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学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学汇报范文1
>> 收入分配、产权保护与社会冲突: 现代经济学视角下的冲突管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改革 公平收入分配与构建和谐社会 收入与分配 失业与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辨析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更应关注收入分配 调整收入分配 构建和谐社会 改善收入分配 构建和谐社会 改善收入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收入分配:困惑与认同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公平效率与收入分配 金融公平与收入分配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收入与分配》专题复习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年9月12日。和讨论。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象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对整个社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要矛盾。
现代经济学家对社会冲突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新的进展。如果单从冲突主体来分类,经济学家切入社会冲突主要有两条路径: 一是国家层面的冲突,如国际冲突、战争,包括内战[12]、种族冲突[3]以及冲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主要在宏观经济学领域; 二是个体层面的冲突,如对某些特定社会现象的研究(如犯罪、寻租等),主要在微观经济学领域[5]。Hirshleifer将社会冲突现象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之中,认为冲突经济学应该与交易经济学一起,并行构成微观经济学的两大分支: 基于双方均势基础之上的交易与互利行为以及基于单边优势基础之上的斗争与互害行为[68]。
古典经济学认为,任何竞争活动必然意味着某种类型的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要冲突行为发生在市场经济规则内部,那么冲突行为就是“系统中性”(system neutral)或“超系统性”(prosystemic)的[9],如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等在一些基本行为假设如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对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的策略分析。换言之,古典经济学家将各种形式的冲突都理解为与“合作行为”或“交易行为”相对应的“冲突行为”。在继承了这种传统的现代经济学文献中,冲突和社会冲突这两个概念也经常被交替使用。直观看来,冲突是一个比社会冲突更为宽泛的概念,对冲突行为的理解也涵盖了社会冲突,但现代经济学并不愿意强调其社会性或阶级性。这样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冲突被概念化为与交易、合作等相对应的理人的某种行为,但西方现代经济学缺乏对转型国家特有的社会冲突现象的研究,淡化了不平等对社会冲突的影响。概略而论,就是现有的经济学文献忽视了转型国家社会冲突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特征: 一是冲突的“群体性”特征,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收入分配性问题; 另一个是冲突的“产权不完全性”特征。
首先,转型国家的社会冲突更多的是介于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之间的中间层面的冲突现象,因此,转型国家的社会冲突带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冲突主体是阶层而非国家或种族。那么,群体的划分和由此而致的收入分配问题对冲突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Esteban和Ray最新的研究显示,经济不平等和两极分化是社会冲突的重要诱因[1011],但他们研究更多的是种族冲突而非社会阶层间的冲突。其次,转型国家由于技术和制度的不成熟,对产权的保护和相关法律建设滞后也是引起冲突的重要原因。Skaperdas和Syropoulos曾指出,不完全产权的危害之一是造成为获取有争议财富而起的冲突行为[12]。由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最新的《2012年研究报告》可以看到,征地强拆成为2012年我国社会秩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22.2%的与征地强拆相关,但产权保护并未成为现代经济学理解冲突的主要思路。
针对转型国家社会冲突的这两种特征,如何来调节和管理由此引致的冲突行为和现象呢?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必定具有合理、公正、顺畅的社会稳定机制。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并构建良好的社会稳定机制来调节和管理社会中的各种冲突行为,应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试图以产权保护和收入分配为出发点来讨论群体性社会冲突加剧的政治经济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在转型期的社会稳定机制构建建言献策。基本逻辑描述如下: 随着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在社会资源配置从扩散转变为重新聚集的背景下,整个社会也出现了一个再分层化的过程――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两极社会基本形成,社会结构出现多方面的断裂[13]1。这种社会分层化的扩大与两极社会的形成无疑为社会冲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根据社会资本的多少,本文将社会阶层分为掌握较多资源的精英阶层和较少资源的社会公众阶层; 政府提供不完全的产权保护,即由于法律并未健全,社会公众的部分私人产品会流入公共领域,而精英阶层由于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源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产品; 于是对于流入公共领域的产品以及本来就在公共领域的公共产品,精英阶层和社会公众通过博弈(投入各自的资源)来重新分配; 分配规则不仅依赖于投入资源的多少,同时也依赖于斗争的效率,而斗争的效率取决于相对于社会资本的另一种资源,即人力资本。我们认为,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一部分社会资本稀缺但自身人力资本较高的“能力型精英”,而这种“能力型精英”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谈判的能力或者改变斗争的方式,从而增加社会公众的斗争效率; 反之,这部分人如果在精英集团内部,他们又可以瓦解社会公众的冲突。如果精英不能很好地吸纳社会公众中的“能力型精英”,则其斗争效率就会降低,因此,精英就会愿意吸引社会公众中的部分“能力型精英”来提高自己的斗争效率,但又不至于因这些能人数量太多而降低自己所分配到的份额,为此,精英必须就如何对社会公众进行收入分配以安抚社会公众中的“能力型精英”来进行决策。
二、 模型分析
Hirshleifer首次将描述冲突行为的函数式称为“冲突的技术”(technologies of conflict)[6],而此函数式后来被经济学家广泛采用的名称则是“斗争成功函数”(contest success function)。本文借鉴了Hirshleifer的基本分析框架[68],即在一个“投入―冲突”的类生产函数中分析产权保护、收入分配和冲突的问题。当然,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本文对经典理论框架进行了适当改造。
首先,对于冲突主体的分类,通过简单的两分法来分出两个对立的群体显然是不完善的,但这种两分法对转型国家来说又是可以借鉴的。因为转型国家往往在特殊时期伴随着财富的重新分配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利益集团,而以精英和社会公众来区分则可以反映出这种利益集团与社会公众的分歧。
其次,以往的经济学文献通常以财富的大小来划分阶层,但笔者认为,在对社会冲突的研究中,财富是冲突的结果,而冲突的过程中起更大作用的是政治权力、身份地位、社会关系网络等以社会资本形态体现的资源。另一方面,相对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同样会对冲突产生影响,上文所指的这种人力资本较高的“能力型精英”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谈判的能力或者改变斗争的方式,从而影响斗争的效率。相对于精英和社会公众这两个较为笼统的阶层,本文中的“能力型精英”并不是独立的第三个阶层,只是一种影响冲突效率的流动的资源,这种资源精英阶层可以用,社会公众阶层也可以用。
最后,只是精英与大众冲突中的一种可见的比较剧烈的形态,事实上,包括犯罪、舆论争斗、政策的制定与出台等在内的各种冲突往往共同组成了整个社会转型期冲突的真实写照,但本文以为主要分析对象。
根据上文的均衡分析可以发现,在第二阶段,最后均衡的结果取决于R/G的大小,只有在R/G较大时,冲突才会发生。R是标的产品,G是受产权保护的产出,R/G也就是标的产品与受产权保护产品之间的比值。由于G越大,受到产权保护的产品就越多,那么被竞争的产品就越少。因此,若定义G/R为产权保护度,(R-G)/R为可竞争度,那么G/R越大,则可竞争度就越小,G/R越小,则可竞争度就越大。当G/R=1时,产权此时受到完全保护,可竞争度为0。但在现实中政府的产权保护是不完全的,对于社会资本较小的社会公众来说,其产出会较多地流入可竞争的领域。
虽然本文并未分析产权保护和收入分配两者之间的直接作用机制,但可以看到,这两者对于社会冲突的化解存在替代的作用,即一者的不足或可以用另一者的强化来弥补,这就为政策制定者(文中的“能力型精英”)短期内的政策时效打开了空间。当产权保护不够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适当强调收入分配,当收入分配难以进行时,政策制定者就必须加强产权保护。但从长远看,这两者得到制度上的支持才是平衡冲突的真正基础。
四、 产权保护与收入分配: 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
从经济学说史看,社会冲突被视为和不平等现象密切相关的孪生问题。亚当・斯密指出: “一个社会如果不对社会贫富差距加以必要的引导,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那么富人的阔绰,会激怒贫者,贫者的匮乏和嫉妒,会驱使他们侵害富人的财产,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14]272273阿马蒂亚・森在介绍他的专著《论经济不平等》时就将不平等和动乱视为同一而不可分的问题[15]。如何化解冲突、调和,一直是当今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提出,政府越来越关心分配改革问题,盖因政府同样认识到了不平等对社会冲突的重要影响。
护理教学汇报范文2
1项目概况
该项目采取“4+0”培养模式,专业培养计划由双方大学共同审定,教学计划所涉及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均在中方完成,美方课程由美方派遣外籍教师来校任课。学生在修习完教学计划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在获得中方本科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基础上,符合美方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美方大学申请学士学位。该项目目前已实施3年,首届学生已完成在校的学习。
2中美护理教育的差异
2.1课程设置
美方护理课程方式多样,如按照生命周期、健康模式等进行课程综合,并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1],设有当前社会管理急需的护理课程及护患沟通技能所必需的相关人文素养课程,如《灾害护理》《应急护理》《西方艺术》《西方文化》等,且人文课程占美国护理本科全部课程的1/3,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和护理责任意识。而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更多强调的是护理知识的系统性,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人文科学课程偏少,课程目标侧重于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和学生的研究不足[2]。同时,按照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标准,中医护理课程必须达到11学分~1分以上,且需根据我国国情开设相关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等,使我校全部课程门数和全部教学时数增多。
2.2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授课方面,美方灵活运用讨论汇报、案例分析、启发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中方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提问、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在实践课授课方面,美方并不注重具体的护理操作步骤和操作程序,而是鼓励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寻求更为有效地护理操作方法,中方则更加注重按照护理操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
2.3学习评估
美方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侧重过程评估及综合评估,尤其注重学生自主思维的考察,注重原创性,且评估方法多样。教师考核态度严谨,注重细节,强调学术道德,学生所写论文或者讨论稿一经核实非原创,则严格定为不及格;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者,降级打分;缺课率达一定程度的,必须重修。中方教学评估偏重理论考试和终末评估,虽目前也强调实践考核,但大多数学校未将该项分数列入毕业考核总分之中。因此,其通过与否并不影响学生毕业。
2.4重修规定
美方要求学生必须重修不合格科目,且在未通过该门课程考试前,学生不得继续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某一科目未通过考核,则必须进入下一年级重修该科目,直至重修通过后方能进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方则会给学生补考的机会,重修科目通过与否并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3思考与建议
3.1转变护理教育理念,充实人文课程设置
在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形下,应借鉴美方的护理教育思想,转变护理教育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加大人文课程内容,培养护生的爱心与沟通能力。为此,我校成立中美教学计划开发小组,在保留国家规定课程、我校特色中医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增加《护理沟通》《西方文学》《西方历史与文化》等人文科学课程,培养护理学生的人文修养及主动关爱病人的自觉意识。
3.2开展护理教学改革,加强师资管理,引进教学方法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3]的要求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通过开展中美教师座谈会,加强双方交流,借鉴美方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在护理理论课中适当引入美方教师所采用的课堂讨论、论文交流、调查汇报等教学方式;在实践操作课教学中,不拘泥既定的护理程序、护理步骤,开展自主设计及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改进评价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评估制度
美方注重过程评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评估,建立并制订过程评估制度及形成性评价方案,除理论性考试外,还应采取调查、汇报、辩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维、理论、实践、应变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实时考核,不断以考促学。
3.4结合国情开展教学管理,教学制度商榷修订
按照美方的教学管理规定,学生如一门美方课程未通过考核,则须在下一年级学生开设该科目时进行重修,且在未完成重修科目前,学生不得继续学习其他美方课程,这实质上导致了该生不能正常跟进教学计划,学习进度较其他同学晚了至少1年,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该生的实习和毕业。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困扰,我方对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进行了商榷和修改,尽量避免中方课程和西方课程在学习进度、考试时间等方面的冲突,为学生留出充裕的复习时间,并灵活运用学生的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加强中方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学生在顺利通过美方课程考试的同时,也能符合中方课程的考试要求。护理合作办学项目,重点要融入美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手段,充实前沿的护理理论知识,导入护理专业的世界发展动态,从而在护理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中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美方的护理教育理念及许多做法值得肯定,但在办学实践中也应结合我国国情予以消化吸收,整合中外双方特色优势创新突破[4],将引入美方的教学优质资源不断加以本土化,对双方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充分商榷,以制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护理高级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避免引进的资源“水土不服”的情况,为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焦红霞,袁力.中美两国高等护理本科教育比较及启示[J].齐鲁护理学杂志,2011,17(3):44.
[2]焦红霞,袁力.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全科护理,2010,8(9A):2338-23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2015-03-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001/200507/10295.html.
护理教学汇报范文3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口高职;护理
课题项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50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对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2]。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普专对口高职学生可通过自己已经学到的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对护理学专科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进行意义构建,并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协作中得到完善与提升;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及查阅最新的临床进展和研究文献,帮助学生完成每个知识板块的意义构建,成为促进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对口高职学生,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将2014级两个对口高职班作为对照组,采取与普专护理相似的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传统基础护理教学法,而将2015级四个对口高职班作为试验组,采取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
1.2 研究方法
在新型教学法中要求教师事先将所涉及班级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小组长,教师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将下一次上课学习单元任务进行概括介绍,并辐射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分配给每个小组完成。每个小组要完成该知识版块的理论课上的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课中的实验讲演。在每个主题的汇报讲演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同学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课堂主题汇报理论框架或者必要知识点由教学大纲控制,实验讲演汇报由教学视频控制,每位学生在汇报前需要准备自己试讲的资料,如果在准备中有所困难,应该由团队协作和老师指导完成。
1.3 考核方法
1.3.1 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成绩比例共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
(1)采用考勤和对课堂情况观察的方式考核学生上课出勤率、上课纪律、布置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情况,成绩比例分配为10%。
(2)采用观察与记录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为10%。
1.3.2 实践活动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成绩共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讲演训练两大方面。
1.3.3 期末笔试考核
期末笔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采用纸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
2 结果
研究过程中,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验后,试验组《基础护理》成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并且在假定对照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参与度、上课的兴趣性、学生自我感觉综合素质提升度均为2.5分情况下,请试验组同学对新型教学教学方法进行评分,评分控制在0-5分,以对照组教学法为对比基准,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中可以得出,学生对四个维度的评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法评分,表示学生高度认可这一教学法,并且在综合素质提升度这一栏尤其明显。
3 讨论
3.1 新型教学法有利于对口高职护理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回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知识,并结合自身实习或临床工作对基础护理操作的领悟,查阅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查阅文献、课堂讲授、沟通协作以及动手能力。并且,此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使基础护理学课堂讲授训练、实验技能讲演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最终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3.2 新型教学法促使学生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
该课程要求学生对基础护理课程内容有总体认识与熟悉,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医学基础知识及内、外、妇、儿专科护理知识,并对临床护理基础操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具有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和对本课程有兴趣、有学习的意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夯实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独立完成护理技术操作,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信息的整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及人际沟通等能力,为学生再次实习或就业夯实基础。
在研究中,也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知识探索范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然而,过分关注,会使这种理论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之中[4],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引导其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同时,因学生毕竟是大专在读,无论是学习自觉性及文献查新能力上都有限,因此,在同学试讲过程中,其余同学容易走神,在后续的调查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对于学生试讲,其余听课的同学因为其是学生,容易开小差,因此,如何在试讲中提高学生整体听课效率是此种方法中一个重要难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护理教学汇报范文4
【关键词】分配 护生层次;教学查房;护理教育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护理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检验护生是否掌握综合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形式。[1]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质量直接影响实习质量,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我院2006年以来对学生进行按层次分配负责教学查房,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本科106人、专科356人、中专87人为实验组,2002年7月―200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本科、专科、中专护生390人为对照组。护生全学年实习40周,要求全院每4周组织1次护理教学查房。
2 方法
2.1具体做法
2.1.1 制定计划 护理部在每届实习学生进点前即做好年度教学查房计划。每4周在28个科室中轮流安排10个病区的学生负责1次护理教学查房。
2.1.2病例选择和要求 选择病例为入院1周内具有代表性的一级护理或书面病重、病危的病人,包括诊断不明或疑难病例。
2.1.3资料准备 由被分配到的科室根据护理部的规定,安排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完成病人的查房资料。要求查房内容紧紧围绕能有效解决患者健康问题,杜绝或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能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获得较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2.1.4参加人员 在本院实习的全体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临床班主任、负责当次查房学生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和护士长、片区科护士长、主管教学的护理部副主任。
2.1.5形式 护生完成查房资料后,在查房前两天将资料交到护理部,让其他(她)学生预习。查房时由护理部主管教学的副主任为查房组织者,学生为查房责任人,采用多媒体形式;责任护生介绍查房病例疾病的相关知识、汇报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本病例在该科的护理亮点和目前尚未能解决的难点等;然后展开讨论,最后由负责科室的带教老师总结。
2.1.6教学查房效果评价 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对相关知识是否掌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带教老师对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
2.2 责任护生的选择
2.2.1对照组 责任护生由负责科室安排理论知识较扎实,整体护理知识相对较强的高层次学生担任。
2.2.2 实验组 护理部根据该学年实习学生中本科、专科、中专生的比率,按层次分配护生负责查房次数,科室根据护理部的计划安排相关层次学生负责准备;该层次学生以负责科室为主体,与其它科室同层次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查房资料。
3结果
对护生进行分层次负责教学查房后,2007年―2010年对教学查房护生的满意率从87%提高到96.6%,带教老师的满意率从85.2%提高到94.2%。
4讨论
4.1使教学进一步优化 对护生进行分层次负责教学查房改变了以往只重视高层次护生,不能提高全体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负责教学查房后促使学生人人参与,使护理教学查房与教学目标达到同步协调。
4.2 培养了护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组织管理及合作能力 教思维和教知识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要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能动地加工学习材料的过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技能操练,逐步把思维方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2]。负责查房内容的层次护生为了能解答参与查房老师和其他层次学生所提的问题,更好地扮演责任者的角色,查房前会认真准备,多角度寻求知识,多向思维分析问题,组织讨论,并归纳、演绎出本层次学生的观点,从而培养了护生的创造性思维。查房时负责查房内容的层次护生与参与查房老师、其他层次护生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在教学查房中,负责病区2~5名同层次护生中由谁扮演主持者、谁扮演病史汇报者的角色;如何选取病例;如何准备;如何进行;如何控制局面和时间等等问题,护生都必须在本层次学生中讨论,这一过程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了护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都是护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的过程,培养了护生的合作能力。
4.3 促进了师生、医护、护患的沟通 各层次护生要完成负责查房的重任,必须多方收集资料,除了参考网络、书籍知识外,还必须向医生、护士老师求教,促进了与老师、医生的沟通。同时,要达到良好的查房效果,护生必须与病人充分沟通,取得病人的同意与合作,从而促进了与病人的沟通。
4.4发挥了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护生到医院实习时即从医院护理部的实习计划中得到有主持护理教学查房的任务,让护生明确组织教学查房也是她们的实习目标之一。这样,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护生将认真参与全院护理老师的每一次查房,在实习阶段积极、主动求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反向促进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4.5 提高了护生工作质量 对护生进行分层次负责教学查房使护生体会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人,产生主人翁精神,查房前积极、主动、认真准备。同时,为了寻求正确、可靠的答案他(她)们详细评估病人,认真学习教材和参考书籍,虚心求教,找出病例中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未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在查房时共同讨论;使以往认为抽象、乏味的学习变成了积极寻求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愉快经历[2]。在查房的过程中,护生将所学的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贯穿其中,使整体护理得以实施。护生自己拟定的计划,会积极地落实在病人身上,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计划是否切合病人的实际,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了,护生将产生成就感,促进其再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5小结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主要是学习如何运用知识去发现病人的护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分层次安排学生负责教学查房避免了以前的教学查房安排高层次学生负责,造成低层次学生认为本层次不被重视,而不积极参与。通过指定层次学生负责查房专题,调动了每个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有利于护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每个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不断拓展自已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临床评判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奋发进取精神,使学生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从而使查房时讨论内容更深入,而不流于形式,得到了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一致认可,达到了提高查房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春梅.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09,17:53.
[2]吴春燕.阶梯式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9,3(23):740~741.
护理教学汇报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护理教学;高职护理教学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1]笔者利用这一教学理念在高职护理3年级学生的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总结汇报如下。
1 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准备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平时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已经学习,那课上做什么,怎么做,这给教学提出了难题,所以课前准备就显得尤其重要。
1.1 梳理知识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的框架为课前:绘制知识概念图,结合微课学习重难点知识,完成自我检测题,总结学习中的疑问。课前还会有1~2个学习任务需要每个小组准备课上汇报。课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小组汇报课前任务。导学案以纸质的形式人手一份。
1.2 抓住重难点制作微课 充分利用视频、图片、3D动画等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讲解重难点。将微课上传至班级QQ群供学生下载反复观看学习。《基础护理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针对操作课,教师录制操作视频,包括分解步骤视频和连贯视频。
1.3 针对知识点制作检测题 检测题以纸质的形式人手一份。
2.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利用手机观看微课,辅助教科书完成导学案和检测题,提交学习疑问。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搜集资料制作任务汇报PPT。
3.课堂过程 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2]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内化知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首先各小组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问,其他小组给予回答,教师总结。小组PPT汇报课前学习任务,其他小组和教师点评。教师出示案例,各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进一步内化知识。
2 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1.1教师绘制课堂评价表,对各小组的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学习任务达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每3个星期公示每个小组得分情况。
1.2教师绘制自评互评表,每3个星期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
1.3对学生的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评价。
2.评价结果:从评价表的得分看,学生的参与度是有很大波动的。一开始参与度并不高,3周以后,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临近考试,参与度有有所下降。就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使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但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与其它班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
3 存在问题
1.教师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何应对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就要求任课老师既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有敏锐的思维能力。[3]就笔者个人而言,虽然上课的大体思路是清晰的,但如何与学生一起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去丰满课堂,在实践中还是屡屡受挫的。
2.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于教师与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4]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观上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5]学生需要明白学习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客观上学生的人数太多,笔者教学的班级有60名学生,互动、交流、评价并不能全面覆盖每位学生。
3.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待提高 翻转课堂的一个实施重点在于教师能在课前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课前检测题的正确率,学生的疑问全依赖人工统计,及时性、精准度和学生覆盖率都无从保证。学习终端只是手机,导学案、检测题,各种评价表都需纸质打印,存在一定的浪费,也不能及时上传统计结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一个集资源下载、学习结果上传、师生实时互动、教师远程监控等功能的教学平台是迫切需要的。
教学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翻转课堂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变革[EB/OL].http:///con―tent/12/1 126/22/1658863―250423850.Shtml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王长江,李卫东.“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54―59.
护理教学汇报范文6
1 重视理论教学
让学生对传染病充分理解,并根据当前国内外以及当地传染病流行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讲授相应传染病护理学知识,如对人民大众危害较大、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艾滋病等应详细讲解;而对于经典传染病但现在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如黑热病、白喉、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可适当少讲或让学生自学。
1.1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一组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以及其它致病微生物。作为传染病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这三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传染病流行过程本身又受到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并介绍我国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得常见疾病,及让学生掌握按相关法律法规各项传染病报卡时间,特别是甲型和乙型传染病的上报时间。
1.2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成和繁殖,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受感染的动物等。其中,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不同病型和病期的患者传染病的传染力不同。非典型患者不易被发现,若得不到及时隔离与治疗,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典型患者的症状明显而促进病原体的排出与扩散,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如果得到及时隔离与治疗,一般不会引发疾病的传播[3]。病原携带者因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其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多少和携带时间的长短,更取决于其个人的职业因素和个人卫生习惯。
1.3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常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土壤、虫媒、医源性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侵入下一个易感者机体。
1.4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个人称为易感者;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2 传染科常见的危险因素
2.1 紫外灯射线:传染科的病房经常都需要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长期接触275-400nm波长射线的照射,会使皮肤出现红斑,甚至导致皮肤癌,同时还会使眼睛及肺受到刺激。
2.2 锐器伤:是传染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因传染科病房长期收治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患者,护理人员在使用注射器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容易发生刺伤,而感染上相应的疾病。
2.3 空气传播:病区环境空气中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含量密度较大,如结核病患者的飞沫及痰液、甲肝和菌痢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等,可以形成气溶胶扩散到室内空气周末那个,甚至整个病区,护理人员在病区走动时,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3 传染科安全护理规范
3.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克服恐惧心理:重视岗前培训,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护知识的培训,特别是一些新发传染病的防护,掌握自身防护知识。作为传染科的护理人员应克服害怕被传染的心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
3.2 严格操作:熟练掌握隔离消毒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旦发现疫情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汇报。严格管理各种锐器,特别是使用过的和带有血迹的锐器,建立针刺、体液等污染品及时报告和登记的制度。
4 重视临床见习与实习
每一章节的理论课学习完毕后,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临床中见习,熟悉病房环境,了解相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以“症状为主线、患者为中心、护理为任务”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开拓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以及知识应用的能力。缺乏临床见习条件者,可在课堂上学生们互扮患者、医生、护士及家属等角色,模拟诊疗过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安全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5 讨论
综上所述,作为医护工作者对于临床中传染病的治疗,要坚持预防为主,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五早,对于接触者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护理学时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性学科,而传染科的护理工作又具有其独特的专科护理特色,既要传染科医疗救护工作,又要从事隔离与预防工作,并且护理人员自身却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因此,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染科的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合护理评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工作热情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重视对患者及相关人群展开心理护理,从各个层面确保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通过中专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系统化学习后,能掌握传染科疾病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承担传染科的日常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春.当前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