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产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环保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环保产业

农村环保产业范文1

  《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全面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动漫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加快发展动漫产业基地(园区),加快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动漫产业基地(园区)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齐全、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动漫产业发展格局。

  用5-10年时间,使我省的知名动漫品牌数、动漫企业“航母”数和动漫企业总数居于中西部领先,成为全国“第一方阵”。

  动漫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和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以培养动漫产业研发创作和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强统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结构优化、规模宏大、适应长远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力争到2015年,把我省初步打造成为富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动漫人才聚集地,形成动漫创新人才高地。

  健全动漫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动漫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安徽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安徽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安徽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

《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飞速发展,预计年产值可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40%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5%。其中,节能产业4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1000亿元,环保产业500亿元。

到2015年,在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形成5-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核心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扶持和壮大一大批中小企业;创建5―10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布局合理、品牌效应明显,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

到2015年,研究开发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组建15―20个国家级、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攻克15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500项以上,获得发明专利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10项。

依托现有产业优势、特色和发展趋势,统筹布局,打造8个各具特色的国家级或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地,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以及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行业服务体系,使节能环保服务业占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大幅提高,年均增长50%左右。

社会民生

《安徽省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

2015年末城镇住房保障的覆盖面达到20%;确保城乡低保标准、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对贫困残疾儿童实行免费抢救性康复,调整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力争201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心卫生院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完成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光荣院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000多万农村居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争覆盖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

《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指导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4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更加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特困生活救助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持续改善。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逐步提高,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残疾预防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明显减少。残疾人教育培训事业不断发展,接受教育的优惠补贴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维护。残疾人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力度持续加大,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残疾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政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残疾人慈善事业公开、透明的捐赠激励机制基本建立,社会各界更加自觉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

农村环保产业范文2

四川省95%的幅员面积属于长江上游范围,占长江上游区域的一半以上,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新世纪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既可为四川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生态本底和提业支撑,也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四川省率先在长江上游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是建设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上升到35.3%,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从四川省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减少了46%,有效地遏止了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威胁,保卫了三峡库区的安全。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面临新的问题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第一,四川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止。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沙化、石漠化土地有3600万亩。江河生态系统退化,水位下降,水资源总量近五年减少了6%。再加上四川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必将伴随着一个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高峰期。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四川排污总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第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扶贫开发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一方面,四川省的川西北高原和盆周山区的39个县(市)已经被《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划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这些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全省90%以上的森林资源,63%的水资源分布在这些地区。但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也是被列入国家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由于这些地区被限制和禁止开发,与下游地区发展差距还将会拉大。同时这些地区还是天保和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但短时期内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成果还难以成为这些地区的农民增收、地区增税的支柱产业。

第三,长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缺乏后续性的投入。一方面目前退耕林地大多尚处于幼林或未成林阶段,尚需增加投入,加强营林管护。另一方面,国家从2007年开始已经停止退耕还林的指标下达。但是据林业部门统计,四川全省还有近1000万亩陡坡耕地需要实施退耕还林。来自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递减,对四川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也是严峻挑战。

持续发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如何推进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如何统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地区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既关系到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也关系到四川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

转变发展理念

用“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来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以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的生态生产力为依托,发展生态经济,通过发展森林培育、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等途径培育区域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开发森林碳汇资源,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短缺仍然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要制约因素。《京都议定书》已将森林间接减排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包括森林碳汇在内的各种碳汇资源已成为日益稀缺、不断增值的资源。四川森林植被年储碳量已达到7700万吨,占全国森林年固定二氧化碳的29%,在全国各省区中名列第一。

一方面,四川应抓住国家在2015年将在全国普遍开展碳减排交易工作的机遇,利用四川森林碳汇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四川环境交易所等平台,及时建立健全全省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把丰富的森林碳汇资源的经济价值变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结合“林改”的推进,加强对退耕林地的集约经营利用,发展林下资源经济,林下种养业经济。提高林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增加投入,更换改造低效林品种,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碳汇能力。

适时推进重大生态修复项目

多方筹集资金,对全省1000多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尤其是其中的600万亩严重沙化、石漠化耕地和湖库周围生态脆弱区耕地优先安排实施退耕还林。自然修复是最有效的生态保护。

抓住四川省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大量土地撂荒,和农村集中居住点调整的时机,对川西北若尔盖草原、金沙江、岷江上游干热河谷等生态脆弱地区实施退居还林、退路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

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物质和技术保证。节能环保产业兼备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都是他们的支柱产业和外贸拳头产品。尤其是因为节能环保产业是可以承载和容纳各个领域的高科技成果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节能环保产业又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龙头产业,国家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方面随着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需要,对节能环保产业有越来越旺盛的市场需求。据预测,到2020年仅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就将增加1359万吨,为此四川省将出现一个4200亿元治理污染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虽然目前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在全省GDP总量不到3%,仅占全国环保产业产值的4.37%。但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不仅有在全球领先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成套技术”,还有全国首家制造出PM2.5监测仪器的企业和生产全国规模最大的垃圾处理设备的企业。东方锅炉、海诺尔等企业的环保产品已经进军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并已形成了金堂、自贡、攀枝花,绵阳等环保产业基地。通过政策导向、金融等方面扶持措施,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完全可以到2020年时产值达到1000亿元,利税200亿元。成为支持四川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

城乡统筹,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统筹城乡发展新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任务。由于我国长期城乡非均衡发展,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环境建设尤其是治理难度极大的非点源污染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过度的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增收、危及食品安全。农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和全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外部性和外溢性决定了城乡统筹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保产业范文3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政策

[作者简介]张 维(1982―),女,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资;周 明(1976―),男,东华理工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江西南昌 330013)

考虑到全社会的资源状况和近年生态环境恶化对生命和生活的影响,2016年底,在国家发改委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江西省工信委在2016年底曾提出《江西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以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制造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是对现状充分把握,而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薛婕,马忠玉,等. 2016),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产生影响(蒋洪强,张静.2012)。因此文章将立足于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展开分析。

一、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江西省一直在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14年,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省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验收工作;2015年,由江西省工信委推荐的14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咨询机构得以向社会推荐公示;建筑陶瓷、烧结制品、直拉单晶硅、稀土冶炼分离,再生铜冶炼等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的江西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也不断出台、公示并开始实施,2016年底,江西省首家省级清洁化园区在上饶市得以认定。

数据显示,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积极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来反映节能环保效率,江西省的节能环保效率是逐年提高的。根据江西省和全国统计年鉴,以2011年至2015年数据为例,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0.59降至0.5,效率提高约15%。与同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比,从绝对数额来看,江西省各期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情况见图1所示。

虽然和全国水平相比,江西省的节能环保效果不错。但是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涉及的省份较多,比较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发现问题,不利于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持续推进。比较对象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二者都应该尽量与江西省接近。地理位置的接近可使比较对象面临相近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考虑到不同省份的产业发展梯度和不同产业能源消耗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可使比较对象面临相似的产业发展阶段。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常被称为“华东五省一市”。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服务业已经是其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在分析比较时将剔除上海市,以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华东五省进行比较。根据各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从2011年至2015年,华东五省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排名基本比较稳定,变动趋势也较为一致。2011年到2012年,节能环保效率降低,而2013年和2014年效率缓慢提升,2015年又小幅回落。总体来看,江苏的节能环保效率最高,安徽的节能环保效率最低,江西排名稳定在第四名。和状况最好的江苏相比,江西省在节能环保效率上的差距却在逐渐拉大。2011年至2013年,江西省与江苏省相比,效率低7%左右,到2014年节能环保效率差异12%,到2015年差距加大到17%。这说明江西省节能环保效率提升的速度和周边省份相比在逐年降低,需要找出差距,不断推进。另一方面也说明江西省节能环保的推进尚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二、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

按照经济学的划分,参与经济事务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居民和企业。各主体对节能环保技术创新都会产生影响。所以,下面的分析主要从政府、居民和企业三方面来展开。

(一)政府

政府是节能环保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节能有利于地方能耗压力的降低和经济的平稳运行,环保有利于健康和谐社会建立。所以政府会通过调整或者制定规制以实现各项节能环保目标。作为省级政府,江西省在制定节能环保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本省实际情况,还必须考虑中央下达的节能环保任务。发改委曾向各省下达“十二五”和“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并签订相应的节能减排协议。省政府在设定目标时一般会以中央任务为底线,结合实际设定更高的任务。作为省级政府,除了节能减排任务外,还需要完成经济、就业等相关任务。从2015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来看,江西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吸纳就业人口比重均超过60%,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吸纳就业人口均不足40%。而且第一产业中以农业和牧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结合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省份的身份和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体的背景,目前常见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维持生产,通过节能环保技术使用或创新实现减排;二是停止生产,直接阻断排放来源。对任何经济体来说,可供使用的资源都是稀缺而有限的。如果保持当前资源投入水平不变,实现节能生产,即资源能实现高效利用,必然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如果保持当前产出水平,实现节能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必然会带来资源的节约,即投入减少。由于停止生产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和就I等压力,所以政府更愿意通过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创新完成任务。因此,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方面政府是支持者。各类环保规制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政府在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其他绩效考核压力可能导致对环保规制的放松。

(二)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要实现主体。技术实现创新的过程是按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螺旋式推进的。最初,因为实际需要企业投入研发,当研发成果实现技术创新后技术会被推广使用,待社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后又进入新一轮研发、创新、推广过程,循环往复,推动社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从以下几种情况展开分析。

1.本地市场没有技术。

某种技术在当地尚未被研发出来,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该项技术难度过大,超过了一般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市场上不存在该种技术,则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研发。这不仅仅需要企业具备一定水平的研发能力,考虑到研发过程的投入和各种不确定性,还需要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二是该项节能技术在过去不存在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市场价值。环保生产本身存在较强的外部性。一般来说,为了实现环保生产,企业或者需要选择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或者需要选择更先进的废气污染物处理设备,使最终排放物合乎政府规制;或者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废弃污染物的产生。这三种情况所体现的技术创新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却不一定带来产出和收益的相应增加。企业承担成本后产生的收益存在社会收益,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由全社会享有,企业无法确定自身采取环保生产后的受益者,也无从向他们收费。因为费用无法通过收入完全弥补,企业必然缺乏环保生产和技术研发使用的原动力。相比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企业宁愿放弃对技术研发。如果所有企业都采取这种决策,相应的技术则无法出现在市场上。当资源条件变化或者政府严格环保规制时,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其经营成本和收益。原来无需使用的技术,则需要重新考虑其经济价值。由于市场上的企业都没有该种技术,因环保新规给予其存在价值。任何企业率先掌握,则可能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为了获得与技术相关的超额利润,市场中的企业可能从外部购买或者研发创新。

2.部分企业拥有技术。由于技术已经被研发出来,当技术劣势企业自身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购买或者自己研发。具体决策取决于该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成本、外部市场技术价格和技术使用条件。如果企业无法获取技术交易信息,则无从购买,只能自己研发;如果技术劣势企业不具备相应技术研发能力,则只能向外购买技术;如果具备研发能力,但认为研发成本过高,也可能向外购买技术;如果具备研发能力,但是认为市场技术价格过高或者技术使用条件过于苛刻,则可能自行研发。如果购买并使用技术,则实现技术推广;若自行研发却在该技术领域不存在优势,则很难实现技术创新。对于技术优势企业,技术的存在和拥有表明企业在该领域的先进性。企业可能依托技术获得超额利润或者满足政府规制要求。超额利润或者政府规制可能吸引其他企业购买或者研发该项技术。为了保障自身技术的先进性和相应的垄断利润,企业可能对技术进一步研发,对其进行升级,促使技术创新。

3.所有企业拥有技术。如果市场上的企业都拥有节能技术,说明该项技术已经得到普遍推广运用,很难带来超额利润。少数企业为了持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实现超额利润,可能不断进行研发,则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如果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大多数企业则维持现状生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企业不断研发才能促使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是企业主动研发的动力。资源条件变化和政府规制加强可能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市场条件会决定技术的推广和开发成本回收。

(三)居民

居民是节能技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居民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进而决定企业对节能技术的创新动力。

根据节能技术在生产中存在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节能产品分成两种:一种节能技术仅运用于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本身却不附带节能环保的功效;另一种是将节能环保技术运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最终产品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如节能灯泡,节能汽车等。近年来,江西省多家部门和单位曾组织多次节能环保主题活动,在各机关、居民社区、学校、企业及农村开展节能环保宣传。目前,广大居民逐渐接受节能环保的理念并开始使用节能产品,改变生活方式。企业因使用节能技术而投入的成本则依赖产品N售而得以回收。使用虽然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但是成本却需要由居民承担。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替代商品的性价比则成为决定技术使用及推广的重要因素。

三、政策建议

结合之前的分析,为了促进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一)加强环保规制 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

环保规制直接影响各级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关注和促进力度。为了激发各级政府活力,对江西省来说,应该从省级政府开始结合本省环保状况制定严格的环保规制,确保规制的长效性、发展性和可行性。让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形成良好的环保规制预期,以便于安排自身的各项工作和技术研发规划。除了环保规制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考核时候应该加强环保考核,提升节能环保在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将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节能技术运用效果作为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协调统一。

(二)搭建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环保技术运用推广

技术交易条件和技术信息状况对企业的研发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企业对同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从社会整体来看,很容易造成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因此,应该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牵头搭建权威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环保技术的运用和推广,让企业在对技术市场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研发决策。最终促使技术在全社会的推广运用和技术产品的成本降低。

(三)创造良好科研环境 吸引高水平人才

科研人才是决定地方科研水平的关键。虽然江西省地处华东地区,但是由于自身产业结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收入水平相对华东其他省份较低,从薪酬支付来说,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省级政府应该实施并大力宣传“科技强省”战略,对影响科研人才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各项因素展开调查,充分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完善当前的科研管理条例,努力创造自由积极和谐的科研氛围,以良好的科研环境留住本省人才,吸引外来高水平科研人才。

(四)创新宣传方式 降低居民体验成本

节能环保的理念要不断宣传,要实现宣传工作进入社区、走向市民、走进学校的常态化。目前常见的宣传方式以发放宣传册、发放垃圾袋和废旧垃圾回收为主。应该创新节能环保宣传方式,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以污染实景体验替代图片文字展示,联手企业以节能产品免费试用或者兑换替代广告宣传,降低居民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体验成本,增加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以此实现环保技术的成本回收,有助于环保技术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农村环保产业范文4

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和一同并肩作战的团队,周凌云也是毫不吝啬。在经济发展环境低迷的时期,他还是坚持把已开工的项目做下去,聚力在定襄的环保产业园区已建设完成,今年他也将继续拿出三套房子奖励对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舍得之间,是他对产业的全情投入和对员工的厚待,所以聚力的明天让人充满希望。

《新晋商》:在2013年,聚力在环保方面做的创新尝试有哪些?

周凌云: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绿色生态中国,这对山西的转型发展可以说提出了很好的出路,山西也实实在在迎来了一个环保产业的春天。聚力从去年到今年的发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忻州定襄县的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完成,还有就是对一些污染环境比较明显的地方,一方面是地下水的防治,包括农村环境的治理;另一方面是电厂的脱销,也就是氮氧化合物的去除,这些都是聚力做得比较专业,也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山西的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我希望聚力的环保产业园区能吸引全省、全国的一些优秀的企业,和先进的一些技术,营销团队,优秀的技术人才等到山西来,为山西的环境治理做贡献。

《新晋商》:定襄县的环保产业园区的招商情况如何?

周凌云:园区的招商快挤满了,因为招商是面向全国进行推广的。聚力的招商和别的公司不一样,前期把厂房、办公楼、办公室等硬件设施准备好,然后把商户请进来,商户只需要带上自己先进的技术,营销队伍等入驻就可以了,不收任何的租金,只要进入园区就可以开始办公,工人到车间开始生产,生产出设备去提供给客户。作为一个园区的负责人,聚力只收取20%的管理费。试想一下,如果有10家企业进入聚力的园区,一家一年如果完成1个亿的产值,聚力收取的管理费是两千万元,10家就是两个亿。聚力为园区投资了三个亿,一年赚两个亿,两年就能赚回成本了。

《新晋商》:2013年,公司在团队建设方面您是否满意?

周凌云:不是很满意,觉得这个步伐还是有一点慢。公司员工年龄段上90后多一些,孩子们身上有种不稳定性,就是说他们不考虑后果,不管所工作的企业多么优秀,多么有潜力,因为一些小问题、小挫折,随时就走了,责任感不强。

《新晋商》:公司在2013年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中,让您觉得忧心的问题是什么?

周凌云:一方面是公司内部的发展。我个人担心的是公司的营销团队,和外省的企业差距还是很大,团队的敬业精神及为企业着想的精神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是公司外部的发展。外部就是公司发展受社会环境对环保产业不理解的影响,这在山西比较明显。

《新晋商》:2013年,公司的发展及盈利达到您的期望了吗?

周凌云:公司的发展基本达到了所规划的愿景,产值完成了将近10个亿,而且定襄的环保产业园区也建起来了,这个对聚力来说不容易,今年的市场经济这么低迷,还坚持把产业园区做好,一般公司遇到这样的情况,项目就停下了。今年任务是完成了,但是利润少了,原来的利润是高于今年的。

《新晋商》:2013年,对企业以及您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得失是什么?

周凌云:这一年我自己在思想上得到了一个提升,除了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的环境总裁班,还到各个地方参会学习,接触了不少企业家,和他们进行互访和交流,从他们身上感悟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接触了不少企业,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也看到咱们晋商一些不足的地方,给了我管理企业的许多启发。

除了参加活动,我还参加了正和岛,感觉挺好的。在那里我认识了不少人,经常和他们聚集在一起,谈一些企业的发展问题,遇到难题的时候,都要一起对遇到的难题进行论证,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看了《决策参考》等书,自我感觉任何企业都会经历最难的时候,有多难爆发力就有多大,失败的教训是成功最好的基础。

《新晋商》:这一年,您觉得为朋友家人做过的哪些事情让您觉得特别自豪。

周凌云:我三伯今年已经84岁了,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今年带上他和他的儿女们,还有几个长辈回了趟老家,自己也去祖坟上了坟。回到老家以后,请来了几个戏剧的名演员给村里人演出,村里的老一辈人不多了,有的人马上就离开人世了,有些人都没有来过太原,那些演员他们也只是在电视里看到过,所以村民们很兴奋,周边十里八村的都赶过来凑热闹。我觉得这个事情要多做,所以决定以后每年要给村里举办这样的演出。

农村环保产业范文5

一、环保产业产值情况

通过对工大环保、北方、城林等重点环保企业的调研走访及对综合利用等行业的初步统计,全市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上半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环保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系列已经成型,消烟除尘有大小布袋除尘、电除尘、复合式除尘等系列产品,建成了新鼎除尘产品生产基地;水处理的技术已完全能满足我市各种废水处理的需求;节能建材和清洁能源配套发展,可实现清洁能源的供暖,形成配套产业群;几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技术和产品已经形成,须加大推广和产业化、规模化建设。

二、环保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已完成50万平方米征地工作,园区的主路已开工建设,一批建设项目正展开全面的前期工作,原创:已完成了六个项目的科研报告。已有红光等13家企业办理了入院的全部程序,红光已形成规模(产值超过1000万元),美国中瑞诚公司拟在园区建设工业集群正在办理注册工作,高保温建材、太阳能电池、太阳锅炉、纳米涂料等十几个产业化项目正准备入园建设,同时园区的管理体制、扶持政策、建设模式、标准等园区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全面推进园区建设的工作将展开。

表面处理工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污水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部分可研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并就项目选址问题到平房、香坊、道外等区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土地、税收、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项目选址意见;多次组织召开由政府部门、社团组织、电镀企业参加的研讨会,共商表面处理工业园建设项目有关体制、规模、投资方面的事宜,现已基本达成一致,目前项目已报市发改委等部门立项。

三、四个产业群建设

今年我办重点推进环保新材料、环保能源等产业集群建设。

1.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产业链,我们培育了哈尔滨海燕沼气池建设有限公司,即把养殖业的废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一家一户型,每立方米沼气池投资仅需150元,一户100立方米可供暖和日常做饭、照明用,只需投资1.5万元,市农村能源办大力推广,并可生产沼肥用于农业生产绿色食品。

2.节能建材以顶豪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制造厂、沃德实业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发生产以粉煤灰、农作物秸秆、阻燃纸为原料的各类新型复合保温板得到快速发展。顶豪新型复合保温板被建设部评为二οο五年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被黑龙江省建设厅评为黑龙江省建设推广技术,该项目已协议进入园区建厂生产,投产后产值可达1亿元。

3.清洁能源重点推进风力发电、原创:太阳能电池、太阳锅炉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现哈电站集团的1.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已批量生产,克罗拉的太阳能电池准备在园区建设产业化基地;三金公司的电动汽车研制已进入中试阶段,拟在园区建设电动汽车工业园,这个项目将成为重大的新能源项目;积极推广热泵空调项目,正帮助企业选址。

完成了固体废物交换平台建设,完善了我办的管理服务体系,为产废、利废企业提供了快捷的信息渠道。

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工作

开发、引进、推广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几十项,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项目8项。组织城林公司对北京绿创的隔声窗进行了调研,认为其推广的价值不大,城林公司开发了系列隔声窗产品,现已进入小批量成产的能力;已进了天津的医院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和技术,组织推广应用;引进了意大利克莱门特的热泵技术正在选址搞示范工程;引进了利用秸秆成产中密度板和秸秆气化成套设备,由中瑞诚公司在园区建产业化基地。以工大环保股份、城林、顶豪、北方公司为首的我市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规模;重点推广医疗废水膜处理技术、环保燃料、降解制品、隔声门窗、养殖业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等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规模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五、产业协会工作

农村环保产业范文6

文章标题:把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资源型地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把环境容量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把环境评估作为考核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依据。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加快发展。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作为一个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资源型地区,**省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省在部署“十一五”时期乃至整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发展时,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到战略目标的层面,提出了“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新**”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省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在为全国发展提供能源服务、为**发展奠定经济基础的同时,也出现了地表塌陷、水资源枯竭、煤矸石堆积、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个百分点,人均占有水资源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7%,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全省11个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个别城市在国家监控的113个城市中排名靠后。同时,由于矿产资源的长期高强度开采,加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生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产生矿井水和煤矸石;洗煤、运输以及用煤发电、炼焦,又造成新一轮污染。而污染的加剧,又抑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今后5年,**省既要保持经济年均10%的增长速度,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要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污染物排放下降40%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水污染物COD下降13%,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明显改善生态状况。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推进发展,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为此,应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在**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机遇,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教育引导纠正部分干部群众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轻视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倾向,以“人一己百”的精神应对黄土高原较差的自然条件带来的挑战,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扭转能源原材料产业污染严重制约发展的现状,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良性互动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克服不顾环境承载力、在发展速度上层层加码的倾向,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把环境容量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把环境准入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把环境评估作为考核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依据,努力实现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加快发展。

抓好“蓝天碧水工程”,改善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为了尽快使环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坚决遏制生态恶化趋势,**省实施了以改善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碧水工程”,要求通过5年的集中治理,明显改善11个重点城市建成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明显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汾河上游河段的水质,确保饮水安全,并使汾河中下游河段的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保障农灌用水安全。有条件的城市和县城建成生态景观水域,形成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强大运高速公路两侧规定范围内的清洁绿色环保走廊建设,展现绿色**风貌。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比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对环境容量有限、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严格限制和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推动现有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尽快把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之内;对环境 状况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重点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对经济相对发展不足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禁止不符合规定的开发活动,实行强制性保护。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矿井水、煤层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煤矸石的开发利用,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一批循环经济县(市、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使循环经济更直接、更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抓好预防、监管、治理工作,全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大污染预防力度,扩大防范范围,延伸防范领域,做好规划环评和区域开发环评工作,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环评制度;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把控制计划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保技术要求。加大污染监管力度,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控,禁止无证或违法排放;对饮用水源地要划定保护区重点保护,禁止新建排污企业;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认真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等环保重点工程;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关停、搬迁、改造一批重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企业。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抓紧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六大绿化工程,努力建成多层次、立体化、城乡一体的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保护,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管护能力,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立轻管护的局面。推进煤矿、铁矿、铝土矿等资源开采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为载体,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及水源地保护、农村新能源利用、农业废物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启动新农村环保行动,提高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用战略眼光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由被动推进向主动推进转变,由就环保抓环保向环保与经济相融互促转变,由偏重于投入向投入与产出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转变。强化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引导,制定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目标和途径,明确环保产业目录,完善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吸引内外资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推进环保示范工程建设,加强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环保生产、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举全省之力共建秀美山川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从现代化建设大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正视现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要及时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检查,支持政府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支持政协进行环境保护监督。各级政府要严格实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环保职责,依法加强管理,着力解决制约环境保护的难点问题和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全民参与,形成合力。广泛开展环保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行业组织以及社区组织的作用,调动环保团体和环保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绿色社区、学校、企业、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形成健全的法律保障: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抓紧完善地方性环保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明确的经济导向:建立和完善资源开采和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企业自觉减少排放污染物和保护环境;形成较高的技术标准:完善各行业、各领域的综合性环保技术标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形成有力的行政约束:对于法律够不着、经济难见效、技术用不上的环保问题,通过行政手段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