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运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运营范文1
为此,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众人科技)力图以不断升级的身份认证技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御,抵御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虎视眈眈的安全威胁
日前,某电信公司接到其分公司的报障信息,反映其iKEY认证系统出现故障,所有用户无法正常登录系统。此后,众人科技的技术人员连入分公司的iKEY认证服务器进行排障,通过动态提取日志发现,服务器非常频繁地接收到大量来自境外以及省外IP的陌生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比对,导致iKEY进程异常。经检查,分公司的核心网络设备确实被大规模暴力破解,为此公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恶意入侵者进入系统,避免了大量敏感数据的泄露。
类似的网络安全事件每年都会大量爆发。在电信公司此次被攻击的事件中,所幸分公司的大部分核心设备都已采用众人科技支持RADIUS协议的iKEY进行强身份认证,才避免了被不法分子猜测到核心设备的密码。如果是纯静态密码的话,一旦被不法分子猜测到密码,后果将十分严重。
身份认证技术的动态升级
快速的反应以及过硬的技术,使得众人科技有效保障了企业,尤其是这类规模较大的电信运营企业的安全,避免他们因此造成大量的数据泄密或者网络瘫痪。
网络安全运营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
引言
所谓云计算,指的是一种模式,一个利用互联网和远程服务器来维护数据和应用程序的新概念。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的虚拟化资源、带宽资源和定制软件给用户,并承诺在应用中为用户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云计算可以帮助用户减少对硬件资源、软件许可及系统维护的投入成本。此外,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节约投资成本并可灵活地实现按需定制服务,云平台的按需定制服务可以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并方便地将用户资源接人宽带网络。
1.我国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云计算在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且随着技术的成熟云已经成为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企业在应用私有云和公有云解决方案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很多当地企业正在开发面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的云服务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的开发者构成了openstack项目的第二大贡献群体,仅次于美国:这些人中包括研究者、学生、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云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
在国内云服务可谓是百家争鸣,大批的厂家纷纷涌入整个市场。suse作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厂商也早早的开始了云计算的相关服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susecloud已经开始被企业所接受,并且应用于各种环境中。通过创建一个按需共享的资源库,可以让开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在计算完成之后进行释放,最终体验到云计算的根本优势――按需索取,有效地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和最大的灵活性来实施完成该项任务,增加计算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交付成本。
2.云计算的特点及分类
2.1 云计算的特性
云计算被看作一个应用和服务呈现给用户。它的出现迅速将旧的计算机技术整合,然后转变为一项新技术。云是一个大型资源池,可以轻松地获取虚拟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动态地重新配置和灵活整合,达到一个最佳的资源利用率。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定制服务水平协议,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并按付费的模式来管理维护这种资源池。
2.2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及类型
云计算不是一个单一产品。它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3种: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来提供软件的服务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云服务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Paas是把计算环境、开发环境等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可以将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产品通Web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IaaS是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硬件资源(如存储、硬件、服务器、网络)通过Web分配给用户使用的商业模式,这些资源由云服务提供商进行操作、维护和管理。根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有4种部署模式,分别是: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和社区云。
3.云计算的网络问题
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着多种网络安全威胁问题,现将其中一些主要的网络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3.1 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指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服务器停止提供服务甚至主机死机。如攻击者频繁地向服务器发起访问请求,造成网络带宽的消耗或者应用服务器的缓冲区满溢:该攻击使得服务器无法接收新的服务请求,其中包括了合法客户端的访问请求。针对这种攻击,可以采用减少连接到服务器的用户权限,这将有助于降低拒绝服务攻击的影响。
3.2 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是攻击者通过拦截正常的网络通信数据,并进行数据篡改和嗅探,而通信的双方却毫不知情。在网络通信中,如果安全套接字层(SSL)没有正确配置,那么这个风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针对这种攻击手段,可以采用正确地安装配置SSL,在使用通信前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对SSL的安装配置进行检查确认。
3.3 网络嗅探
网络嗅探原先是网络管理员用来查找网络漏洞和检测网络性能的一种工具,但是到了黑客手中,它变成了一种网络攻击手段,造成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针对这种攻击手段,可以采用通信各方使用加密技术及方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
3.4 端口扫描
端口扫描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法,攻击者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一组端口扫描消息,并从返回的消息结果中探寻攻击的弱点,应用服务器总是开放着各类端口应用,针对此类攻击,可以启用防火墙来保护数据信息免遭端口攻击。
3.5 SQL注入攻击
SQL注入是一种安全漏洞,利用这个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向网络表格输入框中添加SQL代码以获得访问权。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可以操纵基于Web界面的网站,迫使数据库执行不良SQL代码,获取用户数据信息。针对这种攻击,应定期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对服务器的Web应用进行渗透扫描,这样可以提前发现服务器上的SQL注入漏洞,并进行加固处理。
3.6 跨站脚本攻击
跨站脚本攻击指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恶意盗取用户信息,攻击者在链接中植入恶意代码,用户点击该链接就会执行该恶意代码,将用户重定向到一个攻击者定制好的页面中,并盗取用户cookie等敏感数据。对付此类攻击,应编写安全代码,避免恶意数据被浏览器解析。
4.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根据调查统计,云计算主要面临以下7种安全问题,下面逐一进行探讨分析。
4.1 XML签名包装
XML签名包装是常见的Web服务攻击漏洞,攻击者通过SOAP(simple obi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消息携带内容攻击组件。对付此类攻击的策略是使用类似证书颁发机构这样的第三方授权的数字证书(如X.509)和WS。SecurITy的XML签名组件。
4.2 浏览器安全性
当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浏览器必须使用SSL来加密授权以认证用户,SSL支持点对点通信,这就意味着如果有第三方,中介主机就可以对数据解密。应对这类攻击的策略是卖方在Web浏览器上使用WS-securITy策略,可使用XML的加密策略对SOAP消息进行连续加密,并不需要在中间传递的主机上进行解密。
4.3 云恶意软件注入攻击
云恶意软件注入攻击试图破坏一个恶意的服务、应用程序或虚拟机,闯入者恶意地强行生成个人对应用程序、服务或虚拟机的请求,并把它放到云架构中。因此对付这种攻击的主要策略是检查收到消息的真实有效性。
4.4 洪流攻击
攻击者公开攻击云系统,云系统最显着的特征是能够提供强大的、可扩展的资源。当有更多的客户请求时,云系统就会持续增加其规模,云系统会初始化新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对这种攻击的策略是要停止服务的攻击,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来过滤恶意请求,并通过防火墙进行拦截。
4.5 数据保护
云计算中的数据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由于用户数据保存在云端,云服务商管理人员有可能不小心泄露数据或者“监守自盗”,给用户造成较大损失。针对此类安全风险,需使用加密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可以解决云端的数据隔离问题。
4.6 数据删除不彻底
数据删除不彻底问题在云计算中是有极大风险的,原因是数据副本已经被放置在其他服务器上。针对该类安全问题,应该采用虚拟化的私有网络来应用于保护数据,并通过查询工具来确保用户数据已从主机和备机上完全删除。
4.7 技术锁定
技术锁定是云计算中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云计算领域,被技术锁定是有较大风险的,万一云服务提供商倒闭了,那么用户的基础设施也会跟着消失。为应对此风险,用户可以选择以应用程序为主(或至少要VM-centric)的管理工具或服务,万一出现意外状况,可以把数据或应用程序带走,以备不时之需。
网络安全运营范文3
关键词:分校区;VPN;专用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尤其是大学校园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校园网的服务质量尤其安全状况方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是近年来大学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合并、分校区设立、新校区建设等情况在高校中比比皆是。现有的公共互联网不但带宽无法保障,学校信息资源的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保障各个校区安全、高效的共享校园资源,已成为校园网络亟待解决的问题。VPN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校园网这一尴尬的局面,VPN技术是通过改造现有互联网,实现了不同校区既安全又高效的共享信息资源[1]。
二、VPN技术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是在公共互联网中为客户搭建专有网络的一种技术[2]。相对于物理存在的专有网络而言,它是在公共Internet中,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实现了逻辑上存在的一个私有网络。
(一)VPN接入技术的分类
目前VPN安全接入组网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即L2TR/PPTP VPN、IPSec VPN、SSL VPN[3]。这三种接入方式所处的网络协议层次不同,所注重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应用环境来选择不同的接入技术,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L2TR/PPTP VPN
L2TR/PPTP VPN属于二层VPN技术。用户一般不需要自己安装该客户端软件,因为目前L2TR/PPTP VPN客户端软件一般都已经建成在主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了,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是该软件的加密和认证手段都相对简单,面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其安全系数低的缺陷就凸显了出来,因此它仅适用于安全性要求一般的应用环境。
2.IPSec VPN
IPSec VPN属于三次VPN技术,对于应用层来说是透明的。当接收到数据包后,IPSec VPN通过查询SPD即安全策略数据库来决定对数据包的处理。根据查询结果,不仅可以对数据包丢弃或者转发,还可以对数据包进行IPSec处理,数据包的IPSec处理大大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其安全性的提升,是以增加网络协议复杂度为代价,用户的计算机上需要安装单独的IPSec VPN软件,这将对客户端造成一定的不便。
3.SSL VPN
SSL VPN属于协议的最上层即应用层VPN技术,SSL VPN技术的安全性主要是通过SSL协议来保证的。现有的浏览器都已经支持SSL协议,用户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实现SSL VPN的应用,其部署简单、高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浏览器并不能支持所有的应用,因此在非WEB应用情况下,用户同样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
(二)VPN的关键技术
VPN是近年来在网络安全方面发展较快的一项高效应用技术,它拥有横跨加密技术、数学理论、互联网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特点,其中最核心的关键技术包括: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4]。
1.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VPN功能实现中最基本的技术。它是将待传输的数据信息加密、封装后嵌入在公共互联网协议中,以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传输的一种技术。隧道技术可以将加密、封装后的信息嵌入在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任何一层协议中,例如:应用层VPN协议即SSL VPN、网络层VPN协议即IPSec VPN、数据链路层VPN协议即L2TR/PPTP VPN。
2.加密技术
VPN是在公共互联网上建立私有网络,在公共网络中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一定技术得到这些信息,为了防止信息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或者篡改,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加密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可以借鉴现有成熟的加密技术即可。在VPN解决方案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加密算法有DES、3DES、RSA、Diffe-Hell-man等算法。
3.认证技术
VPN作为一个单位内的私有专用网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仅要对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认证,更需要对网络上的用户和设备进行认证。目前对使用者的身份认证方法非常多,仅仅使用用户ID、密码的验证方式还远远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还可以综合利用数字认证、数字签名、动态口令等方法进行安全认证。
(三)VPN的优点
VPN作为一种虚拟专用网络,与传统的物理专用网络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成本低
传统的物理专用网络需要点对点的部署专用物理线路,如需要铺设光纤、中转器等网络设备,但是VPN技术是在现实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安全隧道,完成信息专线传输的。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点对点物理网络,仅公共网络即可实现,大大减少了运行成本;
2.可扩展性强
如果学校有了新的分校或需要与其他高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时,在校园网中必然需要增加新的网络节点,相对于传统专用网络,VPN只需要简单的设置、部署即可完成扩展工作,其扩展性是传统专用网络所不具备的。
3.安全性强
VPN在发送端利用隧道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封装;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采用加解密技术处理;在接收端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处理。信息数据在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处理,不仅实现了信息的专用传输,而且加强了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三、VPN在分布式校园网络中应用
近年来,大学高校在不断扩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形成了一所高校、多个分校区、地域分散的特点。在多个校区里,无论是信息资源共享还是管理方面都必须满足统一性、高效性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必然导致跨地域分布校园网络的信息交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交换量大,不同地域的校园网需要实现共享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等要求,相对于互联网而言,校园网内信息的交换量十分庞大;
(2)信息交换频率高,例如在校园内需要对校园某一活动进行投票,则在该时段内,信息交换的频率必然非常高;
(3)信息安全性强,在校园内经常会传输一些性较强的信息,例如校园财务管理、图书馆数据库信息、校园学生基本信息等方面,都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可见,校园网必须满足网络架构分布式、信息传输高效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然而一方面学校经费有限,另一方面各个校区地域分布较远,甚至很多分校都不在同一个城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来搭建专用网络,学校需要铺设专用的光纤线路和其他设备,显然在运行成本和效率方面都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VPN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点,并结合现高校校园网络实际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VPN技术不仅可以高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同时还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一)校区互联
针对高校存在的一所高校、多个分校区、地域分散的特点,可以将每所分校的子网络通过VPN技术专线连接在一起,实现各个校区资源共享、管理统一,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学习、管理效率,而且不需要铺设专门的网络线路,大大减少了运行管理成本。
(二)移动办公
在高校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学生、老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将越来越多,VPN技术可以保证外出校内人员,可以在其他地域共享校内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传统物理专用网络所不能提供的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
(三)校际交流
在高校经费有限的背景下,要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多个高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对处于不同城市的高校来说,铺设专用的网络线路对高校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VPN技术仅需要简单的部署即可完成上述效果,既经济又高效。
四、结论
针对高校多分校区、地域分散的特点,笔者通过VPN接入技术的分类、关键技术及其优点等方面详细论述了VPN技术,并总结了分布式校园网络中,信息交换所呈现的一些特点,最后提出利用VPN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并将其运用在高校内部网络的各种方面。
参考文献:
[1]郭小辉.高校多校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97-198
[2]王子悦.多校区大学教育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
网络安全运营范文4
关键词:电信;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电信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电信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网络的技术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电信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电信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这些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电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电信网络安全及防护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1电信网络安全及其现状
狭义的电信网络安全是指电信网络本身的安全性,按照网络对象的不同包括了PSTN网络的安全、IP/Internet网络安全、传输网络安全、电信运营商内部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广义的网络安全是包括了网络本身安全这个基本层面,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信息安全和业务安全的层面,几个层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的安全体验。
电信运营商都比较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针对网络特点、业务特点建立了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我国电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早。2000年,原中国电信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着力建立中国电信自己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分为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管理体系中,包括组织体系、策略体系和保障的机制,依据组织保障策略引导、保障机制支撑的原则。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突飞猛进,单靠纯粹的管理和应急相应很难完成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为此,建立了网络安全基础支撑的平台,也就是SOC平台,形成了手段保障、技术保障和完备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完成中国电信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工作。这个系统通过几个模块协同工作,来完成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控,完成对网络安全工作处理过程中的支撑,还包括垃圾邮件独立处理的支持系统。
然而,网络安全是相对的。网络开放互联、设备引进、新技术引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存在等,造成了网络的脆弱性。当电信网络由封闭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系统向基于开放、IP数据业务转型中,安全问题更加暴露。从狭义的网络安全层面看,随着攻击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工具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对网络发起攻击变得容易;而运营商网络分布越来越广泛,这种分布式的网络从管理上也容易产生漏洞,容易被攻击。从广义的网络安全层面看,业务欺诈、垃圾邮件、违法违规的SP行为等,也是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2电信网络安全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2.1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给电信网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传统电信网的业务网和支撑网是分离的。用户信息仅在业务网中传送,信令网、网管网等支撑网与业务网隔离,完全由运营商控制,电信用户无法进入。这种机制有效地避免了电信用户非法进入网络控制系统,保障了网络安全。IP电话引入后,需要与传统电信网互联互通,电信网的信令网不再独立于业务网。IP电话的实现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TCP/IP协议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引入传统电信网。IP电话的主叫用户号码不在IP包中传送,一旦出现不法行为,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执法机关,确认这些用户的身份需要费一番周折,加大了打击难度。
2.2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给电信网的安全保障带来不确定因素
NGN的引入,彻底打破了电信网根据不同业务网分别建设、分别管理的传统思路。NGN的引入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网络安全方面看,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NGN的引入可能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此外,3G、WMiAX、IPTV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都有可能给电信网的安全带来不确定因素。特别是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用户向网络侧发送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每一个用户都有能力对网络发起威力较大的拒绝服务等攻击。如果这些宽带被非法控制,组成僵尸网络群,其拒绝服务攻击的破坏力将可能十分巨大。2.3运营商之间网络规划、建设缺乏协调配合,网络出现重大事故时难以迅速恢复
目前,我国电信领域基本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格局。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还不尽完备,电信市场多运营商条件下的监管措施还不配套,给电信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如在网络规划建设方面,原来由行业主管部门对电信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现在由各运营企业承担各自网络的规划、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明显弱化。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网络瘫痪问题,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能否互相支援配合就存在问题。
2.4相关法规尚不完善,落实保障措施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电信法》还没有出台,《信息安全法》还处于研究过程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且缺乏操作性。在规范电信运营企业安全保障建设方面,也缺乏法律依据。运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多地关注网络建设、业务开发、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网络安全相关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相对滞后。
3电信网络安全防护的对策思考
强化电信网络安全,应做到主动防护与被动监控、全面防护与重点防护相结合,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3.1发散性的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在采用电信行业安全解决方案时,首先需要对关键资源进行定位,然后以关键资源为基点,按照发散性的思路进行安全分析和保护,并将方案的目的确定为电信网络系统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安全系统,使其具有统一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流程、统一的接口、统一的协议以及统一的数据格式的规范。
3.2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层安全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控制不同的访问者对网络和设备的访问;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防止内部访问者对无权访问区域的访问和误操作。可以按照网络区域安全级别把网络划分成两大安全区域,即关键服务器区域和外部接入网络区域,在这两大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安全隔离。同时,应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需要,与实际应用环境、工作业务流程以及机构组织形式进行密切结合,在系统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包括企业级的网络实时监控、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访问控制,网络入侵行为取证等,形成综合的和全面的端到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大大加强系统的总体可控性。
3.3网络层方案配置
在电信网络系统核心网段应该利用一台专用的安全工作站安装入侵检测产品,将工作站直接连接到主干交换机的监控端口(SPANPort),用以监控局域网内各网段间的数据包,并可在关键网段内配置含多个网卡并分别连接到多个子网的入侵检测工作站进行相应的监测。
3.4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配置方案
由于电信行业的网络系统基于Intranet体系结构,兼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性,是一个充分利用了Intranet技术、范围覆盖广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它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来自于方方面面。每一个需要保护的关键服务器上都应部署核心防护产品进行防范,并在中央安全管理平台上部署中央管理控制台,对全部的核心防护产品进行中央管理。
3.5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
系统和数据库的漏洞扫描对电信行业这样的大型网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已有的扫描工具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可免去专门购买其他的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工具。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运营范文5
主要的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着安全隐患。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其所采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加之目前的网络通信环境极其复杂,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计算机安全隐患,因此也就有大量的黑客利用存在的系统安全隐患对用户的网络通信数据进行窃取,造成用户的损失。同时计算机软件也是造成目前网络通信安全出现巨大隐患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个人或者组织通过将木马等病毒植入到软件内,用户通过网络将这些软件下载和安全的过程中就会激活病毒,从而对用户的计算机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为关键的是数据信息的安全,这主要是由于数据信息不仅关系到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同时还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而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则是整个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2)一方面表现为网络安全的队伍建设不健全,现存的网络安全人员还尚不充实,由于目前的网络安全不断增加,因此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需求,同时还存在着各个结构在协调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效率低下,给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化体系,造成了运营企业之间难以相互协调,造成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我国目前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对于网络安全防护的投入较少,使得网络安全的防护技术落后,这也造成了巨大的网络安全隐患。
(3)首先是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在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未作出合理化的网络安全规划,太过于依赖网络设备的边界条件。而且目前在进行网络通信时存在着较多的远程维护管理操作,而在进行远程管理时就极易发生网络安全问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是导致网络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对于网络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没有及时的进行有效备份处理,以致于在发生网络安全问题时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2提升网络通信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的分析,结合具体的网络安全防护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安全防护的措施:
(1)具体的实现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网络入侵检测,对恶意使用计算机资源的行为实现及时的检测,并且进一步扩大入侵检测的范围,逐步实现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入侵检测,将网络入侵的概率降到最低;其次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在进行有效的加密处理后就会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呈现你,因此即便不法分子获取到数据信息也无法进一步利用信息,降低了网络安全问题代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大量推广数字签名制度,即在进行网络通信时收发双方都需要对自己的身份作出说明,在一方使用数字签名发送时,另一方则必须通过正确的密钥才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解密,以实现数据信息安全传输的目的。
(2)加快网络通信安全制度建设。目前,运营商和用户都要积极的采取措施降低网络安全隐患,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国家的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部门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完善我国的网络安全制度建设,制定统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并且对网络安全防护中存在的不负责人行为予以追究,以更好的营造良好的网络通信安全环境。
(3)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要加大网络安全隐患危害的宣传力度,使得用户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隐患的巨大危害,更好的实现网络通信安全的预防。
3总结
网络安全运营范文6
一、网络安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制度建设是网络安全建设的根基
无论是电信网还是互联网,都植根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之中。制度环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规则的集合,它是制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规则的基础。在这些规则中,支配经济活动、产权和合约权利的基本法则和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环境。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和不同的权衡取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最广泛的制度环境,它作为经济活动的外生变量是人们无法选定的既成事实,但对于具体的制度安排,人们可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电信网和互联网作为代表信息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组成部分,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军事对抗和经济竞争中,因网络的崩溃而造成全部或局部的失败,已成为时刻面临的威胁。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能促进网络安全有效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网络安全可分为电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互联网的安全可靠性和信息安全三个层次。具体包括网络服务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网络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Integrality)。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和法律保障是网络安全运营的三项重要措施。只有从制度安排上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即网络的可用性,才能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杀毒软件、防火墙、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安全协议等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2、网络的外部性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建设
网络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通过市场机制自身对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克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即一体化经济组织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二是通过界定并保护产权而使市场交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三是以社会制裁的道德力量规范负的外部性及其行为。
首先,电信网和互联网等网络产业不同于制造业,其面临的外部性不可能通过一体化效应来使外部成本或外部收益内部化。网络的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都主要通过麦特卡尔夫定律(Metcalfe’s Law)表现出来。麦特卡尔夫定律表明: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联结能创造N2的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无论是技术知识等正面信息还是网络病毒及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等负面信息都呈几何级数扩散,其扩散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之深刻都是前所未有的。网络自身对国界、民族及地域的超越,使通过一体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成本极大。
其次,通过界定和清晰产权,不能解决电信网及互联网等网络产业的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Coase’sLaw)对外部性的解决是建立在产权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有效保护这一基础之上的。而电信网和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使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在网络上和获取信息,这种对公共资源均等使用的权力,使市场机制无法在这一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而必须通过政府的制度建设克服人们对公共资源的滥用。
最后,以道德力量来建立电信网及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运用的趋势是全社会广泛参与,随之而来的是控制权分散的管理问题。由于人们利益、目标、价值的分歧,使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现脱节和真空,从而使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广泛而复杂。网络空间秩序企图通过伦理道德、个人自律和对共同利益的维护和驱动来实现,几乎像现实世界没有国防、司法制度就可以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一样不可想象。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建立起对电信网及互联网安全有效运行的保护屏障。
3、信息安全要求政府必须建立网络空间秩序 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绝对的网络自由是不存在的。那种认为网络空间创造了一种比以往任何文明所创造的世界更友善、更公正的新文明,从而使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电信网和互联网不仅是重要的通信媒体,而且是各种信息特别是知识和娱乐信息的宝库,它既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向人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而中立的技术无法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根本性的抑制。因此,靠网络参与主体的自律和技术手段是不可能代替法律等制度安排来实现对网络参与者有效的规制的。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政府对电信网和互联网进行管制也就成为国家立法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网络安全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安全的本质在于促进和维持社会发展与经济繁荣。因此,围绕着网络安全问题,各国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从而使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安全设置更好地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目前除了网络黑客的攻击和其他的网络犯罪危及我国的网络安全外,最大的风险是我国网络自身缺乏一整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安排,从而使网络自身缺少一层制度屏障,降低了网络自身的免疫力。这种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安全缺少最基本的法律保护层
电信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P业务的发展,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逐渐走向融合,如何保障电信网络信息服务的安全,将电信网络建成真正安全、可靠的网络,是网络信息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电信法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保护层,也是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而在电信市场,我国政企合一的电信管理体制使电信法至今仍处于难产状态。早在1956年我国就组织起草过电信法,几上几下之后,最终未能修成正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再一次启动电信法的起草工作,千呼万唤的电信法到2000年也只是出台了《电信管理条例》。2001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电信法的起草工作。电信法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法律制度的缺失使政府无法公平公正地调整利益冲突各方的关系。有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上报到信息产业部的互联互通恶性案件达540起,至少影响到l亿人次的用户使用,造成10亿元的直接损失和20亿
元的间接损失①。在全国范围内,由于恶性竞争而砍电缆、锯铁塔等破坏通信设施的恶性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与畅通。除了物理性破坏之外,更多的情况则是在通信软件上做手脚或者恶意修改信令,对竞争对手经营的电信业务进行各种形式的限呼、拦截,造成了网间接通率偏低甚至完全中断。1999年,兰州市电信公司采用恶性竞争手段使本市27万手机用户打不通固定电话。目前,阻碍互联互通的情况已经从几年前的直接挥大刀砍电缆、互联中继不足、整个省不通IP卡等现象,转化为落地拦截、掉线、噪音等更为隐蔽的技术手段,甚至出现了主导运营商不再对一个局向或者一个号段全部进行干扰拦截的方式,而是针对个别用户特别是高端用户直接进行拦截干扰,手段更为有效和隐蔽。对于这些影响网络安全的无序竞争,来自体系内的监管力量发挥的作用一直相当有限。出台电信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在WTO中电信承诺表的兑现,国外电信运营商及外资的进入,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允许竞争但却缺乏竞争规则,会使无序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这一切都使网络随时面临着瘫痪的可能。因此,没有法律制度的网络运行是网络最大的安全隐患。
2、制度摩擦使网络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一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基于网络交易的电子商务市场容量最大化,有利于网络安全运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那么就可以说该国具有高的制度资本。不利于网络市场交易的制度,则使交易的成本变高,这种成本通常被称为“制度成本”。当然,制度成本不仅仅指在网络市场交易发生过程中实际要支付的成本,也包括由于制度障碍而根本无法进行或选择放弃的市场交易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包括“本来可深化的市场”因制度障碍而只能半途而废的情况,以及市场勉强得到发展的情况。根据国际惯例,广播和电视网络都属于电信。有史以来,欧洲多数国家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业都归口国家邮电部直接管理,美国则由联邦通信委员会统一归口管理,国际电信联盟(ITU)也设有广播电视分支机构。世界公认的电信定义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电磁和光的设备,发射、传输、接收任何语音、图像、数据、符号、信号”。但是由于我国某些历史原因,广播电视属于意识形态重要宣传机构,不能划归信息产业部,使网络电视(IPTV)之类的新业务难以发展,并使不同网络之间由于管理归口问题而纷争不断,人为阻断网络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3、制度资本投入不足导致网络安全运行成本较高
网络互联互通是一道世界难题,各国电信引入多家竞争机制以后,原来由一家公司完成一次通信服务现在改为多家来共同完成。网络的全程全网性使运营商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此,各国都通过电信法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及相应的管制机构来协调各运营商之间的行为和利益关系。在我国,竞争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网络安全运营成本较高。目前,RSA信息安全公司了一项新的指数来反映网络的不安全程度,即“互联网不安全指数”(Inter-net Insecurity Index)。计数方法从1到10,显示每年的互联网不安全程度。例如互联网不安全指数从2002年的5上升到2003年6.5,说明网络安全运行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一指数是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间接角度来衡量网络安全的,笔者认为若直接从安全角度来衡量网络安全,则网络安全指数(S)最大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变量的投入及其组合关系:网络安全的制度资本(I)、技术强度(T)、管制水平(R)、资本投入量(K)和人力资本状况㈣,并与以上各变量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其函数关系式可写成:
S=(I,T,R,K,L)
在技术强度、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既定的条件下,网络安全指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制度资本的投入和管制水平的高低。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健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最基本的制度资本。而制度资本投入滞后于网络的快速扩展和纵深延伸,致使我国网络安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制度资本的投入应建立最有利于促进市场交易发生、尽量使交易成本最低、保证网络安全运营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当一国的制度机制不利于市场交易时,人们相当一部分技术投入、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都是为了对冲制度成本而没有形成社会经济效益。例如,联通公司与移动公司用户互发短信的结算争议,电信公司出售“手机休息站”设备拦截移动手机业务量,全国手机与固定电话互通结算问题,用户驻地网纠纷,全国电话卡出售与结算矛盾等问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制度成本过高致使我国为获得同样的网络安全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力物力财力。
三、完善我国网络安全制度建设的建议
公用电信网是国家信息网的基础,其安全方面的某一弱点可能把其他部分都置于风险之中。网络遭到重大破坏,除了对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外,还可能使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加强对公用电信网的安全管理。
1、尽快完善以电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
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高度关注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产品开发、标准制定、保障体系建设、安全意识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部保护计算机安全法问世以来,各国与有关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我国已经颁布的网络法规主要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是保障网络安全运营的第一道防护屏障,也是最基本的制度保障。而电信法又是保障网络安全运营的基础中的基础。在我国由于电信法至今仍未出台,也就无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规范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参与者的行为。电信法的难产,暴露了我国新旧体制转轨中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使我国电信网和互联网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从而对网络安全运营构成致命威胁。并使微观经济主体要损耗掉比市场制度健全的国家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对冲阻碍市场交易的制度成本。因此,尽快完善以电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国际互联网中布设保证国内网络安全的一道安全防线。
2、建立不同层级的网络安全保护制度
制定“国家网络安全计划”,建立有效的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例如,美国已将信息安全战略纳入国家安全的整体战略之中;美国的空间战略以强化部门协调和强化政府协调的互动合作而适应网络社会的需求和特点,其网络空间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的战略。我国要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利益和所面临的内外部威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计划
要能全面加强和指导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的制度安排和保护是分为不同层级的。要重点保护以电信网为代表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信息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信息安全领域中,密级分类、等级保护就是把信息资产分为不同等级,根据信息资产不同的重要等级,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护。这样就可以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确保网络及信息的安全性。
3、各种制度安排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必须具有激励机制,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一旦一国缺乏自主创新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手段,国家的信息就有可能完全被葬送。例如,为适应电信飞速发展的要求,美国电信法几次修改,欧洲大部分国家也都是立法在先改革在后。因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越来越重要的网络领域,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是不可能稳步发展的。我国电信领域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制度安排有关。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环境,企业明显违规,政府束手无策。即使已有了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各种制度安排也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正如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所言:“制度安排的发展才是主要的改善生产效率和要素市场的历史原因”②。从长远来看,在电信网和国际互联网中,决定一国网络安全运营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其制度资本,即制度机制是否更有利于网络社会的网络安全。
总之,关于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和各部门从上到下充分重视,并从国家政策、法律规范、技术保障和公众意识等方面来设置防线。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各种制度安排,即建立游戏规则,才能不断降低阻碍市场交易的制度成本。这种制度资本投资的增加,将会在既定的管制水平、资本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条件下,挖掘出网络安全技术的最大潜力,建立安全指数较高的网络世界。
注释:
①赵平:“河南互联互通问题铁幕调查,要如何保卫钱袋”,《中国经营报》2004年3月19日。
②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引自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第29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①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李 娜:“世界各国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立法和管制”,《世界电信》2002年第6期。
③吴瑞坚:“我国互联网信息政府管制制度探析”,《探求》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