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现状范文1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要实现人们的终身体育的理念,慢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的引领下,带动其他措施实现体育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高校体育在整个体育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达到全民终身体育的宏伟目标。只有每个人都以终身体育为宗旨,才有可能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健康向上的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将现在学校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 终身体育 体育教育 改革 发展
一、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终身体育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新的体育观
终身体育在整个现代社会中起到战略思想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体育教学中新的活力的注入,更加在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一生良好习惯到的培养。尤其是高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学中的桥梁和和纽带,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环节,不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坚强意志。终身教育为在校期间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在新的指导思想下,赋予学生新的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在不断锻炼体魄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不断挖掘自己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之朝着体育的终身化发展,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这应该是终身体育的最基本的目标。
(二)终身体育为我们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避现在的“文明病”
随着中国GDP的不断升高,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之后。原先的世界工厂中国,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转向现在的资本密集型,机械化的作业取代了体力劳动。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缩短了我们的空间距离,电信、电话的发明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联系到世界上说任何一个角落的朋友。电器的发明,避免了繁重的家务劳动。中国人民富裕之后,不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了“富贵病”。在这里不能详尽的列出,可见城市化的进程已经侵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尽快推行全民健身是我们马上付诸实施的一项措施,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还有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坚实台阶
学龄期生物学的静态式与社会体育生活的动态式的已经不能协调,必须把重点放在终身体育学习、生活上。这是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式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提出的挑战,因此不能持续不变的保持原先的教学效果,现在就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明白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从“被动健身”到“主动健身”。因为学校阶段的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而且没有诸多工作、家庭的烦恼,因此有很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这是由体育教学转向终身体育的关键时间。使得学生从身体到思想上都要完全接受终身体育,自己积极地想要加强身体素质,并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促进现在体育教育,突破体育教育的瓶颈
(一)以学生为本,完成学校终身教育的构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指出,学会生存、学会吸收知识,远比自己储存的知识重要。也即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显然没有贯彻这一思想,在各种球类健身运动中,都是非常重视运动的技巧和实战的经验,但是并没有提供学生的方法和由此而来健身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就在实际访谈中得知,很多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他们感觉什么也学不到,但是他们平常还是热爱体育的,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
(二)改革学校的考试制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学生以考试为终极目标”这种提法早已过时,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很看重考试这项荣誉。体育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例如篮球课的高分,很可能就促进了一个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因此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并且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运动,半个学期或者一个学期根本不可能对一个学生的实战技巧真正提高多少,因此体育考试应当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一种综合的考量。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的教学作为每个人一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与社会体育相接轨的非常关键的阶段,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注重实效性、科学性。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加强技术和技能的提高,努力使“终身体育”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学生中,使之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使“为祖国健康奋斗五十年”不会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 高华程.终身教育:保护学习权――访吴遵民博士[N].中国教育报.7.
[2] 罗晓中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育运动国际[OL].
[3] 张元阳.论现代终身体育的本质和必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 陈建明,谢军.终身体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改革[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5] 张健,张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重视终身体育教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体育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安全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如果按照这种心理理论作为学校心理学基础,那么在各科教学,特别是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体育课既能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又要保证在接受教育期间身体不受伤害,这些都需要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事先考虑到项目能否满足安全的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构成威肋、,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后,学生才能放心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学校体育的安全隐患不断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一般安全事故频发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强度、高度,有竞争,有对抗,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是时有发生,无法完全避免的。69.1%的学生有轻度擦伤;27.5%扭伤,6.1%骨折。男生出现一般安全事故几率也比女生高出许多,男生主要体育安全事故集中发生在篮球和足球这两个项目上,男生80%有轻度擦伤,40%出现扭伤,8.8%骨折;女生57.9%轻度擦伤,14.7%扭伤,3.4%骨折。轻度擦伤人数明显高于扭伤和骨折人数,也说明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一般体育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且占较高比例。
二、准备活动不当
准备活动是学生选择的较多的安全行为,说明这是学生在体育课时采取的最主要的安全行为,以此行为来保证他们在体育课中的安全;穿运动服装、检查场地器材的比例数作为其次,说明学生在体育课前都会做好相关准备;在预习课的内容、了解天气情况和评价自己的身体情况等安全行为中。为了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放松运动和课后总结的低比例也说明在结束教学内容和下课后,不被学生所重视,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加强主要来源于教育,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极强和敢于冒险的人性,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尤为突出,尤其是男同学,所以,在体育运动的同时,体育风险也伴随而来,如果缺少正规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很容易只顾玩乐和争胜忽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目前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学生对体育课不认真,对体育课准备不充分的现象。许多同学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安全意识缺乏,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导致发生意外伤害。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安全的最为主要的因素,这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安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己迫在眉睫。
四、教师因素
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工作态度不端正、安全保护技能差被选在前列,说明目前教师需要加强安全知识和保护技能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说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比如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课时和训练任务繁重以及害怕出现伤害事故而刻意降低教学难度和质量等,都会造成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五、学生身体素质差异
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应该被特别关注的,然而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告知学校,这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竞赛时极易产生危险,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不堪设想。如果患有某些不宜参加体育锻炼的疾病,会及时的告知学校和体育教师,但仍存在部分同学在那样的处境下,会选择隐瞒或不告知,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同学主要由于天性好动、碍于面子、抱着侥幸心理等,而继续参加体育活动。其实,这种现象是极其危险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的管理和学校比赛对学生体质状况的监督限制,这些工作必须要做到位。
六、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影响属于不可控因素。不可人为控制而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常常存在的。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无法预测和规避的意外。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进行室外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滑倒,甚至被雷击倒,在夏天气温非常炎热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中暑等,意外一旦发生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例如:2006年秋天,某高校两名同学在雷暴雨天气中,仍然在学校足球场踢球,当场遭雷击死亡。这类由于恶劣天气直接导致的体育安全事故应引起重视。恶劣天气虽不可预测,但应及时停止活动,使自身安全最大化,发生安全事故最小化。
七、高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对学校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安全。学校环境不仅仅指体育运动场地周边的地理环境,还包括学校是否注重体育活动的发展;是否因为某些体育项目风险系数较高而停止开课和禁止学生参与这些体育项目。学校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还影响着学生的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的意志,影响着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养成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好的学校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正确的认识、情感、坚强意志、良好行为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八、安全制度不完善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规范了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遵循规章制度,预防和减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更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然而吉林省高校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近2/3的学校几乎没有制定新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学校即使制订了细则,但内容仍然很不健全。另外,还得知虽然学校制定了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仅是一纸空文或是挂墙的“摆设”,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足够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规范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09(04):128-130.
[2]陈代芬.浅谈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56-58.
[3]张华.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5):46-48.
体育教育现状范文3
关 键 词:乡村 学校体育 现状 对策
不久前,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一.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以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1.2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尝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也不便用于日常教学。
1.3体育师资缺乏
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还有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缺,由语文、数学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教师从事兼教学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基本功不够扎实,再加上相关的考核评价办法不够完善,因而兼教学科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给教育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2.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2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2.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2.4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总之村中小学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把体育学科的教学和验收纳入到考核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使之与教师的实绩和利益联系起来,加强体育学科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民,丁燕华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孙庆祝,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体育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范金兵(1969―),男,汉族,陕西省汉中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现代大学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传统大学体育是在走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主导精神有一些矛盾。因此,大学体育教育除了要完善硬件设施、抓科学管理等外,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等才是治本的有效措施。
一、大学体育要突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精神
(一)大学体育的主要目的
大学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平台,一般有四层意义。首先,大学体育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健康。其次,大学体育的过程是文化教育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和实践,使学生受到相关体育文化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再次,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教育活动达到精神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的自信心、勇敢、吃苦耐劳等品质得到完善。第四,培养与体育相关的应用型人才。
(二)大学体育内容的选择
从大学体育的目的可以看出,大学体育的内容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时,可从健身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灌输,并进行健身性质的训练和培养;作为体育文化教育时,可结合各具体项目进行较系统的知识教育,并进行必要的体验性实践,等等。具体内容应包括健身原理教育、体育文化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及运用体育教育、相关拓展教育等。
(三)大学体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指导为主
大学教育的教学对象是知识较密集的成人群体,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和自律能力,学校主要是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训练环境,用各种途径宣传体育及相关活动的知识,对学生的体育方式方法进行引导,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和引导,从宏观上控制课堂的气氛和训练程度。
二、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总体是在走竞技体育的路子,如教研室仍是按竞技体育大项设置(如篮球、田径等),体育教师也是按相应的专项从事教学活动。招生规模扩大后,人均活动场地、器材等相对逐年减少,加之学生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上课经常偷懒、请病假、甚至无故缺课等,使体育教学工作显得很被动。
(一)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大学体育教学的很大部分教学活动是在进行补差教学,因为在高中阶段,体育不是主干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进入大学后,学生身体素质基础普遍较差,不懂基本的锻炼方法,缺乏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课程内容设置问题
学校体育目前整体上是照搬竞技体育内容和训练方法,由于训练内容单调,教学活动枯燥乏味,导致学生虽然喜爱体育活动,但不愿上体育课。
(三)体育教学活动环境问题
体育教育过程是实践性的过程,需要场地、器材等必要的硬件支撑,大学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现在的大学在校生普遍都在上万人甚至几万人,而操场等教学硬件环境变化不多,有限的活动场地器材难以满足教学和学生业余活动的需求。
(四)课堂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课时难以保证,由于风雨操场不足,遇雨、雪等恶劣天气,只能停课;二是体育课普遍重运动轻理论。突出的表现是只注重身体活动,不重视相关健身理论知识教育。
(五)分校区的教学问题
大学扩招后相继办了一批分校,新的教学点一般是租用或正在建设中,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没有固定的教师,教学任务是校本部教师以“走教”的方式完成,既增加了教师的劳动负担,也影响到教学质量。
(六)高质量场馆对学生开放程度不够
近几年来,大学发展速度很快,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如塑胶跑道、游泳馆、篮球综合馆等),但为了尽快地收回投资成本、减少损耗等原因,除正式上课外,一般不对学生开放。
三、应对现状的一些对策
1.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魂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素质教育思想统领教学过程。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体育教育的成败,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①强化原理教育,讲授内容、组织训练方式等追求多样化;②强化启发、淡化灌输,多教如何思考、少教思考什么;③强化学生个性发展、淡化模式统一;④强化教学效果、淡化“形式主义”等。
2.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相关理论知识教育,转移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大学教学主要是导,而不是简单的教,应以导为主。充分利用课堂,特别是雨、雪等恶劣天气的体育课时间,进行室内的理论课教学,如讲解健身原理、常用的练习方法、自我训练监督、训练伤病的预防和处理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具体的训练内容与身体教育的关系,调动其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3.场地器材建设和科学管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场地器材等在短期内很难有质的改观,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搭建部分简易训练篷、馆等,以解决遇雨、雪等恶劣天气而不能上活动课的燃眉之急。在场地器材的管理上,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应留有一定的机动,以供自愿来活动的学生使用。
4.教学内容和方法宏观上由主管部门控制,微观上可由教师调节。对纯粹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可在“扬弃”的基础上选择利用,对“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有利的就发扬,而对“更高、更快、更强”只有运动员才能完成的部分只作为知识性内容了解即可,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健康,又可以挤出大量时间开展更丰富的体育活动。
5.改革考试办法,把教学重心转移到教学过程上来。改革目前的应试制度,可将考试改为监测的方式,由代课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成绩评定=运动水平(30分)+相关健身知识掌握情况(30分)+考勤(40分)。
6.拓展训练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大学教育的实质是职业教育,在拓展训练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实用的特点,如结合游泳训练开设救生课,结合散打、跆拳道等项目开设防身术课等等。
7.抓辅助教学途径,重视开展基层训练活动,专业教师要当好咨询员和指导员通过举办各种业余训练队、班等,给广大学生起样板示范作用,通过办报栏、举办讲座、网上咨询等形式传播体育知识,通过教师包训到系或包项目的方式进行定向课外辅导等等。
8.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落实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到随测,促进学生及时了解体质变化情况,提高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1.
〔2〕 高希生.浅析新时期的体育功能〔J〕.体育文化导刊,2004,(3)12~14.
体育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 小学 师资队伍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众所周知,我国近现代体育经过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已经快速崛起为世界体育强国,尤其在已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们所获得的金牌数居世界之首,毫无疑问,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体育场地及设施问题。关于体育设施,主要从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表1是一组来自四川省农村小学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场地与器材达标的小学分别占19.8%和16.3%,另有11.7%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运动场地。其中,体育器材的主要来源是学校购买,小学自制的器材则占比28.3%。从这里不难看出学校的自我转变能力较差,鉴于资金问题其对上级的依赖性较强,这可能也是造成我国许多小学体育器材、场地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原因之一。关于经费缺乏问题,笔者认为和相关教育、政府部门有着一定的关联,一些经费可能上级已经批示下来,但由于中间的诸多环节,未必能真正用到小学的体育建设层面,尤其对于农村的小学校而言,“体育让路”现象较为严重,此对我国许多小学校完成体育教育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表1 四川省农村小学调查数据
(二)教学形式及师资力量问题。表2是一份来自湖南省永州的数据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较低、数量较少。据调查,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等小学配备了1-2名专职体育教师,而村级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往往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代教,非体育专业的担任体育教师的比例高达69%,部分地方甚至高达88%,可见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表2 永州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学历情况(%)
(三)小学体育教育体制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较为突出。建国以来,我国曾设立了种种明显“偏袒城市”的制度政策,如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等发展战略,导致农村与城市不同经济结构的同时,直接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而形成了城乡教育制度分野,尤其是体育教育,在许多人的视野中,体育往往被视为“边缘学科”。就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而言,即使对学生每学期的体育课数量有所规定,但体育课被占用或取代现象时常发生,可见执行力度和监督管理力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若得不到迅速改善,不仅农村小学体育的体育设施及体育场地缺乏、师资力量匮乏等等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恶化。可见,必须从体育教育体制层面进行完善。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一)完善体育场地及教学设施。据上述分析探讨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及教学设施缺乏问题较为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及机构需要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及特点,在政策上、经费上予以一定倾斜,使他们与城市学生一样享有体育活动带来的欢乐,身心得到愉悦发展,如借助“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扩大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及器材的投入,促使农村小学与城市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结对,这样或许可以在体育器材方面得到帮助,使农村小学更快速的发展。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据上述湖南永州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可知,当前诸多小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机构改革的前提下,暂不论所配备的体育老师学历如何,至少应该根据农村生源现状,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即能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的学校尽量配备专职体育教师,不能配备的可考虑配备兼职体育教师;其次,努力提高体育师资的素质,如通过提高薪酬加强准入制度,即加强对体育老师从业资格的准入管理;再者应全方位、多途径地扩宽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完善教师上岗之前与上岗之后的培训制度,从解决“有人上课”过渡到“上好课”。
(三)完善体制、加强监督管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依据,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修订《条例》,将其中的每一条每一款落到实处。只有从管理制度上对相关部门及学校进行约束,才能加强体育意识。此外,还应加大有关体育教育政策管理的宣传和监督管理力度,目的就是要让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充分意识到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坚决遏制一些占用、取代体育课现象的出现。相对而言,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处于劣势地位,其体育教育情况直接取决于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改变当前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完善体育教育体制、加强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体育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学校体育;农村学校;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农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豆芽课“是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学生排几节体育课;反之,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学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体育教师师资资源缺乏并专业知识不高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体育教学资源设施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农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资源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四、体育教育教学不规范不科学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采用的是“放羊式”体育教学,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农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农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农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专业教师,有组织地挑选农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使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的加油声响起来,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活跃氛围。
加强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体育教学方面的监督,责任落实,把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来抓,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农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同仁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也只有这样全民素质提高,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赵学功,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教学管理,2007。
[2] 唐毅、陈昌荣,浅谈如何进行山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