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体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体育教学

简述体育教学范文1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个性化;策略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我国教育事业也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育,拓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关于初中的体育教学也要向着个性化培养方向前进。“个性发展”指的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体育是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基础,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改革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动力。

如何实施及发展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这一方面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一、新课标教材体现健康第一的育人思想

新课标教材的编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教材以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为目标,按照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改革,适合学生、教师的发展需要。

例如,新的体育教材围绕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将内容一共分为“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以及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野外活动等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和课程设计是将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锻炼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锻炼身体紧密结合又注重了对学生体育情感、态度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个性化培养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体育教学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以往传统体育教学都只是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在一味的体育锻炼之外再无其他知识的传输,这样造成了学生对体育知识认知的浅薄和轻视,让体育教学发展被其他文化教学所掩盖。新课标提出的体育教学个性化改革就是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将体育知识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障、环境、社会、安全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例如新的体育教材中编写了:脉搏检测、科学减肥、营养学与平衡膳食、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提高学生的抗打压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和遵守规则。

体育知识的拓展是响应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号召。将生理、心理及体育知识相结合能让学生从小就有一个正确的知识结构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对生理的正确认知也能避免学生在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能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态度,这样也能使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条件下更好的投入文化学习当中。

三、教学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性并且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就得尊重学生,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对体育产生兴趣,兴趣是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力。

例如在教材中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融合在新教材中。通过设置学生树洞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再如教科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学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体育学习实践,体验、感悟体育对自身成长的价值提供了学习的策略、内容和多种学习方法。

用学生感到亲切的语言,用学生周围的人和事作为实例编写如教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学习,锻炼实际,能使知识学以自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科书的篇章结构上有了很大改变。开篇提出问题引出问题和主题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篇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自我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课后思考能力。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教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同一规格教育向个性化教学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构向重过程与结果并重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最后还有师生关系的转变。

总结:初中体育教学实施个性化培养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帮助老师们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们的个性都各有不同,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因人而异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独特个性改善了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使得社会人才更加多元化。

总之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竞争性和公开性等特点就决定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体育教学的因人施教,促进了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高,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磨砺了学生的意志。

参考文献:

简述体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自我锻炼习惯;培养;高职体育教学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强烈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还对其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些,在高职体育教学期间,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促进良好自我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对于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要正确、规范、准确。并且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练习过程的全面指导,也就是练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体会到练习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正确的、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其逐步培养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

其次,是在体育教学中,也要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练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教师教学和指导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独立自我练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技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还从中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自我锻炼的方法

正确的、科学的运用体育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原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反之,则影响锻炼身体的效果,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身体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方法的培养和传授,使之掌握自我锻炼身体全过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兴趣,并建立良好的自我锻炼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个体自身意志与毅力努力的结果,并且只有通过学生经过严格的要求、刻苦的训练、艰辛的努力而实现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它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促使学生为之奋斗一生。

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所教其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严密的、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有步骤的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得到训练和提高,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训练中,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并完善练习过程。同时,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也要经常指导和检查其练习情况。只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和教师的指导,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总之,高职学生良好自我锻炼身体习惯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对高校体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当代教育研究,2006,6(12):

94-95.

[2]粘忠宜.坚持特色项目教学,探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出路[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60-61,64.

简述体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和发展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凸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设立、实践指导人员素质以及制度机制保障等诸多方面。因此,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体系发展不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这些弊端主要是:

1、教学理念滞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这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的滞后,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践与应用相脱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教学经费的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普遍滞后。实践教学设备老化、落后,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等等,既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瓶颈。

3、实践活动滞后。受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以及缺少实践教学设备的制约,许多实践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致使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经济建设发展需求。

4、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滞后。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分数占学生考核总分数比重较小的问题。这种考核模式,让学生养成了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学习的习惯,为实用型人才培养设置了一道制度上、机制上的障碍。

上述问题的存在,要求在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以解决,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加强四个方面建设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更需要全员的参与。重点应该加强“四个”方面建设:

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和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关键。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有计划输送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努力提升教师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排除故障能力,达到“文武”双全。三是有计划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条件。实践基地建设,要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侧重教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实践车间、实践工厂。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有前瞻性,要紧紧盯住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和流行趋势,瞄准国内经济运行发展方向,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同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同学校发展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建设规模适当、设施先进、结构合理的实践基地。

3、加强实践指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指导员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环节。实践指导员队伍素质高低、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实践活动效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实践指导员队伍,通过他们有效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习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学校有效资源的分配,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有关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够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运作。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均衡发展的原则。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对理论认识的加深和理解,二者是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就是要科学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二者不能顾此失彼。

2、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根据学校发展整体规划要求,既要各个学科统筹兼顾,还要突出办学特色,有所侧重的建设实践基地和引进实践指导教师。

3、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制度和机制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作用,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实践学习氛围。

4、资金倾斜的原则。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各方面的建设都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学校其他建设共同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和倾斜,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简述体育教学范文4

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要达到优化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把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分寸,怎样把准其分寸呢,我认为要把准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形象、直观要讲究适度。

能动会变、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是多媒体的优点,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很高的学科,因而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应有个限度。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然而,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建立的仅仅是圆的表象,大量的直观事物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圆的概念。因此,更主要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舍去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的内涵。因此,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丰富的具体实物让学生大脑中形成表象后再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接着,从圆周的任一处开始以闪动的点沿着圆周闪烁运动,再让学生思考,圆是怎样来的?也可利用圆内的一条直径的旋转运动来认识圆的特征,而无数条直径旋转的交叉点即是圆心,这就是先利用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化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最后建立抽象的概括性经验。直观是手段而非目的,因而把准直观的“度”非常重要,要注意“动”是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思维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进行模拟演示要讲究适度。

多媒体模拟是为了展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最终为的是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多媒体模拟代替学生操作,不然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丧失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积木块的巧算”时,如果只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木,让其说出操作过程与计算方法,往往会出现说不清,想不清的现象。这时,利用多媒体模拟展示操作过程,使积木块在屏幕上动起来,尤其是当学生看到局部方块动起来的同时配以其它方块静止的背景发射时,学生的想象如同插上了翅膀,在这一动静结合暴露的变化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方法,增强了操作的针对性与思考性。但如果就此为止的话,学生也仅仅是“理解”了,根本谈不上掌握,也无从谈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演示”是为了更好的“操作”。

三、发展学生思维要讲究适时。

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教学效果是在小部分时间里达到的,教师应恰当安排课堂教学进程,把握好时机,适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展开思维,科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如果过分地注重追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忽略学生获得的知识的容量,出现丢了西瓜得到芝麻的现象。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定义时,如果直接让学生把各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的话,既费时,又不便于总结结论,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三角形,让学生上黑板操作。使他们看到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各个三角形的角也不尽相等,但合拼起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180度)。这样,在多媒体“动”的显示过程中,辅之以学生“静”的思考,使多媒体动态的画面紧密地联系学生思维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获得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的节奏要讲究适拍。

掌握适拍的教学节奏是一门艺术,由于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学生思维的节奏,使课堂教学变成“走马观花”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停一停、顿一顿”,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在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相等”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很快就能完成,但学生的思维是跟不上的,此时,如果显示中用闪烁一组相对的面帮助学生理解“相对”的含义,然后移动一个面进行重合比较,再让学生议一议,它们有多少对这样的对面,对面都相等吗?最后得出结论,学生理解起来就扎实,到位。这样利用多媒体“移动”的优势,辅之以“停顿”的过程,就能较好地迎合学生的思维节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

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调控教学节奏,避免教学节奏的过快。

五、课堂教学密度要讲究适量。

简述体育教学范文5

一、要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本质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数学是一门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项关系的模式、总的原则和标准。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数学知识为书本知识,对于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关系一无所知,因此常认为数学知识对将来是没用的。一些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会识字就行了,至于数学公式根本没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数学本质都没有很好地认识。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本质,结合数学知识,了解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讲明生活中楼梯问题就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让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数学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改变学生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中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数学课因为经常与数字打交道,比较枯燥无味,不能让学生如痴如醉忘乎所以,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数学兴趣可以通过如下途经培养。

1.立足生活现实,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先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要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回家做数学作业时发现把圆规丢在了学校,你爸爸去学校帮你取,你如何告诉他你的课桌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就这个问题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我的座位在第几行,有的说我的座位在第几排,我就请学生实际看一下,看能否找到。从而让学生发现了问题,再请同学讨论出问题的原因,进而引入平面直角做标系。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新课学习,数学效果极佳。

2.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师更应加强数学课的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最后布置实习作业,“实习作业”就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布置的预习、课外作业以及课堂提问应尽可能地接近生活,不脱离实际的问题,这样能起到好的效果。

例:(初中几何第三册)《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实习作业

要求:(1)制作一个测量倾斜角的测倾器

(2)测量底部能到达物体的角度,写出测量步骤并填写实际报告。

工具:测倾器

活动时间:45分种

这样把单调的数学课引向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际增加实践活动,再次验证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原理。这样能增强数学的信心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中研究探讨数学问题,能极大地渲染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经。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唱歌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可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4.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良好习惯。

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学习的方法不当。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练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思想容易开小差,平时不重视及时复习,总是考前才匆匆忙忙地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掌握好预习、听课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的方法。学生学会了预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听课效率。课堂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注意力集中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困难的学习往往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听课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此提高心理因素,帮助学生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才能使听课效率提高。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独立完成作业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对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教他们模仿课本上的一些例题做一些练习,然后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完成一个单元后,不能单靠教师讲解复习,要用进行单元测验的方法进行小结巩固。可以布置学生每人自己出一份检验题,然后互相交换考试和批改。这种方法不但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复习效果较好,学生在自编测验题,互相做题和改卷过程中,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更好地达到了巩固效果、加深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数学。观察和探究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与数学知识有关。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讲授新课时,联系学生亲身体会到的、熟悉事例讲解,学生就能较快、牢固掌握好数学知识。

三、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背景

多数教师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背景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农村有很多东西学生没有见过,例如:在讲解数学七年级下册有序数时,是用去影剧院找位置的方法引入新课的。但农村中现在没有影剧院或大家并不对号入痤,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多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背景巧妙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到教室找某人,如何去找?就比较符

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效果好些。

简述体育教学范文6

通过对红河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要求为契机,以“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诊断式”实践体系构建的试点研究,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以期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诊断式;实践体系;实践方案

0引言

实践教学是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高[2001]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高[2005]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都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阐述。党的十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还未饱和的该专业就业岗位却承载着极大的竞争压力,笔者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地方本科院校历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提出“诊断式”实践体系构建的方式,着力于改革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1现状分析

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东郊,现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200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成立并招收了第一届三年制专科学生,2004年迎来了第一批四年制本科生,至今已有9届本科毕业生,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对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而在各个就业领域,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电视台摄录编人员或是广告公司设计师而言,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亟需提高,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交叉学科来说,满足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效果考评的重中之重。在《红河学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分五大块,分别是:课程实践、项目实践Ⅰ-Ⅳ、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实践主要指专业课和平台课中的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Ⅰ-Ⅳ是针对社会需求,动态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广告创意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从第3-6学期依次开展;专业见习包括小方向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两个环节,一般在第7学期完成;第8学期安排专业实习6周;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第7学期初开题,第8学期中期进行答辩。经过几轮的教学试验,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弥补了大学课程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不足,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践管理、实践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1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践的场所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时间安排为6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将原来的单一集中实习方式调整为连续性、阶段性实习方式,使实习的时间得到提前和延长;在英国,要求不少于20周的见习和实习;法国也不例外,自80年代中期实行连续性实习,共86学时,占两年培训总学时的25%[1]。对比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我国院校的实习时间明显少了很多。究其原因,大多数地方院校都存在实践过程中管理难度大和经费不足的共同问题。目前完全开放式的个人自主实习,实习鉴定的真实性只能凭借学生的诚信度来考量;而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因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实践过程的经费投入有限,加之很多地方院校所处的城市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实习基地承载的学生人数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2实践内容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本科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实践》Ⅰ-Ⅳ。通常,这些项目实践都是以虚拟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常采用周进度检查制督促学生,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灵活。但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教师很难判断作品是否系学生独立完成。除此之外,学生中不乏有为学软件而学软件之人,不重视任务的需求分析,照搬照套,学以致用的理念很难发挥,导致实践技能的可移植性较差。(2)专业见习。通常,专业见习采用小方向分散见习和集中见习相结合的方式,小方向分散见习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安排到学校签约的中小学校和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跟班学习;集中见习则是由专职教师带队到实习基地参观、参赛、交流学习,了解各领域的工作流程和社会需求等;理论上,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见习方式为学生的职业体验提供了平台和保障,但具体实施下来大家发现,只有部分学生能融入实习基地的工作、环境中去,其他学生或因不重视或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慢慢成了“旁观者”,不愿和指导教师交流,更不会主动争取实践的机会,和专业见习的初衷相去甚远。(3)专业实习。近两年来,专业实习也由原来的统一集中实习调整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或参加学院安排的集中实习。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大多是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和部门去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周至少和系主任、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实习情况,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而学院集中实习是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师徒“传帮带式”的专业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有教育技术系和实习基地指派的指导教师各一名,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和评价。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实习还是学院集中实习,实习时间均为6周(如将第7学期和第8学期间的寒假计算在内的话,自主实习的时间为10周左右,集中实习时间仍为6周)。在对往届学生的专业实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到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实习的学生参与实践的频率较高,单独完成任务的机会也较多,而到中小学校实习的学生,实习内容以听课和试讲为主,学生除了课堂教学技能得到锻炼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特色难以完全体现。

2“诊断式”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

2.1“诊断式”的内涵

辞海对“诊断”进行了如下定义:诊断是诊视而判断病情及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3步:①收集资料;②评价资料;③分析推理判断。在本文中,“诊断式”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实践要素“把脉”,包括“诊断”实习基地的需求即社会需求;“诊断”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满意度即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认可度;“诊断”现有的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等3个方面。

2.2构建的方法及步骤

在实践体系的构建中,依据“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化“实践”为“服务”,先以实习基地为对象实施“诊断式”服务计划,通过对实习基地的深入调研,结合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传媒机构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并设计制作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由用人单位和实习带队教师分别评价再对比分析,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对教育技术学现有的课程实践、项目实践、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联动一体的基于“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性实践体系。(1)方案设计阶段。前期调研,深入了解实习基地现状和需求,设计基于“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方案;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设计学生能力评价表。(2)方案实施阶段。到实习基地开展“诊断式”服务,修改完善服务方案。试行实践体系,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实践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实践方案整改意见。深入研究方案试行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整改意见改进和完善实践计划。在实习基地再次试行实践计划,并收集整理试行资料和数据。(3)成果整理阶段。进一步修订实践计划,完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诊断式’实践体系”、“教育技术系传媒机构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教育技术系教育实习基地‘诊断式’服务方案”和“教育技术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表”等。

3评价及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必须服务社会的要求,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性教学,将教学实践和服务社会相结合,既响应了国家发展纲要中服务社会的号召,同时,“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映射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诊断式”的理念,通过全面改革实践方式达到理想的多赢状态,即:①学生变客为主,真正成为实践的主角,在实习中成长,学会运用系统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②实习基地解决了过去理论与实践脱节和请专家难,专家不了解本地情况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因地制宜,在诊断中帮助发现不足,找到症结所在,并协助改进;③高校在学生实习中践行服务社会的使命,同时在实习中“诊断”学生能力(即教学效果),“诊断”社会需求,“诊断”可服务实习基地的项目,“诊断”现有的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进而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用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思路,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诊断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体系以优化实践为目的,秉承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学以致用的理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思想、实践体系和实践方式的统一;同时,又是现行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和深化。通过“诊断式”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性实践体系的构建,完善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事实证明,该实践体系采用“诊断式”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调整实践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

作者:李琼 赵东晋 梁伟 单位:红河学院工学院 红河学院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