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色污染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色污染现状

白色污染现状范文1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白色污染现状范文2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被全世界人们所关注着。白色污染不仅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而且还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抵制白色污染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通过多媒体我们观看了有关白色污染的报道和图片,以此提出了此次班会的主题。

班会主题:抵制白色污染,环保从我做起。

班会目的:通过对白色污染的现状、来源、危害的分析,结合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制定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倡议学生从我做起,共同抵制白色污染,为防治白色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会内容:

一、白色污染概述

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塑料制品而变得越来越方便,大到田间大棚,小到买东西时的包装袋,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人们使用塑料制品的同时,废旧塑料制品的处理成为了新的问题,白色污染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环保难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像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也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人们使用后随意丢弃,且这些废弃物难于降解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的现象。

二、白色污染的现状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轻巧、结实、价优,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包装材料,市场应用的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材料,调查显示从1990年到1995年,五年间年平均增长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人们使用塑料制品等一次性用具后的废弃物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没有采取降解措施进行处理。在市区、农村、旅游区、田野、河流、道路旁等地,废弃塑料制品随处可见,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而且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危害,导致了环境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来源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塑料制品:工厂、企业、商场、超市、菜市场、批发市场等,在制作和销售物品时无不使用塑料制品的包装,塑料制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成为白色污染的最大来源。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1.对土壤的危害。填埋废旧塑料包装物,由于其很难降解,通常需要100-200年时间,造成了长久的、更深层的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填埋的废弃物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了土质和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造成经济作物、农作物的减产,还可能导致耕地的减少或者退化,直至影响下一代人的生存。

2.对水体的污染。水面上漂着的一次性塑料废弃物,不仅是视觉污染更是环境污染。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不仅影响它们的繁殖,还可能会使某些生物因无法适应生活环境而从地球上灭绝。

3.火灾隐患。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废弃物是非常易燃的,人们随意丢弃或堆放,容易造成自燃并引发火灾。生活中发生的火灾,许多是由于长期随意堆放这些废弃物造成的。

4.一次性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堆放,为有害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它们不但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同时也为老鼠及蚊蝇提供了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是各种传染病传播的根源。

五、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原则是以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

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危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吁人们严守环境保护法,从自身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文明人。

要强化市场管理,禁止各商场、超市、市场等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物。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做出了努力。

以回收利用为重要手段。废旧塑料包装物等一次性用品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作为炼油、制漆、建筑材料的原料进行回收使用。重复使用或回收不仅可避免视觉上的污染,也可解决潜在的危害,缓解资源的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耕地,同时也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采取以纸代塑的方法。纸的主要成份是纯植物纤维,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决废旧塑料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要有富足的森林资源,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造纸也会带来水污染。这是我们以纸代塑需要解决的新的环境问题。

使用可降解塑料。改进塑料制品等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使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避免环境污染,保护耕地。

六、发起倡议,从我们做起,抵制白色污染

让我们行动起来,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及一切能产生白色污染的制品。到食堂就餐自带餐具,拒绝塑料袋盛装饭菜;在超市购物时,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自觉将废弃塑料袋等物品放入垃圾箱,不随意丢弃;看到随地乱扔一次性塑料制品或焚烧行为时要主动制止,并及时向他们宣传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

白色污染现状范文3

[关键词] 白色污染 治理 资源化 垃圾分类 对策

塑料自问世以来,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性好、隔热、防水、绝缘、经济实惠、易生产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使用量与日俱增。由于用后被随意丢弃,形成所谓的 “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响人、畜健康塑料废弃物对人的危害早的定论[1]。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存的氯乙烯单体能使人产生“肢端骨溶解症”,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后,会出现皮肤硬化症,还有人出现脾肿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损伤、门静脉压亢进等病变。废塑料也会危及动物健康。动物误食塑料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殖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动物的死亡。

2.影响环境卫生在城市居民区、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颜六色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废塑料与其他废物混杂在一起,也易导致细菌、病原菌、蚊蝇等的大量繁殖,影响公众健康。

3.污染土壤、影响生物生长废塑料进入土壤中长期不降解,会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质产生深刻的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残留的塑料阻碍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也会影响植物发芽、出苗,降低产量及作物品质。对土壤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影响航运及水力设施的正常运转废塑料进入水体,随水流漂移,一方面会影响水的流动,堵塞涵洞,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废塑料会缠绕在水力设施如轮船、水力发电机等的转动部位并致其损坏,引发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用途广,使用量剧增

(1)农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农用塑料增产效益高,导致其使用量剧增。塑料薄膜的应用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全国仅塑料包装业的年总用量就达5 000万t;农用塑料年总用量在2 000万t以上,其中在666.7万hm2耕地50余种农作物上应用地膜近1000万t,农产品保鲜膜、营养钵塑料等的使用量亦达1000万t左右。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000万t塑料残余物遗留土壤,单位耕地面积塑膜残留量达3kg/667m2[2]。由于废地膜不易分解,积留在农田不易清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2)商品的生产与包装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包装过程,被用作包装袋、包装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层板及塑料产品等,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包装材料,1990-2000 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8.9%[3]。

(3)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极大,食品包装、购物买菜的塑料袋使用数量也是惊人的。据调查[4], 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消费已达100亿只,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消耗要超过万亿只。

2.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随手抛弃、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这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3.垃圾的袋装化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在一些地区提倡垃圾袋装化。城市居民也习惯于将生活垃圾装进塑料袋内抛弃,给垃圾的分类、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剧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现状

1.填埋填埋法是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由于简单易行,勿需繁琐的操作工艺,是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国垃圾的产量大,并夹杂了大量废塑料,使其体积庞大,降低了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再加上废塑料非常稳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填埋法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焚烧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袋并可以获取一定的热能,但在焚烧过程中,塑料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建一个垃圾焚烧厂需要较高的投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3.禁用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国家经贸委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相继出台了相关“禁白令”。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对固废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对地膜、一次性包装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关限制。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6号令,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连续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禁白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收效甚微,“白色污染”形势依旧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塑料的诞生被誉为一场“白色革命”,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使用管理不当带来污染而禁止使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难接受,这也是禁白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国家针对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的措施,给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上带来了一定困难,政府执法不严,执法多数是“一阵风”;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没跟上,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见,治理“白色污染”,只靠单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难行得通的。

4.替代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人们在寻求其他替代物来减轻“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与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尽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但总还是存在一个降解周期,用后如果不重视回收利用,同样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纸代塑。认为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决所谓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会给我国并不富裕的森林资源带来压力;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并不环保。另外,纸不具防水性,在隔热、抗拉强度等性能尚无法与塑料相比。“以纸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废物具有二重性,弃之不用即为垃圾,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即可变为资源,可重新造福于人类。废塑料是一种资源,清洁的废旧塑料可以被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加强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关键。造成“白色污染”的责任不在塑料本身,而在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对于如何进行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宣传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方式,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了解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来。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解决垃圾污染,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德国、韩国制定了《包装条例》等,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因此,制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制订促进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而要给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调动积极性。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超市、大卖场以及连锁店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工作,尽可能多地把使用过的废弃塑料购物袋回收、集中起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从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业,解开塑料购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长期以来因回收成本高而无法运作的“死结” [5]。 使众多的集体或个人积极地投入到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来,彻底根治“白色污染”。

4.加强废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术研究废弃塑料经回收后,经过加工处理进行再生利用,制造成各种产品,才算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目前,尽管废塑料已经有了多种用途,但在回收、分选、处理的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及综合利用技术,以使废塑料的再利用达到无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缓解环境污染。

结语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引导人们对塑料产品从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进行全程管理,重视回收、再利用环节,“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参考文献:

[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210

[2]崔峰:浅谈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2:8

白色污染现状范文4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袋、塑料盒子作为“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其制成材料是聚乙烯,这种化工原料大都来自石油。其危害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早已是显而易见:(1)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结构稳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能降解参与大自然的循环,未经处理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还会造成土壤结构的板结,从而导致土地的破坏和农作物减产。(2)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中毒或死亡。(4)进人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二、解决塑料袋环境问题的途径

由于塑料袋、塑料盒子造成的“白色污染”已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在众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反塑运动”。免费刺激需求,免费难免浪费,国家公布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法令法规,目的在于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和使用量,这个初衷是好的,也是通过经济杠杆控制“白色污染”的一种思路。但从西方国家已有的经验来看,一味限用禁用塑料袋只能是治标之法,而非治本之策。国际治理“白色污染”的主流思路可以概括为“4R”,即从源头控制减量(reduce)、促进回收利用(recycle)、局部实行限制(restriction)、鼓励发展替代(replace)。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鼓励发展替代”。然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及成本条件而言,能代替塑料袋作为购物袋的主要产品是纸袋、可循环利用的纺织品购物袋以及可降解塑料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学者曾对这三种替代品进行研究对比论证,得出了以下结论: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纺织品购物袋是最可行的方案,降解型塑料袋是长远之策,而纸袋不宜有较大发展。这是因为纸袋的制造过程会造成严重水污染,还要消耗大量木材,在原料获取和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弊端,用它顶替塑料袋得不偿失;纺织品购物袋能多次循环使用,结实美观,原料丰富,开发成本低,技术难度低,实际可操作性强,鉴于可降解塑料和纸购物袋的发展现状,当前把纺织品购物袋作为塑料购物袋的替代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纺织品(主要是棉布)在材料获取及生产过程中难免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在使用纺织袋过程中,因为会弄脏袋子,使用者经常需要水洗,从而也耗费了水资源。不过两权其害取其轻,纺织袋与纸袋比较还是优点更多;而降解塑料袋在不降低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购物袋“绿色化”的最优选择,但从目前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对降解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数降解塑料产品在降解可控性、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导致现在开发出来的降解塑料袋性能不够完善,价格较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因此,纺织品购物袋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短期方案,同时可以把开发可降解塑料作为长远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环保纺织品购物袋生产领域的研究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急需继续完善纺织品购物袋的使用性能,弥补其在环保方面的不足,还要采取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等方式切实降低纺织品购物袋的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

三、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尽管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是“白色污染”的祸端以及“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但由于它们给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加之人们长时间使用中所养成的固有习惯,决定了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完全消除。万事开头难,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面对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劣,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应当追问一下自己:时环保知识了解多少?又为环境保护做了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从而积极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

如今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对环保知识知之甚少。例如他们分辨不出哪些废弃物是可回收废弃物,哪些废弃物为不可回收废弃物;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程序了解不清,对很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意识不强。其中多数人的环保意识薄弱,参与环保活动的目的模糊。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校学生,环保离自己还很遥远,那应该是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毋庸置疑,保护环境有许多事情必须由政府和企业来做,但这并不代表环保就与我们学生无关。这些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可以从小事做起,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是社会中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参与方能治本治源。其实,不是只有政府公布的政令限制和律令奖罚、环保组织的积极宣传、污染企业通过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来控制污染才叫环保,就餐时少吃一次盒饭,喝水时少用一次用即弃饮料杯,购物时少拿一个塑料购物袋子,这也是为环保做贡献。大多数时候环保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乐不为呢?

要想让人们自觉爱护环境,做到大众环保、人人环保,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学生可以在全校乃至全社会不定期地开展“环保宣传周”、“环保活动日”、利用周末进行“环保一日行”及发起环保签名等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知道做哪些事情属于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属于破坏环境;环境污染对我们自己以及对他人对后世存在哪些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只有让每个人认识到开展环保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才有利于使更多的人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新风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并逐渐消除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损伤和危害。

四、大学生环保倡议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不仅只是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前提。消灭污染、保护环境,担负起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应负起的责任,为此,大学生们应倡议:

白色污染现状范文5

关键词:卫生巾;白色污染;卫生棉条;粉碎器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346-02

1 “白色污染”和废弃卫生巾的危害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 但有一种被我们忽视的“白色污染”――卫生巾因其不可水溶性、难降解性危害着环境。复杂的结构让其难以分解。加之现在卫生巾的处理方式不外乎掩埋、焚烧和随意丢弃,无论哪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燃烧会释放出二恶英,除了具有致癌毒性以外,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

2 关于四川大学卫生巾处理的问卷分析

2.1 四川大学女学生卫生巾使用现状

我们以小范围区域为调查样本,面向四川大学18~22岁的女生,随机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194份,其中有效问卷191份。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关于在校女学生月均卫生巾的使用量、常住地卫生状况、对卫生巾处理及对卫生棉的推广态度等问题,全面地收集了有价值的数据。

使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估算一个女生每月的卫生巾使用量为:7.5*15%+12.5*41%+17.5*31%+22.5*13%=14.6(片)

由此,我们可以粗略的推断一个正常的女性一生大约要用5000~6000片卫生巾。

2.2 四川大学卫生巾处理现状

上图的左边显示的是在把卫生巾扔进了垃圾桶的女生对卫生巾后期处理方式的认知,绝大部分人不知道卫生巾的后续处理,这就意味着这些同学大都没有意识到卫生巾对环境的破环。卫生巾复杂的结构和材料是使得卫生巾难以降解的主因,而对于大多数四川大学的女生来说,这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盲点,如图三所示,72%的同学对卫生巾的结构是毫不知情的,知道的人数只占了总体的4%,这显示了女性对于这个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了解程度是相当低的。从我们的问卷统计可以看到超过半数(56%)的女性从来没有关注过卫生巾这种“白色污染”,由此可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到位,忽视了我们身边的、自造的污染;有30%的女性亲眼见过这种污染,可见有许多的废弃卫生巾被直接扔到野外;而有8%的女性听人谈论过这种污染,可知只有少数人对这方面有所关注和了解,舆论没有发挥很大效用;只有6%的女性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这种“白色污染”的,说明媒体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3 四川大学女学生对卫生棉条的态度分析

卫生棉条,是一种棉质的圆柱体,在女性月经来潮时,可置入阴道中吸收经血。卫生棉条相对于卫生巾,它体积纤巧,易于携带,便于处置――用后只需将其扔在水中冲掉便无后顾之忧了。据报道,美国卫生棉条的使用率高达80%,而在我国,根据我们回收的数据显示:大约98.43%的同学没有使用过卫生棉条,约1.05%的同学使用过但不经常使用,只有0.52%的同学经常使用。在没有使用或不常使用卫生棉条的同学中,有54.45%的同学因为没有听说过而未使用,2.09%的同学认为太麻烦,效果不理想,还有43.46%的同学认为不健康而未使用。虽然使用卫生棉条的情况不容乐观,但在对于为了环境保护推广卫生棉条这个问题上,只有3%的同学选择的是拒绝尝试,这对为环境保护推广卫生棉条是相当有利的。

3 解决途径探究――卫生巾环保处理系统推广

3.1 推广难题

3.1.1 物质――难降解材料

卫生巾的材质是由四种成分构成的:棉纤维,粘胶纤维,涤纶纤维和丙纶纤维。其中,作为吸收体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占80%左右,作为外层的涤纶和丙纶占15%左右,而用作离型纸的棉纤维约占5%。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具有可生物降解性,而卫生巾有15%的材料是不能自然降解的。

3.1.2 意识――呼唤环保意识的觉醒

虽然女性朋友们每月都在使用卫生巾,但是对它的关注程度却不高,废弃卫生巾的处理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有效的解决,但它不仅像其他白色污染一样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也成为威胁着我国女性生理健康的一大隐患。在此背景下,亟待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3.2 解决方案展示

3.2.1 寻求改进卫生巾的途径

法国Fiberweb公司正在开发研究一种新型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非织造布,以小麦、玉米或其它碳氢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变成乳酸,然后聚合而成。这种材料在30天内可完全生物降解或者完全变成肥料。一旦这种新型的产品投放市场,可取代现行的常规非纺织制造布,其最大的用途是用做卫生巾和婴儿尿不湿材料。

3.2.2 寻找卫生巾的替代品――卫生棉条

卫生棉条的最主要材质是棉,棉是天然可降解的材料,同时它的体积较小巧。推广卫生棉条的使用,在人们心中会有很多的顾虑,首先是内置的卫生棉条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其次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会有处女膜会不会受到破坏的顾虑,当然还有价格的顾虑。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已经做了相关研究,“只要在使用卫生棉条时注意卫生,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研究结果表明卫生棉条未增加阴道感染和宫颈炎症的发生率,并且未加重宫颈炎症的程度,在中国妇女中使用卫生棉条是安全的。只要加强对该产品的性能介绍及其使用指导,促进中国妇女对卫生棉条的认知,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卫生棉条在中国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针对卫生棉条的使用会对处女膜造成影响的观点,下面的科学研究可以解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处女膜是个环形组中央有孔,经血就是通过小孔顺着阴道排出体外的。处女膜上的孔直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直径约为2.5厘米,而卫生棉条有多种型号,未婚年轻女性可选择较小的、直径为1.3厘米的普通型卫生棉条,这样通过处女膜上的孔绰绰有余,所以不会损伤处女膜。”

而关于卫生棉条的接受价格问题,因为现在中国没有大量生产卫生棉条的厂商,基本只能靠外国进口,所以价格相对比较高,但如果卫生棉条像卫生巾一样普及的话,价格自然也就会下降到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

3.2.3 现行卫生巾后期处理方式改进

虽然城市和农村的卫生条件相差悬殊,但同样可以在现行条件下利用卫生巾破碎处理器进行回收和处理,具体模式如下图所示:

3.3.4 卫生巾粉碎器的应用

针对卫生巾这种产品在中国使用范围广泛,一时之间很难推广卫生棉条和生产出比较适合的塑料替代品,目前市场上逐渐研发出来的全自动卫生间垃圾处理器,卫生巾破碎机等产品适用于处理卫生巾、纸巾、尿不湿等,将卫生间废纸物粉碎成细小颗粒,随着水流成桨状,而且粉碎器粉碎出来的液体可以用一种水解酸化的方法来进行进一步分解。目前已经申请专利的就有卫生巾破碎处理器 卫生间垃圾处理器 。

4 总结

针对卫生巾处理不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形成巨大反差的现状,为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提供解决的方案,我们开展了这一次调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多种调查方式,近距离接触调查对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卫生经处理源头和过程两方面考虑,综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系统阐述和论证了卫生棉条推广和卫生巾处理方式改进的可行性。本次研究力主在研究方法上科学合理,在课题调研上充分真实,在报告写作上严谨务实。调查研究只是一种手段,付诸实践才是它的最终目的。正是由于目前对卫生巾使用和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的关注,才有了我们此次的调研,而我们的调研目的,就是为此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思路,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卫生巾的处理问题。

白色污染现状范文6

一、拷问师德:我们都教了什么?

扪心自问:作为我们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育是跑偏了?还是保守了?如今,一提教育,总是首谈欧美,其实,美国,至多也就300多年的历史,他们创新的成份是多的,中国有的是传统、底蕴。孔子早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学问的不一定有品行,有品行的一定有学问,德者有言,为政以德。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教导我们“言教不如身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自身的行动、师德来影响、教育孩子,“说”“做”两张皮,学生听在耳里,看在眼里,他们也会照单全收,做“两面人”。从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学校德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德育脱离现实主活,德育脱离学生生活,重说教,轻体验。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思品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要关注时展,针对学生的普遍特点,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和内在需求,制定出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去切身体验,教师要真正地言行一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

反思我们的教学和做人,有时真的快要接近“文人无行”了,许多思品教育者,重言轻行,教出来的学生也是什么道理都懂,什么自律都难,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长此以往,“中”将不“中”了。

己不正不足以正人,己不立不能立人,己不修身何以要学生修身?中国是一个讲求道德修养的民族。作为我们思品教师要照亮别人,辉煌自己,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德者有言”的代表。言不由衷,已越过了我们的师德底线;德润无声,这才是我们思品教育的高尚追求。

二、反思教学:我们都学了什么?

毫不讳言,我们的思品教学太多时候停留在纸上谈兵,我们的教师更多地热衷于形式,而淡化了学生的体验。

如:《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学案例(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1.出示:塑料杯、玩具汽车、文具盒、圆珠笔套、饮料瓶、鼠标等说明塑料的作用。

2.回想你家里还有什么塑料制品?

3.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塑料制品?

4.找同学老师身上有哪些塑料制品?(教师展示各类卡,门卡,银行卡,会员卡,身份证,电话卡等)

5.看了老师身上这么多的卡,你会联想到爸爸妈妈用的塑料制品吗?

6.多媒体出示塑料制品展,一起来观察观察!

7.给每个小组发一些物品,请大家在小组内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塑料的优点。

8.各小组汇报塑料的优点。

9.人们称塑料是20世纪最精彩的发明,但随意丢弃,将全把绿色地球掩盖。多媒体出示白色污染图,让学生说危害。

以上的这个案例,我们乍一看,很热闹,学生表现也肯定踊跃,但细一想,我们小学思品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请特别注意这里的“道德”二字,我们上思品课,不是上科学课,在这个案例中,教者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讲解、探讨、展示塑料制品的作用上了,而淡化了如何来防治“白色污染”这一主题,特别是作为小学生如何从自己做起防治“白色污染”的行动,更是很少涉及,这就失却了思品课本身的教育功能。

同样的这一课有的教者,却上出了思品本身的特色,教学片断如下:

1.生活中你会用哪些塑料制品,用后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多媒体展示“白色污染”的危害。

3.如何来治理“白色污染”?把讨论好的办法写在创意卡上。

4.从我们教室开始做,从我们自己开始做,从现在开始做,看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现在就做)

5.与家人一起或会同环卫工人将家庭周围或小区的塑料及其它垃圾进行清理。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更多地着眼于把认识落实在行动上,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培养习惯。

三、落实行动:我们要做些什么?

我们明确了思品教育,要以身立德,要重视行动,我们也深知,小学更多的是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常被边缘化,更不用说去用多少时空去督促行动落实的问题了。如果,我们光把我们自己只把教师当作职业来做,我们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追求,但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良心,一种情怀,一种信念,育德是育人的第一要素,误人多了可能会误国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啊!

扎实地做些思品教师应做的工作吧,先从思品课开始,做些实在的工作,让学生也行动起来,在践行中体验,在践行中修身吧!

如:《品德与社会》之《我要攀登》(见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断:

1.《体力大测验》游戏规则:(1)抬头挺胸,两臂前举。(2)两脚分开,腿部半蹲。(3)能坚持三分钟即为游戏胜利者。

2.说说自己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困难如登山,只要肯攀登,山高人为峰。请每个小组围绕一个困难展开讨论,找到解决这个困难的金钥匙!

4.小组交流,把解决困难的金点子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5.找出你目前最大的困难一到两个,写出解决方案。

6.用一到两周时间,比一比,看谁先克服学习或生活中的某项困难,看谁先“攀登到山顶”?

……

行动高于一切,《品德与生活》的教育就要让儿童在生活学习生活获得经验,通过体验与反思,建构良好的品德,道德之花只有盛开在生活的沃土中,生命才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