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运营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运营体系范文1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者;教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2202
作者简介:姚涛(1985-),男,河南信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游戏;牛莎莎(1986-),女,河南洛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0引言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是下一代网络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它必然将取代现行的网格计算成为未来网络学习环境的核心构建技术。所以,网络学习环境的各要素都将受到这一新技术的冲击。作为网络学习环境主体的教师和学习者,也必然会受之影响。
1云计算对学习者的影响
1.1云计算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
网络学习基本上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网络这个宽松的环境进行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网络学习中,无论是学习内容的系统性还是逻辑性,都要比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逊色。这就要求学习者自身具备很强的求知欲,从心理认知层面来讲,就是学习者要具有对于知识的驱动力。这种学习欲望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学习动机。其中,内部动机最为关键,强烈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者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云计算相对于网格计算的优点,使云计算平台下的网络学习环境也具备旧条件下学习环境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是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学习有关正确使用云计算的相关技能,具备相关意识和理念。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缺失和不正当,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甚至于学习目标的难以完成。其有效办法就是使多数学习者认识到学习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生存意义上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是一种真正的自我需求。掌握技能解决就业的需要,是学习者最根本的也是最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对自己需要的目标具有比较明确的要求,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课程,并进行专业学习。在此基础上,网络学习者因为掌握了更加高效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对于学习其他知识的兴趣和渴求也会相应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有效率。
1.2云计算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云计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网络学习的灵活性,也会对其敏捷性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最大程度上实现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按需而用、即需即用、快速聚合”等。降低Web 学习资源与服务的成本与难度,创建灵活敏捷的学习方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习者改变其原有的学习策略,是学习更加高效,更加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既有一般性,也有具体性。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学习策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期丰富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并与其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网络学习中,如果学习者很难从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就很容易使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在网络学习中养成符合自己习惯、使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的学习策略是很重要的。在网络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养成主要依靠教师提供的识的类型,知识的系统组织结构,知识本身的特性等。在云计算平台下,知识的系统组织可以更加的紧凑,知识与知识的联系会更加的有条理,不单是知识的相互联系本身,同时知识在量上也更上一个层次,知识量上的变化不仅带来联系的增加,系统的组织也更加趋向于千变万化,在这么庞大的知识海洋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其知识结构,相应的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不能仅仅适合一种知识的学习,要使自己的学习策略更加趋向于多元化,有针对性。在宽松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控制力往往很容易下降。学习者常常容易偏离网络学习的方向,使学习的效率降低。这就是学习者没有运用好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表现,因此在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只是本身,作为网络学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学习的平台,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是指提供给学习者学习内容的网站,知识库等以及这些网站知识库所在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学习者要在学习中注意各种网站的网络特点作用和内容,避免浪费资源。时刻做好自己的自我监督和评价,验证自己学到了什么,并要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以改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优化的,适合自己和各种类型知识的学习策略。
1.3云计算对学习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网络学习环境要为学习者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心理氛围,网络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不同学习动机学习者的需要,使得学习者的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网络学习环境的创设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强调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对网络以及学习内容的先前经验、对网络学习的学习动机与在网络中的元认知能力、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者的某些个性特征等加以详细周密的考量和规划。这样能促进网络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交互,促使网络学习者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网络课程的设计者只有对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具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创设出优质的面向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确保学习者在此课程环境中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网络学习者在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应对网络的心理准备。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太具有诱惑了,常常使得一些学习者对网络具有了依赖,过度沉溺其中不能自控,把计算机网络看成是自己所有知识的源泉,是无所不能的,这样的心理是对我们的学习有害的,会毒害我们的思想,使学习者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这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使学习效率下降。在云计算平台下的网络学习支撑环境,云计算的应用之一就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是通过支持云计算的各种软件快速高效的获得各种服务,学习者可以通过云计算提供的这些服务,与各地的学习者进行交流,交流学习心得,学习经验,也可以向指导老师咨询,使学习者在这些有效的交流中具备正确进行网络学习所需要的心理准备,使教师在与学习者的交流中更加清楚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困惑,以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知识的组织结构,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者对网络以及学习内容的先前经验、对网络的学习动机与在网络中的元认知能力、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者的某些个性特征的高效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习者还是可以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以获得更加专业的心理指导,做好网络环境下学习所需要的必备心理因素。
2云计算对教师的影响
2.1云计算对教师提供的知识系统结构的影响
网络学习环境下各种因素中,网络课程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最为主要和直接的来源,学习者接触最多的就是满足各种需求的网络课程,而一个网络课程好与坏的评定标准就在于学习它的学习者是否能够顺畅的学习,是否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学习,这其中就要涉及网络课程所提供知识的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在一般网络学习环境下,网络课程的系统组织结构是经过一定科学步骤制定出来的,但是不同的学习者,其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一成不变的知识系统组织结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学习者,在制定知识的系统组织结构时一定要注重它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在云计算平台下,教师提供的知识和服务更多,只是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这就要求知识的提供者在制定知识系统结构的时候,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互补和需求,建立知识有效管理方法,使知识的总体组织更加的明晰,具体组织更加容易理解,注重知识的良构和有序,组成相关的知识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资源模块,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更加有效率,更加有系统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更加的顺畅,获取的知识能更加有效的存储,形成永久记忆。
2.2云计算对教师辅导和反馈方式的影响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辅导以及反馈信息的获取。对学习的信息反馈与评价的过程,是网络环境下对自主学习创新模式的效果进行监控的重要一环,也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如网站访问量统计、学生作业情况、网络BBS、Email、MSN、QQ、个别辅导、面授辅导、答疑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学习评价能够使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目的地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有效控制学习进程,形成高质量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缺少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实时监控或权威辐射的网络环境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要加大学习评价本身的监控力度。自主学习创新模式效果评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首先是自我评价,通过参照电子学档中记录的有关信息,利用量规、范例、评估表、学习契约、Quiz 等工具对自我做出现实的评价;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通过查看电子档案中学习者学习的各种数据,通过分析,对学习者做出定性或定量评价;再次是学生互评,利用系统提供的BBS、虚拟教室、公告栏、电子邮件等手段,学习者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学习者在学习完后, 对该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评价并反馈, 促进学习环境的设计更合理, 更科学;同时它保持了学习环境静态设计的完善性和学习活动过程动态特性的一致性。评价、反馈与修订使学习环境的设计更完善。云计算条件下,提供给教师的信息和服务急剧增加,相应的也会带来辅导和反馈方式的变化,比如云计算可以提供虚拟的数据中心,还可以提高快速的互联网服务,虚拟数据中心可使教师把各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集中在一起,提供集中式辅导,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加翔实反馈信息。云计算提供的快速互联网服务也使得我们的辅导方式转变,一方面有更多的辅导和反馈的方式,另一方面,高速的互联网服务也给我们提供了建立虚拟教室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不但具有传统教室所具有的一切优点,还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室教学中的相当多的弊病。
3结束语
总体来说,云计算对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学习者而言,主要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者的心理因素等。而对教师,则主要影响教师所能提供的服务,并拓宽其范围和领域;影响教师提供的知识的系统结构,使其更加紧凑,有系统性和条理性;影响教师获得反馈和提供辅导的方式。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对网络教育软件未来方向的把握,促进我们对相关技术进一步的广泛深入研究,为技术在网络学习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张立新,李世改.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6).
[2]唐美燕.支持网络学习的心理因素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0).
[3]刘仁坤.关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6(4).
[4]刘儒德,江涛.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The Influence Cloud Computing's to the Principal
Parts of ELearning Environments
网络运营体系范文2
电力体系通信网络为电力体系运营与管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电力体系通信业务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体系 通信网络 安全 防护
1 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络设备概述
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络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涉及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主机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当前,在我国的国情下,我们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新购置的网络设备基本都是国产的,只能说目前仍有部分在用网络设备是国外进口的设备,可以从几方面来说:
(1)目前仍然在用的国外进口设备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2)国产的设备在因受技术条件的影响,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3)因为目前电力行业正在从进口设备转向国产设备,但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将设备进行更换,因此必然会出现同时使用不同品牌设备的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差异,影响网络安全。
电力信息通信是电力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多个部分构成而形成的电力体系。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络是一个覆盖面积广泛的网络,它的不同管控和通信都是以大量的软硬件做支撑。电力作为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及生产力水平的主要体现。为了确保电力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营,必须要使用这些通信技术和网络设备,而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厂商和产品的不可控性,不断曝出国外厂商信息化资源的安全隐患,关乎公司、国家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
2 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组建了电力体系管制专用网络,并实现了内外网隔离。通过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的方法对信息通信网络进行安全防护,全面组建了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有效地确保了核心数据的安全,杜绝了非相关人员管控网络以及访问信息的情况出现,通过电力体系相关实验室的对国内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如果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或者事先被植入木马、后门等程序,即便在物理隔离下,依然会被攻击。
2.1 设备与体系风险
因为目前电力行业正在从进口设备转向国产设备,但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将设备进行更换,因此必然会出现同时使用不同品牌设备的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差异,影响网络安全。存在被植入后门、木马的风险,将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络完全、局部对外部网络开放,导致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的安全风险。由于设备的缺陷或漏洞未及时更新修复,使得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遭受攻击和利用,这也是我国电力体系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风险。
2.2 人员管控方面
通过实现内外网隔离,降低和消除了部分网络攻击带来的故障影响,但在运维和管制中还存在一些风险,主要体现在管制、维护人员方面。一些核心的设备来源于国外,因此故障、升级、维护等环节也需要外来人员的技术支持。在进行内网体系检测维护时,众多敏感数据可能会被他人所非法利用。对于国家电网公司从事体系管制的工作人员,由于管制不善,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或其他终端通讯设备,对信息通信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
3 加强科学技术使用,抵制风险
网络技术是预防安全风险的最优方法,电力公司要及时创新或引入最前卫的体系安全技术,创建良好的运营环境。网络技术是抵制安全风险形成的最佳方式,电力公司要及时更新或引进先进的体系安全技术,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3.1 安全审核技术
对于体系上流通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查,及时拦阻存在异常的数据信息,避免这类信息给网络体系造成干扰,安全审查技术的运用也能有效的保护信息体系的安全。如审核技术中对网络设备日志、操作体系运营日志、数据库访问日志等综合处理,及时发现异常问题且自动处理。
3.2 防火墙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可信网络与不可信网络相互分隔开来,进而创建一个全面性的安全检查点,对一些异常信息流通进行过滤筛选。如:防火墙中的强制实糟能进行安全检查,避免电力公司信息遭到非法存取或攻击。另外,在电力体系的生产、计量、营销、调度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管控。
3.3 容灾技术
采用双机备份、异地备份等方式来保护重要资料。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4 加强管制体制
体系建设安全技术仅仅是一部分,在引进网络信息体系管制之后应从多个层面来维护信息安全。公司经营者应从管制策略上创新改革,制定更加科学的安全管制策略以规划好网络信息体系的运营。日常管制中,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管制:
4.1 规划管制体制
严格的网络安全管制体制可实现信息体系的有序操作,让每个环节都能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营状态。公司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念,制定可持续性的体系安全策略,以确保网络信息得到有效维护。如: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管制,考核其专业技能;对计算机设备管制,避免出现意外故障等。
4.2 增强安全观念
安全观念涉及到领导者、操作者。电力公司经营者要从安全角度出发,为现有的网络信息体系制定安全管制策略,避免体系受到外在因素的破坏;而公司职员,则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安全观念,在操作网络体系时坚持安全原则,把握好每一个操作步骤以维持体系的稳定性。
4.3 构建认证体系
身份认证是利用专有账户、密码等对进入信息体系者的身体进行验证,防止外来入侵者恶意攻击体系。
4.4 加快故障处理
当网络信息体系发生故障后,公司要尽快组织技术人员对体系进行解决,尽早解决常见故障造成的不利影响。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体系通信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力公司运营中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外界影响因素以及体系运营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给电力体系通信网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创立完善的安全管制体制,加强安全防护观念等,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营环境,为电力体系通信业务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疆生.电力通信网络中的时间同步体系[J].电力体系通信,2011,32(01):6-9.
[2]王富良.浅谈电力通信网络管制体系结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3):55.
网络运营体系范文3
1.1网络升级改造引入安全新威胁
随着电信网络的全面IP化,原来互联网中才会存在的安全威胁被引入到电信网络中,如木马程序、僵尸程序、拒绝服务攻击等。在IP技术和传统电信网相融合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具有电信网特点的新安全威胁,例如利用IP技术针对电信网业务层面的攻击。
1.2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存安全隐患
智能终端的接入方式多种多样、接入速度越来越宽带化,使得智能终端与通信网络的联系更加紧密。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已严重威胁着电信网络和业务的安全,随着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不断深入,以前分散的业务支撑系统逐步融合集成,但核心网和业务网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直连的方式,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薄弱。在智能终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如果终端经由核心网发起针对业务系统的攻击,将会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智能终端平台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考验,其硬件架构缺乏完整性验证机制,导致模块容易被攻击篡改,并且模块之间的接口缺乏对机密性、完整性的保护,在此之上传递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和窃听。凭借智能终端高效的计算能力和不断扩展的网络带宽,终端本身的安全漏洞很可能转化为对运营商网络的安全威胁。
1.3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云计算云服务、移动支付的引入和发展,给运营商现有的基础网络架构及其安全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新兴的电信增值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更易受到网络的攻击、黑客的入侵。新技术新业务在带来营收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因素和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使得运营商对新业务安全管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风险,行业安全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现阶还不能够对威胁安全的因素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因此也就谈不上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应对措施,并且业界对新领域的安全防护经验不够丰富,当出现重大威胁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对故障的响应处理能力还有待商榷。
2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网络安全的维护工作
面对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挑战,基础安全维护工作是根本,运营商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防护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对网络中各类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进行加固,定期开展安全防护检查,实现现有网络安全等级的提升。安全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网络维护设备的访问控制权限,加强网络设备账号口令及密码的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2加强新兴领域的安全建设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复杂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为了加强对新兴领域的安全管理,运营商需要从新领域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安全手段的创新两方面着手。
2.2.1加强安全策略的制定
应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挑战,对全网安全需要重新规划和管理,建立与之匹配的安全标准、安全策略作为行动指导,并形成对服务提供商的监控监管。在新业务规划时,安全规划要保持同步,从业务设计开始就应将安全因素植入,尽量早发现漏洞、弥补漏洞。
2.2.2加强安全手段的创新
新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网络的安全系统和防御机制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安全防护需求,需要有新的安全防御手段与之抗衡。因此集监控分析、快速处置为一体的云安全等新的技术手段就值得我们去不断研究,并进行商用部署。
2.3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体系的建设
做好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网络信息的安全,必须以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作保证。需明确安全管理的范围,确定安全管理的等级,把各项安全维护工作流程化、标准化,让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维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而有效地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和网络应急响应预案,提高运营商整体的安全防护能力。其次需要建立纵向上贯穿全国的安全支撑体系。随着网络的聚合程度越来越高,省份之间的耦合程度越来越密,全国就是一张密不可分的网。因此需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统一调度管理的安全管理支撑体系。当出现攻击时集团、省、市三级安全支撑队伍能联动起来,做到应对及时有效。
3结束语
网络运营体系范文4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53-01
目前,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很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移动互联网集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被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极大,需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进行探究,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移动互联网环境。
1 建立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集合两者的优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给人们的娱乐、资讯、沟通、上网提高了更稳定、高效率的服务。移动互联网具有便利小巧的有点,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小型,易于携带,人们可在移动通信的覆盖地使用,不需到特定的网点。
人们利用移动互联网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播不利于民族发展的极端思想,损人利己的不文明信息。利用木马病毒等侵害人们的隐私等不良事件。此时,需要建立安全技术体系保护信息安全传播。
针对恶害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行为,建立稳定、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安全技术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播,为了控制信息的安全性,需提高信息传播的标准,控制有害国家利益、有损社会稳定等恶意破坏的信息传输到网络中。
2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分为:采集信息内容、检测信息内容、控制信息传播。需依靠高超的安全技术对不安全的信息进行网络控制盒阻断。
2.1 采集信息内容技术分析
提高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的关键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所有信息,应减少后续处理进行的技术部署所需的费用。信息采集主要利用的是网络旁路镜像技术和网络爬虫技术。网络旁路镜像技术通过对网络流量镜像的建立对网络信息进行还原,网络旁路镜像技术不会干扰网络性能,对信息能进行实时性的监控,为后续的控制技术提供条件,但是后续处理较复杂,成本较高。网络爬虫技术的程序能对网页自动提取,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此技术具有后续处理成本低的优点,易发现隐藏较深的不良网络信息,但是具有占用宽带的缺陷。目前采集信息时,复制网络干线流量的采集信息技术不建议使用,不仅占用存储空间,给后续处理带来的后患无穷。
2.2 检测信息内容技术分析
检测信息内容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信息内容的流量,检测信息内容是否安全。数据传输建立在流量上,需对应用协议的数据所用的流量进行统计。在进行安全检测数据时,系统对信息的安全性自动判断,对不通过的非法、不安全信息进行控制。检测的内容主要是音频文件、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应用关键词识别法、统计模式识别法等检测方式,检测技术是模式化的,对信息安全性进行自动地识别和判断,能对合法信息和不合法信息进行分类的处理。
2.3 控制信息传播技术分析
检测信息发现的不合法信息需要存储起来,后续控制信息的工作带来便利,提高控制信息的效率,实现后续处理中的浏览、搜索等功能,储存信息可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需减少存储空间,可通过处理同一类型的数据来降低空间使用率,将其合并放置于数据库中。
传统的控制非法信息传播的技术原理基于根据传播信息源的网站IP地址和域名等信息,将其添加到黑名单中,阻断传播信息的功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使用户成为了信息源而非网站。传统的控制技术剥夺了用户接入网络的权利,将阻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移动互联网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我们需针对这一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信息控制技术需与信息采集技术相适应,由于大多数用户应用http,TCP是主要协议,基于此,可利用TCP链接和乱码的技术进行控制盒阻断非法信息。
3 我国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相关的网络技术还是处于薄弱的状态,在移动互联安全性技术上,对信息内容的采集、检测和控制等技术相对于欧美国家较弱,采集一般的信息技术没有问题,但是对音频、视频等数据信息时,存在速度慢、技术落后的局限性。由于IP数据网络无法发挥差异化处理的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流量使用逐渐增加,而运营商只能通过IP数据网络进行活动,检测技术落后,导致网络投入的成本与收到的成效不相等,为了投入资金与回报相平衡,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提出的“智能管道”战略可对不同业务下使用的流量进行识别加以控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给不同等级的用户不同的流量体验,从而实现投入与收入的平衡。
网络运营商需加大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的研究力度,“智能管道”战略给运营商的网络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解决了运营商资金投入与报酬不平等的问题,在今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建设技术是我国运营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数据传输。网络运营商需保证用户在安全的环境中上网,探究出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保护人们的隐私机密信息。移动互联安全技术主要是信息内容的采集、信息内容的采集和控制、阻断信息内容。运营商提出的“智能管道”策略开创了移动互联管理的新时代。在未来,网络运营商需继续重视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的建立,为用户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永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8).
[2]郭永.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6).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J].中兴通讯技术,2012(3).
网络运营体系范文5
关键词:通信运维;网络的融合;下一代网络;运维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264-01
1 通信网络演进趋势
一百多年来,电信业长期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状态,业务处于严格管制;网络呈资本密集型,进入门槛很高;话音是业务收入的绝对主体,网络容量与话务容量高度一致;不同业务由不同网络支撑,技术等于业务;以不同业务分割不同市场和行业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小,是低风险高利润的行业。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电信业经历了并将继续经历巨大的动荡,技术更新加快,设备技术寿命缩短,建网成本大幅下降。行业技术差别趋向消失,行业结构越来越不稳定。业务主体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固话正逐步让位给移动和IP,电信业开始从低风险高利润行业走向高风险低利润行业。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演进,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向以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演进。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IP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历史上看,自从电信网脱离了单纯的电话网进入多业务领域后,新增重要业务和技术都是采用一个个独立的网络层面来实施的,每种业务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一个典型的大型电信运营商通常至少有20-30个这样类型的网络,不仅建网成本很高,而且由于每一层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应用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存在很大的差异,整个网络的管理因此变得十分复杂。
随着IP技术的引入,这种多层结构中的很多层面将会逐步消失,整个功能结构层次将变得简单和扁平化。网络将不可避免地向着单一、简单、低成本、融合的方向发展。当然,融合将涉及大量的技术 业务、市场 体制和监管方面的问题,决不能一蹴而就。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融合将是未来十到二十年通信业和通信技术业务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2 网络演进趋势对运维管理体制带来的影响
网络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融合,而且也是业务层面上的融合。全lP架构的形成,使得通信网络从功能层次结构上变得简单和扁平化,业务的种类和提供方式却更加灵活多样。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在网络质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小,新的竞争将主要是业务上的竞争。
多年以来.通信运营商传统的运维模式是以网络为中心,以网管为管理手段,以故障恢复及检修为主要管理内容的。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这种运维模式已无法为单独业务在网络中的运行提供有效的监控,特别是IP网络存在的多种路由路径的特性,使得这样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网元的故障对业务可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然而从某种业务来看,虽然网络未发生任何故障,但业务本身可能已经出现了问题。更关键的是 传统的网络管理方法很难判断网络故障对业务收入的影响。因此,通信运营商需要面向客户提供一种有效的业务监控手段,以实现有力的服务保障。所以,下一代运维管理体制要求通信运营商的运维模式要从以网络为中心,逐渐向以业务为中心转变,从传统的网元网管向网络层管理转变,最终向业务层服务保障转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保障为手段、以客户业务保障及服务质量(QoS)为主要管理内容的新的运维模式。
3 下一代网络运维管理体制演进趋势探讨
由于我国通信企业特定的发展历史、网络和网管技术现状以及企业整体上的传统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过去几年,国内通信企业基本以分散型运维管理体制为主,即以专业来划分维护层次,每一专业都有一套维护与监控人员及网管系统。在运营企业的发展初期,这种分散式运维模式对于整体业务的迅速展开是有帮助的。可是,随着运营网络的不断壮大,整个运营维护体系需要庞大的资源来支持,从而带来了运维成本增加,人员浪费,内部对客户投诉及故障处理的反应速度变慢,整体运维效率下降等问题。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的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使整个运营网络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故障与投诉的定位解决日趋综合性 因此集中的运维模式成为大势所趋。而且 从长远来看 集中式的运维模式不仅有利于挖掘网络潜力 还将节省大量的运维成本 应该是下一代运维体系的最终发展方向。
集中化运维体系是按照功能层次进行组织的,而功能层次又对应于维护需求,根据下一代运维体系特点的要求,下一代运维体系将朝着如下清晰的组织架构体系发展。
第一层:现场维护层。
现场维护层是运维管理体制层次结构中的最低层,直接受网络管理层的领导与指挥,负责所辖区域网络设备及基础设施(动力电源、环境、局房等)的现场值守、维护和巡检,接受网络管理层的调配指令实施相关故障修复,资源调配等工作的具体实施与操作,对于移动网络,该作业层还包括现场的COT、DT测试等。该层的技术人员为公司运维部门的非核心能力层由网络管理层的部门对其进行考核。在这一层次上,对于运营商主要有两种发展策略―― 自己维护或外包。
第二层:网络管理层。
网络管理层是通信运营公司运维生产作业环节中唯一实施7天×24小时实时监视、操作、控制的部门,面对所管理区域内的各种网络设备进行集中操作维护、网络管理和网络资源配置调度等。全网绝大部分的故障处理基本在这个层次完成,那些通过网管监控手段不能完成的生产作业 由现场维护部门完成。网络管理面向网络业务 职能是资源管理、运行监视、数据配置、数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必要时对网络进行控制,保证业务不可用时间(MTBF― meantime between failure)降低到最低程度。
最能体现出集中运维的就是网络管理层。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运营支撑系统的逐步完善,这样的集中是全面意义的集中,它包含了运营商的话务网、传输网、信令网、数据网等所有专业,对它们实现集中监控、集中配置、集中性能分析。网络管理中心的职能也不再仅仅是辅的集中告警监控和性能分析、报表等功能,而是涵盖了集中监控、性能统一分析、资源统一调度、网络优化方案统一制订、故障告警关联性分析等与网络相关的生产调度功能,以及客户投诉集中解决的职能,成为一个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平台。
第三层:技术支援层。
技术支援层是整个运维体系中技术层次最高的部门,负责对全网各个专业网络运维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支援,还可负责面向客户的系统集成等。技术支援层内可以按照专业设置交换专业、传输专业、数据专业、备品备件专业等。该层的技术人员是公司运维的核心能力层技术人员。
当前,国内的通信运营商普遍缺乏一支专门的技术支援队伍,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对设备厂家的依赖性比较大,遇到问题找厂家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运营商每年在购买服务上的支出居高不下,并且还为设备厂商提供了提高自己的技术人员水平的试验田。反观运营商自己的一些优秀技术人员却淹没在例行的维护工作中,能力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技术水平也没有一个逐步提升的长远规划。
网络运营体系范文6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 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交通电子政务实施过程的两大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安全、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电子政务平台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我国早在2003年9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等级保护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2004年11月,公安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推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测评准则和实施指南,为政务领域进一步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指导。交通运输部也于2008年12月颁布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中对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作了详细的技术规范。
随着交通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一套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既满足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又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也日益迫切。交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充分构建:
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基于PKI体系而开发的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认证、访问控制、应用审计和远程接入的应用安全网关系统,它可以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基础设施(主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中分散且海量的安全信息进行样式化、汇总、过滤和关联分析,形成基于基础设施与域的统一等级的威胁与风险管理,并依托安全知识库和工作流程驱动,对威胁与风险进行响应和处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密性。主要体现在谁能拥有信息,如何保证秘密和敏感信息仅为授权者享有。
2)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拥有的信息是否正确以及如何保证信息从真实的信源发往真实的信宿,传输、存储、处理中未被删改、增添、替换。
3)可用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和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使用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可为授权者提供服务而不被非授权者滥用。
4)可控性。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监控管理信息和系统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授权认证和监控管理。
5)不可否认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行为人为信息行为承担责任,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其信息行为。
总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得以实现。技术层面在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开性、共享性和可访问性的同时,通过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技术要素保障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层面则可通过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以及系统运营管理等规范化机制得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2交通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该由组织体系、技术体系、运营体系、策略体系和保障对象体系等共同组成。
2.1安全组织体系。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坚持把“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放在优先位置,首先要求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可由交通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信息安全工作,下设信息安全工作组,各管理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安全技术体系。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技术体系可搭建专业的安全管理运营中心,并从基础设施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方面去搭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2.3安全运营体系。交通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营体系一般可由安全体系推广与落实、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和日常安全运行与维护四个部分组成。安全运营体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系,在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整个过程中,正常的运作流程,其信息流遵循自上而下的流程,即交通上级部门根据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需求的目标、规划和控制要求做计划,下级交通部门根据计划进行执行、检查和改进。而若交通电子政务平台其安全性出现威胁,影响正常的运作流程时,此时信息流则遵循自下而上的逆向过程,下级交通部门向上级部门报送安全事件,上级部门根据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
2.4安全策略体系。网络安全策略是为了保护网络不受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因此信息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指导和依据,全面科学的安全策略体系应贯穿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始终。安全策略体系,主要包含安全政策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运行体系四个方面的要素,在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控制措施的同时,必须制订层次化的安全策略,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完善各种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利用多种安全技术实施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对网络的多层保护,减小网络受到攻击的可能性,防范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对安全事件的反应处理能力,并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尽量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