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统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传统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传统教育

幼儿传统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区域活动 可行性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浩瀚无垠,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夯实幼儿生命的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要而有难度的课题。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优选哪些内容作为幼儿传统教育的切入点,以什么教育形式作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等成为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为此,我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和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等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结了一些可行性策略,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一、区域活动是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

区域活动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其特有的美和乐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成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积极的承载方式。

二、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活动同行。

民族传统文化是个大的概念,它包罗万象,涵盖文学、艺术、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因此在3到6岁的幼儿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找准切入点,从局部入手,从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入手。据此,我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渗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原本枯燥、深奥,幼儿不易理解的教育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幼儿喜爱的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开心、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特色区域。

在设置区域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开设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使整个区域活动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结合,凸显传统文化的特色。如:结合山西的饮食文化特点,开设了角色游戏区“三晋拉面馆”、“晋南蒸馍房”、“汾酒专卖店”等;结合民间艺术特点,开设了美工区“美丽新娘剪纸”、“小小布老虎”等;结合民俗文化,开设了表演区“小小秧歌队”、“小小旱船摇”等;结合地产特色,开设了自然区“山西煤炭、矿产自然角”,等等。每一个活动区都赋予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内涵,而使区域活动拥有了新的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浅显的方式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2.把握幼儿兴趣点,有选择地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领悟其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的兴趣点为依据,选择一些形式活泼、操作性强、形象生动、难易适当、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1)可以有选择地把主题活动中部分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如在晋商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在建构区融入山西特色建筑的活动,孩子们了解山西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创意搭建,兴致盎然。

(2)可以选择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某一特色活动为载体,进行区域活动。如:在山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社火”这一民间活动,人物形象丰富,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色彩艳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表演、装饰的欲望。美工区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运用自己的想象装饰旱船;动手区的孩子们用各种美丽的亮片和串珠等材料为秧歌服设计富有创意的图案;表演区的孩子们随着秧歌曲尽情地投入表演;角色区的孩子们为所有工作者准备着丰盛的山西面食;建构区在为社火活动搭建舞台;语言区的孩子们在为社火活动制作宣传册……孩子们情绪高涨,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在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中,感受着民俗活动传递的快乐情感,感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收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3.特色区域的材料投放。

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做到“三结合”、“四根据”,即结合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投放材料、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投放材料、结合地方特色活动投放材料;根据特色区域设置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特色活动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根据活动发展情况阶段性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应包含图片、制作原材料、音像制品、成品与半成品等,以支持、满足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需求为原则。

三、教师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指导策略。

1.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创设、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

2.支持幼儿在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对外来文化要适当接纳,形成客观、平等的态度。

3.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为目的,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内容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华。

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好区域活动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5.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要以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为铺垫,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6.活动后的小结,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从表面的形式提升为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层次,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幼儿传统教育范文2

投身幼教 初心不变

二十多年前的李燕红还是一个刚刚从幼师专业毕业的小姑娘,本着对专业的热爱,她坚定无疑地选择了幼师这个职业,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她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在工作岗位中。在幼儿园工作的期间,她累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这也为日后金河启明星幼儿园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李燕红有时候会不由地关注当地幼儿园的行业环境。正是因为这份关注和思考,她意识到当地幼儿园资源的匮乏。从零到一注定是一个艰难和充满风险的过程,可年轻气盛的李燕红不畏困难,毅然决然地展开了金河启明星幼儿园的筹建工作。

2004年8月,金河启明星幼儿园成功开园,从筹备到开园,再到今天,这期间充满了多少酸甜苦辣,自然是李燕红最有发言权。如今回想那些过往的经历,李燕红感慨地说道:“那些艰辛是一份宝贵而难忘的人生经历,也很感恩这份经历,未来于我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好金河启明星,让它继续承载我的幼教理想,更好的履行我的幼教使命”。

如今金河启明星幼儿园已经开园近十三个年头,随着园区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师资力量的加强,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幼儿园位于樟木头镇金河社区古坑村,占地面积近4300平方米,现有400余名幼儿。对于金河启明星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李燕红表示还不够,师资力量是幼儿园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选拔教师时,她最关注的除了教师的专业水准以外,更看重老师的礼德修养。

推崇传统 礼德以教

本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衷,李燕红说:“只想做对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什么样的教育是孩子终身受益的呢?自办园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古言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即一个人幼儿时期的言行举止决定了其长大后的性格品质,也因此从古至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会对孩子施之以品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长河沉淀的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演变发展,科技如何日新月异,那些传统教育诸如礼德教育的精髓都值得我们去学习、铭记、践行。作为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倍加推崇,于是提出“传统的礼德教育”特色课程,也因此将其融入金河启明星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之中。将传统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金河启明星幼儿园,礼德教育是日常教学的重中之重,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老师们更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德礼教育的要点,让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幼儿在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和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性格品质。

走进园区,记者发现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文化墙上的彩绘,巨大的“礼”、“德”、“志”三个字,与之匹配的内容有古代诗歌诸如《长歌行》、孔融让梨的故事、尊重师长的短训等等。这面文化墙只是李燕红推崇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小体现,其更多的体现在幼儿日常的思想和言行教学之中。

探索特色 感恩示先

关于德礼的教育其实是一个难以言传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意会的过程。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都不尽相同,成长环境也各有差异,施之以相同的教学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李燕红就要求老师们更多一份观察、更多一份耐心,针对每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最终统一的目的。

经过实践和理论的长期摸索,李燕红在金河启明星幼儿园开展的“传统礼德感恩教育”特色课程,每学期设立“礼德感恩教育月”,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各种与之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和家长都有所感悟。提到“礼德感恩”课程的成果,李燕红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列举了几个小例子,譬如有的孩子较任性,爱发小脾气,经过学习后,变得有礼貌,懂事了,会体贴父母师长,主动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有的家长在孩子和老师的影响下也纷纷有礼了起来。

幼儿传统教育范文3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应用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应当接受早起的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中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使得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时促进幼儿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文化不仅是人类在发展中积累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对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等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1、诵读传统蒙学经典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的实施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一般来讲,幼儿有着多记性而少悟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精髓,那么,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选择传统启蒙读物让幼儿诵读,选取的读物有《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因为这些读物都是具有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双重功能,幼儿在诵读传统蒙学经典过程中,不但体会到中国古汉语的文化魅力,也逐渐的提升其素质[1]。由于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共性,大致上采用对偶与韵语等形式编成,因而与幼儿的语言思维特点相互符合,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便于幼儿学习和诵读。在内容上,有利于幼儿的记忆和联想,对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增强整体的教育效果,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尤其是充分的运用传统节日实施教育,继而为幼儿各个方面的素养得到提升发挥关键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为了确保幼儿对社会民俗习惯和礼仪规范等有所认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以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要在实施隐性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对悠久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期间,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进行汲取,科学的进行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再设计教学方案,定期开展具有专题性的节庆活动,促使幼儿在节庆活动的熏陶下培养其情感[2]。首先,设计恰当的园所标识。为了保证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传统文化更加喜爱,需结合园所名称,合理的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故事,继而在循序渐进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设计主题空间。当每年的二月份幼儿回幼儿园时,可以举办元宵节灯会,或者是采取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环境富有年味,在亲子游园会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3]。最后,大力开展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促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教师要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要组织幼儿做粽子与月饼,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快乐和喜悦。同时,幼儿对传统,民俗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学会分享和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此外,在新年,教师要设置中国结编结赏和传统剪纸等活动,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使得幼儿对传统艺术有深刻认知,继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其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游戏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通过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其体验更加丰富,对幼儿的良好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常情况下,传统民间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幼儿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幼儿的能力,可以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间接的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为幼儿的表演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传统民间游戏,通过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实现对幼儿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等,使得幼儿在娱乐中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由于有些游戏有竞争性和规则性,对增强幼儿的进取心发挥了主要作用,也有利于幼儿通过参与传统民间游戏学会遵章守纪,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提升了幼儿教育的高效性。总之,在幼儿教育中,为了促进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对幼儿实施早期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质量有显著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实施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其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通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宏.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幼儿教育的分析[J].才智,2015(23):180.

[2]张文君.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的结合[J].黑龙江科学,2015(13):146-146,145.

幼儿传统教育范文4

我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人们的劳作、生活中产生、发展的,蕴含了中华民族团结、勤劳、勇敢、向善、爱美、朴素的精神,是中国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可见,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的熏陶。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最初步的体验就是爱的体验。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与情感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幼儿情感易受感染的特点所决定的,爱的情感需要从低到高逐步发展、深化。

我园地处历史悠久的江南地区,这里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民间更有许多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能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深切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我园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并通过选择在本地具有广泛影响和承传的传统节日,对幼儿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下面,就谈谈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1从萌发幼儿的情感入手,分阶段进行教育

1.1对幼儿进行爱家庭、爱幼儿园的教育。

受年龄及认识水平的局限,小班幼儿对家乡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概念还不能真正理解,难以萌发爱的情感,而对自己生活的家庭、对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亲人及幼儿园,他们却较为熟悉。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家庭、幼儿园都不爱,是根本不可能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因此,我们把小班的"爱家、爱园"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初级阶段,让幼儿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产生爱的体验。如"我爱我家"、"我爱幼儿园"、"我爱过节"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温馨亲近、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爱,自然地萌发爱家庭的情感。由此在爱家庭的基础上萌发爱幼儿园的情感,加深感受"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可见,对幼儿进行爱家庭、关心同伴、尊敬长辈的教育,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

1.2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劳动者的教育。

爱家乡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从爱亲近的人扩大到爱劳动者;从爱家庭爱幼儿园扩大到爱自己生活的家乡。适当选择与幼儿的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和可以产生情感体验的具体形象的材料、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有计划地加强爱家乡教育,把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寓于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我们通过带幼儿参观社区、公园,让幼儿感受家乡风景的优美秀丽,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望。幼儿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爱的情感逐步深化。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儿童培养成为会生存、会共处、会学习的完整儿童。幼儿年龄虽小,但也是大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所学所用的一切知识经验最终都要运用到生活中,回归于社会里,社区既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人文、物质资源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把它当作幼儿园教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让幼儿走出园门,走进社区,在这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里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积累生活经验。

2抓住一切有利契机,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节日庆祝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存在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因此,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居住的地方,从幼儿园,从家乡开始,逐步扩大。我们主要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并从中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而激发幼儿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到来时,幼儿园、教室里到处都呈现着一派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为了庆祝佳节的到来,幼儿园也开展了"欢欢喜喜闹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这一习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从活动中感受自己动手画元宵、做元宵、自己尝元宵的快乐。活动前,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穿戴好自制的围兜、"厨师帽",一个个神气的站在操作台前,很有大厨的风范。在活动中,孩子们看到老师像变魔术一样把糯米粉变成了面团,再搓成小圆子,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别看他们的年纪小,可他们搓汤圆的认真劲儿一点儿也不输给大人。不一会儿,一粒粒的小圆子就像一颗颗珍珠般出炉了。在品尝元宵时,孩子们更展示了他们大方可爱的一面,有礼貌地邀请别班的小朋友、老师共享劳动成果,使孩子感受和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祥和、快乐的气氛,感受了与同伴、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流露出热爱幼儿园这一温暖大家庭的情感。"欢欢喜喜闹元宵"这一活动就像圆圆的圆子一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生动、亲切的元宵节活动让孩子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实际上也就是孩子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情感体验。

3密切家园联系,家园同步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

幼儿传统教育范文5

一、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目标

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及身心发展情况,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制定了下面的目标:感受节日的气氛,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启蒙教育;丰富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提高教师解读孩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需遵循的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开展节日教育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知识为基础,在选择节日活动内容时,教师应考虑保证内容的准确、真实、科学。同时,节日教育应遵循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

二是生活性原则。节日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进一步拓展生活经验,获得全面发展。

三是与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的节日教育也应积极争取家长与社区的支持与配合,这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条件。

四是开放性原则。节日教育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注重预设的课程内容,又有生成新内容的空间:既要重视显性内容,又要重视隐性内容的教育价值。

五是情动性原则。在节日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节日的氛围、情景,调动幼儿的情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从而达到情感迁移,使节日教育收到实效。

三、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和主要操作措施

一是选择节日,确定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因地域差异还存在着一些差别。笔者对这些节日进行了一些筛选,确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主要节日作为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同时根据本地区的民俗习惯,将“立夏”“重阳”这两个节气也加了进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现有发展水平,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

二是关注兴趣,生成内容。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孩子的主动发现为核心的。比如立夏,在笔者生活地区有“斗蛋”“画彩蛋”的习俗。孩子们带了熟的鸡蛋、鸭蛋或鹅蛋到幼儿园,玩“斗蛋”的游戏:互相敲击对方的蛋,壳先破为输。孩子们认为大蛋肯定会赢,结果却不是想象的那样,于是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一讨论一实践一总结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什么样的蛋壳最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有当教师的要求真正与孩子们的兴趣结合,才能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也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

三是创设情景,主动感知。教师们根据节日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活动室、主题墙、走廊、门厅、大门等,进行精心设计与布置,突出节日的独特性,在环境创设中力求做到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平面和立体相结合、教师和幼儿相结合的特点,让孩子在环境建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如春节过后的元宵节来临时,正赶上新学期开学,我校教师在活动室贴上对联、福字,挂上中国结,营造出节日的氛围;在主题活动区里,为孩子们准备了十二生肖排序卡,方便他们排序、接龙;美工区有橡皮泥、模具、彩纸、彩绳,供他们能做出美味的“汤圆”、花灯,这些安排使孩子们参与进来,乐在其中。

四是动手操作,体验快乐。传统节日活动中涉及的很多内容都与民俗民艺有关,而对于幼儿来言,这些民俗民艺就是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如端午节时我们开展了“浓浓端午情”的主题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彩色丝线编“长命缕”,设计漂亮的“虎头鞋”,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五是整合课程,渗透教学。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的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笔者认为,要想把节日作为教育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传统节日渗透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并进行相互整合。

六是家园共育,传承文明。家庭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自然传承的桥梁,以家园互动为载体开展幼儿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深刻影响幼儿的精神世界。

首先,教师可在活动室展示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计划,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还请家长有意识地添置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的书籍,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

其次,幼儿园还可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端午节时,教师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孩子们忙着洗米、洗粽叶,而妈妈、奶奶忙着包粽子,大家共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幼儿传统教育范文6

对于纳西儿女来说,纳西族童谣的教育工作也是我国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纳西童谣可以说是纳西族文化的灵魂,是丽江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纳西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是使纳西儿女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纳西族的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的重要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要保护纳西童谣,我们必须从幼儿入手,使它成为传承纳西童谣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幼儿教育中纳西童谣教育存在的的误区

一直以来,传统的纳西童谣逐步受冷落。广大少年儿童失去了接受本民族童谣教育的土壤和条件,对自己民族的童谣越来越陌生。我们必须从幼儿教学入手,大力加强幼儿教育中纳西童谣的教育,使它成为传承纳西童谣的一个重要渠道。以下是一些本人对幼儿教育中纳西童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的浅略研究和经验总结:

1.忽视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学模式落后介绍音乐——教律动(教师示范动作幼儿模仿)——练习(分组)——复习巩固律动(表演)。这种幼儿只是单纯的注重观察、模仿、练习的模式,只为学会和达到老师的要求而机械的动作的教学,往往忽视藏在纳西童谣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2.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在纳西童谣教学中忽视幼儿的情感的愉悦,幼儿常为学习新的纳西童谣感到疲劳,为重复旧的动作而感到厌倦,部分幼儿还为不能完成一些“别扭”的动作而感到沮丧。

3.幼儿在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格式化、程序化的动作使孩子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不能真正的感受纳西童谣所带来的快乐。造成以上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幼儿在纳西童谣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认识不够,对纳西族童谣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和完整。

二、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传承纳西童谣的具体做法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的认识到:在我们纳西族传统文化中适合幼儿习唱和用于舞蹈表演的部分相对很少,集中介绍和适合对幼儿进行纳西族童谣教学的教材也十分匮乏,且大部分幼儿园教师也是缺乏相关纳西族童谣专业知识和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

1.加强作品选择,拓展审美视野,精心选材(1)必须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纳西童谣幼儿纳西族童谣教育应从感受入手,让幼儿先感受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理解,因此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纳西童谣,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就容易接受,幼儿都亲身体会的经验,理解得比较深,从而对音乐也较感兴趣。(2)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纳西童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纳西童谣的兴趣,使得幼儿在听到这些纳西童谣时,就会随着旋律手舞足蹈的跳起来。(3)选择多种体裁,特点鲜明的纳西童谣纳西童谣和舞蹈异彩纷呈,让幼儿感受各种性质的童谣,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来丰富孩子的情感,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生动,能够更加自然的表现出纳西族童谣和舞蹈的特质。

2.诱发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充分激发对纳西童谣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幼儿对民族的童谣感兴趣,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对纳西童谣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纳西童谣感受力是幼儿学习纳西童谣和律动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纳西童谣和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童谣作品的欣赏,让幼儿直接感受美,从而引起幼儿对纳西童谣的注意和兴趣。

3.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熏陶幼儿对纳西童谣的感染力环境对幼儿的印象是深刻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由于童谣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我利用晨间接待、早操、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为幼儿播放纳西童谣,让纳西童谣时时萦绕在幼儿身边,同时随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纳西童谣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机的组织深化幼儿进行纳西童谣教学。耳濡目染的让幼儿体会纳西族童谣的魅力之所在。

4.有效组织,充分理解、创造、表现纳西童谣的美(1)有意启发思维,感受表现作纳西童谣美在幼儿的纳西童谣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幼儿感受力的强烈意识,以感受活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为起点,随时强化。(2)有序组织引导,化难为易,理解表现纳西童谣美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让幼儿由由易到难,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从中理解和表现纳西童谣美。(3)有机引导感受,创编动作,表现纳西童谣美动作是幼儿感受与表现纳西童谣美的一个好方法,幼儿动的过程是倾听/感受和表现的过程。幼儿对纳西童谣感受了,理解了,就不会依样画葫芦作简单的复制,而是有了新意,表演是在脑中有了意境,有了联想,新旧表象的重新组合才能有再造想象,才能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