标准,缩小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尤为重要。第二,积极开展ISO14000国际认证。我国于1996年开始引入ISO14000标准,并颁布了国家标准,开始在国内企业中开展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但是我国能够获得认证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对此,我国应当积极关注ISO14000标准的修改、推广过程,将已颁布的标准结合国情等同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认证工作,推动企业跨越绿色环境壁垒,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
培育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我国的绿色环保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技术基础薄弱、质量难以保证;配套设施缺乏、市场化程度低。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环保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作用。首先,制定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分析环保市场前景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确定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其次,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完善产业管理体系。第三,建立绿色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绿色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正外部性、公益性、非直接经济效益等特征。政府应尽快建立绿色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
建立绿色贸易制度第一,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从长远看,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节约能源、低污染的产业。在短期产业结构无法迅速升级的状况下,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大前提,重新评估我国以前大力提倡的各种出口导向产业:对于出口份额较大的高污染产业施加必要的压力;对于绿色环保产业,从贸易方面给予支持。第二,严格进口产业的环境审查,坚决抵制“洋垃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进口的“洋垃圾”从1990年的99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750万吨,对我国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作用。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明确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进口。
加强国际合作方面
及时跟踪国外环境壁垒动态国家应及时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应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