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 传统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思考
一、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我国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社会需求,往往决定着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的目的,进而决定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我国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其实质是单一的以文言文教学为主的教育。由于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私塾和社学等各类教育机构,除少数对群众进行“教化”外,多数是为了培养各级行政官吏。教学内容以封建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为中心,蒙馆教识字书,其他学校以教儒家经典为主。自隋唐开始,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能够为己所用的人才以巩固和维护其统治,所以大多数读书人把读书作为出仕的阶梯,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科考诗文上面。读书、解经、做文章,成为读书和应考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官办书院还是私塾,均以载圣人之言的文言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论先生和弟子,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都以尊崇古人为原则,以古人的是非为是非,丝毫不敢离经叛道。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导致与之相应的简单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背诵、讲解为主。背诵,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又是学生要完成的最主要的任务,背不出来便要挨板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沿着这种思维定式,先生和学生始终认为只要能够把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烂熟于胸,就不怕写不出好文章。教师拖着长长的声调摇头晃脑地教,学生跟着摇头晃脑地读,是教学中常见的情形。从蒙学所用的字书,到四书五经,“只要能够把这些东西原原本本地背诵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即使到了相对较高的程度,对经书的理解也必须根据一定的注释,学生不能进行主动发挥。不但所学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就是表现内容的形式也必须是固定的。学生所使用的词汇、句式、语气等都是背诵下来的,甚至达到了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根据的程度。学生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思维的内容和方式也就必然是从古人到古人”①。
讲解,是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前教古文的时候,教师的责任就是‘讲’和‘写’,学生的责任就是‘听’和‘抄’。做教员的,在上讲台的时候,把古文逐字逐句解释,翻做白话,责任就完了。如果能够多备几部类书,把古典详细考查出来,写在黑板上,或者在黑板上多写几段和所教的有关系的文章,那学生就要推崇他的学问渊博而认为好教员了”②。这种文言文教学的状况,即使到了清末民初,乃至“五四”时期,依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二、白话文教学内容的初步确立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清朝末年,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沉痛现实面前,许多有识之士发现中国民贫国弱的最大根源在于教育。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教学对于开启民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愚天下之具,莫如文言,智天下之具,莫如白话”③。“中国人知识普及的障碍物多得很;但是最祸害的只有两条:第一是死人的话给活人用;第二是初民笨重的文字保持在现代生活的社会里”④。兴学图强,开办新式学校,提倡白话文教学,成为时代的呼声。西方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被逐步引入国内。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设立,“语文”逐渐脱离了自周至清这一历史时期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教学状态,独立成科。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白话文教学开始萌芽,班级授课制和规定课时制开始试行。1922年11月公布并执行的“六、三、三、四”新学制,结束了后教育的混乱状况,中国新式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时期。1923年6月刊布的《中小学各科课程纲要》,在全国各地被普遍采纳试行,国语教学得以确立并发展。1929年,由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订定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级中学课程暂行标准》、《高级中学普通科课程暂行标准》出台。1932年,经过修订的新课程标准正式颁行。至此,国语教学得到巩固并走向成熟,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奠定了白话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随着语文教育内容的重大变革,语文教育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班级授课制的实行,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主要形式。如何施行白话文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面临的课题。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人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和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语文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法。如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政治,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强调“教、学、做”合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主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如黎锦熙先生,他于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教学法》,“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迄今发现较早的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文教学法专著,为语文教学法学科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书中拟定了较全面的教学目的,把国文课的教学宗旨与社交上的应用结合起来,侧重于读、听、说、写、做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并兼顾语文能力和人格锻炼两个方面”⑤。另外,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一贯主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对于读写教学,他认为读是写的基础。此外,他还注重口语训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语文教学法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语文教学法以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语文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等都是它的研究客体。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引导、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教学方法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与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趋势及思考
白话文教学初期,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始终未能摆脱讲解、看书讨论、精读、泛读的大致框架。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方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就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法、观察法、练习法、复习法、独立作业法、电化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影响较大的如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倡导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就是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就是实行自读、教读、练习和复读四种基本形式。又如辽宁省盘锦市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创造的六步教学法:1.定向;2.自学;3.讨论;4.答疑;5.自测;6.自结。再有江西省特级教师潘风潮总结的语文八步教读法:1.默读课文;2.查疑难字;3.小组朗读;4.个人写出分析草稿;5.小组讨论课文;6.听教师分析课文;7.个人写出课文分析;8.写读书笔记和背诵课文。
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区域的广大,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办学条件和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语文教学本身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不可能将某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恒定的方法运用于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并大范围地推广。“教学是一种艺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态度,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与教学内容的切合性。学科的内容决定着使用教学方法的总的方向性,同时,课型的不同与教学任务的不同,教法应有所区别。第二,知识与能力的兼顾性。第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协调性。第四,教学过程的高效性。”⑥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讲解法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过去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由于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体系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对于语文整体功能的认识。因此,将语文分做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这些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进行。同时,追求语文教学过程的模式化,追求完整的教学序列和精确的教学目的。这样,讲解法在使用中往往变为教师的个人表演,变成“填鸭式”或“注入式”,其表现是要求讲深、讲透、讲全。训练则以题海战术为主。这种方法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将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二位,将学习的态度、方法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或把教材编写者的解读当成最佳解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教师或教材当成绝对的权威,而丝毫不会怀疑。这与封建社会文言文教学中尊崇古人的现象极其相似。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是,在信息化社会里,各种知识与信息每日都在成倍地增加,教师根本就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况且,从小学到中学,由于教材本身对内容的限制,即使把所有的课程都改成语文课,学生所学的知识从量上来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仅仅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己任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远程教学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快语文教育信息流动,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师必须认识到的:一是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育方式,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合作,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二是教师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条件和环境,而不在于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过程,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其所不知的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认识自我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找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点,探求各类教法的内在联系性,调整教学构思,加速教学流程中的信息传递,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与社会飞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学
②沈仲九.国文科试行道尔顿制的说明
③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④傅斯年.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
⑤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47.
⑥张健主编.学校教学实用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75.
参考文献:
[1]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2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兴趣,提高效果。信息技术表现力极强,减少了板书,省时省力.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给学生提供了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将学生带人优化的地理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
2.加大容量,突破难点。地理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借助电教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用计算机充分显示,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化静为动,形象直观。由于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很多地理事物是学生没见过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生的基本原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平面图片,静止图片是难以使学生们理解的。
4.利于增强图像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与地图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多媒体教学,其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变化,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留给学生思考和做笔记的时间也不充分;单方面的多媒体演示,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同步交流,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这两种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优缺点,找出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应用的方式,使彼此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1.重点突出。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是一节教材重难点的“集合”。板书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知识点构成的知识网。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板书设计的重要以及核心内容。教师在书写板书的同时也就将思考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消化掉刚学过的东西,也就能更好的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23-02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高校课堂的活跃度,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如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事实上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近期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单一地提倡一种而排斥另一种是片面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在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中心;第二,以传授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第三,教室是基本教学场地[1]。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本文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与表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均有直接的影响。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对解决问题思路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学习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情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性强,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第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便于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第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和创新[2]。
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其不足。第一,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靠教师口头讲解和板书来传授知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书写板书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尤其在绘制复杂的图表、图形时,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也增加了教师板书的难度,往往影响教学的效率。第三,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前沿信息越来越多,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往往较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3]。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一,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多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许多抽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设置各个知识板块进行教学,分情境、分板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4]。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
点,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一,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授课速度相对较快。如果教师不把握好节奏,就会让学生注意听课而记不下笔记,记下笔记又没办法注意听课,上课时无暇回顾授课内容,消化所学知识。第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主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好像一位放映员。如果教师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感情就会疏远,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多媒体教学缺乏整体性。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屏幕的变幻而更换教学内容,它是一屏一屏地切换播放,因而缺乏整体性。要克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必须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之相融合,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传授信息量少的不足,又将传统教学方法易于师生增强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我们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和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硬性要求每堂课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多大比例,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两者能各自发挥其长处,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与演示法、实验法相结合可以达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具有形象与生动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工具的不足[5]。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如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传统教学工具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发挥各自的功效。
(二)多媒体教学应融入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使用课件进行讲授时,除了讲解课件中的内容,还应对需要补充、加深学生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此时,教师可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如黑板、图片、立体模型等展示给学生,并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深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
有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教学内容非常全面、详尽地编入课件中,上课时可以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确大大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还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这种单一的课件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一页一页翻动课件页面,往往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反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只需把一些不便于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制作到课件中,比如概念、定义、图表、动画、数据等。课件制作中留有余地,教师可以在课堂对其他的内容以板书、模型展示等方式进行讲解,二者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
要发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需要掌握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运算、控制等功能,发挥计算机信息量大、方便查询等特点,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环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与一些传统的教育工具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虚拟出特定的教学场景,并与一些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方.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郭庆,陈尚松.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
[3]包玉梅.论高等教育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媒体的结合[J].电大理工,2005,(4).
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实施了很多年,在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兼顾使用和借鉴的同时,我们更加强了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重视,大大提高了电子白板的使用效率。许多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并且真实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大多数老师从原来的“干讲”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使自己的课堂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很多没见过的或特别抽象的知识易于接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借助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些在上课过程中无法自己完成的经典阅读、微观实验,涉及的高科技知识、历史知识等通过视频或动画模拟得以实现,这些都是传统粉笔、黑板和老师的讲授等方法无法实现的。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一部分教师刚开始很认真,时间长了便产生了一定的惰性,他们从学校推荐的网站上直接下载现成的教案或幻灯片,一点都不修改直接放到课堂上使用,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一味地把一节课的知识用幻灯片一张一张展示出来,学生在四十五分钟之内连一点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幻灯片所显示的内容拖沓冗长,没有重点和难点,而且做得很花哨,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致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了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自己能做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直接用下载的视频或图片代替,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只花在看视频或图片上,使学生失去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扼杀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学校都基本具备做演示实验的能力,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哪怕自制的简易教具也可以完成对实验课所要求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少数教师下载的劣质课件放到课堂上直接使用,自己在课前没有仔细研磨,幻灯片上的内容甚至出现错误,有时连错字也比较多,学生在观看时出现感叹声,使上课的老师也显得很尴尬,这样的课怎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目前最优的教学方法,片面放弃其他的教学方法,平时不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彻底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成绩下滑。相反,有的教师仍然排斥多媒体教学,认为用起白板来不顺手,仍然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学生匆匆忙忙地边听边记笔记,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一节课上完后老师也累,学生也累,但效果却不明显,这样的课怎么能做到高效呢?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择机而用,如果一节课的信息量大,其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无法用实物展示或实例说明,这时可在网络上精挑细选一些好的高清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幻灯片的制作一定要简洁明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可以了,重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和谐”的关系解决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节课都选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长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仍然有许多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优点,比如,黑板就是很好的一个媒体,一些重要知识点和难点边写边讲解,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写的板书非常整洁和漂亮,字体也很好看,真正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教学媒体,都不是最重要的教学途径,而真正上好一节课,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有时甚至还有手势或眼神的交流,那些抑扬顿挫的优美语言、和蔼可亲的发问,包括幽默的发问或回答,都成为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克服了人机之间交流的缺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真正将先进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多媒体教学更好地成为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渗入我们长期总结的并不能抛弃的优秀传统教学方法,仍然需要长期的逐步渐进的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合理把握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认认真真研习好每一节课,应对每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传统图案 现代元素 基础图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该专业是培养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主要从事平面设计为主,兼顾环艺设计、网页设计的部分内容的人才。《基础图案》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承担着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但是,由于高职高专的课时相对于本科少,《基础图案》课程的课时也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与后续课程接轨,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设计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下面是我对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一些探讨。
1、《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重技法训练,轻创作思维培养。谈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人们头脑中的概念大多是基础训练,而训练一词,使人联想到的是技术、技巧、技法、基本功等等。因此,基础课也就逐渐成了技法训练的课程,而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创作能力,那是创作课的事,是高年级的事。没能真正起到基础与创作循序渐进的作用。由于基础课过多注重造型准确、层次丰富、技巧训练、制作精细等,学生的思维空间狭窄,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自觉性,因此到高年级时,创作课很难开展。由于创作课开展的困难,大家都是在创作课教学里寻找问题,加强专业课教学,因而基础教学也就经常被轻视了,课时受到削减,形成了过多注重专业设计课的倾向,基础课学时的比例偏少,内容单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平低的教师教基础课,而主力教师才能胜任专业设计课,造成《基础图案》课程内容单一,停留在技术性训练,没有很好地把文化内涵渗透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材众多,内容单一。《基础图案》的教材版本较多,不少教材内容散乱,很多教材都停留在技法训练上,内容主要是学生的优秀作品,如果教师仅用教材上课,大致内容是图案的简要概述,写生,变形,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图形、配色等。因而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形成了这种概念:基础图案就是写生变化。
1.3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高职高专学生的造型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低,如果没有其他借鉴,只靠教材的学生优秀作品赏析,要从写生进入变化造型会相对困难,并且设计出来的作品停留在原形的模仿上。
以上原因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因此,教学应在汲取传统图案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写生与变形,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加强对学生想像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设计水平。
2、“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1 “传统图案”的渗透教学。
传统图案艺术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艺术门类潜在发展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时期的图案,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善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的学习和临摹,学生通过选择性临摹可以了解各时期图案的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通过写生、变形,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出新的图案。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唐草、祥云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识别系统就很好地运用了传统图案“祥云”。
2.2 “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当代企业形象、标志、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设计、服饰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实现,选取案例要来自多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个时期或某个行业。案例的选择也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求知的积极性。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各展馆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汇合了世界各地的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的相结合。“艳遇中国”的生活用品也是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2.3 与专业相结合。
学生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消化和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因为是基础课,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课学习,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让学生了解图案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好的案例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不需要太多,但能反映出一些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在案例分析中,还应注意配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课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设计作业,学会将传统图案及其形式法则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小结。
实践证明,在基础图案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创新意识,从基础到专业应该是循序渐进,不能将两者分开。因为学生设计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因而一开始就必须站在创意的高度,将完整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告诫学生:要力求避免那种流于表面的所谓技法式的无止境探究,必须善于从美的本质意义的规律性方面去贯通一切感受美的经验。
传统的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实验教学;CDIO;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114-03
0 引言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1,2]。基于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了CDIO项目式教学,增设了以项目为主线的实验课程――三级项目。三级项目,即教师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分配项目内容,小组成员共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项目,最终汇报验收。
传统实验课程是文化课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上某个知识点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而开设的课程。三级项目与传统实验课程在立足点和培养模式上有着较大不同,三级项目能够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传统实验课程应从三级项目中吸取有利因素,做出适当调整,让学生从传统实验课程中既能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又能打好实践基础,为更为复杂的三级项目学习做好铺垫。
从三级项目教学中寻找传统实验课程的改革之路,同时要求实验教师加深对广泛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个人素质品质,更加耐心的帮助学生解答疑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学生解答在实验课程中碰到的高水平学术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传统实验课程与三级项目在立足点和培养模式上的区别。从二者的优劣中,提出传统实验课程在课程项目、上课思路、指导实验的方式和评分依据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并提出改进后的传统实验课教学在知识点掌握、个人素质和学术水平上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对改进之前与改进之后的传统实验课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改进后的传统实验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为三级项目做铺垫的效果上都有较为明显的进步。
1 传统实验课程与三级项目的区别
1)立足点。传统实验课程立足于课本的某一个知识点,相对孤立。因此,传统实验课程的每堂实验课操作量相对较少,加之实验教师对操作方法会有简单讲解,无法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完成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对教师依赖性强。但传统实验课程知识点明确,学习过程目的性强,学生学习速度快。
三级项目立足于某一个具体问题(项目),具体问题包含一系列相关知识点。在完成三级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可针对其中不熟悉的知识点,主动翻阅课本,查阅资料[3]。三级项目能够:(1)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2)通过自我主动学习的方式,将所学知识相互关联,灵活运用。但由于目标开始不明确,会造成学习周期长的问题。
2)培养模式。传统实验课程需要在规定的上课时间,由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并带领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内容,动手实践。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教师所讲的操作步骤,照葫芦画瓢,并不独立思考。另外,传统实验课程中,不同小组同步进行同一个实验,有可能出现小组之间相互借鉴操作方法的问题,易出现“一人干活,多人偷懒”的现象[4]。但传统实验课程预习方便,学生间针对实验知识点易于交流。
三级项目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同任务,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最终以PPT汇报的方式答辩验收。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较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依靠实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求知路上摆脱了依赖老师的心理[5]。三级项目并不能仅仅依靠小组某一个成员的力量就能完成,杜绝了“一人干活,多人偷懒”的现象。三级项目的这种培养方式对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PT汇报方式也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三级项目接近实际,可以锻炼团队能力,但不同组的实验方式不同,不利于学生课后交流。
2 对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文中对传统实验方法与三级项目的比较,得到两种方法的优劣,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实验方法与三级项目的优劣
传统实验方法 三级项目
① 知识点明确,易上手, ① 教师干预少,充分发挥学
优点 适合初学者;②由浅入 生学习的自主性;② 可充分
深,条理清晰 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① 教师干预多,阻碍学生 ① 实验实施困难多,易陷
不足 积极性;② 课程内容少, 入僵局;② 不同组学生间
师生交流少;③ 易造成雷同 交流范围窄
从结果而言,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相对于三级项目有较大不足,但仍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新形势下,急待改变以往的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以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液压实验室对目前所承担的实验教学工作,从三级项目上借鉴优势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进。
1)对实验开设项目进行调整。从学生角度,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易清晰掌握的实验原理、只机械重复几个操作动作的枯燥实验去掉,替换成学生感兴趣的,且能够从中学到更多动手实践知识的实验项目。例如,在液压实验室开设的16学时综合实验中,将泵和马达的形式实验去掉,替换成利用PLC控制气缸的往复动作实验(如图1所示,图1(a)为泵和马达的形式实验台,图1(b)为PLC控制气缸往复动作实验台)。
2)改变以实验教师讲述为主的实验课程的上课思路。(1)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多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示,多提问题,让问题贯穿在整个实验讲解过程中,增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6];(2)授课过程中将实验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扩展,与工程应用的案例相关联,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3)将实验内容分成小单元,各组以不同顺序完成各小单元。保证同一时间各组所做内容不相同,解决相互借鉴操作方法的问题,并根据各组各小单元的表现情况,记录下各小组平时操作得分。
4)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教师以引导为主,不替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多动脑,能对知识点理解性的接受。
5)成绩给定不单取决于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还要将学生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操作得分)计入成绩中。学生成绩将参考平时成绩与报告成绩。
3 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结果
2013年春季学期,燕山大学液压实验室对10门传统实验课程开始试点,这10门传统实验课程包括工程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力传动与流体机械、液压流体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控制工程基础、气压传动与控制、专业综合性实验。在每门传统实验课程上课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半的班级采用改进前的教学方式教学,另一半班级采用改进后的教学方式教学。分别统计这10门课学生平均成绩,学生成绩依然采用平时成绩加报告成绩,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改进后教学方法的试点班级,其学生实验成绩明显高于未采用改进后教学方法的班级。说明,对传统实验课程的改进是行之有效的。
传统实验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改进后,学生动手操作更加熟练,基础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直接体现在传统实验课程之后开展的三级项目上,如图3所示。图3(a)为学生在传统实验课程改进前,在三级项目中完成的气动压弯成型机,图3(b)为学生在传统实验课程改进后,在三级项目中完成的气动压弯成型机,后者较之前者具有更多的功能。
4 改进后传统实验课程对实验教师的要求
传统实验课程改进后,对于实验教师也有着新的要求。
1)加深对广泛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改进后的传统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对于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有较多不在当前课程内。创新前并不要求实验教师对教授课程外的知识点进行掌握,这就导致在改进后的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上造成方向少、思路窄和命题难等问题[7]。为了使学生能在改进后的传统实验课程中更大的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就要求实验教师做到对相关知识点面面俱到。
2)加强个人素质品质。改进后的传统实验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摸索。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速度慢、问题多,但这正是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师的任务量会比改进前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能更耐心的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肯花费时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敷衍了
(下转第122页)
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深刻理解课程内容[8]。
3)提高学术水平。改进后的传统实验课程中,学生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能都会超出预期,出现课程要求中不会达到的高度。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师应仍能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平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解答学生在实验课程上所碰到的高水平学术问题,让学生能深刻的学习课程内容。
5 结束语
在积极倡导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体制下,实验课程的开展是提高学生这一能力的主要途径。在CDIO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三级项目,作为基础实验的传统实验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体现在调整部分实验项目、改变上课思路、优化实验操作环节和改变评分制度方面。同时对实验教师在知识点掌握、个人素质和学术水平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后的传统实验课程,无论从学生实验水平的提高还是为三级项目作铺垫的效果上都有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4-16.
[2]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17-119.
[3]梁桂英,刘俊景.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63-64.
[4]陈爱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54-55.
[5]苏瑛,曹五七,黄冠庆,等.高校多元化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1(1):1-4.
[6]孙盾,姚缨英,范承志.实验教学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