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噪声防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1
[关键词]水泥生产线;职业病;预评价;防护措施
某水泥生产企业为了贯彻实施国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政策,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投资建设2条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于2010年2月竣工投产,进入试生产阶段。为确定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受该企业的委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评价依据
1.1.1法律及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1.1.2规范及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其他与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规范。
1.1.3基础依据该企业提供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基本设计说明书、有关图纸等。
1.2评价范围及内容本次评价是该企业新型干法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新建项目,包括项目的总体规划、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评价范围涉及到该建设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过程及其相应的辅助系统,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评价内容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拟设置的卫生设施;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本次评价不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3评价方法及程序采用经验法、检查表法结合工程分析对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评价程序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2.结果
2.1生产工艺流程该水泥生产线工艺分三部分,即矿山开采系统、水泥生产系统、余热发电系统。矿山开采系统流程为:采矿工作面潜孔钻机钻孔中深孔爆破液压挖掘机铲装矿用自卸汽车运输到破碎站破碎皮带输送厂区石灰石预均化堆场。水泥生产线系统包括:石灰石破碎及输送、石灰石预均化、辅助原料破碎、辅助原料储存、原料配料、原煤输送及预均化、生料粉磨、窑磨废气处理、生料均化和窑尾喂料、熟料烧成、熟料储存及散装、煤粉制备、石膏混合材破碎及输送、水泥配料及粉磨、水泥储存及散装、水泥包装及成品库、空气压缩机站和中央化验室。余热发电系统包括一台AQC余热锅炉、一台SP余热锅炉和一套混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2.2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CO、CO2、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联氨、锰及其化合物、工频电磁场、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等。
水泥生产线产生的粉尘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矽尘、石膏粉尘、水泥粉尘、煤尘、电焊尘等。可产生于水泥生产各个环节,如石灰石粉尘产生于石灰石开采、破碎、输送、配料、粉磨、均化等过程;石膏粉尘产生于水泥配料、粉磨过程;水泥粉尘主要产生于生料配制、生料粉磨、烧成系统、存储、装运系统;煤尘主要产生于煤预均化及煤粉制备系统;煤燃烧过程产生粉煤灰、机电修车床等设备作业时会产生金属粉尘等其他粉尘。
噪声主要有流体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主要由锅炉汽包、空压机、风机、冷却塔类的排汽等气体扩容、节流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由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如泵类、破碎机、辊压机、输送机等。电磁噪声主要为总降压站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由于磁场交变运动中产生的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性热源,如回转窑、预分解窑等运行温度高,各类热交换器、锅炉系统等有高温与热辐射产生。
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物质主要来自于矿山爆破时炸药爆炸、烧成时产生的废气、余热发电使用的锅炉水、循化水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水处理剂、中央化验室人员在化验中使用化学试剂,在机电修进行检修时会产生有害气体。
由于矿山开采是露天进行,扩散良好,发电系统化学品使用量较少,药品是自动添加密闭运行,中央化验室光谱分析仪由于设备安全考虑,X射线也不会溢出。因此评价不将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联氨、锰及其化合物、工频电磁场、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作为重点评价因子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拟建项目评价将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及有毒气体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本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其次为局部振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联氨、锰及其化合物、工频电磁场、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粉尘为可能产生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联氨为高毒物品,根据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2.3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
2.3.1选址与矿区布局该项目选址距城区较远,矿区周围及附近无居民居住,依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考虑了卫生、环保、水文、气象等因素;生产及辅助区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明确,选址基本正确,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3.2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本建设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与热辐射及有毒气体,拟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为:①工艺上选择扬尘少的设备,粉状物料输送采用斜槽、螺旋输送机等密闭式输送设备;物料运转时尽量降低排料落差,以减少粉尘飞扬;粉状物料储存采用密闭圆库;选用除尘效率高的除尘设备,生产线上共设置收尘器62台。②噪声防护措施:在所有罗茨风机进出口设有消音器;空压机房、发电机房等强噪声源的车间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的围护厂房,值班室尽量远离高噪车间,并采取隔音措施;在振动较大的磨机、破碎机、大型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等采取基础加固减振措施;设置中央控制室,在高噪场所一般不设固定岗位,只进行巡回检查。③防暑降温措施:回转窑窑头、窑尾为露天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散热;汽轮发电机房、空压机房、高低压配电室、车间高压变电所等有余热和有害气体的房间均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中控室、办公室等房间设分体式空调。④防毒措施:矿山爆破为露天作业,自然扩散良好;回转窑烧制产生的有毒气体密闭在窑体内,废气经烟囱高空排放;中央控制室内自动化操作,工人接触机会较少。
如果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严格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实施有关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加强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相关的资料,可预测,本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将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作业环境并使之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规定和要求。生产作业人员在进行有害作业时,合理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将最大限度的控制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
2.3.3辅助设施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建设项目卫生特征等级按3级考虑,设有更衣间、休息室、带淋浴间浴室(淋浴器按5-8人/个设置)、卫生间等生产生活辅助用室。
2.3.4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应急响应程序、现场应急处理、事故处理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进行定期演练。
3.讨论
该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一氧化碳等。
选址及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生产设备布局大致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应急救援设施、辅助用室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拟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等设计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2
【关键词】噪声;溴氰菊酯;生产工人;影响
佛山市是珠江三角工业生产、制造加工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产生工业噪声的工厂比较多。临床上所见本地区的耳聋大部分跟工业噪声污染有关,但具体成因和听损特点尚不明确,也未见报道[1]。因此,调查佛山地区工业生产人群听力损伤特点和探讨其发生损伤机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噪声及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为预防控制噪声危害、保护生产工人健康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佛山市多家机械制造厂、化纤集团、电厂等多家企业噪声暴露工人355例,选入标准:①18岁<年龄<60岁;②均为接触噪声的生产工人,或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排除接触其他健康危害物质,排除伴有其他全身疾病者。其中单一接触低噪声(噪声值75~85dB)者130例,男100例,女30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2.53±5.65)岁,工龄3~28年,平均工龄(15.86±5.32)年。单一接触高噪声(噪声值>90dB)者115例,男90例,女25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1.37±6.52)岁,工龄5~25年,平均工龄(16.32±4.82)年。接触噪声(噪声值75~85dB)与溴氰菊酯者110例,男85例,女25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3.38±4.82)岁,工龄4~28年,平均工龄(16.29±5.11)年。3组性别、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等检查项目,所有诊断均由专业医师作出诊断结论。 (2)听力检查:采用德国麦科听力仪器公司生产 MB11 的听觉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和丹麦CAPELLA 耳声发射分析仪对诊断为听力损伤的研究对象进行ABR、DPOAEs测定。ABR 测试 I、Ⅲ、V 波潜伏期、I 一Ⅲ、Ⅲ一V、I―V 波间期及 I、Ⅲ、V 波波幅。异常判断标准[2]:① I、Ⅲ、V 波潜伏期大于正常潜伏期;② I 一Ⅲ、Ⅲ 一 V、I―V 波间期大于正常波间期;③ I、Ⅲ、V 波波幅小于正常波幅。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形式表示,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作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噪声及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听力影响
据检测结果显示,单一接触噪声听力异常率明显低于接触低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P<0.05),见表1。
组别 例数(n) 听力异常 听力正常 听力异常率
单一接触低噪声组 130 30 100 23.08*
低噪声+溴氰菊酯组 110 46 64 41.82
与低噪声+溴氰菊酯组比较,x2=9.6731,*P<0.01。
2.2噪声及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心血管影响
据检测结果显示,单一接触低噪声与单一接触高噪声、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要低(P<0.05),见表2。
组别 例数 高血压 心电图异常
例数 检出率 例数 检出率
单一接触低噪声组 130 15 11.54* 53 40.77
单一接触高噪声组 115 14 12.17 68 59.13
低噪声+溴氰菊酯组 110 13 11.82 63 57.27
与单一接触低噪声组高血压检出率比较,x2(高噪声组)=2.3611, x2(噪声+溴氰菊酯组)=2.1256,*P>0.05;与单一接触低噪声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x2(高噪声组)=8.2300,x2(噪声+溴氰菊酯组)=6.4985,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接触噪声的人群范围日益扩大,工业噪声污染日益加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工业环境噪声强度往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85dB(A),甚至达到或超过100dB(A),因而导致工业噪声性耳聋发生率增加[3]。大量研究显示:过度噪声暴露可以导致缓慢的进行性听力损伤,噪声愈强、噪声暴露时间愈长,则听力损失愈严重。据报道,过强的噪声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机械性、血管性和代谢性损伤,从而导致听阈位移。在动物模型中,噪声可引起毛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耳蜗损伤[4]。本组研究显示,单一接触噪声听力异常率明显低于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P<0.05);且单一接触低噪声与单一接触高噪声、接触噪声与溴氰菊酯的生产工人的心电图异常率要低(P<0.05)。总之,噪声与溴氰菊酯联合作用对生产工人心血管系统和听力都有损伤,应在防护噪声对生产工人损伤时,也应降低生产环境中的溴氰菊酯含量。
【参考文献】
[1] 孙早,噪声及噪声与混苯联合作用对作业工人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9,25(4):268-369.
[2]王军义,肖全华,夏源.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的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9(3): 131- 133.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3
很多投资者对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感觉特别迷惑,对自己的项目不知需向环保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及证明,需要办理的时限是多久,为了解开投资者的迷惑,特对如何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进行介绍。
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的审批要件
(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是一项行政许可事项,该事项审查方式为书面审查,需要申请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提交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
(二)申请人应当提交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印章的《北京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申请登记表》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项目不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及上述两表的电子文档,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须符合《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2]88号)的要求。
(三)需提交项目建议书及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各一份及扫描文件;拟建项目实施地点地形图,图上应标出拟建项目周围情况,建设项目依法需要由行业主管部门预审的,需持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
(四)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及按照要求需要征求周围居民意见的建设项目,需提交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的结果,但依照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新建餐饮、娱乐、洗浴、美容美发业、洗衣业、加油站、机动车修理业容易发生废气、噪声、异味扰民的项目时,如果距离居民较近,应征得项目周围居民同意。
(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工作时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3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2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登记表10个工作日。
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的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对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符合《北京市为保护环境禁止建设项目、禁止建设地区和严格控制建设地区的名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采用的技术与装备须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二)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环境保护排放标准,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建成后须能维持地区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承诺在项目投入使用前向利害关系人如实说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及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三)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及其他需对环境征求公众意见的报告表、登记表项目,需提交论证会、听证会或采取其他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的结果,但按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及其导出标准中的强制性规定。
(四)对于工业项目,还要求要首先符合建设项目基本要求,其次新建工业项目应进入工业开发区,做到合理布局,在现有住宅区内不得新建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根据其排放的污染物性质,工业项目应与周围敏感建筑保持一定的防护间距,具体防护距离由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五)对于房地产项目,要求首先符合建设项目基本要求,如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超标,建设单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应与周围产生污染的工业项目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临近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机场等情形时,应符合城市规划部门划定的防噪声距离,并按照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要求首先符合建设项目基本要求,建设经过已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应设置声屏障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应与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保持300米以上的防护距离,垃圾卫生填埋厂应与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保持500米以上的防护距离。
(七)对于餐饮项目,首先符合建设项目基本要求,并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底层和住宅楼内设立产生油烟、异味污染的饮食业经营场所。炉灶必须使用燃气或电能等清洁燃料,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锅炉也须使用燃气或电能等清洁燃料。必须设置收集处理油烟、异味的装置,并通过专门的烟囱排放,专用烟囱的高度应高于周围20米内的居民建筑。安装空调器、排风装置产生噪声和热污染的,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空调器、排风装置不得设置在居民窗户附近,在商业区步行街和主要街道两侧不得直接朝向人行便道。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须采取降噪、隔声措施,达到当地固定噪声源厂界噪声标准。废水应经隔油或残渣过滤措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周围无市政管网的,应将废水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废物,不得排入下水道。
(八)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或所在位置敏感的建设项目,根据有关环保法规规定,可由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以上项目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工业类)需先到北京市环评中心对相关材料及项目资格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到北京市环保局环评处受理审批。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4
1 目的
明确该风电法兰企业年产1万吨锻件、法兰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2 方法
2.1 检测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GBZ/T160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2 评价依据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7月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007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3 结果
3.1 项目位置
该项目建设地厂界东侧隔世纪大道为规划工业用地,北侧隔区内道路为某纺织有限公司,南侧隔空地为自然村落。厂区内自然地面标高在2.30m~6.60m,厂区周围地势平坦,附近没有居民集中居住区,和周围其它化工企业无交叉污染,厂址周边500 m范围内无社区居民、无学校、无商业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域,无医院、影剧院、体育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无生活饮用水源、水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对企业选址的要求。
3.2 建设规模
该企业所占区域基本呈正方形,占地面积22311m2,厂区主要建筑有锻造车间一幢,占地面积6000m2,高度22米,主要布置315OT四柱油压机与液压动力系统及电气系统、5000辗环机与液压动力系统及电气系统、10T操作机、10T装出料机和加热炉二座;金加工车间一幢,占地面积2100m2,高度16米,主要布置数控机床、数控立床等金加工设备,锻造车间、金加工分别布置相应的行车各一座。
3.3 危害因素
根据生产工艺分析,采用锻压和金加工,生产锻件和法兰,可知该项目在试运行期间,本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物理因素: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根据企业现场与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本次所检测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噪声。
3.4 工艺流程
由于本项目生产装置较为专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明显,本评价拟按功能划分单元进行评价分析。单元划分为:单元一-锻件单元,单元二-法兰生产单元;单元三-生产辅助区。
3.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5.1 噪声 经对锻压、金加工生产作业场所7个作业点的检测,噪声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限值。
3.5.2 生产性毒物 经对生产场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项目的检测,所有检测点PC-TWA和PC-STEL值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4 讨论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5
关键词:冲床噪声;空载噪声;负载噪声;降噪量;模具结构
中图分类号:TG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87-02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冲压噪声是主要的工业噪声源之一。冲床冲压噪声的产生与传播途径多样,影响因素很多。本文将对冲床噪声的产生原因作简单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冲压噪声的来源分析
冲床噪声主要可分为空载噪声和负载噪声。空载噪声是冲床空载运转噪声,它包括电动机噪声、工作机构间隙产生的冲击噪声、离合器与齿轮撞击噪声等。其中,主要是离合器和齿轮的撞击噪声。负载噪声是冲床冲压时产生的噪声,在相同的冲床上采用不同的冲压工艺(如冲裁,拉深,弯曲)加工同样材料所产生的噪声不一致。
(一)空载噪声
1.电动机噪声。做为动力源,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包括电机绕组的电磁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及机械噪声。电机噪声的声压级与电机的功率、转速等有关。电机的电磁噪声,主要是由交变电磁场相互作用激发转子和定子振动产生的。电磁噪声一般为高频噪声。电机的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是冷却风扇噪声,对于相当多的电机,冷却风扇噪声是主要噪声源。机械噪声主要包括一些旋转运动部件的非平衡力激发产生的噪声和一些零部件振动时产生的噪声。
2.工作机构间隙噪声。冲床的曲柄连杆滑块机构共有三对摩擦副:曲轴轴颈与曲轴瓦;曲柄颈与连杆大头轴瓦;连杆小头(球头)与滑块球头座。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以及工作需要,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存在间隙。它们之间彼此的移动,从自由移动过渡到接触移动时,必然要带来强烈的撞击,这种噪声频带宽,高频部分强。间隙越大,噪声越高。另外,间隙一定时,滑块行程次数越高,噪声比例升高。
3.离合器噪声。当离合器结合时,不少冲床都会发生“叮当”声。这是滑块、连杆在往复运动时的惯性力和曲轴的回转质量的离心力产生碰撞发出的间断声响。影响离合器噪声因素有:离合器接合时受到的冲量的大小,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决定于冲击速度的高低;还与接触材料本身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有关。离合器有刚性的和摩擦式的两种,其中转键式在中小吨位冲床上应用最广,噪声相对较高,噪声是由一系列的撞击所引发的。
引起负荷运转噪声的原因有刀具与工件或卸料板与坯料间的撞击、冲压工艺过程的扭击与冲剪。其中冲压过程的扭击与冲剪噪声最大。
1.扭击噪声。同类冲床的扭击噪声与冲压部件的板厚、硬度、几何形状、锤击速度、冲模间隙等因素有关,噪声随这些量值增大而提高。冲床工作时,冲头与板料及卸料板与坯料的碰撞冲击大大增强,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撞击声也随之升高,如图1所示。碰撞噪声与其后发生的材料断裂声可分别测得,这一测量方法已付诸实施。在同一台冲床上,冲裁厚、硬料比冲裁薄、软料的噪声大。对于厚的延展性板料,撞击噪声与断裂声达到一样大小。
2.冲剪噪声。冲压工艺工序不同,噪声差别很大。板料冲裁要比弯曲、拉深的噪声大,而压印、压波、翻边、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的噪声较小。
下面以冲裁为例,分析冲裁噪声的产生。冲裁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分离三个阶段。冲裁时,冲头一旦接触金属板料,冲裁力开始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机身及其它受力构件的变形而积蓄了弹性能。当冲头进入板料约一半厚度时,冲裁力达到最大值。板材的突然断裂使冲头突然失荷,机身等积蓄的弹性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将激起机身及各部件的振动,使部件间产生冲击,与此同时,滑块以相当大的速度下冲,引起滑块周围空气的压力扰动,从而辐射噪声。
除以上的分析之外,冲床的间距,包括与左右、前后冲床的间隔小于工厂设计规范标准尺寸时,冲压噪声将增大。安装冲床的密度过大,噪声将大幅度地增大。冲压车间净空间不能太小,屋架下弦标高低于4米,会增大噪声折射混响,加大噪声。
二、冲床噪声的危害
工业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冲压噪声据实测结果都远远超标并超过人的听觉限度,它直接危害人的健康。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使人烦躁不安、产生“声音催眠”效应,使人精神委靡不振。一定强度的持续噪声,伤害人的听觉,轻者造成耳沉,重者引起耳聋,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亦称“职业性耳聋”,这是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内耳受损所致。
强烈的噪声,极易形成差拍型次声波,作用于人的躯体。有资料表明人体各部位都存在固有颇率,身体为7 ~13HZ,内脏为4 ~6HZ,头部为8 ~12HZ,这些固有频率刚好在次声波频带内,所以冲压工人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工作,常有头昏脑胀、恶心和心悸之感。若噪声波及到附近,会影响别人的休息及降低他人的工作效率。这类噪声在噪声控告事件中已居首位,不少厂区厂群矛盾已趋剧化。降低冲床噪声已成为噪声控制工程中的当务之急。
三、噪声的应对措施
由于噪声治理方案必须兼顾车间内外工人和厂外环境,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的多种治理方法。
(一)消除工作机构噪声
机械式冲床常用曲柄滑块式的传动机构,为了减少间隙,轴承应按规定要求安装,装配的配合间隙要适当。因运动而增大间隙,轴承处可使用粘度较高的油,以增大阻尼,可使冲床的空载噪声下降。还可在金属薄板上粘贴阻尼层,金属件相互撞击部位垫入橡胶、塑料或其它防振垫层,并用螺栓等加以紧固,甚至也可用高强度非金属代替部分金属部件。
(二)改进机床结构
将系列开式双柱固定台压力机和系列开式双拄可倾压力机改用摩擦离合器。冲床的传动系统多用正齿轮传动,开动冲床齿轮啮合就会发出声响,如果改用斜齿或人字齿轮传动,就可基本上消除这种摩擦噪声。尽量少用或不用高压压缩空气吹卸冲件,推荐使用简易机械手或倾斜床身15°以上,使冲件自动下落到零件箱。
(三)改进模具结构
用斜口模具代替平口模,利用刀口的斜面,使板料逐渐分离,从而延迟了冲切时间,可起到一定降噪效果。降噪声与剪切角有关,剪切角越大,冲切时间也随之增加,噪声级降低量也相应增大,图2为剪切角与降噪量之关系,最佳剪切角以8°~10°为宜。
厚板冲孔、落料冲裁模,可采用冲击限位冲裁,即在模具上设计限位块或限位柱,并在其冲击接触面设置加厚的聚氮酚之类的弹性板,能获得很好的消振减噪效果。
合理地选择冲模的径向百分比间隙,冲模百分比间隙对材料断裂形式和受力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间隙较小时,噪声级较低。
(四)设置吸音、减振装置
把冲床的飞轮及其传动系统加罩壳封闭起来,能显著降低传动部分的噪声。对于功率大、噪声高的电动机还应配置局部隔声罩或封闭式隔声罩。在冲床滑块下部或模具工作区外侧,装活动防护栅或隔音罩。如果在模具外装上隔音罩,罩内壁再贴上吸声材料,消减噪声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在冲压车间冲床机群的上方屋架下弦吊吸音板,建吸音天棚和吸音墙,还可使用活动吸音屏。安装冲床时,在装地脚螺钉部位安放减震垫。模具内可装置缓冲器,如橡胶类、金属弹簧、空气弹簧、液压缓冲器等,其中以液压效果为佳。
(五)合理布置厂房
一般冲压车间的冲床多采用机群式布置,除专用件冲压生产线、多机联动自动线外,经常将冲床按吨位分组成群排列。为了消减噪声,便于作业,按吨位分组的每组冲床数应不超过5台,组与组之间至少空一排机床位置作为缓冲地带,平常可为零件箱的堆场。中小型机械压力机,前后间距不少于1~1.5m,左右间距应平均大于1m。每台冲床占有车间有效生产面积12~15m2较为适宜。
(六)噪声的个人防护
用防护药棉、防声棉、橡胶耳塞、塑料耳塞把耳朵塞上,防止或消减噪声对人体听觉的危害。还可佩戴防声耳罩,可以把整个耳轮和外耳道全部罩盖上,不仅隔声效果好,而且没有异常感觉。如果把耳塞与耳罩组合使用,其隔音效果更佳。
除以上提出的措施外还可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缩短工人在大噪声场的暴露时间。如每个工作日调换几次工位或每两小时加一次工间休息,使听觉松弛与恢复,以减少噪声的危害。
四、结语
冲床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过去往往以迁离居民区的办法来解决,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本文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可有效降噪,工厂在实践中可灵活运用,争取做到环保部门、工人、居民三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威.冲床噪声产生的原因、频谱特性及传播途径分析[J].锻压技术,1999,(5).
[2]周新祥.噪声控制技术及其新进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6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职业病危害效果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规范标准。
1.2 评价内容
根据该起重设备厂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对该厂总体平面布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生产工艺及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1.3 评价方法与质量控制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验检测、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评价程序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1]执行,并依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控制文件,对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建设项目属机械制造业,用于塔式起重机钢结构件的制造、油漆,及整机的装配、包装和发运。该项目采用其母公司的成熟工艺,厂房呈L形布局按生产工艺设计,依次为室外钢材库、室内钢材库、四跨生产车间、涂装线、装配包装车间、五金库、室外成品库。
2.2 职业危害因素调查
通过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及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确定本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钢材预处理车间产生的砂轮磨尘及噪声;生产车间产生的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噪声、一氧化碳、锰及其化合物;涂装车间、补涂间产生的其他粉尘(腻子粉)、噪声、二甲苯、环己酮、醋酸丁酯以及公用站房所产生的噪声。各车间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接触情况,见表1。
2.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连续3 d监测[1],检测数据逐项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判定。
2.3.1 毒物测定 本次检测涉及14个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共检测化学物质5种,包括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甲苯、环己酮以及醋酸丁酯,获得有效检测数据297份,共检测9个电焊岗位的锰及其化合物质量体积分数,超标9个,超标率为100%,其他4种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2.3.2 粉尘测定 作业场所7个点的砂轮磨尘和1个点的其它粉尘(腻子粉)的时间加权平均质量体积分数和超限倍数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的要求。9个点的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质量体积分数和超限倍数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3.3 噪声测定 共检测噪声作业点29个,超标18个,超标率为62.07%。本次噪声检测结果表明,生产车间各岗位的噪声强度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车间办公室噪声强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涂装车间除了底调和后处理岗位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余各岗位以及控制室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公用站房各点所测的噪声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噪声测定结果见表2。
2.3.4 照度测定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机械加工行业一般加工要求照度标准值为300 lx,对工作场所内的23个作业岗位进行监测,照度值范围为405~730 lx,合格率为100.00%,工作场所内的照度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2.4 职业健康监护
接触锰、粉尘岗位发现1例肺结核、1例肺间质性病变、1例肺炎,均建议调离粉尘岗位;接触二甲苯岗位发现2例血白细胞偏低、2例脂肪肝、1例脾肿大,建议复查并调离;接触噪声岗位发现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32例,建议复查,有耳鸣者调离噪声岗位。健康监护结果表明,企业要加强对作业场所噪声的治理。
2.5 整改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鉴于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超标严重,企业在评价单位指导下对电焊岗位进行了整改,在电焊岗位增加了30台Easy-Trunk(tm)移动式焊烟除尘器,配备有8~10英尺长的FT-Plus除尘手臂。Easy-Trunk体积小,过滤效率高,除尘手臂可围绕中心在360°范围内转动,罩的最大半径1.0~2.5 m,罩口可停放在2~5 m直径圆的各个位点,使焊接烟尘被有效地控制。经检测9个点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浓度全部达标,合格率为100%,技术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电焊烟尘(总尘)、锰及其化合物(以MnO2计)浓度比较见表3、表4。
3 讨论
该新建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车间和设备布置及建筑设计卫生等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要求。通过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确定本新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甲苯、环己酮、醋酸丁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腻子粉)以及生产性噪声。根据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本期建设项目应列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2]。
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半密闭生产、加强通风等控制措施防治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了警示标示,并备有医药箱。 企业有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建立了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章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企业能如实将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开展了作业工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企业设有医务室,厂区附近有医疗救援依托单位,能满足职工日常医疗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情况下的医疗应急救援。
本建设项目在对有关设备、设施、场所完成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正常,个体防护措施到位,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可基本得到控制,可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验收。
建议: ① 定期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操作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② 对可能出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岗位应及时补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演练。③ 定期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每次检测结果均应存入工厂的职业卫生档案。对粉尘超标的岗位,完善防护措施后,对通风除尘设施应加强管理,使其发挥最大作用[3]。④ 在不影响生产流程的前提下,对产生噪声源的设备采取局部屏蔽隔声措施,控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对接触高噪声作业的工人合理安排和调整接触工时,减少直接接触时间,接噪工人应配备合适的护耳器或耳塞,应制定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粉尘和噪声作为今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并防止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不断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细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4 参考文献
[1]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