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经济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经济价值范文1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较成熟,现在养殖户一般采用投饵机,加上增氧机,高密度粗放型养殖方式,这样在养殖管理方面还是相当高效的,但是这种方式,病害发生较多,增加用药量,而这两年饵料、渔药价格上涨,养殖成本自然增加不少,而且这样高密度高产量的商品四大家鱼价格相对较低,特别是最近几年,这种粗放的养殖方式使四大家鱼养殖效益下降较明显。四大家鱼这类传统养殖模式亟待改变,生态养殖、混合养殖、品牌发展是未来四大家鱼养殖模式开发重要方向之一,投喂配合饵料的的鱼品质较差,通过投喂初级饵料,如菜籽饼、豆粕等,严格控制密度,科学预防病害等生态养殖模式可以有效改进鱼的品质,例如江西省九江县赛城湖水产养殖的“四大家鱼+螃蟹”模式成为水产养殖提质增效的亮点“,鹤问”大闸蟹连获全国大奖。2014其年产草、鲢、鳙、鲫120万kg,螃蟹5万kg,水产销售收入突破1500万元,同比增长30%。而且由于是采用生态养殖,出产的水产品远销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大闸蟹还销到台湾,价格也高出15%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释义:第50条》还提出:养殖500g鳙鱼可从水中吸收57.85g碳;养殖500g白鲢可从水中吸收60.75g碳。在投饵养殖翘嘴红鮊等品种时,可以在养殖网箱外面加套网箱,选择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进行套养,利用食物链原理,充分利用残渣剩饵,消耗水中的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以达到有效控制水质。
二、四大家鱼养殖案例点评
据文献报道,在万峰湖就进行了不投饵式网箱养殖鲢、鳙鱼,其位于贵州、广西、云南三省交界处,是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电站建设而形成的电站水库,湖区面积176km2,总库容102.6亿m3,全年最低水温13℃,最高水温32℃,每年有240天水温在20℃以上,非常适宜温水性鱼类的生长。湖区不投饵式网箱养殖鲢鳙的模式,鱼类生长完全依赖水体中天然的基础饵料生物。以不投饵式网箱1000口,面积3.6万m2为例,通过3年的养殖,产量可以高达50万kg,经济效益较为可观。而且,增加不投饵式网箱养殖鲢鳙后,以前常见的“水华”现象基本没有发生,湖区水质得到了较好的净化。有养殖户结合丘陵山区,山坡地多、山坑塘多、天然草料多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四大家鱼为主的“鱼-畜-沼”立体养殖,其经济效益较好,且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山区以山坡地多、山坑塘多、天然草料多为突出特点,将畜牧业(猪、牛和羊等)粪便排放到沼气池,经沼气池发酵后,将沼气用于日常生活(作燃料,既可减少生产与生活成本,又可减少场地的环境污染),将沼液和沼渣放入饲料塘中(或在塘堤上种植青饲料)进行净化处理,经饲料塘(或塘堤上)生产的青饲料(如无根萍、蕃薯等)再喂鱼(或喂猪),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四大家鱼”的生态经济价值构建
生态经济价值范文2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荃础上,而且体现了生态价值论的荃本理念。在循环经济活动中人们以复杂劳动创造了价值,复杂劳动主要包括通过科技创新对工业工艺流程进行改造,通过系统工程协调工业布局。人们不仅在循环经济中创造了价值而且保护、节省和储存了生态价值,因为循环经济拓宽了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单位资源的产出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于没有解决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平衡关系,对劳动价值的单一追求,意味着对生态价值的忽视,这是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狭隘的致命之处。生态经济价值是循环经济富有特色的价值形态,体现了循环经济将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兼顾和融合的特点,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视野即经济活动应该具有环境良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经济价值是在劳动价值与生态价值对立关系基础上实现统一关系的产物,体现了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关系辩证法。
一、生态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
将经济与价值联系起来进行哲学思考,马克思做出了杰出贡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经济与价值的关系真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马克思的价值论贡献是伟大的,主要在于劳动价值论。当考察当下人类遇到的环境与经济关系问题时,我们发现仅仅以劳动价值论来说明现时代的自然资源、劳动、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当时的研究条件和应用条件,重点揭示了微观领域的劳动价值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作出了近似于忽略不计的处理。随着经济学的深人发展和人类经济生活的拓展,经济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劳动范畴。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威廉·配弟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在这里承认了经济财富的全面价值来源在于人类劳动和土地等自然资源。遗憾的是马克思赋予了劳动以价值,却没有赋予土地等自然资源以价值,而仅仅是承认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相容的关系。
由于自然物的使用价值是无法计量和难以比较的,而经济学基本上沿着数学化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经济学的发展没有重视自然资源,不仅仅是因为其与人类劳动的区别,还因为其不容易量化和比较的特征。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既没有价值当然也不能以数量进行比较的财富来源,在经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被忽略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前人的理论创造,也不能无视现实的要求。立足于现实,从逻辑上说,生态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补充,二者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我们仅仅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谈自然资源的价值是不合适的,因为劳动价值论的学术前提与生态价值论是不同的。比如说,以前人们说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该结论显然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是违背常识的。中国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当作价值的第一含义,现在看来,这些解释都将价值的含义作了狭隘的理解。相反《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把价值的常识理解当作价值的第一含义。"value:qualityofbinguseful。:desir-able:有用性,重要性,价值”。从常识的角度来说,价值既包括可以数学计量的劳动价值,也应该包括不能数学计量的,如使用价值。在使用价值概念中,汉语构词是偏正结构,暗示了“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理解。由于马克思明确划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所以就造成了学术界对自然物价值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谈到的价值不是“价值”,而是劳动价值,用劳动价值代替价值,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且很多事情就说不通了。因为就概念来说,价值的宽泛含义显然不是劳动价值所能涵盖的。但是把马克思理解的价值表述为“劳动价值”,那么自然物的价值就容易理解了:自然物不是人类的劳动创造,没有劳动价值,但是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所以显然是具有价值的。既然自然物有价值,那么保护环境和节省利用自然资源就合情合理了。要不,说自然资源没有价值,那么就可以浪费自然资源了,这根本说不通。
由于概念使用和理解上的问题,我们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的价值是指劳动价值,不是一般所指的“价值”。从逻辑上说,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应该包括所有的价值形态,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宗教价值,等等。这样的话,我们在劳动价值之外,就能够承认生态价值的存在了。生态价值的存在证明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来说是有价值的。从哲学角度来说,自然资源作为客体满足人类作为主体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价值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价值前提。没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肯定,循环经济的保护环境初衷是不可思议的。
自然环境不仅具有价值,而且具有人类所不能创造的价值。人类凭借自己的脑力和体力,长期致力于经济财富的创造,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创造巨额财富使得人类对自己的创富能力的认识急剧膨胀,人类获得了有史以来最积极的自信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创造一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创作力不能代替自然界的创造作用。美国科技界启动“生物圈2号”工程,目的是再造一个人类的生态系统,可是最终失败了。“生物圈2号”工程的失败让我们懂得,目前自然界是人类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实事求是地说,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创造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人类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在很多的方面并没有考虑到自然界生态循环的规律要求,比如工业流程的孤立设计就与物质、能量的自然生态循环相违背。人类与自然不协调的经济行为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及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告诉人们,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谦虚一点,人类经济行为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界的规律要求,人类的创造不能取代自然界的创造。人类社会不过是整个自然界系统的一个部分,这个系统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要取决于自然界的选择,这就是“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
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真、善、美多个方面。“真”的价值体现在人类科学研究、模仿自然界智慧等方面。“美”的价值就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审美对象、影响人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宗教等方面,其中自然界的经济价值是本文的主题之一。自然界的经济价值绝不仅限于传统经济粗放利用的自然资源价值,比如森林作为木材的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自然界经济价值的发挥取决于生态条件的状况。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资源,同一资源综合地发挥着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生态价值的作用,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体现为自然界对当代人类的价值作用,也包括自然界对人类后代的价值作用。人类后代的命运寄托于现有的自然资源能否有效的保护,也就是说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保证人类后代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其他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资源的基础价值,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以生态价值为基础的,生态价值的缺失将大大降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耕地的沙化就大大降低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人类的发展不仅是自身种的延续,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条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上,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有利于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发挥。
广义而言,生态价值不仅包括自然界对人类的生态价值,还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的生态价值。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对人类正面的价值作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界—人类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价值关系,人类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都体现了对自然界的良好价值。
二、循环经济:创造价值
既然生态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那么自然界创造的生态价值以及人类创造的劳动价值就是经济价值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就是说经济系统所涉及的价值类型至少包括生态价值和劳动价值。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主要是三类: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当然与此相应地就产生了三大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资本价值以及劳动力价值。从终极源头来说,资本价值来源于劳动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经济活动中主要包括两类价值即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运作模式,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在价值创造方面,必然具有更大的优势。那么循环经济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的行为选择,它创造的价值必然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不是自然界创造的价值。自然界创造的价值集中于人类经济活动开始之前。经济活动开始之后,主要是人类劳动创造价值,无论这种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相比较而言,循环经济要比传统经济更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循环经济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策略智慧。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循环经济创造的价值主要是由人类的复杂劳动带来的。
循环经济中的人类复杂劳动是立足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生态目的的劳动。具体来说,包括各经济环节的技术改造、工业流程重组、产业衔接整合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循环经济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经济环节的微观部分,而是经济运行的宏观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我们要改造工业流程,对工业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最终要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良性对接。
循环经济创造价值,“创造”一词在这里的意思决不仅仅是源头性的产生,还包括价值的储存和转移。在循环经济中,人们的劳动创造经济价值。人类节省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行为也是劳动,创造的是生态价值。人类的循环经济行为阻碍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对自然环境是有益的,这反过来又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态价值。当然循环经济创造的价值主要还是经济价值。自然界创造的生态价值在循环经济中被节省、储存和循环,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产成品上。人类减少污染排放而产生环境价值,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相对于传统经济粗放利用自然资源价值的方式,循环经济变相地创造了生态价值。在经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就会延长自然资源的存续和保护环境,所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
具体来说,循环经济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能源开发环节。在该环节,循环经济由于置人了保护环境的理念,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回采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重视开发可再生能源,而避免了由于大规模开发不可再生资源而威胁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区别和采取不同策略,就是基于循环观念的引人和理解。实际上不可再生资源就是资源循环生成极其缓慢的资源;可再生资源就是循环生成比较快的资源,如风、太阳能等。循环生成缓慢的资源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维持环境稳定和完整的生态作用,其开采和使用应该降低,否则生态环境将面临较大威胁,人类将难以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相反,循环生成快的资源具有无限的可利用量,并且大规模利用不影响环境的美丽、完整和稳定,没有明显的生态负面作用,并且充分利用了不断循环产生的大量资源和能源,为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2)工业“三废”的回收利用环节。适度延长工业流程,整合工业布局,对工业“三废”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既提高了单位资源的产品产出率,又减少了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增益作用。比如糖厂的甘蔗渣和甜菜渣可以用来造纸,造纸排放的废水可以用作水泥制造。(3)消费品报废后回收再利用环节。随着经济发展,报废的消费品数量日益增大,其占有的可利用资源相当可观,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对报废消费品中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比如报废的家用电器,其中有很多零部件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另外像汞等有毒的物质会因为不回收而污染环境。
总之,循环经济是将经济过程的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循环融合起来,协调经济循环与生态循环,减少两个循环之间的冲突,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
三、生态经济价值:循环经济的价值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诞生的背景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到循环经济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传统工业经济以“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造成大规模环境污染”为主要特征,该经济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负面效应,从而引发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心。为了确保人类的经济前景,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从微观上说,起步于工业流程的生态设计.如清洁生产,还有垃圾等工业排放物的再利用,但是由于经济属于宏观范畴,其涉及范围远远超过工业工程,在单一的工业工程之外,循环经济发展了不同的工业工程之间的复合设计、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业工程循环设计,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循环设计,最后是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复合设计和循环运作。这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反映了循环经济由循环工艺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历史。
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区别的关键在于不同的经济价值观,即在经济活动的价值追求中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目的。传统经济模式的目的是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更多的商品,获取利润,积累财富。由于人们对成本的理解是狭隘的,没有考虑环境成本,所以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式利用了甚至是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总之是牺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循环经济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基础上兼顾了生态环境的规律要求,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同时减少了排放物,有利于环境净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价值观上,循环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的差别是明显的。传统工业经济只追求经济价值,没有考虑生态价值等其他价值的意义。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经济价值,而且体现了生态价值,这种对多种价值的兼顾使得我们发掘出这样一种价值,即生态经济价值。所谓生态经济价值就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的价值形式,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兼顾的产物。循环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原有经济模式的调整,意味着过高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减缓甚至是负增长,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暂时牺牲部分经济价值,保护和发挥更大的生态环境价值。这是对过去片面强调经济价值的一种纠偏,纠偏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相对平衡。我们知道健康的必然是相对平衡的,相对平衡的经济活动、价值结构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经济单一地体现了经济价值,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经济价值,而且补充体现了生态价值,这是对传统经济的价值结构的有效调整。由此可提出如下问题:有没有一种经济模式单一地体现生态价值,而没有经济价值?在比较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是合乎逻辑的,但是从事实的角度来说没有意义。因为经济价值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核心价值,取消了经济价值,也就无所谓经济活动、经济发展和经济模式了。
人类现在的经济活动之所以要兼顾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一个系统,相比较生态系统来说,它只是一个微观的系统,该系统的健康运行要受到其环境的严重制约。经济活动的环境就是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宏观系统。有人说,经济学家把生态环境当作经济活动的一个微观系统来研究,而生态学家则把经济活动当作生态系统的一个微观部分来研究。这话说的是对的,学科研究的视角差异必然造成世界理解的差异。简单比较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谁比谁更宏观,没有太大的意义。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本来就不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不是一个谁包含谁的关系。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是一个交叉关系结构,两个系统有一个巨大的重合部分。如果说这两个系统没有重合的部分分别体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那么这个重合的部分就体现了生态经济价值。只有这一部分才最有价值,真正体现了这两个系统关系发展的前景,体现了人类对经济发展的期望。
生态经济价值范文3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LNOPT软件;景观优化;怀来县
中图分类号:F301;F205;N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587-07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13
Abstract: The LNOPT platform and G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fiv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build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ptimization model in the study area. The equivalent factor method of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fore the overall plan for land-use,land-use planning and after land-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was 9.533 3×108 yuan in Huailai. After land-use planning,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ecame 9.438 3×108 yuan, a decreasing of 1.00%. After optimizing land use landscape ecology,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9.928 2×108 yuan, increasing 4.14%. After the land use planning,the individual service values of land all had been reduced except the food production.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 all had been increased. Landscap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could achieve certain ecological effects. It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next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d use general planning;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LNOPT software; landscape optimization, Huailai county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并且保证生活质量这两部分的所有惠益。人类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其过程、结构和功能来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维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所必需的自然资本。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不可以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国内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诸多的理论和实例研究[2-5],国内研究者也分别从不同区域尺度进行了积极探讨[6-11]。研究表明,开展土地利用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定量分析和区域比较,对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在这种目标下,土地的利用类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诸多学者将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定量分析,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从而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和直观性[13-17]。这对维持生态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基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基础数据来源
根据《怀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怀来县土地利用现状(2010)》图件和文本等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即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依据《河北省统计年鉴》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得到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资料。
1.2 研究方法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起的土地类型变化入手,运用LNOPT软件进行研究区现状的景观生态优化,对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5项功能选取不同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景观生态优化模型,将地区的景观建设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并与现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LNOPT是2002年由Gruehn与Kenneweg提出,用于模拟中欧地区景观特色的生物评价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函子”按照排列顺序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动态反馈、数据层和多区域方法的运算。通过LNOPT的生物评估模型、社会经济评估模型和非生物评估模型这3个模型的平台分别对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进行数据转化、矩阵加权和数据计算。通过三步封装,提供一系列的计算,利用ArcGIS 9.3成图。
采用Costanza等[18]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对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土壤保护、物质生产、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娱乐文化和原材料9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得出研究区优化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
2 景观生态模型的构建
2.1 水源涵养功能模型
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意义在于研究区中的水资源调节程度。根据该区域中的河流、水库的地理位置,以及整个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和径流的调节作用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地区涵养水源功能是由于地表覆盖、土壤渗透和地形这3方面构成,它们主要受地表覆盖率,土壤渗透力,地形等因素影响。根据该区域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的特征,考虑数据可获得性,选择地形坡度、土壤渗透、植被覆盖度和含水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根据怀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降水分布情况、土壤以及植被覆盖,进行不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2 物质生产功能模型
从怀来县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选择能够直接生产产品的功能进行评价。根据生态系统提供的农产品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分级依据。评价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物质涵养功能,结合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产品生长条件,考虑该区域的数据可行性,选取土壤类型、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和坡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再根据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生长条件进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3 土壤保护功能模型
土壤保护功能的评价是在土壤侵蚀性的基础上,依据土壤侵蚀情况和土壤侵蚀对河流或者水资源的影响来进行评价。怀来县地形比较复杂,以山地为主,其中大多数都是坡度大于25°的坡地,该区域容易发生土壤侵蚀,是怀来县山区最为主要的土地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敏感性是方便分辨出土壤侵蚀的区域,分析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美国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包括坡面土壤流失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该公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的表达式为:
A=R・K・LS・C・P(1)
式(1)中,A为土壤侵蚀量,R为降水侵蚀力,K为土壤质地因子,LS为坡度坡向因子,C为地表覆盖因子,P为农业耕作措施因子。其中,农业耕作措施是人为因素。
从土壤侵蚀方程中,可以看出影响一个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有地理条件、水资源、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五大因素,这些因素同时可以被用来表示某个区域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根据怀来相关文献和获得数据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质地、水资源分布和距林场、林地距离作为评价因子,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不同等级划分,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4 生物多样模型
怀来县拥有丰富的植物类型和复杂的生物群落,而植物是鸟类分布和多度的第一影响因子。鸟类常常作为植物群落的指示物种,进而反映栖息地及周边生态环境。本研究选取大白鹭作为怀来县的生态多功能优化的焦点物种,通过观察怀来县鸟类的生物习性、栖息地类型、生态特征等进行分析。大白鹭是大中型涉禽,栖息于平原和山地附近的河流、水田、湖泊及沼泽地带,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摄食区域主要是河流、沼泽等浅水区域。从大白鹭摄食地区的距离来看,大多数是在距离巢穴大约5~10 km范围内,少数在15~25 km的范围内,极少数在巢穴周围约2 km范围内摄食。本研究针对大白鹭栖息地和筑巢特征,确定影响大白鹭选择栖息地的因子,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2.5 娱乐文化功能模型
怀来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官厅水库、休闲度假太师庄、葡萄庄园、自然风景区等户外游憩空间,游憩资源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征。本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各地区景点以及地形地类的分布情况,考虑研究区的数据可行性,选取坡度、土地类型、距农村道路和公路的距离、距水体的距离和距景区(特殊用地)的距离这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各指标的分级、赋值和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
综上所述,运用LNOPT软件平台的非生物评估程序对水源涵养、物质生产、土壤保护功能进行优化,运用生物评价程序对生物多样进行优化,运用社会经济评价程序对娱乐文化功能进行优化。首先是运用GIS软件对怀来县遥感影像图解译,并进行矢量化和编辑处理每个图形的属性,再运用插值计算,将其表面数据转化成栅格图层;第二步,根据LNOPT软件的应用程序,确实功能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因子的分值;第三步,对水源涵养的因子进行相关性检查,并且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分值;第四步,运用LNOPT软件平台,结合栅格数据,通过权重加权的方法进行计算;第五步,经过LNOPT平台数据验证模型以研究区现状为样本进行校正,确定该区域功能的景观优化图,结果见图1~图5。
2.6 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优化模型
综合以上水源涵养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土壤保护功能、生物多样和娱乐文化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建立综合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将其赋予相同的权重。将这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优化模型运用LNOPT软件中的矩阵加权方法进行叠加,根据最终分值确定怀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优化模型(图6)。它们形成了连续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高水平区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保障范围,是不可打破的生态红线,是需要严格控制和特殊保护的地带,应该纳入城市的禁止区域和限制建设区;中水平区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比较限制的区域,该区域可以发展农业、建设用地,适合开展一些旅游景点供给人们进行旅游和观赏;低水平区域是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如在城市周围增加绿化,减少建设用地。这种景观生态优化模型维护了城市的基本生态环境,是怀来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界线。
3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分析
3.1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计算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指生态系统产生生态服务相对贡献大小的潜在能力[19],将全国农田1 hm2粮食自然产量的经济价值定义为1,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示该生态服务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服务的贡献大小,本研究依据谢高地等[6]制定的不同省份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表,对怀来县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系数进行修正(河北省的修正系数为1.02)。
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等于当年平均粮食单产价值的1/7[20,21],中国2005年单个生态系统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为449.1元/hm2,结合2006年《河北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2005年环京津地区平均粮食产量为4 683.35 kg/hm2。全国地均粮食产量为5 896.50 kg/hm2,据此为标准对全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价值进行系数修正,确定该地区单个生态当量的价值为356.70元/hm2,据此可得到该研究区单位面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
本研究中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按以下方法进行归类:耕地――农田,林地――森林,草地――牧草地,水域――水体,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园地以本研究区的牧草地和林地的平均值为其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22]。
3.2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根据单位面积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和各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可以得出怀来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其计算公式:
ESV=∑(VCk×Ak) (2)
式(2)中,ESV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单位为元;VC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单位为元/hm2;Ak为第k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单位为hm2。
依上可以得出怀来县2010年各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量(表2)。
从表2中可以得出研究区现状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研究区域的林地面积居多,而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大,因此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最高,为3.541 3×108元。由表1可知,湿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比较高,但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受到土地类型面积的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仅4.149×107元。同理,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97 6×108元。研究地区中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现为负效应,其价值量为-5.557×107元。研究区现状的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533 3×108元。
3.3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由表3可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怀来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9.533 3×108元,土地总体规划后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为9.438 3×108元,总体减少9.50×106元。土地利用规划后,只有耕地增加了5.09×106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均有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园地,为6.27×106元,水域的变化量最小,为4×104元。
基于LNOPT软件的景观生态优化方案,对研究区的进行景观优化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有所增加,为9.928 2×108,增加率为4.14%。就土地利用总体景观规划后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言,只有林地减少了1.317 3×108元,其他利用类型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园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1.378 1×108元,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次之,为2.162×107元。未利用地因其单位面积价值量低,面积变化小,因此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最小,仅增加了4.2×105元。
生态经济价值范文4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神经管畸形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经超声诊断的34例神经管畸形胎儿。结果 34例神经管畸形胎儿中无脑儿16例、脑积水9例、单纯脊柱裂4例、脊柱裂合并脑脊膜膨出2例、无脑儿合并脊柱裂1例、脑积水合并脊柱裂1例、1例隐形脊柱裂超声漏诊,神经管畸形超声诊断正确率97.35%。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神经管畸形的首选方法。
【关健词】胎儿;神经管畸形;超声诊断
胎儿畸形是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神经管畸形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先天性畸形。超声检查能及早准确地发现神经管畸形,及时终止妊娠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本文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经超声诊断的34例神经管畸形胎儿以探讨超声诊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31643行超声检查,孕妇年龄23~37岁、平均26岁、检查孕周12~39周。
1.2 仪器和方法使用SDU450 XL; SIEMENSSONOUNEG20, HITA-CHIECB-6500;TOSHIBANEMIO10, PHILIPSIU22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孕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按检查正常胎儿的顺序,依次对胎儿各器官进行超声显像,对易出现畸形的部位重点观察,如头、脊柱等,对可疑部位反复进行多切面显示,对羊水过多或过少的孕妇更要仔细检查胎儿有无畸形。
2 结 果
超声诊断胎儿畸形119例,其中神经管畸形33例,1例隐性脊柱裂漏诊,均经引产后尸检或生产后证实,神经管畸形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7.35% 。33例神经管畸形胎儿中,无脑儿16例、脑积水9例、单纯脊柱裂4例、脊柱裂合并脑脊膜膨出2例、无脑儿合并脊柱裂1例脑积水合并脊柱裂1例。
3 讨 论
3.1 神经管畸形超声声像图表现临床上常见的胎儿神经管畸形: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还有小头畸形、颅内囊肿较少见。
3.1.1 无脑儿孕12周后正常胎儿超声表现为环状的胎头回声,无脑儿无论纵、横断和斜断扫查均探查不到清晰而光滑的圆或椭圆环状胎头回声,表现为不规则的光团回声声像图特点:(1)缺少圆形的颅骨环;(2)胎头端见瘤状块状物;(3)脑组织萎缩,外包以脑膜囊在羊水中浮动,常合并羊水过多、脊柱裂或脑脊膜膨出。
3.1.2 脊柱裂从胎儿背部纵断面扫查,脊柱两行强回声间距变宽或呈“八”形 、“W”形。横切面时脊柱丧失正常形态,呈“U”形,冠状切面时两条平行的椎弓骨化中心在裂开处增宽、膨大。软组织缺损的声像图为:皮肤延续回声中断。脊柱裂常合并羊水过多、脊膜膨出等。一般情况下,孕17~18周可显示脊柱裂声像图,孕20周更加明显。超声检查对小的隐性脊柱裂不易发现,应仔细观察。
3.1.3 脑积水在脑中线显示清楚时,一侧侧脑室>1.5或计算脑室率(即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中线到颅骨内距离的比值)。轻度脑积水:脑室轻度扩大,脑室率>0.5,双顶径与孕周相符;重度积水: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孕周,颅内大部为液性暗区,脑中线在脑脊液中漂动,脑组织变薄。
3.1.4 脑脊膜膨出颅骨缺损,颅骨回声光带连续中断,以枕部多见,相应部位出现大小不等、边界规则而清晰的囊性膨出物。脊膜膨出以骶尾部常见,胎儿颅骨或脊柱中线部位突出一囊性组织。
3.2超声诊断神经管畸形的价值超声检查可直观观察胎儿颅内脊柱结构的发育情况,可连续检查,快捷、无创、无痛,并及早准确地发现神经管畸形,及时终止妊娠,达到优生优育目的。神经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危害最重的先天畸形,文献报道约占胎儿全部畸形的20%~25%[1]。本资料中119例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神经管畸形33例,1例隐性脊柱裂超声漏诊,均经产后尸检或生产后证实,诊断准确率达97.35%,神经管畸形占全部胎儿畸形的28.74%,略高于文献报道。Chan等[2]报道B超对神经管畸形诊断敏感性93.1%,其中无脑畸形为100%,脊柱裂75.5%,脑膨出为53.8%;郑宏志[3]等报道B超对神经管畸形的诊断率93.1%;冯静等[4]报道超声于孕早期、中期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敏感性为96.5%,准确率高达100%。所以超声是诊断神经管畸形的首选方法。
3.3 超声诊断神经管畸形注意事项超声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典型的神经管畸形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在检查时应注意:检查应按一定顺序,多切面、多角度、仔细、全面地进行,特别要注意可能遗漏的细节,防止较小畸形漏诊,如隐性脊柱裂。在孕20周前侧脑室可有暂时性失调现象,孕20周前诊断脑积水应谨慎[5],侧脑室及后颅窝液性暗区在10mm内属正常情况,孕中期对颅内液体宽径为10~14mm没临界值的孕妇应动态观察,嘱2~3周后复查。早期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虽然意义重大,但应根据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查时机,切不可勉强作出诊断,必要时建议行羊水、胎儿镜等检查,还可结合母血或羊水检测[6]。对胎位不理想者,可活动或振动孕妇腹部后再检查。
3.4神经管畸形影响因素及预防神经管畸形是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类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异常并常伴有颅骨和脊柱的异常,目前公认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7]。孕早期如接触过量放射线、有毒气体、病毒和细菌感染、滥用药物等,均可造成胎儿头部发育过程停止,神经管不能闭合而形成神经管畸形。由于神经管闭合在第4周完成,应强调在孕后4周内服用叶酸维生素E、B,对预防神经管畸形更为重要,应加强孕期保健、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胎儿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遗传因素也是形成神经管畸形的原因之一,有神经管畸形孕史的孕妇,再患率可增加3%~5%[7],下次怀孕应间隔一年以上,使毒素得以排出,身体恢复良好,季节适宜时再考虑怀孕。对有异常胎儿分娩史者更要注意全面细致检查。
【参考文献】
[1] 肖坤则,张芝燕,高健,等.中国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中华医学杂志,1989,69(4):189.
[2] ChanA, RobertsonEF, HaanEA,et al.The sensitivity of ultrasound and serum alpha fetoprotein in population based antenatal screening for neural tube defects, South Australia 1986-1991,Br J Obstet Gynecol,1995,102(5):370-374.
[3] 郑宏志,马西,陕西省妇女儿童健康监测与分析,西安:陕西科学出版社,2004:73-112.
[4] 冯静,高瑞珍.超声对胎儿神经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
[5]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875.
生态经济价值范文5
【关键词】生态意识 文明城市 培育路径
现代城市是一个综合体,不仅人口集中,而且也是区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央文明委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如何用全新的理念审视和统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深刻反映了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而公众生态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是创建工作能否得取得实效的关键。
生态文明:创建文明城市的价值取向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主要载体。没有城市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而且,城市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反映、竞争力的标志,城市发展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将迎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普遍发展的新,同时,人们也面临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新问题,例如,如何建设城市文明,如何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人们对城市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关注,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探索城市发展方向,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寻求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途径,已经成为每个城市管理者乃至每个城市市民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和推进创建文明城市这一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对一个城市来说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标准主要有八项:(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2)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3)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4)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5)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6)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7)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8)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由此可见,实现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相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深刻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表征着人类社会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具体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注重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统一,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在制度层面上,生态文明强调在发展中始终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纳入到各项社会制度建设中,以建立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秩序。在物质层面上,生态文明倡导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在生产方式上要超越传统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清洁生产等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生活方式上则倡导适度消费,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不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总之,生态文明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渗入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因此,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解读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城市建设各个方面全面实现生态化转向,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生态意识:创建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
生态意识的提出及内涵。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1962年卡逊夫人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和1971年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报告,极大地唤醒了公众生态意识的觉醒,学术界对生态意识的认识和研究也由此展开并且逐渐深化。
1983年,俄国学者B.基鲁索夫提出“生态意识”的概念,认为“生态意识是指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解决社会和自然关系问题方面反映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问题的诸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和。”①我国有学者认为生态意识是“人对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的哲学反思,是对现代科学发展成果的概括和总结”。②著名生态哲学家余谋昌先生认为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③
总之,生态意识作为意识的子范畴,是人们在处理人类活动与周围自然环境间相互关系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哲学意义上来看,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观念反映,它反映了人类主体对自己生存发展于其中的生态存在即社会――生态系统的深层把握,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公众生态意识是生态忧患意识、生态科学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道德意识等因素的有机整合。简而言之,生态忧患意识,是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萌生的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生态科学意识,要求人们以生态科学的眼光审视自然、指导实践。生态价值意识,指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价值评价、价值取向。生态责任意识,指每一个人对生态保护均负有责任。生态道德意识,就是要人们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和思考判断生态道德行为的善恶标准。
公众生态意识对创建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公众生态意识体现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价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人是万物之灵”,把“最大限度地谋取和占有人的眼前物质利益”作为关注和思考的主要对象。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它是以极端功利型思维方式为其价值观基础的。而生态文明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克服传统人本文化的反生态性质,寻求一种适于人类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如前所述,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渗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而生态意识也是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来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蕴涵了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因此,二者在价值观上具有高度的统一。
公众生态意识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思想动力。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其变为客观现实。广大公众的生态意识,无论是生态忧患意识、生态科学意识、生态价值意识,还是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等,都根源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这一社会存在,同时对促进生态建设的实践又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尽管生态道德是一种软实力,但它却有着极其强大的推动力,只有它才能真正驱动人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于人的行为产生自觉的约束作用,从而大大减轻各种“他律”形式约束人的行为时所付出的成本或代价。总之,生态意识作为一种思想动力,必然会指引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等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实践活动,促使他们不断推动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
培育公众生态意识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全力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最有力的参与者。近年来,我国公众的生态意识在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加强,但从总体上说,目前的公众参与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果缺乏公众生态意识的支撑,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认识不充分,或者急功近利,不注意创建工作的规范性,就必然会导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文明城市的创建就不能顺利实施。另外,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创建工作涉及诸多方面,单靠一个部门或单位难以奏效,仅仅依靠科技、经济、法律和行政等“他律”手段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激发和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否则,就难以将生态保护理念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也难以使美好的生态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就会落空。因此,必须把大力培育和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务,从而更好地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程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多方协调:培育公众生态意识的有效路径
所谓公众生态意识的培养,就是通过各种培养意识的方法和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并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养成尊重和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从而能动地协调人与生态的关系,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总之,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大力培育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且使人们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协调,共同努力,着力打造创建文明城市人文氛围,是当前培育公众生态意识的有效路径。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生态文明科学的普及工作。党和政府具有为培养公众的生态意识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证和政策支持的作用。首先,要将生态文明科学纳入国民教育和再教育的体系,逐步把生态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程。其次,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体实施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的宣传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重要的环境纪念日、节日和重大环境事件为契机,组织公众喜闻乐见的环境宣传活动,形成一种浓厚的生态文明舆论氛围。再次,政府部门对民间环保组织要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政府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之间要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以更好地发挥那些非政府环保组织的重要作用。最后,政府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消费法规与制度政策,引导公众合理消费趋向;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
以社区为阵地,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么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④。社会生活环境是指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生活服务状况、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等。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首先,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等在内的配套设施,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其次,以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再次,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主要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宗教文化、生态传媒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要注重各类活动的教化功能,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例如要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动员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以公众为主体,践行生态消费实践模式。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认识论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的理论武器。生态消费是指符合生态伦理的科学消费方式,具有适度性、持续性、全面性、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特征,对提高全体公众生态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生态消费的理念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希望。首先,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奢侈浪费的危害性,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其次,公众要养成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对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品、食品不购买、不食用;对“杀食”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禽益鸟的做法应设法制止。再次,人们要注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娱乐、文化交往等方式以充实自己的人生,追求绿色享受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倡导社会其他成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共同为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而努力。(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本文为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创建文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048)
注释
①余谋昌:“生态意识及其主要特点”,《生态学杂志》,1991年第4期,第68~71页。
②李万古:“现代科学‘生态学化’和社会生态意识”,《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第9~13页。
生态经济价值范文6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是公司的客观独立的咨询活动,确保公司或组织运营的常规运营,并保障其工作效率,采用系统化的方式来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就当前来说,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扩展到集风险控制和公司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内容,因此对于内部审计价值的重新定位以及基本特点要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一、新经济常态下内部审计的基本定位和特点分析
在新的经济形式格局下,内部审计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效益和企业经营目标,其核心的工作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监控弊端转化为提高企业运营价值,如果提高内部审计的价值,提高怎样的价值,组织是为了创造价值,让企业所有者受益,提供价值的主要方式是提品或者服务,并且利用产品的服务价值。在手机和评估风险的时候,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和书面报告的形式,向管理员提出重要信息。
而内部设计的价值体现则主要是通过进入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促进公司结构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在当前企业管理中,少有专门的组织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这样的服务,而当前的内部审计就完全具有这部分的价值体现。
二、内部审计的价值提升表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内部审计的主要定义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但是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分会比较倾向于防护性工作,将审计的重点放在会计制度与业务程序,以及资产安全上,但企业的内部审计并不是简单的生产经营监控,更多的需要注意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是企业价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建立严格的监管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运营。
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有效的促进企业减低企业损失。一般来说,在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耗损大量的成本,而降低了审计成本,那么其价值也就相应增加。且内部审计需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尽可能的多做增值的业务,减少不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减少审计的资源耗费和成本浪费,提高内部审计价值。
另一个方面来说,内部审计的提升还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在未发现问题的时候,内部审计单位都在客观上会对企业的经历管理造成一定的威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俩说,内部审计部门通常等同于一个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以及人员业务活动,在企业运用过程中,各部门都需要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因而势必会保持较好的工作作风,通过强化管理秩序,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准,提高企业工作效益,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管理,优化企业价值链,增加附加值。
三、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内部升值的价值,体现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提高企业增值性的审计业务,能够高度匹配企业的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如何有效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需要几个方面的基础。
1.需要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
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运行的关键,在战略性的视觉下,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推广到各个层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通过内部审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团队,并通过后续的教育计划来实现战略视觉的审计要求。就当前来说,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审计团队,通过在管理层进行甄选,并进行两三年的学习和时间培训,从企业管理层中抽选出来的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的运作规律,懂得企业结构和运营流程,因此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审计和管理,同时熟悉和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特点,能够更好的进行沟通互动。
2.需要不断的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支持
在新经济形势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大部分都从事后审计逐渐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在平台上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电子应用软件,并使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的及时性,并且建立一套比较娴熟的审计流程,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的增加企业的附加值,提高审计流程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3.要不断的提高审计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理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管理理念也随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前的内部审计组织一般式建立在企业长期战略的基础上,将审计工作作为日常管理运用的一部分,并且有效的结合企业各部门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但是审计的重点工作还是服务于企业的组织目标和风险管控,通过把握审计的重点业务,并且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战略合作,有效的提升审计分服务质量,提升审计的性价比。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各部门的审计工作内容进行及时反应和跟踪,提升审计的服务效率,通过建立绩效考评,全面提升审计的服务价值。
四、当前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主要途径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以上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系统以及内部审计的运用价值链,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升内部审计价值所带来的价值。
1.要充分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利用
围绕企业的核心要素,通过信息流或者资金流将企业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将物料在此过程发生的增值以及给关联企业带来的效益,作为价值体现。通过供应链的模式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服务价值最大化,库存最小化,通过建立有效的企内部审计监管流程,可以有效的控制供应链的时间周期和物流质量,从而提升供应链价值,同时提升企业之间的互动频率,加强企业互动。建立稳定的企业内部协调机制,加强企业部门间的管理,共同承受企业风险。另外,需要加强企业的网络技术运用和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将供应链作为企业的重点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强调其战略战术,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重新组织管理流程,强化企业成员间的绩效管理。
2.要提高内部审计的价值链管理
加强该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管理,需要建立稳定的管理模式,用价值链的模式来提升管理效率。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企业最为核心的事项,通过强化企业组织价值的效率,关注对企业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业务及内容,通过向领导层提问搜集,并将这些信息的重要先后次序排好,进行先后的监督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管理有序。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加强审计部门与各部门的互动,审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人员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提高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整理相关的信息进行评估,而不是对孤立的信息进行评估,增加各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也能更加有效的进行组织管理,同时需要在部门间建立比较稳定的流程管理,才能有效的避免重复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价值。
3.可以通过集成化管理,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手段
加强企业的非现场审计,就需要建立起稳定的管理体制,通过加强企业的集成管理手段,有效降低审计成本,有效的改善当前内部审计与企业规模不匹配的弊端,加强内部审计对各部门不在现场的设计力度,就需要集成化的管理手段。同时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提升审计的全程监管,实现现代审计手段的电子化,建立相应的审计数据库,形成集成化的管理方式。
4.通过现代化手段加强内部审计的战略性决策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是组织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框架,与各部门的沟通流程,因此内部审计部门要相应的增加组织结构,提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协助下的界定职责,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总体去进行评估控制。在审计过程中,要提高审计的战略性,要求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和中长期规划的内容进行重点审计,对影响到公司生存的内容进行重点监控。一般来说,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企业的决策具有决定权,也就是说要加强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管,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管理地位,让其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活动中,才能有效的提升内部审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