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产业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产业展

环保产业展范文1

按照国家经贸委1999年的定义,环保产业是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为目的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三是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管理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各种服务。

这种定义和分类的依据是传统的产业分类法,其特点是按照活动领域或对象的特征来进行划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明确环保产业各部门在三类产业中所处的位置,便于进行宏观国民经济的统计和分析。然而,这种定义和分类方法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活动。在以上分类中虽然已经包括了“资源综合利用”类环保产业,但只包括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环境功能部分,而没有包括对重要生态环境资源如土地、水源、植被、物种多样化等的保护和综合开发活动的内容。

2.忽视了目前对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产品”。洁净产品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是“产品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环保功能的部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洁净产品是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污染状况的最终归宿所在。

3.以上分类难以区分环保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功能特征。不仅在统计上不便操作,不便于对各类环保产品和服务进行科学的投入产出分析,而且难以为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制定科学的环保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环保产业的新定义与新分类方法

为解决以上我国环保产业定义和分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国际上的定义方法,从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功能角度,对环保产业重新分类。

1.环保产业的定义

目前,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环保产业是指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主要是相对于环境的“末端治理”而言。用于“末端治理”的产品和服务,其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一致。广义的环保产业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与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包括能够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量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这种广义的定义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而言的,它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或循环使用等环节,也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全过程。通常来说,几乎每个行业都有清洁生产技术,而洁净产品则特指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借鉴以上广义的定义,环保产业的新定义为: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有关的生产服务企业;二是与节能降耗技术、减排及降低产品有害物质含量有关的技术研究开发、设备生产企业;三是废污物的循环利用、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备生产企业;四是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2.环保产业的分类

采用国际上广义的环保产业定义,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功能,可将环保产业分为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清洁生产型、污染源控制型和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四类。这种定义和分类方法不仅便于同国际接轨,而且还有利于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有利于研究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形势和制订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三、各类环保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及发展对策

1.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不进一步恶化而进行的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平衡恢复等活动。如植被恢复、沙漠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物种多样化、新能源的开发等,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世界环境保护及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资源是绿色国民账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活动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克服目前我国将资源和环境分头管理造成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水平降低的严峻状况。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主要包括在资源开发保护(如绿地建设等)和生态平衡恢复活动中投入的各种研究、生产(治理)费用(如沙漠治理)及其放弃的短期收益(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其产出主要是环境资源价值(如林木储量、水资源储量、物种多样化等)的增加和各种损失(如洪水、土地沙漠化等)的减少。具体可表现在采用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制度(SEEA)时国内生产净值(EDP)的增加。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巨大,在目前SEEA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其产出效应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没有反映出来,但增加其产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长远效益。这类产业中大部分经济活动投入巨大、见效慢、产出物的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特性,基本上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采取以政府统筹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为主的思路。目前,我国环境资源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在发展对策上,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较快的速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做好规划,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

2.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

清洁生产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代用及资源的再利用,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实现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和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的三废排放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少产品中有害物含量等。

早在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我国就将开展清洁生产列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重大行动中,并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和行动内容。1998年又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号召。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加入WTO后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

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品和产出品分散在各个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是能全部市场化的产业,各产业内部完全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的机制。目前制约我国清洁生产型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机制。因此,整体上应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研究、发展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设备和洁净产品。同时,在我国采取措施推进ISO14000标准的实施,培育、发展和完善环保产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

3.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在现实中表现为两个大的部分,其一是各类生产型企业内部的各种污染处理工艺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生产企业;其二是各种排放集中处理、综合利用与回收企业,在性质上相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延伸。后者的投入产出是可以进行独立统计的,前者则难以划分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较难进行投入产出(特别是产出)统计。

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本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产出包括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服务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这种功能的两重性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

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污染源控制服务更多地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投入将更多地依赖政府财政中的公共投入。但是,污染源控制型环保产业的产出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保护环境是这类产业产出的公共物品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同时具有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从后者来看,具有较完备的投入产出体系。在污染源控制职能社会化后,其服务职能具有市场化(即将污染控制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各排放企业)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采取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战略,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通过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社会上的科技、资金、管理等综合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出资”的新机制,为污染控制型环保产业提供市场化的条件,形成良性的积累和发展机制。而在经济发展的较高级阶段,由于其规模经济特征和溢出效应,在调整行政和经济政策的同时,政府通过政府控股、收购等方式,由政府控制这部分产业,将其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由政府来提供这部分公共物品的服务。

4.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

污染治理是指当污染物已经排放到环境中并已产生外部不经济效应以后,通过采用污染治理技术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

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资本品、上游企业提供的各种中间品和劳动力,其关联产业主要是资本品和中间品的生产企业。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其上游企业(主要是环保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需求。但是,由于其产出的完全公共物品特性,有些环境问题涉及到整个流域甚至是全球环境问题,而且,污染治理的投资与运作费用较之污染控制要大得多,且产出的效费比很低,完全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

环保产业展范文2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10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4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50亿元企业39家。

主、兼营节能环保上市公司12家,投资安徽的外省籍节能环保上市公司14家。

据悉,《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构建安徽省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大幅度增长,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置靠前。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安徽新兴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规模加速扩大。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率25%以上,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其中,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安徽支柱产业之一。

骨干企业快速增加。到2015年,培育5~10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节能环保龙头企业,20~3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

到2020年,力争形成10家100亿元、50家超过50亿元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成20个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重点打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

到2020年,建立多层次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涉及节能产业、环保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三大领域。节能产业重点领域包括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高效节能锅炉、高效变压器、智能电网、节能电机、清洁煤技术和设备制造,大力推进节能汽车、家电、电机、半导体照明以及节能建材的使用和生产,着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展范文3

关键词:环保产业 公共政策 外部效应

前言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该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随之而生的国内环保产业这些年发展得十分迅猛,但也存在配套措施跟不上、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得力,融资困难,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环保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待公共环境政策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环保产业

对环保产业的理解,主流意见认为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环保产业,即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而狭义的环保产业则主要指终端控制,如污染物的处理,控制和减排。本文所要论述的是指狭义的环保产业。

(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环保的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通过运用税收、财政、信贷、法律等手段,调节或影响环境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

二、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达主体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当前世界的环保产业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达主体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环保产业,有人将环保产业称为信息产业后的第五产业,环保产业是发达主体能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截止2009年全世界环保市场达3000亿美元/年,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约占1000亿美元,日本和欧洲占1000亿美元,其他国家占1000亿美元,并且世界环保市场每年以7.5%的速度增长。

纵观各发达主体的环保事业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7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就通过了26条涉及水污染、大气污染、废物管理等法律,使得环保执法有法可依;瑞典则从60年代就有计划地制定各种环保法规,并将其统一为一部综合性法律《瑞典环境法》。这些法律法规为发达主题发展环保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

2、政府机关机构与工业界紧密合作,为环保产业市场化,政府为环保企业提供强大的环境技术及财政支持。如美国的环保局制定的环保技术R&D计划,通过发展先进的环境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刺激私人投资。而芬兰的环境产业则是除了福利以外政府支持最多的领域;瑞典成立基金会对环保产业进行支持,同时在政府的采购中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的商品和服务。

3、公民的环保意识强烈,通过长期的教育宣传,发达主体的国民已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环保产业相对发达主体发展比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自2007年政府环保支出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国家为刺激经济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环保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国内的排污量有了明显的改观;一系列的促进环保产业的政策法规加快出台,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创建联动机制,在符合条件上市融资的企业中,优先考虑节能环保、减排、低碳技术应用的企业。中国的环保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制约因素

在看到国内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1、 法律配套措施不健全,执法不到位

“我国先后颁行了40多部环境法律法规,70多件环境规章,400多项国家级环境标准,9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50余件,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660余项,国家标准800多项” 。应该说我国的环境立法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和现实的环境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法律条文缺乏执行的的配套措施,一些法律法规只做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又缺乏专业的环保执法人员,致使执法随意;又如对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上,相关法律没有执行的配套措施,造成执法困难;此外政府部门由于利益驱动,知法犯法,容易导致权力的寻租;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缺乏对环境权的概念,使得国家和公民的许多权利得不到主张,环境破坏行为没有能有效遏制。

2、市场化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是投资的主体,我国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府主导,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营运,而成熟的主体或新兴的工业国家企业化程度一般达到50-70%。与政府相对来说,企业的运营效率更加高,更能体现现代社会的需要。政府大规模投入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挤出效应,使得民间资本对环保产业望而却步,一些优质的开发项目由于有政府背景的公有资本投入,民间资本难以介入。此外,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排污收费,因此必须加快改革投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对环保产业的投资。

3、公共政策稳定性相对不足,政治风险高

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意味着在政策条款中明确规定它的有效期限,在这个有效期限内,政府动员各种资源并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政策有效性和权威性;非因特殊原因不对其作重大调整或甚至废弃之,这体现了法治社会行政之诚信原则。可是在中国的政治背景下,很容易产生一届政府一届政策,环保企业由于投资的回报周期长,对政府的政策改变更加敏感。如果换届后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同,或者对打击乱排污程度不力,都可能导致环保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客源而面临倒闭。

三、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经济理论分析

企业的产量决策是由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决定的,企业的最优产量与最佳社会效益的产量往往不一致。当企业的生产对外部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时,我们称之为正外部效应,当企业生产对外部有负面的不良影响时,我们称之为负外部效益。当企业存在外部效应时,企业的最优产量时的边际成本与社会的关系如图表 1所示[7]。

Fig.1 Simple diagram of external economic analysis

边际效应是不等同的,如图1,社会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MC=MSB),此时产量为Q,企业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MC=MEB),产量是Q1,如图可知道当企业存在正外部效应时,企业的最佳产量小于社会需求量。此时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有义务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以使企业的最优产量与社会的最优产量相等,以使社会效益最大化。对我国现实情况而言,通过环境经济政策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

四、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环之境公共政策

1、理清投资主体关系,推进环保产业市场化

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在生产关系中处于服务地位而非主导,当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以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元模式,以政府作为发起人,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以金融机构作为支持促进环保产业的投融资多元化。政府在环保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定位为掌舵者,而非纯粹的“守夜人”或者“家长”。

2、实施激励性财政、信贷政策,为企业投融资提供政策支持

根据外部性理论,正外部性的企业生产规模往往达不到社会最佳效应的要求,此时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的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促进企业加大生产规模。“在财政方面,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加速环保企业的设备折旧;给以环保产业企业财政补贴;同时鼓励私人参与环保企业的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到环保产业;可以通过放宽企业上市和发债条件,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

此外可尝试些金融创新工具进行融资,一些有较好的收益的环保项目可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形式,同时也延伸多种金融创新,如BOOT、BT等。当前运用这种运营方式的主要针对大型外资企业,国内的民间企业完全有这种能力来运营,政府对内外资企业的待遇上应该更加公平。

3、完善各项环境法规,提高环境保护执法水平

制定完善法律体系,建立体系分明、符合当前国情的环境标准制度,这不仅是依法行政的依据,也将推动环保技术进步;提高污染的逃避成本,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和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为环保产业提供法律的支撑;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权,明确诉讼主体和诉讼标的合格,使得国家和公民在追究环境破坏行为有法可依。

提高执法水平,将潜在的付费者变为现实的付费者,为环保企业营造发展空间,促进环保市场的正常发展。当前我国的一些治污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客户来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营,执法不力使得很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没有受到惩罚。

推行绿色标准、及市场准入制,通过对产品流入市场的控制,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使用环保技术,减少非环保的生产方式的使用。

4、建立绿色GDP绩效评估制度

治理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政府的治污决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政府官员的升迁一般与其执政期间的GDP产值挂钩,这有可能就激励了官员为了GDP的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只有将绿色GDP真正纳入官员的考核范围,才能从根本上刺激政府去下大力气发展环保产业,这也是其他环保经济政策的创新的一个力量源泉。

5、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高低直接关系环保产业发展的规模。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公民在购物时会更多的考虑商品的环保问题,77%的美国公众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向,60%的英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国家机关应通过多种渠道对环保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意识。在重大的关于环境问题的决策上应通过公众的参与,让公众在形成环境政策发挥力量,提高主人翁意识,使环保意识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

五、结语

伴随国家产业政策的强有力推进,环保产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有迅猛的发展。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公共工程,政府的公共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清政府在环保产业形成的市场中的作用,积极推动环保法制的完善,形成开放的融资市场,确定以绿色GDP为考核指标,提高整个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 新编环境资源法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陈民.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实践与启示.社会科学论坛[J].2008:91-94.

[3] 李艳红.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法治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7): 129-133.

[4] 寿志敏.建立中国环保产业融资体系的探索.市场经纬[J]. 2007:61-63.

环保产业展范文4

中昊晨光是1965年由全国24家科研、生产单位内迁四川富顺组建而成,是中国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单位之一。重点从事有机氟、有机硅、含氟精细化学品、塑料成型加工、医用药品与材料、化工设备与防腐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该公司主要从事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等有机氟化工新材料的研制、生产和经营,含氟聚合物总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年,是专业从事含氟聚合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龙头企业,拥有聚四氟乙烯树脂、氟橡胶、含氟精细化学品等600多种规格牌号的产品。有机氟系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从原料萤石到无水氢氟酸、F22,再到中间体四氟乙烯单体、六氟丙烯单体、偏氟单体等,最后合成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氟丙醇的完整的产业化装置。目前,该公司氟橡胶产能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聚四氟乙烯树脂乳液产能位居国内第一;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能位居国内第二。

在公司不断做优做强主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坚持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始终不渝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治污、科技节能,积极探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之路,突破了多项氟硅行业在环保、安全方面的关键工艺技术,为国内氟硅产业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实现工业污染的源头控制与治理。在此基础上,加大投资,建成“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研发平台、加大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公司投入近亿元,20多套环保装置,不断延伸环保产业链。公司已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250t/a等离子体处理有机氟残液、废气、废渣装置,实现氟化工中间副产物的无害化处置,并根据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利用该技术在四川省首家实施F23分解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实现温室气体F23的减排,每年可为国家带来减排收入1.2亿元;建成了30万吨/年综合废水生化处理装置,集中处理有机硅、环氧树脂生产系统废水;建成了日处理能力200t的含氟废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有机氟生产系统高浓度含氟废水;建成了全氟辛酸、四氟乙烯以及八氟环丁烷回收装置。目前,公司正在紧张建设2000t/a等离子焚烧装置,并可望于今年7月竣工,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三废”处理保障。

环保产业展范文5

摘要 文章总结了目前环保产业的格局,以市政领域环保产业的成长为例,指出政策法规对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在政策刺激下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即环境一级开发商将应运而生,并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方阵的企业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做概要解析。

关键词 环保产业;环境服务业;发展趋势:产业链:产业方阵

环保产业领域划分

对于环保产业,产业界和学界有各种定义和研究,官方也有科学严谨的分类,但是,可以看到,这些并不能使业外人士很好地理解环保产业,究其根本,是环保产业本身细分领域过多的原因,也有传统分类方法本身出于科学严谨,并未能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影响。

基于对环保企业30年发展历史的观察结果,E20研究院制作了环境产业地图,通过二维九宫格法来分割环保产业子领域,以分析定位他们各自的规律。水和气的排放端口监管和自净循环等特点、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需求和资源利用前景等特性,与工业的第三方属性、市政公用的长期稳定属性和环境领域的时空错配属性相重合。

通过九官格所划分的环境子领域(图1),可以用来分析某企业在其所处领域的产业链位置和发展规律,这样比将环保产业笼统在一个范畴内来理解要可行得多。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其中某一个子领域的发展历程来归纳环保产业发展的共性规律,以揭示其发展趋势。目前业内已取得共识的是,环保产业的未来方向一定是全面走向环境服务业,而其中核心关键是如何走向综合环境服务所代表的高阶模式。

环保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四大方阵

目前,环保领域最多的上市公司和市值之冠的毫无疑问属于公用事业板块的水务和垃圾焚烧板块,这是普遍被认为产业化程度最高、行业集中度相对也是最高的领域。2014年E20研究院所提出的E20环境产业地图的四个方阵,可以更直观简单地帮助业内业外理解该领域的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和未来趋势:A方阵指的是以北控、首创、桑德等为代表的重资产的投资运营公司;而B方阵则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公用事业国企;C方阵指提供合同能源管理(EPC)服务的工程公司和技术集成公司;而D方阵指设备和原材料制造商。研究认为,在已经出现A方阵的市政公用行业子领域,由于现金流稳定的特点,可以全方位对接资本市场,并以其特许经营所标志的市场化的效率拉动其后的C/D方阵健康发展和整个子领域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带来产业化升级。目前看,市政污水厂和垃圾焚烧厂建设进度惊人,而市政领域的上下游的整体产业化发展也是达到国际水平的,这是该子领域环境需求被识别的程度与其产业化发达程度相匹配的表现。

从环保产业A方阵的形成历史看政策驱动的效力和趋势

环保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因此,重点从政策驱动方面来理解环保产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政策驱动并不等同于可以通过政策和政策性资金简单地扶持一个产业’,历史已经证明失去市场机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最终只会带来产业的畸形。一个良性发展的环保产业,需要靠政策所建立的市场机制来推动发展,而背后也有金融助力的身影。

对比工业治污领域的监管压力对市场的驱动力,市政和环境领域的市场机制显得更加复杂,但却更有分析的价值。因为这两个领域都是政府直接承担责任,但却可以选择由政府或其指定公司直接提供服务或向社会购买服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市政领域环保产业的成长中伴随着的三次政企服务界面的升级,也就是政府将其责任交由市场主体来完成的范围(产业服务范围)三次被予以扩大(图2)。

这样的服务界面背后都有着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央地分税模式不同带来的地方政府行为驱动以及其他政策方面的配合。

第一次界面升级是政府将环保设备制造交由市场来完成,这伴随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包制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经营企业行为模式和机械部的逐步退出而产生。随着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转向经营土地,地方制造性国企逐步退出,完成了第一次界面的全面形成,以宜兴环保园和早期桑德为代表的环保设备企业成为地图中的D方阵的代表。

第二次界面升级是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力推动EPC服务,并以1997年的建筑法为代表,形成了C方阵,桑德和太平洋等公司均在其前后成为代表企业。C方阵中市政领域的很多公司,包括康达、鹏遥、国祯等,也都在下一次界面升级中转型成为A方阵的成员,但是,在工业领域,目前的EPC公司,很长时间内停留在C方阵的运营模式,只是在近期才努力谋求突破。

第三次界面升级来自地方政府转向土地财政后融资压力的日益突出,配合原建设部最早发动的PPP改革,两者不同的意愿殊途同归,为以北控、桑德等为代表的A方阵的形成提供了土壤,2004年的特许经营条例是投资运营服务阶段全面形成的里程碑。而B方阵则来自近年来地方市政国企的市场化改制,并以中山公用、瀚兰环境等上市公司为代表。A/B方阵不但替政府接通了市场资本,他们代替原有的事业单位或者“报销制”国企来采购市政环保设施的建设,并运营这些设施,在效率上均好于这些传统体制下的单位(北排为摘掉投融资平台的帽子而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和特许经营化也是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并提高整个C/D方阵的市场化竞争效率,由此带来了相关产业的成熟和发展。

政策刺激下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及应对研判

环保产业I方阵将应运而生

2014年,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改革力度空前,为理清诸多政策对环保产业的影响,E20提出了四元分析框架。从需求侧看,新《环保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对地方环境质量的责任,为环保需求的释放打开了天花板,并加强了效果导向的需求;从交易侧看, 《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4] 69号)提出推进环境绩效合同服务为地方政府采购环境服务提供了新的交易模式,还有对第三方治理的推动;从投资侧看,政府投融资方式的调整、PPP的推行和特许经营的深化,都将为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和环境产业打开大门;从产权侧看,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 43号)和《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 60号)等对市政存量资产的处置方向,混合所有制以及新增项目的PPP模式,都将加速市政环保产业大资本时代的到来。

财政部主导的新《预算法》所启动的系列改革配合PPP的推演,谋求逐步改变地方政府的收支体系,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导致重新划定央地分税比例和为地方开发新的税种,最终导向是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从经营土地转向运营公共服务。将以上政策趋势结合在一起,并考虑其未来完善和推演的方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为满足愈演愈烈的从环境效果出发的最终需求,配合金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创新和前述地方政府投融资方式的全面调整,I方阵(环境一级开发商)将应运而生(图3)。该方阵不但将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接地方政府的“银库”,而且还需要从政府手中接管更复杂的环境要素识别、项目规划(应用·PPP的社会资本发起项目的方式)和系统集成等责任,并最终在未来代替A/B方阵主导环保产业。

谁能成为I方阵,市场上的A/B方阵正在努力之中,北排的广西流域项目就是一个尝试的雏形;而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的其他金融、生态或园林领域的跨行业的上市企业也在期望抓住这次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中信、铁汉、东方园林就是他们的代表。谁最终能在这次大乱局中重新脱颖而出,需要的不仅是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融资能力,还需要有对复杂环境系统的集成能力和顶层结构设计能力,环境绩效合同服务将成为其基本商业模式之一。

不同环保企业在未来发展应具备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回到文章开篇的九官格,不同的环境子领域目前所处和未来将处在的产业服务阶段并不相同。以城市水环境为例,农村水环境走入投资运营的难度较大,但城市中的大部分子领域都有可能被整合进入城市水环境一级开发的领域,在海绵城市或者城市范围内的流域治理等概念中获得突破。就子领域个体处于不同阶段的不同方阵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也有所不同(图4),企业需要以此判断现在其核心能力是否满足要求,以及预判未来其能力应加强的方向,或者结合“长短板理论”合理确定其发展战略,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也可以以此判断其是否是正确的投资标的。

结语

环保产业展范文6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环保产业的范围。

我国环保产业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前一两年,环保产业仪指专门从事环保没备生产和其它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单位。现在,随着国家对科,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环保产业还包括诸如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所和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等。

(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我国环保产业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构成中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主体;其中环保服务业发展最快“九五”期间,环保产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了近两倍。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已达1080亿元。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环保产业仍属幼稚产业。目前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约为1%左右,同发达国家的5%左右的比例差距较大。

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7%,部分年份甚至超过50%,大大高于我国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这种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断加大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使环保成为淘汰落后生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行清洁生产,引导工业企业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促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二、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一)进入门槛不高。

十多年来,我国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洗礼,现有一万家左右。由于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的行业而言,整体利润比较可观,而且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断有新企业加盟,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二)企业分布的分散性。

因为我国的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各个产业部门,导致了环保产业管理上各自为阵、政出多门,使得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协调,综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三)我国的环保产业还很稚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我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由来已久,因此,这种差距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我国环保企业在转化、引进、吸收国外成熟环保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技术工艺的开发方面远远低于其它行业的转化、引进、吸收程度和开发程度。

三、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显示出来,环保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还没有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导致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产业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资源投入的市场氛围。如火电厂烟气脱硫,“七 五”期间国家开始安排重点攻关项目,“八五”开始实施示范项目, “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实施计划,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实,造成实施计划难以落实。

(二)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据有关研究表明,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投入应占GDP的1.5%,而我国到“九五”后期虽然达到1%,但还不能满足建设所需。资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建设6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后经调整为52个,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运行10个,未动工建设的10个。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几乎全部依靠财政 投资进行建设和运行维护,致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滞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运行下去。

四 发展环保产业的措施

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市场需求,要将中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一要靠增加环保投入,二要完善环保立法。

(一)增加环保投入。

多渠道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是实现环保产业有效市场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适当支持、依法监督下,靠企业、市场运作来实现的。我国一些地方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已开始探索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新机制。

(二)实施差异华战略。

我国环保企业要做大,就必须走与国外先进技术紧密合作的经营思路,整合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实现环保企业之间的强 强联合,并加大环保科技开发力度与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 的环境保护道路。

(三)加强环保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