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1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法律;对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可持续发展都在大跨步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的农民物质以及精神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与此同时在也出现了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在遭受污染的威胁。因此,怎样治理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恢复那里原有的天蓝地绿水清,成了不可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一)农民滥用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为了快速增产增收,普遍、大量使用了化肥、农药以及农用薄膜等,过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累积,很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与焚烧,严重造成了的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从而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场面不仅造成农民经济损失、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化过程中,养殖、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动物排泄物、饲料残留物、植物秸秆等残留物大量增多,这些残留物通过水产畜牧的生物链循环进入大气、土壤,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现在农村生活开始形成集聚效应,而因为原来的分散随意的生活习惯,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放置,造成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缺乏规范的收集站点和排泄渠道,形成许多了露天的垃圾堆和污水沟,严重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污染已经越演越烈,进而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农村。城市大量无法消化的工业废料、废水、生活垃圾先是污染河流,进而垃圾占用耕地,使得农村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一些企业的有毒废弃物通过非法渠道全都排往农村,蔓延的各种污染源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农村的生命安全。

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对环境污染的后果理解的不够深刻。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环境保护的宣传,倡导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提升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治理和教育,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参与环保的行为,把保护环境理解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而言之就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法制化

由于农村污染源复杂,要堵住源头,唯一的措施就是加大立法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比如从基层入手,将农村治理纳入法制化程序,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各级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作出相关规定。并尽快制定配套的,违反这项法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相应处罚措施规章,做到奖惩分明,保障环境保护法落到实处。

(三)严格执法,坚决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泛滥势头

法律法规制定后,下一步就是执行的力度问题。首先要培训一支有责任心的执法队伍。第二就是要设立相应的农村执法机构,特别是乡镇等基层党支部要建立专门的环境执法大队,专人负责。第三要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特点和规律,摸索一套行之有效执法方式,堵疏结合,以预防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最后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公信力和执法透明度达到新层次,才能使农村环境执法活动真正走向正规。

三、结语

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渗透性、传播性,一个小小的局部环境的破坏,都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着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意义。倘若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其危害势必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影响到每一个人。关注农村、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保护农民环境权益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与否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祖国乃至整个地球。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城乡污染转移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2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3

摘 要 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是当代社会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要及时发现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更加完善、更可行、更科学的法律手段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现状 环境法制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对农村空气及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村的种植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制剂的投放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农村空气、垃圾的污染也日益加剧。这一切行为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必须建立健全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1.农村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饮用水污染严重。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一些大型工业向农村转移,于是工业废水直接导致农村水体污染严重;乡村人口集中将生活垃圾倒入水体,这也使水质严重恶化。这些行为致使农田也受到间接的污染。

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固体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密度增加,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少,人畜居住混杂以及一些无法降解的生活垃圾,如塑料袋等的随意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可耕地,还给农村的绿化和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

3.农业生产不当,环境资源严重破坏。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为了一味的追求农业增产滥施农药,化肥;无节制的开垦田地,乱砍乱伐,对农业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也使得农村土地退化、碱化严重。于是,农村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间接地导致农民生活环境恶化,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1.现行环境保护法律相对的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针对性。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但是,却没有针对性较强的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一部法规来彻底的约束人们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

2.法律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利益的分配机制。一方面,农村的特色资源不断的廉价的输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中的一些大型工业等向农村迁移,致使城市的污染物不断流向农村。城市在这个看似正常的循环中,不断受益,迅速的发展。而事实上,农村却陷在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经济继续落后的怪圈里无法自拔。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不影响城乡同步发展的前提下,利益究竟该如何分配,以进一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3.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在环保执法方面缺乏应有的力度,责罚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太过于原则性,缺少一定的可实施性,这些,在客观上,放纵了农村环境污染的行为。

4.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缺乏人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农村环境问题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由于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有限,而且与外界的接触也较少,自认为环境污染与自身无关,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无动于衷,没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致使农村人口用极其消极的态度对待环境污染,甚至亲身参与污染行为。

三、完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法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对农村法律现状的分析和调查,应该领悟到,只有通过法律的协助,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制保护,在法律的层面上彻底的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1.根据立法明确环境权,全面保护公民环境权。法律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就是法律所要解决的权利义务问题。若想彻底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法律赋予农民相应的环境权。于是,这就要求宪法明确提出保护公民环境权,以保证其的法律地位,以此来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2.加强农村现有的环境立法。环境立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工作,然而现有的环境立法并不能直接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环境立法相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太过于形式化,没有具体的针对性,所以,必须要加强和完善有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立法。其次,各地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各地实际的经济、政治、自然等因素建立完善的相应的法律来保护该地的农村生态环境。

3.构建一个农业生态补偿系统。在农村生态环境问一体中,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对于农民损失的补偿。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劳作和农村的支持,但是,但农村生态环境遭受损害时,谁来负责赔偿却是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间接地伤害了农民对环保的积极性。于是,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补偿系统,全面依靠法律的约束力来要求破坏者对农民的补偿,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生态环境。

4.强化农村执法环节。执法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的执法才能保证法律的全面实施。由于农村特殊的环境和原因,导致了农村的执法水平滞后。农民的文化曾度普遍较低,法律观念较薄弱,这就直接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农村人民的法律意识,不能因为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其次,宣传也是加强人民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农民进行相应的环保普法宣传,让环保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35.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策略;环境保护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桎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影响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于长期以来,过于追求经济的发展和GDP的总量,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亦是如此。农村环境在长期的滥砍滥伐,和家庭作坊式的微小企业过量排放的影响下,已经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果不立即纠正长期以来对环境的错误作法,未来农村的环境或将无法挽回。在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农村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根据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定定义有两层涵义:第一,是需要,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第二,是限制,对当前需要和后代需要的限制,限制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甚至破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持续发展的能力。

1 我国农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逐渐向农村转移,农村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村乡镇企业或企业在农村建立工厂的特点是,规模小、能耗大、污染高、技术含量低,因此给农村环境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在农村越来越多地开办各种水泥厂、建材厂、铸造厂等,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废气大量排放,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甚至将有毒的重金属废水采用深挖地下井的方式直接向地下排放,造成了许多地区地下水体污染,给当地的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河北、江浙一带频频出现癌症村,许多都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向地下排放重金属污水所致。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污染、塑料污染和家禽家畜污染以及农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等。此外农作物污染、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归根于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化学物品在现在农业中的过度使用。农村固体废弃物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随处可见,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了:塑料、废旧电池、快餐盒、啤酒瓶、农药瓶等等[1]。农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是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引起的。化学、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同时也引起了农村土壤环境铯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导致了我国土地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加剧,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是农村伴随着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耕地水土流失、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的污染、农业生产用塑料、农村垃圾燃烧、生活垃圾及农村工厂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等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水土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及湿地减少归结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的污染、农业生产用塑料、农村垃圾燃烧、生活垃圾及农村工厂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归结为环境污染[2]。

2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

2.1 提高我国农民的环保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在当前我国农村面临诸多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首先应当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也不断推进,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活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较差。许多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滥砍滥伐,将山上的树木砍伐去卖,从而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水土流失;一些农民见河里的沙子能够卖钱,于是使用大型挖掘机等设备在河中大量采砂,从而导致了河流改道、农田损毁、村庄被淹。此外由于滥砍滥伐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和土壤土质下降的情况十分严重。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讲解、宣传让农民意识到环境一旦被破坏、生态一旦失衡对农村造成的灾难性影响,从而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2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重点是搞好水污染的治理。农村的饮水大多依赖地下水或水井,因此必须防止农村的乡镇企业随意排放污水、严禁向地下水中排放污水。同时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过量使用农资对水体造成污染,人畜粪便等废弃物不随意往水体中排放。对于随意排放污水的企业或个人,乡镇或村委会应当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一经查处必严肃处理,对排污治污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关停,不能因为当前的蝇头小利,祸害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

2.3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优化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对于农村工业化中的耗能企业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应当及时关停或调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对于污染小、生态效益高的农村新兴企业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和引进力度。合理开发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观光、风能、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从源头上对农村的环境进行保护。此外政府应当引导农村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绿色种植和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持环境的友好发展[3]。

3 结语

总之,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应当及时调整,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当提高环保意识,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使我国农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06):05-07.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要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制约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良

性运行。

一、农村坏境污染类型

工业开发造成的污染。在一些农村,炸山开矿、挖河取沙、围湖造田、乱砍树木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严重的破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经济指标,以不惜牺牲农村土地为代价,肆意开采矿产。致使大量土地退化、耕地质量下降,这不仅使农村土地养分大量流失,而且使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

旅游业对农村造成的污染。依托当地自然生态、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农村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带来大量流动游客,使人口更为集中,但“农家乐”的新型旅游形式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令人担忧,餐饮消费使清洗宰杀家畜的废水、废弃物大量增多,肆意破坏植被、任意盖房搭棚、胡乱堆放垃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暴露出乡村旅游环境管理处于散乱、不规范的状态。

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现在很多城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很多城市的周围的农村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垃圾场。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村对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

种植养殖业造成的污染。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种植业污染源造成生态环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明显和直观的影响是对地表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养殖业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农村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传统的养殖业与种植业不分离,规模相对也较小,畜禽粪便就大部分形成了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农村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这种产业的污染总量便大幅增加,而且呈相对集中趋势。形成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水产养殖,则因在养殖过程中大量地投放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等,造成河道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觉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简单、方便。就不再过多使用畜禽粪便作农田肥料,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融资机制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尤为突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环境保护教育已开展多年,但这项教育对农村的环保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教育普及覆盖面还很狭窄,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缺失。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个体环保意识觉醒与群体意识薄弱之间的矛盾,个人投人与国家投入之间的矛盾,以及主张依法保护环境与法律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制约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不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没有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有关专职人员和设备经费等都十分短缺,对农村环境还没有形成常规监测。

三、农村环保问题解决的对策

加强农村自身的环境规划。农村自身还应进行因地制宜的进行环境规划以实现生态效率最大化。农村土地整理就是其中主要手段"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使生态布局合理化"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可以围绕以下领域展开。村庄兼并走适当集中的道路。土地置换。按照生态适宜度的要求安排农村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应退出占据的良田使用劣质耕地道路电信以及供电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尽可能集中使用"以节约能源。生态活动合理布局使垃圾实现集中处理或者实现再循环。

加强对农村的环保投入。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的环保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是主要被关注对象。国家绝大部分环保资源都投入城市。农村环保投入则严重不足,而且渠道也不畅通。这造成了我国农村环保设施的缺失以及人力的匮乏。表现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中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缺失与空白状态。我国大多数农村缺乏环境监测。农民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无法得到预防预警。我国大多数农村缺乏环境保护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机构是县一级环保机构只有少数乡镇设有环保组织。

丰富环境管理手段。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我们还必须丰富环境管理手段。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好坏与否,与环境管理手段的运用是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在城乡环境管理中,我国比较注重强制手段。强制手段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对于我国情况复杂的农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广泛运用各种环境管理手段对新农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在利用强制手段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手段利用利益机制调动相关主体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强制性管理对污染排放集中的点源污染来讲效果尚可。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污染呈面源分布,而且环境信息也不对称。仅靠强制手段管理很难奏效今后我们应科学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加强经济手段的力度。充分利用费税、补贴、押金等经济杠杆。通过利益激励与调节调动经济社会主体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发挥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在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发挥农村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环保事业的开展。也是一个利益整合的过程。这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群策群力。因此农村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在环境自治中!应广泛调动公众参与!并形成制度化长效化。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范文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2/3。农村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确保农业经济的有效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管理。逐步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污染问题,提升农村生态环保水平。本文将针对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进行分析,逐步实现新农村、新建设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

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指出,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我国农村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着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农业经济发展受阻的问题日益暴露,凸显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1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因素

1.1水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建设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依照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其他方面的不同需求,对水资源进行分类和利用,并实现废水的有效排放。然而,由于对水资源的盲目采用和过度消耗,及水污染处理过程中,常常因为污染较大,使大量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利用。

1.2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的污染由于农户的理性有限和追求自我利益的内在驱动,决定了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眼前轻长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抵御病虫害,达到促产增收的目标。这种高投资对土地的利用达到极限,严重的影响土壤的更新换代,使土地难以完成自我修复。同时由于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吸收能力有限,大量的化肥农药渗入土壤和空气中,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板结,农产品污染及质量下降等问题。

1.3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大量的砍伐造成土层表面稀松、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长期发展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为满足食物和木材的需求,许多地方提出向荒山要粮,掀起大规模开荒扩种的,牧区草场超载,林区森林大量采伐,滥垦、滥牧、滥伐现象普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区。

1.4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起来。在国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政策的刺激下,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环境中,各种细菌滋生,一些污染物质通过土壤流入水中,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水质恶化或富营养化。或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收到严重的影响。

2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方案

依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逐步扩大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依照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案,从宣传、制度法规、监督管理、开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适合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案。

2.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设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的配合,对可行性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法进行有效的旋床。逐步扩展环境保护旋床力度,有效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农民的环境意识逐步提升,充分完善农村经济的建设,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宣传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工作对子孙后代的益处,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基础知识的认识。

2.2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既是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搞好这项工作,各级部门必须在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下,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中央资金引导,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在完成示范项目的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示范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农村环境质量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有创新。

2.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工作的建设管理依照农村生活标准条件,对用电、用水、取暖灯生活必须条件进行确认,加强农业牲畜、水产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现代化科技方法,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条件,提高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环保技术,确保无污染或低污染的能源再生技术的推广,实现对污染环境因素问题的逐步降低。

3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改善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容,致力于提高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确保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的提升。为了有效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建设标准,依照农村生产发展基本原则,确定我国农业建设标准,逐步丰富经济发展建设管理的内容,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手段,实现对我国整体农业建设发展的快速品质提升。未来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将依照生态发展基本原则,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实现品质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刚.关于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与环境保护机制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