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1
(一)2012年疫情分析
1、地区分布
表1 常德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比较2012年2012年
县市区
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死亡率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死亡率
合 计
258845.2950.19%478583.630-
武陵区
457101.3010.22%638141.150-
鼎城区
38350.000-815105.230-
安乡县
32259.110.31%568104.030-
汉寿县
15621.630-33145.750-
澧县
23728.920-77995.080-
临澧县
10425.320-451109.740-
桃源县
64570.1420.31%34237.190-
石门县
15623.3310.64%61992.560-
津市市
5523.160-11950.230-
德山开发区
4457.090-96124.250-
西湖管理区
49.180-2250.400-
西洞庭区
2255.800---0-
贺家山区
19.550-328.920-
不详县
2-0-2-0-
注:发病率(1/10万)
2、时间分布
3、职业分布
表2 常德市2012年手足口病例职业发病情况职业发病数死亡数发病构成比(%)幼托儿童1257026.27散居儿童3369070.41学生14102.95教师100.02工人100.02民工100.02农民400.08干部职员100.02不详700.15其它300.06合计47850100
4、性别、年龄分布
4785例病人中,男性3020例(占63.11%),女性1765例(占36.87%),男女性别比为1.71:1。最大年龄59岁,最小出生后8天;病例主要集中在0~4岁年龄组儿童,共4339例(占总病例数的90.68%),详见表3。
表3 常德市2012年手足口病年龄、性别发病情况
年龄男女小计构成比0-31818350110.471-60535295720.002-865525139029.053-60636396920.254-34218052210.915-154822364.936-5826841.767-229310.658-810180.389-96150.3110-2723501.0415-66120.25合计302017654785100.00
(二)聚集性病例疫情
表4 常德市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统计县市区疫情数量(起)病例合计(例)所占比例(%)武陵区148519.86鼎城区196715.65安乡县12337.71澧 县3412028.04石门县197016.36汉寿县7153.50桃源县5112.57津市市4102.34临澧县3102.34德山区151.17西湖区120.47合 计119428100.00
(三)重症和死亡病例情况
(四)实验室检测结果
表5 常德市2012年各县市区手足口病检测统计表县市区采样数阳性数阳性率(%)ev71coxa16ev武陵区292275.863136安乡县1616100.00592津市市5480.00031澧 县5120.00010桃源县200.00000鼎城区10440.00004汉寿县2012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2012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200校卫生工作总结
寄宿卫生工作总结
2009年全县卫生工作总结
2009年度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卫生工作总结
7
2
28.57
2
临澧县
3
2
66.67
1
1
石门县
9
4
44.44
4
合 计
86
55
63.95
10
27
18
二、疫情特点
三、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今年3月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范,做了大量工作:
1、迅速进行了安排部署。3月13日,市卫生局召开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对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2、加大了对手足口病疫情的网络巡查和主动监测力度,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对发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苗头时,及时反馈给相关县市区,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相关调查和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3、密切关注幼托机构和小学等重点部位手足口病疫情,对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和重症病例及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5、利用发放宣传单、电视访谈、报纸介绍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向广大市民宣传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四、工作建议
2、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暴发疫情处置。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要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发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苗头时,及早核实疫情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病例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3、强化预检分诊,做好病人隔离救治,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防止手足口病与其他常见病混合就诊,避免医源性感染。对危重病例,组织专家全力救治或转至上级有定点医院救治。各地疾控中心及时做好辖区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
4、加强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防控工作,要求各托幼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落实消毒制度、晨检制度、缺席原因追踪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防止托幼机构疫情暴发。
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各种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2012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 的相关参考:2012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上墩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红鹰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200校卫生工作总结
寄宿卫生工作总结
2009年全县卫生工作总结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2
2009年,在卫生局班子的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预防保健股开展了大量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加强。
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着重搞好疾病控制、扩大免疫规划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
1.疫情报告:全县15个乡镇17个卫生院应报告疫情561旬,实际报告550旬,报告率为98.04%,缺报11旬缺报率为1.96%。1~11月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0种831例,hiv感染者6例,丙类传染病8种188例,其它传染病和其它疾病6种141例。全县自5月1日至7月31日各疫情报告单位每日实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零”报告,8月1日至今实行疫情“周”报告。 一是成立应急队伍,明确任务职责。先后制定下发了《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试行)》、《县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方案(试行)》、《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处置预案(修改版)》、《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卫生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疫情处置组,指定到县人民医院为甲流感治疗定点医院,120急救中心负责急救转运,各医疗机构设置了发热门诊,建立了预检分诊制度。
二是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认真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发现群体性发热学生及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处置。继续认真做好季节性流感的监测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提高防护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印发宣传单,召开培训会,在政务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开辟专栏甲流感防治知识和防控策略等形式宣传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四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多次组织卫生系统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将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培训教材下发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民营医院组织学习,乡村医生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培训,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五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革除陈规陋俗。全县从9月起开展为期一月的净环境、防甲流,讲文明、树新风的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对学校、医院、办公楼、公共场所、背街小巷进行了检查督促。倡仪市民在婚丧嫁娶时革除陈规陋俗,减少人员聚集。 七是搞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免疫屏障。第一批5000人份疫苗已对全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出租车司机、长卡司机等高暴露人群进行了接种,第二批5800人份将重点对城区学校教师、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幼儿园大班、羁押人员优先进行接种。913人,接种率达96.80%。乙脑群体性接种: 6月16日至30日,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乙脑群体性接种工作,全县应种目标儿童26778人,实际接种 24437人,接种率为91.3 %。疟疾防治:今年1~11月疾控中心涂发热病人血片镜检45人,未检出疟疾病人;实行抗复发治疗1例治疗率100%。
4.地方病防治:一是碘缺乏病防制:今年是我县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评估最关键的一年,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多次召集预防保健股和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因我县属贫困县,经济文化落后,所以消除碘缺乏病任务艰巨,为了使我县的各项指标达到合格要求,今年我县疾控中心分别三次对9个乡镇,所辖36个行政村的288户居民食用碘盐进行了抽样检测,同时配合盐业办对全县盐业市场的非法销售进行打击,并在莲峰查处非碘盐6吨。
二是改炉降氟项目工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今年下达我县改炉改灶任务数9000套,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墨翰、务基、马楠、水竹、码口五个乡镇实施,并且今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和办公室、炉灶招标组、技术指导组,制定了永善县2009年改炉降氟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在项目乡镇的配合下,改炉降氟各阶段的工作均按期进行,并圆满完成。 6.afp监测:通过按时、主动对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搜索,发现afp病例2例,均已采标本送检并按时跟踪随访。 8.突发事件处置:积极有效处置了4月2日溪洛渡水电站葛州坝工程局农民工暴发眼病疫情事件,4月中旬双凤十九组一集中居住点7人不明原因的神经中毒事件,7月17日洛渡电站施工区二坪民工营地食堂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等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妇幼卫生工作 (一)组织领导
2009我县成立了项目领导组、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召开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会议各四次。制定了《县2009年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县卫生局制定了《县2009年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县住院分娩限价措施》,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
(二)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 (三)急孕产妇及危急儿童抢救 (四)真做好高危孕产妇筛查,采取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
加大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力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筛查的高危孕妇重点管理,并要求全部住院分娩,2009年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5%。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我县制定了《县住院分娩限价措施》,村医动员一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一定的补助,村干部和妇联积极宣传动员,加大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09年我县住院分娩率比上年有了较大提高。
(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2009年比上年
住院分娩率 73.95%82.438.48
新法接生率97.63%97.810.18 系统管理率 94.7%95.080.38
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6.47%16.43-0.4 0-2岁系统管理率为 76.93%83.396.46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61‰17.64-4.97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情况: 四、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为了规范我县的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制定下发了《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妇幼保健院负责辖区内《出生医学证明》的申领、发放、统计、监督指导等具体事务。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出生医学证明实行逐级领取与发放、规范运输和存放管理、建立发放管理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等要求。
四、宣传培训危急孕产妇急救及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村级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妇女儿童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局先后下发有关“降消项目”、“结核病防治、“预防接种”、“艾滋病”、“碘缺乏病”“地氟病防治项目”“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等相关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4.7世界卫生日”、“6.26国际禁毒日”、“12.1爱滋病防治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等宣传日,通过张贴醒目标语、面对面宣传、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3
为督促医疗机构落实防控主体责任,提高“哨点”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按照《关于开展“蓝盾护航”--医疗机构哨点作用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部署工作,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理念,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哨点监管执法工作。认清当前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确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尤其是诊所、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管理,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并细化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排查医疗机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及发挥哨点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对辖区内多家医疗机构的哨点情况进行检查,检点包括:预检分诊把关情况;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和定点收治医院设置情况;入院管理、陪护探视管理、重点科室管理情况,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接诊流程是否规范;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物品准备是否充足;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感染防控情况;检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无CT检查室;预检分诊把关不严,未执行24小时病房封闭管理;部分个体诊所相关制度不落实;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物品准备不健全。
按照疫情防控“哨点作用”工作部署要求,就医疗机构哨点作用专项执法检查内容,联合六区两县对辖区内的561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共计出动执法车辆600余次、监督员1500余人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40余份,发现违法、违规行为45例。
三、认真总结,及时报送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4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工作总结吧。那么写工作总结真的很难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合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一
按照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安排及卫计局年度工作计划,我局认真安排布置,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现将20xx年上半年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卫生工作年度安排及应急办工作要求,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时组织实施。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有序开展。计划召开贺兰县20xx年卫生应急培训班。
二、及时开展应急工作,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贺兰县大型活动应急救护保障。20xx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冰钓、航模比赛、环湖健身赛、篮球比赛等体育赛事、春节社火、人社招聘、宣传日、大型活动、清明节祭扫保障等医疗救护保障;高考、中考医疗救护保障;6月15日与县消防中队、县疾控中心与花园社区联合组织开展了反恐应急演练;6月26日参与贺兰县人民政府与银川百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多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累计出动医护人员171人次,救护车辆65车次。
二是调整补充了应急救援队伍。根据人员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及时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了增补,保证各小组成员稳定。
三是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上半年处置突发事件2起,上报疫情预警预测分析2次。
三、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领导带班。节假日,各医疗卫生单位提前上报各单位值班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开启手机,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做好值班交接记录。
四、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突发事件预防预测报告,为科学预防传染病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我县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情况,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汇总分析,及时对我县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为科学防控传染病疫情提供决策依据。上半年,共完成突发传染病预防预测2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按照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预防预测,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科学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为我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二
20xx年上半年,市中区卫健局在市卫健委的正确指导下,紧扣国家和省、市卫生应急“十三五”规划的有关精神要求,按照“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注重实效,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区卫生应急工作,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服务体系,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区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措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认真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有关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同时明确责任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卫生应急队伍,提高应急队伍工作人员能力,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机动队下设流调组、消毒组、宣传教育组和物资保障组,配置了应急处置箱,确保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设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
根据我区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局机关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区疾控中心和区医院应急仓库物资储备品种齐全,基本满足我区卫生应急工作需求,同时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各单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次,通过演练,切实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应急工作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并圆满完成由市中区安委会组织的防汛应急救援大型演练的参演任务。
现应急物资储备:可视对讲机6部、单兵摄像头2套、360度视角车载指挥系统1套,单兵应急携行防护装备20套,二级防护携行装备8套;有连体防护服、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有各类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护目镜、温度计、防护衣物等应急设备;有各类现场采样仪器、采样袋、采样棉等采样设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物品的使用年限,做到及时更换,并做好日常维护记录保证我区卫生应急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加强应急值班制度
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有一名领导带班,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保障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能够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突发事件记录,及时向领导报告,根据领导的批示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
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制定并下发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密切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各类传染病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对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及时进行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疫情报告管理、紧急疫情接报工作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均作出书面记录。
六、宣传教育
3月7日,区卫健局在联勤宾馆组织对辖区医疗机构进行消防安全和卫生应急培训知识讲座,通过培训提高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在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展板、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应急及生活自救常识等,逐步提高社会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应急知识水平。6月16日在万达广场参加了由区安委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日活动。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辖区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测。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指挥平台系统,将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紧密结合,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计划与90医院联合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完善修订现有的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提高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确保20xx年全区卫健系统安全无事故。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三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建设,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现将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水平。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了预案动态修订机制,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调整了卫生应急专家组及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实现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卫生应急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我局积极组织各救援队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公卫科人员180余人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专业水平。
四、做好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参照国家及省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目录,我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季节性疫苗、检测设备等,加强使用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消耗或失效的救灾防病物资,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今年,我县共投入23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五、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大队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医院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强应急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为提高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强化应对突发事件抢救快速反应能力,9月,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资金不足明显。物资应急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等,社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求援能力薄弱,乡(镇)医护人员的不足为应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应急救援力量的充足。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5
1.辽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 2.辽源市卫生局,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 通过高度重视并及时部署防控工作、多各项措施积极落实、主动搜索哨点医院、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教育工作及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的查验工作、严格规范处置疫情、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及督导检查工作以及辽源市龙山区谦宁小学麻疹暴发疫情处理情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辽源市2014年麻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并作出下一步规划。
[
关键词 ] 麻疹;防控;呼吸道传染;疫情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34-02
麻疹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78年将麻疹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今年我市麻疹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11.25/10万[1]。为迅速遏制麻疹疫情的上升势头,防止麻疹疫情传播和蔓延,我市开展了全面的麻疹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现将我市麻疹防控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 高度重视,及时部署防控工作
根据我市麻疹疫情,市卫计委高度重视,将麻疹防控工作列为今年重点防控的四种传染病之一。卫计委多次召开了卫生多部门的麻疹联控工作会议,并与教育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麻疹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2014年麻疹查漏补种技术方案》等文件,明确防控责任、部署防控措施。要求各部门、医疗机构、接种单位要提高对麻疹防控形势的重视,做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使麻疹疫情尽快得到有效的控制。
2 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1 加强防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为提高专业队伍的人员素质和防控麻疹、脊灰等疫苗相应传染病能力,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版)、《免疫程序》,市县疾控中心举办了预防接种人员、医疗机构和中小学校、托幼机构保健教师的培训班,对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麻疹疫情的处理、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医疗机构报告、隔离治疗等进行了讲解和布置,为及时发现疫情控制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全市各级疾控共培训 230余人。除此之外市疾控中心于2014年4月17日召开了全地区的重点传染病的防控会议,参加的人员有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共计68人。
2.2 开展哨点医院的主动搜索
针对我市东辽县、龙山区的4起麻疹疫情,市疾控中心于2014年5月12~15日对哨点医院的传染科、儿科、皮肤科、内科等相关科室的发热、出疹的患者进行了主动搜索,搜索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5月12日,共搜索门诊及住院病例19869份,其中上报了102例疑似麻疹病例,没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病例的漏报现象,同时告知医生对有疑似麻疹病例及时报告,同时要隔离治疗或转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
2.3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普及防控知识,让群众自觉参与,是防控麻疹的重要措施。今年,根据我市麻疹疫情,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麻疹防控知晓率。①通过媒体的形式:2014年4月25日期间市疾控中心在辽源市电视台“走进直播间”栏目,宣传了麻疹查漏补种及防控等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讲座。②利用报纸、网站等形式:市疾控中心在辽源日报、中心网站刊登了“如何预防麻疹”的文章进行宣传。③利用宣传单的形式:市级疾控印制麻疹宣传单、致家长一封信、补种通知单12万份,两县疾控印制20万份宣传单。④利用宣传手册:东辽县疾控在县邮政部门推出的《惠民知识手册》中插入两个版面的麻疹宣传防治知识,印制了3万份。
2.4 积极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的查验工作
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的查验手段是有效防范疫苗漏种的重要措施。市卫生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预防接种证的查验,按照职责分工,对漏种的学生及及时进行补种,尤其是麻疹疫苗的补种。
2.5 严格规范处置疫情
各级疾控针对每一例麻疹病例、每一起疫情都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进行处置,接到麻疹报告后,认真核实疫情、报告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针对密切接触者,告知接种单位进行追踪调查,同时开展应急接种麻疹类疫苗,同时由接种单位开展患者家的消毒指导,健康教育工作[3]。今年目前为止市区共对密切接触者接种 86人,东辽县接种 248人,东丰县接种343人。其中东辽县对暴发村的35岁以下人群含麻疹类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共接种了 149人,东辽县的17家卫生院门诊患者回顾性调查,对暴发疫点开展出疹性疾病的主动搜索,共调查8114人,均未发现麻疹漏报病例。
2.6 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近些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按照省里部署我们于2006、2010、2012、2013年开展了麻疹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今年根据我市麻疹疫情,我市再对15岁以下(即1999年1月1日—2013年6月1日出生)未按免疫程序完成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的所有漏种儿童进行补种。摸底应种儿童数4485人(含有免疫史不详和应急接种的儿童),共补种 4347人,补种率 96.92%。
2.7 积极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为强化麻疹等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市卫计委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对医疗机构和学校、幼儿园开展了传染病防控措施和儿童入托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卫生执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指导和整改意见[4]。
3 辽源市龙山区谦宁小学麻疹暴发疫情处理
2014年5月8日,我市龙山区谦宁路小学发生疑似麻疹8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向市卫生局进行了报告,并成立了暴发疫情处置小组,对此次暴发疫情进行了处理。
3.1 开展学校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
2014年5月9日对谦宁小学的所有师生出现发热、出疹的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在校师生共计1306人,其中事假5人,其他情况未到校的11人外,调查了1290人,未发现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师生。
3.2 开展医疗机构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
2014年5月12~15日对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科、内科、儿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开展了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搜索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5月12日,共搜索8家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为19869份,其中上报了102例疑似麻疹病例,没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病例的漏报现象。
3.3 预防接种措施
对谦宁小学发病班级的学生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和其他在校的师生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3.3.1 应急接种情况 谦宁小学6年3班共59名学生,其中发病4人,对其他55人在病例出现的3 d内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率为96.36%。
3.3.2 查漏补种情况 2014年5月9日对全校的其他23个班级的学生开展了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共查验1179人,发现77人漏种(含免疫史家长记不清的学生),补种了74名学生,补种率96.1%。
4 存在问题
①在学校、托幼机构开展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时进展较慢,部分学校的学生接种证收集不全或有丢失,免疫不详的儿童不积极进行接种。②医疗机构对麻疹的认症不够,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③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较难。由于人群的流动性较大,活动范围广,很难找到密切接触者。此外,密切接触者追踪到了,管理起来也很难。④群众对麻疹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原因有二:一是麻疹发病较少,人们普遍存在麻痹心态,对相关防控知识不加了解[5];二是麻疹宣传力度不大,方式较少,每年仅仅局限在宣传单和宣传条幅,影响了群众对麻疹知识的了解[6]。
5 下步工作打算
①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工作。动员社会群众参与防控工作,增强防范意识。②加强培训。采取层层培训的方式进行,组织开展乡镇防保人员、村级卫生人员、学校保健教师、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麻疹的认知能力。③加强督导检查力度。指导医疗单位、学校、幼儿园等部门认真落实各种防控措施。④提高疫苗接种率。最大限度减少空白人群,利用这一有效手段防控麻疹。⑤做好培训及消毒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 周颖,郝广红,丰戆.辽源市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77-78.
[2] 刘淑霞.1963—2010年聊城市麻疹疫情变迁及原因分析[D].山东大学,2012.
[3] 周为民,姜威,高文立,等.阜南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科学防控工作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2014(2):87-88.
[4] 赵同军.在2014年全区烟草商业系统纪检监察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广西烟草,2014(3):15-18.
[5]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脊髓灰质炎和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J].首都公共卫生,2012 (1):1.
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6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在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在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与指导。对医疗文书质量和检验科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开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培训,防范医源性感染;巩固医疗机构评审成果,强化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意识。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原则,在区发改委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改造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量明显上升。
二、20*年工作基本思路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卫生局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卫生大厦良性运转,发挥在保障公共卫生中的中坚作用
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要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对中央机关的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区居民公共卫生的享受程度和公平性。使公共卫生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础工程之一。建立公共卫生大厦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意义重大。20*年要做好各机构的搬迁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未来工作的开展设置各个机构的科室及职能,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使整合后各机构尽快实现良性运转。
(二)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治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完善传染病门诊、计划免疫规范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增强和完善全区防病网络组织建设;加强防病队伍培训,提高防病队伍素质;加大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流行病调查和传染病管理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全区疾病预防的各项措施。
(三)做好2011年卫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规划
(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派驻卫生监督执法站,实现综合执法下移的工作模式。
推进卫生监督机制改革,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即使到位,继续积极前移工作,在总结20*年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卫生监督站下移工作。并试行综合执法下移。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做好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巩固“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工作成绩,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