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纪检工作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纪检工作培训范文1
1引言
基桩检测技术在国内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在正确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得到推广和应用,表现在检测人员对于各种基桩检测方法的合理使用与优势互补,以及各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对基桩检测市场的正确导向与管理。随着相关基桩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实施,使基桩检测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基桩检测中同样也存在不少问题。
1.1人为因素基桩检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实践活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基桩检测人员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他们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操作技能不全面、检测报告编写不规范,都将直接影响基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确保检测工作本身质量,迫切需要加强基桩检测的培训管理,必须重视检测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感及业务素质。
1.2客观因素目前常用的基桩检测方法有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静载试验法等,由于桩基础属于隐蔽工程,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反映出基桩的全部特性,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具有较高检测技能水平,结合实际检测经验来综合分析判断,根据实际的地层结构和经验数据不断改进检测方法,逐渐减少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2构建基桩质量检测培训体系的意义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桥梁、港口码头,交通枢纽大多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已成为我国交通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形式,对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基桩施工工艺各异,施工机具种类较多,有的基桩施工采用分包的管理模式,使基桩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通过基桩检测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从保证基桩工程质量和安全需要,必须及时进行基桩的检验和评定。目前,基桩检测工作量大,检测技术人员数量多,尤其在交通行业从事基桩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地基桩检测理论学习与操作培训,因此建设基桩检测培训基地,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对基桩检测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检测人员整体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必将对基桩检测技术的提高,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1影响基桩检测因素分析基桩是公路、水运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其隐蔽性强、返工费用高、质量控制因素复杂,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在基桩检测中成功应用,给基桩的质量评价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但同时也给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带来挑战。因为基桩检测工作技术性强,影响基桩检测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检测方法问题、检测设备问题、准确获取真实检测数据问题、分析理解问题、检测人员水平等均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要获得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十分重要。
2.2开展基桩检测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基桩检测培训工作可以更好地规范检测企业资质,提升检测人员技能。国内公路水运工程基桩检测机构数量已初具规模,获得甲级及专项等级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有近100家,乙丙级已1000多家。检测人员近万人,但存在检测人员水平与素质良莠不齐,交通行业高水准的基桩检测人员更为缺乏。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检测服务的能力、水平、质量与交通建设要求不相适应,所以规范检测市场行为和持续提高检测人员整体水平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为提高交通行业检测队伍的素质,亟待对交通行业基桩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与考核。使基桩检测人员正确理解基桩设计的原理、基桩的施工技术,基桩检测方法,这对正确评价基桩检测结果十分重要。因此,开展基桩检测基地建设、研究培训基桩检测人员的方法、规范培训模式等,对保证基桩施工质量和提高基桩检测人员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基桩检测基地建设及创新
基桩检测培训特别注重现场操作技能的训练,重点考核检测人员能否规范、完整、熟练地完成基桩检测项目,从而评定检测人员所具有的实际基桩检测能力。江苏省交通工程基桩检测基地建设有不同缺陷的钢筋混凝土实体桩、模型桩、超声波检测台等一系列检测构造物,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训教学条件,实现学员在真实工作情境下完成基桩检测实际操作训练,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的技能,达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3.1基桩检测基地设计与建设
3.1.1建设缺陷实体桩(1)基桩缺陷调研为了使基桩检测培训与工程实际对接,创造真实的基桩检测工作情境,建设专为基桩检测培训使用的缺陷实体桩,是搞好基桩检测培训工作的必要基础条件。首先开展基桩缺陷调研,重点是对交通行业广泛采用的钻孔灌注桩缺陷调研。主要面向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基桩检测单位进行调研,掌握断桩、扩径、缩径、夹泥、离析、桩头低强、桩底沉渣过厚、钢筋骨架长度不足等钻孔灌注桩各种缺陷类型的案例,对缺陷形成的原因如设计、地质、施工方法等原因进行研究,并调研如何对缺陷进行检测,对缺陷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2)设计制作缺陷实体桩根据广泛的基桩缺陷调研,钻孔灌注桩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类型有断桩、扩径、缩径、夹泥、离析、桩头低强、桩底沉渣过厚、钢筋骨架长度不足等,桩的完整性分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针对低应变基桩检测和声波透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的特点,聘请基桩检测领域专家指导设计、制造了一批钻孔灌注缺陷实体桩(图略)。缺陷实体桩采用了钻孔灌注和人工挖孔的施工方式,桩的直径为1m,根据桩的完整性4个等级,依据桩的主要缺陷类型:断桩、扩径、缩径、夹泥、桩头混凝土低强、桩底沉渣过厚,钢筋骨架长度不足等,分别在实体桩施工中设置1~3种缺陷组合,制造出一群专为基桩检测培训使用的缺陷实体桩。
3.1.2建设“仿真缺陷”模型桩(1)设计制作缺陷模型桩设计制作缺陷模型桩,将模拟桩替代实物桩用于学员自测训练和波形识别训练。缺陷模型桩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设计为夹泥、离析、缩径等缺陷。尼龙材质均匀,波速为1800m/s左右,缺陷反射明显,波形好。缺陷设计必须考虑缺陷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缺陷类型组合,确保低应变检测时波形不会发生重叠现象,便于判断。模型桩设置缺陷的位置、缺陷种类一目了然。针对模型桩的不同缺陷,建立相应的波形分析图谱并一一对应悬挂上墙(图略),学员检测操作时可以直接对照波形图判断操作结果,便于学员检测操作练习波形识别和实操的自测训练,实现学员边操作边对照的直观教学效果。(2)设计制作超声波检测台为便于声波透射法检测练习,制作超声波检测台,检测台为台阶形混凝土台座,内部设置各种缺陷并埋设有声测管,超声波检测台可供练习平测法、对测法、斜测法和透射法。(3)建设基桩检测实训基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交通工程基桩检测基地。基地占地面积3350m2,基地设计制作了钻孔灌注和挖孔桩的缺陷实体桩26根、缺陷模型桩18根、超声波检测台4座等一系列检测构造物、还有数据分析室7间、教室2间等硬件设施,可实现学员在真实的现场工作情境下完成实操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4基桩检测培训教学创新研究
4.1创新培训类型找准教学定位为有效保证培训质量,我们从培训项目的选择、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培训内容和聘请授课专家都进行精心组织,同时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实际检测水平,进行准确的教学定位,采取分层次培训方式,将学员分为三种层次进行培训:第一是初学型,将对其进行理论和实操强化培训,以帮助其系统地掌握基桩检测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第二是基本掌握型:将着重进行实操的练习,培训重点为纠正其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习惯;第三是理论实操脱节型:即介于基本掌握与初学型之间这部分学员,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几乎没有实操的经历,主要培训工作为其完善基桩检测理论体系,强化实操培训。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基桩检测内容特殊性,培训中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不管是低应变,还是声波检测都始终坚持将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操作中,突出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好,增强了教学互动,教学形象、生动直观,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2创新培训管理合理设置课程(1)课程流程设置(2)创新培训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交替教学的模式。(3)严格培训考核基桩检测是一门专业知识性强、实践技能高的工作,授课过程中必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基桩检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全程进行授课、实际操作指导、培训考核。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基桩检测培训的讲义、理论测试题库、实操测试评分标准等资料。基桩检测培训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方法,根据考试大纲,注重考核基桩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知识部分,试题主要以基桩检测知识为主,适当考查一些必要的设计、勘察、理论计算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考核部分应确定操作流程,制定实际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注重考核实操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1)理论考试:采用理论知识题库抽取试题、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2)实操考核:分组考核,每组配备两位监考教师,按照评分标准分别给予评分,根据其平均值给出最终实操考核分数。(3)发证条件:每位学员必须在理论考试、低应变实操考核、声波透射法考核3项均合格,方可取得基桩检测培训合格证书。
纪检工作培训范文2
为了使这次计算机全员培训取得实效,真正确保全体干警的计算机水平有全面的提高,院党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从组织到学习,从学习到考核,从考核到奖惩,四位一体,充分考虑到了可能遇到的难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措施如下:版权所有!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培训的领导,确保培训计划的正确实施,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次培训活动。由检察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检察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不仅如此,为了加强对培训的督导,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满完成,院成立活动督导小组,具体督促检查培训过程和效果。这体现了院党组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工作落到实处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培训内容
(一)历时长
此次计算机全员培训历时3个月,这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全体干警有充分的时间能够掌握、(消化培训内容,并且逐渐将其应用于工作当中,这为培训的圆满完成奠定了时间上的基础。
(二)结构好
为了便于集中和分散学习的组织协调,实行了三级递进的培训体系,首先,党组成员和院领导带头学习,先由技术科的培训人员对党组成员进行培训,这体现了此次培训的“全员”性质;第二层,以科、室、处、局为单位,成立培训学习小组,科、室、处、局领导为学,二级网管员为副组长。将各个小组的网管员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这解决了全体干警培训针对性不强的弊端;第三层,由网管员具体组织、督促、检查本部门人员的学习,他们在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后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时间。网管员对本小组内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根据培训的要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一举多得。
(三)奖罚明
为了激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培训效果,鼓励、督促练习和应用,设立以下奖惩办法:
1、奖励:在培训结束后,举行计算机知识竞赛,评出一等奖一名,奖励1000元和优盘一个;二等奖两名,各奖励200元和优盘一个;三等奖三名,各奖励100元和优盘一个。同时,通过这次培训竞版权所有!赛活动,选出“十佳电子检务应用能手”,纳入信息化人才库,各奖励优盘一个。
2、惩罚: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离开岗位再集中培训10天,并且学习小组组长作出书面检查。考核仍不合格的,继续待岗培训20天,并取消全年目标奖和一切评先资格。待岗培训20天结束后,考核仍不合格的,下岗。
纪检工作培训范文3
摘要:创新培训理念是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创新的基础。培训理念是策划、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方向和成效。
关键词:石化企业;五个创新;员工;培训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队伍,为企业工作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审视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石化企业员工培训,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探索培训内容和形式。有效发挥培训在企业工作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不断推进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培训理念
创新培训理念是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创新的基础。培训理念是策划、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方向和成效。
(一)要树立专业化培训的理念,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加快企业的人才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工作能力。石化企业专业化和石化企业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是现代企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也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因此,培训必须贴近工作,针对不同的层次,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一是以专业对口为原则,培养、调配各工种需要本工种的业务工作、专业技术的人才。二是以人才共享为原则,培养团队协同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型人才。三是以一工多能为原则,培养各工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要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员工岗位、工种、年龄、资历等因素,实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结合每位员工的具体情况,一是有侧重点进行指导和培训。二是突出重点,抓好基层和一线员工的工作轮训和业务培训。以基层为重点,切实增强用工的“成本意识”,善于科学合理使用人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人力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三是进一步科学安排培训的种类和时间,解决工学矛盾。
(三)要树立人才培养的理念,培训工作要侧重员工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注重个人前途的发展。各级企业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企业队伍建设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人才标准并进行资质评估和培养所需的人才,为综合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对初任员工的培训要为新员工提供富有实效的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分阶段、按课时比例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实习培训,做到循序渐进、具体全面、严格规范、把好“入门关”,力求培训内容涉及个人核心才能培养的各个方面。
二、坚持贴近工作,创新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员工培训创新的核心。创新培训内容,要加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超前性和实效性,加大培训内容的开发和创新的力度。
当前,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内容要与企业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业务知识、技能技术、体能培训、科技比武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必须坚持贴近工作、服务工作的原则,实现由偏重理论培训向突出工作技能培训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培训。
(一)开展企业工作培训活动。分期分批举办企业工作技能小教员培训班,促进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培训时,还应根据各工种的需要,使不同工种的员工接受不同内容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员工的技能规范化操作能力。
(二)抓好科技培训。未来企业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科技工作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要结合工作,加强信息技术等企业应用科技,提高员工运用科技手段的能力,增强在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和质量。
三、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是员工培训创新的关键。创新培训形式要实现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教训一体化转变。要把培训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工作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一)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讲座。邀请技术权威性和著名专家或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骨干,为员工讲课辅导。以提问、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传授员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了教员常规讲授、员工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学习热情。
(二)建立网络远程教育制度。随着企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培训采用网络远程教学形式是必然趋势。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制定出电视电话远程教学计划和内容时间安排,并通过该系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员工可在本单位收听收看讲课内容,授课教师也可以直接与基层一线员工对话互动,既实现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解决了基层员工集中学习之间的工学矛盾。
(三)深入开展比武竞赛活动。比武竞赛是有效促进各工种理论和技能比赛,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提高,同时也是检验各工种比武成果和实效的有效形式。不断调整、充实比武竞赛内容,扩大比武竞赛规模和层次,创新比武竞赛形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在企业营造良好的员工苦练基本功氛围,努力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得到提高的目标。
四、坚持制度规范,创新培训管理
创新培训管理必须抓好制度建设创新,包括培训机制创新,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
(一)培训机制方面
一是实行分级施训体制。二是创新必训机制。三是推行准入制度。在技工晋升等培训方面,围绕员工必备的基本技能和相关业务知识组织开展集中轮训,并推行“准入制”,即在培训前组织员工参加摸底测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参训资格。即员工于培训班开班当天参加由培训单位组织进行的基本知识、技能的考试,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培训。该制度的推行与技工晋升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增强了员工自学的紧迫感,实现了员工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员工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四是完善奖惩考评机制。一方面,继续完善检查考核评估制度。加强考核检查机制建设,保证基层员工培训时间、内容和效果落实。
(二)教学管理方面
首先,实行在职培训教员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单位和工作部门的双向交流制度,实行专职教师与工作部门业务骨干双向交流制度。要定期和不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一线和工作部门锻炼和调研,不断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切实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与此同时,要认真选聘工作部门业务骨干到学校任教,确保教与学贴近工作。二是要继续扎实开展教员培训工作,对现有的教员集中进行定期培训,强化对教学方法的学习掌握以及对新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自主科研创新的能力。
其次,实施主辅教员制。考虑将企业工作技能课程分为技能部分,分别安排一名主教员,二至三名辅教员。培训时,主教员负责讲解理论和动作要领,辅教员负责演示动作、指导学员分组练习,讲解、演示、练习同步进行,使参训员工听有示范、学有指导、练有竞争,切实将知识和技能学到手、练到家。
再次,落实教考分离制度。一是要明确教和考的职责分工。即考试命题、阅卷由主管培训的部门负责,平时的培训由学校组织实施。
五、坚持长远发展,创新培训保障
(一)建立专兼职教员库。按照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择优选拔、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与企业工作对口、涵盖多个学科的专兼职教员资源库。一是建立教员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专、兼职教员评优、晋升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员、教师一专多能,并熟练制作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二是整合专职教员队伍。将理论素养高、企业技能精、教学能力强的人才吸收进专职教员队伍,不断更新专职教员队伍人才结构。三是加强兼职、外聘教员队伍建设。从基层企业、一线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骨干员工中选聘兼职教员,负责协助专职教员承担本单位、本工种日常性、基础性、专业性的培训任务。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创造培训条件,提升办学功能。
纪检工作培训范文4
一、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劳动者的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职业培训指导服务,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创新培养机制,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坚持高端带动,梯次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企业培养、技能竞赛、高师带徒、网上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缓解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促进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素质较高、适应本市产业发展要求的技能劳动者队伍。**年完成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5万人,以后平均每年培养**万人左右,重点加强中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到“**”期末,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5%,到**年力争达到30%左右,并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评定。自**年起,本市首先在汽车服务、物流服务、商贸服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化工技术、机电技术、制冷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产业领域列入国家职业资格序列的职业(工种)中开展培训示范项目评定工作。凡经本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培训机构或批准专业培训资质的单位,以及由行业主管部门、控股(集团)公司、大型企业集团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均可以申请参加培训示范项目的评定。通过认定一批培训模式符合市场需要、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好、培训后就业率高的培训示范项目,发挥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本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
被评定为培训示范项目的机构,可以成为师资培训基地、教研活动基地、新职业试培训基地、技能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基地,经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在注册地以外的区县开设分教学点。
四、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本市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号)的要求,鼓励本市各类应用类高校、高职和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扩大合作培养规模,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合作培养效果。要实行多元的培养方式,在面向在校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的同时,鼓励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在职人员的技能提升培养。结合培养专业的扩大,加快成立相应的专业理事会,进一步发挥专业理事会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服务作用。在**年校企合作试点培养工作的基础上,从**年起力争每年培养2万人的目标任务。
五、进一步完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工作。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主体,各行业、企业要制订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职工技能培训制度。各行业、企业要根据生产服务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与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方案,扩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企业主体工种的覆盖面。
各企业要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按照《就业促进法》和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11个部委《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规定,依法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职工教育经费应当用于一线职工职业培训,重点投向技能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六、积极推进高师带徒培养高技能人才。高师带徒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各企业要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征明显的企业主体工种和特有工种中,以师徒结对带教方式,对具有职业资格中级(或相当于中级)及以上水平的人员开展个性化技能带教培训,解决目前社会化职业培训还无法覆盖的技能培训问题。高师带徒的理论知识可以组织统一培训,技能操作由高师在岗位上带教,采用考评结合方式进行技能鉴定,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自**年起力争每年培养5000人,满足企业特有技术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七、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各区县、行业、控股(集团)公司、企业、院校要积极开展不同职业、层次、类型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与同级工会、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制定竞赛方案和实施办法。要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等级、身份的限制,鼓励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参加相关职业的技能竞赛。市级一类大赛要扩大竞赛的职业范围;区县、行业、控股(集团)公司组织的竞赛可以提高竞赛的职业等级,增加竞赛项目。对参加技能竞赛成绩合格者,可直接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成绩名列前茅者,可按有关规定晋升职业资格等级。市职业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类竞赛的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各区县、行业、控股(集团)公司等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八、探索开展网上培训与公共实训相结合的新型培训模式。要发挥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自助培训,突破职业技能培训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满足部分群体对技能提升的需求。要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加快开发适合网上培训的课件,参加网上培训的学员可以到本市公共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操作,对鉴定考试合格的,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九、加快多层次公共实训体系建设。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功能定位,稳步推进公共实训体系建设。今后两年重点建设创业者及现代服务业、船舶及港口机械、会展、现代装备等公共实训基地,同时做好物流、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准备,对已建成的公共实训基地要提高运作效率。各区县应根据自身产业定位和就业需求,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化公共实训场所。同时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的优质实训资源,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其向社会开放,提供实训服务。
十、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机制。培训补贴项目要适应产业发展,坚持市场急需、技能为主、中高层次、有利就业的原则。鼓励行业主管部门、控股(集团)公司、大型企业集团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向社会开放,上述培训机构按规定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也可以开展补贴培训。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网上自助培训、技能竞赛培训、高师带徒培训等各类培训补贴项目范围内职业培训,应当持个人培训帐户卡到培训机构报名注册,经鉴定考试合格后,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培训费补贴每年只能享受一次。
培训费补贴标准根据职业等级、课时、实训成本予以核定,经市物价部门监审后公布实施。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应当向所在地的物价、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
纪检工作培训范文5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现场急救是降低人类意外伤害程度、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各街道、镇、**城市工业园(以下简称工业园区),要加强对本地区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市政府实事项目在我区得到全面落实。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根据市里对我区下达的工作任务指标(按各区县户籍人口数分配),**年内,**区要完成2028名救护员的培训和16259名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对象的任务。依照市里目标分解的办法,上述工作任务按各地区户籍人口数,分解到各街道、镇、工业园区,具体任务安排见一览表。
区红十字会是本区此项工作的组织牵头责任单位;各街道、镇、工业园区是其本地区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责任单位。
三、把握节点,有序推进。
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现场救护培训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准备阶段(1-3月)
各街镇、工业园区制订**年现场急救培训计划,安排、落实本地区受训对象;区红会完成20名师资的培训任务;区和街镇、工业园区落实各自的救护培训站(点)场所1个。
2、全面展开阶段(4-6月)
区红会完成30名师资的培训任务;各街镇、工业园区对所辖地区重点行业人员、社区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技术、知识培训,完成1128名救护员的培训和9259人的普及任务。
3、继续推进阶段(7-9月)
各街镇、工业园区要完成900名救护员的培训和7000人的普及任务,在开展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对突发性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护网络体系。
4、评估总结阶段(10-12月)
各有关单位做好现场急救培训的扫尾、总结和迎接上级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对全区的现场急救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
四、注意事项与工作要求。
1、市政府**年实事项目——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经费,由市、区、街镇和工业园区三级财政分担(具体工作由区财政局负责协调操作)。
2、根据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操作要求,各街镇、工业园区于每月月底(从4月份起),向区府办上报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工作进度情况。
3、各有关单位要注意宣传报道在现场急救培训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工作经验和现场急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4、各有关单位要选择好受训对象,重点培训涉及市民工作、生活安全的行业人员,以及广大中青年人士,保质保量地完成现场急救培训的各项工作任务。
纪检工作培训范文6
论文关键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创新;员工队伍建设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及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2012年3月初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全员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考试人人过关的目标,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综合验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新理念宣贯、新体系学习、新知识培训的有效培训之路,彰显了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深化认识,强化培训保障
2012年初,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浙江公司全面展开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公司核心培训单位,服务省公司、服务电网企业、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浙江公司培训中心的一贯宗旨。该中心深刻认识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教育积累、培训设施、培训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在浙江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集中全力,积极做好“三集五大”培训各项准备,做到层层有保障、稳步推进“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1.政治保障,凝心聚力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启动伊始,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即同步开展了以“三集五大”建设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实施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橱窗、信息简报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月度例会、专题例会,部署“三集五大”建设任务;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专题学习和讨论,了解和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使员工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培训工作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确保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全面提升培训中心员工对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将政治保障优势转化成推动“三集五大”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力量。
2.队伍保障,抓住重点
为完成“三集五大”各项培训任务,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培训教学、培训研究、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稳定等工作保障小组,重点保证“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组成了一支由各专业骨干力量组成的培训教学、培训项目研发及培训管理队伍,强化“三集五大”培训队伍保障。
3.管理保障,提升效率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全面加强“三集五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过程管理及培训团队管理。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及专业部室的指导下,该中心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使各类人员的素质满足新体系下的要求,使员工在思想准备、新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等方面达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在“三集五大”培训实施过程中,该中心适时了解培训学员对培训情况的反馈,每周统计各地市局培训情况及培训考核情况并反馈给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不断优化培训团队及后勤服务等工作,使各项培训管理工作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为“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提供规范的管理保障。
二、注重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
为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2月28日浙江公司对“三集五大”培训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各阶段培训任务和安排,提出“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人人过关”的要求。浙江公司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程,分别开展了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1.录制培训课件
“三集五大”建设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前,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安排好培训课件录制工作。为确保课件录制质量和效果,该中心精心布置培训课件录制环境,配备精干技术力量,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三集五大”总体宣贯培训20个视频培训课件的录制、编辑等系列工作,还完成了“三集五大”专业化、标准化宣贯42个培训课件的录制,并将录制好的培训课件上传到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持,同时向各单位配发视频光盘,为集中宣贯培训及各单位组织培训准备好视频播放等课件。
2.启动总体宣贯培训
3月5日,浙江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分别在培训中心本部及富春江分中心启动。该阶段培训共开设培训课程20门,涵盖了“三集五大”总体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保障方案等内容,覆盖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包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概况、“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方案、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政治保障方案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分级分层开展,受培人员根据岗位分级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统一观看由浙江公司相关部室负责人主讲的视频录像。
至3月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举办了9期“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集中培训,省公司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地市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县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公司本部人员参加培训。省公司系统其他人员则通过网络学习或班组播放课件的方式参加学习。共有37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网上考试,参考率达99.3%,考试合格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全员学习、人人过关的目标。“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期间,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总访问量达到41万余人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班组学习的结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的全覆盖。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浙江公司全体员工进一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构架、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有利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
3.推进标准体系宣贯
为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宣贯,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该中心培训师到公司有关职能部室和杭州市电力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培训需求,为“三集五大”标准化宣贯培训等做好准备。
7月下旬,浙江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了标准化骨干人员培训。浙江公司本部各部门(中心)、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局标准化专兼职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35000余人参加了培训考试,全部过关。
“三集五大”标准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动浙江公司“三集五大”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提高公司员工执行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掌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活动、新内容和新要求及保障“三集五大”标准体系高效运行夯实了基础。
4.开展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
“三集五大”建设专业化培训是在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公司“三集五大”建设进程而开展。
从4月中旬至7月底,面向“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群的相关人员和“三集”专业管理人员,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开展了“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专业化培训54期。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2300多位各专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集中培训。
随着“三集五大”建设工作的推进,调整到新岗位人员的专项岗位适应性培训也随即开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重点调研新成立单位的培训需求,深入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化岗位适应性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大运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地调监控员岗位取证培训、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岗位复证培训(调度业务)、省调500千伏集中监控运行人员培训;针对“大检修”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省检修分公司运维站人员检修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等;针对“大营销”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集抄、集收模式应用专项培训、大客户经理培训、台区经理培训、计量中心新进人员培训等,还开展了信息化调整培训。参加“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全部通过培训考试。该中心还根据“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及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及时组织培训项目开发,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满足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通过“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浙江公司系统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相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专业体系建设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使“三集五大”建设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得到切实贯彻,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通过半年多来大规模、多专业、高要求的“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发挥了其在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传播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浙江公司员工在思想准备、新体系模式导入、工作标准的实施、新工作流程的运行、专业技术力量的保障上达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创新方式,彰显培训特色
在浙江公司的部署和指导下,该公司培训中心结合“三集五大”培训实际,打造了集网络化、可视化、集中培训、班组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多种途径学习的培训新模式,丰富了培训载体,为员工在岗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各阶段、各项培训中,一方面组织各单位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中心的集中培训,加强对管理及专业骨干人员的重点培训,使他们回单位后做好其他员工的培训辅导和重点、难点知识传授;同时,各单位组织其他人员通过公司远程网络平台进行自学或班组播放课件的形式开展学习,并参加统一的网络考试。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高培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使网络培训成为员工学习的大课堂。这种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省公司层面培训与各地市局培训的有效结合。
2.宣贯培训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在组织“三集五大”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宣贯、做好“三集五大”宣贯的全员学习和普及推广的同时,按照“三集五大”建设进程,及时启动专项化培训,组织“三集五大”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了解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及“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新体系要求、新流程规范,快速适应新要求,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理论宣贯全员培训与专业人员按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做到“三集五大”建设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的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专家指导与培训师讲解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总体宣贯、标准体系宣贯中,浙江公司20多位部室领导和专家担任了培训主讲,他们以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对“三集五大”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深刻地诠释和宣贯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理念、标准、规范等,为浙江公司员工开启了精彩的培训课程。同时,浙江公司相关专家还与该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共同承担了“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任务。集优质培训资源和力量,分层、分类开展“三集五大”培训工作,实现了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4.培训学习与考核过关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