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物流;低碳物流;可持续发展

人类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高峰,但当我们回望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我们为了盲目的获得经济利益已经使我们栖息的家园满身伤痕。温室效应、雾霭、酸雨等现象频繁的出现,时刻在提醒我们,当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最值得人类关注解决的问题。而低碳物流就是在这个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措施。

所谓的低碳物流主要是指在物流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排污染为目标,尽可能的减轻物流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整个物流活动的低碳环保化。想要实现物流产业的低碳环保,首先必须达成两方面需求:一是减少物流运输中碳排放量;二是优化整个物流产业的系统流程。通过实施低碳物流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物流产业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人类对于自己所生存的地球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大,在这其中非常急迫需要改善的就是汽车所排放的尾气造成了温室效应。而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车辆尾气的排放的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所以只有积极普遍的发展低碳环保型物流,才能较为有效的减少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污染气体的排放,所以说低碳物流可以有效的降低物流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这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渐减少,运输能源的价格不断攀升,这对于物流产业来说增加了很大一部分成本。而如果倡导低碳环保物流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减少碳排放量,这么做不但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车辆消耗的能源也必将有所降低。从而可以大大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就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这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

在物流产业中逐渐形成了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理念,可以对其他相关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人们已经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低碳环保的物流理念可以影响、促进整个运输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

二、物流产业低碳环保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阶段发展低碳环保的物流产业急需较高的技术水平,这就提高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投入。而我国政府也就此推行了一系列的低碳环保物流发展的政策,然而就当下低碳环保物流发展的水平来看,政府推行的政策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物流企业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

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自从“低碳”概念出生以后,各国普遍展开了尝试经济发展方式与低碳环保理念相互融合的方式,然而,民众对低碳这一概念的了解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对于物流产业来说,也势必推行低碳环保发展的道路。但我国的物流产业产生的时间还比较短,其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低碳环保的物流概念进入我国的时间也是较为短暂的,因此还有更多的物流产业并没有意识到实行低碳环保理念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所从事低碳环保物流产业的人才还较为缺乏,培养力度仍需加强。当前虽然我国有很多高校和研究所都陆续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但其较少开设低碳环保物流方向的课程;其实有所开设其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尤其是课堂学习也实践脱节,高校对低碳环保物流的相关教学和研究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这些都导致了低碳环保物流产业的相关人才储备不足。

我国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重点在于如何才能够实现低碳环保物流的实施。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能建立起专门来规划和监督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部门。

三、对物流产业低碳环保发展的几点建议

大力促进物流产业的低碳环保发展,首先最主要的就是政府加大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低碳环保物流产业的发展。想要减少物流企业的排污主要是指碳排放量,首先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碳排放标准,用行政手段确保我国物流产业必须想办法减少碳排放量。同时政府还应该更多采取一系列促进利用新型环保能源的税收政策,给使用的物流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让物流产业以低碳环保的形式转型发展,首先要提升企业与民众整体的低碳环保意识。政府应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出台相关的低碳环保物流的指导性政策。

推进低碳环保物流产业的实行试点。积极把新技术新理念与本地区的资源特点相结合,低碳试点工程的开展,还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很显著的示范效应。

对低碳环保物流技术的实际应用,加快新型物流产业的结构调整。通过对体制的创新,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优化升级,改变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倡导发展推行现代物流业,科研部门积极进行低碳环保技术研发创新,要逐渐形成以低碳环保理念为产业特征的物流体系。

对于低碳环保物流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等科研机构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发展在职人员的低碳环保教学培训体系。政府应该对高校中的物流专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还要注重加强高校物流教学与国外物流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深入学习国外优秀的低碳环保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逐渐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辉.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10年第7期。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环保产业、WTO、趋势、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 X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我们国家对于环保产业上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都有哪些,

我们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定义在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在前一到两年里,环保产业指的是一些企业单位,而且是专门从事环保设备以及环境保护的,如今,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把国家各部委直属的研究院以及生态建设的企业单位也归入到环保产业中去。其次,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发展经历的过程,我们国家环保产业已有十余年的发展了,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技术服务,有针对性的对某个环保治理的项目提出技术方案,组织规模不大,这是这个阶段的特点所在,第二个阶段是项目承接,这个阶段存在的特点就是一条龙的服务,不但可以为环保项目提供设计、施工,而且还包括调试与运营,规模较大,第三个阶段就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以产品营销为核心,依托于企业的品牌,内容包括目标融资,项目承接,产品营销以及技术服务等,市场的洗礼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环保企业努力的方向。最后,我们国家环保产业存在的特点,具体如下:第一,进入门槛太低,十余年来,我们国家的环保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的洗礼,目前有一万家环保企业,环保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所以,有很多新的企业加入进来,并且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第二,企业分布的过于分散,由于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分布比较分散,几乎各个产业部门都有涉及,这样一来,环保产业管理上就出现了各自为阵的局面,导致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投入没有统一的指导与协调,缺乏综合管理的力度。第三,企业的规模大多数是中小型的,虽然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已发展了很多年,但是没有步入正规,其一,我国的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二,企业在转化、引进与吸收国外环保技术与设备方面与其它行业相比太低,所以,对于中国的环境处理技术来说是无法满足需要的。

二、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的种种问题

首先,需要治理大量的污染,有很大的市场需要继续开发,其次,我们国家的环保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发展不易,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第一、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环境保护,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投入实际到位的太少,第二、我们国家的工业经济形势太差,企业在投资环保方面无力又无心,虽然也有投资方面的不到位,治污成了形式,没有起到真正保护环境,第三、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意识太浅,环保总排不在前面,第四、民众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一直生活在环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也变的麻木了,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虽有了环保意识,但没有太高的要求,第五、行政对地方的保护,市场得到严重扰乱,这也是环保企业一直反映的问题。第六、外国环保企业利用资金的优势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的竞争,对国内环保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第八、没有走向世界,虽然一直在讲环保,但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一直在讲发展环保产业,产业也没成规模。

三、加入WTO后我国的环保产业的战略变化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使环保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一、对于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资本进入的障碍被减少了,我们国家环保产业得到国外环保企业的合资、独资或兼并,使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大大推动产业结构的产品结构的调整,这对环保产业的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起到很大的制止作用。第二、对环保产业市场的法制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相关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了更大的要求,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上得到进一步的修订,使政策的稳定性与透明度得到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大大改善了地方保护主义,克服了很多竞争问题。第三、对于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的技术上的进步速度加快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国家与各国之间的合作与技术改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充分处用国外环保企业的技术优势,使产业技术的进步会很快,而知识产权受世贸组织的保护,为我们国家环保工业走向自主开发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以后海外敲击的拓宽打下基础。第四、对我们国家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两千年我们国家环境服务业的产值为一百亿元,但与国外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正是因为中国环保技术服务业有一定的市场,所以,很多国家进入中国,日本已在重庆建立了独资的环保信息咨询中介公司,提供治理污染,环保工程设计等很多服务,第五、使环保产业投资事业的发展加快了步伐,加入世贸组织,首先,使我们国家环保产业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注入外资,打破了环保产业资本的瓶颈,其次,我们国家企业走向世界的条件变得成熟,使更多成熟有实力的企业向国外投资,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六、对于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有一定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我们国家企业在相关标准的推广及实施中有很大的益处,不但对各国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使产品的竞争力也得到提高,为扩大产品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四、我国环保产业未来趋势展望

从国际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来分析,我们国家的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第一、使产业领域得一拓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广义环保产业,或者称之谓:静脉产业、泛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环保产业的渗透,使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工作转向产业化方向,把环境保护充分体现出来,使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更快更高。第二、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任务重路程远,由于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环保产业中报务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发展强大,并且快速增长,依然是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第三、如果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得到更新概念,定会产生产业的巨人,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都有比较早的起步,但目前有广泛的发展,并成为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力量,但是,在我们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的兴起,经济水平的落后与资源市场的利益驱动是主要的成分,相对于工业发展国家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来说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第四、不同的概念,导致出不同的效果,实际就是环保意念,落后、陈旧的观念,根本产生不了先进的生产力,生态环境也得不到推动,社会经济也得不到可持续的发展,应该用先进的思想指导资源综合的利用以及资源的再生利用业的发展,这样会使新的生产力快速形成,使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不断壮大。第五、环境服务业与环保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协调的发展,发展速度会非常快,形成巨大的产业力量,对于国民经济来说,环境保护与环保产业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所以,环保产业也必须要有合理的结构,各个行业也应该有协调的发展,我们国家正处在新老体制交会的阶段,由于改革的动力,一定会涌现出第三方机构,使环境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将市场发展的前景体现出来。第六、环保产品营销业、生态环境保护业以及低公害产品制造业处于不发展的现状,伴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形成很大的发展势头,并且,不断的完善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使其更加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曹东,王金南等1999 中国工业污染经济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国家环保局1992~199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3、国家环保局1992~1998.中国环境统计公报

4、杨金田 王金南等1998 中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与设计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王金南、陆新元等1997中国与OECD的环境经济政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3

(一)产业规模不大,供给能力较弱

我国环保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致使总量规模不大。2000年环保产业总收入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其中两个主导领域环保产品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两项收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足1%。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乡镇企业居多。从自发、分散、低档、小额生产起家的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很多仍处于小打小闹的境地。环保企业的分散,总体规模过小,使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供给能力相对较弱,与环保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二)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环保产业技术虽有较大发展和进步,但研究开发的范围、深度不够,专业科研机构少,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转化缺乏措施、手段和力度。环保产业是高科技产业,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开发。我国从事环保工程研究的科研群体分散于不同的科研部门,经常各自为战,成果转化缓慢,常与市场脱轨。

(三)地区分布不均衡,产品结构不合理

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长江流域的省份,西南、西北所占比重相对较少,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发展最快。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注重有形产品的开发、生产,中介流通和信息服务等环节异常薄弱。目前西方国家都已建立起一批环保服务咨询公司,环保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异常迅速。而我国环保产品较多还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缺少中介流通环节和专门的咨询公司。这既不能使成熟的高新技术产品得到推广,也不能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极大地阻碍了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庞大的现实市场来支撑,环保产业亦然。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潜在市场大,现实市场小。有些污染企业从狭隘的个体经济利益出发,若治理结果只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自身经济效益不大,就缺乏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需求量。某些高技术领域,市场需求虽大,但技术不过关,标准不统一,企业又不敢进入。环保市场总体较为混乱,市场政策尚欠完善,管理措施不配套,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和有效的行业管理,还未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环保企业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环保投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但由于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环境投资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以间接的、长远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个人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且私人提供这种商品,由于不能控制“免费搭车”而无法收回成本,因此,个体投资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我国环保投资以政府为主,总体偏低。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八・五”时期为073%,“九・五”时期为093%。而西方发达国家环保投入一般都占到其GDP的15%左右,其中以日本和德国的比重为最高,分别占到GDP的29%和21%。

二、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以环保装备工业为主流的环保产业的产品结构正在经历以下转变:环保产业正由治理污染型产品向预防污染型产品转变;环保产业由终端治理产品生产为主向源头控制产品方面为主转变。把握这一发展趋势,为了实现环保产业的升级,应制订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落后技术的退出政策,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限制发展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设备。环保企业在发展治理污染型产品的同时,应着力加强预防污染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顺应环保产品由污染防治技术深度化、尖端化向普及化、标准化、成套化与系列化方向发展的转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组织协调政策。这一政策应立足于:实现有效竞争,抑制过度竞争,协调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一是发展大企业。要加快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就必须形成规模经济,努力培养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一定规模的环保企业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进行资产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人才、设备、管理上占据优势,成为龙头企业。二是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最活跃的环保产业群体,它比大企业有更大的平均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常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克服中小企业进入环保产业的盲目性,要引导中小企业在进入环保领域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基础和优势,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产品。

(二)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1搞好环保产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要面向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开发环境问题所急需的实用技术。比如各种类型的高效除尘技术,城市污水资源净化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有毒有害废物处理技术,脱硫与回收工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等等。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攻关,形成环保产业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将微电子、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用于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

2加速环保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多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技术能得到普遍应用,将获得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在科研和生产之间尚缺乏中间环节,科技成果和生产厂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影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我国已掌握的许多优良实用又具有推广价值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可通过组建环保技术开发实体和环保产业信息咨询系统,包括建立环保产业数据库和开发咨询服务等业务,提供灵活多样的技术服务,加速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

3加快培养环保人才。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创新的决定要素。为推动技术创新,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环保人才。可考虑稳定、引进、培养三管齐下:稳定现有专家队伍,从工资报酬、住房、福利、职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投入创业与创新活动;在国际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广揽人才,吸引一批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创新活动中,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建立产学研合作培育人才的新机制。

(三)建立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1政府投资

在环境问题初期,环境作为一个不具备市场价值的公共资源,它的存在并未明确地产权化,它的破坏也很难合法地追究责任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利用政府投入来启动环保事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政府的环境投入是政府环境意识水平的一个标志,等于全民的环境投入,这种全民性支出必将促使社会公众人人关心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投资。按照市场规则扶植和培育一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参与环保产业主要是通过社会投资来实现,就是改革排污收费体制和环境保护投资、融资体制,利用市场机制动员和吸收社会资金。随着“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空间的进一步扩大,将会有愈来愈多的民营企业介入其中。

3引进外资,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和援助。要抓住当前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机遇,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先进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信息服务、重大生态环境工程、生态农业等方面。尽可能地吸收环保贷款和投资,或者根据需要进行合作经营。同时,允许效益高、资信好的企业借用部分银行贷款作为引进外资的配套资金。

4通过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沈阳特种环保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环保股份),它的上市为地方政府扶持本地企业上市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鼓励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好、企业运作良好的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发行股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或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四)加强环保立法工作,规范市场运作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4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特别是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主力军,现在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1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2.3万亿,吸纳的就业人口将近3000万人。产业的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但总体来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政策机制不完善,市场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急需加快引导和扶持。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十二五”期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形成7080个左右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国家将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规模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示范一批节能环保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环保产品,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努力发展高效节能产品,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一、二级的高效节能产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的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的服务。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脱硝催化剂、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发展环保服务,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

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实施重点工程,拉动产业需求,加快推进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等等,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这些重点工程的投资规模约为9000多亿,直接形成产值2.7万亿元。我们要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在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方面积极推进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办法。此外,还要支持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增加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的经费。强化法规标准约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节能环保的相关法规,健全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节能环保执法主体责任追究制度。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量化分析 北京市 高新技术

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世界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和北京迈向后工业化阶段的背景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一是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把北京建成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二是要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生态化趋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三是要符合后工业化阶段大都市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与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四是要选择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发展最能发挥北京比较优势的产业。五是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消耗、零污染、劳动密集型的都市型产业,培育并形成若干税收、就业贡献率大的新支柱产业。

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选择的量化分析

本文运用产业规模、水平、潜力、贡献、影响力等五个量化指标对北京高新技术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以确定北京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为政府进行高新技术的产业选择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北京研发产业的量化分析

北京研发产业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从区位商来看,平均达4.6,这说明北京研发产业在全国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从研发经费支出来看,2010年的全国研发经费支出7062.6亿元中,北京支出额为821.8亿元,占全国的研发经费支出的11.64%。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看,北京市的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5.82%,全国最高,远远高于全国的1.76%,是位列全国第二位的上海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2倍多。从产值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量来看,北京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国际化程度很高。北京市研发产业的产值规模全国最大,技术市场的交易量最大,2009年北京技术成交额为1236.23亿元,占全国比例为40.68%。北京市向全国其它省市输出技术498.18亿元,从其它省市吸纳的技术365.7亿元,技术输出要远远多于对技术吸纳。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近5年以来研发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39.8%,这说明北京研发产业非常具有潜力。从税收弹性来看,近5年来税收弹性均高于1,平均达3.14,这说明发展研发产业非常有利于税收。从就业弹性来看,近5年来就业弹性平均达1.374,这说明发展研发产业也有利于就业。从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来看,近5年来研发产业对GDP贡献率平均为8.6%,对税收贡献率平均为11.6%,对就业贡献率平均为18.2%。以上这些都说明北京研发产业具有实力(体现在区位商、产值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量上),也有潜力(体现在研发经费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产值增长速度上),还有魅力(体现在其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上),还有利于税收和就业(体现在税收弹性和就业弹性上),因而应继续大力发展。

(二)北京生物医药的量化分析

2010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9.5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8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在全市36个工业领域中居第5位。同时,北京市还成功实现“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两个基地重大项目落地。从产值规模来看,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北京生物制药产业产值为313.08亿元,而全国生物制药产业产值为9443.3亿元,北京生物制药产业产值仅占全国的3.3%,总量明显不足。从经济与社会效果来看,“十一五”时期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医药流通销售利润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而作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和医药研发中心及原始创新基地,每年全国有近1/10的新药在京产生。从区位商来看,平均为0.912,这说明北京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不明显。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近5年以来生物制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达23.4%,这说明北京生物制药产业非常具有潜力。从税收弹性来看,近5年来税收弹性均高于1,平均达1.852,这说明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非常有利于税收。从就业弹性来看,近5年来就业弹性平均为0.584,这说明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对就业有贡献,但贡献不大。从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来看,近5年来生物制药产业对GDP贡献率平均为1.6%,对税收贡献率平均为1.8%,对就业贡献率平均为1.4%。以上这些都说明生物制药产业实力不足(体现在产值规模、区位商及其对GDP贡献率、税收贡献率、就业贡献率上),但其具有潜力(体现在经济社会效果和产值增长速度上),利于税收和就业(体现在税收弹性和就业弹性上),因此应做大规模,继续大力发展。

(三)北京新能源产业的量化分析

“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开发利用总量已由2005年的60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18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近37%。同时,可再生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明显提高,2010年达到3.2%,比“十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首都全面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迈进、加快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时期。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范文6

环保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环保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从各自行业构成来看,环境保护服务在2000年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大子行业。而以前占主要地位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和废物利用行业所占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这种明显变化充分说明了环保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处于逐步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抓住这些机遇成为先行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谋取收益。同时,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护航态度也可以让观望的投资者、揣测政府心思的投资者坚定下来。

聚焦环保业投资机会

环保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两大投资需求拉动。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环境标准,颁布为实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法令法规,促进污染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投资。同时,政府为实现某些公共环境方面保护目的,自身进行大量的政策性投资,形成政府环保投资需求。

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以水污染治理设备和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为主,占环保产业的比重近年来出现明显下降。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还将继续治理煤的污染。围绕烟尘治理将保持长期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有3000多个城市缺水且污染严重,因此节约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是我国当前必须抓紧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服务在环保产业的比重日益加重,2000年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大子行业。废物利用行业占环保产业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自然生态保护包括农业生态、自然生态和生态恢复等三个方面。其中,农业生态保护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生态恢复治理还比较薄弱。当前的洁净产品生产业务仍以污水、大气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为主。下面将具体分析一些重点子行业。

脱硫领域

2005年1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46家尚未启动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名单,并要求这些电厂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脱硫项目主体工程建设。随后,华电、大唐、华能等大型电力集团和数十家电力公司都上了环保总局的“黑名单”。

为控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重点火电脱硫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重点火电脱硫项目在2005年1月底前完成项目审批,在2005年4月底前开工建设,在2005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不能按期完成上述时间进度要求的重点火电脱硫项目所在地区、电力集团和企业,其新建、改建和扩建火电项目将暂停审批。

按照业内人士的测算,脱硫成本约5%左右。仅华电国际下属的四个火电厂就将投入14亿元左右。国家要求2010年前所有的火电厂必须完成全部脱硫环保项目,这对电力环保类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问题在于,虽然市场需求总量加大,但因脱硫行业进入门槛低,使得小公司为进入市场而发动价格战,加上脱硫工程所需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大幅涨价,电力环保行业毛利率出现急剧下降的状况。脱硫行业在未来5年内仍将面临一个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具有一定的行业风险。

水电领域

国家经贸委的“电力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水电将得到积极发展,火电将得到优化发展,而核电、天然气发电将得到适当发展。可见,相对低廉、清洁环保的水电开发处于电力开发最优先的地位,也将获得政策的扶持。

火电企业一方面要承受煤炭涨价影响,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国家出台的烟气脱硫政策,两方面的影响使其盈利能力下降。而水电公司则完全免去了这些问题的烦扰。水电机组一旦投产,其运行成本只有人工与折旧两项,目前中国水电运行成本一般为0.04~0.09分/千瓦时。而火电运行成本约为0.09~0.20元/千瓦时,且作为燃料的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将持续上升。中国水电建设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3.78亿千瓦,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开发利用水平。水电行业的发展从2003年三峡工程的运行发电开始,而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约20年内依然是水电行业的高速发展期。经预测,到2020年水电开发率达到68%左右,该行业进入成熟阶段。水电行业,魅力无限……

污水处理领域

污水处理设备可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两种。按照绿色奥运的目标,2008年,北京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42%提高到90%。为此,北京将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和8座再生水处理设施。届时,北京将逐步实现《奥运行动规划》中污水零排放任务。这为污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00年以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都是由政府来投资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率低下。而现在各个城市及地区都在提倡污水处理项目的BOT,这个领域的市场化正在逐步推进。投资污水处理行业,重要的是选择最佳的运营模式以及顺应政策从而选准最佳进入时机。

BOT模式,是指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标与谈判,交由私营部门直接投资建设,并给予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一定时期内的特许权。投资者在此特许期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特许期结束后把该项目完好地、无条件地移交给政府。

2003年底,北京市推出了五座污水处理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境内外项目投资人,由政府授予其特许经营权。政府采用BOT模式,明确建设及经营污水处理设施的年限,投资人拥有20年的经营权。稳定的回报吸引了大批境内外投资者前来参与投标。目前,这五座污水处理厂都找到了投资者。

2004年,亚洲环保(Asia Environment)获得总值1.85亿元人民币(3885万新元)的新合约,在中国南昌开展污水处理业务。集团准备以不低于25%的比例在项目中投资,并通过属下在中国进行水务承包工程的机构,开展这项为期20年的BOT工程。这是亚洲环保继取得江苏南通总值2.6亿元人民币的供水合约后,半年内获得的第二个BOT项目。

亚洲环保董事王新说:“和水务有关的承包工程在中国市场所面对的竞争是激烈的,它的盈利也会起落不定,集团因此准备将以往单纯进行承包,转向掌握更多BOT项目,并且让挂牌公司以少数股东身份和较少的持股比例参与投资,再由属下公司来开展项目的部分工程,以稳定投资收益。”从单纯的承包工程调整到BOT经营模式,与政府达成水价协议,便可保证环保企业获得稳定的收益,这是亚洲环保的盈利之道。

新能源领域

发展新能源是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领域、风能领域、垃圾发电领域等。

航天机电有关人员表示,太阳能相关领域不属于暴利行业,其前景要依赖国家的扶植政策。因此,对于涉足太阳能领域的上市公司而言,短期内显然难以见到明显的效益。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风能应用。据预测,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垃圾焚烧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其市场化、产业化的形成阶段。而据了解,垃圾发电初期耗资大,运行后发电收益并不如人们预想的那样大。企业只有靠开发销售设备盈利,投资回收期较长,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很难在短时期内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者,多为大型外资集团与国企。民营企业很难介入。

近日,由中央企业神华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开发的一项总投资9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落户于张家口市尚义县,这个项目建设规模达100万千瓦,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

据报道,香港中国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投资建设年产5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以及配套煤田和360万千瓦规模的自备清洁电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美元。目前可以替代汽油的新能源的主要方式有:甲醇代油、乙醇代油以及二甲醚代油。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上80%以上的甲醇生产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目前国际天然气价格也居高不下,导致国际甲醇长期在高位运行。而甲醇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此,生产甲醇的利润也极其丰厚。

据显示,香港中国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从去年5月到9月的数月期间,该公司在内地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在国内投资了水电厂、火电厂、炼油厂、化工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近百家。这次,选择投资煤制甲醇项目的原因有几方面:国际原油价格高涨、《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等。可以说,该集团是在恰当时间和地方做恰当项目的投资。

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环保产业长期来看的投资机会良好,在未来环保产业将有更大的需求和前景。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策指向。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就一定会看重环保产业。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陈斌说:“尽管中国近年来环保投资总量不断攀升,但占GDP的比例依然较低,与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需求差异较大。”我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1.89%,但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占GDP比重2%~5%相比,还有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05年,中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环保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7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7%。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支持。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可用于环保投资的资金就充裕。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国的环保产业行业内存在广阔的投资机会,但不同子行业间的差异性很大,对投资机会要仔细甄别,准确把握。

环保产业涵盖领域极广,在对环保产业投资过程中,会遇到截然不同的情景。一方面,会有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企环保集团寻求投资,以求更大的发展,比如上市。另一方面,更会有民营企业,有了某种新技术的注入而需要寻求风险投资的帮助进行创业。投资这种项目,重点要看新技术的注入是否具有变革性的意义,是否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可以在环保产业中找到合适的领域。

就退出机制而言,风险投资家采用的退出政策有下列几种方式:风险投资企业公开上市;与其他企业兼并或被其他企业收购;股本赎回或私人收购;破产。这几种方式中以公开上市为最佳。据悉,证监会发审委可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停止审核股票首发,停止IPO意味着很多大盘股发行A股的计划将被推迟。况且,现在国内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多为“国字头”,因此,环保企业若通过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退出可能性非常小。若选择海外上市,2004年美国、新加坡、香港主要三个上市地点中,只有三家环保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上市之路,难以走通。应该说,环保行业的上市退出之路并不畅通。而收购兼并,则是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

把握好环保业的切入点。环保行业的五个不同子行业,每一个子行业又有不同的内容。子行业间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不同的国家政策,因此把握子行业间的差异,找准时机结合自身优势进入才是制胜之道。比如由于我国的环保产业不够市场化,在选择行业进入时,要注意其垄断程度。举例说明,如果投资者在政府公共关系上具有相对优势,可优先考虑进入具有资源垄断性、竞争排他性特点的行业。

顺应政策,顺势而为。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以政府需求为主要拉动力的产业部门,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政策轻微的变化都可能对环保产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密切注视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方面法规、政策的动向,把握住政策发展变化的脉搏,就可以据此分析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向,在第一时间谋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