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建议

体育教育建议范文1

关键词:学前 体育教育 建议

体育是一种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它的内容与儿童年龄特性中的好动紧密相连,本文只对当前学前体育教育进行浅析,如何建立“符合国情,适应时代”的学前体育教育,切实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我们永久研究的课题。

一、学前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小学化”方向

学前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体育意识的启蒙,即让幼儿在接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对“体育”进行概念定位,然后再进行身体素质的加强和锻炼;而小学体育教学相对而言则更具针对性和强化性,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都具有确定的目标,即帮助学生实现哪一部分技能或是机能的提升。学前体育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必然铺垫,小学体育教学是学前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位置不能进行颠倒。但是从现阶段学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随着幼儿园的生存挑战不断加大,少部分幼儿园是通过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增强竞争力,而大部分幼儿园却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为了迎合家长“希望看到孩子体能迅速强化,变得强壮”的目的,违背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拔苗助长,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促使幼儿体育成绩的上升,“小学方向”趋势较为突出。这些幼儿园长以及教师虽然最大限度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心理,获得了家长的肯定,并且从表面上来看,幼儿的体育成绩也提高了,但是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前在幼儿园进行小学教育,必然会出现负面的影响和效果。

(二)教学手法有待提高

从目前学前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除了上文所述问题的存在之外,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法的落后。受办学背景的影响,现阶段许多幼儿园为了节省教师开支,聘请一些没有经验的体育教师,甚至有的幼儿园随便找不相干专业的大学生来替代体育教师岗位,在没有系统专业理论体系指导的情况下,教师们单单凭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以及自身平时积累的体育运动经验就开始了学前体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加上教学经验的缺乏,最终导致教学手法的落后,根本没有体现学前体育教学的启蒙性。

二、 学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各园在招聘的环节,就应设置好相应标准和门槛,从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出发,择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为主,如果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标准,但必须进行实践考核,即现场教学。针对已经入职的体育教师,应督促其进行定期的学习以及自我完善的有效进行。作为体育教师来说,应自觉树立对孩子负责、对体育教学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识,通过实践,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理论框架进行更新和调整。此外,还可以适当展开各园体育活动的联合,比如运动会、友谊赛等方式,创造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条件和机会。

(二)教学思想的转变

学前体育教学现状的改革,除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外,还应从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出发,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教学思想,为课程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身心均处于懵懂的状态,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较为模糊,很多行为和动作都是下意识进行的,没有刻意的意念的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体育教学的启蒙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新时期条件下,学前体育教学除了以实践引导为主、教学启发为辅的方式培养幼儿的体育意识以及健康意识外,还应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顺利融入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

学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除了宏观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支持外,还应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入手,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和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是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辅助,同时也是帮助幼儿通过实践把握相关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设施配置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出发,保证设备与教学需求的一致性。此外,在教学设施配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一些具有较大潜在隐患的运动器械,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运动环境。

(四)教学手法的创新

从学前体育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体育与学前体育”“学前体育活动价值”“学前体育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以及“学前体育游戏”等多项内容,涉及了理论教学、实践、互动等多个环节。基于此,为了有效提升学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改善学前体育教学局面,应从教学手法的更新与创新入手,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最大限度提高幼儿的意识水平,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评估的有效进行

学前体育教学评估的有效进行,不仅是督促教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发现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估应从园方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园方来说,应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情况、幼儿的参与情况、教学氛围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定标准。作为教师方面来说,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实施,都应秉持以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为判定教学计划是否有效的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善。

(六)合理利用场地和空间

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物质条件,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是活动的必要条件。

采用轮流使用的方式来开展户外体育教育活动,科学地安排全园各班的活动,合理轮流使用户外活动场地,做到孩子轮流休息而场地不休息。如此做法,让场地利用率最大化,又避免了全园统一户外活动时间造成人员拥挤、产生隐患等问题。

巧妙运用学校有限的空间设置体育器械,通过挖掘幼儿园空间和时间的利用价值,让孩子处处可以游戏器械,时时可以锻炼身体。如在走廊上方垂挂一些好玩的玩具器材,一方面可美化环境,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幼儿的踮起脚尖向上拉伸的动作。此举,美化了环境,丰富了认知物品或事物,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美不胜收。

合理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在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可利用社区及周边的场地、公园,甚至是邻近学校,都是老师、家长组织孩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如我园就是小区的配套,场地堪称袖珍。可小区里、楼栋间的草坪多,我们就经常在小区保安的配合下带孩子到这些闲暇的空地里锻炼活动。也许老师麻烦一些(搬动锻炼器具、协调安保工作),但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广阔的活动场地,是很有价值的。

结语

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理念,把体育放在全面发展的首位,遵循幼儿身体生长体育的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头等大事,将对幼儿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它将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应当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建议范文2

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角度上看,中学体育锻炼是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调节学习中带来的负面情绪,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角度上看,中学体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通过篮球和足球等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积极开朗,不畏挑战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学体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水平,不利于中学体育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目前,大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忽视了中学体育教育,导致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只要运动量大就会出现呕吐、晕倒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和长远全面发展。第二,教学方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师就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向学生示范,最后学生就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教师则在一旁加以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接受程度,从而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不利于学生在体育领域的发展[1]。

 

二、中学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和改进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处于相同地位,进而提高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教师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杜绝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不加以任何指导的现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中学体育教育中,及时更新中学体育教育理念,从而紧跟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生要重视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后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生活[2]。

 

(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中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及中学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虽然中学体育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只是流于表面,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中学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2]。

 

(三)重视理论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设计不合理,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在每学期50个左右的体育课学时中,理论学时只有5%左右,也就是一学期2-4个学时,中学体育教育在缺少理论引导的情况下盲目实践,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均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出对体育实践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有些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从而不敢让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剧烈运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教育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障措施。并且教育部门也正在着手组织对于学校体育运动的伤害风险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险制度,从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3]。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重视理论教学、完善体育保障措施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中学体育教育水平,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育建议范文3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教学 健康心理 信心和勇气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之下,他们不堪重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消除,会影响他们能力和水平的发挥。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老师,我认为体育课教学中更应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提高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一、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健康知识

对于健康一词的理解,许多同学存在模糊认识。他们认为,健康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这是一种误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二、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无论从横向与同龄其他青年群体相比较,还是从纵向与成人或中学生相比较,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心理健康疾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愈来愈突出,表现为高职学生退学、休学、人格退化裂变等现象屡屡出现。因此,重视和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培养职高生的健康心理

(一)端正心态。

天上有只鸟,它在飞。一个人望着这鸟,叹气道,它真苦,四处扑腾,为觅一口食。说这话的农民,正在田头干活。另一个望着这鸟也叹气,它真幸福我们也想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说这话的,是一个依窗怀春的少女。是的,面对同一种境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理解。体育课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游戏课上输了的同学要表演节目,有的同学就会认为这是老师在为难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告诉他们:难得在众人面前亮一次相,你把这个机会当作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那么你会很坦然,把你的优点展示给自己的同学,因为竞争社会你要学会推销自己,也就是俗话说的王婆卖瓜,这样别人才能认识你,了解你进而乐意与你交往。经我这样一说他们乐意接受我的说教,并欣然接受我对他们的“奖励”。

(二)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不是盲目自大自我陶醉,也不是“苦”中寻乐麻木神经,而是对自己客观评价和充分认可。这样,在任何时候,我们就拥有了永远的观众和掌声,就拥有了永远的信心和勇气。

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同一阶段的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参差不齐,同样的一项运动,有的同学一学就会而且动作优美,而有的同学下了很大的工夫,很努力也学不好,这就导致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信心十足,积极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而在这一方面运动能力不足的学生害怕做出的动作滑稽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针对这些情况,我的态度是,尽自己所能达到的效果就是最好的。一个男生在学校运动会上得了倒数第一,他觉得特没面子,沮丧极了,在体育课上也没了往日的精气神,我就对他说:“其实你是好样的,尽管没拿到名次,但至少证明了你比赛场外的其他同学强啊!体育运动就是一种毅力和自我的挑战,你坚持下来了就是一种胜利。”一句话,扫除了男生心头的阴云。是啊,经过了努力,证明了自己比绝大多数人强,不值得为自己喝彩吗?

在生活中,人都想追求完美,总想着能站在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拥抱。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成功的桂冠并不是人人都能摘取的。更多时候,我们的掌声是为别人响起。置身于别人荣耀的光环之外,不免会有失落的感觉。我们何不用羡慕别人的眼光来好好审视自己呢?和成功者相比,我们或许是失败者;而跟失败者相比,我们则可能是极大的成功者。仔细审视自己,就一定能找到许多值得自豪的地方。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为自己喝彩吗?

(三)学会自我暗示——加油,我能行。

体育教育建议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现状;改进;建议

学校体育教学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体质、促进国民体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对此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使体育教学逐步正规化。在此,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将体育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十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育锻练的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对待学校的体育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大部分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少数体育特长生也只是把体育锻炼当成获得体育加分的手段。体育课上自由活动时,只有少数男生在打篮球,大多数女生和一些男生不是在从事其它体育活动而是在旁观或无所事事,更有些学生选择留在教室完成其他科的作业而放弃体育课,体育课对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目前这种现象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普遍存在。

目前国内中学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大多为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内容单一,不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缺少对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体育保健等知识的介绍。体育教学过分突出了竞技体育的传授,而忽略了体育娱乐、健身等其他功能。体育教材不能全面发挥体育的功能,达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误区,忽视了不良行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体能的锻炼,却经常忽视了去改变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激烈运动后大量饮用冷水,或者倒地休息等对身体健康不利的行为。

中学体育教育不只是体育技能的训练,更是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加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同时,中学体育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任。

为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中学体育教学应提倡“快乐体育”。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到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乐趣的同时掌握到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去感受运动的魅力。打破原来传统的竞技运动模式,增加体育教学的活力,让学生热爱体育课,并且在体育运动中发现乐趣、掌握技术,从而培养其终身的体育意识。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价值高、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用一个或几个周期。让学生学会实用的运动技术技能,并熟练从事其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体育意识,为其以后更好地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并使其受益终身。

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一是要在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现象。

提高体育教材的质量。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对现有教材应进行一定改革:打破目前体育教材单一的现状,增加趣味性、娱乐性的教材,增设学生喜爱的、娱乐性强的健身效果较好的项目。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常用知识的传授,如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征、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体育保健知识、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使学生明确方向、掌握方法,激发其自我锻炼的意识。

那么,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的工作状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运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其次,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1.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2.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第四、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初中的体育教学奠定了一个人体育的素养和认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做好初中体育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改变现在的错误观念和认识,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地把一个人培养成材,从而促进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促进我国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建议范文5

一、如何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以“应试”课、“放羊”课、“竞技”课教学为主体,无科学性,学生身体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学中面向少数学生,面向专业学生,注重少数,放弃多数,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扼杀学生的体育兴趣,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不到激发。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我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如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

1.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教学中以育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提高学生生理机能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掌握卫生保健和青年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上述几点是现代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同时要求学生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与生存、生活、学习及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转变陈旧教学理念,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使健康的几方面含义真正体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2.探索素质教育手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新课程标准引导下,首先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模式创新化、多样化。教学中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是时代的要求,改革的目的。其次,教学模式科学化。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要灵活多样,突出学法,重点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再次,教学目标“快乐化”、“终身化”。在每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都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线,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教学要制订长期的、阶段性教学目标,遵循先进的教学原则,寻求并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必须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尝试阶段,个人认为应从如下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第一,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对自己学习的水平目标,结合教师预设的目标,通过自评、自省、反馈等方法,对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对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自我结论。第二,相互评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评互议,学习优点,指出不足,对老师、对他人提出客观、公证的建议和看法。第三,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要根据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身体健康标准,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诸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总之,教学评价要以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参与锻炼,使身体素质全面得到发展为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目前,新课程标准仍处于应用和探究阶段。学校体育教学主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计划、内容、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应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的学校及教师根本没有转变观念,仍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仍以升学为目标,以升学率的绝对值为实绩,忽视人才的培养标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近几年教学中,我每年对高中全级段的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很多学生提出体育课时开得不足,器材缺少,项目单一,课外活动时间少,业余体育活动内容不丰富。结合这一实际,每年都建议学校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明确规定,除正常体育课外,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还要开展早操和大课间(课间操)的活动。经常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小型比赛,校运会每年定时举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普遍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协作意识和坚强意识。作为一名专职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带头实施、落实,真正把“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在介绍类(理论课)教材的教学中,多讲授锻炼的理论、实践的方法、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及心理健康的修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强化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育建议范文6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综述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导致人的心理疾病呈现出低年龄、高文化、高发生率的趋势。在高校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和心理异常表现,一些大学生因悲观、沮丧、抑郁、敌对等负面心理异常问题和行为紊乱而导致心理失衡。大学生心理疾患已经成为高校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征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心健康;二是健全人格;三是适应能力。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耐挫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等。其主要原因与教育、教学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有直接关系。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情感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致因分析

1.情境变迁产生的心理压力。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入学后的大学生,心理呈现理想化的特征。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的变化,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如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性强,都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认可,需要理解,有交友的需求。但是,一些学生交际能力薄弱,交际方式欠妥,导致惧怕交际,与人沟通不主动,加上大学时期的学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若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调整,压力不能及时释放,就会导致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这将最终导致心理上的疾患。

四、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肢体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支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改善和提高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长期参加体育活动还能使人体在空间和时间感知能力得到发展,使本体感觉、触觉更加敏锐,对速度、高度判断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促进智力的发展。

2.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

体育活动与人体基本活动相比,目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本质的区别,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如,在足球练习中,带球进攻要观察队员的位置,注意的范围比较广,既要高速度带球,又要防止被对方拦截,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情感,而一般的心理水平是无法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技需要。但是,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其原来的心理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即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心理水平的发展。

3.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体育活动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体育活动为人与人的接触、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淡化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减轻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趣味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4.体育活动能调节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予学生快乐和喜悦,它能降低学生的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学生的情绪,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学生的情感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成熟,有利于促进情感的自我调节水平。

5.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和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优良品质,从而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

五、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现象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但是,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妨碍着学生的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重视,避免那些有碍学生心理水平健康发展行为的发生。

1.歧视――对体育弱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弱势生是那些对完成体育学习目标有难度的学生,一些教师对体育弱势生的态度和策略往往不够合理和关注度不够。

(1)用剥夺、疏远、贬抑和随意支配等方式对待体育弱势学生。体育弱势生通常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动作,在比赛、游戏等内容的教学时,体育弱势生通常不主动参与其中,这样就失去了学习和活动的机会。语言刺激和肢体、眼神歧视体育弱势生,是对体育弱势生自尊心的伤害,体育弱势生内心深处也同样充满着对教师鼓励与称赞的憧憬和期盼。

(2)经常批评、指责,缺乏表扬、赞许、鼓励。对体育弱势生的成功、进步缺乏应有的肯定和评价。一些教师对体育弱势生的歧视是传统、固有的,歧视的行为以各种方式传递给体育弱势学生,使其自我评价标准受到影响。

对学生的歧视行为,会造成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和上进心的缺失。学生因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会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表现出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同时学生会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期望,出现逃避学习,逃避正常的交往的现象,习惯以异常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

2.过于重视――对体育优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优势生通常受到教师的青睐。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度较高,学生得到表扬、鼓励最多,从学习目标看,这些学生的发展空间是最宽松的,但是,这些学生有时同样会痛苦、焦虑和无奈。

(1)教师期望过高使学生自我评价标准过高,目标过高,因目标的实现受挫,便会产生焦虑、恐惧。研究表明,优秀学生比普通学生有更为严重的焦虑症,因心理激活水平比普通学生高得多,过高的心理激活水平,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瓦解个人的组织行为,并给个体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从而有可能助长学生偏执和忧郁等心理障碍的发生。

(2)因教师的过于重视,学生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个人的发展轨迹被扭曲和改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娴熟的动作技能,往往被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师所利用。为了使学生出成绩,教师往往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并进行强化训练,这使学生的天性被扼杀,全面发展的机会被剥夺。

六、结论与建议

1.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端正自我意识。

2.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合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3.体育活动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体育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5.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健康观,理清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实施体育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